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44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卷104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卷104(总分:11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6,分数:9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2.162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并与其他学科并列的是( )。
(分数:2.00)A.培根√B.夸美纽斯C.康德D.赫尔巴特解析:解析:本题属于基本知识点识记内容。
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来。
3.某班教师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了一系列学习竞赛活动。
结果如教师所料,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成绩明显提高。
但没有想到的是,学生之间相互猜忌、隐瞒学习资料等现象日趋严重。
上述事实表明,教育( )。
(分数:2.00)A.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B.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C.既有正向隐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D.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解析:解析:从作用的方向上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正向教育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教育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显性教育功能是指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隐性教育功能是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
开展学习竞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属于正向的显性功能;但导致学生相互猜忌、隐瞒学习资料等现象属于负向隐性功能。
因此,答案选D。
4.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教育的作用在于帮助雇主识别不同能力的求职者,以便把他们安置到不同职业岗位上的理论是( )。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44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44(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 )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分数:2.00)A.商代B.夏代C.战国D.春秋√解析:3.主张培养“虚壹而静”学习态度的是( )。
(分数:2.00)A.孟子B.荀子√C.朱熹D.王夫之解析:4.今古文之争是汉代重要的文化现象,在汉代持续了( )余年。
(分数:2.00)A.150B.200 √C.100D.250解析:5.“庆历兴学”的发起者是( )。
(分数:2.00)A.司马光B.蔡京C.范仲淹√D.王安石解析:6.“心学”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学术流派之一,产生于( )。
(分数:2.00)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解析:7.在华基督教传教士于( )在上海举行第二次大会,决定将。
1877年成立的“学校与教科书委员会”改组为“中华教育会”。
(分数:2.00)A.1879年B.1890年√C.1892年解析:8.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认为当时中国基础教育薄弱,提出应缓办大学、大办小学的教育家是( )。
(分数:2.00)A.蔡元培B.严复C.王国维D.梁启超√解析:9.下面不属于苏区培养高级干部学校的是( )。
(分数:2.00)A.苏维埃大学B.抗日军政大学C.红军大学D.中央列宁师范学校√解析:10.黄炎培早期职业教育思想更多以解决( )问题为重。
(分数:2.00)A.社会发展B.个人生计√C.外部环境适应D.国家强盛解析:11.《理想国》是西方伟大的教育家( )的作品,它与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三个里程碑。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46(题后含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4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在中国,下列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B.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C.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D.凯洛夫的《教育学》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2.关于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不正确的是A.认为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B.认为教育是一种历史现象C.认为在阶级社会,教育具有阶级性D.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20世纪以来教育学发展所形成的理论派别的掌握程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途径。
认为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是文化教育学的观点。
因此,正确答案为A。
知识模块:教育学原理3.《大教学论》是教育家( )的代表作。
A.培根B.夸美纽斯C.孟禄D.柏拉图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4.在教育的本质问题上,传统派的观点是()A.上层建筑说B.生产力说C.多质说D.本质规定说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教育的产生与发展5.某特定研究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的程度称为( )。
A.内容效度B.结构效度C.内部效度D.外部效度正确答案:C解析:内在效度即指反映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表明因变量Y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来自自变量X。
没有内在效度的实验研究就没有价值。
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6.学生必须接受“自由教育”,受过这种教育的人因为有广博的知识和理性的能力,将来也是适应力最强的、对未来作了最充分准备的优秀公民和劳动者。
秉持这种观点的人在课程类型上倾向于( )。
A.学科中心课程B.学生中心课程C.社会中心课程D.活动中心课程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7.我国确定的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可以概括为“两基”、“两全”、“两重”,其中“两全”是指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B.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D.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正确答案:C解析:同上题解析。
2023-2024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2023-2024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练习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5题)1.认知教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布鲁纳,以下不属于布鲁纳理论基本主张的是()A.理智发展的教育目标B.动机-结构-序列-强化原则C.学科知识结构D.程序教学方法2.最早应用“启发式教学”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A.孔子、苏格拉底B.孔子、亚里士多德C.孟子、柏拉图D.朱熹、苏格拉底3.某研究团队采用观察法研究幼儿游戏中的冲突事件。
事先制定了观察记录表,记录幼儿冲突行为主体、起因、过程和结果。
为了不干扰幼儿园正常活动,经与幼儿园沟通,研究者每周二上午入园观察。
这种记录方法是A.事件取样法B.行为检核法C.时间取样法D.轶事记录法4.“先行组织者”这一概念的是谁提出的()A.马斯洛B.奥苏泊尔C.加涅D.布鲁纳5.某家长认为目前学校课业负担过敢,担心会影响孩子创造力和批判反思能力的发展,决定亲自给孩了上课。
该事例说明学校教育具有()A.正面显性功能B.负面显性功能C.正面隐性功能D.负面隐性功能6.为了体现“士族贵庶皆须教”,西晋武帝下令在太学之外另设一个专习儒家经典的中央官学是()A.国子学B.宫邸学C.四门学D.鸿都门学7.某班数学平均考试成绩为80分,标准差为9分,学生A分数为70分,那么,学生A的标准分数为()A.1.5B.-1.1C.1.67D.0.48.有的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的老师努力学习,而面对不喜欢的老师则不愿意努力学习。
此时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是()A.成就动机B.认知动机C.交往动机D.自我提高动机9.美国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夫勒在《教育的语言》一书中探讨了三种定义的方式,其中一种方式的定义是指“一种有关定义对象应该是什么的界定”,这种定义是()A.规定性定义B.操作性定义C.描述性定地D.纲领性定义10.儿童的身高、体重有两个发展的高峰期,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出现在青春期,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A.整体性B.稳定性和可变性C.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11.夸美纽斯建立全国统一学制的设想的理论基础是()A.班级授课制B.教育适应自然C.泛智教育论D.直观教学原则12.问卷调查中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题,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是()。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9_真题-无答案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9(总分300,考试时间180分钟)单项选择题1. 1.【2011-1】以教育理论自身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 )。
A. 教育学B. 比较教育学C. 元教育学D. 教育哲学2. 2.【2018-13】夸美纽斯160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但此书尚不足以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原因是此书( )。
A. 宣扬教育为现世生活作准备B. 只谈教育实务,不谈教育理论C. 并非教育理论著作,而是教学理论著作D. 以自然类比教育,理论论证尚未达到学科成熟的水平3. 3.【2012-2】如下现象属于教育范畴的是( )。
A. 爸爸针对小明懦弱的个性设法训练小明如何以牙还牙报复欺侮者B. 妈妈指导小明在与他人冲突中如何保护自己C. 老师严格管理以保护小明等弱小学生不再受欺负D. 小明在与同学的多次冲突中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和睦相处4. 4.【2007-9】“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
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
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
”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个体的发展具有( )。
A. 顺序性和阶段性B. 社会性和历史性C. 相似性和差异性D. 现实性和潜在性5. 5.【2013-13】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挪威各地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陆续将义务教育的结束年龄从14岁延长到16岁。
有研究者根据50年代末60年代初挪威征兵时的智力测验数据,对那段时期10.7万名应征入伍的19岁青年男子的智商得分进行研究。
统计与分析发现,上学9年者的智商平均得分比上学7年者高出7分,比上学8年者高出4分;经检验,差异显著。
这项研究成果表明( )。
A. 学校教育能够提高人的智商B. 当时测定智商的工具和方法相当完善C. 学校教育并不能显著提高人的智商D. 智商的高低影响受教育年限的长短6. 6.【2019-8】某国招募新兵,除体检外,还用韦氏量表进行智力测验。
教育学原理考研试题

教育学原理考研试题
1. 描述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区别与特点。
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目标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和特点。
在教育理念方面,传统教育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注重纪律和秩序,重视礼仪和规范。
而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倡导个性化教育和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展潜能。
在教育方式方面,传统教育主要以讲授、灌输和记忆为主,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
而现代教育注重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应用,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
在教育目标方面,传统教育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强调学生的学科成绩和考试成绩。
而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的能力。
总的来说,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目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展潜能,与传统教育相比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和自主学习。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卷4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卷4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3. 简答题 4. 分析论述题 6. 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世纪初,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专著,其中古德的代表作是( )A.《教育研究法》B.《教育问卷法》C.《教育实验法》D.《如何做研究工作》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教育研究方法2.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的研究、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现状的研究等属于( )A.基础研究B.发展性研究C.应用研究D.预测研究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教育研究方法3.以下哪种教育研究方法是从自然科学中引用过来的?( )A.调查法B.历史法C.比较法D.统计法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教育研究方法4.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能独立变化并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称为( ) A.自变量B.因变量C.控制变量D.无关变量正确答案:A解析:自变量又称输入变量,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是能独立地变化并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或条件的组合。
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5.( )决定着选题的方向和水平。
A.问题的价值B.问题的科学依据和事实依据C.问题表述是否明确D.问题是否可行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教育研究方法6.在历史研究法的运用中,主要确定文献资料本身的意义、价值和准确可靠程度的评论被称为是( )A.外部评论B.内部评论C.辨伪评论D.证真评论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教育研究方法7.在看完一篇文章后,根据其参考目录去查阅与此相关的文献,这种检索方式称为( )A.顺查法B.逆查法C.跟踪法D.综合法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教育研究方法8.教育观察记录方法的分类中,主要用于对儿童成长和发展做传记式记录的方法是( )A.日记描述法B.轶事记录法C.连续记录法D.取样记录法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教育研究方法9.依据实施方法的不同,教育观察可分为( )A.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和实验室中的观察B.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C.参与式观察和非参与式观察D.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教育研究方法10.在( )观察中,研究者不可以暴露自己的身份。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4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4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辨析题 3.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的是A.布鲁纳B.布鲁姆C.斯宾塞D.凯洛夫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基本常识的掌握程度。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学,他把教育目标分为知识、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因此,正确答案为B。
知识模块:教育学原理2.提出“教育即为未来人的完满生活作准备”的是A.乌申斯基B.斯宾塞C.杜威D.洛克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基本常识的掌握程度。
“教育即为未来人的完满生活作准备”是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教育思想的核心观点。
杜威的观点与斯宾塞的观点恰恰相反,杜威明确反对斯宾塞的教育是为未来生活作准备的观点,认为教育就是生活本身。
乌申斯基是苏联教育家,他的主要教育思想是教育的民族性原则。
洛克的主要教育思想是绅士教育和“白板说”。
因此,正确答案为B。
知识模块:教育学原理3.关于教育的功能,正确的是A.在古代社会,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是经济功能B.在任何社会、任何时期,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都存在C.教育的个体功能来自教育的社会功能D.教育的隐性功能是非预期的结果,因此都是没有价值的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结构与功能”,旨在通过实例,考查考生对教育功能的掌握程度。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教育功能划分为多种类型。
根据教育作用的对象,可以把教育功能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根据教育作用的方向,可以把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根据教育作用的呈现形式,可以将教育功能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教育在不同社会表现出的社会功能重点不同,在古代社会,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是政治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44(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从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来看,教育学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教育学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分数:2.00)A.科学化问题√B.实践化问题C.规范化问题D.艺术化问题解析:解析:本题出自《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本书简称《大纲》)第一部分“教育学概述”之第(一)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教育学最初只是人们对教育经验的一种总结,随着近代以来教育实践活动范围的扩大、结构的复杂和内容的日益丰富,人们对教育问题的论述,逐渐从现象的描述过渡到理论的说明,教育研究也自觉地运用了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
但总体而言,教育学的科学性不强,教育学是否称得上是一门科学一直是人们怀疑、争论的焦点,使教育学科学化一直是教育学者们共同的目标。
因此,正确答案为A。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创立的教育学说是(分数:2.00)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批判教育学D.科学教育学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一部分“教育学概述”之第(三)条“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20世纪以来教育学发展所形成的理论派别的掌握程度。
自19世纪末以来,随着教育科学的迅速发展,教育学形成了许多门类和派别,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批判教育学和实用主义教育学。
其中,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文化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狄尔泰和斯普朗格等;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克伯屈;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鲍尔斯、金蒂斯和布厄迪尔等人。
因此,正确答案为A。
4.下列对教育的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广义的教育概念几乎与生活同义B.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C.把教育与其他现象区别开来的根本特征是它是一种有意识地培养人的活动D.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可以将教育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二部分“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之第(一)条“教育的概念”,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概念的理解与把握程度。
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广义的教育。
广义的教育显然与生活本身并无太大差别。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从教育的内涵上看,把教育看成是一种有意识地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现象的根本特征。
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可以将教育分为正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和非正规教育。
因此,正确答案为D。
5.在教育的历史发展中,教育的终身化理念出现在(分数:2.00)A.原始社会B.古代社会C.近代社会D.现代社会√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二部分“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之第五条“教育的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的历史发展的了解程度。
终身教育思想是20世纪60年代,由保罗·朗格朗提出,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一书给予确认,已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一种教育思潮。
因此,正确答案为D。
6.认为教育不但是一种消费活动,也是一种投资活动的理论是(分数:2.00)A.人力资本理论√B.筛选假设理论C.文凭理论D.劳动力市场理论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三部分“教育与社会发展”之第一条“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与社会关系主要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理论主要有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理论、筛选假设理论和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全面的资本概念应包括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
人们用在教育、卫生以及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而进行的国内迁移方面的直接费用乃至为了获得高层次教育而放弃的收入,构成了人力资本投资。
选项B、C是同一种理论的不同名称,可以排除。
劳动力市场理论主要强调教育是将人们分配到不同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手段,在不同的劳动力市场中,教育与工资的关系有所不同。
劳动力市场理论并没有关注资本和投资的问题。
因此,正确答案为A。
7.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帮助学生实现人生价值。
这体现了教育的(分数:2.00)A.个体社会化功能B.个体个,陛化功能√C.个体谋生功能D.个体享用功能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三部分“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之第(三)条“教育的社会功能”,旨在综合考查考生对教育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理解程度。
教育的个体功能主要包括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
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表现为促进个体思想意识、个体行为的社会化并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度;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表现为促进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表现为向学生传授谋生的本领并帮助学生实现人格的提升和完善,体验到精神上的幸福。
因此,正确答案为B。
8.儿童发展具有顺序性的特点,这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分数:2.00)A.因材施教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全面发展原则D.系统性原则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四部分“教育与人的发展”之第一条“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旨在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的理解程度。
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为: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
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比如身体的发展遵循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的顺序;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识记到意义识记,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等。
儿童发展的顺序性特点,要求教育要坚持循渐进原则,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
因此,正确答案为B。
9.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下列不支持内发论的人物是(分数:2.00)A.高尔顿B.卢梭C.格塞尔D.桑代克√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四部分“教育与人的发展”之第二条“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考查考生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的掌握程度。
根据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源于内还是源于外,可以将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分为内发论和外铄论。
主张性善论者、遗传决定论者以及成熟论者一般强调内在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被称为个体发展动因上的内发论,代表人物有高尔顿、格塞尔。
卢梭重视人的自然发展顺序,属性善论者,因此也属于内发论;主张人的发展主要是由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学校的教育与行为训练等决定的,被称为外铄论,代表人物是行为主义者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等都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都支持外铄论。
因此,正确答案为D。
10.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法规是(分数:2.00)A.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1993年《中国改革和发展纲要》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五部分“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第一条“教育目的”,旨在考查考生对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全面发展。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努力使教育质量在90年代上一个新台阶。
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则没有这方面的具体内容。
此外,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提法与本题也非常接近: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人才奠定基础。
因此,正确答案为A。
11.包含“两基”“两全”“两重”内容的法规是(分数:2.00)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六部分“教育制度”之第二条“学校教育制度”,旨在考查考生对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的把握程度。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教育发展总目标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
简称“两基”“两全”“两重”。
因此,正确答案为B。
12.关于经验主义课程论和存在主义课程论的共同之处,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都认为课程要根据儿童的需要来确定B.都主张课程的内容要与儿童的生活相联系C.都反对固定不变的课程D.都反对人文学科√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七部分“课程”之第一条“课程与课程理论”,旨在考查考生对课程理论流派的把握程度。
经验主义课程论认为应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课程,课程要考虑儿童的需要和兴趣,课程必须与儿童的生活相联系,反对把教材当做某些固定的和现成的东西;存在主义课程论也主张课程最终要由学生的需要来决定,知识和有效的学习必须具有个人意义,必须与人的真正目的和生活相联系,反对固定不变的课程。
在对待人文学科的态度上,存在主义课程论是持肯定态度的,认为人文学科应该成为课程的重点,经验主义课程论主张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的课程,并不看重人文学科。
因此,正确答案为D。
13.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
这是课程实施的(分数:2.00)A.忠实取向B.相互调适取向C.创生取向√D.综合取向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七部分“课程”之第三条“课程编制”,旨在考查考生对课程实施的取向的把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