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 中国古代文学)【圣才出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中国古代文学

9.1复习笔记

一、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1.文学作品在古代典籍中比重最大

中国古代文学诞生早,在文字诞生之前在先民们的文化活动中已经占有很大的比重。文学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愈加重要。在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古代典籍中,文学所占的比重首屈一指。古代集部图书远远超过了经、史、子各类。中国古代文学是古代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2.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文学在文字诞生之前就已经产生了,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1)诗歌

中国诗歌的主要功能是抒情,在艺术上以情景交融的意境为追求目标。

①公元前6世纪,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基本编定,以四言诗为主。

②公元前4世纪,中国南方兴起楚辞,形式是杂言体,句末多以感叹词“兮”结尾。

③汉代,五言诗和七言诗兴起,经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声律和丽辞两方面取得进步。

④唐代,五、七言律诗格律成熟,主要着眼于以汉字四声来协调诗歌的韵律,堪称中国诗歌在形式上的最大特征;词于初盛唐产生。

⑤宋以后,有词、曲等诗歌样式的发展,但五、七言古体诗和律诗一直最受诗人的重视。

(2)散文

散文具有叙事、论说和抒情三大功能,渊源可追溯到商代甲骨卜辞与铜器铭文。

①商周时,出现了专门记录商周时代王公的言辞、政令的《尚书》。

②先秦时期,散文偏重于记述的历史散文和论说的诸子散文。

③汉以后,散文在形式上发展为古文(散行的单句为主)和骈文(以骈偶的对句为主)两大类。

④魏晋六朝,骈文形成并逐渐占据文坛主导地位。

⑤中唐,古文运动以后古文确立统治地位,直至近代白话文兴起。

(3)叙事文学

中国叙事文学的源头可推至上古神话和史传作品,真正的文学创作则始于魏晋小说。

①小说

a.魏晋南北朝,小说分为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两大类。

b.唐代,传奇小说奇峰突起,作家们开始有意识地虚构作品。唐代传奇小说在情节结构、人物描写等方面已达到很高成就,比西方最早的短篇小说作家薄伽丘和乔叟早五个世纪。

c.宋代,产生了成熟的话本小说。

d.明清时代,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长篇章回小说,标志着古典小说达到了高峰。

②戏曲

萌芽于汉代百戏,经过唐戏和宋金杂剧的发展到元杂剧臻于成熟,进一步演变为明清传奇与近代戏曲。关汉卿、王实甫比莎士比亚创作早三个世纪。

3.中国古代文学的现代意义

(1)杰出的文学作品具有永久的魅力。中国古代文学由于存在“一代有一代之所胜”的特殊情况,已于某时代达到艺术成就之巅蜂的某样式很难被后人超越,从而成为后代作家永久性的艺术典范和后代读者永久性的审美对象。

(2)中国古代文学以生动具象的方式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心

理特征,广泛深刻地反映着传统文化其他部分的内容,它的审美功能及认识功能历久弥新,是传统文化中最容易为现代人理解、接受的一种形态,是沟通现代人与传统文化的最直接的桥梁,也是世界其他文化背景中的人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窗口。

二、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1.《诗经》与《楚辞》

合称“风骚”,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1)《诗经》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诗歌共305篇。

①分类

a.《国风》,共160篇,是从十五个地区采集的民间歌谣。

b.《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是宫廷宴饮的乐歌。

c.《周颂》《鲁颂》《商颂》,分别为西周王室和春秋前期鲁、宋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②内容

a.描写周部族历史,歌颂周氏祖先的功德,但客观上记载了周族历史上一些重要片断。

b.描写古代田猎、畜牧和农业生产的情景。

c.描写战争和徭役的情形。

d.控诉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e.叙述爱情和婚姻。

③艺术特征

a.“赋”是指直接的叙述和抒写。

b.“比”是比喻或比拟。

c.“兴”则是从意义、声音等方面的类比关系来引发诗歌。

“赋”、“比”、“兴”的手法对后代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诗经》自身来说,“赋”的手法运用得最多,这与《诗经》的写实倾向是密切相关的。

(2)《楚辞》

“楚辞”本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经过刘向、王逸等学者的收集整理,编成《楚辞》,包括《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其中《离骚》是屈原“发愤以抒情”的政治抒情诗。

①内容

a.首先叙述了诗人自己的世系、天赋、修养和抱负,回顾了自己辅佐楚怀王革除弊政的过程及受谗被逐的遭遇,表明了自己决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决心。

b.借与女媭、重华的对话,总结历史上国家盛衰的经验教训,阐明“举贤授能”的政治主张,并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示自己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c.最后写因苦闷求神问卜,倾诉了远游他方与眷恋故国的内心冲突,决心以死殉志。

②艺术特征

a.奇特的想象和瑰丽的语言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b.诗中大量运用的“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也对后代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先秦散文

(1)历史散文

史官的记录成为史书,就是历史散文。主要有编年体《左传》,国别体《国语》《战国策》,专记个人言行的《晏子春秋》等。其中《左传》是“春秋三传”中文学价值最高的作品,相传为鲁国左丘明传孔子《春秋》而作。

①内容

a.以《春秋》所载大事为纲,记载了春秋时代250多年间各国的政治、外交和军事活动,包括聘问、会盟、征伐、篡弑、婚丧、出亡等内容。

b.除记录诸侯、卿大夫的活动,也涉及商贾、卜者、乐师、妾媵、百工、皂隶等社会阶层。

c.叙写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深刻反映了当时诸侯角逐、社会急剧变革的历史进程。

②艺术特征

a.善于条理井然地叙述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战争。

b.善于刻画人物,尤其是在具体事件的叙述中展开人物形象与性格。

c.以其生动的形象列入了传记文学中的人物画廊。

(2)诸子散文

春秋末年,“士”阶层兴起、壮大,成为最活跃的社会力量,提出各种不同的政治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于是产生了以论说为主的诸子散文。

①发展阶段

a.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主要是语录体,代表作是《论语》。

b.战国中叶,由语录体向对话体、论辩体过渡,代表作是《孟子》《庄子》。

c.战国后期,发展成专题论著,代表作是《荀子》《韩非子》。

②代表作

a.《论语》

孔子的弟子所作,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言简练明白,说理深入浅出。

b.《孟子》

孟轲及其门人所作。中心内容是宣扬儒家的“仁政”说,抨击暴政,主张“民贵君轻”。其散文以雄辩著称,富于鼓动性,善于用巧妙确切的比喻、寓言来说理,具有很强的逻辑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