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削力的经验公式
切削力的经验公式

切削力的经验公式切削力的经验公式目前,人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切削力实验数据,对于一般加工方法,如车削、孔加工和铣削等已建立起了可直接利用的经验公式。
测力实验的方法有单因素法和多因素法,通常采用单因素法。
即固定其它实验条件,在切削时分别改变背吃刀量ap和进给量f,并从测力仪上读出对应切削力数值,然后经过数据整理求出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通过切削力实验建立的车削力实验公式,其一般形式为:注意:切削力实验公式是在特定的实验条件下求出来的。
在计算切削力时,如果切削条件与实验条件不符,需乘一个修正系数KF,它是包括了许多因素的修正系数乘积。
修正系数也是用实验方法求出。
三、单位切削力、切削功率和单位切削功率1、单位切削力p:是指切除单位切削层面积所产生的主切削力。
可用下式表示:上式表明,单位切削力p与进给量f有关,它随着进给量f增大而减小。
单位切削力p不受背吃刀量ap的影响。
单位切削力p可查手册,利用单位切削力P来计算主切削力Fz较为简易直观。
2、切削功率Pm:消耗在切削过程中的功率称为切削功率Pm(国标为Po)。
切削功率为力Fz和Fx所消耗的功率之和,因Fy方向没有位移,所以不消耗功率。
于是Pm=(FzVc+Fxnwf/1000)×10-3其中:Pm—切削功率(KW);Fz—切削力(N);Vc—切削速度(m/s);Fx—进给力(N);nw—工件转速(r/s);f—进给量(mm/s)。
式中等号右侧的第二项是消耗在进给运动中的功率,它占总功率5%左右,可以略去不计,于是Pm=FzVc×10-3按上式求得切削功率后,如要计算机床电动机的功率(PE)以便选择机床电动机时,还应考虑到机床传动效率。
PE≥Pm/ηm式中:ηm—机床的传动效率,一般取为0.75~0.85,大值适用于新机床,小值适用于旧机床。
3、单位切削功率Ps单位切削功率Ps是指单位时间内切除单位体积金属Zw所消耗的功率。
四、切削力的变化规律实践证明,切削力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工件材料、切削用量、刀具几何参数、刀具材料刀具磨损状态和切削液等。
切削力计算的经验公式

切削力计算的经验公式通过试验的方法,测出各种影响因素变化时的切削力数据,加以处理得到的反映各因素与切削力关系的表达式,称为切削力计算的经验公式。
在实际中使用切削力的经验公式有两种:一是指数公式,二是单位切削力。
1 .指数公式主切削力(2-4)背向力(2-5)进给力(2-6) 式中F c————主切削力( N);F p————背向力( N);F f————进给力( N);C fc、 C fp、 C ff————系数,可查表 2-1;x fc、 y fc、 n fc、 x fp、 y fp、 n fp、 x ff、 y ff、 n ff------ 指数,可查表 2-1。
K Fc、 K Fp、 K Ff---- 修正系数,可查表 2-5,表 2-6。
2 .单位切削力单位切削力是指单位切削面积上的主切削力,用 kc表示,见表 2-2。
kc=Fc/A d=Fc/(a p·f)=F c/(b d·h d) (2-7)式中A D -------切削面积( mm 2);a p ------- 背吃刀量( mm);f - ------- 进给量( mm/r);h d -------- 切削厚度( mm );b d -------- 切削宽度( mm)。
已知单位切削力 k c ,求主切削力 F cF c=k c·a p·f=k c·h d·b d (2-8)式 2-8中的 k c是指 f = 0.3mm/r 时的单位切削力,当实际进给量 f大于或小于 0.3mm /r时,需乘以修正系数K fkc,见表 2-3。
表 2-3 进给量?对单位切削力或单位切削功率的修正系数K fkc, K fpsf/(m m/r ) 0.10.150.20.250.30.350.40.450.5 0.6K fkc,K fps 1.181.111.061.0310.970.960.940.925 0.9切削力的来源、切削分力金属切削时,切削层及其加工表面上产生弹性和塑性变形;同时工件与刀具之间的相对运动存在着摩擦力。
切削力计算

切削力计算切削力计算的经验公式通过试验的方法,测出各种影响因素变化时的切削力数据,加以处理得到的反映各因素与切削力关系的表达式,称为切削力计算的经验公式。
在实际中使用切削力的经验公式有两种:一是指数公式,二是单位切削力。
1 (指数公式主切削力 (2-4)背向力 (2-5)进给力 (2-6)式中 F ————主切削力( N); cF ————背向力( N); pF ————进给力( N); f————系数,可查表 2-1; C 、 C 、 Cfcfpffx 、 y、 n、 x、 y、 n、 x、 y、 n ------ 指数,可查表 2-1。
fcfpfffffcfcfpfpffK 、 K 、 K ---- 修正系数,可查表 2-5,表 2-6。
FcFpFf2 (单位切削力单位切削力是指单位切削面积上的主切削力,用表示,见表 2-2。
kc(2-7) kc=Fc/A d=Fc/(a p?f)=F c/(b d?h d)式中 -------切削面积( mm 2); ADa ------- 背吃刀量( mm); pf - ------- 进给量( mm/r);h -------- 切削厚度( mm ); db -------- 切削宽度( mm)。
d已知单位切削力 k ,求主切削力 F ccF=k?a?f=k?h?b (2-8) cccpdd式 2-8中的 k c是指 f = 0.3mm/r 时的单位切削力,当实际进给量 f大于或小于0.3mm /r时,需乘以修正系数 K,见表 2-3。
fkc表 2-3 进给量?对单位切削力或单位切削功率的修正系数 K, K fkcfpsf/(mm/r0.15 0.2 0.25 0.3 0.35 0.45 0.5 0.6 0.1 0.4 )K , fkc1.11 1.06 1 0.97 0.96 0.94 0.925 1.18 1.03 0.9 K fps切削力的来源、切削分力金属切削时,切削层及其加工表面上产生弹性和塑性变形;同时工件与刀具之间的相对运动存在着摩擦力。
切削力计算

切削力计算的经验公式通过试验的方法,测出各种影响因素变化时的切削力数据,加以处理得到的反映各因素与切削力关系的表达式,称为切削力计算的经验公式。
在实际中使用切削力的经验公式有两种:一是指数公式,二是单位切削力.1 .指数公式主切削力(2-4)背向力(2-5)进给力(2—6)式中F c -———主切削力( N);F p——-- 背向力( N);F f————进给力( N);C fc、 C fp、 C ff——-—系数,可查表 2-1;x、y fc、n fc、x fp、y fp、n fp、x ff、y ff、n ff--————指数,可查表 2-1.fcK Fc、 K Fp、 K Ff—--—修正系数,可查表 2—5,表 2—6.2 .单位切削力单位切削力是指单位切削面积上的主切削力,用 kc表示,见表 2-2.kc=Fc/A d=Fc/(a p·f)=F c/(b d·h d) (2—7)式中A D—----—-切削面积( mm 2);a p -—----- 背吃刀量( mm);f ———--—-- 进给量( mm/r);h-———-—-- 切削厚度( mm );db--———--- 切削宽度( mm)。
d已知单位切削力 k c,求主切削力 F cF c=k c·a p·f=k c·h d·b d(2-8)式 2—8中的 k c是指 f = 0.3mm/r 时的单位切削力,当实际进给量 f大于或小于 0。
3mm /r时,需乘以修正系数 K fkc,见表 2—3。
表 2-3 进给量?对单位切削力或单位切削功率的修正系数 K fkc, K fps f /(mm/r )0.10。
15 0。
2 0.25 0。
3 0.350。
40。
45 0。
5 0.6K fkc,K fps 1.18 1。
11 1。
061.031 0.97 0.96 0。
94 0。
切削力计算

切削力计算的经验公式通过试验的方法,测出各种影响因素变化时的切削力数据,加以处理得到的反映各因素与切削力关系的表达式,称为切削力计算的经验公式。
在实际中使用切削力的经验公式有两种:一是指数公式,二是单位切削力.1 .指数公式主切削力(2—4)背向力(2-5)进给力(2—6)式中F c—-——主切削力( N);F p -—-—背向力( N);F f————进给力( N);C fc、 C fp、 C ff -——- 系数,可查表 2-1;x、y fc、n fc、x fp、y fp、n fp、x ff、y ff、n ff--———- 指数,可查表 2-1。
fcK Fc、 K Fp、 K Ff -—-- 修正系数,可查表 2—5,表 2-6。
2 .单位切削力单位切削力是指单位切削面积上的主切削力,用 kc表示,见表 2-2。
kc=Fc/A d=Fc/(a p·f)=F c/(b d·h d) (2—7)式中A D—-———-—切削面积( mm 2);a p—-—————背吃刀量( mm);f -——-———- 进给量( mm/r);h——--—--- 切削厚度( mm );db-————--- 切削宽度( mm)。
d已知单位切削力 k c,求主切削力 F cF c=k c·a p·f=k c·h d·b d(2—8)式 2-8中的 k c是指 f = 0。
3mm/r 时的单位切削力,当实际进给量 f大于或小于 0。
3mm /r时,需乘以修正系数 K fkc,见表 2-3.表 2-3 进给量?对单位切削力或单位切削功率的修正系数 K fkc, K fps f /(mm/r )0。
10。
15 0.2 0。
25 0.3 0.350.40。
45 0.5 0。
6K fkc,K fps1。
18 1。
11 1。
061。
031 0。
97 0.96 0.94 0。
切削力的经验公式:

切削力的经验公式:主切削力Fz一般是a p、f、v、γ0、kγ、λs、材料硬度和强度等参数的函数。
即:Fz=f(a p、f、v、γ0、kγ、λs、材料硬度和强度)在上述各参数中,a p和f对Fz的影响最大。
因此,先考虑这两参数来建立经验公式:⑴变a p,求Fz与a p的关系:已知:f=0.3mm/r,v=100m/min,γ0=15°,kγ=75°,λs=0°。
通过切削力实验测得如下数据:根据实验数据作出Fz与a p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Fz与a p成线性关系。
所以,Fz可表示成:Fz=C a p×a p当a p=1时,C a p=Fz=64所以,Fz可近似写成:Fz=64 a p p⑵变f,求Fz与f的关系:已知:a p=3mm,其它同⑴相同。
通过切削力实验测得如下数据:根据实测得的数据作出Fz 与f 之间的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Fz 与f 之间是非线性关系,即:z F Y f z f C F ⨯=为找出两者的关系,将上式用对数坐标表示,即得一条直线方程为:f Y C F z F f z lg lg lg +=当f=1时,C f =Fz=490而: z F Y = tg θ=0.84 (从对数坐标图中量出θ角值,计算tg θ得出0.84)所以有:84.0490f F z =⑶ 求Fz 与a p 、f 两者的关系:从关系式Fz = C a p ×a p 中,当取不同的f 值时,可以发现Fz 和f 的关系直线的斜率发生变化,所以C a p 是f 的函数。
则有:C a p = f (f )=Z F Y Cf所以:Fz = f (f )a p = Z F Y Cf ×a p下面求C 值:当f = 0.3时,Fz= Z F Y Cf ×a p =64 a p所以:C 1= 640.30.84 =176当a p =3时,Fz = Z F Y Cf ×a p = 490Z F Y f所以:C 2= 4903 =163故:C=(C 1+ C 2)/2=(176+163)/2=169.5所以有:Fz=169.5 a p ×f 0.84 (kg )除a p 和f 的变化对切削力有影响以外,其它参数的变化对切削力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故必须加以考虑,即其它参数与实验条件不符时,采用修正系数KF z加以修正。
切削力的计算

切削力计算的经验公式通过试验的方法,测出各种影响因素变化时的切削力数据,加以处理得到的反映各因素与切削力关系的表达式,称为切削力计算的经验公式。
在实际中使用切削力的经验公式有两种:一是指数公式,二是单位切削力。
1 .指数公式主切削力(2-4)背向力(2-5)进给力(2-6)式中F c————主切削力( N);F p————背向力( N);F f————进给力( N);C fc、 C fp、 C ff————系数,可查表 2-1;x、y fc、n fc、x fp、y fp、n fp、x ff、y ff、n ff ------ 指数,可查表 2-1。
fcK Fc、 K Fp、 K Ff ---- 修正系数,可查表 2-5,表 2-6。
2 .单位切削力单位切削力是指单位切削面积上的主切削力,用 kc表示,见表 2-2。
kc=Fc/A d=Fc/(a p·f)=F c/(b d·h d) (2-7)式中A D -------切削面积( mm 2);a p ------- 背吃刀量( mm);f - ------- 进给量( mm/r);h-------- 切削厚度( mm );db-------- 切削宽度( mm)。
d已知单位切削力 k c ,求主切削力 F cF c=k c·a p·f=k c·h d·b d (2-8)式 2-8中的 k c是指 f = 0.3mm/r 时的单位切削力,当实际进给量 f大于或小于 0.3mm /r时,需乘以修正系数 K fkc,见表 2-3。
表 2-3 进给量?对单位切削力或单位切削功率的修正系数 K fkc, K fps切削力的来源、切削分力金属切削时,切削层及其加工表面上产生弹性和塑性变形;同时工件与刀具之间的相对运动存在着摩擦力。
如图2-15所示,作用在刀具上的力有两部分组成:1. 作用在前、后刀面上的变形抗力 F nγ和 F nα ;2. 作用在前、后刀面上的摩擦力F fγ和 F fα。
切削力计算

切削力计算的经验公式通过试验的方法,测出各种影响因素变化时的切削力数据,加以处理得到的反映各因素与切削力关系的表达式,称为切削力计算的经验公式。
在实际中使用切削力的经验公式有两种:一是指数公式,二是单位切削力。
1 .指数公式主切削力(2-4)背向力(2-5)进给力(2-6)式中F c————主切削力(N);F p————背向力(N);F f————进给力(N);C fc、C fp、C ff————系数,可查表2-1;x fc、y fc、n fc、x fp、y fp、n fp、x ff、y ff、n ff ------ 指数,可查表2-1。
K Fc、 K Fp、 K Ff ---- 修正系数,可查表 2-5,表 2-6。
2 .单位切削力单位切削力是指单位切削面积上的主切削力,用 kc表示,见表 2-2。
kc=Fc/A d=Fc/(a p·f)=F c/(b d·h d) (2-7)式中A D -------切削面积( mm 2);a p ------- 背吃刀量( mm);f - ------- 进给量( mm/r);h-------- 切削厚度( mm );db-------- 切削宽度( mm)。
d已知单位切削力 k c ,求主切削力 F cF c=k c·a p·f=k c·h d·b d (2-8)式 2-8中的 k c是指 f = 0.3mm/r 时的单位切削力,当实际进给量 f大于或小于 0.3mm /r时,需乘以修正系数 K fkc,见表 2-3。
表 2-3 进给量?对单位切削力或单位切削功率的修正系数 K fkc, K fpsf /(mm/r)0.1 0.15 0.2 0.25 0.3 0.350.40.45 0.5 0.6K fkc, K fps1.18 1.11 1.061.031 0.97 0.96 0.94 0.9250.9切削力的来源、切削分力金属切削时,切削层及其加工表面上产生弹性和塑性变形;同时工件与刀具之间的相对运动存在着摩擦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削力的经验公式
目前,人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切削力实验数据,对于一般加工方法,如车削、孔加工和铣削等已建立起了可直接利用的经验公式。
测力实验的方法有单因素法和多因素法,通常采用单因素法。
即固定其它实验条件,在切削时分别改变背吃刀量ap和进给量f,并从测力仪上读出对应切削力数值,然后经过数据整理求出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通过切削力实验建立的车削力实验公式,其一般形式为:
注意:切削力实验公式是在特定的实验条件下求出来的。
在计算切削力时,如果切削条件与实验条件不符,需乘一个修正系数KF,它是包括了许多因素的修正系数乘积。
修正系数也是用实验方法求出。
三、单位切削力、切削功率和单位切削功率
1、单位切削力p:是指切除单位切削层面积所产生的主切削力。
可用下式表示:
上式表明,单位切削力p与进给量f有关,它随着进给量f增大而减小。
单位切削力p不受背吃刀量ap的影响。
单位切削力p可查手册,利用单位切削力P来计算主切削力Fz较为简易直观。
2、切削功率Pm:消耗在切削过程中的功率称为切削功率Pm(国标为Po)。
切削功率为力Fz和Fx所消耗的功率之和,因Fy方向没有位移,所以不消耗功率。
于是
Pm=(FzVc+Fxnwf/1000)×10-3
其中:Pm—切削功率(KW);
Fz—切削力(N);
Vc—切削速度(m/s);
Fx—进给力(N);
nw—工件转速(r/s);
f—进给量(mm/s)。
式中等号右侧的第二项是消耗在进给运动中的功率,它占总功率5%左右,可以略去不计,于是
Pm=FzVc×10-3
按上式求得切削功率后,如要计算机床电动机的功率(PE)以便选择机床电动机时,还应考虑到机床传动效率。
PE≥Pm/ηm
式中:ηm—机床的传动效率,一般取为0.75~0.85,大值适用于新机床,小值适用于旧机床。
3、单位切削功率Ps
单位切削功率Ps是指单位时间内切除单位体积金属Zw所消耗的功率。
四、切削力的变化规律
实践证明,切削力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工件材料、切削用量、刀具几何参数、刀具材料刀具磨损状态和切削液等。
1、工件材料
(1)硬度或强度提高,剪切屈服强度τs增大,切削力增大。
(2)塑性或韧性提高,切屑不易折断,切屑与前刀面摩擦增大,切削力增大。
2、切削用量
(1)背吃刀量(切削深度)ap、进给量增大,切削层面积增大,变形抗力和摩擦力增大,切削力增大。
由于背吃刀量ap对切削力的影响比进给量对切削力的影响大( 通常XFz=1,YFz=0.75-0.9),所以在实践中,当需切除一定量的金属层时,为了提高生产率,采用大进给切削比大切深切削较省力又省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