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拔地而起的基石 ——读稻盛和夫《坚守底线》
稻盛和夫脚踏实地,坚持不懈读后感

稻盛和夫脚踏实地,坚持不懈读后感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稻盛和夫脚踏实地,坚持不懈读后感1说实话谈到日本,我还是带有不少民族情绪的,因此平时不太感冒日本的事物。
然而稻盛和夫这个日本人,以及《活法》这本来自日本的书,却能让我由衷地敬佩。
了解了他的思想和经历,你会觉得稻盛和夫不愧为经营之圣,实在是世界第一等的人才。
他也是我目前知道的唯一一个亲手创建了2家世界强企业的人。
任何一个人,在有生之年能创办一家世界强,也不枉此生了,何况是2家不同领域的企业!这本书很多地方都让我颇有感触,其中映像最深的是2个地方:1) 人生公式= 思想观念* 个人能力* 努力程度2) 人生经纬线= 命运+ 因果循环这两个总结我不在此处多说,感兴趣的可以自己看书,个人觉得真是够精辟、够简练,时刻用它们来参考自己的'人生,必将获益匪浅!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通观全书,你会发现里面有很多思想跟中国古典中的精华部分是传承的,是一致的,甚至有些地方作者都在直接引用中国古籍。
就此又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实在是一个宝库,有时间了大家可千万要去淘淘金啊,免得都被外国人学去了。
稻盛和夫老前辈忧虑日本社会的现状,忧虑日本的年轻人接受西方太多的糟粕,中国又何尝不是面对同样的问题呢?我觉得是时候放下我们的傲慢和虚伪,去虚心向圣者先贤多学习学习了,经营之圣都为之叹服,况且你我?稻盛和夫脚踏实地,坚持不懈读后感2有一句话叫做“活在当下”,理解了这句话,你就会活的更健康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力争做到:静下心,沉住气,耐住寂寞。
把工作做的尽善尽美。
联想到自身在工作中应该做到以下五心出发:心态将会影响并决定你的人生会是什么样的色彩,读后我体会做人要具有以下五颗心“真心”“诚心”“虚心”“恒心“爱心””“真心”认真的心,做人要认真,以认真的态度去学习与工作,你的目标就会实现。
“诚心”诚实,诚信,诚恳的心,做事须讲诚信,欺骗他人的同时就是愚弄自己的人生。
不要受不良风气的'影响,以诚信为本,讲信用是我们走好人生路的最好保障。
160629《坚守底线》读后感

《坚守底线》读后感一、开读《坚守底线》根据2016年度读书计划,本月阅读稻盛和夫的《坚守底线》一书,该书是稻盛和夫五本经营哲学书籍之一。
二、关于《坚守底线》《坚守底线》是日本NHK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藤井彩子对稻盛和夫的四次访谈的整理记录,书中的四次访谈主题分别是:领导者的条件、灾难的青春、公司是谁的、为什么活着。
这本书是稻盛和夫的一本自传体图书,它是一部青春岁月的自传、一部经营之神的心灵史。
抒写、一生辉煌、展现经营思路与人生哲学。
作者饱含激情地回顾了自己的创业历程,着力描写了自己青春的苦难与早期的挫折,以及成长过程中从不放弃的“坚守底线”的信念。
“到底怎样才能找到人生的出路?”“要打开成功的大门,核心问题是什么?”稻盛和夫不断地较劲:跟自己较劲,超越自己;跟社会较劲,不甘人后;跟时代较劲,勇当先锋。
正所谓“自助者天助之”,稻盛和夫通过自身努力打拼开创出了一片辽阔的人生,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经营哲学与人生理念。
三、《坚守底线》的启发稻盛和夫先生在本书中的很多理念,或许我们不少人平时也会去做,但是最终功亏一篑的原因,就是少了很多坚持,在做的时候有动摇,有质疑,更有最终的放弃。
本书可以说是一部坚强心灵的颂歌,浓墨重彩地展现了一代“经营之神”的精彩人生和“坚守底线”的做人与做事的人生信条。
读后令人如饮甘饴,回味无穷。
书中比较有感悟到的话,摘录如下:1、人生正真的目的在于培育一颗充满慈悲的、善良的、美好的心灵,即使微不足道,也要为社会为世人尽力,磨练自己的灵魂。
2、靠扭曲理念,人即使苟延残喘也没有价值。
3、不要自以为是,而是努力去喜欢自己在命运中碰巧遇上的工作,并竭尽全力地把它做好,这才是人生的正确答案。
4、公司的意义在于追求全体员工物、心两面的幸福。
5、领导人的基本条件就在于克己奉公。
不惜命、不求名、不谋官位、不图金钱的人物不好对付。
2016年06月29日。
范文-坚守底线读后感 精品

坚守底线读后感第一次接触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的哲学思想,仔细浏览《坚守底线》这本书,对其从丰富的人生经历提炼出的做人做事理念而感到心灵上的触动;同时也让我对儒教文化圈的邻国日本又有了重新的认识。
众所周知,儒学对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影响深远,尤其是日本。
在日本明治维新时代,以教育为立国之本,在教育主导思想由欧化主义向“儒教”主义转化,突出王阳明的儒家精神、孔子思想,并与现代化相结合,实践出今天的日本国强民富、社会安定、人民康乐长寿,国情国体充满东方浓厚特色。
期间日本著名思想家元田永孚反对专尚西学而轻视儒学,专尚智识才气而轻视道德仁义,主张以儒教思想作为教育主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尽管首相更换频繁,但继续弘扬传统宗教与文化,不受外来极左极右势力冲击、分化和分裂,以及意识形态的困扰,也从未引进外来势力打自己,所以人民团结爱国。
这是最具代表性的利用儒家思想得出来的最佳成果。
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仿佛一夜之间苦大仇深的民众被卷入了全民经商、下海的潮流,随之而来的就是一股又一股“笑贫不笑娼”、“一切向钱看”、“有钱代表一切”、“读书无用论”的思潮汹涌而来,席卷整个社会。
经济利益的竞争和追逐也造成了传统道德的破坏,一些民众包括企业家群体的心态表现出拜金主义、唯利是图、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浮躁冒进甚至为了赚钱不择手段,也因此出现大量弄虚作假、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价格炒作、以权谋私、内幕交易、为富不仁等不良现象。
在社会精英群体中,包括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教育领域和社会领域,充斥着全盘西化的思潮,同时妖魔化中国传统文化,鼓吹和推崇西方各个领域的管理思想和体系,把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几乎全盘否定,视中华文化(其中包含儒学)为保守、传统、腐朽的根源。
企业界也存在盲目地信任、推崇西方经营管理模式和体系,几乎很少宣扬和践行中国传统文化中管理思想精粹。
在这种社会发展大背景下,阅读稻盛和夫的《坚守底线》,领会其中的思想和哲学,难免唏嘘不已;因为其中的思想本质和根源无疑一脉相承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教,特别是阳明儒学。
稻盛和夫脚踏实地坚持不懈读后感

稻盛和夫脚踏实地坚持不懈读后感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稻盛和夫脚踏实地坚持不懈读后感篇1这次读书活动发的稻盛和夫的《活法》,《活法》是稻盛和夫在70岁高龄写的一本书,集结作者一生成功的经验,有句名言“30岁人写的书看,50岁人写的书读,70岁人写的书品”一本书如果是作者在古稀之年的时候写的书,会是其人生的经验,无论是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都是值得后人去慢慢品味的,但是稻盛和夫作为一个创办两家世界强企业的领导者,分享更多的是成功经验,《活法》这本书里的经验都是很简单易懂的一些道理,从我们懂事起,长辈就在教导我们,但是很少有人能去一辈子去坚守,因为这或者那的原因就放弃,但是稻盛和夫坚持下来,所以其人生是辉煌的,是值得回忆的。
今天我所处的企业也因为社会和外部经济发展遇到一些麻烦,企业的效益暂时在下降,很多人因为暂时个人经济收入的原因离开公司,使我想到稻盛和夫大学刚刚毕业的时候,分配到一家陶瓷企业,已经几个月发不出来工资,很多和他一起到那家企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离开,稻盛和夫也想过离开,但是外面没企业要他,就选择留下来,并把自己的卧室也搬到实验室,住在实验室,经过不断的努力,终于研究出一款新产品,得到老板的赏识,并带领企业走出困境,并后续自己创建京瓷公司,成为世界强企业,成为日本四大经营圣人之一。
而那些选择离开的人,没有一个人记住他们的名字,这就是社会对失败者和成功者的最大区别。
同样,今天很多离开企业的人,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选择离开,在人生这样一点小的波折面前,都不能去担当,人生或者事业是很难走上很高的高度。
人活在世上就一辈子,就像小沈阳讲的小品:“人一睁眼一闭眼再一睁眼这一天就过去了,一闭眼再不睁眼这一辈子就过去了”人一生是很短暂的,肉体随着人的离去而离去,物资随着人的离去而归属他人,只有思想是可以传递的,人要证明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一次,就必须把自己的思想传递下去,失败的思想是没有人会去关心的,人们只会学习成功人的经验,所以我要立志当个成功的人,去传播我的思想,稻盛和夫传递给我们的思想都是很简单的,就像成功的经验都是简单的,但是能坚持就是胜利,我也会坚持下去。
坚持底线读后感

坚持底线读后感在公司读书活动的引导下,我在业余时间读了《坚守底线》、《请给我结果》、《方法总比问题多》三本书,读后受益匪浅,这三本书对我以后工作和生活有莫大的启示作用。
稻盛说降临到他身上的所有困难,只要缺了任何一项,都不会有后来的成功,幸运在逆境中才能抓到。
我是不是也该为神赐予的礼物而感到欣喜,是不是也可以坚信克服了逆境中的苦难,面向未来,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就能开辟光明的未来?管有没有光明的未来,我愿意坚守做人的正确的原则,认认真真的努力,简简单单的生活。
我们所遭遇的各种各样的考验,都是对我们灵魂的磨练。
我们会脱离正道,这是就要认真反省,继续努力向前。
正式在这个不懈努力的过程中,才体现了我们人生的目的。
有人或许认为,人生苦难多余欢乐。
但是,细细品味,苦难是上苍赐予我们磨练灵魂的机会。
《请给我结果》一书中没有枯燥的数据,没有似是而非的大道理,姜博士通过大量的案例、故事、寓言,围绕一个命题——"结果",回答了一直困扰人们的问题——"为什么无数的人都拥有卓越的智慧,却只有少数人获得成功?为什么无数的公司都拥有伟大的构想,却只有少数的公司获得持续?"由此《请给我结果》旗帜鲜明地提出一个口号:企业靠员工提供的结果生存,所以如果你要造就一个强大的公司,那么请你先学会打造强大的员工!他不但剖析了什么叫真正的结果,也打破了忠心和态度等造成的结果假象,同时详细讲述了从心态上、行动上、责任上、失败中如何获得这种"结果力"。
书中还颠覆了常人津津乐道的某些观念,诸如追求完美;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结果不重要,尽力就好;公司就是员工的家;等等。
姜汝祥进而提出:所有亏损的企业,一定存在着无数剥削企业的员工;如果员工努力提供结果,而企业由于决策或管理导致亏损,这就意味着管理者在剥削员工;无论是老板不懂管理,还是同事不配合,无论是产品质量有问题,还是市场不景气,都不是你不提供结果、不创造价值的理由;衡量我们执行结果的,是结果而不是理由,无论多么动听的理由,都不可能改变执行的结果!吴甘霖的《方法总比问题多》,并不厚重,却是一本即便泛泛一读也会引发无尽思绪的书。
坚守底线—读后感

坚守底线——稻盛和夫读后感稻盛和夫:二十七岁创立京瓷,五十二岁创办第二电电KDDI,仅次于NTT的日本第二大通讯公司,这两家均为世界五百强企业。
并且在2010年执掌日航,令濒临破产的日航迅速扭亏为赢。
出任以年轻一辈经营者为招收对象的“盛和塾”塾长,传授其经营哲学。
然而未接触本书时,对稻盛和夫其人其事并不了解。
而对“坚守底线”的底线更是感到好奇。
拜读之后才有一点领悟,所谓理念就是把作为人应该做的正确的事,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
就是要正直,不可骗人;要勤奋,不可懒惰;要谦虚,不可傲慢;要勇敢,不可卑怯等做人做事最基本的道德观。
通过本书叙述主人翁的创业历程,自己青春的苦难与早期的挫折,以及成长过程中从不放弃的“坚守底线”的信念。
慢慢对我们讲授人生哲学,刚参加工作的我们,对未来对工作有点模糊,作为职场菜鸟来说还是喜欢这一句“有韧性、肯努力的人,通过长时期的工作,在磨练了人格的同时,也提升了能力,到了晚年就会绽放大朵的鲜花——我想,所谓人生就是这样吧”。
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
人要在现实社会里生活工作好几年,因此,对踏上社会后从事的工作要有种迷恋的心态,这点很重要。
如果喜爱自己的工作,就会涌出一股力量,促使人持续地反复钻研、琢磨、创新,就有可能到达被称为名人高手的境界。
书中还提到有关成功的话题,成功,没有捷径。
除了极个别的幸运儿,否则,只有靠老实做事、认真积累,甚至要像稻盛和夫先生主张的那样,拼了命去做,用跑百米的速度坚持跑马拉松,追求完美而不是最佳,直至感动神,努力到连命都可以搭进去的程度,想不成功似乎都不大可能。
天道是公平的,天道酬勤,不劳无获。
不管做什么,只要能竭尽全力,抱定目标,誓死达成,用这种坚决的态度去持续努力,没有做不到的。
如果因为过劳死而倒在成功的路上,至少也是以最接近成功的姿态死去。
人命天定,如果怕过劳死就不拼命干的人,也完全可能死在浴缸里、舞厅中、沙发上,这和拼命干活没有必然联系,只能说个人的命数不同。
稻盛和夫锲而不舍必定成功读后感

稻盛和夫锲而不舍必定成功读后感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稻盛和夫锲而不舍必定成功读后感篇1通过看这本书,也让我化解了内心的一种焦虑情绪,让浮躁的心变得沉静起来。
此前我一直担心自己转换行业,进入兴趣的行业是否能够成功。
这种担忧与焦虑使我左右摇摆,徘徊不前。
但是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要我肯付出努力,甚至付出超出任何人的努力,那么我一定会有所收获。
只要我选择的方向与宇宙的意志相一致,只要我的内心保存着善念。
想到这些,我不再为未来能否养活自己感到担忧,不再为自己可能比周围的同学落后很多而焦虑。
因为我知道,只要全力以赴的工作,就一定能够收获幸福!工作,蕴藏着美好人生的一切元素!除了强调全力以赴的投入工作,我还看到一个富有智慧的稻盛和夫。
他的智慧表现在他对每一天的态度。
即便建立了如此庞大的公司,他仍旧不刻意为公司定立5年或者10年等长期目标。
而他更重视的是尽全力投入当天,当今天很好的投入以后,第二天自然到来,再继续以全然的热情投入其中。
因为,当计划没有实现时,一个人难免产生消极的情绪,而竭尽全力于今天,则更容易让人创造奇迹,让人感受到幸福与喜悦。
这种活在当下的思想,让人容易体验到快乐!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一句古话: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这句话里暗含着太多的哲理。
当一个人做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时候,无私的精神更容易从他身上得到展现。
而不问收获,同时也是一种最佳的放任思想,只问耕耘,则是最佳的吸引状态。
这可以说是深刻的融合了吸引定律的思想精华。
不问收获,不等同于不要收获,而是相信收获会自然而然的获得。
就如我渴望从事自己觉得有意义的工作,但是却又担心这样会挣不到钱,养活不了自己,但是牢记这句话,使我相信,只要我勤肯的付出努力,就会获得巨大的回报。
我突然意识到,过去自己有太多的限制性信念,尤其是关于工作与成就。
我意识到性格存在的不足后,总是觉得以我现有的这种性格,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获得巨大的成功,但是看到这里,我突然明白,无论此刻我存在多少问题,但只要我对工作拥有极大的热情,尽全力投入其中,借由不断反省,我就能够突破自己的种种限制。
《坚守底线》之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

《坚守底线》之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作者:稻盛和夫(日本)第四节实践稻盛哲学,就能看到原来看不到的真理株式会社平和堂社长盛和塾(滋贺)塾生夏原平和零售店的命脉是开店,开店很辛苦1957年我父亲在滋贺县的彦根市开设了“平和堂鞋包店”。
后来逐步扩大商品品种,1963年平和堂成了销售日用品的百货店,卖场面积达3300平方米,1968年在草津车站前开了第二家连锁店,之后连续开新店,现在包括关联的零售店在内,以滋贺县为中心,2府7县大小店铺已达119家。
这样说来,或许大家认为我们的发展一直很顺畅,事实绝非如此,在降价销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时代,有勇气导入“明码标价”的销售方针。
向原本一无所知的新鲜食品领域发起挑战,决定自营。
特别是不断开新店所付出的辛苦,均非同寻常。
零售业的店面选址布局最重要。
为了确保获得好的店铺位置,不是容易的事,有人说“平和堂运气真好,能在那么好的车站前拿到那么大的空地。
”实际上不可能有现成的空地。
那是我们每天工作到很晚,包括除夕也不歇,与土地所有者不断交涉,取得他们协助的结果。
日本还有《大店法》对开店进行限制,交道不好打。
还有工会的问题,确保人才的问题,资金筹措的问题,石油危机后建设费用上涨的问题,到中国开店等等,要面对许许多多的困难。
父亲凭着创业者的魄力积极应对,我作为助手辅佐他。
我生于1944年9月,正是战争激烈的时候。
父亲期待到自己的孩子这一代能迎来和平,所以店名以平假名“平和”两字命名。
平和堂设立于1957年,听父亲讲,他希望儿子继承这项事业,把公司名称改成了平和堂。
树立高目标,不断奋进下面讲几点学习和运用稻盛哲学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看到的真理。
第一点,“朝着高目标,认真进取,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努力奋斗。
”--------------------------可以编辑的精品文档,你值得拥有,下载后想怎么改就怎么改---------------------------我于1988年45岁时出任平和堂社长,我进公司是在1968年二号店即草津店开业时,所以出任社长前已经在公司干了20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拔地而起的基石
——读稻盛和夫《坚守底线》
■何永飞
道德没有底线,就会走进红色禁区。
谁坚守住底线,谁就会成为真正的成功者。
这是我读稻盛和夫《坚守底线》后得到的最深感触。
《坚守底线》(中信出版社2011年12月版)
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他亲身实践后的回顾、总结和反思。
稻盛和夫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不是他有超人的能力,有过人的智慧,而是他特别认真地坚守住了自己的底线,不断地在较劲:跟自己较劲,超越自己;跟社会较劲,不甘人后;跟时代较劲,勇当先锋。
他用实际行动印证了“自助者天助之”的道理,他通过自身努力打拼开创出了一片辽阔的人生,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经营哲学与人生理念。
底线是人生拔地而起的基石。
稻盛和夫不管是在创业前,还是创业后,他都一贯坚守正确的人生理念,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
他行事光明磊落,不违背良知,把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定在“利他”这个词上。
为此,他就算一时不被理解,他都不屈不挠,因为他底气十足。
他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被迫进了连续10年亏损的“松风工业”打工。
当时,这家企业劳资冲突激烈,工会常常组织罢工。
稻盛和夫认为,这种情况下罢工,企业经营会愈加恶化。
工厂倒闭,对工人也没有任何好处。
特别是罢工将导致产品不能如期交货,就会失去松下这一重要客户。
于是他冒着破坏罢工的压力,在遭工会封锁的艰苦条件下,说服本部门员工坚持生产,想方设法及时向客户交货。
结果,工会骂他是公司的走狗,而公司的一位董事则夸他“干得好”,并递给他一叠钱。
但稻盛和夫说:“我这么做不是为了这家公司,而是为了不给客户添麻烦。
还有,我不想让一起共事的伙伴失去梦想和希望。
另外,我也不想让别人夺走我喜欢的工作。
维持生产是出于这些目的,也仅仅出于这些目的,所以接受公司的谢礼于理不通。
”他随即把钱还给了那位董事。
在委屈面前,他坚守自己的底线,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只求付出;在荣耀面前,他同样坚守自己的底线,不引以为傲,更不为嘉奖动容。
不少企业在利益的诱惑下,把最起码的底线和良知都丢到了脑后跟,每一步发展都以利润为风向标,以利己为中心,导致各种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把自己的微笑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损害他人利益的勾当之上,种种恶劣行为层出不穷。
稻盛和夫说,这种人或许可以取得一时的成功,但他们的成功绝不可能长期持续。
所以,他历来主张每个人都必须具备一颗为他人尽力的美好心灵。
这样也才能真正成功和获利。
他的京瓷公司之所以发展得那么快,与他
“为社会、为世人尽力。
如果想要把公司做得出色,利他之心不可少”
的经营理念密不可分,他是通过发展企业来帮助别人。
这一点在京瓷对其他企业的兼并与收购的事件里也能得到印证。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在企业的兼并与收购过程中,很多大企业都是抱着“乘人之危,大捞一把”的心态,都是把发展前景和往日回报的如何作为兼并与收购的前提条件。
而稻盛和夫的京瓷公司却不是这样,当其他经营者陷入困境、无法自拔来恳求时,他们是从内心抱着出手相救的愿望去进行援助。
不管是经营企业,还是做人,都是同理,必须得坚守底线。
身处花花世界,各种诱惑会扑面而来,各种思潮会冲击而来。
但什么该拿,什么不该拿;什么该为,什么不该为;什么该想,什么不该想,都要随时分清楚,都要坚守住良知的底线。
稻盛和夫辉煌的成就已经向我们证明——“包括自己的生命在内,只有能够彻底抛弃私心的人才能成就大事。
”这是不分国界,不分种族,不分时期的至理名言,谁能把它紧握在手,谁的人生就会大放异彩;谁能把它落到实处,谁的生命就会不同凡响。
(2012年05月18日星期五12 读书_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