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棉纺织工艺浆纱
棉浆打浆工艺

棉浆打浆工艺一、引言棉浆打浆是纺织行业中常见的工艺之一,通过打浆能够有效地改善棉纤维的柔软度和延长纤维的长度,从而提高纺纱和织造的效果。
本文将针对棉浆打浆工艺进行详细介绍。
二、棉浆打浆的目的棉浆打浆的目的是将棉纤维与水进行充分混合,使纤维能够均匀分散在水中,增加纤维的柔软度和延长纤维的长度。
通过打浆,可以有效地改善棉纤维的质量,提高后续纺纱和织造的效果。
三、棉浆打浆的工艺流程1. 准备工作:将所需的棉纤维和适量的水准备好,确保设备和工作场所的清洁。
2. 加浆:将棉纤维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到水中,搅拌均匀,使纤维能够充分分散在水中。
3. 打浆:使用打浆机或其他设备对混合物进行打浆,打浆时间和速度要根据纤维的品种和要求进行调整,一般为10-20分钟。
4. 过滤:将打浆后的混合物通过过滤设备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和固体颗粒。
5. 调整浆液浓度:根据需要,可以通过加水或脱水的方式调整浆液的浓度,使其符合后续工艺的要求。
6. 存放:将调整后的浆液存放在特定的容器中,待用。
四、棉浆打浆工艺的注意事项1. 设备和工作场所要保持清洁,避免杂质和污染物的混入。
2. 打浆时间和速度要根据纤维的品种和要求进行调整,避免过度打浆或打浆不足。
3. 过滤设备要选择合适的规格,确保能够有效去除杂质和固体颗粒。
4. 浆液的浓度要根据后续工艺的要求进行调整,避免浓度过高或过低影响后续工艺的进行。
5. 存放浆液时要注意密封,避免浆液受到外界污染。
五、棉浆打浆工艺的优势1. 改善棉纤维的柔软度,使得纺纱和织造更加顺滑。
2. 延长纤维的长度,提高纱线和织物的强度和延展性。
3. 提高棉纤维的染色性能,使得染色更加均匀。
4. 降低棉纤维的含水率,减少后续工艺中的能耗和成本。
六、结语棉浆打浆是纺织行业中重要的工艺之一,通过打浆能够有效改善棉纤维的质量,提高纺纱和织造的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严格控制打浆的时间、速度和浆液的浓度,同时注意设备和工作场所的清洁,以确保打浆效果的稳定和一致性。
纺织浆纱流程

纺织浆纱流程
纺织浆纱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梳理:将棉花或化纤等原材料先经过梳理机梳理,去除其中的须杂物和杂质,提高纤维的顺直度和整齐度。
2.精细染色:将经过梳理的原材料进行染色,这通常需要用到染料、助剂和水。
染料颜色、质量、浓度等参数需要根据纤维种类和纱线特性进行调整,精细染色可以使浆纱的色彩亮丽、均匀。
3.预处理:经过染色的纤维需要进行预处理,包括增强色牢度、软化、切割等。
4.把纤维送入纺纱机:将经过预处理的纤维送入纺纱机里进行转换,生成所需的浆纱线。
5.浆纱线可进一步加工:如果浆纱线需要进行后续加工,例如捻合或整理就可以进行这些操作。
在这个过程中,浆纱可以被梳理和拉伸以适当地增强它的强度和耐久性。
6.卷成卷:经过整理和处理的浆纱线,一般会被卷成卷。
这使得它更方便我们在工厂中处理和运输,同时也使得在最终用户手中使用&保管更加方便和条理化。
浆纱工艺的设计与实施

浆纱工艺的设计与实施1. 引言浆纱工艺是纺织品行业中一个重要的工艺环节,它在纺织品的生产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浆纱工艺的设计与实施的过程,包括浆纱的定义、浆纱工艺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步骤等内容。
2. 浆纱的定义浆纱是将纯棉、涤纶、尼龙等纤维原料通过浆纱机进行加工处理,使纱线变得更加结实,能够更好地适应后续织造工艺的要求。
浆纱的主要作用是增强纱线的松紧度和强度,提高织物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3. 浆纱工艺的设计原则3.1 纤维原料选择在浆纱工艺的设计中,首先需要根据织物的使用需求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纤维原料。
常用的纤维原料有棉纱、涤纶纱、尼龙纱等。
不同的纤维原料具有不同的性能和特点,因此在选择时需要考虑纤维的强度、柔软度、耐磨性等因素。
3.2 浆纱工艺参数的确定浆纱工艺参数的确定直接影响到浆纱的效果。
通常需要考虑的参数包括浆料的浓度、浆纱速度、浸取时间等。
这些参数的选择要根据纤维原料的特点和织物的要求来确定,以达到预期的改良效果。
3.3 浆纱工艺设备的选择浆纱工艺设备的选择也是设计浆纱工艺的重要环节。
不同的浆纱设备具有不同的处理能力和加工效果。
在选择时需要考虑设备的稳定性、加工效率和成本等因素。
4. 浆纱工艺的实施步骤4.1 纤维的预处理在进行浆纱工艺之前,首先需要对纤维进行预处理。
这包括纤维的剪短、分离和洗涤等工序,以便更好地提取出纯净的纤维原料。
4.2 浆料的制备浆料的制备是浆纱工艺的关键步骤。
首先需要根据纤维原料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浆料配方。
随后,按照配方准确地将浆料原粉加水搅拌制成稀浆料。
4.3 浆纱机的操作将制备好的稀浆料倒入浆纱机中,根据浆纱工艺参数的要求设置机器的运行参数。
通过浸取、挤湿和干燥等工序,将纤维原料转化为浆纱。
4.4 浆纱的检验和包装经过浆纱工艺的处理,得到的浆纱需要进行检验和包装。
检验包括浆纱的强度、细度、均匀性等指标的测试,以确保浆纱的质量符合要求。
5. 结论浆纱工艺的设计与实施是纺织品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浆纱的工艺

浆纱的工艺浆纱是纺织工业中的一个重要工艺,其作用是使纱线增加强度和质量,提高纺织品的品质和性能。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下浆纱的工艺过程。
首先,浆纱是在纱线生产的早期阶段进行的。
纱线是由纤维通过纺纱机成形的,但这个纱线通常比较松散,没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为了增加纱线的强度和稳定性,需要对纱线进行浆纱处理。
浆纱的主要目的是给纱线加上一层保护膜,使其紧密结合并提高强度。
这一层保护膜通常由浆料构成,浆料主要由淀粉、胶体和添加剂组成。
浆料的具体配方会根据纺纱的需要和纱线的性质进行调整。
浆纱的工艺过程分为三个主要步骤:浆料的配制、浆纱的施浆和浆纱的干燥。
第一步是浆料的配制。
浆料的配制是按照一定的配方将淀粉、胶体和添加剂混合成浆料。
淀粉是浆料的主要成分,它能增加纱线的强度和稳定性。
胶体是一种胶状物质,可以增加浆纱的粘度,使其更好地附着在纱线上。
添加剂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比如染料、防水剂等。
第二步是浆纱的施浆。
施浆是将浆料均匀地涂抹在纱线上的过程。
这一步通常在施浆机上完成。
施浆机通过喷射或刮布的方式,将浆料均匀地施加在纱线上。
施浆后,纱线表面会形成一层浆膜,使纱线变得更加坚固和稳定。
第三步是浆纱的干燥。
浆纱施浆后,需要将其进行干燥,使浆料中的水分蒸发掉。
干燥的方式有多种,比如自然干燥、热风干燥等。
干燥的过程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以免对纱线产生不良影响。
除了上述三个主要步骤,浆纱工艺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比如,在浆纱前要对纱线进行预处理,包括清洗、整理等。
这样可以使纱线表面干净、平整,有利于浆料的附着和干燥。
此外,浆纱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浆料的质量和浆膜的均匀性,以确保浆纱效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总结起来,浆纱是纺织工业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工艺过程,它可以增加纱线的强度和质量,提高纺织品的品质和性能。
浆纱的工艺过程包括浆料的配制、浆纱的施浆和浆纱的干燥。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各个环节的细节,以确保浆纱效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浆纱工艺的应用为纺织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纺织品产品。
浆纱技术的最新进展

浓 低粘 浆料 使 用 。
纬纱密度之和每英寸接近 10 根 , 0 0 喷
气织 机速度高达 l 0 m以 卜 能大 0r 0 / 均
有成 效 。 目前浆 纱落 浆粉 尘问题 尚 但
待研 究解 决 。 此 外 , 目前市 场上 销 售的 胶粉 ,
粉末 的 。由于 经过加 工 ,大都 可作 高
浓 低粘 浆料 使用 , 价格 上 也有 一定优 势 ,因而 采用者 不少 。但 从浆料 技 术
面其 浆液 降解 困难 , 化学 降解 需氧 量
C OD值偏 高 ,生物 降解 需氧 量 BO D
作者 简介 :萧汉 滨 ,男, 97 13 年生 , 教 授 级 高工 , 武汉一棉 集 团有 限公 司, 武
种 类 繁 多, 大体 上是 以淀粉 为基 础 但
面积正常生产 。这 是 2】 ( 世纪下半 叶以
来取 得的 巨大进展 。
从上世纪 末至今的研 究主要在 于 改善 浆料 的环 保性 能 , 也就 是 向绿 色 浆 料 进 步 。 三 大 主 浆 料 中 尤 其 是 P VA, 一方 面具有 优 良的粘 附性 和成 膜性 ,有其难 以 代替 的特 点;另一 方
充分满 足 各种机织 品种 及高速 无梭织
附性 能 尚不足 ,而成膜性能又较脆 硬 , 使 用时浆液 粘度偏 高且 不稳定 。新的
研 究在于 围绕以淀 粉为基 础 ,研 制适
3 、无机纳米助剂促 使淀粉分 子激活
近 几年 以来 , 国内 已陆续 有数十 家 工厂 研制 纳米级 氧 化硅 、 化钛 的 氧 乳液 ,供 应纺织 厂在 凋浆 桶加 用 ,促 使淀 粉分 子激 活 , 强对 纱线纤 维的 增 粘附 性及 成膜性 , 代 P 取 VA上浆 ,已
浆纱工艺流程

浆纱工艺流程
《浆纱工艺流程》
浆纱工艺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旨在将天然纤维制成适合纺织的线。
这个工艺流程复杂而精细,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完成。
首先,要准备好纤维原料,通常使用的是棉花、亚麻、羊毛等天然纤维。
这些原料需要进行选级和清洗,去除杂质和污垢,以确保最终的纱线质量。
接下来是浆纱的最关键步骤——浆制。
首先将经过清洗的纤维浸泡在水中,再加入适量的浆水。
浆水的成分通常由天然植物提取物组成,比如黄豆、玉米等。
纤维在浆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会被置于浆机中进行浆制,这个过程需要不断搅拌和拉扯,直到纤维成为一根均匀的纱线。
浆纱完成后,要进行晾晒和拉扯,以确保纤维的柔软和平整。
最后,纱线会被卷取成小卷并贴上标签,准备进入下一个工艺环节。
浆纱工艺流程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进行操作,他们需要了解不同纤维材料的特性,掌握各种调配浆水的配方和技巧,以及掌握浆制和纺纱的细致工艺。
这种手工艺虽然耗时耗力,但却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纱线,成为纺织业不可或缺的一环。
纺织生产工艺---浆纱

YOUR SITE HERE
二、纺织浆料:
可以理解为:可用于经纱上浆的材料即为纺织浆料。
1、浆料的分类
按功能分类
主浆料(也称粘着剂)、辅浆料(也称助剂) 按来源分类
天然浆料、变性浆料、化学浆料
YOUR SITE HERE
二、纺织浆料: 2、对浆料的基本要求
主浆料:具有一定的粘度,对纤维有良好的粘头着性(粘附性),可 以形成良好的浆膜,性能稳定,易于退浆,不污染环境。 辅浆料:对主浆料的性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有利于生产顺利进行。
YOUR SITE HERE
4、浆纱主要质量指标:
(1)经纱上浆率(或上浆率): 经纱上浆料干重与经纱干重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公式:上浆率=(浆纱干重-经纱干重)/经纱干重×100%
(2)浆纱回潮率: 浆纱上所含水份重量与浆纱干重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公式:回潮率=(浆纱湿生-浆纱干重)/浆纱干重×100%
YOUR SITE HERE
二、经纱上浆: 1、浆纱机
YOUR SITE HERE
2、浆纱工艺流程:
YOUR SITE HERE
3、浆纱机主要机构及作用: 轴 架:用于放置经轴及控制经纱退绕张力 上浆装置:完成经纱上浆,达到工艺要求的上浆率 烘燥装置:对湿浆纱进行烘干,形成完整的浆膜并达 到工艺要求的回潮率 卷绕装置:使上浆后的经纱平等排列并卷于织轴上 传动部分:控制全机运转及浆纱总伸长率
第三章 浆 纱
本章学习要点: 1、了解织造生产中经纱上浆的目的; 2、了解经纱上浆后能改善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3、了解什么是上浆材料及上浆的方法; 4、了解上浆设备。
YOUR SITE HERE
一、经纱上浆的目的: ★ 经纱上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经纱的可织性,可 织性的提高表现在: 1、提高了经纱的内在强力 2、提高了经纱的耐磨性 3、使纱线表面毛羽贴伏 4、保持经纱原有的弹性
纱线上浆浆纱工艺浆料配方

纱线上浆浆纱工艺浆料配方纱线上浆是指将纱线浸泡在纱浆(也称为浆料)中,使纱线表面涂覆一层浆料,以增加纱线的强度和稳定性。
浆纱工艺是指将纱线进行上浆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技术要求,而浆料配方则是指制备纱浆所使用的材料和比例。
纱线上浆的目的是增加纱线的强度和稳定性,以提高纺纱、织造和整理工序中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上浆还可以改善纱线的均匀性和光泽,便于纺纱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纱线上浆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准备工作、上浆操作、清洗和烘干。
在准备工作中,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浆料和上浆设备,并对纱线进行检查和处理。
在上浆操作中,需要将纱线浸泡在浆料中,使纱线表面涂覆一层浆料,并进行浆料的均匀搅拌。
清洗和烘干是为了去除多余的浆料和使纱线达到所需的含水率。
浆料配方是制备纱浆所使用的材料和比例的选择,其主要包括浆料的种类、浆料的浓度和添加剂等。
浆料的种类可以根据纱线的用途和要求来选择,常见的有淀粉浆料、聚合物浆料、天然胶浆料等。
浆料的浓度可以根据纱线的要求来确定,一般浓度较低的浆料适合于细纱线,而浓度较高的浆料适合于粗纱线。
添加剂可以根据纱线的需要来选择,如增粘剂、增稠剂、润滑剂等,以提高纱线的处理性能和加工效果。
在浆料配方的确定中,需要考虑纱线的特性和要求,以及生产工艺和设备条件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进行实验和试验,通过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找到最佳的浆料配方,以达到最佳的上浆效果。
纱线上浆和浆料配方是纺织工艺中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到纺纱和织造的质量和效率。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上浆工艺和合适的浆料配方,才能保证纱线的质量和稳定性,提高纺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因此,纱线上浆和浆料配方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粘附性,用于棉、人棉、富棉上浆,合纤差 ④易退浆,环境污染小 ⑤易腐败
(二)变性淀粉(modified starch)
淀粉的缺点: 调浆时间长,黏度大且稳定性差,属低浓高黏 浆料,浆膜脆硬
以各种天然淀粉为母体,通过化学、物力 或其他方式使天然淀粉的性能发生显著变化而 形成的产品称为变性淀粉。
变性原理:将合成低聚物接枝到淀粉大分子上, 根据经纱上浆的要求进行接枝改性设计,可以 使接枝淀粉兼有两者之长。表现出优良的综合 上浆性能。
上浆性能:是最新一代、最有前途的一种变性 淀粉,用于疏水性纤维上浆,可以全部或部分 代替合成浆料。
(三)纤维素衍生物
主要品种:CMC、HEC、MC 上浆性能: 1)高速搅拌能溶解 2)黏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温度下降又重新回
膨胀阶段:t↑,渗透压↑体积膨胀相互挤压粘度增 大。
温度一定时,粒子开始破坏变成半透明的分散液, 粘度最大,开始破坏的现象叫做开始糊化。
糊化阶段:温度升高直链分化、分支链破坏、粘度 下降并趋于稳定状态成完全糊化。
5.浆液粘度(viscosity)的概念
①定义:浆液流动时的内摩擦力的物理量。 ②单位:动力粘度,泊(P),1P=100cP(厘泊)
氧化,用次氯酸钠氧化成氧化淀粉,用于棉、棉/ 富,与PVA混合使用于T/C。
酸化,在无机酸的作用下生成酸化淀粉。 醚化,和环氧乙烷反应生成醚化淀粉。 酯化,和酯化剂反应生成酯化淀粉。 接枝淀粉,侧基上加长链结构,与丙烯酸类接枝
共聚
4.淀粉在水中膨胀糊化三阶段
吸湿阶段:常温水渗透压力下,少量水分扩散到颗 粒内部,体积略膨胀,粘度无明显变化。
1P=0.1Pa.S(帕秒),1cp=1mPa.S(毫帕秒)。 ③影响因素 (A)浓度增加、粘度增加(B)聚合度增加、分子
量增加、粘度增加(C) 温度增高、粘度下降(D) 搅拌快、粘度下降 ④测定方法:旋转式粘度计(viscosimeter) 恩式粘度计 漏斗式粘度计
6.淀粉的上浆性质
①浸透性,呈水分散性糊化成浆,能浸透,欠 佳
变性原理:淀粉大分子中的羟基被化学活泼性 较强的酯化剂(有机酸或无机酸)酯化的产物。 由醋酸淀粉酯、磷酸淀粉酯、尿素淀粉(氨基 甲酸酯淀粉)等。
上浆性能:疏水性酯基的引入,对合纤的粘附 性、亲和力加强;浆液粘度稳定,流动性好, 不易凝胶,浆膜较柔韧,可用于棉、毛、粘胶
提高对合纤的粘附性, 增加浆膜柔韧性,提高 水分散性,稳定浆液粘 度
兼有淀粉及接入合成物 的有点,代替全部或大 部分合成浆料。
酸解淀粉(acid hydrolysis starch)
变性原理:加无机酸于淀粉悬浊液,降低淀粉 分子甙健活化能,使大分子断裂,降低聚合度。 必须控制水解程度。
上浆性能:浆液粘度低,流动性好,但粘度稳 定性略有下降;浆膜较脆硬,与原淀粉相似; 对亲水性纤维有很好的粘附性,可代替1030%的合成浆料。
一、粘着剂(adhesive)
(一)淀粉(starch) (二)变性淀粉 (三)聚乙烯醇PVA (四)丙烯酸系浆料 (五)其它粘着剂
(一)淀粉(天然淀粉)
1.淀粉的成分 淀粉:65%-85%,白色或微黄色,细腻粉末 粗脂肪 粗蛋白:微生物良好的培殖基,可溶性蛋白质易使浆
氧化淀粉(oxidized starch)
变性原理:用强氧化剂对淀粉大分子中的甙健 进行氧化断裂,并使其羟基氧化成醛基和羧基。
上将性能:粘度低,流动性好,浸透性强,粘 度稳定性好,不易凝胶,与原淀粉相比,它对 亲水性纤维的粘附性有所提高,形成浆膜比较 坚韧,是棉纱、粘胶纱的良好浆料。
酯化淀粉(esterified starch)
升;在中性或微碱性时黏度稳定 3)浆膜光滑、柔韧、强度较高;但浆膜手感太
软;浆膜吸湿性好;具有良好的乳化性,混溶 性好
(四)动物胶
用于毛纱、粘胶或醋酯长丝上浆 上浆性能: 1)水溶性:70度以上成水溶液 2)黏度:65-80度、PH值6-8时黏度稳定; 3)对纤维素纤维和蛋白质纤维有良好的黏附性 4)浆膜较粗硬,弹性差 5)30-40度浆液易霉变、腐败
(五)聚乙烯醇(PVA)
1.制成:聚醋酸乙烯(CH2CHOOCCH3)n在甲醇溶液中醇 解而得,用少量烧碱作为接触剂。
2.醇解度(dB):聚乙酸乙烯酯中,醋酸根被羟基取 代的程度。或聚乙烯醇大分子中,乙烯醇单元占整个 单元的摩尔分数比 完全醇解PVA,(CH2CHOH)n dB〉99% 部分醇解PVA,(CH2CHOH)x(CH2CHOOCH3)y, dB=88% 。 聚和度为x+y
变性原理:淀粉大分子中的羟基被各种试剂 (环氧乙烷)醚化,引入醚化集团。有羧甲基 淀粉、羟乙基淀粉等。
上浆性能:水溶性和亲水性与取代基性能及取 代度有关;淀粉醚浆液粘度稳定,浆膜较柔韧, 低温时不易凝胶,适用于粘胶、羊毛等的低温 上浆;对纤维素纤维有良好的粘附性;混溶性 好
接枝淀粉(grafted starch)
液起泡。 灰分 纤维素 水分
2.淀粉的化学结构
分子式 (C6H10O5)n 按大分子形态分: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聚合度n 200-4000
600-6000
水溶性 冷水分散,溶于热水 热水分散,水中膨胀
特点
低粘度,浆膜弹性好 高粘度,浆膜粘附力大
直链和支链淀粉的化学结构式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3.淀粉的化学性质
1.各种变性淀粉的变性方式及变性目的
变性技术 发展阶段 品种
变性方式
变性目的
第一代 —转化淀粉
第二代 —淀粉衍生物
第三代 —接枝淀粉
酸解淀粉 氧化淀粉
交联淀粉、淀粉酯、淀 各种接枝淀粉 粉醚
解聚反应 氧化反应
引入化学基团或低分子 接入具有一定聚合度的
化合物
合成物
降低聚合度及粘 度,提高水分散 性,增加使用浓 度。
棉纺织工艺浆纱
本章内容安排
本章授课时数
本章的目的与 要求
20
授课次数 10
每次授 课时数
2
1、熟悉各种主浆纱的上浆性能和应用。 2、掌握经纱上浆原理和浆纱质量控制。
本章重点
主浆料的性质、化学结构和上浆性能。 浆纱机的上浆理论。
本章难点
主浆料的化学结构与上浆性能的关系。 浆纱上浆机理。 浆纱烘燥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