最新药剂学电子教案
药剂学教案第二章

临沧卫生学校药剂学教案高分子化合物的溶解过程 溶胀过程 (缓慢)第一阶段:有限溶胀过程(往往自发进行)第二阶段:无限溶胀过程(无限溶胀过程常需加以搅拌或加热等操作才能完成)第七节 溶胶剂一、概述溶胶剂系指固体药物的微细粒子(1~100nm ),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相的分散体系。
二、溶胶剂的性质1.光学性质2.电学性质3.动力学性质4.稳定性三、溶胶剂的制备制法分散法凝聚法第八节 混悬型液体制剂一、概述混悬型液体制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固体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的液体制剂,简称混悬剂。
分散相质点一般为0.5~10μm 。
多用水作分散介质,也可用植物油作分散介质。
适合制成 混悬剂的情况:凡超过药物溶解度的固体药物需制成液体剂型应用;药物的用量超过了溶解度而不能制成溶液;两种药物混合时溶解度降低析出固体药物;使药物产生长效作用等。
毒性药物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宜制成混悬剂;混悬剂标签上应注明 “用前摇匀”。
混悬剂的质量要求二、混悬剂的稳定性(一)混悬微粒的沉降混悬微粒的沉降速度服从Stoke ’s 定律增加混悬剂的动力学稳定性,可选用的方法有:• 尽量减小微粒半径,以减小沉降速度;• 加入高分子助悬剂,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也减小了微粒与分散介质之间的密度差,同时微粒吸附助悬剂分子而增加亲水性。
其2122()9r g V ρρη-=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减小微粒半径。
(二)混悬微粒的润湿(三)混悬微粒的荷电与水化(四)絮凝与反絮凝(五)晶型的转变与结晶增长(六)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和反絮凝剂三、混悬剂的稳定剂(一)助悬剂1.低分子助悬剂:甘油、糖浆等。
2.高分子助悬剂天然助悬剂:①多糖类:阿拉伯胶、西黄蓍胶等;②蛋白质类:琼脂、明胶等。
合成助悬剂:甲基纤维素、羧甲纤维素钠等。
硅酸类:主要是硅藻土,为胶体水合硅酸铝,分散于水形成高黏度液体,防止微粒聚集合并。
触变胶:静置时成凝胶防止微粒沉降,振摇时为溶胶可倒出,利于混悬剂稳定。
中药药剂学课件教案

中药药剂学课件教案第一章:中药药剂学概述1.1 中药药剂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中药药剂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3 中药药剂学的重要性和地位1.4 中药药剂学的分支和应用领域第二章:中药药剂学的基础知识2.1 中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2 中药的采集和加工2.3 中药的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2.4 中药的配伍原则和用药注意事项第三章:中药剂型的制备与评价3.1 中药剂型的分类和特点3.2 中药剂型的制备方法和技术3.3 中药剂型的质量评价和标准3.4 中药剂型的制备实例和注意事项第四章:中药制剂的分析与检验4.1 中药制剂分析的方法和仪器4.2 中药制剂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4.3 中药制剂的伪劣品鉴别和质量控制4.4 中药制剂的分析实例和注意事项第五章:中药药效的研究与应用5.1 中药药效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5.2 中药药效的评估和指标5.3 中药药效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5.4 中药药效的应用实例和临床实践第六章:中药注射剂型6.1 中药注射剂型的特点和分类6.2 中药注射剂型的制备工艺和要求6.3 中药注射剂型的质量评价和标准6.4 中药注射剂型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第七章:中药丸剂型7.1 中药丸剂型的特点和分类7.2 中药丸剂型的制备工艺和要求7.3 中药丸剂型的质量评价和标准7.4 中药丸剂型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第八章:中药煎剂型8.1 中药煎剂型的特点和分类8.2 中药煎剂型的制备工艺和要求8.3 中药煎剂型的质量评价和标准8.4 中药煎剂型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第九章:中药外用剂型9.1 中药外用剂型的特点和分类9.2 中药外用剂型的制备工艺和要求9.3 中药外用剂型的质量评价和标准9.4 中药外用剂型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第十章:中药药剂学的前沿与发展10.1 中药药剂学的研究趋势和挑战10.2 中药新剂型的研发和创新10.3 中药药效评价方法的改进和现代化10.4 中药药剂学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的未来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中药药剂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解析:理解中药药剂学的概念是学习后续章节的基础。
药剂学片剂的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片剂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分类。
- 了解片剂的制备工艺、常用辅料及作用。
- 熟悉片剂的质量检查标准及方法。
2. 技能目标:- 能够熟练进行片剂的制备操作,包括称量、混合、制粒、压片等。
- 能够进行片剂的质量检查,如片重差异、崩解度、溶出度等。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片剂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分类2. 片剂的制备工艺- 湿法制粒压片- 干法制粒压片- 粉末直接压片3. 片剂的常用辅料- 填充剂- 黏合剂- 润湿剂- 崩解剂- 润滑剂4. 片剂的质量检查- 片重差异- 崩解度- 溶出度- 含量均匀度三、教学过程1. 导入- 简述片剂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 引导学生思考片剂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2. 讲解- 详细讲解片剂的制备工艺,包括湿法制粒压片、干法制粒压片、粉末直接压片等。
- 介绍片剂的常用辅料及其作用。
- 讲解片剂的质量检查标准及方法。
3. 演示- 演示片剂的制备过程,包括称量、混合、制粒、压片等。
- 演示片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4. 学生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片剂的制备实验,包括称量、混合、制粒、压片等。
- 学生进行片剂的质量检查。
5. 讨论与总结-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并点评学生的实验操作。
四、实验步骤1. 称量- 称取药物及辅料,准确称量。
2. 混合- 将药物与辅料充分混合,确保药物均匀分布。
3. 制粒- 根据所选工艺,选择合适的制粒方法,如湿法制粒或干法制粒。
4. 压片- 将制好的颗粒进行压片,控制片重及片型。
5. 质量检查- 对制备的片剂进行质量检查,如片重差异、崩解度、溶出度、含量均匀度等。
五、教学评价1. 实验操作规范程度2. 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3. 学生对实验知识的掌握程度4.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问题解决能力等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片剂的基本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及质量检查方法。
中职药剂学教案

中职药剂学教案教案目标:1.了解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一些基本的药剂制剂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药剂制剂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难点:1.药剂学的一些复杂概念和原理的理解;2.药物的制剂方法的实际操作。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实验器材和药品;3.教学参考书籍。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忆一些已学过的药剂学的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讲解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0分钟)通过课件和教师讲解,介绍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包括药剂学的定义、分类、研究内容等。
步骤三:介绍药剂制剂方法(15分钟)通过示意图和实验演示,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药剂制剂方法,如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半固体制剂等,并讲解制剂方法的选择原则和实际应用。
步骤四:进行实验操作(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制剂方法进行实验操作,例如制备一种口服液体制剂。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并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总结实验结果和经验。
步骤五:小结和讨论(10分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互相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评价,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
步骤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例如撰写实验报告、查阅相关资料等,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常见的药剂制剂方法。
然而,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实验操作的时间较短,学生对实际操作可能仍然存在一些困惑。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实验操作的时间,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样,在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案例分析和问题解答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药剂学实验教案——乳浊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人卫版)

实验9 乳浊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乳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掌握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比较不同方法制备乳剂的液滴粒度大小、均匀度及其稳定性。
二、实验指导乳浊液型液体药剂也称乳剂,系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其中一种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形成液滴的一相称为内相、不连续相或分散相;而包在液滴外面的一相则称为外相、连续相或分散介质。
分散相的直径一般在0.1~10μm之间。
乳剂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须加入乳化剂使其稳定。
乳剂可供内服、外用,经灭菌或无菌操作法制备的乳剂,也可供注射用。
乳剂因内、外相不同,分为O/W型和W/O型等类型,可用稀释法和染色镜检等方法进行鉴别。
通常小量制备时,可在乳钵中研磨制得或在瓶中振摇制得,如以阿拉伯胶作乳化剂,常采用干胶法和湿胶法。
工厂大量生产多采用乳匀机、高速搅拌器、胶体磨制备。
三、实验内容1.鱼肝油乳的制备[处方]鱼肝油 500ml阿拉伯胶(细粉) 125g西黄芪胶(细粉) 7g蒸馏水加至1000ml[制法](1)干法:按油:水:胶(4:2:1)比例,将油与胶轻轻混合均匀,一次加入水,向一个方向不断研磨,直至稠厚的乳白色初乳生成为止(有劈裂声),再加水稀释研磨至足量。
(2)湿法:胶与水先研成胶浆又加入西黄芪胶浆,然后加油边加边研磨至初乳制成。
再加水稀释至足量,研匀,即得。
[附注](1)干法应选用干燥乳钵,量器分开。
研磨时不能停止。
也不能改变方向。
(2)乳剂制备必须先制成初乳后,方可加水稀释。
(3)选用粗糙乳钵,杵棒头与乳钵底接触好。
(4)可加矫味剂及防腐剂。
[思考题](1)分析本处方是什么类型的乳剂?(2)干法与湿法比较,哪个效果好,其操作要点如何?2.液体石蜡乳的制备[处方]液状石蜡 12ml阿拉伯胶 4g纯化水加至30ml[制法](1)干胶法:将阿拉伯胶分次加入液状石蜡中研匀,加纯化水8ml研至发出噼啪声,即成初乳。
再加纯化水适量研匀,共制成30ml乳剂,即得。
药剂学教学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了解药剂学的发展趋势。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药剂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药剂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1. 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 药物剂型的分类和特点3. 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和设备4. 药物制剂的质量评价5.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与有效性6. 药物制剂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药剂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实验技能。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简要介绍药剂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发展历程。
-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2. 讲授- 讲解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
- 结合实例,讲解药物剂型的分类和特点。
3. 案例分析- 提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实验教学- 介绍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
-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 强调实验安全操作规范。
5. 讨论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体会。
- 引导学生探讨药剂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
- 强调药剂学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度和讨论积极性。
2. 实验报告:检查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药剂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大学药剂学教案

教案名称:大学药剂学课程简介: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配制、性质、评价和应用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为从事药品研发、生产、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等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 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了解药物制剂的分类、制备工艺和质量评价。
3. 熟悉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
4. 学会运用药剂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药剂学基本概念与原理2. 药物制剂的分类与制备3. 药物质量评价与控制4. 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5. 药剂学在药品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教学安排:第一讲:药剂学基本概念与原理1. 药物与药物学2. 药剂学的定义、任务与发展趋势3. 药剂学的基本原理第二讲:药物制剂的分类与制备1. 药物制剂的分类2. 溶液型药物制剂的制备3. 悬浮液型药物制剂的制备4. 乳剂型药物制剂的制备5. 固体剂型药物制剂的制备第三讲:药物质量评价与控制1. 药物质量评价的意义与要求2. 药物的性状检查3. 药物的含量测定4. 药物制剂的质量评价第四讲: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1. 药物的吸收2. 药物的分布3. 药物的代谢4. 药物的排泄第五讲:药剂学在药品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1. 药物研发的基本过程2. 药剂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3. 药品生产的基本工艺4. 药剂学在药品生产中的应用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使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知识。
2. 实验: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熟悉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评价方法。
3. 讨论:组织学生就药剂学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药剂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要求:1. 理论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了解药物制剂的分类、制备和质量评价方法。
中药药剂学教案

1 人参,珍珠,冰片,麝香,朱砂的粉碎
2 乳香,没药
3 动物药,皮类,种仁类
提 问
判断:粉碎过程中机械能完全转变成表面能达到粉碎目的.
3.小结(时间)1~2分
粉碎与筛析是中药药物制剂中最基本的一项操作,很多剂型的制备都将涉及此项操作,如散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丸剂,混悬型液体等剂型.重点掌握几种粉碎方法及各自适用范围.
益元散
硫酸阿托品倍散
避温散
蛇胆川贝散
提 问
各类散剂细度的要求
3.小结(时间) 2分
散剂是我们接触的第一个剂型,也是最基础的一个剂型,学习中要抓住重点问题认真复习掌握.
4.布置作业
预习第六章
1按医疗用途
2按药物组成
3按药物性质
4是否分计量
四质量要求
第二节散剂的制备
一、一般散剂的制法
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检—包装
浸提原理
影响因素
常用浸提方法和设备
教学难点
浸提原理
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具
教学进程
3低温间歇灭菌法
4影响湿热灭菌的因素
(1)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
(2)蒸汽的性质
(3)药物的稳定性与灭菌时间
(4)介质及被灭菌物品的性质
(三)紫外线灭菌法
课题
第三节灭菌方法与无菌操作第四节防腐与蛀虫
教学目的
掌握常用的灭菌方法.
掌握主要防腐剂的正确用法
教学重点
滤过灭菌法的特点,机理
化学灭菌法
教学难点
滤过灭菌,化学灭菌法机理,特点,适用对象.
掌握要点
滤过除菌法的特点,常用滤器
化学灭菌法的灭菌机理,气体灭菌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剂学教案
教研组:药学授课教师:蒋丽授课对象:13级药剂1、2班早节一、绪论授课方式理论课
内容(一)概述授课时数2学时
授课周次第1周第1次
目的与要求知识目标:
术语。
能力目标:
德育目标:
掌握药剂学的含义、药物制剂的重要性及分类、药剂学常用
学生能够分析药物剂型对药效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重点:药剂学的含义、药物制剂的重要性及分类、药剂学常用术语。
难点:药物制剂的重要性的理解。
导入新课:
以欣弗案件引出药剂学的重要性。
2006年7月24日,青海西宁部分患者使用欣弗”后,出现胸闷、心悸、心慌等临床症状,青海药监局第一时间发出紧急通知,要求该省停用。
随后,广西、浙江、黑龙
江、山东等省药监局也分别报告,有病人在使用该注射液后出现相似临床症状。
主要用途:扁桃体炎、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等
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也可出现肝肾功能异常•
药品流向:销往全国26个省区市,安徽最多…
违规灭菌造出害人“欣弗”:
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2006年6月至7月生产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生产工艺改变如下图:
啾弗1•事件造成9人死亡
广西—严走木良丘疳的有口例
四川一1名总上注胡话般砸
-I住帕鬣3巨&J砂那青型咒亡
湖—
二崑腳笔立灭电左1若老人因住蜥T非
吒亡
—
谒女孰1名老人忌附鱷后死匕
-冋峠门氐凱尺C审時哎
广竄-—
1悯辽宇址象币女子麵肩国嫌死巴
—
浙江«■
1若W耳的男建
110IJ】人旦和「化耳号氏亡
讲授新课:
一、介绍本章节学习内容
(一)概述
(二)药剂学的发展与任务
重点和难点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调剂学(医院):根据医师处方和临床需要,合理调配药物,并指
导患者正确用药的技术和理论。
(二)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物理药剂学:是应用物理化学的原理、方法和手段研究药剂学中有关剂型
工业药剂学:是研究制剂工业生产的基本理论、工艺技术、生产设备和质量管理的科学。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生理因素和与药效间关系的科学。
药物动力学:是采用数学的方法,研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体内经时过程与药效之间关系的学科。
临床药剂学:是以患者为对象,研究合理、有效与安全用药等与临床治疗学紧密联系的新学科,亦称(广义的)调剂学或临床药学。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介绍药剂学的剂型设计和制剂处方中常用的合成和天然高分
子材料的结构、制备、物理化学特征以及其功能与应用。
3 、降低药物毒副作用例子:药物制成缓控释制剂可以保持血
药浓度稳定,药效好,降低毒副作用。
4 、具有靶向作用例子:制成脂质体可以被单核-吞噬细胞吞噬,
从而使药物浓集于肝脾等器官,祈祷被动靶向的作用。
5影响疗效的发挥例子:硝酸甘油口服首过效应强,制成滴丸舌
下含服。
课避免首过效应。
(四)、药物剂型的分类
1、按形态分类
液体剂型:溶液剂、注射剂、合剂等;
固体剂型: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丸剂等;半固体剂型:软膏剂、膜剂
等;
气体剂型:气雾剂、喷雾剂、粉雾剂等。
2、按分散系统分类
真溶液型:溶液剂、注射剂、醑剂、芳香水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