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素养 区域认知共30页文档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解读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解读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地理课程后所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区域认知:指对区域的特征、问题进行分析、解释和评价的能力。
2. 综合思维:指综合运用地理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 人地协调观:指正确看待人地关系,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实现人地和谐发展的观念。
4. 地理实践力:指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进行地理观测、调查、实验和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等活动的能力。
这些核心素养是高中地理学科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学生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所必备的能力和素养。
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浅析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以“区域认知”素养培养为例

浅析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以“区域认知”素养培养为例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对高中阶段地理知识的学习也相应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学习的地理知识越来越多样化,并且不单单只是培养学生的应试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全方面的地理素质培养,本文针对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关于地理核心素养如何培养等问题进行简单剖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教学;区域认知一、引言1.1 地理核心素养王向东、袁孝亭在《地理素养的核心构成和主要特点》一文中,比较详细地阐述了地理素养的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
他们认为:“地理素养是指学习者经过地理学习后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观点、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构成要素,可以分为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和地理技术素养等三个部分。
地理素养具备综合性、空间性、动态性、终身性、现实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点”。
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
本文主要从区域认知,进行简单剖析。
区域认知作为地理学的基础,指的是人们要具备对人与地理环境的特点以及问题进行分析,进行预判的这种方法与能力。
在运用区域综合分析以及区域比较等各种区域分析方式,是进一步掌握整个区域的特征以及区域的,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对该区域因地制宜进行开发。
1.2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学业测评体系的构建构建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学业测评体系通过模块学业必修课程完成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综合思维的测评。
高中地理学业测评的建构,包括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以及知识评价与方法能力态度评价相结合四种方式。
这四种评价方式充分体现了在高中地理学业测评的基本理念,以及我们对地理学科进行评价的基本原则,对高中地理教师构建了一个新课改要求的评价体系以及建构。
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之下,我们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遇到难题迎难而上,多维度的培养地理思维与地理敏感度,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内化,要让学生主宰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充分参与进来。
2021高考地理复习课件:专题一 素养二 区域认知—人类认识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

素养二 区域认识——人类认识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
解析:本题组以三江并流夷平面剖面图为切入点,考 查区域认知中区域特征及其成因、影响。解答此题组重点 理解三江并流夷平面的概念及所在区域特征,由此推知其 成因——板块挤压、流水侵蚀。第 1 题,地壳运动是横断 山区形成的主要原因,却不是夷平面形成的原因,故 A 不选。该地位于欧亚(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 界,多火山、地震,有些山体地形地貌的确是由火山喷发 形成,但却不是每一级夷平面形成的原因,故 B 项不选。 风化作用,分为三种,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原因: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强烈挤压,地壳不断 隆升,形成高大山脉;河流众多,流水侵蚀切割作用强, 地形起伏大。
素养二 区域认识——人类认识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
(2)多沿河流分布或多分布在河谷地区;东南部(或金 沙江下游地区)城市相对密集(或相对较多),西北部(或金 沙江上游地区)城市稀少。或答“城市多分布于东南部, 西北部城市稀少”。原因:河谷地势低平,水源充足。
专题一 学科素养
素养二 区域认识——人类认识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
区域认知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 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 将其划分成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加以认识,是人 们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区域认知”素养有 助于人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 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素养二 区域认识——人类认识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
壳不断隆升,形成高大山脉;河流众多,流水侵蚀切割作 用强,地形起伏大。(2)城镇多沿河流分布或多分布在河 谷地区,河谷地势低平,水源充足;东南部即金沙江下游 地区地势更平坦城市相对密集,西北部即金沙江上游地区 城市稀少。(3)金沙江流域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河 流水量大;地处第一级阶梯向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带,河流 落差大,水能丰富;流域内峡谷多,有集水区,有利于水 电站建设;流域人口较少,移民安置少,社会因素影响小;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对电力需求加大,建设水电站市
立足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立足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区域认知能力1. 引言1.1 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理核心素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全球视野。
地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全球责任感。
通过学习地理核心素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拓展视野,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地理核心素养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使其能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有条不紊地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现代社会,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只有通过培养地理核心素养,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多样化的社会发展需求,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意义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意义在于提升个体对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环境的理解和适应能力,加深对于地理空间结构和地域间相互关系的认识。
通过培养区域认知能力,个体可以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更好地开展社会交往和合作。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区域认知能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个体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的能力,需要能够在多样化的地域环境中自如地适应和生存。
培养区域认知能力不仅可以增强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还可以促进个体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跨国合作能力,为个体的职业发展和社会交往提供有力支持。
立足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区域认知能力是当今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任务,对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球视野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认识地理核心素养概念认识地理核心素养概念是培养区域认知能力的基础。
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具备了解和理解地球空间结构、地球环境演变、地域特征和地球资源利用的能力。
通过学习地理核心素养,个体可以逐渐建立起对地理信息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具备对地域特征和资源利用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下的区域认知解读及能力培养

区域方法与视角: 1.区位论—--区位要素、优势; 2.空间结构理论—--布局、结构; 3.区域分析预测--—系统、规划、模型;
2020年高考指向
主
区域认知重要意义
目
区域认知维度解读
录
1.区域位置
区域认知能力维度构成
2.区域尺度——区域的格局
空间尺度是认识区域,了解区域的基础,区域认知与 区域划分密切相关.而区域划分与空间尺度紧密相连。空间 尺度即指地表区域范围的大小,将所研究的对象划分成大 小不同的空间范围加以认识。
(2017·全国卷I)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干旱,年 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 水下已形成较好盐层,据此完成6-8题。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 B.洪积扇 C. 河谷 D.湖盆 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恩克斯堡岛(图3)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 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 行,携此完成6~8题。(全国卷II)
7.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检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 A.基础设施好 B.交通便利 C.销售市场大 D.信息通达
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国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
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培养区域认知素养研究

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培养区域认知素养研究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培养区域认知素养研究「篇一」一、学生自主学习本事提高的障碍1.缺乏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了兴趣才能够主动进行知识的探究。
学生们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学生没有地理学习的兴趣有很大的关系。
由于学生对地理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学习地理的兴趣不高,导致学生没有地理知识的探究欲望,影响了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的单调性。
在传统的地理课堂上,教师一般采用说教的方式进行授课,注重知识的灌输,而不能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
学生处于服从的地位之上,学习被动,自然不能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自主性。
3.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由于高中生对地理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他们在地理学习上不懂得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
在地理学习上,学生们对所学资料进行机械记忆,把记住教师所讲授的资料作为学习的任务,从而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本事的提高。
二、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自主性的方法1.运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高中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充满了好奇心,可是,他们的抽象思维本事较差,生活阅历较浅,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做好教学工作。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多运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营造直观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产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和知识的探究欲望,主动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
地理是一门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多为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为了帮忙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实际用处,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展开课堂教学,仅有贴合学生的生活,他们才会真正融入到情境当中,在丰富的情境中去探究知识。
2.拓展学习的空间,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
”自主学习正是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拓展其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本事,使其学会学习。
深入理解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区域认知

深入理解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区域认知一、区域认知(一)什么是区域认知?区域认知是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将其分成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加以认识,是人们认识地理复杂性的基本方法。
“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人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二)何谓区域?区域的尺度有大有小,地理学的区域研究根据研究对象的范围分为三个尺度:大尺度区域着重探讨全球或全大陆范围内的分异规律和内部结构特征,从而揭示全球或全大陆的总体特征。
中尺度区域研究是分析国家或大地区范围内区域总体特征和地域分异规律,以及该地区对大尺度区域分异的作用。
小尺度区域是揭示局部地区区域特征和分异规律,以及该地区对中尺度区域分异的作用。
区域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如:①行政区域,人为划定的区域,界线明确,如国家、行政区等。
②自然区域,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界线模糊,如高原区、平原区、等雨量区等。
③人文区域,按人文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如人口密度区、水田农业区、旱作农业区等,还有内在联系,具有一定吸引力或辐射范围区域,例如:经济区、贸易区等。
④功能区域,区域内部有着共同的职能,如城市中的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将区域分为三种类型:正式区域(如美国密歇根州的卡拉马祖市)、功能性区域(美国密歇根西南的水果带)、感知区域(如卡拉马祖作为密歇根湖的雪带资本是感知区域)。
这些区域类型是动态的,随着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变化而变化。
美国国家课程标准给出的区域概念在中小学三个阶段要知道理解的水平,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是区域概念的进阶发展。
第一阶段(幼儿园-4年级):区域是地球表面具有特殊自然或人文特征的地区。
第二阶段(5-8年级):地表具有不同类型的区域。
第三阶段(9-12年级):区域由不同系列的标准所决定,并且地方能够被包含到不同类型的许多区域。
江苏省新教材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专题区域认知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2)荷兰的风车和拦海大坝是世界闻别说明风车和拦海大坝两处景观形成的地理原因。
提示:风车:荷兰地处大陆西岸或大西洋(北海)沿岸,终年受西风影响,风力资源丰 富。 拦海大坝:荷兰国土面积小,地势低洼,修筑拦海大坝可以防止海浪侵袭,有利于填 海造陆(围海造田)。
核心素养专题——区域认知
1.区域认知:
含义
形式 素养 要求
指人们对区域的特征、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意识和能 力
户外自然考察、查阅资料和社会调查
结合当地的位置及示意图,了解气候、地形、植被以及人类活 动等特点
2.具体案例: 材料一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东面与德国为邻,南接比利时。荷兰沿海有1 800多 千米长的海坝和岸堤,海岸线长1 075千米。13世纪以来共围垦约7 100多平方千 米的土地,相当于荷兰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如今荷兰国土的18%是人工填海造 出来的。
江苏省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北接山东,东濒黄海。跨江滨海,湖泊众多,地 势平坦,地貌由平原、水域、低山丘陵构成;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
材料二 荷兰与江苏省的位置示意图。
【思考探究】 (1)比较荷兰与江苏省地理位置的异同。 提示:相同点: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亚欧大陆。 不同点:荷兰位于欧洲,西临大西洋(北海);江苏省位于亚洲,东临太平洋(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