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究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论的本土化

浅究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论的本土化
浅究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论的本土化

浅究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论的本土化

公共治理是由开放的公共管理与广泛的公众参与二者整合而成的公域之治模式,具有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依据多样化、治理方式多样化等典型特征。

摘要:1887年,现代行政学鼻祖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发表了行政学的

开山之作《行政学之研究》,他将欧洲大陆发展起来的行政学与美国本土特色相结合,借鉴法国和德国行政学的长处,将欧洲大陆的行政学本土化,使之具有美国的观念、语言和思想。他反思了当时的美国行政学研究中的不足:“行政科学并不是我们的创造,它是一

门外来的科学,很少使用英国或美国式的语言规则……如果要应用这种科学,我们必须使

之美国化,不只是从形式上或仅仅从语言上加以美国化,而是必须在思想、原则和目标方面从根本上加以美国化。”

后来,经过学者们的不断努力,这门产生于欧洲而被美国本土化的新型学科在20世

纪初期得以创建。在这门学科创建之时,也正是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完成之时,西方国家实现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成功转型。也正是在这场工业化的进程中,先觉的威尔逊借鉴欧洲大陆的行政学,促进行政学的本土化,得以使得美国行政学领先于世界。目前谈到西方行政学,也即美国行政学。20世纪后期,世界掀起了全球化、后工业化的运动,中国

应把握住这次社会转型的机会,借鉴西方国家在工业社会中构建的公共行政理论,使之本土化,具有中国的观念、语言和思想。

这也是我国行政学学者们应肩负的使命,夏书章于1982年早就指出:“要搞好现代

化建设事业,就需要社会主义的行政学和行政法学。”张成福在分析中国行政学发展趋势

的文章中指出:“本土化是中国公共行政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最大的挑战。”中国应当把握住

后工业化带来的机遇,本土化西方公共行政学前沿理论,使之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后工业社会的背景,而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论则是本土化的首要任务。

本文所说的本土化既指理论的中国化,也指理论的应用化。理论的中国化与应用化是以我国实际为出发点,本土化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论,因为“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论本土化的必

要性分析“行政学研究只有面向本土经验,了解和解释我国的公共行政实践,才可能找到

合适的分析中国公共行政实践的工具。”

如果说行政学的本土化是为了借鉴先进理论指导我国政府改革并解决我国实际问题,那么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论的本土化也是很有必要的,是我国行政学科构建、社会转型和我国改革实践的迫切要求。学术背景:“他山之石”与中西差异。“他

山之石”是指西方公共行政理论较我国发展历史悠久、理论体系健全;中西差异表现在西方

行政学理论的他域与本域的区别与局限。

丁煌指出:“综观西方公共行政管理学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不仅涌现出了一大批

公共行政管理学的经典著作,而且也形成了一系列对于西方公共行政管理学科体系的完善和公共行政管理实践的改进均具有重要价值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西方公共管理学科发

展历史悠久,体系健全,理论积淀深厚。而我国公共管理学科起步较晚,实际上是一个“舶来品”,去指导我国公共管理改革还很“吃力”。在这种国外强、本国弱的情况下,最直

接的方式就是借鉴西方先进的公共管理理论,指导我国的改革实践。

但是这种借鉴并非直接“拿来”,中西方国情与理论具有一定差异性,外域理论并非完

全适用本土。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论的本土化策略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论的中国化。罗伯特·达尔(Robert Dahl)认为:“从某一个国家的行政环境归纳出来的概论,不能够立刻予以

普遍化,或被应用到另一个不同环境的行政管理上去。一个理论是否适用于另一个不同的场合,必须先把那个特殊场合加以研究之后才可以判定。”

在笔者看来,理论的中国化是指吸收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论的先进理念,与我国公共管理理论相结合,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理论,具体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创新治理理念:服务、网络、合作、大数据、公共价值。新公共服务理论、网络(化)治理理论、整

体性治理理论、数字治理理论和公共价值管理理论分别为我国公共管理理论界贡献了服务、网络、合作、大数据和公共价值等理念。新公共服务理论所强调的“服务”理念渗透着民主

治理、公民精神和公共利益的价值。

民主治理强调基于价值观的共同领导,公民精神体现在公民权、公民参与治理、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等方面,公共利益是“公共行政官员必须促进建立一种集体的、共同的公共

利益观念。这个目标不是找到个人选择驱动的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案,确切地说,它是要创立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责任”。因此,我国在构建服务型政府及进行公共服务改革的时候

也应注重服务理念,强调公民价值、公民参与、民主治理以及优质公共服务。结语在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论的学术研究中,本土化研究是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论研究的未来趋势。

到目前而言,我国学者在研究西方公共管理理论时,大都经历了理论引介、反思批判、理论比较和理论本土化的研究过程。作为西方公共管理的前沿理论,本土化研究将是未来学术研究的热点。在本土化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把握以下三点。

第一,寻找契合点。中西方在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西方土壤上产生的理论并不一定适合我国现有国情。因此,我们需要立足中国公共管理实践引进西方公共管理前沿理论,需要寻找契合点。比如服务型政府与新公共服务、合作治理与网络治理、区域协同与整体性治理、智慧城市与数字治理、战略管理与公共价

值,根据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需要借鉴西方公共管理前沿理论,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本土化。

第二,着眼前沿理论与未来实践。理论是总结过去经验,把握现象与本质、结果与原因的关系用以指导未来实践,所以我们要关注最前沿的公共管理理论,因为前沿理论都是在以往公共管理理论反思批判的基础上并结合现时代背景而创建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中国公共管理者还应具有战略眼光与未来视角,应该摒弃以前“摸着石头过河”的思维,提早发现问题,并有预见力。

第三,关注理论的中国化与理论的应用化。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论的本土化(包括中国化与应用化),应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笔者在梳理国内学者研究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论本土化问题时发现,大多数学者关注西方理论应用的视角化或指导化,即从西方理论视角看我国某个公共管理问题,或者用西方理论指导我国政府改革的某个问题。这种本土化研究并不系统,我们在进行本土化研究时,既要吸收西方先进理念,创新我国治理理论,还要注重理论的应用。

《西方公共行政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公共行政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公共行政理论》是公共管理学科本科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学习对实现公共管理类专业培养目标具有关键性基础作用。本课程系统、全面地讲授自1887年威尔逊提出建立行政学主张以来,西方行政学在初创、演进、深化、扩展等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理论,并对相关理论的不断发展、演化进行宏观上的把握与阐述,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而且每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均得益于公共行政发展的实践经验,这些理论也在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行政管理活动中指导着具体实践,所以该课程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同时,对于我国公共行政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行政管理实践水平进一步提高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三、知识点 (一)基本知识点 该课程讲解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中有代表性学者的理论,主要是威尔逊、古德诺、韦伯、泰勒、法约尔、怀特、古利克、厄威克、福莱特、巴纳德、西蒙、林德布罗姆、威尔达夫斯基、帕金森、麦格雷戈、沃尔多、黑迪、德罗尔、彼得、里格斯、弗雷德里克森、德鲁克、奎德、布坎南、法默尔、库珀、霍哲、奥斯本、登哈特和罗森布鲁姆的主要行政思想与观点,并给予客观的、历史的简要评述。 (二)重要知识点 重要知识点主要是: 1.威尔逊行政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2.古德诺对政治一行政二分法的进一步阐释及有关行政协调的理论; 3.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4.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对西方行政学发展的深刻影响; 5.古利克关于行政在政府中的角色及行政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 6.厄威克对行政管理原则的系统化; 7.西蒙的行为主义行政学说; 8.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9.巴纳德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10.威尔达夫斯基的公共预算理论; 11.德罗尔的政策科学思想; 12.彼得原理的基本内容、重要启示及缺陷; 13.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说; 14.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公共行政管理中的应用; 15.费雷德里克森新公共行政学的基本观点。 16.库珀的行政伦理思想; 17.企业家政府理论与新公共管理运动; 18.新公共服务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核心观点。 四、基本要求 (一)知识要求(熟练掌握、掌握、理解、了解)

行政管理学必读书目修订版

行政管理学必读书目修 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行政管理学博士生入学考试必读书目 (一)基础理论经典原着 ? 1、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国外政治学》1987年第6期、1988年第1期。 2、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3、泰罗:《科学管理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4、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5、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6、怀特:《行政学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 7、西蒙:《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8、西蒙:《管理决策新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9、沃尔多:《行政国家:美国公共行政的政治理论研究》,纽约:罗纳德出版社1948年版。 10、林德布洛姆:《决策过程》,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 11、德罗尔:《逆境中的政策制定》,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12、雷格斯(里格斯):《行政生态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13、弗雷德里克森:《新公共行政学》,美国亚拉巴马大学出版社1980版。 14、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15、尼斯坎南:《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16、詹姆斯·Q·威尔逊:《官僚机构:政府机构的作为及其原因》,三联书店2006年版。 17、奥斯特罗姆:《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18、布坎南、塔洛克:《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 0年版。 19、缪勒:《公共选择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0、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 2年版。 21、R·J·斯蒂尔曼:《公共行政学:概念与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2、罗伯特?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3、沙夫里茨、海德:《公共行政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英文版。 24、沙夫里茨、奥特:《组织理论经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英文版。 ? ? ?

浅究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论的本土化

浅究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论的本土化 公共治理是由开放的公共管理与广泛的公众参与二者整合而成的公域之治模式,具有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依据多样化、治理方式多样化等典型特征。 摘要:1887年,现代行政学鼻祖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发表了行政学的 开山之作《行政学之研究》,他将欧洲大陆发展起来的行政学与美国本土特色相结合,借鉴法国和德国行政学的长处,将欧洲大陆的行政学本土化,使之具有美国的观念、语言和思想。他反思了当时的美国行政学研究中的不足:“行政科学并不是我们的创造,它是一 门外来的科学,很少使用英国或美国式的语言规则……如果要应用这种科学,我们必须使 之美国化,不只是从形式上或仅仅从语言上加以美国化,而是必须在思想、原则和目标方面从根本上加以美国化。” 后来,经过学者们的不断努力,这门产生于欧洲而被美国本土化的新型学科在20世 纪初期得以创建。在这门学科创建之时,也正是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完成之时,西方国家实现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成功转型。也正是在这场工业化的进程中,先觉的威尔逊借鉴欧洲大陆的行政学,促进行政学的本土化,得以使得美国行政学领先于世界。目前谈到西方行政学,也即美国行政学。20世纪后期,世界掀起了全球化、后工业化的运动,中国 应把握住这次社会转型的机会,借鉴西方国家在工业社会中构建的公共行政理论,使之本土化,具有中国的观念、语言和思想。 这也是我国行政学学者们应肩负的使命,夏书章于1982年早就指出:“要搞好现代 化建设事业,就需要社会主义的行政学和行政法学。”张成福在分析中国行政学发展趋势 的文章中指出:“本土化是中国公共行政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最大的挑战。”中国应当把握住 后工业化带来的机遇,本土化西方公共行政学前沿理论,使之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后工业社会的背景,而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论则是本土化的首要任务。 本文所说的本土化既指理论的中国化,也指理论的应用化。理论的中国化与应用化是以我国实际为出发点,本土化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论,因为“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论本土化的必 要性分析“行政学研究只有面向本土经验,了解和解释我国的公共行政实践,才可能找到 合适的分析中国公共行政实践的工具。” 如果说行政学的本土化是为了借鉴先进理论指导我国政府改革并解决我国实际问题,那么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论的本土化也是很有必要的,是我国行政学科构建、社会转型和我国改革实践的迫切要求。学术背景:“他山之石”与中西差异。“他

西方行政管理理论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传统行政历史的国家而言,仅仅靠传统的思维定式、管理方式来控制或减少政府管理的不科学性,来降低行政成本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本文分析了西方的传统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西方行政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启示 自1887年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威尔逊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行政学研究》一文,第一次明确提出应该把行政管理当作一门独立的学科来进行研究,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100多年来,西方的行政管理理论不断发展创新,有力地促进了西方经济的发展和科学进步。研究西方行政理论变革,对我国进一步搞好改革和提升管理水平亦有借鉴意义。 一、西方行政管理理论的历史沿革 1.传统公共行政理论阐释。传统公共行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伍德罗?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和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威尔逊提出政治、行政二分法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当时政党分肥制和日益扩大的行政机构运作效率低下问题。而此时企业组织由于运用科学管理,重视技术而得到迅速发展壮大,自然成为行政组织模仿和学习的对象。作为他所提倡的新型公共行政研究的一部分,威尔逊提出,应该用行政管理的稳定原则——企业式原则,来指导公共机构的运作。威尔逊认为,为了提高政府运作的效率,应该以私有经济企业的行政管理为榜样。而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也是对工业革命前期社会的反映,韦伯认为官僚组织好像是一架精心设计的机器,旨在执行某些功能,而机器上的每一个部件都为机器发挥最大的功能起着它们各自的作用。 2.新公共行政理论阐释。新公共行政理论来源于针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存在问题的探讨。1968年在塞拉丘斯大学米诺布鲁克会议中心召开会议,其目的是让公共行政领域中最有前途的年轻学者走到一起来讨论他们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并因此隐含了一种意味,即讨论他们的研究会与该领域成名学者的方法有何不同,后来他们提交的论文和评论被结集出版,命名为《走向新公共行政》。它高举社会公平的大旗,关注意义和价值,着重建立规范理论,以期促使未来的人类社会放射出一线曙光。新公共行政认为,公共行政的合法性是建立在满足受益者的需求和利益的基础之上的。公共行政要关注公共利益的实现,更要关注少数族群和弱势群体的利益,公共行政要关注和致力于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3.新公共管理理论阐释。新公共管理是一种国际性思潮,它于20世纪后期发端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并迅速扩展到其他发达国家乃至全世界。新公共管理有各种不同的称谓,如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学、管理主义、企业化政府、重塑政府等。20世纪后期全球化、信息化与国际竞争加剧的挑战和政府面临的财政、管理与信任危机是新公共管理产生的社会动因。在90年代末期才形成一致的名称——新公共管理。 4.新公共服务理论阐释。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建立在民主社会的公民权理论、社区和市民社会模型、组织人本主义理论和组织对话理论的基础上,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批判和超越。新公共服务剖析了新公共管理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从市场模型的应用、对顾客而不是公民的强调和对企业家式管理的赞颂三个方面对新公共管理的局限性进行了批判,明确指出,建立在个人利益最大化基础上的新公共管理所隐藏的是对公共精神的损害和对公民权利的否定。 二、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行政管理思想是西方社会特定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发展条件下的产物,体现了西方公共行政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而以市场化为导向的西方国家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理论与

(完整版)公共行政学考试重点(张国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公共行政学概说 一、公共行政学涵义 公共行政学:又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是指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方法的体系。二、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目的 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功效、学科目的? ⒈研究关于建立和完善国家行政制度的理念、理论和方法;⒉研究关于提升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水准和行政效率的思想、途径和方式⒊为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论证方法、实证技术,为国家行政发展和发展行政提供专业性意见;⒋全面培养政府公务员,尤其是行政通才。 三、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方 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研究范畴? ⒈怀特将行政管理学的范畴归纳为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⒉古立克“七环节”理论,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⒊张金鉴“15M“理论,即目标、计划、人员、经费、物材、组织、方法、领导、激励、沟通、士气、协调、及时、空间、改进。⒋一般来说,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研究范畴主要有:行政原理、行政职能、行政权力、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计划、行政程序、行政执行、行政技术、行政行为、行政效率、机关管理、公共财政、物材行政、行政责任、行政监督、行政道德、法制行政、行政改革、行政能力、行政发展。 公共行政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⒈逻辑分析方法;⒉法规分析方法;⒊历史分析方法;⒋实证分析方法;⒌规范分析方法; ⒍比较分析方法;⒎系统分析方法;⒏生理分析方法;⒐心理分析方法;⒑资料分析方法;⒒案例分析方法;⒓量化分析方法;⒔模拟分析方法;⒕利益分析方法。 四、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及与其关学科的关系 简述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 ⒈综合性;⒉实践性;⒊系统性;⒋技术性;⒌发展性。 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行政法学、企业管理学、社会学的相互关系? ⒈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公共行政学是藉政治学指引其努力的方向,政治学则赖于行政管理学充实其内涵。 ⒉公共行政学与行政法学:公共行政学与行政法学在现代社会中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⒊公共行政学与企业管理学:公共行政学与企业管理学是内容上交叉、理论和研究方法上互鉴、学科发展上相互影响和渗透、研究领域各异。 ⒋公共行政学与社会学:公共行政学与社会学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 五、现代行政现象与现代行政精神 现代行政现象: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60年代以来,国际上,主要是发达国家所出现的某些公共行政现象。 现代行政现象表现在三个方面:⒈行政职能扩展⒉不良行政现象增加;⒊行政管理和行政管理理论现代化。 现代行政精神:是指与现代行政现象相一致的,政府在实施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比较重视和强调的某些行政精神。 现代行政精神表现在三个方面:⒈主动进取;⒉追求卓越;⒊创新发展。 追求卓越:是指现代政府在主观意愿与客观效果相统一的意义上追求出色的政府公共行政管理,在比较的意义上追求不断提升并在实践中表现出具有卓越品质的公共政策能力、综合实

浅谈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

浅谈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公共管理面对着更为复杂的外在环境和内在机理规律,加强分析中国的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文章提出公共管理的前沿问题,分析当前公共管理的前沿核心,重点探讨公共管理的理论前沿,以期有助于我们预测公共管理的研究前景,正确引导我们进行公共管理的学术研究,并在现实中能够发挥指导作用。 【关键词】公共管理;理论;前沿问题 一、公共管理的前沿问题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权力机关和非盈利社会组织为了更有效地促进 公共物品,保障和增进公共利益平均分配,促进社会整体发展,正确运用公共权力和各种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新兴学科。 公共管理与管理学有很大的相似性。它要指引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部门应该怎样做才能够更有效率,其前提与基础是解释公共部门的各种收入与支出行为、公共管理以及对市场中微观主体的影响与后果。需要注意的是,与管理学不同,在具体分析问题时,公共管理有着特殊的研究前提与研究对象。而且公共部门与社会的各个主体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各个主体的反应与对策将对公共部门的政策执行结果产生巨大影响。这也就给公共管理带来了其他学科所没有的挑战。由此可见公共管理有着特殊的“为什么”的问题。 卡尔森(Garson)和欧佛曼(Overman)认为,1975 年的“政策管理协助研究委员会报告”是公共管理概念流行的源泉。[1]他们指出,在该报告中,公共管理被分为三个领域:(1)政策管理涉及政策选择和资源配置方面的问题;(2)资源管理涉及预算、财务管理、人事、采购与供给、财产管理和信息管理等;(3)项目管理则涉及日常执行,包括日程安排、记录保存、生产效率与监督等。 大多数美国公共管理研究者似乎更偏好另外两个相近的概念:“政治管理”和“战略管理”。20 世纪 80 年代早期发展起来的政治管理研究跟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密切相关。政治管理研究的主要理论家、该学院的摩尔(Moore)明确表示:“我们的‘公共管理’概念在公共行政的传统责任之上加入了目标设定和政治管理的责任。”[2]由此可见,公共管理的研究重心已经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POSDCORB 范式(计划、组织、人员、指导、协调、报告和预算)转移到 PAFHRIER 范式(政策分析、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外部关系)。 综合各国的政府改革与发展前沿报告,结合我国当前政府改革面临的种种问题,具体而言,笔者认为下列几点是公共管理的主要的几个前沿问题:(1)

公共管理理论和思想

公共管理理论和思想 文章对西方国家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到后新公共管理的演变理路进行述评,分析当代西方公共管理前沿理论的脉络与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阐述其对中国公共管理理论建设的启发。 一、传统的公共行政学 传统的公共行政学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源于西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之中。在70年代以前,传统的公共行政学一直是政府研究领域中居于支配地位的主导范式。它有自己一整套的理论、原则、假定和方法以及范式特征。按照休斯的说法,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有如下四个永久性的原则:第一,政府组织及其结构应根据官僚体制(科层制)的原则建立,即政府管理体制以韦伯的科层制理论或模式为基础,严格坚持这一原则是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运作的最佳方式。第二,一旦涉及政策领域,那么,它将通过官僚机构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换言之,只能由政府机构来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第三,主张政治事务与行政事务分开。行政是执行命令的工具,而政策和战略的制定则是政治家们的事,据说政治与行政的分离可以保证责任制的落实。第四,行政被当做一种特殊的管理形式,因此需要职业化的官僚,他们终身受雇,并可以一视同仁地为不同的政治领导人服务。 二、新公共管理 到了20世纪70年代,情况发生了变化。经济不稳定直接导致政府收入的减少,同时社会保障开支大幅上升,政府陷入财政危机之中。同时,由于政府规模过于庞大导致管理失控、官僚主义和效率低下,伴随着财政危机政府陷入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国家的政府开始了改革。 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西方各国政府改革运动的深入展开,“新公共管理”作为政府管理领域(公共行政学以及公共管理学)的新范式以及政府管理实践的新模式形成和发展起来了。 新公共管理起源于英国撒切尔夫人的政府改革。这场改革后来也波及英联邦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 威尔逊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圣才出品】

第1章威尔逊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 1.1复习笔记 一、威尔逊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思想渊源与产生背景 1.威尔逊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思想渊源 从思想渊源来看,威尔逊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受到了来自欧洲大陆尤其是来自德国公共行政管理研究思想的影响。 2.威尔逊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产生背景 威尔逊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产生主要源自对自由放任主义的反动。民主主义者力图通过加强国家力量来控制垄断,而先前适应早期简单社会生活的政府体制变得越来越不能胜任这一要求,因此,必须进行改革。正是在这种资产阶级内部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因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化而日益激化以及反映中产阶级利益要求的民主主义者发动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社会条件下,威尔逊明确地提出了要建立一门独立的公共行政管理科学。 二、威尔逊公共行政理论的主要内容 1.公共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必要性 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在威尔逊所处时代之前的很长一个时期,对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系统研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谁也没有从作为政府科学的一个分支的角度来系统地撰写过行政学著作。

到了威尔逊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已进入了上升阶段,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公共事务日益增多,政府的职能不断扩大,而且更加复杂、更加困难,公共行政管理研究被提上议事日程以及公共行政管理学的产生,是和时代生活所提出的要求分不开的,因为当时“与制定一部宪法相比较,贯彻一部宪法变得愈来愈困难了”,政府的公共行政管理工作迫切地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予以指导。 2.公共行政管理学的目标和任务 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在于首先要弄清楚政府能够适当而且成功地承担的是什么任务,其次要弄清楚政府怎样才能够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和尽可能少的金钱或人力上的消耗来完成这些专门的任务。威尔逊从公共行政管理学研究的起点和具体研究内容两个方面对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和任务作了明确的界定。 (1)威尔逊认为行政学研究首先要政府能够适当而且成功地承担什么职能任务,行政学应该以行政职能作为其研究的起点。 (2)再次就是要研究政府用什么方式方法进行管理,才能提高行政效率,完成任务,这些构成了行政学各个部分的具体研究内容。 (3)威尔逊特别强调,作为一门科学,行政学的研究不能限于“纯粹技术细节的那种单调内容之上”,而应对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开展理论研究,使行政学的理论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形成“行政管理比较高深的理论”。 3.公共行政管理的实质 威尔逊对公共行政管理的本质主要是通过将其与政治和宪政制度等概念进行比较而揭示的。 (1)行政管理是政府工作中极为显著的一部分,它是行动中的政府;它是政府的执行,

美国公共行政学百年回顾(上)

美国公共行政学百年回顾(上) 第一部分:美国公共行政学五大理论 美国公共行政学者霍哲教授与盖布雷林(Holzer & Gabrielian,1998)博士将美国的行政学总结为五大理论: ?诚实、无党派及象一样的政府。诚实、无党派、有效率的政府管理是建立公共行政学最为重要的概念。政府的两大功能是“意志的表达与意志的执行”(古德诺Goodnow, 1900)。进步主义运动时期不仅将行政与政治分离。而且开始了向私有部门学习最佳实践的努力。正如在当今的公共服务中倡导私有化与更多的市场机制一样,这种向私有部门借用经验的做法不局限于组织的内部过程,同样与政治和经济结构相关。 ?经典管理模式。当行政学正式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并且行政被等同于管理,行政学的主流观念就开始追求象机器一样的效率:即用最少的能源耗费完成工作。重心从公共行政在社会中的地位这样一个政治问题转移到微观的问题――即如何有效地管理组织的问题。这种导向源于科学管理学派并在较为复杂的行政决策制定分析中达到顶峰。通过对组织的研究得出一系列被认为在管理中广为适用的原理与原则,而运用这些原理与原则可以取得最佳的效率。将这些发现运用于公共部门组织的管理被认为是顺理成章。 ?政治与政策制定。当行政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建立起来,而且新兴的福利国家开始广泛发展福利项目时,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就不再现实。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对社会事物的干预就是明显的例证。如此,公共机构为了获得不同选区居民的支持,便调整策略去影响选区并满足选民的需求。这样,公共行政的一个主要趋势便是远离“中立”而靠向“政治”。尽管早期支持行政中立的学者主张行政官员仅仅是公共政策的执行者,这种假设现在被认为是幼稚的。人们认识到价值观不仅从多重外部因素侵入行政,价值观同样存在于如政策执行这样被号称为是“中立”的内部决策中,象其它政策参与者一样,政府官员应当参与政策制定。 ?人类行为。经典管理学派植根于泰勒的科学管理学派和效率的工程概念中:即用最少的能源耗费完成工作。尽管从私营部门中得出的管理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组织的骨架,但事实证明用这些理论来解释无论是公共部门还是私立部门中的人类行为都是不恰当的。尤其是它们不能解释人性的复杂性、不确定因素或变化环境的影响。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及三十年代霍桑实验与对组织的社会学研

公共管理系统前沿文献综述

中国公共管理研究前沿报告 我国的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现代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研究和教育直至20世纪80年代才得以恢复和重建。1999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7次会议决定设立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这为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制度化建设迈出了一大步。六、七年来,公共管理学科发挥“后发”优势,获得了较快、较大的发展①。 本报告以中国大陆发表的公共管理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暂不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地区的同类文献;在公共管理研究文献的选取上,多与常用的“公共行政”相类,而不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行的公共管理一级学科所包含的二级学科完全一致;或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中的“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围大致相同,不包括“三农问题”、“公共卫生与社会保障”、“社区治理”以及“公共安全与危机管理”等专业领域,尽管这些领域在近几年已成为公共管理的热点问题②。考察年限以2006年为主,但鉴于我国还没有发表过类似的研究报告,本报告也回溯了此前的一些重要文献。因此,本报告也可以看作为近年来中国公共管理研究的前沿报告。 一、主题的确定 除期刊数据库以外,公共管理学的重要文献主要集中在《公共行政》(中国①薛澜对此有过详细考察,参见“公共管理与中国发展:公共管理学科的回顾与前瞻”,《管理世界》2002 年第2期。 ②参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主编的《管理科学发展战略:暨管理科学“十一五”优先资助领域》(科学出版社,2006年)一书中对“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的分类。同时,该书对1994年至2003年期间“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以及各专业领域的发展态势作了统计分析。

论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论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摘要: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传统行政历史的国家而言仅仅靠传统的思维定式、管理方式来控制或减少政府管理的不科学性来降低行政成本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只有借鉴国外新行政管理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构建具有国际行政管理先进水平的约束机制,才能促进我国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本文分析了西方的传统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西方行政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 启示自1887年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威尔逊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行政学研究》一文,第一次明确提出应该把行政管理当作一门独立的学科来进行研究,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100多年来,西方的行政管理理论不断发展创新,有力地促进了西方经济的发展和科学进步。研究西方行政理论变革,笔者认为,对我国进一步搞好改革和提升管理水平有借鉴意义。 一、西方行政管理理论的历史沿革 1.传统公共行政理论阐释 传统公共行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伍德罗·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

分法和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威尔逊提出政治、行政二分法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当时政党分肥制和日益扩大的行政机构运作效率低下问题。而此时企业组织由于运用科学管理,重视技术而得到迅速发展壮大,自然成为行政组织模仿和学习的对象。作为他所提倡的新型公共行政研究的一部分,威尔逊提出,应该用行政管理的稳定原则——企业式原则——来指导公共机构的运作。威尔逊认为,为了提高政府运作的效率,应该以私有经济企业的行政管理为榜样。而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也是对工业革命前期社会的反映,韦伯认为官僚组织好像是一架精心设计的机器,旨在执行某些功能,而机器上的每一个部件都为机器发挥最大的功能起着它们各自的作用。 2.新公共行政理论阐释 新公共行政理论来源于针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存在问题的探讨。1968年在塞拉丘斯大学米诺布鲁克会议中心召开会议,其目的是让公共行政领域中最有前途的年轻学者走到一起来讨论他们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并因此隐含了一种意味,即讨论他们的研究会与该领域成名学者的方法有何不同,后来他们提交的论文和评论被结集出版,命名为《走向新公共行政》。它高举社会公平的大旗,关注意义和价值,着重建立规范理论,以期促使未来的人类社会放射出一线曙光。新公共行政认为,公共行政的合法性是建立在满足受益者的需求和利益的基础之上的。公共行政要关注公共利益的实现,更要关注少数族群和弱势群体的利益,公共行政要关注和致力于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3.新公共管理理论阐释

公共管理核心与前沿答案

公共管理核心与前沿1、下列属于 公共组织运营管理目标的是 A) 高质量√ B) 高效率√ C) 高响应度√ D) 低成本√ 2、在“三圈”理论中,下列属于外部支持对象的是 A) 上级机关√ B) 新闻媒体√ C) 下级机关√ D) 民众√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三圈”缺一不可√ B) 公共价值需要证明√ C) 能力建设不能忽视√ D) 外部支持不能想当然√ 4、下列属于公共管理领域特点的是 A) 最古老的职业√ B) 最重要的工作√ C) 最年轻的学科√ D) 最困难的课题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公共管理中“顶天”是指战略管理√ B) 公共管理中“立地”是指运营管理√ C) 公共管理中“顶天”是指宏观管理 D) 公共管理中“立地”是指微观管理 6 下列有关公共组织管理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仅指公共组织内部管理 B) 仅指公共组织对社会的管理和服务 C) 包含公共组织内部管理以及社会管理和服务√ D) 自我管理 7、公共管理的主体是 A)政府 B)非政府组织 C)公共组织√ D)人民大众 8、下列不属于公共组织“三圈理论”内容的是 A)公共价值 B)能力 C)支持 D)权利√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涉及公共利益的公共事务属于公共管理的内容 B)涉及公共利益的私人事务属于公共管理的内容 C)涉及私人利益的私人事务属于公共管理的内容√ D)私人利益如果涉及公共利益,也属于公共管理的内容 10、在本课中,主要讲述的内容是? A)公共管理核心与前沿√ B)政府管理 C)危机管理 D)非政府管理 11、公共管理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平台 正确√ 错误 12、公共管理的任务是对外部事务的管理,不包括组织内部的管理。 正确 错误√ 13、公共管理中的“顶天”是指提高决策科学性和合理性。 正确√ 错误 14、我国的公共管理学科刚刚起步与大量现实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成为一对尖锐的供需矛盾。 正确√ 错误 15、公共管理中的“立地”是指提高单位的运营管理水平。 正确√ 错误 16、当代公共管理者要不断提高思维和行为的系统性、预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正确√ 错误 17、利用三圈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正确√ 错误 18、公共管理的任务是对公共事务和公共利益的管理。 正确√ 错误 19、公共组织运营管理的四个目标是相互矛盾,很难统一在一起。 正确 错误√ 20、在公共组织运营管理目标中,高响应度是指能够对客户的需求和要求做出迅 速回应。 正确√ 错误

公共管理经典文献书目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必读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3.列宁:《国家与革命》 4.《毛泽东选集》 5.《邓小平文选》 6.毛寿龙:《西方公共行政学名着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7.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8.李文良:《中国政府职能转变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9.《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彭和平编译中央党校出版社 10.《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经典译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1.张国庆:《行政管理中的组织、人事与决策》北京大学出版社 12.陈振明:《政策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3.林成顺:《管理信息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4.易纲海闻:《公共财政学:理论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 15.李建民:《人力资本通论》上海三联书店 16.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7.张康之:《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伦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8.王乐夫:《中国公共管理理论前沿》 19.施九青、倪家泰:《当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 20周志忍:《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

21.任晓:《中国行政改革》,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22.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中国行政管理简史》,人民出版社,2002年 23.陈振明:《竞争型政府:市场机制与工商管理技术在公共部门管理中的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版 24.唐娟:《政府治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5.蔡立辉:《电子政务:信息时代的政府再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6.王乐夫:《中国公共管理理论前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7.国家行政学院,国际行政院校联合会:《中国行政改革:政府的责任性、回应性和效率》,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28.张尚仁,杨翟:《政府改革论纲》,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29.句华:《公共服务中的市场机制理论、方式与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 30.沈亚平,吴志成:《当代西方公共行政》,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1.刘立户:《全面质量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32.任进:《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法律实证和比较分析的视角》,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33.世界银行:《1997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政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 34.刘熙瑞:《》,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 35.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6.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37.洛克:《政府论》

14秋《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在线课后复习

14秋《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在线作业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是指围绕着行政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行政管理、行政行为以及行政效果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A. 行政环境 B. 经济环境 C. 政治环境 D. 社会环境 满分:2 分 2. ()以生态学的方法研究行政现象、行政行为与行政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行政学分支学科 A. 行政管理学 B. 行政生态学 C. 行政环境学 D. 行政现象学 满分:2 分 3. ()意味着人们在接受命令时出于自愿 A. 权威 B. 权力 C. 政治 D. 行政 满分:2 分 4. ()明确提出将行政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 A. 威尔逊 B. 斯坦因 C. 汉密尔顿 D. 古德诺 满分:2 分

5. 韦伯认为,神秘化组织的组织形态和权威方式基于()的人格 A. 单个成员 B. 领导者 C. 整体成员 D. 组织 满分:2 分 6.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行政学最早出现于()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 满分:2 分 7. 下列哪种类型不属于里格斯提出行政模式的三种类型() A. 现代社会的多元型行政模式 B. 农业社会的融合型行政模式 C. 工业社会的衍射型行政模式 D. 过渡社会的棱柱型行政模式 满分:2 分 8. 里格斯认为()要素是影响一个国家公共行政的第一位要素 A. 技术 B. 社会 C. 政治 D. 经济 满分:2 分 9. ()是一套决定政府结构以及统治者的选择方式及其应承担职责等的规则 A. 政治法典 B. 政治准则

C. 政治制度 D. 政治神话 满分:2 分 10. 政府的()从根本上来说是以行政组织中责任与权力的适当分配为基础的 A. 行政协调 B. 行政效率 C. 行政干预 D. 行政控制 满分:2 分 11. 古德诺认为,协调不仅取决于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还取决于行政权力的必要() A. 分散 B. 分权 C. 集中 D. 控制 满分:2 分 12. 下列哪个方面是美国加强民主和效率协调的主攻方向() A. 改革司法机构 B. 改革立法机构 C. 发挥政党协调作用 D. 改革政府体制 满分:2 分 13. 下列哪项不属于里格斯认为的农业社会行政模式的特征() A. 经济基础是农业生产力 B. 官僚的职位重于行政政策 C. 专业化的行政机构已经设立,但功能很有限 D. 土地的分配和管理是政府的重要事务

行政管理学必读书目审批稿

行政管理学必读书目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行政管理学博士生入学考试必读书目 (一)基础理论经典原着 ? 1、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国外政治学》1987年第6期、1988年第1期。 2、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3、泰罗:《科学管理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4、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5、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6、怀特:《行政学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 7、西蒙:《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8、西蒙:《管理决策新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9、沃尔多:《行政国家:美国公共行政的政治理论研究》,纽约:罗纳德出版社1948年版。 10、林德布洛姆:《决策过程》,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 11、德罗尔:《逆境中的政策制定》,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12、雷格斯(里格斯):《行政生态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13、弗雷德里克森:《新公共行政学》,美国亚拉巴马大学出版社1980版。 14、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15、尼斯坎南:《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16、詹姆斯·Q·威尔逊:《官僚机构:政府机构的作为及其原因》,三联书店2006年版。 17、奥斯特罗姆:《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18、布坎南、塔洛克:《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9、缪勒:《公共选择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0、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1、R·J·斯蒂尔曼:《公共行政学:概念与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2、罗伯特?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3、沙夫里茨、海德:《公共行政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英文版。 24、沙夫里茨、奥特:《组织理论经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英文版。 ?

公共管理学 王乐夫 大纲重点汇总

公共管理学 王乐夫蔡立辉主编 第1章导论 1.1 公共管理学概述 1.2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3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本章教学目的 本章综合介绍、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公共管理研究的前沿理论成果:介绍了当代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和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相互关系;阐述了公共管理学的具体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通过本章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素养和专业意识,了解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形成公共管理的知识与分析框架。 本章学习的重点问题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研究对象和内容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本章主要参考资料 1.Barry Bozeman (ed.), Public Management: The State of the Art,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1993. 2.Donald F. Kettl, H. Brinton Milward(ed.), The State of Public Management, Baltimore and London: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6. 3.[美]戴维?H?罗森布鲁姆等:《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张成福:“公共行政的管理主义:反思与批判”,《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5.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蔡立辉:“公共管理范式:反思与批判”,《政治学研究》,2002年第3期。 1.1 公共管理学概述 1.1.1 公共管理的含义 1.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 在西方,公共管理目前只是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的一个分支,即公共管理小于公共行政;但在中国,公共管理是一级学科,公共行政是公共管理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即

公共管理课题题目

公共管理课题题目 1.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困境与出路 2.国外后新公共管理运动与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创新研究 3.我国公共管理研究方法的统计分析及演进路径研究 4.论“公共价值管理”:一种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超越与限度 5.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论评析 6.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中国危机管理研究——现状、趋势和未来方向 7.扎根理论在公共管理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与实践 8.中国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领域和主题 9.迈向公共管理范式的全球治理——基于“问题—主体—机制”框架的分析 10.从区域公共管理到区域治理研究:历史的转型 11.当代西方公共管理前沿理论述评 12.在公共管理研究中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思想、模型和实践 13.基于衍生职能界定的政府会计角色定位研究 14.公共管理转型:协作性公共管理的兴起 15.从行政区行政到区域公共管理——政府治理形态嬗变的博弈分析

16.公共管理研究领域中的社会网络分析 17.后新公共管理时代的跨部门协同——评希克斯的整体政府理论 18.从新公共管理到后新公共管理——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公共管理前沿理论述评 19.我国政务微博参与公共管理的作用机理和条件初探 20.案例研究概推性的理论逻辑与评价体系——基于公共管理案例研究样本的实证分析 21.公共管理理论范式的嬗变:从官僚制到网络治理 22.公共管理研究的热点与重心——基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2014年收录文章的预测 23.区域公共管理视域下的整体性治理:跨界治理的一个分析框架 24.新公共管理:反思、批判与超越——兼评新公共服务理论 25.对公共管理研究方法中定量推崇的批判 26.协作性公共管理:西方地方政府治理理论的新模式 27.论区域公共管理研究的缘起与发展 28.新公共管理理念对中国高等教育政策及学术工作的影响 29.区域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分析: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30.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新发展——从新公共管理到

简析公共行政学发展之路

简析公共行政学发展之路 ◆王晋军 以1887年美国学者W·威尔逊《行政学研究》一文发表和l900年美国学者古德诺《政治与行政》一书出版为起点,公共行政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门具有高度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在这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了无数杰出的公共行政学家,其中许多都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和推动作用。这些代表人物有:被公认为大师级的经典理论家——伍德罗·威尔逊、马克斯·韦伯以及赫伯特·西蒙,也有弗雷德里克森、卡斯特及德罗尔、奥斯特洛姆、登哈特等公共行政学界新一代的理论家,他们的学说反映了当代西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脉络和西方公共行政学前沿。翻阅这些名家的文章和著作,我们不难从中看出公共行政学发展的轨迹是多么曲折和不平凡。纵观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之路,我们的收获颇丰,启示颇多。简要归纳如下: 一、价值上公平与效率交替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传统公共行政学到20世纪中叶的新公共行政学,再到近几十年才兴起的新公共管理学,对公共行政价值的偏重呈现出一种从效率到公平、从公平再到效率的交替历程。正是在这样的交替中,人们发现,无论是公平还是效率都是不可割舍的。 (一)以效率为重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原有的行政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那个时代对政府高效率的要求,迫切需要一门行政科学来指导政府活动,在此背景下,公共行政学应运而生,“公共行政在1900-1920年期间初具形态,在大多数西方国家,这种形态直到20世纪的最后的25年前一直没有发生

什么变化。” 威尔逊的《行政学之研究》一文开创了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公共行政学研究的传统。威尔逊在文章中强调了行政科学研究的必要性,他指出到l9世纪为止,在对政府事务的研究上,主要关心的是政治哲学、宪法调整和法律制定等事项,而随着经济不断的增长,社会生活日趋复杂,以及随之而来的政府规模的扩大与活动的频繁,使得研究工作重点发生了改变。因此,应该也必须建立一门行政科学,以力求优化设置政府的组织机构,使政府不走弯路。所以,在威尔逊看来,行政科学不仅要研究政府人事问题,而且也要研究一般的组织与管理问题,他关心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 马克斯·韦伯在《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对官僚制度作了系统分析。官僚制度被用来表示一种特殊的组织结构安排和一种特殊的作为模式,韦伯将官僚制度归纳为一种建立在权威和理性基础上的最有效率的组织形式,这一制度在指挥和控制现代社会方面发挥主要作用,它在法律上的精确性、稳定性和严格性,在可靠性效率方面也比其他组织形式更加优越。 无论是政治与行政相分离,还是高效率层级节制的官僚制,都是以效率为最高原则,这是以当时的科学管理为背景的。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根据他长期的实践写成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提出了一整套工厂、企业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是管理思想史上的一次革命,是对经验性传统管理的否定与突破,它强调用科学的方法和标准进行企业管理,以提高行政效率。 在泰勒理论的影响下,早期行政学家将官僚组织和行政效率作为他们研究的重点,将效率作为行政管理的主要目标。他们认为,通过对各种行政现象的研究,可以推出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从而为实施有效行政管理提供各种原则。其中最重要基本原则的就是效率标准,即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好的效果。因此,这一时期的理论基础是政治与行政二分原理、官僚制和科学管理原理,它们在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