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合集下载

交友之道论语原文翻译

交友之道论语原文翻译

交友之道论语原文翻译交友之道论语原文翻译朋友总有好坏之分,良师益友可以给我们带来帮助,休戚小人则带来麻烦,因此选择朋友就显的非常重要。

那么交友之道论语原文翻译是什么?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交友之道论语原文翻译,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原文】逢(péng)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

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

” 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

” 曰:“薄乎云耳①,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zhúo)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

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 其仆曰:‘庾(yú)公之斯也。

’ 曰:‘吾生矣’。

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

夫子曰吾生,何谓也?’ 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

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

’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

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

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

’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shèng)矢而后反②。

”【注释】①薄乎云尔:不大罢了。

②乘矢:四支箭。

【译文】逢蒙向羿学习射箭,完全学会了羿的射箭技术后,他想天下只有羿比自己强,于是便把羿杀了。

孟子说:“这事羿也有过错。

”公明仪说:“(后羿)好象没有什么过错吧。

”孟子说:“过错不大罢了,怎能说没有过错?郑国曾派子濯孺子去进攻卫国,卫国派庾公之斯去追击他。

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的病发作了,不能拿弓,我活不成了!’问给他驾车的人说:‘追我的是谁?’给他驾车的人说:‘是庾公之斯。

’(子濯孺子便)说:‘我死不了啦。

’给他驾车的人说;‘庾公之斯是卫国优秀的射手,您却说您死不了,此话怎讲?’(他回答)说:‘庾公之斯曾向尹公之他学射箭,而尹公之他向我学射箭。

尹公之他是正派人,他选择的朋友也一定正派。

(正派人是不会杀死他的老师的。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交友之道1.15【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注释】谄(chǎn):巴结,奉承,谄媚。

何如:怎么样,表示疑问语气。

如切如磋(cuō),如琢如磨:引申为朋友互相讨论、研修的意思。

这句出自《诗经·卫风·淇奥》。

切,指把骨头加工成器物。

磋,加工象牙,使其更圆滑。

琢,雕刻玉石。

磨,磨制加工石头使其更细致。

与:同“欤”。

【大意】子贡说:“贫穷却不去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

但是还不如虽然贫穷却乐于仁道、富裕却爱好礼义的人。

”子贡说:“《诗经》说,‘要像加工骨、角、象牙、玉石一样,要雕刻并加以琢磨细刻’,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与你讨论《诗经》了。

告诉你已经发生的事,你就可以举一反三知道未来的事了。

”【评析】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因而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

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

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子贡能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

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为政第二【本篇引语】《为政》篇包括24章。

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交友之道2.10【原文】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注释】以:根据,动机,原因。

一说,“以”通“与”,意为结交朋友。

由:经由。

焉:表疑问的代词,何处,哪里。

廋(sōu):隐藏,隐瞒,可以理解为掩盖。

谈《论语》的交友之道,

谈《论语》的交友之道,

谈《论语》的交友之道谈《论语》的交友之道《论语》是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但是对一般人来说《论语》犹如高山上的一棵苍松,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

也很难让人读懂。

而于丹老师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她带我们超越时空,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领到大众眼前,与我们对话,她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使《论语》真正走到了我们心里。

读了这本书,使我觉得孔子在两千年前总结出来的道理,在当今社会里仍然那么实用,特别是经过于丹老师的经典诠释,把两千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

读完《于丹论语心得》后,对其中所讲的交友之道感悟最深。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

其实人的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

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价值取向。

那么什么样的朋友对我们来说才算是好朋友,好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什么样的朋友算是坏朋友,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如何来分辨好朋友和坏朋友呢?《论语》在谈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确的标准:“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

友直就是说要为人正直,要坦坦荡荡,刚正不阿,一个人不能有谄媚之色,要有一种朗朗人格,在这个世界上顶天立地。

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他可以在你犹豫不前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其实宽容是一种美德,她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

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和批评,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来得恒久。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这一句 人人耳熟能详的话里无不渗透着朋友对于一个人 的社交生活的重要意义。
孔子在《论语》中也曾强调过交友的重要性, 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 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 便佞,损矣。
所谓“益者三友”确判别 是非的朋友。 其二“友谅”,是指个性宽厚的朋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其三“友多闻”,顾名思义,即“拥有多的见识”指知识渊博 的朋友。
例证 益友:管鲍之交 损友:林冲与陆谦
谢 谢 大 家
所谓“损者三友”即: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其一“友便辟”。就是有怪癖脾气的一类人,亦或者可说喜 好谄媚逢迎善于言辩,使人对他觉得有动辄得昝之难的朋友。 其二“友善柔”,即个性非常软弱,依赖性极重。 其三“友便佞”即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的一类。
其实纵观下来,论语里面真正专门说到交友之道 的言论并不多,但是他交给我们一种智慧,选择 一个朋友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孔子认为想交好 朋友:一是意愿,二是能力。第一是要有仁爱之 心,愿意与人亲近,有交朋友的意愿;第二,要 有辨别能力,即正确的择友之道。这样才能交到 品质好的朋友,这就是所谓的“你交什么样的朋 友,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句子
1. “无友不如己者”。

就像我有个朋友,他总是积极向上,努力提升自己,和他在一起我也会不自觉地向他看齐,变得越来越好。

所以啊,要多和优秀的人交朋友,这样自己也能不断进步呢!
2.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哎呀,想想我之前碰到过一些朋友,有的真的能给我带来正能量,帮助我成长,可有的却总把我往歪路上带,这不就是孔子说的益友和损友嘛,真是太有道理了!
3. “君子之交淡如水”。

可不是嘛,我和我的好哥们之间就是这样,平时可能联系不多,但关键时刻绝对靠得住,这种清淡却真挚的友情才最长久呀!
4.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我和朋友约好了几点见面,那我就一定会准时到,绝不会失约,就如同这句话所说,诚信可是交友的基石呢!
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和朋友们在一起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就会学习他们好的地方,看到他们不好的行为我也会反思自己有没有,这就是从朋友身上获取成长呀,多棒!
6.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记得那次多年未见的老友突然来找我,哇,那心情真的是无法形容的激动和高兴,可不就是这句话所表达的那种快乐嘛!
7. “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我们朋友之间就会经常相互切磋、鼓励,大家感情都特别好,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和和睦睦,这种友情多让人羡慕啊!
总之,《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这些句子真的是太经典了,对我们如何交朋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啊!。

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交友之道

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交友之道

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交友之道“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出自《论语》,指一个人对他亲近了,他对你不尊重,疏远了则有怨言!明智之人在交往之中懂得保持距离。

孔子就非常佩服春秋时期的晏子交朋友的态度。

晏子不轻易与人交朋友,但如果交了一个朋友,就会善始善终。

对于我们来说,每个人都有朋友,但善始善终的很少。

新朋友在增加,老朋友却在流失,正所谓“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晏子能让友情地久天长的要诀就在于“久而敬之”,交情越久,他对人越恭敬有礼,别人对他也越敬重。

这四个字说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

一般来说,关系亲密的朋友,言谈举止都更为随便。

但一时的口不择言,有时会变成永远的伤疤。

因此,交友之道,便在于“久而敬之”。

朋友关系的存续是以相互尊重为前提的,容不得半点强求、干涉和控制。

彼此之间,情趣相投、脾气对味则合、则交;反之,则离、则绝。

朋友之间再熟悉、再亲密,也不能随便过头、不恭不敬,不然,默契和平衡将被打破,友好关系将不复存在。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自己的私密空间,朋友之间过于随便,就容易侵入这片禁区,从而引起冲突,造成隔阂。

待友不敬,或许只是一件小事,却可能已埋下了破坏性的种子。

维持朋友亲密关系的最好办法是往来有节,互不干涉,“久而敬之”才能天长地久。

孔夫子还曾告诫弟子子贡“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通俗的解释为:以上下级为例,当上司有了不对的地方,你提出意见和建议。

如果对于一个问题,你说的次数多了,虽说是对公司与上级有益,有时也会招致上司的反感。

对朋友也是一样,朋友有不对的地方,但若他听不进你的建议,你劝告的次数过多,朋友反而会与你慢慢疏远,甚至与你变成冤家。

中国文化中友道的精神,在于“规过劝善”,这是朋友的真正价值所在。

有错误相互纠正,彼此向好的方向勉励,这就是真朋友。

但规过劝善,也有一定的限度。

朋友的过错要及时指出,“忠告而善道之”,尽心劝勉他,让他改正错误。

但实在没有办法时,“不可则止”,就不要再勉强了。

论语-交友之道

论语-交友之道

交友之道
选择一个朋友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样的朋友,自己站在一 个什么样的人生坐标上,自己有什么样的心智,自己有什么样的风采,自己在朋友圈子里面究竟是一个人他可以是一粒种子,他可以激化整个 朋友圈层,也就是说自己修身养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而交到好朋友等于给自己打开一个最友善的世界, 能够让自己具有光芒的一生。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曾国藩:八交,九不交 友直:盛德者 第一这个朋友为人要正值,要坦荡要刚正不阿,一个人不能有谄媚之色,要有一种 直言者 朗朗人格,在这个世界上顶天立地,这是一种好朋友 友谅:肯吃亏者 宽容有的时候是一种美德,他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们会发现,当我 惠在当厄者 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还有一种批评, 体人者 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来得恒久。 友多闻:胜己者 交个好朋友,让你朋友所读的书,那些间接经验转化成你自己的直接经验系统。当你 趣味者 在这个社会上感到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广见博识为你做一 志趣广大者 个参考,来帮助自己做出选择 友偏辟:好占便宜者 性情暴躁的朋友。那当然,每一个人的生活不一样遇到的情况也不一样,很有可能 德薄者 遇到一件事,你还迷茫的时候你的朋友先怒了,先告诉你这件事情不能这么做。 脾气特别优柔寡断的朋友。我们发现,过分优柔寡断其实他在浪费你的生命能源, 友善柔:志不同者 也可能你要去辞职了,你说有一个机会我要下海或者我要跳槽,你去问朋友,朋友 全无性情者 说想想吧,你现在的地方也不错呀, 心怀鬼胎的,有心计的,要以一种不择手段的方法去谋取个人利益的这种小人。他 友便佞:谀人者 们是真正的小人,是那种心理阴暗的人,但是这种人往往会打扮出来一副善良的面 恩怨颠倒者 孔。由于他内心有所企图所以他对人的热情比那些没有企图的人可能要高好几十 不孝不悌者 倍,所以你一不小心要是被这种人利用的话,那么你的一生你就给自己套上了枷锁 愚人者 。如果你不付出惨痛的代价,这个朋友是不会放过你的。这其实在考验我们自己的 落井下石者 眼光和知人论事的能力。 交友的尊敬和尺度 每一个成年人都有他生命种的光荣与隐痛,真正的好朋友是不断的放大他的光荣, 宽和与友好的气场 而永远不去触及他的隐痛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话还没说到那儿你就出来说话了,这叫毛毛躁躁,这是反映一个人的急躁,这不好 就是话题已经说到这了你要自然而然的往下说,反而你吞吞吐吐、遮遮掩掩、意犹 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 未尽,不跟大家说心里话,这种朋友让大家心里也会存有隔膜。 瞽说得很厉害,这个字什么意思,就是瞎子,就是一个人不堪别人的脸色上来就说 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话,这就叫瞎子。你看看别人希望说什么,你能不能够说出来最合适的话,你还需 gu 要自己有心理准备,你要对对方了解。 意愿就是我们有仁,那么能力就是我们有智,这是我们一种保障,交朋友质量的最 好底线。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交到一个好朋友其实就开创了一份好生活。其实 交朋友的前提: 我们的好朋友有的时候会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你从他的生活里面能看见自己的影 意愿+能力 子,但是也有些人是无心之人,你老跟朋友在一起,自己反而不自省,你不知道什 么是好坏;不主张你去结交富豪、有权势的人 多一点沉默的关爱,去了解别人的心,这就是孔子所谓的知人才谓之智。你了解别 仁--意愿 人的内心你才能够真正把好的东西最有效的东西发挥出来, 说一个好朋友,就是对你要说出来那些个忠告,但是忠告良药一定苦口吗,一定要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 当头棒喝吗,你可以娓娓道来,这叫善道之,不见得要声色俱厉。你好好跟他说, 止,勿自辱也。 但是不可则止,一定要知道,说得不投机就停下来,不要自取屈辱。 少年的时候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至中年血气方刚,戒之在斗(与其与他人斗, 人生三大坎 不如跟自己的能力斗);那么到晚年呢,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中关于交友之道的论述,一直被人们所推崇和传颂。

在《论语》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对于交友之道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精辟的阐述。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孔子强调了交友的重要性。

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和谁在一起,都能从中学到一些东西。

因此,我们应该选择优秀的人作为朋友,与他们交往,从中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孔子还提出了交友的标准。

他说:“与君子交,其道也正;如不得其交,则与人亦可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与君子交往,可以学到正道,如果不能与君子交往,那么与普通人交往也可以。

这里的君子,是指品德高尚、有道德修养的人。

因此,我们在选择朋友时,应该注重对方的品德和道德修养,而不是只看重对方的财富和地位。

孔子还提出了交友的原则。

他说:“朋友之间,言而有信,行而有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朋友之间要言出必行,行出必信,要有诚信和义气。

因此,我们在交友时,要讲究信用和诚信,不要轻易许下承诺,更不要背信弃义。

孔子还提出了交友的态度。

他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担心自己没有地位,要担心自己没有立足之地;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努力让别人了解自己。

因此,我们在交友时,要保持谦虚、诚恳的态度,不要自大、自负,更不要妄图利用别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强调了交友的重要性、标准、原则和态度。

我们在选择朋友时,应该注重对方的品德和道德修养,讲究信用和诚信,保持谦虚、诚恳的态度。

只有这样,才能结交到真正的朋友,从中学到正道,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建议: 孔子有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在其中呈现出理性主义与人道
主义的光彩,这虽然使他在当世屡屡碰壁,但其影响却延及后世,深深渗透 于我们的民族性格中,成为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中国人爱和平,讲信义,与 人为善,成人之美,心存仁厚,与人不争,注重礼义,平静和悦的气质中有 着明显的儒家风范。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孔子强调和谐相处,朋友之间以道 相合,以信相处。孔子的学说无论是在当时还是今天都有其不容忽视的意义, 尤其在今日之工业社会,文明的进步并未相应地提高人类的道德素质,相反, 人的异化,人际关系的冷漠已成为人们忧虑的社会问题,在物质极大丰富的 今天,人的心灵却干涸如沙漠,爱在不断的流失。更有人言必称利,朋友的 价值仅在于是否对己有用,“酒肉朋友”结党营私,“狐朋狗友”狼狈为奸, 一切似乎都染上了商品的味道,“利欲熏心”窒息了纯洁的友谊,人与人之 间的真诚关心已象新鲜空气一样越来越难以享受了。正因如此,孔子这位来 自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哲人的呼唤今日仍能拨动我们的心弦。真善美是不配朽 的,虽然孔子有其个人与时代的局限,但是其思想中的一些闪烁着人性光辉 的东西是永恒的,继续启迪一代代人的心灵。对于儒家的重义轻利倾向,如 果把它作为对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压抑功利主义的一种反正,自无不可,但若
结论:
事实上,从孔子的生平经历看,朋友对他确实关系重大。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广招门生,诲人不倦,用儒 家的那一套政治学术思想去培养弟子,“师弟子有朋友之 道”。(《白虎通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相长,师生 之间有师友之谊。孔子死后,弟子们继承老师遗志,不遗 余力地推行儒家主张,为后来儒家的兴盛打下了基础。儒 家的发达与延续不能不说多赖于弟子之力。 孔子言行高洁,严于律己,被后人尊为圣人,他的深厚道 德修养也得之于朋友的帮助,孔子自谓“见贤思齐焉,见 不贤而自省也”(《里仁》)见友之贤则思与之齐,取人 之长补己之短,见友之不贤则反省自己,引以为戒。朋友 之间“切切偲偲”(《子路》)既切磋学问也要互相责善。 如此,道德学问自有所进。
点灯的心
组长 : 赵晓晗 组员 : 姚璐,杜晗笑,赵安妮,
牟可儿,王晓彤,,董莉 杨萌
目的:
进一步了解孔子,对孔子的择友原则、方法及交友原 则作深入了解,理解孔子思想成熟的理性主义光辉。 意义:
先秦儒学是人学,而友道是人道的一种。朋友是一历 史概念,各家对《论语》中朋友的注解不同,从而对 孔子的交友之道的理解也不一致。依据《论语》文本, 从外延、内涵两方面来看朋友的特征,“友直、友谅、 友多闻”,“以友辅仁”是朋友的内涵。具体实践层 面,即如何交友,涉及交友的基础、途径、社会条件、 规范、原则、心理条件等等。“乐”是交友的收获, 是“道”乐的一种表现。
任务分工:
查阅资料:王晓彤,姚璐,董莉,赵安妮(存入U盘 或邮箱) 整理资料:赵晓晗,杨萌 输入电脑:杜晗笑,赵晓晗,牟可儿(PowerPoint) 社会调查(全组人员):1.调查问卷(赵晓晗准备) 准备工作:《论语》、《论语》心得、《论语》通译, 《孔子》、“互联网”
过程: 第一周:制定计划,查阅资料 第二周:整理资料,输入电脑 第三周:社会调查,完成课件 第四周:研究完成,表达交流
矫枉过正,无视存在的不义倾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不可取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