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仿真Flexsim实验2报告

合集下载

物流仿真Flexsim实验2报告

物流仿真Flexsim实验2报告

14.2 自动分拣系统仿真袁峰 0726210427 1.实验目的通过建立一个传送带系统,学习Flexsim提供的运动系统的定义;学习Flexsim提供的传送系统的建模;进一步学习模型调整与系统优化。

2.实验内容(1)仿真模型截图自动分拣系统仿真模型的正投视图的截图如图2-1所示。

图2-1 自动分拣系统仿真模型的正投视图(2)仿真模型各对象参数设置说明仿真模型各对象参数设置说明如表2-1所示。

表2-1 各对象参数设置说明(3)仿真结束时间根据24小时(86400)工作制和8小时(28800)工作制设定模型运行,所以仿真结束时间有两个,分别为:86400和28800。

3.仿真结果分析(1)该分拣系统一天的总货物流量该分拣系统一天的总货物流量是系统末端四个Queue和一个Sink的输入量之和,5次实验结果如下:该系统的总货物流量如表2-2所示。

表2-2 总货物流量表(2)系统的最大日流量8小时(28800)工作制,该系统运行5次,最后4个Queue的实验数据如表2-3所示。

表2-3 最后4个Queue的实验数据所以,最大日流量= 59.8÷8.776%÷95%+134.8÷29.576%÷96%+93.4÷13.356%÷97%+316.2÷44.474%÷98% = 2638.460(3)8小时工作制和24小时工作制的部分数据对比四个处理器的5次实验数据分别如表2-4至2-7所示。

表2-4 Processor1的利用率表2-5 Processor2的利用率表2-6 Processor3的利用率表2-7 Processor4的利用率8小时工作制和24小时工作制的部分数据汇总如表2-8所示。

表2-8 8小时工作制和24小时工作制的部分数据对比由表2-8可知,根据24(86400)小时工作制和8(28800)小时工作制设定模型运行,是简单的约3倍的关系。

物流仿真设计实验报告

物流仿真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流行业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物流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物流仿真设计成为了物流管理的重要工具。

本实验旨在通过Flexsim仿真软件,对某一物流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从而为物流系统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验目的1. 熟练掌握Flexsim仿真软件的操作方法。

2. 建立合理的物流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

3. 分析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

三、实验内容1. 系统描述本实验以某企业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

该系统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仓储、配送和客户服务等环节。

实验的主要任务是优化物流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2. 模型建立(1)数据收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实地调研,收集了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仓储、配送和客户服务等方面的数据。

(2)模型构建: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在Flexsim软件中建立了物流系统模型。

模型包括以下主要模块:- 原材料采购模块:模拟原材料供应商的供货过程,包括原材料到达、检验和入库等环节。

- 生产加工模块:模拟生产线的生产过程,包括生产节拍、产品检验和入库等环节。

- 仓储模块:模拟仓库的存储和管理过程,包括原材料和成品的入库、出库和库存管理等环节。

- 配送模块:模拟配送中心的配送过程,包括订单处理、货物装载、运输和配送等环节。

- 客户服务模块:模拟客户服务过程,包括订单处理、产品交付和售后服务等环节。

3. 仿真分析(1)运行仿真:在Flexsim软件中运行仿真模型,观察系统运行情况,包括生产节拍、库存水平、配送时间等指标。

(2)数据分析: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找出系统存在的问题,如库存积压、配送延迟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库存积压问题仿真结果显示,原材料和成品的库存积压现象较为严重。

通过分析,发现主要原因如下:- 生产计划不合理,导致原材料采购过多。

- 生产节拍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成品库存积压。

2. 配送延迟问题仿真结果显示,配送延迟现象较为明显。

仿真实验室实训报告

仿真实验室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仿真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校设立了仿真实验室,旨在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验环境和实践操作机会。

本次实训,我选择了“物流仿真模拟实习”作为实训项目,通过学习仿真软件Flexsim的操作和应用,掌握物流仿真建模的基本方法。

二、实训目的1. 掌握仿真软件Flexsim的操作和应用,熟悉通过软件进行物流仿真建模。

2. 记录Flexsim软件仿真模拟的过程,得出仿真的结果。

3. 总结Flexsim仿真软件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三、实训设备PC机,Windows XP,Flexsim教学版四、实训步骤1. 实验一(1)从库里拖出一个发生器放到正投影视图中,如图1所示:图1(2)把其余的实体拖到正投影视图视窗中,如图2所示:图2(3)连接端口连接过程是:按住“A”键,然后用鼠标左键点击发生器并拖曳到暂存区,再释放鼠标键。

拖曳时你将看到一条黄线,释放时变为黑线。

图3(4)根据对实体行为特性的要求改变不同实体的参数。

我们首先从发生器开始设置,最后到吸收器结束。

指定到达速率、设定临时实体类型和颜色、设定暂存区容量、为暂存区指定临时实体流选项、为处理器指定操作时间(5)重置,编译,运行得到如下图所示:(6)保存模型。

2. 实验二(1)装载模型1并编译(2)向模型中添加一个分配器和两个操作员五、实训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训,我掌握了Flexsim软件的基本操作,并成功完成了物流仿真模拟实习。

以下是对实训结果的分析:1. 仿真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实际物流系统,为物流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2. 通过调整模型参数,可以分析不同物流方案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为决策提供依据。

3. 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利用Flexsim软件进行物流仿真建模,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奠定了基础。

六、实训感受与收获1. 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体会到仿真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价值,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FLEXSIM软件在生产物流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FLEXSIM软件在生产物流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FLEXSIM软件在生产物流系统仿真实验报告专业:学号:姓名:1.FLEXSIM软件简介Flexsim是一个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可帮助工程师和设计人员在系统设计和运作中做出智能决策。

采用Flexsim,可以建立一个真实系统的3D计算机模型,然后用比在真实系统上更短的时间或者更低的成本来研究系统。

Flexsim是一个通用工具,已被用来对若干不同行业中的不同系统进行建模。

Flexsim已被大小不同的企业成功地运用。

使用Flexsim可解决的3个基本问题1)服务问题 - 要求以最高满意度和最低可能成本来处理用户及其需求。

2)制造问题- 要求以最低可能成本在适当的时间制造适当产品。

3)物流问题- 要求以最低可能成本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获得适当的产品。

2.实验内容及目的在这一个实验中,我们将研究三种产品离开一个生产线进行检验的过程。

有三种不同类型的临时实体将按照正态分布间隔到达。

临时实体的类型在类型1、2、3三个类型之间均匀分布。

当临时实体到达时,它们将进入暂存区并等待检验。

有三个检验台用来检验。

一个用于检验类型1,另一个检验类型2,第三个检验类型3。

检验后的临时实体放到输送机上。

在输送机终端再被送到吸收器中,从而退出模型。

图1-1是流程的框图。

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以下内容:•如何建立一个简单布局•如何连接端口来安排临时实体的路径•如何在Flexsim实体中输入数据和细节•如何编译模型•如何操纵动画演示•如何查看每个Flexsim实体的简单统计数据3.实验过程为了检验Flexsim软件安装是否正确,在计算机桌面上双击Flexsim3.0图标打开应用程序。

软件装载后,将看到Flexsim菜单和工具按钮、库、以及正投影视图的视窗。

步骤1:从库里拖出所有实体拖到正投影视图视窗中,如图1-3所示:图1-3 完成后,将看到这样的一个模型。

模型中有1个发生器、1个暂存区、3个处理器、3个输送机和1个吸收器。

步骤2:连接端口下一步是根据临时实体的路径连接端口。

Flexsim实验报告实验二:流水作业线的仿真讲解

Flexsim实验报告实验二:流水作业线的仿真讲解

Flexsinm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此实验掌握Flexsim 软件的基本用法,了解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运用Flexsim 进行模型的建立和仿真分析,通过实际建立仿真模型深刻认识仿真的基本概念。

在学会运用Flexsim 进行几个模型的建立和仿真的基础之上进行自主分析,完成一定的探究过程,更好地将Flexsim 软件和现实紧密联系起来,以此为基础将更好地在物流中心的设计与运作方面进行统筹计划。

其中包括: ✓ 掌握离散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

✓ 掌握Flexsim 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实体的参数设置等。

✓ 掌握分析流程,建立模型的方法。

✓ 掌握模型运行的基本统计分析方法。

✓ 统计对象的选择和模型运行过程中被选择对象统计数据的输出和分析。

✓ 通过实际建立仿真模型认识仿真的基本概念、感受仿真的情境。

✓ 通过实际建立仿真模型认识仿真的基本概念、感受仿真的情境。

1、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中,我们利用flexsim4.0软件平台,来仿真一个流水加工生产线系统,不考虑其流程间的工件运输,对其各道工序流程进行建模。

建立一个如下描述的流水加工生产线系统:两种工件L_a 、L_b ,分别以正态分布(10,2)和均匀分布(20,10)min 的时间间隔进入系统,首先进入队列Q_in由操作工人进行检验,每件检验用时2min 。

不合格的废弃,离开系统,合格的送往后续加工工序,合格率为95%;L_a 送往机器M1加工,如需等待,则在Q_m1队列中等待;L_b 送往机器M2加工,如需等待,则在Q_m2队列中等待;L_a 在机器M1上加工时间为均匀分布(5,1)min ,加工后的工件为L_a2;L_b 在机器M2上的加工时间为正态分布(8,1)min ,加工后的工件叫做L_b2;一个L_a2和一个L_b2在机器Massm 上装配成L_product ,需时为正态分布(5,1)min ,然后离开系统。

如装配机器忙则L_a2在队列Q_out1中等待;L_b2在队列Q_out2中等待;并且让该系统运行一个月,直到流水线中的某个生产资料暂存区达到了其最大容量,则系统停滞加工。

生产物流实验系统flexsim仿真报告

生产物流实验系统flexsim仿真报告

供应链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围绕生产物流实验系统展开,进行制造系统的建模、仿真分析与设计优化研究实践。

重点研究运用仿真软件Flexsim,对生产物流实验系统的生产运行过程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并进行系统改造的方案论证。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对照实验系统,参考有关系统资料及参考案例,在对系统的基本布局、工作特点、工作流程、及实验生产设备等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运用Flexsim工具进行建模,并对其生产过程进行仿真。

通过仿真分析了解有关生产实验系统方案是否满足预期运行目标的需要,并且针对仿真生产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缺陷与瓶颈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最终完成对于该生产系统的整体产能及物流运作分析,为系统改造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生产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基础知识研究结合有关实验系统的生产运作原型,深入研究制造系统的运作控制,及其系统建模与仿真相关知识;熟悉掌握Flexsim建模仿真工具及其安装运行环境,为具体的实验与分析应用做好前期的理论与技术知识准备。

2. 系统总体了解结合所给的实验系统资料及建模仿真设计型实验参考案例,了解本实验系统的物流过程、实验加工与物料处理过程运行控制规则,及具体实验流程等相关方面。

在此基础上拟定自己的不同于所给参考案例的实验方案,为进一步的建模与仿真分析做准备。

3. 系统建模及初步的仿真运行调试对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Flexsim建模,对各个相应的系统仿真模块进行设计,完成细节上的充分考虑,通过初步调试,验证并确定最终的系统仿真模型。

4. 系统仿真与分析针对实验所期望解决的问题,分析仿真数据结果;根据结果对模型进行必要的参数设置与调整;比较不同参数设置下的仿真数据结果,得出分析结论或理想的系统设计方案。

四、实验记录与数据处理要求记录基本操作步骤以及所得仿真分析数据。

分析模型参数设置及仿真结果数据,得出分析结论或理想的系统设计方案。

五、思考题1.若考虑AGV小车在装运物料a2的途中同时装运物料c到达总装线4,则相应的小车运行速度如何设置比较合适?在给定的Flexsim模型上,加入5个网络结点,分别位于物料a2的队列K1,物料c货架K2,2台组装机K3K4和一个总结点K5,K5连接K3K4,并形成以K1-K2-K5-K1这样的循环单向路径,以达到AGV小车从K1处取得物料a2,再到K2取得物料c,最后到K5分配物料a2和c到相应的组装机K3K4,最后再通过K5返回到K1,以此循环下去。

物流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物流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和掌握物流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利用仿真软件Flexsim建立物流系统模型,分析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性能。

3. 通过仿真实验,优化物流系统的布局和流程,提高物流效率。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采用Flexsim软件,对某企业物流系统进行仿真分析。

主要内容包括:1. 系统建模:根据实际企业物流系统,建立Flexsim模型,包括仓库、货架、输送线、设备、人员等元素。

2. 参数设置:对模型中的各个参数进行设置,如货架容量、输送线速度、设备故障率等。

3. 仿真运行:启动仿真实验,观察系统运行状态,记录关键指标数据。

4. 结果分析: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评估系统性能,找出系统瓶颈。

三、实验过程1. 系统建模:- 根据企业物流系统实际情况,绘制系统布局图。

- 在Flexsim软件中,创建相应元素,如仓库、货架、输送线、设备、人员等。

- 设置元素属性,如货架容量、输送线速度、设备故障率等。

2. 参数设置:- 根据实际企业数据,设置模型参数,如货架容量、输送线速度、设备故障率等。

- 考虑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随机性,设置随机数生成器。

3. 仿真运行:- 设置仿真时间、运行次数等参数。

- 启动仿真实验,观察系统运行状态,记录关键指标数据。

4. 结果分析:- 分析系统关键指标,如系统吞吐量、平均等待时间、设备利用率等。

- 找出系统瓶颈,如货架容量不足、输送线速度慢等。

- 针对系统瓶颈,提出优化方案,如增加货架、提高输送线速度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系统关键指标:- 系统吞吐量:每小时处理订单数。

- 平均等待时间:订单在系统中等待的平均时间。

- 设备利用率:设备实际工作时间与理论工作时间的比值。

2. 系统瓶颈:- 通过仿真实验,发现系统瓶颈为货架容量不足,导致订单在系统中等待时间较长。

3. 优化方案:- 增加货架数量,提高货架容量。

- 调整输送线速度,提高系统吞吐量。

五、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物流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Flexsim实验报告实验二:流水作业线的仿真讲解

Flexsim实验报告实验二:流水作业线的仿真讲解

Flexsinm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此实验掌握Flexsim 软件的基本用法,了解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运用Flexsim 进行模型的建立和仿真分析,通过实际建立仿真模型深刻认识仿真的基本概念。

在学会运用Flexsim 进行几个模型的建立和仿真的基础之上进行自主分析,完成一定的探究过程,更好地将Flexsim 软件和现实紧密联系起来,以此为基础将更好地在物流中心的设计与运作方面进行统筹计划。

其中包括: ✓ 掌握离散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

✓ 掌握Flexsim 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实体的参数设置等。

✓ 掌握分析流程,建立模型的方法.✓ 掌握模型运行的基本统计分析方法。

✓ 统计对象的选择和模型运行过程中被选择对象统计数据的输出和分析。

✓ 通过实际建立仿真模型认识仿真的基本概念、感受仿真的情境。

✓ 通过实际建立仿真模型认识仿真的基本概念、感受仿真的情境。

1、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中,我们利用flexsim4.0软件平台,来仿真一个流水加工生产线系统,不考虑其流程间的工件运输,对其各道工序流程进行建模。

建立一个如下描述的流水加工生产线系统:两种工件L_a 、L_b ,分别以正态分布(10,2)和均匀分布(20,10)min 的时间间隔进入系统,首先进入队列Q_in由操作工人进行检验,每件检验用时2min 。

不合格的废弃,离开系统,合格的送往后续加工工序,合格率为95%;L_a 送往机器M1加工,如需等待,则在Q_m1队列中等待;L_b 送往机器M2加工,如需等待,则在Q_m2队列中等待;L_a 在机器M1上加工时间为均匀分布(5,1)min ,加工后的工件为L_a2;L_b 在机器M2上的加工时间为正态分布(8,1)min ,加工后的工件叫做L_b2;一个L_a2和一个L_b2在机器Massm 上装配成L_product ,需时为正态分布(5,1)min ,然后离开系统。

如装配机器忙则L_a2在队列Q_out1中等待;L_b2在队列Q_out2中等待;并且让该系统运行一个月,直到流水线中的某个生产资料暂存区达到了其最大容量,则系统停滞加工.该系统的运行效率指标由生产线的最长加工时间和最M2 M1 Q_out2 Massm终完成加工产品的数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2 自动分拣系统仿真
袁峰 0726210427 1.实验目的
通过建立一个传送带系统,学习Flexsim提供的运动系统的定义;学习Flexsim提供的传送系统的建模;进一步学习模型调整与系统优化。

2.实验内容
(1)仿真模型截图
自动分拣系统仿真模型的正投视图的截图如图2-1所示。

图2-1 自动分拣系统仿真模型的正投视图
(2)仿真模型各对象参数设置说明
仿真模型各对象参数设置说明如表2-1所示。

表2-1 各对象参数设置说明
(3)仿真结束时间
根据24小时(86400)工作制和8小时(28800)工作制设定模型运行,
所以仿真结束时间有两个,分别为:86400和28800。

3.仿真结果分析
(1)该分拣系统一天的总货物流量
该分拣系统一天的总货物流量是系统末端四个Queue和一个Sink的输入量之和,5次实验结果如下:
该系统的总货物流量如表2-2所示。

表2-2 总货物流量表
(2)系统的最大日流量
8小时(28800)工作制,该系统运行5次,最后4个Queue的实验数据如表2-3所示。

表2-3 最后4个Queue的实验数据
所以,最大日流量= 59.8÷8.776%÷95%+134.8÷29.576%÷96%+93.4÷13.356%÷97%+316.2÷44.474%÷98% = 2638.460
(3)8小时工作制和24小时工作制的部分数据对比
四个处理器的5次实验数据分别如表2-4至2-7所示。

表2-4 Processor1的利用率
表2-5 Processor2的利用率
表2-6 Processor3的利用率
表2-7 Processor4的利用率
8小时工作制和24小时工作制的部分数据汇总如表2-8所示。

表2-8 8小时工作制和24小时工作制的部分数据对比
由表2-8可知,根据24(86400)小时工作制和8(28800)小时工作制设定模型运行,是简单的约3倍的关系。

从表2-7我们还可以发现,系统运行时间(即仿真长度)改变了,但Processor1/2/3/4的设备利用率几乎没多大变化,因此货物流量与仿真长度成正比例关系。

(4)打包设置
在Queue1/2/3/4的Queue属性中,使用Perform Batching,并把“Target Batch Size”的参数设置为“20”,即可完成箱笼内合格货物累计20个打包送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