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荒山造林主要的抗干旱技术措施探讨

合集下载

荒山荒地造林技术措施

荒山荒地造林技术措施

荒山荒地造林技术措施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日益增加,导致了许多荒山荒地的存在。

这些荒地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还可能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对于荒山荒地的进行造林,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还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介绍荒山荒地造林的技术措施。

一、土壤改良在进行荒山荒地造林时,首先需要对土壤进行有效的改良。

因为荒地的土壤通常贫瘠,酸碱度高,含有大量的砂粒和杂质,这种土壤条件不利于树木的生长和发育。

对土壤进行改良是非常重要的。

土壤改良措施包括施用有机肥料、石灰和磷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为后续的树木生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选择适宜树种在进行荒山荒地造林时,选择适宜的树种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土壤条件适宜栽种的树种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对于海拔较低、土壤肥沃的地区,可以选择杨树、柳树、松树等常见树种进行造林。

对于一些海拔较高、土壤贫瘠的地区,可以选择松树、桦树、柏树等耐寒树种进行栽种。

在选择适宜树种时,还需考虑树种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三、合理布局在进行荒山荒地造林时,需要合理规划和布局。

在布局时需要考虑树种之间的竞争和协作关系,避免出现树种间的激烈竞争,从而影响到树木的生长和发育。

对于不同的地形地貌和坡度大小,可以进行不同的造林布局,使得树种和地形相互协调,同时还可以利用梯田、梯台等方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达到节约用地、增产增效的目的。

四、科学管理在进行荒山荒地造林后,还需要加强科学管理,包括浇灌管理、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伐管理等。

这些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树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保证树木的良好生长状态,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还可以开展树木的更新、修剪和疏伐等工作,保持林木的更新和健康生长。

五、综合利用在进行荒山荒地造林后,还可以进行综合利用。

浅谈荒山立地植树造林

浅谈荒山立地植树造林

2 0 . 0 - 4 0 . 0 c m, 外侧 有土埂 , 半 环状 , 高 1 0 . 0 ~ 2 0 . 0 c m。 坑面 外 高里低 , 坑 上方左右两角斜 开引水沟 , 以积蓄坡 面径 流。 对山坡 中部 及 1 5 o 一 2 5 o 坡 的地方 , 采用鱼鳞坑 、 水平 阶整地. 规格 鱼鳞坑 同上, 水平 阶宽 0 . 8 ~ 1 . 5 m, 长 以便于整平 田面 为宜 , 深3 0 。 0 ~ 5 0 . 0 c m。对 山坡下部及 l 5 o 坡 以下的地段. 采 用窄 幅梯 田整地。规格 宽 2 . 0 ~ 5 . 0 m 。长度随 山坡情况而 定, 深3 0 . 0 5 0 . 0 c m , 阶外缘培修土埂 。 荒 山干旱整地必须进行细致的预整地 和充分应用径流 林业整地 的方法。 径流林业整地 , 就是要通过造林预整地扩 大栽植穴上方集水面 , 最大 限度地利用地表径流水 。
凹 B 0 6一
趔爱 秘 敏
浅谈荒 山立地植树造林
王璐琪 姜 涛 马晓伟
东北地区荒山造林受干旱环境 的制约 、干旱 灾害的影 响, 使造林成本和难度在不断加大。 目前 尚未绿化的荒山一 般是远 山 、 高山、 瘦 山, 立地条件较差 , 土壤瘠 薄 , 突出 , 大量 的实 践中 可 以证 明 , 在干旱瘠薄 的荒山上造林要达 到 8 5 %以上 的成 活率 , 每公顷投资 至少要达到 2 . 8万元 以上 。 荒 山上造林成 本不断 的增 加 , 直 接影响造林质量 、 种苗数 量 、 抚育投 工量 和新材料 、 新技术 的应用 , 最终导致荒 山地块造林保存率低 下 ,从而达不到造林 合格 率的标准 。造成 了劳民伤财的后 果。 同时 , 低投入也不利于林农造林积极性的提高。 因而 , 提 高荒 山造林技术 , 保证成效 , 大幅度提高造林投资是十分必 要 的。要取得造林成功 , 除采用一些 常规技术外 , 还要 注意 采取一些抗干旱技术措施。 1 、 荒 山造林树种的选择 东北地 区的荒山造林 ,受很多因素 的影响 ,尤其降水 少、 干旱灾 害频发对造林 的影 响最 大 , 北方 地区干旱少雨 , 造林不易成活 ,如果要使得北方荒 山造林 的成功率得到提 升, 传统的工艺技 术必不可少 。 耐旱适生树种 和良种壮苗的 选用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内因。 在 当前气候及立地条件下 , 荒山造林必须选择耐旱和抗逆性强 的乡土树种 ,否则将会 造成造林失败和资金的重复投资及浪费 。 根据多年 实践 , 树 种 可选择 小叶杨 、 箭 杆杨 、 胡杨、 银 白杨 、 沙柳 、 白蜡 、 白榆 、 沙枣 、 沙棘 、 刺槐 、 紫穗槐 、 柠条 、 海棠果 、 桃、 杏、 枣、 核桃 、 枸 杞、 柽柳 、 油松 、 赤松 、 侧柏等。 2 、 荒 山整 地 整地 是造林 前的一项重要环节 , 按 照水 土保持 的要 求. 针对坡 的上下位置及坡度的大小 ,并根据实 际情况采取不 同的整地方式 , 尽 量减少破 土面周 地制宜 。山坡上一般对 山坡 上部 及 2 5 o 坡 以上的地段 , 采用穴状 、 鱼鳞坑整地 . 规格 穴状坑穴 径 3 0 . 0  ̄ 4 0 . 0 c m , 深2 0 . 0 - 4 0 . 0 c m, 穴面要 稍 向内 倾 斜 ;鱼鳞 坑 长 径 3 0 . 0 ~ 5 0 . 0 c m.短 径 3 0 . 0 ~ 4 0 . 0 c m . 深 等雨 , 要严格遵循 “ j不栽 ” 的原则, 即“ 雨不 透不栽, 天不连 阴不栽 。 雨过天晴不栽” 。刺槐 、 核桃一般以春季 、 冬 季造林 为 主栽植时 , 一定要在根部蘸上泥浆 。 4 、 栽植 苗木栽植 时要靠壁靠 阴面栽植 , 适 当深栽 , 栽后踏实 , 不窝根 。制约平遥县荒山造林成活率的关键因素 是水分不 足, 适当深植有利 于防风保墒从而提高造林成活率。 还应该 充分应用抗旱造林集成技 术及材料 , 主要有 以下几种 : 4 . 1 苗木处理 应用 A B T生根粉 、 根宝 、 抗旱造林粉和泥浆搅拌 均匀 , 造林前对苗木进行浸根。 通过浸根处理 , 可以使苗木汲收 足 够的水分和提高苗木的保水抗旱能力 ,提高造林成活率和 苗木生长量 。 这些措施 , 适合于各种裸根苗木造林 。一些造 林 树种 如刺槐 、 山杏 、 紫穗 槐等要栽植前要进行截杆 , 以减 少苗木蒸腾过程 中的水分散失。 4 . 2应用保 水剂 保水剂就像是苗木的“ 微型水库” , 在降水时储藏水分 , 干旱 时为苗木提供水分 ,同时不会 出现倒吸植物根部水分 的现象 。 它可吸收 自身重量的数百倍至上千倍的水份。 苗木 栽植 时将保水剂施人苗木根部土 中搅伴均匀即可。 4 . 3修根处理 : 为 了避免栽植 时苗木窝根 , 影响吸收水 分, 对过 长的根系 可进行适 当修剪 , 但强度不宜过大 , 以免 产 生不 良影 响 。 4 . 4修枝处理 : 植苗造林前进行 适当修枝 , 主要是 为了 创造栽植后苗木地上地下部分 的水分的均势 ,增强抗旱能 力。 修枝应去掉病虫枝 、 弯曲枝 、 创伤枝 。 阔叶乔木 苗可剪 出 部分或全部侧枝 , 有 的树种也可将 地上部分全部剪出。 4 . 5蘸泥浆处理 : 为了使根 系保 持湿润 , 栽 植前可将根 系蘸泥浆。泥浆不可过粘 或过稀 , 过粘 易在根表结成硬壳 , 影响根的呼吸和 吸水 , 过稀达不到根系保湿作用 。 为了促进 根系生长 , 在泥浆中可掺人适量的磷肥 。 5 、 抚育 管理 俗话说 , “ 三分造林 、 七分管护” 。荒山造林 在完成整地 栽植以后 , 必须要松土除草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 提高 土 壤肥力和抗旱保墒能力 , 消除杂草对水 、 肥、 气、 热、 光 的竞 争 ,减少病虫害 ,促进幼林生长三年内应至少按第一年 3 次、 第 二年 2次 , 第i年 1 次的抚 育次数 , 做到除草 、 松土、 保墒 , 减 少杂草对幼苗 的水分 、 阳光争夺 , 对新造针 叶幼苗 还应采用侧方遮 阴, 以利 于苗木生长。 锄草松土后要及时对 树盘进 行覆盖 , 以便保墒 。在苗木栽植 以后成林之前 , 要严 禁放牧 , 在整个生长期要将管护 、 防火 、 防病 、 防鼠( 兔) 危 害 等费用纳人造林成本 。 总之 , 抗旱造林技术必须紧紧刖绕 蓄 水、 保水和节水 3 个 环节展开 , 在整个造林过程巾全方位应

简述荒山荒地造林技术措施

简述荒山荒地造林技术措施

环状, 高1 0 . 0  ̄ 2 0 . O c m, 坑面外高里低 , 坑上 方左右 两角斜开引水沟, 以积蓄 坡 面径 流 。 2 、 对 山坡 中部及 1 5 。 _ 2 5 o 坡 的地方 , 采 用鱼鳞坑、 水平阶整地 , 规格 鱼
鳞坑同上, 水 平阶 宽 0 1 . . 5 m, 长 以便 于整 平 田面 为 宜 , 深3 0 . 0 ~ 5 0 . 0 c m。 3 、 对 山坡 下 部及 1 5 o 坡 以 下 的地 段 , 采 用 窄 幅梯 田 整 地 , 规格 宽 2 . 0 ~

就 导致我们在植树造林 时, 要面 临许 多的问题 , 其 中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点 。 第 , 造林难度较大 。 根据当前 我国林 业发展 的实际情 况来看 , 虽然 当 前我 国政 府部 门对环 境的保护工 作十分 的重视 ,也将许多政 策应用到其 中, 但是 由于其技术水平 比较落后 , 而且荒地荒 山的 自然 条件比较差 , 这就 加大 了荒 山荒地造林 的难度 。为此我们在荒 山荒地 造林 的过程中 , 其造林 的质量很难得到有效 的保障 。 因此 , 我们在 荒山荒地植树造林 的过程 中, 就 要对其造林技术 以及相关的管理办法进行严格的要求 , 从而使得植物在荒 山荒地 中的存活率得到进一步 的提高 。 第二 , 增 多了林业发展的经济成本 。 在荒 山荒地植树造林了过程中 , 我 们还要对其经 济成本 的问题进 行考虑 , 而且 由于其环境 条件 比较 差, 因此 我们在对其进行造林的过程 中, 就需要消耗大量 的人力 、 物力和财 力, 从而 采用科学有效的技术受到来对其进行管理 ,从而使其经济 效益得 到保障 不过 , 从 当前 我国林业经济 发展的实 际情 况来看 , 人们 在对其成本进 行控 制的过程中, 还存在着 一定的问题, 这就加大了荒山荒地造林 的难 度。 第三, 融资比较困难。 我们在荒 山荒地造林的过程中, 主要是为了保障 其生态效益 , 而且 没有较好 的经 济效益 , 因此部分企业在 对其进行融 资的 过程中 ,其积 极性并不 高,这就使得荒 山荒地 的造林工 程难 以顺利 的进

荒山荒地造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荒山荒地造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荒山荒地造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在荒山荒地进行造林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

如何应对这些问题,能够有效地推进造林工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及应对措施:1. 土地质量差:荒山荒地的土壤通常贫瘠,含有较少的养分,且排水不良。

这会给造林工作带来困难。

应对措施:进行土地治理,包括土壤改良、施肥以及排水工程等。

通过对土壤进行调查和分析,合理地施加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

并且采取合理的排水措施,确保土壤能够良好排水,避免因积水造成的树木根系腐烂。

2. 缺水问题:干旱地区常常会面临缺水问题。

这会给造林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应对措施:采取节水措施,包括灌溉系统的优化和合理利用雨水等。

选择适应干旱的树种,并进行合理配套的灌溉。

利用灌溉系统和技术,确保树木的生长所需的水分供应。

3. 生态环境问题:造林过程中,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破坏原有的生物群落结构,影响生物多样性。

应对措施:在造林规划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树种,并确保其与当地生态环境的协调。

保留原有的物种和生物群落,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 经费问题:荒山荒地造林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应对措施:建立合理的资金筹措机制,争取政府支持和社会资助,通过科研合作、企业捐赠等方式筹集资金。

提高造林效率,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有效控制成本。

5. 植物病虫害问题:新种植的树木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影响生长。

应对措施:加强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工作,采取科学的防治方法,如合理使用农药、培育抗病虫害的树种等。

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控,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荒山荒地造林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问题,但只要科学合理地制定计划和应对措施,积极推进造林工作,就能够有效地克服这些问题,实现荒山荒地的造林和生态恢复。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是我国面积较大的地区之一,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干旱的地域比例更大。

在这样的地区,抗旱造林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抗旱造林技术不仅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还可以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增加农民的收入。

探索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是当前林业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抗旱造林的意义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水资源稀缺,土壤贫瘠,植被稀少。

抗旱造林技术的开发,可以有效地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当地的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侵蚀,改善土地质量。

抗旱造林技术还可以提高土地的生产力,改善当地农民的生活条件,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抗旱造林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抗旱造林技术的原则1.选择抗旱树种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进行抗旱造林,首先需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抗旱树种。

抗旱树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生长。

常见的抗旱树种包括沙柳、榆树、胡杨等。

这些树种具有较强的耐旱抗寒能力,适合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进行造林。

选择合适的抗旱树种是抗旱造林技术的首要原则。

2.科学施肥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进行抗旱造林,需要合理施肥,提高土壤的肥力。

科学施肥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的结构,为树木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科学施肥还可以增加土壤的含水量,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对于树木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加强护林治理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进行抗旱造林,需要加强护林治理,防止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

加强护林治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地的侵蚀,保护树木的生长环境,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发育。

加强护林治理还可以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1.合理设计造林方案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进行抗旱造林,需要制定合理的造林方案,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造林。

合理设计的造林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发育。

合理设计的造林方案还可以提高土地的生产力,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干旱地区雨季造林技术及管理措施

干旱地区雨季造林技术及管理措施

干旱地区雨季造林技术及管理措施干旱地区的雨季是一年中最珍贵的时期,也是造林的最佳时机。

通过科学的技术和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使林木在雨季得到足够的水分,增加植被覆盖率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地区的水土保持能力和生态效益。

一、造林技术1.适宜树种选择干旱地区造林的树种应以适应干旱、耐旱的树种为主,如柞树、榆树、沙柳、槐树等。

同时应考虑本地气候、土壤和地形等因素,选择相应的树种进行造林。

2.土壤准备在造林前要进行适当的土壤改良,根据土壤质地和酸碱度进行施肥或其他措施,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为树木的生长打下坚实基础。

3.间隔和种植密度在干旱地区,树木的生长和生态效益与间隔和种植密度密切相关。

通常情况下,树木的种植密度应该适当减少,增加树木之间的间隔以便让光线通过并保证树木的生长空间,从而提高抗旱性和光合作用的效率。

4.灌溉在干旱地区中种植树木,灌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保证树木的生存和良好的生长,需要进行适量的灌溉。

同时,还需考虑灌溉方式和时间等因素,比如通过滴灌、喷灌等方式进行树木的灌溉,同时要避免在雨水较多的时候浪费水资源,选择在雨水缺乏的时候进行灌溉,提高用水效率和保护环境。

二、管理措施1.保护树木在干旱地区,保护树木免受自然条件和人为破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树木的病虫害和自然灾害(如沙质沉积物等)的发生,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或清理,保证树木的生长状况。

2.防止荒漠化防止荒漠化在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干旱地区建立防护林带,可以有效抵御沙尘暴,防止沙漠扩展,同时增加植被覆盖率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3.加强科学管理在造林和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加强科学管理和技术支持,建立专业的林业管理部门和技术服务机构,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对其中产生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和解决,使林木具有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和自我更新能力。

总之,在干旱地区造林,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为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存提供更好的保障。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是一种应对干旱环境的造林技术,旨在提高林木对干旱条件的适应能力,保证林地的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

下面就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的技术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1. 种苗选择:对于干旱地区的造林项目,应选择对干旱条件适应性强的树种进行种植。

这些树种一般具有耐旱、耐瘠薄、耐高温等特点,如柏树、槐树、沙柳等。

应避免选择对干旱条件敏感的树种,以减少造林失败的风险。

2. 土壤改良:干旱地区的土壤多为贫瘠,缺乏养分。

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可以通过施加有机肥料、矿质肥料等来改良土壤。

还可以采取保墒措施,如覆盖坚固的耕作层表面,减缓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水分含量。

3. 灌溉措施:干旱地区的降水量有限,灌溉技术对于抗旱造林至关重要。

可以采取滴灌、喷灌等现代化灌溉方式,通过科学合理的水肥配比,充分利用灌溉水资源,确保林木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4. 防风措施:干旱地区常常伴随着强风,造成土壤水分的迅速蒸发和林木的水分丧失。

为此,可以采取人工建设遮风林带的方式,如在林地的边缘种植防风林,选择高大的树种,形成有效的防风屏障,减少风速,降低蒸发速率。

5. 土壤保墒:保墒措施有助于减少土壤水分的流失,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可采取覆盖物保墒,如铺设稻草、秸秆等覆盖物,遮荫减少田间蒸发。

合理调整栽植密度,减少树冠之间的竞争,降低水分需求。

6. 林地管理:在干旱地区进行林地管理时,需要注意合理的疏伐和修剪。

适当的疏伐可以减轻林木的水分需求,提高水分利用率,促进林木的生长。

及时修剪干枝落叶,减少水分的蒸发损失。

7. 技术引进:应根据干旱地区的具体情况,引进适应性强且抗旱能力良好的林木品种和种植技术,如沙丘固定技术、坡地防护技术等。

可以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提高林业抗旱造林的效果。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的技术措施包括种苗选择、土壤改良、灌溉措施、防风措施、土壤保墒、林地管理以及技术引进等。

通过采取这些技术措施,可以提高林木的抗旱能力,保证林地的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适应干旱环境的要求。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是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干旱地区的水资源匮乏,土地退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困扰。

为了有效应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抗旱问题,抗旱造林技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手段。

1. 选择适合的树种。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选择适应性强、抗旱性能好的树种是关键。

柽柳、地被红豆杉、白蜡树等都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可以在干旱地区进行造林。

2. 合理规划造林区域。

根据干旱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情况,合理规划造林区域。

避免在沙漠腹地或者过于干燥的地区进行大面积的造林,而应选择地势较低、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造林,以便提供树木生长所需的水分。

3. 改良土壤。

干旱地区的土壤多为贫瘠、干旱,对树木生长不利。

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良土壤。

可以通过添加有机肥料、秸秆等增加土壤的肥力,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注重保持土壤的覆盖,避免水分的蒸发。

4. 采取节水措施。

在干旱地区进行抗旱造林时,需要采取节水措施。

在造林区域设置灌溉系统,科学浇水,减少水分的浪费。

可以选择适合干旱地区的灌溉方式,比如滴灌、雨水集中等方式,以提高用水效率。

5. 定期护林管理。

抗旱造林并非一劳永逸的事情,需要进行定期护林管理。

定期修剪树枝,促进树木的新陈代谢,增强树木的抗旱能力。

及时清除枯死的树木和枯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6. 加强宣传教育。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抗旱造林需要得到广泛的支持和参与。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让大家了解抗旱造林的重要性和意义,积极参与和支持抗旱造林行动。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通过选择适合的树种、合理规划造林区域、改良土壤、节水措施、定期护林管理和加强宣传教育,可以有效应对干旱地区的抗旱问题,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地区荒山造林主要的抗干旱技术措施探讨
摘要:北方地区的荒山造林,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尤其降水少、干旱灾害频发对造林的影响最大,北方地区干旱少雨,造林不易成活,如果要使得北方荒山造林的成功率得到提升,传统的工艺技术必不可少,除此之外,还需要将新型的抗干旱的手段和措施,本文重点介绍优选抗旱树种、营造混交林、造林抗干法、苗木抗干旱处理等技术。

关键词:荒山造林抗旱技术北方地区
1、优选造林抗旱树种
从某种意义上说,造林树种的选择关系到北方地区荒山造林的成败。

一旦树种选择错误,树苗不仅不易成活,还容易造成人、财、物等资源的浪费,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即使有的树种能够成活,也未必能发挥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由于可能不适合当地荒山的生长环境,造成树木,林分不完整,生物量低,抗性差等。

优选造林树种,不仅要考虑树种的适生特性,例如如抗旱、抗风蚀、抗盐碱等,还要考虑当地对改善生态环境的不同需要。

对于优选树种的原則,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细致研究分析抗旱造林树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充分认识和了解各类性状的基本特征表现,寻找造林目的与造林地直接相关的优良性状并给予满足,如经济产品、木材产量、防护作用、以及环境美化的意义等。

其次,要适地造林。

就是要细致研究造林树种与造林地自然环境之间联系和冲突,这样才能保证树种很好的适应造林地的环境,达到或产生二者相互协调与改善的目的。

再次,还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栽培技术、苗木成本、种苗来源、传统的造林经验等,这些因素树种的选择及造林规模等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2、混交林营造技术
2.1混交林的特点
第一,可以充分利用营养空间。

由不同树种搭配构成的混交林,能充分利用林地环境的养分、水分和光照。

耐阴性与喜光性树种的合理搭配,能够形成复层林相,除充分利用太阳能外,还可产生较大叶面积,更好的改善环境;不同嗜肥性树种之间进行搭配,能保证树种更好的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提高荒山生产潜能和经济效益;深根性与浅根性树种的搭配,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不同层次的水分和养分。

第二,可以改善林地生态环境,充分发挥防护作用。

混交林易形成优越的小气候条件,缩小温差,增加湿度,提高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有利于加强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质;混交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和防止大气污染等方面的作用也非常明显。

第三,有利于林木生长,提高林木质量和产量。

据有关资料统计,一般复层林可以增加蓄积量30%50%,由于混交林中伴生树种的存在,可以促进主要树种生长发育,有利于主要树种整枝生长,形成枝细疤小、饱满通直的干形,提高木材品质,所以要充分利用荒山地区的环境条件,合理搭配混交林的树种,使树种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最终可以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四,有利于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混交林在免病虫害的防治方面比纯林要高。

由于混交林有很多相互制约的因素,能够使各树种之间的生态趋于平衡,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生态系统。

如混交林中营养多样、湿度大、温差小,适合菌类的繁殖、昆虫的寄生和鸟类的栖息,这有利于减少害虫的数量及危害,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由于混交林木生长健壮,更有利于病虫害的免疫和防治。

同时混交林对狂风、暴雪、冰雹等恶劣气象灾害有较强的抵抗能力;阔叶树种和针叶树种混交,可降低林分的易燃性,既可延缓火灾的蔓延速度和发展,又可起到火源隔离作用。

2.2混交造林主要技术要求
在混交林中,按照树种不同的作用和地位,可分为混交树种和目的树种两类。

目的树种,也叫主要树种,在混交林中视地区条件而定,可以由1-3个不同树种所组成,是混交林中的主要培育对象。

目的树种要注意混交方法、混交类型、混交的比例等问题,应尽量与荒山地区的林木培育方向及造林目的相符合。

3、苗木的抗旱处理技术
首先,要对苗木进行浸泡处理,这样可以祢补苗木水分的流失,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例如,在针叶树苗起苗时如不带土坨,在造林前更要进行浸水处理。

据调查数据显示,对油松苗用卤水或者盐水浸根处理后,有利于提高北方干旱荒山的造林成活率。

其次,要对苗木进行修根处理和修枝处理,在植树前,对苗木过长的根系进行适当修剪,可以避免栽植时苗木窝根,有利于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但是,修剪的强度不能过大,避免产生负面的影响;在植苗造林前,还要对树枝进行适当的修剪,这有利于苗木在栽植后增强抗旱能力,在修枝时,应当去掉创伤枝、病虫枝和弯曲枝,在修枝过程中,对不同的树种要区别对待,如对阔叶乔木苗可剪出部分或全部侧枝,有的树种也可将地上部分全部剪出。

最后,就是对苗木进行蘸泥浆处理的环节,这个环节对于苗木的成活率至关重要,为了苗木的根系保持适度的水分,在进行栽植前可对苗木的根系进行蘸泥浆处理,在这一环节中,泥浆的粘稠度的掌握很重要,切记泥浆不要过粘或者过
稀,如果泥浆过粘,則容易在苗木根的表面结成硬壳,致使根的呼吸和吸水性能受到影响,反之,又达不到使根系保湿效果。

为了促使苗木根系生长,可以在泥浆中加入适量的磷肥,也能够提高裸根苗栽植成活率。

4、苗木抚育管理措施
北方荒山的苗木抚育管理主要是针对土壤管理的抗旱处理,主要涉及到林地覆盖和松土除草两个主要环节。

首先,林地覆盖技术主要有地膜覆盖和其他覆盖措施,地膜覆盖一般用长1m和宽1.5m的地膜两块,在苗木栽好、浇足水、培埯好后,盖到新植幼树的两侧,并对接好,接缝和四周用土盖好压实以免透风,达到保水提温的目的;林地覆盖也可在苗木栽好后,用石板盖树盘或者盖草保墒,也可喷洒水乳液或泡沫剂,使铺撒后的地表形成连续均匀的保护膜,达到增温保水的目的。

其次,在松土除草环节,可以有效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抗旱保墒能力和肥力,消除杂草与苗木在水肥气热等方面的竞争,减少病虫害的威胁,起到更好的抗旱效果,促进苗木的健康生长。

参考文献
[1]刘学勤李新平关于荒山造林的几个问题[J].山西林业,2000,(01).
[2]李鲜萍浅议提高荒山造林成活率[J].山西林业,2005,(04).
[3]毕英杰对营造混交林优越性的研究[J].林业勘查设计2004,(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