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告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疗进展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疗进展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是一类较为罕见的肿瘤,占恶性肿瘤的2%,它是起源于不同神经内分泌器官的一组异质性肿瘤,其中胃肠道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NETs的74%。
在临床上,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率低,其中约15%-36%为无功能性肿瘤,无典型的临床特点或者掩盖了临床特点。
另外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生长相对较为缓慢,早期表现常无特异性或者根本无明显的症状,临床上易与功能性的疾病产生混淆。
致使延误诊断,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本综述主要对其近年来在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简要总结。
1 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GNET)的分类2010年WHO在组织形态上将消化系统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为四大类:(1)神经内分泌肿瘤,其中包含了NET1级(类癌)和NET2级;(2)神经内分泌癌,其中包含小细胞癌及大细胞癌;(3)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4)部位特异性和功能特异性神经内分泌肿瘤。
2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ET)的诊断2.1临床表现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ET)早期的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如腹胀,上腹痛,腹部不适、呕血、黑便、消瘦纳差等。
它按其临床症状表现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某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异常分泌,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功能性症状表现;另一类是与功能性症状表现无关的胃神经内分泌肿瘤。
功能性GNET多表现为过量分泌肿瘤相关物质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无功能性的GNET常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致使早期难以发现。
大多数患者由于肿瘤较大,可在腹部扪及肿块,以及肿瘤引起的相关并发症,或者出现远处肝脏转移引起的黄疸等症状前来就诊。
2.2生化检查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大部分具有内分泌功能,故可通过检测血、尿中的激素及其代谢产物进行GNET的初步筛查。
2.3肿瘤标志物我们最常用的肿瘤标记检测物质是血清或血浆的嗜铬黏多肽A(CgA)和突触素(Syn)。
CgA是一种直径大于80 nm的大分泌颗粒基质中的蛋白,其在诊断神经内分泌肿瘤方面有明显优势,它与肿瘤的体积及肿瘤侵及范围有关,对于监测肿瘤和判断其预后有很大价值。
胃神经内分泌癌1例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病例资料
材较小, 容易误诊 [2]。超声内镜和 CT 可以了解肿瘤的发展 浸润情况, 了解邻近器官的侵犯, 周围淋巴结的转移、 肿大等 患者男性, 63 岁, 因 “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隐痛并伴 情况, 确定病情的发展阶段, 但他们不能够取病理, 不能获得 反 酸 恶 心 2 月 余”于 2015-09-14 就 诊 于 青 岛 市 市 立 医 院, 准确的病理诊断, 判断肿瘤的性质 [1]。病理及免疫组化是最 行 胃 镜 示: 胃 窦 小 弯 侧 见 巨 大 溃 疡, 深, 底 扁 平, 覆 黄 厚 苔, 重要的确诊依据,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 、 嗜铬粒素 A 边缘呈结节样隆起; 胃镜病理示: (胃窦小弯侧)差见低分化 (CgA) 、 突触素 (Syn)是最广泛的神经内分泌抗体标志, 其中 癌, 首先考虑低分化腺癌。患者后于 2015-09-24 就诊于山 CgA 是最有价值的标志物, 本例患者免疫组化示 CgA 部分 +。 东省立医院, 并于 2015-09-30 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胃癌根 同时, 需要提到的是三种标志物共同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 治术, 术中探查肿瘤位于胃窦小弯侧, 大小约 5×6cm, 质硬, 单项和双项表达率, 因此临床常将三种联合应用来提高胃肠 活动度差, 与周围粘连重, 多发肿大淋巴结, 根据术中探查, [1] 道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 。 进行毕 II 式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 (E1407930) : 胃大部切 2.2 临床表现 除标本: 神经内分泌癌 (G3 级) , 切面积 5.5×0.5cm, 肿瘤呈 胃 神 经 内 分 泌 癌 的 临 床 表 现 不 典 型, 常表现为腹痛腹 多结节样, 侵达深肌层; “ 上” 、 “下”切线未查见癌; 小弯淋巴 [2] 胀、 恶心呕吐、 肠道梗阻等 , 容易误诊为消化道溃疡, 好发于 结 (1/17 枚)及大弯侧淋巴结 (4/8 枚)查见癌; ”第 8 组 “淋 胃肠道肿瘤的类癌综合征则不常见。后期肿瘤扩大, 病情恶 巴结 (4 枚)未查见癌; 大网膜未查见癌。免疫组化: CK 部分 化可伴有全身症状, 像 消瘦、 腹水、 低蛋白血症、 消化道出血、 +, CK8/18+,Syn+, CD56+,CgA 部 分 +, LCA-,Ki-67+(40%)。 [3] 脏器衰竭等 。 2015-11-15 于山东省立医院行 TCF 化疗方案 1 周期, 具体 2.3 治疗 方案为: 多西他赛 120mg d1+ 替吉奥 60mg d1-14,2015-12- 对 于 局 限 性 胃 神 经 内 分 泌 癌, 手术切除是最为主要的 06、 2015-12-29、 2016-01-23 分 别 进 行 3 周 期 TCF 化 疗 方 治疗方法, 应根据肿瘤的大小、 选取根治术或局部切除减瘤 案, 具 体 方 案 为: 多 西 他 赛 120mg d1+ 奥 沙 利 铂 200mg d1+ 术, 并 根 据 转 移 情 况 行 淋 巴 结 清 扫 [4], 通 常 认 为, 肿瘤直径 左 亚 叶 酸 钙 100mg d1-5+5-Fu750mg d1-5 q21d, 期间化疗 < ≥ 2.0cm 时行肿瘤根治术, 以防止转移, 直径 2.0cm 时可选 反 应 可 耐 受, 淋 巴 结 转 移 未 见 改 善。2016-04 到 2016-08 [1] 择 局部切除 。本例患者肿瘤大小约 5×6cm, 并多发肿大 行 4 周期 EP 方案, 具体用药: 依托泊苷 0.1g d1-5 + 奈达铂 淋巴结, 采取的是毕 II 式胃癌根治术。术后辅助化疗是控制 40mg d1-3 Q21d。2016-09-09 复查胸部增强 CT 示: 胃癌术 肿瘤发展和转移的重要措施, 可以参考胃的方案, 以替吉奥 后化疗后改变, 门腔间隙大淋巴结, 较前未明显变化; 食管下 为主, 联合紫杉醇或奥沙利铂等, 或者采用依托泊苷加铂类。 端周围小淋巴结, 较前略缩小; 左肾小囊肿、 双侧肾上腺增生; 对于脑转移或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放射疗法是较为理想 脾 脏 低 密 度 灶, 考 虑 良 性; 胆 囊 炎; 右 肺 小 结 节, 较 前 好 转。 [2] 的治疗措施 , 本例患者 2016-09 复查 CT 时显示门腔间隙 建 议 行 转 移 淋 巴 结 局 部 放 疗, 因 患 者 个 人 原 因, 未 行 放 疗。 大淋巴结及食管下端周围小淋巴结没有进展, 较为局限, 建 后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并上腹部疼痛, 遂于 2016-12-12 就诊 议其行淋巴结局部放疗, 但因患者个人原因, 未施行, 后出现 于山东省立医院, 行上腹部增强 CT 示: 1. 胃癌术后, 腹膜后 病情进展, 淋巴结进一步转移。再者可以选择生物治疗, 生 淋巴结转移表现; 2. 梗阻性胆系扩张表现, 考虑梗阻点位于 物治疗主要包括干扰素和生长抑素类似物, 这种方式可以明 胆总管起始段水平; 3. 结合病史符合脾脏梗死表现; 4. 肝脏、 显改善症状, 但对于肿瘤的缩小没有太大意义 [2]。神经内分 左肾小囊肿。2017-01-02 行 PTCD 术, 手术过程顺利。术后 泌癌含有丰富的血管, 针对这一点, 对于索拉非尼、 舒尼替尼 症状缓解, 2017-03 复查 CT 示: 肝门区及门腔间隙淋巴结转 等血管抑制剂是否可以应用其治疗 , 国内外许多机构正在对 移, 较前增大; 肠系膜根部小淋巴结, 较前饱满; 少量盆腔积 其研究, 将来有望成为该病的治疗方案 [4]。 液。现一直于我校附属医院门诊口服中药治疗, 现患者上腹 2.4 预后 部偶有疼痛, 纳眠可, 偶感乏力, 二便调。 胃神经内分泌癌发病率虽低, 但易广泛转移, 预后并不 2 讨论 甚理想, 同时其预后受病理类型、 肿块大小、 病情分期、 手术 人体内分布有广泛的神经内分泌细胞, 发生于神经内分 治疗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据报道, 类癌的预后最好, 泌 细 胞 的 恶 性 肿 瘤 称 为 神 经 内 分 泌 癌, 是一种具有内分泌 其 5 年生存率可达 70% 以上, 小细胞癌最差, 平均生存期仅 作用的恶性肿瘤, 胃神经内分泌癌作为较为罕见的消化道肿 仅 1 年左右 [5]。直径 >2.0cm 并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预后 瘤, 起源于类肠嗜银细胞, 其发生率占胃肠道肿瘤的 0.4%- 较差 [1]。本例患者肿瘤大小约 5×6cm, 存在局部淋巴结转移 1.5%。根据肿瘤的形态及分化情况等可以分为小细胞癌、 类 现象, 行毕 II 式胃癌根治术, 术后给予 TCF 和 EP 方案化疗, 癌、 非典型类癌 [1]。 一段时间内病情进展得以缓解, 后又出现腹膜后淋巴结多发 2.1 诊断 转移及胆道梗阻, 给予对症 PTCD 治疗, 术后症状缓解, 未再 胃镜、 超声内镜、 CT、 PET、 免疫组化以及特定的标志物 行放化疗等特殊治疗, 复查 CT 见肝门区及肠系膜淋巴结转 等均可用于胃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胃镜取病理是最主要的 移较前进展, 现一直服中药维持, 其预后还需进一步观察。 诊断方法, 但镜下观察不容易区分组织的特异性, 且病理取 综上可知, 胃神经内分泌癌作为一种较为罕见的恶性肿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舒尼替尼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历程
舒尼替尼
舒尼替尼是口服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点包括VEGFR-1, -2 和 -3,PDGFR-a 和 b, KIT, FLT3, CSF-1R 和RET
非临床研究
在RIP1-Tag2胰腺岛细胞癌转基因小鼠模型中, 舒尼替尼:减低肿瘤负荷并提高生存减少内皮细胞群 (抑制VEGFR)减少周细胞覆盖 (抑制PDGFR)
生 物 治 疗
Oberg, Ann Oncol. 2010 May;21 Suppl 5:v223-7
PROMID研究:长效奥曲肽VS安慰剂
评价奥曲肽LAR的抗肿瘤作用随机、双盲、前瞻、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试验2001-2008年,在德国18个研究中心开展计划入组162例患者,有85例接受了治疗(n=42 奥曲肽LAR; n=43 placebo)
胃NETs
胰腺 NETs
回肠 NETs
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获得肿瘤组织
病理学诊断
手术标本其他肿瘤信息HE发现具有内分泌特征必选检测和可选检测
TNM分期
ENETS 的TNM分期系统AJCC/UICC的TNM分期系统
NANETS/ENETS共识:GEP-NEN诊断流程
提示NENs的临床表现
II期研究: 至肿瘤进展时间
类癌(n = 41)中位TTP: 10.2 月95% CI: 9.2 to 17.4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 = 66)中位TTP: 7.7 月95% CI: 6.5 to 12.5
时间(月)
0
2
4
10
12
14
20
100
90
80
70
60
50403020100
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报告

/病例报告•Case Report•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Chin J Curr Adv Gen Surg2020年12月第23卷第12期Dec.2020Vol.23No.12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报告陈延坤秦成坤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肝胆胰脾外科(山东【关键词】十二指肠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手术切除【中图分类号】R735.3【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9905.2020.12.028【文章编号】1009-9905(2020)12-1003-03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4岁,因“黑便2月,查体发现十二指肠占位1月”入院。
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黑便,偶有恶心,无腹痛、腹胀、发热、寒战等其他临床症状。
1月前于当地医院行电子胃镜示:十二指肠降段肿物,怀疑十二指肠恶性肿瘤。
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血红蛋白渊HGB)84g/Lo血清癌胚抗原(CEA)、CA199、CA125、甲胎蛋白(AFP指等均在正常范围,其他生化指标未见明显异常。
上腹部增强MRI及MRCP示十二指肠降段前壁动脉期见条形高强化灶,截面约0.5cmx1.2cm,静脉期及延迟期呈相对等信号,平扫T1WI及T2WI显示不清;MRCP提示胆囊无增大,肝内外胆管及主胰管无明显扩张(图1)o十二指肠镜示十二指肠乳头大小形态正常,十二指肠乳头旁见一肿物,中央凹陷,糜烂,溃疡形成(图2)o病理科会诊意见:(十二指肠降段)神经内分泌肿瘤,G1(类癌)。
术前诊断:十二指肠降段占位,首先考虑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
手术探查,见病灶位于十二指肠降段腹侧,大小约1.5cmx 1.0cmx0.5cm,质硬,肝左叶肝面见直径约0.5cm 白色质硬结节,切除后送快速冰冻病理回示:纤维增生性结节伴玻璃样变。
遂于十二指肠前壁完整切除肿瘤,考虑存在复发、十二指肠痿、胰痿、出血等风险,加做胃肠吻合术。
术后病理示:显微镜下见肿瘤细胞存在病理性核分裂(细胞核膜消失,核染色质聚集,边缘呈锯齿状),2/10HPF,侵达深肌层(图济南250021)3)o免疫组织化学:CK(AE1/AE3)(细胞角蛋白抗体AE1/AE3)、Syn(突触素)、CgA(嗜铬蛋白颗粒A)、PHH3(磷酸化组蛋白H3)均表现为阳性,Ki-67(5%),CD56表现为阴性。
胃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告

胃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告患者,女,40岁。
因腹痛、黑便、头昏3天,一过性意识障碍4小时入院。
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位于上腹正中,呈阵发性,无放射痛,与进食及体位无关,排柏油样大便,每日1次,每次量约50g-100g,伴有恶心,头昏,乏力,活动后明显, 4小时前患者上班途中出现一过性意识障碍。
查体:重度贫血貌,腹平软,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胃镜示胃窦见一0.8×0.8cm球形血痂,表面见新鲜出血,周围黏膜充血水肿隆起糜烂,幽门口黏膜充血水肿,镜下胃窦溃疡性质待定,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腹腔内大网膜与胃壁,肝脏多处粘连,胃窦部可扪及一个约2cm×2cm大小质硬区域,切除远端胃大部后剖视标本见胃窦前壁一个2cm×2cm大小溃疡,表面破溃,无活动性出血,胃腔内无血凝块。
患者术后病理经免疫组化及远程会诊:胃部肿瘤位于粘膜下细胞圆形,形态规则,部分细胞呈长圆形,呈实性团样、索样、片状排列,血管丰富,侵犯深肌层,近浆膜层,考虑为胃神经内分泌癌。
(如图1、2)讨论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是一类能够将胺的前体摄取.通过脱羧作用,合成和分泌胺及多肽激素的恶性肿瘤[1]。
原发于胃的内分泌肿瘤十分罕见,占整个消化道内分泌肿瘤的 2%~6% 。
在所有胃癌中,内分泌肿瘤仅占 0.1% ~ 0. 9%。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分为3种类型: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类癌),高分化神经内分泌癌(恶性类癌)和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癌)。
多数学者认为,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胃内分泌细胞增生一异型增生一胃类癌(高分化)一不典型类癌(中间分化)一神经内分泌癌(低分化)。
胃的肿瘤大多能通过胃镜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而被发现。
B超、CT及MRI检查是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但神经内分泌癌与腺癌影像学不易鉴别,确诊最终须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及治疗(附74例临床分析)

神 经 内分泌 肿瘤 ( N E T ) 是一 类 少 见 肿 瘤 , 它是 起源 于不 同神经 内分 泌 器 官 的一 组 异 质性 肿 瘤 ¨ , 胃N E T ( G — N E N) 是其 中 的一种 , 约占N E T的 2 3 %, 其年 发病率 约 为 0 . 2 / 1 0万 , 肿瘤 的生 长 相 对缓 慢 ,
下术治疗 1 2例 、 化疗 5例 , 拿组 1 、 3 、 5年牛存率分别 为 7 4 . 3 2 %、 4 0 . 5 4 %、 1 8 . 9 1 % 。结论 G — N E N好发 于男性 , 发 病年龄较迟 , 临床症状不典型 术后病理检查 是其确诊 的主要手段 , 尽早行根治性手术治疗能提高患蕾 的生存率 。
性, 7 4例患者均为非功能 I 生G — N E N, 其中上腹部不适症 状为主 4 8例 ( 6 4 . 8 6 %) , 进食 哽噎 2 1例 ( 2 8 . 3 8 %) , 反 酸嗳气 、 黑便 、 消瘦 1 2例( 1 6 . 2 2 %) ; 部分患 者有两种或
两种以上症状 。
1 资料与 方法
1 . 1 临床资料 选择同期我院收治 的 G - N E N患者 7 4例 , 【 旦 ] 顾 性 分 析其 性 别 、 年龄 、 术前检查 、 初 诊 症
状、 原 发病部 位 、 病 理类 型 、 临床分期 、 治 疗方 法和 随
访情况 。采 用 2 0 1 0年 WH O( 4版 ) 神 经 内分 泌肿 瘤
关键词 : 胃神经 内分泌肿瘤 ; 诊断; 治疗 ; 临床 分析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 2 6 6 X. 2 0 1 4 . 0 5 . 0 2 5
胃癌患者病例详细报告

胃癌患者病例详细报告病例报告:患者信息:患者姓名:XX年龄:XX岁性别:XX性别就诊时间:XX年XX月XX日临床历史:患者于XX年XX月初次出现胃部不适感,包括胃痛和消化不良症状。
患者未经过自我治疗,并在几周后就诊于本医院。
体格检查:体重:XXkg身高:XXcm一般状况:患者表现出明显的消瘦和疲劳。
腹部检查:腹部平坦无压痛。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红细胞计数正常。
肝功能检查:ALT、AST、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正常。
肾功能检查:血肌酐、尿素氮正常。
消化酶检查:胃酸分泌功能异常,胆汁酸分泌功能异常。
影像学检查:胃镜检查:在胃中段发现一处对比剂吸收异常的溃疡。
腹部超声波检查:可见胃壁增厚。
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发现。
组织学检查:病理活检结果显示胃部的病变组织,可见明显的腺癌细胞浸润,并与正常组织边界不明显。
分期:根据临床病情、病理报告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该患者被诊断为胃癌,并分期为Stage III。
治疗方案:基于患者的病情和研究文献,医生决定对该患者采取多学科联合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术后辅助化疗和放疗。
手术过程:XX年XX月XX日,在全麻下,行胃癌手术切除术。
手术切除范围包括整个胃的切除,同时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
手术过程顺利,并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术后恢复:术后患者给予适当的液体和营养支持,并进行抗感染治疗。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术后第7天拆除了胃管,以及第10天拆除了导尿管。
患者术后无明显并发症。
辅助治疗:术后患者接受了化疗和放疗的辅助治疗。
化疗方案为X方案,每周期间隔为X周,共进行了X周期的化疗。
放疗方案为X,总共进行了X周的放疗。
随访: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随访,包括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至目前为止,患者已完成X个月的随访,无明显复发或进展的征象。
讨论:本病例是一例胃癌患者,经手术切除并接受化疗和放疗的综合治疗后,术后恢复良好,并已进行X个月的随访,尚未出现明显的复发或进展。
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例随访

三、胃腺癌
胃癌是胃最常见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在我国 发病率较高。 形态分型: I型:隆起型 II型:平坦型(又分为IIa扁平隆起型;IIb型: 平坦型;IIc型:浅凹型) III型:溃疡型
鉴别诊断---胃淋巴瘤
胃癌 胃淋巴瘤 原发性胃淋巴瘤是指发生于胃粘 膜固有层和粘膜下层淋巴组织的 肿瘤。 胃是淋巴组织非常丰富的器官, 胃淋巴瘤在胃粘膜下沿着淋巴组 织浸润性生长,故病灶侵犯范围 广泛。虽然侵犯范围大于胃癌, 但是病变外缘光滑、相邻脂肪间 隙较清晰,梗阻征象少见。
CT图像
直肠壁局部增厚,管 腔略窄,外膜光整, 周围脂肪间隙较清楚、 未见明显淋巴结影显 示,增强扫描强化较 均匀。
您的诊断及理由
定位:直肠 征象:管壁不均匀增厚?(√) 边界是否清楚?(√) 密度均匀?(√) 是否明显均匀强化?(√) 有无异常供血血管?(×) 有无淋巴结?( × )
您的结论?
0-13.6ng/ml
结果解析
99.88 13.72 >1000
0-35u/ml 0-25u/ml 0-27u/ml
↑
↑
糖类抗原724
237.10
0-6.9u/m
↑
CT图像平扫ຫໍສະໝຸດ 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
胃壁不规则增厚,并软组织肿块影,边界 不清,内可见点状钙化灶,增强扫描呈轻 度强化。
您的诊断及理由
定位:胃体及胃窦部 征象: 弥漫性?( √ ) 腔内肿块?(×) 胃粘膜显示清楚?(×) 内部是否钙化?(√) 周围淋巴结肿大?(√) 强化是否明显?(×)
实性假乳头状瘤:年轻女性好发,多为囊实性, 多数体积较大,呈膨胀性生长,包膜完整,与胰 腺境界清楚。包膜及囊壁可有线状钙化或弧形钙 化。实性部分呈低或等密度,漂浮在更低密度的 囊性部分中,呈“浮云征”;或呈囊实性不规则 相间分布,可见壁结节,可有出血、坏死、囊变 ,很少出现胰管或胆管梗阻扩张或血管受侵现象 ,增强后实性部分及囊壁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 期及延迟期呈渐进性明显强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1-06-24T16:58:35.73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隋心[导读] 胃的肿瘤大多能通过胃镜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而被发现。
B超、CT及MRI检查是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隋心
【关键词】胃;神经内分泌癌;病例报告【中图分类号】R6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169-01 患者,女,40岁。
因腹痛、黑便、头昏3天,一过性意识障碍4小时入院。
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位于上腹正中,呈阵发性,无放射痛,与进食及体位无关,排柏油样大便,每日1次,每次量约50g-100g,伴有恶心,头昏,乏力,活动后明显, 4小时前患者上班途中出现一过性意识障碍。
查体:重度贫血貌,腹平软,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胃镜示胃窦见一0.8×0.8cm球形血痂,表面见新鲜出血,周围黏膜充血水肿隆起糜烂,幽门口黏膜充血水肿,镜下胃窦溃疡性质待定,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腹腔内大网膜与胃壁,肝脏多处粘连,胃窦部可扪及一个约2cm×2cm大小质硬区域,切除远端胃大部后剖视标本见胃窦前壁一个2cm×2cm大小溃疡,表面破溃,无活动性出血,胃腔内无血凝块。
患者术后病理经免疫组化及远程会诊:胃部肿瘤位于粘膜下细胞圆形,形态规则,部分细胞呈长圆形,呈实性团样、索样、片状排列,血管丰富,侵犯深肌层,近浆膜层,考虑为胃神经内分泌癌。
(如图1、2)
讨论
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是一类能够将胺的前体摄取.通过脱羧作用,合成和分泌胺及多肽激素的恶性肿瘤[1]。
原发于胃的内分泌肿瘤十分罕见,占整个消化道内分泌肿瘤的 2%~6% 。
在所有胃癌中,内分泌肿瘤仅占 0.1% ~ 0. 9%。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分为3种类型: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类癌),高分化神经内分泌癌(恶性类癌)和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癌)。
多数学者认为,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胃内分泌细胞增生一异型增生一胃类癌(高分化)一不典型类癌(中间分化)一神经内分泌癌(低分化)。
胃的肿瘤大多能通过胃镜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而被发现。
B超、CT及MRI检查是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但神经内分泌癌与腺癌影像学不易鉴别,确诊最终须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
胃神经内分泌癌辅助诊断方法:免疫组化是最常用的方法,较常用的有QrA、Syn及NSE等,而CgA和Syn则有很高的特异性。
铬粒素A(CgA)水平是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的特异性指标,临床最为常用。
血清CgA的敏感性与肿瘤类型、分化程度及大小有关。
在正常人或非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中CgA也有轻度升高,但水平较低。
研究表明60%-80%的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中血清CgA水平高于正常,而CgA恰恰是神经内分泌细胞中分泌颗粒所释放的代表其分泌特征的物质。
本患者免疫组化:CgA(+),Syn(+)。
胃神经内分泌癌的治疗方式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全身化疗,生物治疗、靶向药物治疗等[2]。
总之,手术是治疗胃神经内分泌癌达治愈目的的惟一手段,但对已有转移者效果较差,放射治疗仅适用于控制脑转移或控制骨转移所致的疼痛;全身化疗一般不作为常规和优选治疗方案,可作为综合治疗的一种手段;生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由原发肿瘤或转移灶过量的自分泌激素或神经分泌所致临床症状;目前,靶向药物治疗是研究的新方向,但对胃神经内分泌癌疗效的提高,有待于人们对神经内分泌癌生物学行为更深入的研究以及新的靶向药物的发现和多中心、多学科的联合试验和总结。
参考文献
[1]萧树东,许国铭.中华胃肠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40-843
[2]王白石,刘洪一,贾宝庆.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研究进展.山东医药.2010,54(34):115-116作者单位:264400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