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清华大学经济学全基础过关自测试卷

2010年清华大学经济学全基础过关自测试卷
2010年清华大学经济学全基础过关自测试卷

2010年清华大学经济学全基础过关自测试卷(一)

1、简述萨伊定律背后的经济学原理(10分)

2、需求曲线为什么可以看做是直的?有什么依据?(10分)(武康平课件上有答案)

3、某电脑公司的生产函数:将产品的平均成本与累积的计算机产量(CQ)和在10000-5000台计算机范围内以每年制造的计算机表示的工厂规模(Q)联系在一起:AC=10-0.1CQ+0.3Q. 问:1)是否存在学习曲线效应?2)是否存在规模报酬递增或递减?(10分)

4、简述拉弗曲线的含义及意义。(10分)

5、长期中,厂商得到的经济利润为0。既然他们知道他们做好做坏的最后结果与什么都不做一样,

他们为什么还要进入或退出某行业呢?(10分)

6、完全竞争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中根本不存在,那为什么很多分析还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这

样分析有没有什么优缺?(15)

7、请用IS-LM模型解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什么时候财政政策无效,什么时候货币政策无效?

(20分)

8、乘数和加速数作用的发挥在现实生活中会受到哪些限制?(20分)

9、凯恩斯与弗里德曼是分别如何论述货币流通速度的顺周期变化规律的?(25分)

10、假设经济由四部门构成:Y=C+I+G+NX,其中消费函数为C=300+0.8Yd(Yd为可支配收入),投资函数为I=200-1500r (r为利率),政府支出为G=200,税率t=0.2,净出口函数为NX=100-0.04Y-500r,实际货币需求函数L=0.5Y-2000r,名义货币供给M=550,试求:1)总需求函数。2)价格水平P=1时的

利率及国民收入。(20分)

2010年清华大学经济学全基础过关自测试卷(二)

1、经济学假设人是理性的,追求个人效应最大化,那是不是说经济学理论里面的人都是自私自利

的?(10分)

2、假说一国大豆的国内供给和需求曲线为:

供给:P=5+Q; 需求:P=20-2Q。其中P的单位是元/千克。Q是以吨为单位的数量。该国在世界市场上是一个小国,无力影响国际价格。已知国际价格为6元/千克。政府打算征收4元/千克的关税。试求出征收关税后大豆的国内价格,及关税给国内消费者、生产者和政府带来的收益或损失。(10分)

3、一国的投资量为I=Io+vY,储蓄量为S=So+sY,均衡时的国民收入为Ye,如果现在该国的收入是

Yc,且有I(Yc)

4、“从长期看,一国生产商品和劳务的能力决定着该国的人民生活水平。”这句话的微观基础。(1

0分)

5、简述囚徒困境博弈在经济学中的意义。(20分)

6、经济学中,看不见的手调节着市场的运行。那么这只手是不是一定有效的?是否需要政府对经

济运行加以干涉?(20分)

7、乘数与加速数原理发挥作用所需的条件不同,为什么还会有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存在?二者能

否同时发挥作用?(15分)

8、政府依靠举债融资和税收融资时,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是否一样?有什么区别?(15分)

9、用IS-LM模型说明为什么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而货币主义者强调货币政策的作

用?(20分)

10、试分别解释萨伊定律和凯恩斯定律?为什么说萨伊定律经历了“肯定-否定-肯定”的过

程?(20分)

清华大学 微观经济学-习题一 含答案

第三部分习题选编 (一) 一、选择题 如果市场是均衡的: a) 当时价格水平是买卖双方可以完全实现其买卖意愿 b) 价格无升降趋势 c) 供给量等于需求量 d) 以上说法全对 e) 以上说法全不对 答案:d 如果需求是无弹性的,那么: a) 价格上涨2%将导致需求量减少到2% b) 价格上涨2%将导致需求量减少2% c) 价格上涨2%将导致需求量增加2%以上 d) 价格上涨2%将导致需求量增加2%以下 e) 以上说法全不对 答案:e 请对下面两句话的对错进行判断: Ⅰ. 在长期内,初级铜的供给比在短期内更有弹性 Ⅱ. 在短期内,再生铜的供给比在长期内更有弹性 a) I和II都是正确的 b) I正确,II错误 c) I错误,II正确 d) I和II都是错误的 答案:a 形如Q=a-bp的需求曲线,其中a与b为正实数,则它 a) 是双曲线 b) 有一个恒定的需求价格弹性(常数) c) 一条向下方倾斜的直线 d) 是抛物线 答案为c 一条供给曲线Q=e+dp,如果d等于0,那么供给:

a) 完全无弹性 b) 缺乏弹性,并非完全无弹性 c) 单一弹性 d) 富有弹性 e) 完全弹性 答案:a 假设在天然气的市场出清价格上,需求价格弹性是-1.2,供给价格弹性是0.6,比市场出清价格低10%的一个限价将导致: a) 市场均衡权量的1.8%的短缺 b) 市场均衡权量的0.6%的短缺 c) 市场均衡权量的18%的短缺 d) 市场均衡权量的6%的短缺 e) 需要更多信息才能判断 答案:c 假设消费者消费一个额外单位的葡萄或两个单位额外桔子是无差异的,那么当桔子的消费者量由横轴表示时,无差异曲线是什么样: a. 是一条斜率为-1/2的直线 b. 是一条斜率为-1的直线 c. 是出于原点的斜率为1/2的射线 d . 是出于原点的斜率为2的射线 答案:a 给定以下三个商品组合。 A、包括5个苹果和8个桔子; B、包括15个苹果和6个桔子; C、包括10个苹果和7个桔子。 如果A、B两点在同一条无异曲线上,并且这条无异曲线的MRS逐渐变小,那小:C点的效用与A、B相比: a. C优于A和B b. A、B优于C c. C和A、B相同, d. (a)或(b)正确,c错误。 答案:a 小王实现效用最大化时,MRS XY>P X/P Y,其原因可能是: a. 他的偏好是不完全的 b. 他的偏好是非理性的

工程经济学期末复习

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判断) (一)、选择部分 1.被称为工程经济学之父的是(C ) A.惠灵顿 B.戈尔德曼 C.格兰特 D.里格斯 ★考核知识点: 工程经济学的产生,参见P3 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 1930年,格兰特(Eugene L. Grant)教授的《工程经济原理》(Principles of Engineering Economy)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工程经济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系统化的学科。他提出的工程经济评价的理论与原则,初步建立了工程经济学的体系,得到了社会公认,因此被誉为“工程经济学之父”。 2.下列不属于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中建设投资的是(C ) A.设备购置费 B.土地使用费 C.应收及预付款 D.涨价预备费 ★考核知识点: 投资的构成,参见P12 附1.1.2(考核知识点解释): 按形成资产法,建设投资由形成固定资产的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费用、形成其他资产的费用和预备费四部分组成。具体P13图2-1所示。 3.某设备原值为11000,估计可使用5年,预计5年后残值为1000元,若采用直线折旧,则年折旧额为( A ) A.2000 B.1800 C.1500 D.2200 ★考核知识点: 折旧的计算方法(平均年限法),参见P21 附1.1.3(考核知识点解释): 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折旧法,是按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固定资产净残值和折旧年限平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4.以下属于现金流入的是(D ) A.固定资产投资 B.经营成本 C.税金 D.销售收入

★考核知识点: 现金流量(现金流入)的概念,参见P28 附1.1.4(考核知识点解释): 对于某一具体工程项目而言,现金流入是指在项目整个寿命期所取得的收入,如销售收入、营业收入、固定资产残值变现收入、垫支流动资金的回收等。 5.工商银行贷款年利率为12%,按月复利计息,则实际利率为(C )。 A.12% B.13% C.12.68% D.10% ★考核知识点:实际利率的计算公式,参见P33 附1.1.5(考核知识点解释): 实际利率是指当计息周期小于一年时,在采用复利计息方式的情况下,将各种不同计息期的利率换算成以年为计息期的利率。计算公式: 6.某投资方案的动态投资回收期为5年,基准动态投资回收期为6年,则该方案( A )。 A.可行 B.不可行 C.无法确定 D.以上答案均不对 ★考核知识点:动态投资回收期的判别准则,参见P62 附1.1.6(考核知识点解释): 用动态投资回收期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时,需要将计算所得到的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与同类项目的历史数据及投资者意愿等确定的基准动态投资回收期进行比较。当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小于基准动态投资回收期时,项目可行,否则不可行。 7. 一个方案的采纳将提高另一方案的经济利益,这两个方案之间是(A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非相关性 D.互不相容★考核知识点:方案的相关性,参见P75 附1.1.7(考核知识点解释): 正相关性是指一个方案的采纳将提高另一方案的经济利益,例如建设住宅小区与改善该住宅小区周边环境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8.盈亏平衡分析是通过找到项目(B ),据此分析项目承担的风险大小的一种()方法。 A.亏损最低点,不确定性分析 B.亏损到盈利的转折点,不确定性分析 C.亏损到盈利的转折点,确定性分析 D.盈利最高点,确定性分析★考核知识点:盈亏平衡分析的概念,参见P94 附1.1.8(考核知识点解释):

计量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经典资料) ()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计量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2002年) (2小时,开卷,满分100分) ⒈(共40分,每小题4分)建立中国居民消费函数模型 t t t t C I C εααα+++=-1210 ),0(~2σεN t t=1978,1979,…,2001 其中C 表示居民消费总额,I 表示居民收入总额。 ⑴ 能否用历年的人均消费额和人均收入数据为样本观测值估计模型?为什么? ⑵ 人们一般选择用当年价格统计的居民消费总额和居民收入总额作为样本观测值,为什么?这样是否违反样本数据可比性原则?为什么? ⑶ 如果用矩阵方程E +B =X Y 表示该模型,写出每个矩阵的具体内容,并标明阶数; ⑷ 如果所有古典假设都满足,分别从最小二乘原理和矩方法出发,推导出关于参数估计量的正规方程组; ⑸ 如果1-t C 与t I 存在共线性,证明:当去掉变量1-t C 以消除共线性时,1α的估计结果将发生变化; ⑹ 如果模型中1-t C 为随机解释变量且与t ε相关,证明:如果用OLS 估计该消费函数模型,其参数估计量是有偏的; ⑺ 如果模型中1-t C 为随机解释变量且与t ε相关,选择政府消费t G 为1-t C 的工具变量(t G 满足工具变量的所有条件),写出关于参数估计量的正规方程组; ⑻ 如果经检验表明模型存在一阶序列相关,而需要采用广义差分法估计模型,指出在常用的软件中是如何实现的? ⑼ 在不受到限制的情况下,t C 的值域为),0(∞,写出t C 的对数似然函数; ⑽ 试分析,以t=1978,1979,…,2001数据为样本观测值,能否说“样本是从母体中随机抽取的”?那么采用OLS 估计模型参数,估计结果是否存在偏误?为什么? 答: ⑴ 不可以。因为历年的人均消费额和人均收入并不是从居民消费总额和居民收入总额的总体中随机抽取的样本,违背了样本与母体的一致性。 ⑵ 因为历年的居民消费总额和居民收入总额具有大致相同的“价格”指数,是否将它们转换为不变价数据并不重要,不影响数据在样本点之间的可比性。 ⑶ E +B =X Y 其中 124200119791978???????? ??=C C C Y 324200020011978197919771978111?????????????=C I C I C I X 13210?????? ??=B ααα 124200119791978???????? ??=E εεε ⑷ 从最小二乘原理出发,推导关于参数估计量的正规方程组:

工程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工程经济学概论 1.什么是工程经济学,其研究的对象与内容是什么? 2.什么是技术?什么是经济?两者间的关系如何?工程经济学为什么十分注意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3.为什么在工程经济分析时要强调可比条件?应注意哪些可比条件? 4.从技术与经济互相促进又相互制约两方面各举一个实例说明。 1.解答: 工程经济学是运用工程学和经济学有关知识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工程经济分析原理和方法,能够完成工程项目预定目标的各种可行技术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比较、计算和评价,优选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有利的方案,从而为实现正确的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应用性经济学科。 工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工程项目技术经济分析的最一般方法,即研究采用何种方法、建立何种方法体系,才能正确估价工程项目的有效性,才能寻求到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点。工程经济分析的对象是具体的工程项目,不仅指固定资产建造和购置活动中的具有独立设计方案,能够独立发挥功能的工程整体,更包括投入一定资源的计划、规划和方案并可以进行分析和评价的独立单位。 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为如何通过正确的投资决策使工程活动收到尽可能好的经济与社会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工程技术实践的经济效益,寻求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与方法。 (2)研究如何最有效地利用技术和资源,促进经济增长的规律。 (3)研究工程技术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推动、最佳结合的规律及实现方法。 2.解答: 技术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将其利用来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手段。在经济学中,经济是指从有限的资源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关系:在人类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活动中,经济和技术不可分割,两者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经济发展是技术进步的动力和方向,而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和手段,经济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经济类学科,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最小的投入获得预期产出或者说以等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是工程经济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工程经济学十分注意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3.解答: 因为工程经济分析的实质是对可实现某一预定目标的多种工程技术方案进行比较,从中选出最优方案。要比较就必须监理共同的比较基础和条件。但是各个工程、项目方案总是在一系列技术经济因素上存在着差异,就在方案比较之前,首先考虑方案之间是否可比,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合理可靠的分析结果,因此在工程经济分析时要强调可比条件。 工程项目进行经济效益比较时应注意研究技术方案经济比较的原则条件,分析各可行技术方案之间可比与不可比的因素,探讨不可比向可比转化的规律及处理办法,以提高工程经济分析工作的科学性,应遵循四个可比原则: (1)满足需要的可比原则;(2)消耗费用的可比条件;(3)价格指标的可比原则;(4)时间的可比原则。 4.解答: 相互促进: 科学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先导,对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经济的发展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例如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制及其商品化,不断提高着人们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能力,并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武器与手段;经济实力越强,投入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制及其商品化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数量就越大,并为研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出新的研究课题和更高的要求。 相互制约:

清华大学 微观经济学-习题三 含答案

习题三 一个爱好音乐的大学生用他的收入购买CD和其他商品,这个经济并不富裕的学生每月有300美元可供消费。他所在的城市里一张CD卖20美元。(A)如果他每月买10张CD,请画出他的预算线,并指出他的偏好选择。(B)一家CD公司推出一项新的举措:如果一个学生每月缴纳100美元的会费,他可以10美元/张的价格买所有的CD。请画出这种举措的预算线。(C)如果这个学生参加了这一活动,那么他的钱会有剩余吗?为什么? 答案:(A)如下图所示,令C=CD的数量,Y=其它商品的数量,且P Y=1,则此时预算线为20C+Y=300。如果C=10,则Y=100。(B)新举措下,其预算线变为10C+Y=300-100=200,如下图所示。前后两条预算线交于C=10。(C)该学生参加这一活动,情况会更好些。在(A)情况的切点上,他的MRS=P C/P Y=20(C=10,Y=100),大于(B)情况下其预算线的斜率(P C/P Y=10),所以在(B)情况下,他不在切点上,他将购买更多的CD从而移动到更高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位置。 Y 300 (A) 200 (B) 100 U2 U1 5 10 15 20 C 肯特有一份每小时$15的工作,如果他每周工作超过40小时,他将得到50%的超时奖金,即工资上升到$22.50/小时。他只偏好单一商品消费和娱乐,而且他每周可以利用80小时(另外88小时用于睡觉和路途)。假定单一商品的价格是$6/单位,请画出他的预算线。另外,肯特每周会正好工作40小时吗?为什么? 答案:依题意,两种商品为娱乐和消费,且假定肯特的收入都花光。肯特的收入最多可达到I=15(40)+22.5(40)=1500。预算线等式取决于他是否超时工作,令H=工作时间,L=娱乐时间,C=消费,那么,如果H<40,预算线15(L-40)+6C=600;如果H>40,娱乐的价格变为$22.50,则预算线变为22.50L+6C=1500。如下图所示。H<40时,P L/P C=15/6=2.5; H>40时,P L/P C=22.5/6=3.75。所以肯特是否超时工作,取决于无差异曲线的形状, 曲线在H=40时发生弯折,他不会正好工作40小时。 消费 200 100 娱乐 80 (H=40) (H=0)

清华大学工程经济学检测题

《工程经济》课程知识测验 一、判断以下说法的对错,T或F : (每题2.5分,共50分) 1. 在静态盈亏平衡分析中若考虑所得税,则所得税率的高低并不会影响平衡点的产量大小。 F 2.当折现率=MARR,一个项目的净将来值NFV大于零,则该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一定超过MARR。T 3. 当给定发生在第N 年时的一个固定金额F,若利率增高,其等值的年金金额也增高。 F 4. 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公司的销售收入。 F 5. 经营杠杆度DOL的大小可以反映项目经营风险的大小。T 6. 一般情形下,投资项目的期末残值不是一个敏感因素。T 7. 一项可折旧资产的当前帐面价值等于其初始价值扣除其累计折旧额。F(还需要减去相关资产减值准备) 8. 一笔6000元的投资在随后的4年中每年末产生1500的现金收益,则这笔投资的内部收益率为零。 F 9. 对于独立项目,无论采用NPV还是IRR,对项目投资决策的判断是一致的。F 10. 对于互斥项目方案,采用NPV或IRR指标,对项目投资决策的判断可能是出现互相矛盾,这时可以采用增量IRR指标分析,做出决策判断。T 11.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如果通胀对投资项目的收入和成本支出增加的影响是相同的,则不会减少企业的经济效益。T 12.在通货膨胀条件下,计算NPV指标需要采用通胀调整后的折现率。一般采用通胀调整折现率的精确值较采用近似的通胀调整折现率计算得出的项目NPV 值小。 F 13 如果在项目期末发生固定资产的变卖收入,则该收入应必须缴纳企业收入所得税。T 14. 在项目期末发生的流动资产回收的收入无需缴纳企业所得税。T 15.IRR指标对再投资收益率的假设为它自身,所以理论上,NPV指标比IRR 较为合理。 F 16.ERR指标通过改变再投资收益率的假设,因而消除了IRR指标可能出现多个根的情形,因而ERR指标在理论上更加合理。T 17.在风险条件下,由于每个人的风险偏好不一致,所以不存在一个公共的风险条件下的决策准则。 18. 按照经验公式,当一国希望其GDP在十年中实现倍增,则其年均增长率应不低于7.2%。T 19. 按照IRR的定义,IRR是项目总投资所赚取的投资收益率。F 20. 按照AIRR的定义,当IRR

清华大学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题

清华大学计量经济学期末试题 ⒈(12分)某人试图建立我国煤炭行业生产方程,以煤炭产量为被解释变量,经过理论和经验分析,确定以固定资产原值、职工人数和电力消耗量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变量的选择是正确的。于是建立了如下形式的理论模型: 煤炭产量=αα01+固定资产原值+α2职工人数+α3电力消耗量+μ 选择2000年全国60个大型国有煤炭企业的数据为样本观测值;固定资产原值用资产形成年当年价计算的价值量,其它采用实物量单位;采用OLS 方法估计参数。指出该计量经济学问题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错误,并简单说明理由。 ⒉(12分)以t Q 表示粮食产量,t A 表示播种面积,t C 表示化肥施用量,经检验,它们取对数后都是)1(I 变量且互相之间存在)1,1(CI 关系。同时经过检验并剔除不显著的变量(包括滞后变量),得到如下粮食生产模型: t t t t t t C C A Q Q μααααα+++++=--1432110ln ln ln ln ln (1) ⑴ 写出长期均衡方程的理论形式; ⑵ 写出误差修正项ecm 的理论形式; ⑶ 写出误差修正模型的理论形式; ⑷ 指出误差修正模型中每个待估参数的经济意义。 ⒊(6分)对于上述粮食生产模型(1),假设所有解释变量与随机误差项都不相关。 ⑴ 如果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用非矩阵形式写出关于参数估计量的正规方程组; ⑵ 从以上正规方程组出发说明,为什么不能采用分部回归方法分别估计每个参数; ⒋(9分)投资函数模型 t t t t Y Y I μβββ+++=-1210 为一完备的联立方程计量经济模型中的一个方程,模型系统包含的内生变量为C (居民消费总额)、I (投资总额)和Y (国内生产总值),先决变量为t G (政府消费)、1-t C 和1-t Y 。样本容量为n 。 ⑴ 可否用狭义的工具变量法估计该方程?为什么? ⑵ 如果采用2SLS 估计该方程,分别写出2SLS 估计量和将它作为一种工具变量方法的估计量的矩阵表达式; ⑶ 如果采用GMM 方法估计该投资函数模型,写出一组等于0的矩条件。 ⒌(6分)建立城镇居民食品类需求函数模型如下: Ln V Ln Y Ln P Ln P ()..().().()=+-+135009230115035712 其中V 为人均购买食品支出额、Y 为人均收入、P 1为食品类价格、P 2为其它商品类价格。 ⑴ 指出参数估计量的经济意义是否合理,为什么? ⑵ 为什么经常采用交叉估计方法估计需求函数模型? ⒍(9分)选择两要素一级CES 生产函数的近似形式建立中国电力行业的生产函数模型: L n Y L n A t m L n K m L n L m Ln K L =+++-- -+γδλρδδμ()()()1112 2 其中Y 为发电量,K 、L 分别为投入的资本与劳动数量,t 为时间变量。

清华大学经济学考研数学经验分享

背景:一战北大,败;二战清华,成. 政治:,英语一:,数学三:,专业课:,总分,学过数学极限地人都明白此种表述方法.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数学和经济学专业课分数比较满意,所以就说说这个给后来人听,政治一般个水平,似乎没什么好说地,英语则可以忽略了,险些栽在这个科目上.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数学经验: 年考试主要是用地大学期间地教材和从同学那借来地年地陈文灯老师地黄皮书,都是正版,看得比较惬意,李永乐老师地书在网上买了本盗版,到手之后实在惨不忍睹,那个印刷地质量翻开就想合上,因此基本没有看过,不是过李地书不好,而是我贪图便宜买了不好地东西.从开始复习到考试只四个月时间,最后数三考了多,还算比较满意.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年是只新买了本年新版陈文灯教材,其余书则是沿用上次地.个人感觉不同年份地书内容几乎一样,若大纲没有大地动作,辅导书基本上也不会变化,所以手头紧张地同学不必一味求新,去旧书摊上淘几本足矣.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数三包括三部分内容:微积分(精简版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复习顺序我是微积分——概率统计——线性代数,因为前两者关系比较紧密,概率中地密度函数、分布函数中要用到微积分、二维随机向量部分要用到二重积分地知识,将这两门连续地复习可以保证内容上地连贯性,若是中间横插了代数,到概率地时候积分地内容可能已经忘了些,效果上不太好.代数地内容相对比较独立,于那两门关系不大,而且它里面概念比较多,对记忆要求较高,因此我将它放在最后复习.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微积分:核心是极限,各种求极限地方法一定要熟悉且熟练,基本上要做到战无不克地地步,这样数学才有希望逼近.当然,如果不定这么高地目标,那要求自然可以降低些.我在复习时在极限这一部分停留了很长时间,在这一过程中我又将高中地数学教材找出来翻了翻,因为初等函数地性质在考研中是默认你很熟练地,比如对数和反三角函数地一些性质,如果忘了要回去看看,不要怕耽误时间,不把初等函数搞清,后面很难进行.高等数学地脉络大致是这样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极限——导数、微分——不定积分,定积分…… 一维——偏导、全微——二重积分…… 二维——级数——微分、差分方程. 一维中导数和微分是一样地,它们都是由极限地定义引出来地,其实导数就是个极限等式.求导地公式要像吃饭使筷子一样熟练,最好把它们抄在一张纸上,每天看看.积分是微分地逆运算,微分熟悉,积分自然不在话下,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由牛顿莱布尼茨公式连接在一起,这样求不定地方法就可以用在求定这里,但定积分有一些特殊地计算方法,比如换元等等,至于广义积分,不过是在牛莱之后再算一个极限而已,没啥技术含量.积分地公式和微分是一样地,只不过是倒过来而已.有一些常用到地、不属于基本公式里地公式要记住,比如、、平方加减平方地平方根倒数地积分、地次幂地定积分,圆地积分等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维和一维差不多,扩展了些内容,偏导和全微不过是前者将非目标变量视作常数,后者不这么干而已.二重积分主要是变换积分次序,在这里对初等函数地把握就很重要了,因为积分区域是要靠画图才能看得直观,如果到这突然发现、曲线画不出来,那赶快捡起高中课本,不然后果很惨很惨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级数部分和数列极限关联比较大,前者是和地极限,后者是通项地极限,不要弄混淆了.{}

工程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判断) (一)、选择部分 1.被称为工程经济学之父的是(C ) A.惠灵顿 B.戈尔德曼 C.格兰特 D.里格斯 ★考核知识点: 工程经济学的产生,参见P3 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 1930年,格兰特(Eugene L. Grant )教授的《工程经济原理》(Principles of Engineering Economy )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工程经济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系统化的学科。他提出的工程经济评价的理论与原则,初步建立了工程经济学的体系,得到了社会公认,因此被誉为“工程经济学之父”。 2.下列不属于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中建设投资的是(C ) A.设备购置费 B.土地使用费 C.应收及预付款 D.涨价预备费 ★考核知识点: 投资的构成,参见P12 附1.1.2(考核知识点解释): 按形成资产法,建设投资由形成固定资产的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费用、形成其他资产的费用和预备费四部分组成。具体P13图2-1所示。 3.某设备原值为11000,估计可使用5年,预计5年后残值为1000元,若采用直线折旧,则年折旧额为( A ) A.2000 B.1800 C.1500 D.2200 ★考核知识点: 折旧的计算方法(平均年限法),参见P21 附1.1.3(考核知识点解释): 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折旧法,是按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固定资产净残值和折旧年限平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20005 100011000-=-==折旧年限固定资产净残值固定资产原值年折旧额

4.以下属于现金流入的是(D ) A.固定资产投资 B.经营成本 C.税金 D.销售收入 ★考核知识点: 现金流量(现金流入)的概念,参见P28 附1.1.4(考核知识点解释): 对于某一具体工程项目而言,现金流入是指在项目整个寿命期所取得的收入,如销售收入、营业收入、固定资产残值变现收入、垫支流动资金的回收等。 5.工商银行贷款年利率为12%,按月复利计息,则实际利率为(C )。 A.12% B.13% C.12.68% D.10% ★考核知识点:实际利率的计算公式,参见P33 附1.1.5(考核知识点解释): 实际利率是指当计息周期小于一年时,在采用复利计息方式的情况下,将各种不同计息期的利率换算成以年为计息期的利率。计算公式: %68.121)12/%121(1)/1(12=-+=-+=m m r i 6.某投资方案的动态投资回收期为5年,基准动态投资回收期为6年,则该方案( A )。 A.可行 B.不可行 C.无法确定 D.以上答案均不对 ★考核知识点:动态投资回收期的判别准则,参见P62 附1.1.6(考核知识点解释): 用动态投资回收期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时,需要将计算所得到的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与同类项目的历史数据及投资者意愿等确定的基准动态投资回收期进行比较。当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小于基准动态投资回收期时,项目可行,否则不可行。 7. 一个方案的采纳将提高另一方案的经济利益,这两个方案之间是(A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非相关性 D.互不相容 ★考核知识点:方案的相关性,参见P75 附1.1.7(考核知识点解释): 正相关性是指一个方案的采纳将提高另一方案的经济利益,例如建设住宅小区与改善该住宅小区周边环境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8.盈亏平衡分析是通过找到项目(B ),据此分析项目承担的风险大小的一种( )方法。 A.亏损最低点,不确定性分析 B.亏损到盈利的转折点,不确定性分析 C.亏损到盈利的转折点,确定性分析 D.盈利最高点,确定性分析★考核知识点:盈亏平衡分析的概念,参见P94

清华大学《微观经济学》Managerial Economics 学习笔记

Market Households Firm Supply Government 1. Production; 2. Costs; 3. Type of markets 4. Market microstructure Market failure Marginal analysis Information Economics (game theory) 5. Corporation governance Price Discovery LECTURE 1 OVERVIEW ? Economic Assumption 1. Rationality (economic man) a. Selfish principle; b. Efficiency principle; Economic man + Invisible Hand=Economics 2. Pure Competitiveness 3. Complete information ? Economic activity: Participants ? Households ? Firms ? Governments ? The Themes of Microeconomics ? Allocation of Scarce Resources and Trade-offs ? Definition of Managerial Economics ? The application of economics theory and the tools of analysis of decision science to examine how an organization can achieve its aims or objectives most efficiently. ? Management: Decision making. year current year current year base Price Nominal x CPI CPI Price Real ? Contents of Study

清华大学计量经济学期末试题

清华大学的计量经济学考题难度也就这个样,所以大家要有足够的信心学好计量经济学课程 ⒈(12分)某人试图建立我国煤炭行业生产方程,以煤炭产量为被解释变量,经过理论和经验分析,确定以固定资产原值、职工人数和电力消耗量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变量的选择是正确的。于是建立了如下形式的理论模型: 煤炭产量= 固定资产原值+ 职工人数+ 电力消耗量+μ 选择2000年全国60个大型国有煤炭企业的数据为样本观测值;固定资产原值用资产形成年当年价计算的价值量,其它采用实物量单位;采用OLS方法估计参数。指出该计量经济学问题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错误,并简单说明理由。 ⒉(12分)以表示粮食产量,表示播种面积,表示化肥施用量,经检验,它们取对数后都是变量且互相之间存在关系。同时经过检验并剔除不显著的变量(包括滞后变量),得到如下粮食生产模型: (1) ⑴写出长期均衡方程的理论形式; ⑵写出误差修正项ecm的理论形式; ⑶写出误差修正模型的理论形式; ⑷指出误差修正模型中每个待估参数的经济意义。 ⒊(6分)对于上述粮食生产模型(1),假设所有解释变量与随机误差项都不相关。 ⑴如果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用非矩阵形式写出关于参数估计量的正规方程组; ⑵从以上正规方程组出发说明,为什么不能采用分部回归方法分别估计每个参数; ⒋(9分)投资函数模型 为一完备的联立方程计量经济模型中的一个方程,模型系统包含的内生变量为C(居民消费总额)、I(投资总额)和Y(国内生产总值),先决变量为(政府消费)、和。样本容量为。 ⑴可否用狭义的工具变量法估计该方程?为什么? ⑵如果采用2SLS估计该方程,分别写出2SLS估计量和将它作为一种工具变量方法的估计量的矩阵表达式; ⑶如果采用GMM方法估计该投资函数模型,写出一组等于0的矩条件。 ⒌(6分)建立城镇居民食品类需求函数模型如下: 其中V为人均购买食品支出额、Y为人均收入、为食品类价格、为其它商品类价格。 ⑴指出参数估计量的经济意义是否合理,为什么? ⑵为什么经常采用交叉估计方法估计需求函数模型? ⒍(9分)选择两要素一级CES生产函数的近似形式建立中国电力行业的生产函数模型:

清华经管学院本科培养方案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经管学院本科培养方案 (2009级) (一)培养目标 清华经管学院的本科项目遵循清华大学本科教育原则,实行“在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人才为目标。本科教育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充分条件,为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优良环境,在培养中加强通识教育、优秀人才培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造就未来的 “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 本科项目的培养方案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任选课程三部分组成,其中通识教育部分学分要求约占课程总学分要求的一半。 (二)学制与学位授予 学制:本科学制为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与金融(含保险方向)专业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会计学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三)总学分要求 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不低于140学分,夏季学期实践环节15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四)课程结构与学分要求 1. 通识教育课程(共70学分) (1)思想政治理论课(14学分) (2)体育课(4学分) 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秋 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春 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 秋 106102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春

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个学分;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7学期为限选,第8学期的体育为任选。体育学分不够或不通过者不能本科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 (3) 英语 ?英语水平考试I(4学分) 大学英语教学实行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入学后建议选修并通过4-6学分的英语课程后再参加《清华大学英语水平I》的考试。本科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必须通过英语水平I考试。 ?英语写作与口语课(8学分) 学生应完成8学分的英语写作和英语口语课程。根据入学后英语测试成绩,决定是否修中级英语课程,进入中级英语课程的同学可申请减免低一级课程的学分。 10640912 英语写作(1) 2 秋 10640922 英语口语(1) 2 秋 10640942 英语写作(2) 2 春 10640932 英语口语(2) 2 春 10640962 中级英语写作 2 秋 10640952 中级英语口语 2 秋 日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小语种外语课程的选课要求详见《学生手册》(2009)。 (4) 中文写作与沟通课(4学分) 10510072 中文写作 2 秋 10510082 中文沟通 2 春 (5) 素质教育课文化(至少20学分) 要求在本科学习阶段修满20学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其中必须包含2门文化素 质教育核心课程及1-2学分的《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目 录详见附录1。 经管学院对文化素质教育课划分为以下课组: 1.文学与艺术 2.历史与文化 3.哲学与伦理 4.基础社会科学 5.中国与世界 6.国际社会 7.物质科学 8.生命科学 “基础社会科学”课组必修“心理学导论”;“物质科学”课组理科学生必修“物理

工程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注: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 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判断) (一)、选择部分 1.被称为工程经济学之父的是(C ) A.惠灵顿 B.戈尔德曼 C.格兰特 D.里格斯 ★考核知识点: 工程经济学的产生,参见P3 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 1930年,格兰特(Eugene L. Grant)教授的《工程经济原理》(Principles of Engineering Economy)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工程经济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系统化的学科。他提出的工程经济评价的理论与原则,初步建立了工程经济学的体系,得到了社会公认,因此被誉为“工程经济学之父”。 2.下列不属于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中建设投资的是(C ) A.设备购置费 B.土地使用费 C.应收及预付款 D.涨价预备费 ★考核知识点: 投资的构成,参见P12 附1.1.2(考核知识点解释): 按形成资产法,建设投资由形成固定资产的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费用、形成其他资产的费用和预备费四部分组成。具体P13图2-1所示。 3.某设备原值为11000,估计可使用5年,预计5年后残值为1000元,若采用直线折旧,则年折旧额为( A ) A.2000 B.1800 C.1500 D.2200 ★考核知识点: 折旧的计算方法(平均年限法),参见P21 附1.1.3(考核知识点解释): 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折旧法,是按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固定资产净残值和折旧年限平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20005 100011000-=-==折旧年限固定资产净残值固定资产原值年折旧额 4.以下属于现金流入的是(D ) A.固定资产投资 B.经营成本 C.税金 D.销售收入 ★考核知识点: 现金流量(现金流入)的概念,参见P28 附1.1.4(考核知识点解释): 对于某一具体工程项目而言,现金流入是指在项目整个寿命期所取得的收入,如销售收入、营业收入、固定资产残值变现收入、垫支流动资金的回收等。 5.工商银行贷款年利率为12%,按月复利计息,则实际利率为(C )。 A.12% B.13% C.12.68% D.10% ★考核知识点:实际利率的计算公式,参见P33 附1.1.5(考核知识点解释): 实际利率是指当计息周期小于一年时,在采用复利计息方式的情况下,将各种不同计息期的利率换算成以年为计息期的利率。计算公式: %68.121)12/%121(1)/1(12=-+=-+=m m r i 6.某投资方案的动态投资回收期为5年,基准动态投资回收期为6年,则该方案( A )。 A.可行 B.不可行 C.无法确定 D.以上答案均不对 ★考核知识点:动态投资回收期的判别准则,参见P62 附1.1.6(考核知识点解释): 用动态投资回收期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时,需要将计算所得到的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与同类项目的历史数据及投资者意愿等确定的基准动态投资回收期进行比较。当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小于基准动态投资回收期时,项目可行,否则不可行。 7. 一个方案的采纳将提高另一方案的经济利益,这两个方案之间是(A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非相关性 D.互不相容 ★考核知识点:方案的相关性,参见P75 附1.1.7(考核知识点解释): 正相关性是指一个方案的采纳将提高另一方案的经济利益,例如建设住宅小区与改善该住宅小区周边环境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8.盈亏平衡分析是通过找到项目(B ),据此分析项目承担的风险大小的一种

经济学原理I(2007 年秋季学期)6-9讲

经济学原理I(2007年秋季学期) 期中考试1(A卷答案) (2007/10/31) 注意:请将所有题目的答案写在答题册上,写在本试题纸上一律无效。 一、判断题(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必要时可以用图形。每题4分,共28分) 1.小明意外地从地上捡到10块钱。当考虑如何花掉它时,他不面临任何权衡取舍;换句 话说,这10块钱是“免费午餐”。 错误。给定这10元钱,小明仍然面临权衡取舍——每多花1元钱买一种商品(例如食品),就会放弃另一种价值1元钱的商品(例如文具)。10元钱来自何方并不影响他面临权衡取舍的处境(尽管改善了他总的境况)。 2.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代表了不同的利益集团。 错误。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科学判断(或实证分析)的不同;二是价值观(或规范分析)的不同。其中前者和利益无关,后者也要求经济学家明确定义其价值观(或规范标准),并在科学(或实证)的基础上进行论证。 3.If a certain trade is good for one person, it can’t be good for the other one. False. Trade can make both sides better off 4.中国只有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从与富国的贸易中受益。 错误。决定贸易的不是绝对优势(劳动生产率)而是比较优势。具有不同比较优势的国家之间的贸易就能够使得双方受益,与绝对优势无关。 5.In a competitive market, an increase in the demand for notebooks raises the quantity of notebooks demanded as well as the quantity supplied. 正确。练习本的需求提高了练习本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均衡数量同时代表者需求和供给的数量,所以供给量也增加了。 6.政府的支农政策(如对农民购买种子和化肥进行补贴)导致了粮食增产,这又导致粮食 价格下降,从而使得粮食产量减少,而这又使得粮食价格上升。因此,无法确定粮食市场最终的产量与价格的变化方向。 错误。政府支农政策导致粮食供给增加。粮食的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增加。上述似是而非的描述,主要是混淆了均衡的变动过程和结果;只有后者才是我们关心的(所谓“比较静态分析”)。 7.贝多芬音乐唱片比一般古典音乐(包含贝多芬音乐)唱片更缺乏弹性。因为喜欢听贝多 芬音乐的人通常都不会再听其他古典音乐。 错误。当听贝多芬音乐的人不再听其他古典音乐时,二者弹性相同。不过,如果有一些喜欢贝多芬音乐的人也听其他古典音乐,贝多芬音乐因为市场范围更小从而更富于弹性。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Mike has spent $500 purchasing and repairing an old fishing boat, which he expects to sell for $800 once the repairs are complete. He discovers that he needs an additional repair, which will cost $400,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repairs. He can sell the boat as it is now for $300. What should he do? A.He should cut his losses and take the $300. B.He should never sell something for less than it cost.

经济学原理期中测试

经济学原理II(2012年春季学期) 期中考试2(A卷) (2012/5/9) 注意:请将所有题目的答案写在答题册上,写在本试题纸上一律无效。 一、判断题(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必要时可以用图形。每题4分,共20分) 1.观察最近几百年的经济增长历史,并没有发现穷国增长比富国快,这说明资本边际报 酬不是递减的,因而“追赶效应”不存在。 2.Other things being the same, a country with a low income per person can have a higher growth rate than a country with a high income per person even if these two countries have identical saving rates. (Hint: Saving rate is defines as the proportion of national savings to total GDP.) 3.一国减少银行体系中的存贷利息差,将有利于其经济的增长。 4.The theory of efficiency wages suggests that a firm might increase its profits by raising its wages it pays. 5.银行挤兑是“囚徒困境”的一个例子。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以下对有效市场假说理解正确的是: A.一个经理不可能从买入或卖出其自己经营企业的股票获得超额回报 B.一个极为关注股价波动的普通股民将比其他股民获得更高的回报 C.专业基金比指数基金的回报率更高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2.Suppose GDP is $8 trillion, taxes are $1.5 trillion, private savings is $0.5 trillion, and public saving is $0.2 trillion. Assuming this economy is closed, then consumption is trillion, government purchases are trillion, national savings are trillion, and investment is trillion. A. 6.5, 1.5, 0.7, 0.7 B.6, 1.3, 0.7, 0.7 C.6, 1.3, 0.5, 0.5 D.6, 1.3, 0.7, 0.5 3.Over the past decade, new computer technology has enabled firms to reduce substantially the amount of inventories they hold for each dollar of sales. Expenditures on inventories are a type of investment. Other things equal, this change will investment in factories and equipment, and private savings. A.increase; increase B.increase; decrease C.decrease; increase D.decrease; decrease 4.你是一个小企业主,现在你的企业用100元现金偿还了在第一国民银行的一笔贷款。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