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将军列传答案
史记练习题答案

史记练习题答案【篇一:史记李将军列传练习题及答案】p class=txt>(1)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2)吏当广所失亡多()(3)辄分其麾下()(4)广讷口少言()(5)以为李广老,数奇()(6)意甚愠怒而就部((7)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8)遂引刀自刭()(9)悛悛如鄙人()(1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同(2)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同(3)行十余里,广详死同(4)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同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广家世世受射(2)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3)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4)广暂腾而上胡儿马(5)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6)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________ (7)专以射为戏,竟死(8)广数自请行(9)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10)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11)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12)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13)因问广、食其失道状(14)遂引刀自刭(15)其李将军之谓也(16)此官虽小,可以谕大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10题。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
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中贵人走广。
广曰:“是必射雕者也。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
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

《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故槐里,徙成纪。
广家世世受射。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
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
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
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于是乃徒为上郡太守。
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徒上郡。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
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中贵人走广。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
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令诸骑曰:“前!”前来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按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是时会幕,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
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武帝立,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
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
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
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
”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
行十余里,广详死,晚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
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于是至汉,汉下广吏。
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减)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B.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C.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D.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良家子:汉时指从军不在七科谪内者或非医、巫、商贾、百工之子女。
[李将军列传原文及翻译]《李将军列传》导学案及答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李将军列传原文及翻译]《李将军列传》导学案及答案(苏教版高二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00a275d1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77.png)
[李将军列传原文及翻译]《李将军列传》导学案及答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李将军列传》导学案及答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李将军列传》导学案及答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设想:选修教材的学习,旨在增加阅读,提升素养。
本文的教学以指导学生阅读的方式来处理教材。
本文可以在学生预习后总结提取文言知识,再整体理解翻译,最后在全文理通的情况下做问题探讨。
学习目标:1、能够流畅地朗读出课文。
2、积累文言知识;体会并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素材采集。
3、了解《史记》“贵乎真”的史家传统。
4、了解李广,并探讨李广的个性缺陷及人生悲剧的原因。
课时安排:2教时第1教时要点:了解有关内容,流畅朗读,积累文言知识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李将军列传》是《史记》中久享盛誉的名作。
作者以赞颂的激情、错综变化的笔法,多层次地描绘了李广传奇的、悲剧的一生,塑造出一个卓立千古,彪炳万世的英雄形象。
在后来的文学作品里,常常出现李广的形象:“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王维《老将行》,慨叹李广之不遇)“君不见沙场争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怀念爱护士卒的李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怀念李广)“贰师骨恨千夫壮,李广魂飞一剑长。
”(沈彬《塞下三首》)本篇列传围绕着精于骑射,勇敢作战;热爱士卒,不贪钱财;为人简易,号令不繁三个特点,刻画了李广这样一个作者理想的一代名将的英雄形象,而对李广的坎坷一生,尤其是对他以及他整个家庭的悲剧结局,表现了无限的惋惜与同情,对汉代皇帝用人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同时,作者在李广坎坷悲惨的一生际遇中,也寄寓了自己的满腔悲愤与辛酸。
明代茅坤说:“李将军于汉,为最名将,而卒无功,故太史公极力摹写淋漓,悲咽可涕。
”(《史记钞》)。
二、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上山陈赎为庶人中石没镞骠骑将军元狩四年愠怒持糒醪遗广食其悛悛如鄙人下自成蹊睨其旁讷口少言以为李广老,数奇自刭广从弟李蔡广详死秩八百石2、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三第8课李将军列传讲义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李将军列传无缘封侯的飞将军——李广李广(?—前119),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中国西汉名将。
汉文帝十四年(前166)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
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
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
元光六年(前129),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
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
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
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
元狩四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
英雄悲剧西汉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在那个绚烂的时代,忠臣良将灿若星河。
他们或因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或因骁勇善战、纵横沙场而被历史铭记,被人民颂扬。
李广,抗击匈奴的大将,千百年来,他悲壮的经历使人们一直赞美他、惋惜他、怀念他。
太史公也通过李广的悲剧结局揭露并谴责了统治者的任人唯亲、刻薄寡恩以及对贤能的压抑与扼杀,从而使这篇传记具有了更深一层的政治意义。
本篇列传围绕着精于骑射、勇敢作战,热爱士卒、不贪钱财,为人简易、号令不烦三个特点,刻画了李广这样一个作者理想的一代名将的英雄形象,而对李广的坎坷一生,尤其是对他的悲剧结局,作者表现了无限的惋惜与同情,对汉代皇帝用人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同时,作者在李广坎坷悲惨的一生际遇中,也寄寓了自己的满腔悲愤与辛酸。
一、通假字1.上山陈. 同“阵”,译为“布阵” 2.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 同“幕”,译为“幕府” 3.广详.死 同“佯”,译为“假装” 4.汉军罢.,弗能追 同“疲”,译为“疲惫” 5.诸将多中首虏率. 同“律”,译为“法令” 6.军亡.导 同“无”,译为“没有” 7.南绝幕.同“漠”,译为“沙漠” 8.军亡导,或.失道 同“惑”,译为“迷惑” 9.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 同“恂恂”,译为“诚恳的样子”二、古今异义 1.以为..前将军 古义:以(之)为 今义:认为 2.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古义:详细情况 今义:弯曲 三、一词多义(例句均出自本文)1.及⎩⎪⎨⎪⎧①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 连词,以及②莫能及.广 动词,比得上2.以⎩⎪⎨⎪⎧①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 介词,凭借②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 动词,认为③今皆解鞍以.示不走 连词,来④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 介词,用⑤专以.射为戏 介词,把3.为⎩⎪⎨⎪⎧ ①秦时为.将 动词,担任②士以此爱乐为.用 介词,被③无老壮皆为.垂涕 介词,为了4.且⎩⎪⎨⎪⎧①杀其骑且.尽 副词,将要②虏多且.近 连词,并且③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 连词,况且5.乃⎩⎪⎨⎪⎧①乃.自以精兵走之 副词,于是,就②李广乃.归其大军 副词,才③乃.我自失道 副词,是6.之⎩⎪⎨⎪⎧①广之.百骑皆大恐 助词,的②大军不知广所之.动词,往③顷之.,居家数岁 助词,谐调音节④是时单于觉之.代词,这件事⑤广之.将兵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7.用⎩⎪⎨⎪⎧①用.善骑射 介词,因为,由于②用.坚其意 连词,相当于“以”,表目的③士以此爱乐为用.动词,使用,调遣8.因⎩⎪⎨⎪⎧①因.推堕儿 介词,趁机②因.引而入塞 副词,就 9.当⎩⎪⎨⎪⎧①如令子当.高帝时 介词,在②当.死,赎为庶人 副词,应该,应当③今乃一得当.单于 动词,面对四、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作动词①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前:上前 ②后.大将军 后:落后(2)名词作状语①欲夜.取之夜:在夜里②鞭马南.驰数十里南:向南③南.绝幕南:向南2.动词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从:使……跟从②李广乃归.其大军归:使……归③络而盛卧.广卧:使……卧④尝夜从.一骑出从:使……从3.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用坚.其意坚:使……坚(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胡兵终怪.之怪:以……为怪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飞将李广(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飞将李广(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史记李将军列传》)材料二: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下元朔元年,陇西李广为上郡太守,尝从百骑出,卒遇匈奴数千骑。
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曰:“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
用坚其意。
”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
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上元狩四年,大将军青既出塞,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前将军广并于右将军,出东道。
东道回远而水草少,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
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
”大将军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而公孙敖新失侯,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
广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大将军不听。
广不谢.而起行,意甚愠怒。
前将军广与右将军食其军无导,惑失道,后大将军,不及单于战。
大将军引还,过幕南,乃遇二将军。
大将军使长史责问广、食其失道状,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至莫府。
”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到。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8李将军列传(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Word版含解析]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8李将军列传(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0c15c83daef5ef7ba0d3c47.png)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选出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3分)A.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B.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C.广暂腾而上胡儿马D.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解析A项“尝”同“常”;B项“陈”同“阵”;D项“莫”同“幕”。
答案 C2.下列各句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士以此爱乐为用.用.善骑射B.从.广勒习兵旦日沛公从.百余骑来见项王C.彼虏以我为走.弃甲曵兵而走.D.望.匈奴有数千骑君还何所望.解析均为逃亡,逃跑。
A项分别为任用,使用/因为;B项分别为跟从/使……跟从;D项分别为远远望见/期望。
答案 C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B.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C.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D.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鱼,我所.欲也解析均为介词。
A项分别为代词,石头/动词,到;B项分别为表顺承/表转折;D项分别为地方/助词,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
答案 C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A.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B.虽其子孙他人学者C.广之将兵..,乏绝之处D.而又迷失..道解析A项指“事情的复杂经过”;B项指“学习的人”;C项指“统率士兵”。
答案 D5.下列对活用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定B.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C.欲夜.取之夜:名词作动词,连夜D.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前:名词作动词,向前进发。
解析夜:名词作状语答案 C6.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B.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C.使大军伏马邑旁谷D.置广两马间解析A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为省略句,省略介词“于”答案 A7.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
2023年河北省衡水市统招专升本语文自考真题(含答案)

2023年河北省衡水市统招专升本语文自考真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在《李将军列传》中,先写匈奴射雕者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再写李广还射匈奴射雕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对刻画李广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A.侧面烘托B.铺垫反衬C.相互对比D.前后照应2.被誉为英国戏剧之父的剧作家是()A.莎士比亚B.高尔斯华绥C.毛姆D.狄更斯3.中唐古文运动主要反对()A.先秦的古文B.两汉的古文C.唐代古文D.六朝的骈文4.茅盾创作的《蚀》三部曲是()A.《童年》《在人间》《母亲》B.《幻灭》《动摇》《追求》C.《雾》《雨》《电》D.《春蚕》《秋收》《残冬》5.宋代小说的主要形式是()A.笔记体B.传奇C.话本D.章回体6.《左传》是记录春秋历史的史书,其体例是()A.国别体B.纪传体C.编年体D.其他7.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下片的抒情着眼点是()A.景物B.事件C.心理活动D.视线转移8.《神女峰》一诗的作者是()A.茹志鹃B.郭沫若C.史铁生D.舒婷9.东晋田园诗的开创者是()A.谢灵运B.陶渊明C.阮籍D.鲍照10.下列诗人属于新月派的是()A.艾青B.徐志摩C.郭沫若D.戴望舒11.先秦诸子中,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的是()A.孔子B.孟子C.庄子D.老子12.细菌进入血中并大量繁殖,同时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称之为()A.菌血症B.脓毒血症C.毒血症D.败血症13.下列诗作属于长篇叙事诗的是()A.《长恨歌》B.《春江花月夜》C.《燕歌行》D.《关山月》14.19世纪初期世界文学艺术作品紧密结合社会现实,以美好的理想和憧憬从侧面揭示和抨击了当时的社会,充分体现了工业革命时代人们的浪漫情怀。
下列作品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A.《人间喜剧》B.《西风颂》C.《母亲》D.《等待戈多》15.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是()A.《红楼梦》B.《聊斋志异》C.《水浒传》D.《儒林外史》16.下列作家属于当代朦胧诗派的是()A.舒婷B.戴望舒C.郭沫若D.张洁17.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A.比兴B.暗示C.象征D.典故18.《宝黛吵架》中,宝黛吵架的直接起因是()A.宝玉问病B.张道士提亲C.宝玉砸玉D.黛玉铰玉穗子19.以深邃的史识,警策的语言,撕下了盛世面纱的篇目是()A.《咏史》B.《燕歌行》C.《金陵怀古》D.《西塞山怀古》20.终身郁郁不得志,具有孤愤狂痴的人生态度的作家是()A.蒲松龄B.刘鹗C.曹雪芹D.曾朴21.屠格涅夫的成名作是()A.《罗亭》B.《猎人笔记》C.《木木》D.《阿霞》22.《心灵的镜子》的作者是()A.阿赫玛托娃B.东山魁夷C.契诃夫D.欧·亨利23.采用倒叙方式,并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互叙述的小说是()A.《苦恼》B.《宝玉挨打》C.《米龙老爹》D.《婴宁》24.下列学者中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理念的是()A.蔡元培B.钱锺书C.余秋雨D.朱光潜25.按照写作体例的不同,小说的分类不包括()A.文言小说B.章回体小说C.书信体小说D.自传体小说26.下列对《我与地坛》中地坛的描述,具有我的人生象征意味的是()A.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B.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C.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D.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27.宋代文坛并称苏辛的是()A.苏舜钦、辛弃疾B.苏舜钦、辛赞C.苏轼、辛弃疾D.苏轼、辛赞28.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出自苏轼的()A.《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B.《蝶恋花·春景》C.《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D.《念奴娇·赤壁怀古》29.下列作品中属于欧·亨利创作的是()A.《小公务员之死》B.《羊脂球》C.《警察与赞美诗》D.《最后一课》30.下列《长恨歌》诗句中,属于移情于景的是()A.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B.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C.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D.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二、填空题(20题)31.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____,他于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32.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____33.赫克托尔是荷马史诗____中的英雄人物34.唐代诗人中被称为小李杜的是李商隐和____35.诗集《飞鸟集》的作者是印度的____36.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初三语文李将军列传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李将军列传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李将军列传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同步评价】
一、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罢:汉军罢,弗能追( )
是时,广军几没,罢归( )
⑵陈:广为圜阵外向( )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
⑶数: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 )
广数自请行( )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⑴广家世世受射 通,意为
⑵广为圜阵外向
⑶胡虏益解
⑷汉军罢,弗能追
⑸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⑹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3、翻译下列句子。
⑴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
⑵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⑶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
4、文中写李广一生中所经历的最后三次战斗,这三次战斗的写作,有详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将军列传答案一、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
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nì)吏当.广所失亡多(dāng)屏.野(bǐng)中石没镞..(mòzú)辄分其麾.下(huī)广讷.口少言(nè)骠.骑将军(p iào)骠.勇(p iào)广数.自请行(shuò)其势不屯.行(tún)以为李广老,数奇.(jī)意甚愠.怒而就部(yùn)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bèi láo )遂引刀自刭.(jǐng )悛悛..如鄙人(xún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xī)4、名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高适《燕歌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广家世世受.射(传授)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冲锋陷阵;破关)从广勒.习兵(统率,部署)有白马将出护.其兵(监护,监督)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接应)广暂.腾而上胡儿马(霎时)吏当.广所失亡多(判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陷入)专以射为戏,竟死..(一直到死)广数.自请行(屡次)乃自以精兵走.之(疾行)东道少.回远(稍,略)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暗中)以为李广老,数奇.(单数,不大有好运气)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辞别)愠怒..而就部(怨愤)南绝.幕(横渡)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酒食;送给)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听审受质)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比喻)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尝”同“常”,经常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陈”同“阵”,布阵行十余里,广详死“详”同“佯”,假装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陈”同“阵”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莫”同“幕”军亡导,或失道“或”同“惑”,迷惑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幕”同“漠”,沙漠悛悛如鄙人“悛悛”同“恂恂”,诚恳的样子三、找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名作动,布阵)后大将军(名作动,落在后面)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名作动,向前行进)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名作动,交给)络而盛卧广(名作状,用网)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名作状,在夜里)鞭马南驰数十里(名作状,向南)尝夜从一骑出(名作状,在夜里)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名作状,向南)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形作名,紧急情况)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形作名,委曲详情)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形作名,迂回绕远的路)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形作名,大道理)胡兵终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怪)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使动,使…跟从)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形使动,使…坚定)络而盛卧广(使…卧)尝夜从一骑出(使…跟从)败韩将军(使…败)止广宿亭下(使…止)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形作动,靠近)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复得其余军古义:他的余下的今义:其他的虽其子孙他人学者古义:学习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成就的人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古义:省略“之”,把他作为今义:认为其善射亦天性也古义:天赋今义:指人先天具有的品质或性情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古义:委曲详情今义:弯曲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古义:乡下人今义:谦辞,对人称自己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古义:确实被信任今义:诚实守信用五、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
用.善骑射(因为)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以……的身份)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认为)今皆解鞍以.示不走(来)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用)广以.卫尉为将军(从,由)以.故得脱(因为)良久,乃.许之(才)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却)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是)大军不知广所之.(往)其李将军之.谓也(提宾标志)因.推堕儿(趁机)因.引而入塞(于是)因.问广、食其失道状(趁机)杀其骑且.尽(将)虏多且.近(并且)且.广年六十余矣(况且)如.令子当高帝时(假使)急诣部,如.书(按照)六、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判断句)是必射雕者也。
(判断句)使大军伏(于)马邑旁谷(省略句)为虏所生得(被动句)置广(于)两马间(省略句)士以此爱乐为用(被动句)其将兵数困辱(被动句)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被动句)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定语后置句)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定语后置句)从人(于)田间饮(省略句)固自辞于大将军(状语后置句)其合军出(于)东道(状语后置句省略句)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状语后置句)尝从(文帝)行(省略句)见匈奴三人,与(之)战(省略句)汉下广(于)吏(省略句)广即请霸陵尉与(自己)俱(省略句)毋令(之)当单于(省略句)大将军亦欲使敖与(自己)俱当单于(省略句)无老壮皆为(之)垂涕(省略句)皆为(之)尽哀(省略句)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被动句)七、重点句子翻译。
1、于是至汉,汉下广吏。
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译:于是回到汉朝京城,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
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太多,他自己又被敌人活捉,按法应该斩首,经钱物赎罪后,削职为民。
2.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译:待捆绑好俘虏上马,望见匈奴有几干骑兵。
他们看见李广,认为是诱敌的骑兵,都吃一惊,上山布阵。
3.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译:那些敌人以为我们会走,现在都解鞍就表示不走,可以使敌人更加坚持认为我们是来诱敌的错误判断。
4.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
译:匈奴骑兵俘虏了李广,当时李广受伤严重,他们就把李广放在两匹马的中间,用网兜盛着使李广躺(在上面)。
5.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译:李广外出打猎,看见草里的一块石头,认为是老虎就向它射去,射中了石头,箭头都射进去了,过去一看,原来是石头。
6.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
专以射为戏,竟死。
译:李广说话迟钝,话语很少,平常与人闲居时,每画地作军阵,比射远近为戏,不胜的罚酒。
他专门以射箭为消遣,一直到死都是这样。
7.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
译:东路有些迂回绕远,而且大部队行军所经之处缺乏水草,这种形势是不适合两支部队并队行军的。
8.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
译:况且我从少年时就与匈奴作战,到今天才得到一次与单于面对面作战的机会,我愿做前锋,先和单于决一死战。
9.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译:大将军派长史带着干粮和酒送给李广,顺便向李广和赵食其询问迷失道路的情况,卫青要给天子上书报告详细的军情。
10.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译:他那忠实的心,确实已使一般士大夫感动和信任。
11.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译: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讲话,树下却自然地被人踩出一条小路。
”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但可以用来比喻大道理呀。
八、1、解析A项“尝”同“常”;B项“陈”同“阵”;D项“莫”同“幕”。
答案 C2、解析均为逃亡,逃跑。
A项分别为任用,使用/因为;B项分别为跟从/使……跟从;D项分别为远远望见/期望。
答案 C3、解析均为介词。
A项分别为代词,石头/动词,到;B项分别为表顺承/表转折;D项分别为地方/助词,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
答案 C4、解析A项指“事情的复杂经过”;B项指“学习的人”;C项指“统率士兵”。
答案 D5、解析夜:名词作状语答案 C6、解析A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为省略句,省略介词“于”8、解析C项,绝:横渡答案 C9、解析是:代词,这。
A项,乃:副词,才/转折连词,竟然;B项,所:助词,……的地方/介词,表被动,被;D项虽:连词,即使/连词,虽然答案C10、解析要李广出东道,不是卫青的自作主张,而是因为暗中受到了汉武帝的吩咐。
答案 B11、答案(1)军中向导逃走,部队迷失了方向,落后于大将军会师的约期。
(2)况且我已经60多岁了,到底不能再忍受刀笔吏的侮辱了。
(3)谚语说“桃树李树从不宣扬自己,树下却自然被人踩出一条小路”。
12、解析微:暗地里,暗中。
答案 B13、解析C项都是动词,到。
A项分别为介词,把/介词,用;B项分别为代词,他的/语气副词,表揣测;D项分别为介词,给,替/助词,呢。
答案 C14、解析“郭解替他们调停也无用”不正确。
答案 C15、答案(1)于是放走那凶手,把罪责归于他姐姐的儿子(加罪于他姐姐的儿子),就收尸埋葬了他。
人们听说了这事,都称赞郭解的道义,更加依附于他。
(2)在家乡居住(同住一个乡里),竟至不被人尊敬,这是我的德行不美好,他有什么罪过呢!(3)(这个人)觉得奇怪(认为这件事很奇怪),问其中的原因,原来是郭解使他免掉徭役。
【参考译文】郭解是轵县人,字翁伯,是善于给人相面的许负的外孙。
郭解的父亲因为见义勇为,在孝文帝时被杀。
郭解这人短小精悍,不饮酒。
他小时候阴险狠毒,心中愤慨不高兴时,亲手杀死很多人。
他不惜自身来助朋友报仇,藏匿亡命徒犯法抢劫,停下来就私自铸钱,盗掘坟墓,这种事原来就不可胜数。
但却能遇到上天保佑,在危急中常常能摆脱出来,或者遇到了赦免。
到郭解年纪大后,就改变操行,检点自己,用恩德报答怨恨自己的人,多多施给别人,对别人怨恨很少。
但他自己喜欢行侠义的思想更加强烈。
已经救了别人性命,不炫夸自己的功劳,但他的内心仍然阴险狠毒,突然因为小的怨恨而行凶还和以前一样。
当时的少年仰慕他的行为,也常常为他报仇,不让他知道。
郭解姐姐的儿子依仗郭解的威势,和别人饮酒,让人家干杯。
人家不胜酒量,他就强灌人家。
那人生气,拔出刀来杀了郭解姐姐的儿子后,就逃跑了。
郭解姐姐生气地说:“凭着翁伯的义气,有人杀了我的儿子,(你)却捉不到凶手。
”把尸体扔在路上,不加以埋葬,想借此来羞辱郭解。
郭解派人暗中打听到凶手的去处,凶手窘迫,自己回来,把实情全部告诉郭解。
郭解说:“你杀他本来应该,是我的孩子没有道理。
”于是放走那凶手,把罪责归于他姐姐的儿子,就收尸埋葬了他。
人们听说了这事,都称赞郭解的道义,更加依附于他。
郭解每次外出或归来,人们都躲避他。
有一个人独自岔开双腿傲慢地坐着看郭解,郭解派人去问他的姓名。
郭解的门客想杀了那人。
郭解说:“在家乡居住,竟至不被人尊敬,这是我的德行不美好,他有什么罪过呢!”于是暗中嘱咐尉吏说:“这个人,是我很关心的,轮到他服役时,请免除他的徭役。
”以后每到服役时,多次轮到这个人,县吏都没有要求他去。
这个人觉得奇怪,问其中的原因,原来是郭解给他解脱的。
这个傲慢的人就敞衣露体向郭解谢罪。
少年们听到这事,更加仰慕郭解的作为。
洛阳有相互结仇的人,城中十几个贤人豪杰从中调解,他们始终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