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读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思想哲学:在《论语》中看交友之道

思想哲学:在《论语》中看交友之道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好朋友是你事业走向成功的基础,但如果不慎,结识了坏朋友,就如同陷进了泥潭,使自己终身悔恨。
那我们应该怎样交好朋友而避免交坏朋友呢?孔子在《论语》里作了解答,交朋友有“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友直,这种朋友为人正直,不取巧,做事应该怎样就怎样,不说假话,该批评就批评。
交这样的朋友使你心里踏实,可靠,使你不断提高自己。
友谅,这种朋友为人宽容,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会说一套做一套,不会面上笑嘻嘻,心里恶狠狠。
交这样的朋友,不会上当,不会学着搞阴谋,当小人,使你的精神得以净化和升华。
友多闻,这种朋友见多识广,学识渊博。
交这样的朋友,可以使你扩大眼界,提高自己,补充自身的不足,使你得到有益的借鉴。
友便辟,这种人专门喜欢谄媚逢迎、溜须拍马。
毫无正直诚实之心,没有是非原则。
这种人就会拍你马屁,让你欢喜,让你高兴,以便从中取利。
友善柔,这种人是典型的“两面派”,满面春风,恭维你,奉承你,“巧言令色”,背后则会传播谣言,恶意诽谤。
这种人是“墙头草两边倒”,表面满面春色,心里阴云密布。
友便佞,这种人一副伶牙俐齿,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气势逼人,实际却没有内涵,光说不练。
这种人心怀鬼胎,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
交朋友最重要的是真诚,要以真心换真心,以真实的言语、真实的感情交往。
当朋友紧要关头需要帮助时,要不变初衷的支助扶持他,“患难见真情”;当朋友犯错误时,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并帮助他改正;当朋友需要倾诉时,要静静的当他的听众……只有你真心付出了,才会得到真心的回报。
现在社会上有一部分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又不想冒风险,于是出卖朋友,以朋友为垫脚石的事可以说是屡见不鲜。
交朋友不是看对方有智慧或有很多钱,而是要看对方是否是“好人”。
也就是说,交朋友的动机一定要纯洁。
特别是我们处于顺境,手中有权或有钱时,交朋友更要仔细辨别。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中关于交友之道的论述,一直被人们所推崇和传颂。
在《论语》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对于交友之道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精辟的阐述。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孔子强调了交友的重要性。
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和谁在一起,都能从中学到一些东西。
因此,我们应该选择优秀的人作为朋友,与他们交往,从中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孔子还提出了交友的标准。
他说:“与君子交,其道也正;如不得其交,则与人亦可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与君子交往,可以学到正道,如果不能与君子交往,那么与普通人交往也可以。
这里的君子,是指品德高尚、有道德修养的人。
因此,我们在选择朋友时,应该注重对方的品德和道德修养,而不是只看重对方的财富和地位。
孔子还提出了交友的原则。
他说:“朋友之间,言而有信,行而有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朋友之间要言出必行,行出必信,要有诚信和义气。
因此,我们在交友时,要讲究信用和诚信,不要轻易许下承诺,更不要背信弃义。
孔子还提出了交友的态度。
他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担心自己没有地位,要担心自己没有立足之地;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努力让别人了解自己。
因此,我们在交友时,要保持谦虚、诚恳的态度,不要自大、自负,更不要妄图利用别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强调了交友的重要性、标准、原则和态度。
我们在选择朋友时,应该注重对方的品德和道德修养,讲究信用和诚信,保持谦虚、诚恳的态度。
只有这样,才能结交到真正的朋友,从中学到正道,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浅谈论语的交友观国学论文-V1

浅谈论语的交友观国学论文-V1
交友观一直是社交话题中的热门话题之一,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国学经典《论语》中的交友观备受关注。
以下是本文对《论语》中交
友观的探讨。
一、“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中“言必信,行必果”一章,强调了人际交往的诚信与行动力。
作为朋友,应该说到做到,不说空话。
对人对事充满责任感,才
能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在交友中获得更多信任和支持。
二、“三人行必有我师”
在《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观点,强调了学习和成长的重
要性。
交友不仅是为了寻找志趣相投的伙伴,更是为了不断吸取优秀
人士的经验和知识,学习其为人处世之道。
与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
人相处,让自己的思想得到开阔和提升。
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成语,强调人的行为受环境的影响。
合
适的交友可以激发个人潜能,不当的朋友可能会对我们造成消极的心
理影响。
因此,在寻找交友对象时,需要仔细甄别,选择身边的人对
我们有益的好友,避免跟随不良的行为和思想。
四、“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这一论述,强调了为长远规划而努力的
重要性。
在交友中,应该将目光长远放置,选择具有远见卓识的人为伴。
这样的好友可以帮助我们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更好地规划自己
的未来。
综上所述,《论语》中所包含着的交友观,从诚信、学习、环境选择、长远规划等方面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朋友处世之道。
在社交中,我们
需要协调自己的心态,积极选择优秀的朋友为伴,不断提升自己,实
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篇

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篇《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论述可以分为如何择友与如何待友两个方面。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篇,供你参考! 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篇篇1你要好好地跟他说出你忠实的劝告,如果他不喜欢听,那你就不要再说了,不要自取屈辱。
老师就告诉他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也。
说一个好朋友,就是对你要说出来那些个忠告,但是忠告良药一定苦口吗,一定要当头棒喝吗,你可以娓娓道来,这叫善道之,不见得要声色俱厉。
你好好跟他说,但是不可则止,一定要知道,说得不投机就停下来,不要自取屈辱。
所以这就是朋友之间的分寸把握。
朋友之间也不能你揪着对方,你必须要怎么怎么样,其实在今天这个社会里,包括父母对孩子都不能提出要求,我让你报哪个志愿你非报不可。
每一个个体都是值得尊敬的,朋友之间的这种尊敬,好好的说出你的忠告尽你的一份责任,这就是好朋友了。
所以好朋友从不做过分的事,不要对朋友的态度过分,也永远不要鼓动朋友去做过分的事情,这其实就是孔子所说的什么是好朋友,好朋友是在我们的身边永远让我们以清明理性远离危险的人,同时又是用一种快乐之心鼓励我们坦荡而欢乐去面对生活的人。
话外音: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可见朋友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而人在一生中不同的年龄阶段所交的朋友是不一样的,我们如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交到有益于我们对好朋友呢?于丹教授认为,人生有三个很大的坎,这三个大坎是什么,我们友该如何平安度过呢?孔夫子说,人这一辈子,其实说起来七八十年,好像很长,但是划分一下阶段,每一段上会有一个坎。
人这一生也就是三个很大的坎。
如果你越过去的话你一生就无大碍。
这三道坎是什么呢?在少年的时候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至中年血气方刚,戒之在斗;那么到晚年呢,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人在少年的时候是他血气未之时,一个人容易冲动,什么样的想法都不成熟的时候,这个时候戒之在色。
那么在这个时候,朋友之间大概往往都是在情感问题上会出现一些相同的或者相左的意见,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大学里面学生出问题,很多都是在恋爱问题上,所以说血气未定的时候要在心里把情感问题作为大事处理好。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论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交友之道的智慧。
以下是《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一些观点:
1.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孔子认为,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
与正直的人、诚信的人、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2. 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价值观和信仰不同,就不要与之交往。
因为这样的交往可能会导致矛盾和冲突。
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与他人交往时,要保持谦虚的态度,向他人学习。
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4.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看到别人的优点,要向他们学习;看到别人的缺点,要反思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问题。
5. 朋友数,斯疏矣:交友不要过于亲密,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过于亲密的关系可能会导致矛盾和冲突。
总之,《论语》中的交友之道强调了选择朋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朋友相处。
通过选择益友、保持谦虚、反思自己等方式,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论语十二章中的交友

论语十二章中的交友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的十二章涵盖了伦理道德、教育、政治治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这些章节中,孔子多次谈到了交友的重要性,强调了交友应该怎样选择和维护。
本文将围绕论语十二章中的交友问题展开探讨,旨在深入理解孔子对于交友的思考和看法。
一、真诚待人孔子在论语十二章中多次强调了真诚待人的重要性。
在《学而篇》中,孔子说道:“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表明了他对于人际交往中的理解。
孔子认为,与人相处不仅仅要求别人了解自己,更需要自己了解别人。
只有真诚对待他人,才能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
二、知人善任在交友中,我们不仅需要知道怎样待人,还要懂得怎样选择与自己合适的朋友。
孔子在《为政篇》中说:“以约失之者鲜矣。
”他认为,交友要谨慎,选择那些真心待你、值得信任的人为友。
不要被别人的虚华所迷惑,更不要因为表面上的利益而放弃对人品的考量。
三、以友为贵在《里仁篇》中,孔子提到了友谊的重要性。
他说:“君子友于义,小人友于利。
”这句话意味着真正的朋友应该以道义为依归,而不是个人利益。
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共同价值观上的,它不应该受到私利的干扰。
四、交友之道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给出了一些关于交友方式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建议。
他说:“与君子交,其欲也真。
无欺也。
与小人交,其欲也真。
”这说明在交友过程中,我们要深入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并保持真实。
同时,要区分君子和小人,与君子交往真诚,不欺骗对方;而与小人交往时,要保持警惕,防止受到其利用。
五、修身齐家治国孔子在季康子篇中提到了如何通过修身齐家治国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吸引真正的朋友。
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家道,而不孝;其养其身,而不致;故能行其家道。
”这句话表明,只有自己修身齐家治国,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展现自己的价值并得到他人的认可。
六、修养和品德在《公冶长篇》中,孔子述说了修养和品德的重要性。
他说:“公冶长可以矣。
仲于菡萏,人如果菡萏。
《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

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

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论语》中对交友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那么我们如何来分辨好朋友和坏朋友呢?朋友对我们的生活和事业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下面看看于丹教授为我们讲《论语》心得,欢迎阅读。
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篇一1;怕爹是孝顺,怕老婆是爱情。
2;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家长。
3;地球是运动的,一个人不会永远处在倒霉的位置。
4;我们可以躲开大家,却躲不开一只苍蝇。
生活中使我们不快乐的常是一些芝麻小事。
5;有一种人只做两件事:你成功了,他妒嫉你;你失败了,他笑话你。
6;笨男人+笨女人=结婚;笨男人+聪明女人=离婚;聪明男人+笨女人=婚外情;聪明男人+聪明女人=浪漫爱情。
7;任何一个傻瓜都会引诱一个姑娘;但是知道怎样离开她只有成熟男人才能做到。
8;人有两只眼睛,全是平行的,所以应当平等看人;人的两只耳朵是分在两边的,所以不可偏听一面之词;人虽只有一颗心,然而有左右两个心房,所以做事不但要为自己想,也要为别人想。
9;你必须亲自丈量脚下的每一步路。
10;对自己的评估,只有内心能做出准确的回答。
11;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12;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化解生活中的遗憾。
13;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
14;勇敢有时候是理性制约下的一种镇定和自信。
15;一个有德有仁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勇敢。
16;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
17;人生有限,把有限的感情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18;最恰当的距离是:彼此互不伤害,又能保持温暖。
19;一个人的成功在于知道自己的努力和自己的位置。
20;敢于亮出自己的弱项仍然可以得到人的尊重。
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篇二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由此可以看出朋友是多么重要,看这一个人的朋友就可以知道这个人怎么样。
朋友就像镜子一样,从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
所以,交什么样的朋友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很大的影响。
《论语》中对交友有明确的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读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孔夫子说,人这一辈子,说起来七八十年,好像很长。
但是划分一下,可以分成三个大的阶段:少年、壮年、老年。
每个阶段都会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东西,而要成功越过这三道坎,同样离不开朋友的帮助。
孔子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人在少年时很容易冲动,要注意不要在情感上出问题。
我们经常看到,高中生、大学生因为感情问题出事。
这时候,一些好朋友作为旁观者看得更客观、清晰,所以好多自己解不开的疙瘩也许会从朋友那里找到答案。
到了中年。
孔子说,人在这个阶段,“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人到中年,家庭稳定了,职业稳定了,这个时候就会谋求更好更大的空间,这就极易与他人产生矛盾和争斗,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
所以孔子提醒,人在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就是告诫自己,不要跟别人争斗。
你与其跟他人斗,不如跟自己斗,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素质。
假如一个更好的职位最终没有选择你,你应该想一想,是不是自己哪方面还做得不够好。
在这个时候,你要结交那种有平常心的朋友。
他会帮你看开暂时的得失,超脱利益的纠缠,得到心灵的抚慰,获得精神的栖息地。
那么到晚年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孔子说,“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人老了,心态容易走向平和。
这个时候,人要正确对待你得到的东西。
这里面其实大有深意。
人年轻的时候,都是在用加法生活,但是到一定层次后,要学着用减法生活。
你从社会上收获友谊,收获金钱,收获情感,此时你已经收获了很多,就像是一个新家,逐渐被东西堆得满满当当。
你的心灵如果被所得堆满,最后就会累于得。
我们经常看到,老年朋友在一起,往往是抱怨。
抱怨儿女,说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们拉扯大了,现在都去忙了,连回家来看看都没有时间;抱怨说我们当年干革命,一个月才拿几十块钱,你看看我孙女,现在一去外企就挣三四千块,这对我们老干部公平吗?
如果老在说这些东西,那么原来的所得就变成生命的一种隐痛,一种负累。
这时就需要朋友的开导,学着舍弃一些东西,这样也就远离了烦恼。
《论语》里面真正专门谈论交友之道的文字并不多,但是它教给了我们一种智慧。
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而能够交上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有什么样的心智,什么样的素养;看自己在朋友圈子里面,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
也就是说,自己修身养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而交到好朋友,等于给自己打开了一个最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