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大学语文课后练习1639.doc
大学语文(第三版) 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采薇》课后练习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当兵服役、保家卫国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既让人感到神圣和自豪,但同时又让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
试结合《采薇》这首诗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采薇》中表现了士兵对敌人入侵使自己不能安居乐业强烈不满,体现了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与国家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学习。
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时随地接受国家的召唤。
当兵服役,保家卫国,这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为此感到神圣和骄傲。
另一方面,战争又是残酷的,参加战争的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这一点在《采薇》中也有深刻的反映。
这一点既让我们在心理上对战争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更激励我们努力争取和珍惜和平的好时光。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1、原因主要有:①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
②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
③文字雅俗共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
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课后习题是大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学生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更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语文课后习题的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很多学生常常感到困惑和无从下手。
因此,提供一些常见语文课后习题的答案和解析,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一、阅读理解题阅读理解题是语文课后习题中常见的一种类型。
它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一段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
在回答这类题目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可以通过标注关键词、划线重点句子等方式帮助记忆和理解。
其次,要注意问题的提问方式。
有些问题是直接从文章中找出答案,而有些问题需要学生进行推理和判断。
最后,要注意回答问题时的语言表达。
回答问题时要准确、简洁、条理清晰,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表达不清的情况。
二、作文题作文题是语文课后习题中的重中之重。
它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提示或者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写出一篇有逻辑性和连贯性的文章。
在写作文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主题和立意。
文章的主题是文章内容的核心,要围绕主题展开,不要偏离主题。
其次,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段落的衔接。
文章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各段之间要有逻辑性和连贯性。
最后,要注意语言的表达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语言的表达要准确、生动、有感染力,可以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等,来增加文章的艺术效果。
三、诗歌鉴赏题诗歌鉴赏题是语文课后习题中的一种较为复杂的题型。
它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一首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并进行分析和鉴赏。
在做这类题目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仔细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可以通过标注关键词、划线重要诗句等方式帮助记忆和理解。
其次,要注意诗歌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诗歌是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音韵、形象、意境等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学生需要注意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1课儒学摘要一、孔子论“仁”之言颇多,请予列举并谈谈你的认识1、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颜渊篇第十二]、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篇第十二]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篇第六]2、“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对“仁”的最基本的表述就是“爱人”。
同时,孔子还从多个方面对“仁”进行了解释说明。
二、何为“中庸”,孔子为什么将其视为最高道德标准“中庸”是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
主张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论语?雍也》:“中庸之爲德也,其至矣乎。
”由于要做到坚持正确立场、无过无不及非常困难,所以孔子视之为最高标准。
三、《论语》中多有以“三”为题的警句名言(如“三戒”、“三省”),请写出三条原文并简要说明你的理解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篇第一)、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季氏第十六)、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季氏第十六)。
2、理由:略。
四、孟子“忧乐”与“穷达”观念,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请结合你的认识予以说明由“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显示出历代志士仁人,为国为民的信念追求。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是历代具有操守的文人士子的立身之本。
五、孟子主“性善”、荀子主“性恶”,你对此是如何认识的孟子主张以德治国,推行仁政王道,强调道德感化之力,所以主张“性善”。
《大学语文》练习题库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

《大学语文》练习题库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大学语文》练习题库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大学语文》练习题库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练习题库一、选择题1、下列诗歌属于乐府旧题的有(A )A《短歌行》 B 《饮酒》 C《蛇》2、《采薇》一诗的艺术特点是(AB C )A 反复咏叹B 抒情和写景融为一体C 起兴手法3、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C )A 韩愈B 柳宗元C 白居易4、“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中的“甘”“美”“乐”属(B )A 使动词B 意动词C 名词5、“功施到今”中“施"读作( A )A yìB sīC shī6、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和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是( A )A 柳永B 苏轼C 李清照7、下列诗篇不属于乐府旧题的有( C )A 《短歌行》B 《月夜》C 《春江花月夜》8、“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作者是( C )A 陆游B 唐琬C 白居易9、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是一首( A )A 赠别诗B 七言古诗C 山水诗10、“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运用的修辞手法有(ABC )A 夸张B 对比 C借代11、不是《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戏的主角是( C )A 崔莺莺B 张珙C 红娘12、《铸剑》属于( C )A 散文B 神话C 小说13、下列作品属于余秋雨的有( A )A 《道士塔》B 《蛇》C 《乡愁》14、“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作者是( B )A 李白 B曹操 C 杜甫15、下列作品属于梁实秋的有( B )A 《听听那冷雨》B 《雅舍》 C《神女峰》1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出自( A )A 《短歌行》B 《邯郸记》C 《还魂记》17、“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出自( C )A 《蜀道难》 B《逍遥游》 C《短歌行》18、下列至理名言出自《论语》的有(ABC )A 举一反三 B当仁不让 C君子成人之美19、《诗经》中的“风"是(C )A 人风 B家风 C 国风20、《采薇》是选自《诗经》的( B )A 《大雅》B 《小雅》C 《国风》21、下列至理名言出自《老子》的有(A )A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B 当仁不让C 君子成人之美22、下列诗句属于《采薇》的有( A )A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B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C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23、《逍遥游》的艺术特色是(ABC )A 夸张 B比喻 C 对比24、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C )A 韩愈 B柳宗元 C 白居易25、下列诗句属于《春江花月夜》的有(B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B白云一片去悠悠 C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26、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和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是( A )A柳永 B苏轼 C李清照27、下列诗篇属于乐府旧题的有( AB )A 《短歌行》 B《月夜》 C《春江花月夜》28、下列诗(词)句属于李清照的有(A )A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B闺中只独看 C怕人寻问,咽泪装欢29、“春如旧,人空瘦”的作者是(A )A 陆游 B唐婉 C白居易30、“皆以客之功”中的“之"应解为( B )A 助词“的”B 动词“到”C 代词“这"31、下列加点的词为语气助词的是( A )A曰归曰归 B 三十而立 C 之二虫又何知32、下列诗句属于李白的有( B )A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C慨当以慷,忧思难忘33、《牡丹亭》主角是( C )A、崔莺莺B、张珙 C杜丽娘34、《牡丹亭》的作者是( A )A汤显祖 B王实甫 C曹雪芹35下面是提出了“三美”主张的作者的作品是(A )A 《死水》 B《蛇》 C《乡愁》36、下面的作者属于“创造社”的是(B )A鲁迅 B郁达夫 C 梁实秋37、下列作品属于刘以鬯的有( B )A《道士塔》 B《蛇》 C《乡愁》38、《蛇》的作者是(A )A刘以鬯 B余秋雨 C余光中39、下列人物属于《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的有(ABC )A王雄 B喜妹 C丽儿40、《前赤壁赋》为苏轼被贬何处所作( A )A黄州 B永州 C沧州41、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是一首( A )A赠别诗 B七言古诗 C山水诗42、《采薇》中“薇亦作止"的“止”是(C )A 名词B 动词C 语气词43、《采薇》中“载饥载渴”的“载”的意思是(A )A又 B 存在 C运44、《道士塔》的作者是( A )A 余秋雨B 莫言C 金庸45、《铸剑》一文塑造的人物有( BC )A 鲁迅B 眉间尺 C宴之敖者46、《采薇》中“忧心孔疚”的“孔”的意思是( A )A很 B指“孔子" C洞47、表示“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作者是(A )A陶渊明 B汤显祖 C白居易48、《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的主角是( AB )A崔莺莺 B张珙 C红娘4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出自( C )A 《对酒》B 《滕王阁序》 C《饮酒》50、《再别康桥》的作者是( A )A徐志摩 B 余秋雨 C余光中51、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写到“我的心灵的灯”象征着(C )A 大家庭的没落B 生活的悲剧 C走向新生52、《故都的秋》一文贯穿全文的手法是( AB )A 对比B 反衬C 夸张53、《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的叙事人是(C )A王雄 B丽儿 C表少爷54、下列作品属于余光中的是(AB )A《听听那冷雨》 B《乡愁》 C《神女峰》55、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大门内亮起的灯”是象征着( A )A大家庭的没落 B生活的悲剧 C走向新生56、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姐姐爱尔克点的灯”象征着(B ) A大家庭的没落 B生活的悲剧 C走向新生57、《铸剑》属于( C )A散文 B神话 C小说58、与汤显祖的《牡丹亭》并称为“临川四梦”的作品是(AB )A《紫钗记》 B《邯郸记》 C《还魂记》59、杜甫的《月夜》中写了几地之月(AB )A鄜州月 B长安月 C灵武月60、《乡愁》的文体是( A )A 散文 B神话 C小说61、《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中第二个“道"是( B )A 名词 B动词 C副词6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出自( C )A《短歌行》 B《春江花月夜》 C《滕王阁序》63、下列不属于“初唐四杰”的是( B )。
大学语文(第三版) 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采薇》课后练习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当兵服役、保家卫国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既让人感到神圣和自豪,但同时又让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
试结合《采薇》这首诗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采薇》中表现了士兵对敌人入侵使自己不能安居乐业强烈不满,体现了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与国家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学习。
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时随地接受国家的召唤。
当兵服役,保家卫国,这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为此感到神圣和骄傲。
另一方面,战争又是残酷的,参加战争的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这一点在《采薇》中也有深刻的反映。
这一点既让我们在心理上对战争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更激励我们努力争取和珍惜和平的好时光。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1、原因主要有:①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
②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
③文字雅俗共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
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新)

燕昭王求士一、昭王能富国强兵、报仇雪耻的原因是什么?昭王能富国强兵、报仇雪耻的原因是卑躬屈节、求贤若渴、知人善用。
二、“古服道致士之法”指什么?主要是指君主对人才的态度问题。
郭隗认为,君主要象对待老师和朋友那样来对待人才,要降低自己的身份,把人才看成自己的老师,诚心侍奉,虚心求教,这样才能使天下的人才前来投奔,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郭隗向燕昭王讲“古服道致士之法”的原因有二:一是让燕昭王知道“古服道致士”的方法有几种,供燕昭王作出正确的选择;二是希望燕昭王能由此懂得待贤如师,尊重自己,使自己的学问得以发挥,地位得以提高。
三、文中郭隗讲了一个用五百金买千里马骨的故事,有何寓意?其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主用?用了比喻。
郭隗将自己比作死千里马,将燕昭王比作“古之君人”,用千金买千里马比喻以谦虚的态度和优惠的政策招纳人才。
郭隗希望燕昭王通过这个比喻明白招纳人才的办法。
其作用有二:1 .由于比喻贴切,使纳贤之理得到透彻的阐明;2 .增加了文章的活力和生气。
四、试分析“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这段话中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这段话中以排比为主,排比、对偶、层递三种修辞方法结合使用。
其作用是:排比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透彻;而对偶使文章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层递使三种待人态度的优劣层次更加鲜明。
五、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及用法:1.“卑身厚币”-----“币”:帛一类的丝织品,指礼物。
“厚币”:丰厚的礼物。
这里指拿出丰厚的礼物。
2.“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师之”:以之为师。
3.“隗且见事”------“见”:被。
4.“诎指而事之”------“诎指”:通“屈旨”。
卑躬屈节,委屈自己。
5.“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事”:买。
6.“不能期年”----- 不到一年。
“期年”:一周年。
管晏列传一、《管晏列传》所写的管仲和晏婴,在时间上相去百余年。
管仲生活豪奢,晏婴则十分简朴,两人并不相近,司马迁却用合传的形式写他们。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单元记叙文燕昭王求士【思考练习题答案】一、昭王能富国强兵、报仇雪耻的原因是卑躬屈节、求贤若渴、知人善用。
二、主要是指君主对人才的态度问题。
郭隗认为,君主要象对待老师和朋友那样来对待人才,要降低自己的身份,把人才看成自己的老师,诚心侍奉,虚心求教,这样才能使天下的人才前来投奔,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郭隗向燕昭王讲“古服道致士之法”的原因有二:一是让燕昭王知道“古服道致士”的方法有几种,供燕昭王作出正确的选择;二是希望燕昭王能由此懂得待贤如师,尊重自己,使自己的学问得以发挥,地位得以提高。
三、用了比喻。
郭隗将自己比作死千里马,将燕昭王比作“古之君人”,用千金买千里马比喻以谦虚的态度和优惠的政策招纳人才。
郭隗希望燕昭王通过这个比喻明白招纳人才的办法。
其作用是:1 .由于比喻贴切,使纳贤之理得到透彻的阐明;2 .增加了文章的活力和生气。
四、这段话中以排比为主,排比、对偶、层递三种修辞方法结合使用。
其作用是:排比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透彻;而对偶使文章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层递使三种待人态度的优劣层次更加鲜明。
五、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及用法:1. 币:礼物,与现代的币含义不同;以,连词。
2. 师之:把他(郭隗)当作自己的老师。
3. 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于: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过”。
远:意动用法,以······为远。
4. 诎指:同屈旨,委曲自己意愿。
5. 事,为······服务。
管晏列传【思考练习题参考答案】一、管晏合传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 两人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贯注了知人善荐的思想。
管仲因得到鲍叔推荐才帮助桓公成就霸业,晏婴因知人善荐而使齐国三世强大。
2. 管晏二人都对齐国有显赫功绩。
管仲使“齐桓以霸”,而晏婴让“景公以治”。
3. 二人都让司马迁感慨万千。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汇总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汇总《大同》一、选择题1.《大同》一文选自于()。
(C)A.《论语》 B.《孟子》C.《礼记》 D.《尚书》2.孔子认为“大同”、“小康”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
(D)A.物质文明建设 B.精神文明建设C.人事制度 D.所有制形式二、填空题1.《大同》一文出自《礼记》中的《》篇。
(礼运)2.“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
”句中“观”指宗庙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读音是。
(guàn)3.“选贤与能”中的“与”,繁体字作“與”,读音是。
(jŭ)4.大道之行也,。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天下为公)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三、翻译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参考答案: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
选拔贤明的人,推举能干的人,讲求诚信,调整人际关系使它达到和睦。
四、简析题1.“大同”社会与“小康”社会相比,有何特色?参考答案:大同社会同与它相对应的“小康”社会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色:①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不像小康社会那样为一姓所私有;②“选贤与能”——管理天下的人是天下人公选出来的,“贤”而且“能”,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大人世及以为礼”,桀、纣那样的暴虐之徒亦可君临天下;③生活在“大同世界”的人,都有极高的道德思想,有着“爱无差等”的“兼爱”精神,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各亲其亲,各子其子”;④大同社会没有私产,人们各尽其能,都能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不像小康社会那样“设制度”、“立田里”;⑤大同社会没有私有财产,阴谋无计可施,抢劫偷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大门只要从外面阖上即可,用不着关锁,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常常“谋作兵起”,要用仁、义、礼、信等封建道德来巩固封建秩序,甚至“城郭沟池以为固”。
2.大同思想对后世及当代有哪些影响和启示?参考答案:文中所描绘的“大同”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思想史上已成为一座彪炳千古的丰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1《采薇》课后练习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原因主要有:1、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
2、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
3、文字雅俗共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
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抒情特点:这四句诗通过融情入景和对比的方法,把感情表达得更深刻、形象、含蓄。
其中2、4两句分写乐和哀,分别拟喻国家的和平安宁与破败纷乱,两相对比,足见主人公前后感情心理变化之大,以及战争给国家带来的灾难;1、3两句,前句当哀不哀,强化了战士的参战心情和决心,后句当乐不乐,强化了战争对国家和人民的摧残。
《山鬼》思考练习题1、山鬼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分析诗中山鬼感情变化的轨迹?诗中的山鬼是一个美丽痴情的女子形象,她怀着对爱情的美好愿望,精心打扮准备,在凄风苦雨中痴痴等待自己的爱人,为此承受了巨大的喜悦和痛苦。
作者屈原通过塑造这一形象,表现了人类对美好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忠贞态度,也寄托着自己虽遭流放而心中依然苦苦思念关心楚国、楚王的高尚爱国热情。
诗中第一节,山鬼在赴约途中的感情是喜悦、兴奋的;第二节,随着等待时间的不断延迟,天空黑暗下来,天上刮起了风、下起了雨,这时山鬼的心情也变得暗淡下来,发出了岁月不饶人的感慨;第三节,山鬼一方面对自己的纯洁和忠贞行为感到自豪,对对方迟迟不至的行为自我宽解,但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不断迁移,她渐渐开始对自己的宽解产生了怀疑,这种怀疑伴随着雷电和暴风雨的加强逐渐加深,最终使她陷入了因爱人迟迟不来而带来的极度孤独和忧愁中。
诗人通过山鬼从兴奋到忧愁这一心理过程的变化,真实反映了爱情给人带来的缠绵、痛苦和折磨。
2、将这首诗与《诗经·采薇》对照,结合过去学过的其他作品,说说屈原的诗歌和《诗经》有什么不同。
主要表现在:a《诗经》侧重于写实,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屈原的诗歌侧重于抒情,善于表现理想,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b《诗经》多用重章叠句,赋比兴手法。
屈原的诗歌多用想象和象征手法,如“香草美人”。
c《诗经》语言朴素,通俗易懂,民歌色彩很强。
屈原的诗歌语言华美富有变化和文采d《诗经》句式是以四言为主。
屈原的诗歌是楚辞体诗歌,句式以六言为主,多用语气词“兮”。
《饮马长城窟行》思考练习题1、谈谈汉乐府民歌的一般特点。
a 汉乐府民歌继承发展了《诗经》的优良传统,主要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敢于哀乐,缘事而发”,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b形式上以叙事为主,善于通过人物言行表现人物性格。
C语言朴素自然,生动活泼。
D句式趋于五言,是我国五言诗的先河。
2、分析“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在全诗抒情中起的作用。
“青青河畔草”运用典型的起兴手法。
“绵绵思远道”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
河边青草蔓延,绵绵不断。
妇人由这绵绵草色,想到河堤上那条通向天涯的路,想到踏着这条路远去的人,从而引起妇人对远方丈夫缠绵不断的思念。
起兴和双关手法的运用,使妇人的思念更加含蓄深沉。
《春江花月夜》思考练习题1、如何看待这首诗的思想价值?通过对春江花月之夜优美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哲理感慨,抒发了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情。
人生短暂、离愁别情虽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传统主题,但诗人将其置于优美环境中表现,以人生哲理探求开掘深意,使这首诗感伤而又不过于消沉,诗中表现出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真挚爱情的歌颂,更多地流露出哀而不伤健康向上的情调。
与以往同题诗歌不同,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和魅力。
2、分析这首诗的烘托与铺垫手法。
诗的开篇将“春江花月夜”自然组合成一个优美完整的画面,谱写了一首春的颂歌,这首春的颂歌反衬着春的忧愁。
接着诗人面对春江明月,抒发宇宙永恒的感悟,从中寄寓着对人生短暂的深沉慨叹。
这种慨叹,以其意味深长的哲理对诗的感伤情调作了进一步的铺陈。
正是在环境气氛的烘托与哲理议论的铺垫基础上,后面的抒情达到高潮,月圆而人情难圆的慨叹、游子思妇“相望不相闻”的感伤具有了更加动人的感染力。
《行路难》思考练习1、概括《行路难》的主题这首诗描写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而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愤激情绪,同时又表达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表现了诗人对前途的乐观和豪迈气概,充满积极向上的浪漫主义情调。
2、说说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其诗歌感情强烈、想象奇特,夸张大胆,语言清新自然,形成了豪放飘逸、真率自然的独特艺术风格。
《长恨歌》思考练习1、诗的最后四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合全诗说说“此恨”的含义。
“此恨”之义直接关乎全诗主题的解释。
单就这四句诗的局部来看,“此恨”的意思明显带有对李杨爱情深感惋惜的意思: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真挚爱情却不得不长期面对生离死别,“此恨”乃为“长恨”。
但是,联系诗前面“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从此君王不早朝”、“尽日君王看不足”等一系列因宠杨而导致唐明皇疏远朝政的交待来看,最后的“此恨”还含有主人公对以往荒淫误国进而导致国家和个人爱情走向悲剧的自责和悔恨。
《永遇乐》李清照1、试结合课文描述词中主人公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结合词作的创作背景我们知道作者经历过荣华富贵又经历了沧桑苦难,生活的大起大落让这个老人回想起来如在梦中,恍如隔世。
所以,在上片由“人在何处?”“春意知几许?”“次第岂无风雨?”三个反问句,刻画的是一个充满忧虑的恍惚憔悴的老人的形象。
在下片“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落寞的身心疲惫的老人。
总之,词中的主人公就是一个忧虑憔悴、落寞疲惫的老人。
2、分析掌握这首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首先这首词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运用对比反衬手法。
如“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的美景反衬“人在何处”的哀戚;以“元宵佳节,融合天气”反衬“次第岂无风雨”的忧虑;以“中州盛日”对比“今朝憔悴”,作者的情感就是通过这些对比反衬显示出来的。
其次,词的语言朴素清新、平淡雅致。
如“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1、分析这首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首先这首词善于以景渲染,借景抒情。
“清秋、落日、断鸿”等意象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其次,善用典型细节。
“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把流落江南、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个人形象刻画的生动传神。
再次,善于运用典故。
典故的运用贴切灵活、沉郁淋漓。
《炉中煤》1、作者为什么把祖国比喻为“年青的女郎”而不是“母亲”?①是诗人对祖国经过“五四”洗礼之后所呈现出的新气象的认识,认为“五四”后的祖国就像一位青春焕发的姑娘,充满生机和活力,体现了诗人对祖国的期待和赞美。
②从抒情的角度看,“年青的女郎”更易于抒发炽热奔放的情感。
2、“炉中煤”和“年青的女郎”各有何象征意义?“炉中煤”比喻诗人自己。
借用煤在炉中熊熊燃烧,燃烧自己,发光发热的特点暗喻诗人自己对祖国无私奉献的炽热感情。
“年青的女郎”比喻经过“五四”洗礼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生中国,体现了诗人对祖国的期待和赞美。
《再别康桥》1、《再别康桥》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一)建筑美(形式美):共七节,每节四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二)音乐美:1、押韵。
每节.分别押ang韵ao韵,极富乐感。
2、音节和谐,节奏感强.3、首尾两段的句式韵味基本一致,形成回环往复之美。
.(三)绘画美:1、色彩绚丽的词句创作出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如诗歌描写的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色彩鲜明,给人以美感。
2、通过动作感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漫溯、放歌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雨巷》1、试分析《雨巷》朦胧含蓄的抒情特点。
诗中最突出的意象是那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丁香姑娘正是诗人心中美好而又难以追求到的理想的象征。
“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正是当时黑暗阴沉、令人压抑、看不到出路的社会现实的写照。
这些意象有着浓厚的象征色彩,又可作为生活中实指的人与场景来理解,因而使诗的内容朦胧含蓄,耐人寻味。
《致橡树》1、《致橡树》中确立的新时代的爱情观是什么样的?诗人确立的是木棉的爱情,是一种平等独立、甘苦与共、相互依存又各自独立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