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合集下载

粤教版 高中语文 《论语》选读 交友之道

粤教版 高中语文 《论语》选读 交友之道

用经典:拓展(一):小组讨论 思考

于丹认为:“《论语》的朴素 与温暖,就在于里面不仅有天下 大道之志,还会指出一条脚下的 路,让我们抵达自己的理想。” 孔子于我们而言,感觉更像是一 个挚友,在困境时给予我们温暖 与方向,结合你对孔子的了解, 你觉得在这位挚友的眼中,最欣 赏你哪一点?为什么?
用经典:拓展(二):
《论语》虽历经千年,然而千
年的文字,千年的温暖,它的 真知灼见,智慧的光芒,照耀 着千千万万的人的心灵,请你 仿着论语的形式,结合自己的 生活体验,写一则属于自己的 “论语”。
学生习作

吾曰:“君子不诚则无友,与人恭而有 信。” 吾曰:“审友,关其德,察其为。友直, 友善,友诚,则与之交友。” 吾曰:“过,则改。重信,修德,四海 之内皆兄弟也。” -------刘紫棋


解经典:孔子的“交友之道”
交友之道 庄重,忠诚,讲 诚信,勇于改过 严肃认真,恭敬有礼 原文
重,主忠信, 过,勿惮改
敬而无失,恭而有礼 友直、友谅、友多闻 节礼乐,乐道人之善
正直,诚信,见识广
有节制,宽容
悟经典:小组思考、讨论:
(一)如果可以穿越,曹操、
刘备、关羽,你认为,谁会 是孔子最好的朋友?说出你 的理由,历史上或者你的身 边还有谁会是孔子的好朋友, 好兄弟?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 “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 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 无兄弟也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 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 矣。”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 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 乐,损矣。

论语讲读-交友

论语讲读-交友

“益友”与“损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 多闻,益矣。友便辟(pián bì),友善柔,友便佞, 损矣。”(16.4)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 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5.25)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 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 怡。”(13.28)(【集注】胡氏曰:“切切,恳到 也;偲偲,详勉也)
《论语》讲读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 抓握,表示握手结交。造字本义: 两人结交,协力互助。
周禮注曰:同師曰朋,同志曰 友。从二又相交。二又,二人也。 善兄弟曰友,亦取二人而如左右手 也。
志同道合谓之“友”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15.40)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1.8) ③子曰:“德不孤,必有邻。”(4.25)
以“仁”交友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10.22)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2.24)
交友有“度”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无自辱焉。”(12.23) 子游曰:“事君数(shuò),斯辱矣;朋友数, 斯疏矣。”(4.26)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10.23)
以“信”交友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 軏,其何以行之哉?” (2.22)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 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 学矣。” (1.7) ③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 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4)

交友之道的理解和看法

交友之道的理解和看法

交友之道的理解和看法交友之道的理解和看法篇一最近一直在看于丹写的《论语》心得,我觉得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值得一看。

《论语》汇集了大部分中华传统美德。

讲述了天地人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

它要求人们真诚做人,追求完美的个性,但又不苛求人们瑕如白玉。

它讲求实际,要人们做力所能及的事。

它不要求人们改变他们的传统信念,而是沿着他们的信念引导人们,将他们提升到最高水平。

《论语》的特点写的很平实,在平实中讲述做人的基本道理。

想起以前读中学的时候,什么《论语》《庄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奥的东西。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对这些朗朗上口的句子似乎理解的明了些,其实也是比较肤浅和随意的。

平时生活中我不会想起读《论语》,不会想到通过读《论语》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当读了于丹的书后,我知道了过去自认为孔夫子的〈论语>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贤们说的话,穿越沧桑,传到今天,仍然让我们现代人受益非浅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从中悟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生活中得到了不少的启示和帮浅深丹说:"<论语>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座寺院里供着一个花岗石雕刻的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到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由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拜而于有一天,这些台阶不服气了,他们对那个佛像提出抗议说,你看我们本是兄弟来自于同一个山体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们去膜拜你啊?你有什么了不起?那个佛像淡淡地对它们说,因为你们只经过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这个岗位,而我是经过千刀万剐才得以成拜而了这个故事后心理豁然开朗,这样的一个境界看似平易,在此之前却要经历千锤百拜而过它我们可以比照自己的心灵是否可以做到从心所欲,淡定从容."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就渺小了"工作中同事之间,生活中夫妻之间,朋友之间,总会有一些遗憾事,伤心事,面对这些琐事心态不如放开些,何必计较那么多,对自己的缺憾正确对待,让我们的内心平和些,知足常乐。

论语读书心得交友之道3篇

论语读书心得交友之道3篇

论语读书心得交友之道3篇《论语》中才对交友有明确的标准。

孔子云:“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意思是好的朋友有三种,坏的朋友也有三种。

下面是OK带来的论语读书心得交友教书之道,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论语读书心得交友之道于丹教授在讲论语之时,谈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确交友平台的标准,谓之,益者华新损者华新。

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

友直就是说要为人正直,要豁达要刚正不阿,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耐性给你意志力,他可以在你犹豫不决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

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宽容沉静是这个世界上为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这样的话苛责还有一种批评,都不如宽容的信念来得恒久。

所以有一个宽容的好朋友,他会给我们内心增加一种自省的力量。

友多闻,就是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朋友,当你在这个社会上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广见博识为你做一个参考,来帮助自己作出以下选择。

知道了六种好朋友,同时,还有三种坏朋友,叫做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这是三种什么人呢?《论语》告诉我们,第一种坏朋友,友偏辟,就是指性情暴躁的朋友。

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情况,当分析你还需要理智判断的时候,你的朋友却先自急功近利下定了结论,这种暴躁的朋友往往因为盲目的激情影响你的判断,让时时刻刻你做出可能永远无法挽回的后果。

第二种叫做友善柔。

跟第一种相反,是说那种软弱脾气特别优柔寡断的朋友。

要知道,现在的生活节奏马上,竞争激烈,很多时候,机遇在我们面前眼皮底下只是一晃而过,你必须果断地去把握它,而善柔的朋友往往干扰了你的思维,使你犹豫不决,这种朋友常常让你错失良机。

第三种,也是最坏的一类朋友,友便妄,就是那种不择手段来牟取的小人。

他们往往会打扮出来一副善良的面孔,来博取你的信任,直到你发现被他透过,而这时往往你已经金钱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于丹论语交友之道观后感

于丹论语交友之道观后感

于丹论语交友之道观后感
于丹老师讲论语中的交友之道,那可真是让我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就像在一团乱麻里突然找到了线头。

于丹老师提到在交友中诚信那是重中之重。

这就好比你和朋友约好了一起去看电影,结果你却因为睡过头放了人家鸽子,一次两次还行,次数多了,再好的朋友也得跟你拜拜。

朋友之间要是没了诚信,就像房子没了地基,那迟早得塌。

我就想起我有个朋友,答应帮我保守个小秘密,结果转头就告诉了别人,当时我那个气啊,感觉就像被背叛了一样,这就是不诚信在友谊里捅出的大篓子。

还有啊,交友得看品德。

你要是交了个品行不端的朋友,那就像抱着颗定时炸弹。

他今天可能拉着你去占个小便宜,明天可能就干出更不靠谱的事儿,说不定哪天就把你也拖下水了。

于丹老师说的那种“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真的是交友的金标准。

友直的朋友就像一面镜子,你做了错事,他能直接指出来,虽然当时可能心里不太舒服,但过后就知道他是真为你好;友谅的朋友就是特别宽容大度的,你偶尔说错话或者做错事,他不会斤斤计较;友多闻的朋友就像个知识小百科,和他在一起总能学到新东西,感觉自己都变得更聪明了。

我还从于丹老师的讲解里感受到,朋友之间的相处也是要保持距离的。

不是说整天黏在一起就是好朋友,有时候各自有点空间,反而会让友谊更长久。

就像两只刺猬,离得太远就感觉不到温暖,离得太近又会互相扎到。

我就有这样的经历,有段时间和一个朋友天天黏在一起,结果因为一点小事就吵得不可开交,后来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偶尔聚聚,关系反而更好了。

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篇

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篇

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篇《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论述可以分为如何择友与如何待友两个方面。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篇,供你参考! 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篇篇1你要好好地跟他说出你忠实的劝告,如果他不喜欢听,那你就不要再说了,不要自取屈辱。

老师就告诉他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也。

说一个好朋友,就是对你要说出来那些个忠告,但是忠告良药一定苦口吗,一定要当头棒喝吗,你可以娓娓道来,这叫善道之,不见得要声色俱厉。

你好好跟他说,但是不可则止,一定要知道,说得不投机就停下来,不要自取屈辱。

所以这就是朋友之间的分寸把握。

朋友之间也不能你揪着对方,你必须要怎么怎么样,其实在今天这个社会里,包括父母对孩子都不能提出要求,我让你报哪个志愿你非报不可。

每一个个体都是值得尊敬的,朋友之间的这种尊敬,好好的说出你的忠告尽你的一份责任,这就是好朋友了。

所以好朋友从不做过分的事,不要对朋友的态度过分,也永远不要鼓动朋友去做过分的事情,这其实就是孔子所说的什么是好朋友,好朋友是在我们的身边永远让我们以清明理性远离危险的人,同时又是用一种快乐之心鼓励我们坦荡而欢乐去面对生活的人。

话外音: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可见朋友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而人在一生中不同的年龄阶段所交的朋友是不一样的,我们如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交到有益于我们对好朋友呢?于丹教授认为,人生有三个很大的坎,这三个大坎是什么,我们友该如何平安度过呢?孔夫子说,人这一辈子,其实说起来七八十年,好像很长,但是划分一下阶段,每一段上会有一个坎。

人这一生也就是三个很大的坎。

如果你越过去的话你一生就无大碍。

这三道坎是什么呢?在少年的时候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至中年血气方刚,戒之在斗;那么到晚年呢,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人在少年的时候是他血气未之时,一个人容易冲动,什么样的想法都不成熟的时候,这个时候戒之在色。

那么在这个时候,朋友之间大概往往都是在情感问题上会出现一些相同的或者相左的意见,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大学里面学生出问题,很多都是在恋爱问题上,所以说血气未定的时候要在心里把情感问题作为大事处理好。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及其当代启示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及其当代启示

文教专论WenJiaoZhuanLun【摘要】《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论述可以分为如何择友与如何待友两个方面:在择友时,我们要多和正直、诚信和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不要和巧言令色、与自己不同类的人交朋友,交友前要从言行全面考察对方;在待友时,要坚持仁义、忠信、宽恕、有度的原则。

《论语》对当代人们的人际交往具有重要启示:应修身养德、正确交友、以友辅仁。

【关键词】《论语》;交友之道;启示《论语》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有很多内容反映了孔子的交友之道。

《论语》中的“朋”与我们今天所讲的朋友的涵义相近,但又有所不同。

以《论语•学而》开篇的“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为例,关于此处的“朋”字的涵义,各家注解不尽相同。

朱熹讲: “朋, 同类也。

”①刘宝楠则讲“同门曰朋”,又依据宋翔凤《朴学斋札记》中的相关解释进一步指出,“朋即指弟子。

”②杨伯峻则把“朋”理解为“志同道合之人”。

③钱穆也讲: “ 朋, 同类也。

志同道合者。

”④我们依据现在大多数版本,将朋友理解为志同道合之人。

《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论述大致可以分为如何择友和如何待友两方面。

一、如何择友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这里,孔子告诉我们,要多和正直的人、诚实的人和见多识广、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这三类朋友对我们的发展是有益的;不要和“便辟”的人、“善柔”的人、“便佞”的人交朋友,对于此处的三类坏品质,各家注解也是不尽相同。

朱熹讲:“便辟,谓习威仪而不直;善柔,谓工于媚况而不谅;便佞,谓习于口语而无见闻之实。

”⑤这样的解释正好与前三种益友的品质相反。

杨伯峻则认为,便辟即“谄媚奉承”,善柔即“当面恭维背面毁谤”,便佞即“夸夸其谈”。

⑥李泽厚更加简明的将这三个词译为虚浮、圆滑、夸夸其谈。

这三种注解有所差异,但这无关紧要,我们只要把握其基本含义就可以了。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论语交友之道读后感

论语交友之道读后感

论语交友之道读后感篇一:读论语论交友之道读《论语》---论交友之道怀集县永固镇中心小学梁育颖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这是我无形之中所熟悉的话,因而结交“益友”潜移默化中也美化了自己的人格,并在自身表现出来,因此人们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

便也是这样来的。

孔子说要想交好朋友:一是意愿,二是能力。

第一是要有仁爱之心,愿意与人亲近,有交朋友的意愿;第二,要有辨别能力,即正确的择友之道。

这样才能交到品质好的朋友,这就是所谓,你交什么样的朋友,你就是什么样的人我们的朋友正像一面镜子,从它身上能看到自己的差距。

交好朋友不仅可以修身养性,还可以在生活中添加光彩。

交友有何之道呢?一、结交朋友的作用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为政)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里仁)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是孤立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从外部看,考察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就可以推断出这个人属于哪种类型。

从内部看,人只有在朋友中间才能找到归属感。

这种归属感不同于家的感觉。

除了情感的寄托以外,“家”还有天然的血亲关系加以维系。

朋友圈则不同,友情不仅可以满足情感表达交流的需要,还可以使人获得价值上的认同。

纯粹的友情总是靠共同的取向得以维系的。

一方面,我们通过朋友这面镜子,了解自己是谁;另一方面,我们在与朋友的交往中产生共鸣。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季氏)纯粹的友情带来的是超脱功利的快乐。

当然,朋友还可以满足我们工具性的需求。

“工具性”的说法很不好听,但却是现实的。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将工具需要和情感需要完完全全剥离开来。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学而)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友之道1.15
【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注释】
谄(chǎn):巴结,奉承,谄媚。

何如:怎么样,表示疑问语气。

如切如磋(cuō),如琢如磨:引申为朋友互相讨论、研修的意思。

这句出自《诗经·卫风·淇奥》。

切,指把骨头加工成器物。

磋,加工象牙,使其更圆滑。

琢,雕刻玉石。

磨,磨制加工石头使其更细致。

与:同“欤”。

【大意】
子贡说:“贫穷却不去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

但是还不如虽然贫穷却乐于仁道、富裕却爱好礼义的人。

”子贡说:“《诗经》说,‘要像加工骨、角、象牙、玉石一样,要雕刻并加以琢磨细刻’,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与你讨论《诗经》了。

告诉你已经发生的事,你就可以举一反三知道未来的事了。


【评析】
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因而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

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

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子贡能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

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为政第二
【本篇引语】
《为政》篇包括24章。

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
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交友之道2.10
【原文】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注释】
以:根据,动机,原因。

一说,“以”通“与”,意为结交朋友。

由:经由。

焉:表疑问的代词,何处,哪里。

廋(sōu):隐藏,隐瞒,可以理解为掩盖。

【大意】
孔子说:“看一个人言行的动机,观察他做事达到目的所用的方法,考察他安心于做什么。

这样,这个人怎么能掩盖得了他的真面目呢?”
【评析】
本文主要讲如何了解别人的问题。

孔子认为,对人应当听其言而观其行,还要看他做事的心境,从他的言论、行动到他的内心,全面了解观察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就没有什么可以隐埋得了的。

八佾第三
【本篇引语】
《八佾》篇包括26章。

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

本篇重点讨论如何维护“礼”的问题。

里仁第四
【本篇引语】
本篇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4.1
交友之道【原文】
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
【注释】
里:邻里。

周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这里用作动词,作居住讲。

仁:仁德之风纯厚的地方;一说,有仁德的人。

处:居住,相处。

焉(yān):怎么,哪里。

知:同“智”,明智。

【大意】
孔子说:“住在有仁德之风的地方才好。

不选择有仁德的住处,怎么能算明智呢?”
【评析】
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自身的事,又必然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

重视居住的环境,重视对朋友的选择,这是儒家一贯注重的问题。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耳濡目染,都会受到仁德者的影响;反之,就不大可能养成仁的情操。

交友之道4.25
【原文】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注释】
邻:邻居。

这里指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人。

【大意】
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不会孤立,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


交友之道15.10
【原文】
子贡问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
者,友其士之仁者。


【大意】
子贡问怎样去施行仁。

孔子说:“工匠要把活儿干好,必须先把工具做精良了。

住在这个国家,就要敬奉那些大官中的贤人,结交那些士人中的仁人。

”【评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在民间已为人们所熟知。

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功”。

在本章中,孔子以此作比喻,说明实行仁德的方式,就是要事奉贤者,结交仁者,这是需要首先做到的。

交友之道16.4
【原文】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注释】
谅:信,诚实,守信用。

便辟(piánpì):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却心存邪恶。

便佞(piánnìnɡ):善于花言巧语。

【大意】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与正直的人交友、与诚信的人交友、与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

与惯于耍弄手腕的人为友,与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友,是有害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