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职业化与职业翻译教育_穆雷

合集下载

文化外译视域下MTI翻译概论课程地域特色发展研究——以郑州大学为例

文化外译视域下MTI翻译概论课程地域特色发展研究——以郑州大学为例

第37卷第4期2021年4月贵州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Guizhou Education UniversityVol.37.No.4Apr.2021文化外译视域下MT)翻译概论课程地域特色发展研究——以郑州大学为例张军平,张曼(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河南郑州450021)摘要:通过对2008—2020年翻译教学相关核心期刊论文研究发现,传统翻译教学在教学效率、学生翻译能力和其他相关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通过“翻译河南”项目与郑州大学MT)翻译概论课程的结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目标角度出发,探讨MT)翻译概论课程地域特色发展对提高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重要意义。

经研究发现,MTI翻译概论课程的地域特色发展,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翻译理论知识的掌握,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地域文化的翻译能力。

关键词:文化外译;MT)翻译概论课程;地域特色发展;郑州大学中图分类号:H0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74-7798(2021)04-0064-07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of MTI Translation Theory Course fra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era Translation------A Case Stedy of Zhengzhou UniversiteZHANG Juu-ping,ZHANG Man(School of InternaUonal SmUies,ZOengzhou University,ZOengzhou,Henan,457001)Abstract:A review of the core lournal articles relate"to Wansla/on teaching from2008to2020reveals that WaPibonal Wanslation teaching has some proUlems in teaching ehicience,swUentW/anslation aPility and other relat-eh aPilibes eevelopment.Thus,throuuh combining the"Translation of Henan"project and the MT2IntroUuction toTranslation Cours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region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TI Translation Theory Course is dis-cesseh to improve ehicience in the training of ituUent Wanslation competence and other abil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of teaching contents,methoUs and zoals.It is fouud that the Uevelopment of)x00/characteristics of the MTIWanslation theoy course no-only sWengthen s/Uents,command of Wansla/on theoy knowlehue,but also help W Ue-velop smUenWCransPnon adility of region/celture.Key worat:Culture Translation;MTI Translation Theoy Course;只0"匚00/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Zhengzhou University收稿日期:2201-21-15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222年度一般课题“'翻译河南’背景下MTI翻译理论课程转型研究"2226YB0064);郑州大学2201年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翻译与实践,课程思政教学研究”(2201ZZUKCSZ272)”作者简介:•张军平(1976-),女2人,博士,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研究:翻译学”0.张曼(1959-),女2人,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在,研究:翻译学”文化外译视域下MTI翻译概论课程地域特色发展研究引言2227年,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简称MTI)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开始在全国试点运行,其迅猛发展的势头和快速扩大的规模,引起学界广泛关注。

中英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比较

中英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比较

中英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比较本文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曼彻斯特大学为例,比较了中英两国在翻译硕士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学位要求等方面的异同,并对我国翻译硕士的培养与管理所涉及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作者认为我国翻译硕士课程设置应进一步突出实践型、应用型特征,在管理上向更科学完善的体制靠拢。

标签:翻译硕士;课程设置;培养;管理2007年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翻译硕士学位试点单位设立,有15所高校名列其中,2009年3月,又有25所高校获批招收翻译硕士,至此,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已增至40家。

(参见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网站)翻译硕士专业这一新增学位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是如何运作的?在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上有何特点?同时,与国外同级同类教育有何差异?本文作者通过网络访问的方式,了解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情况,并利用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访学的机会,对该校的翻译硕士课程设置等做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在此基础上,本文比较了中英两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及异同,由此引发对我国翻译硕士教育的思考,以期对新增翻译硕士点的建设提供借鉴。

一.国内翻译硕士专业课程设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办翻译硕士专业的学校,同时也是翻译学位点层次最齐全、研究方向最丰富的学校之一,该校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代表了国内的普遍情况,以笔译(应用翻译方向)为例,该校开设必修课7门(分公共必修课2门、专业必修课3门、方向必修课2门),选修课17门(其中指定必选课有5门),另加实习2学分,总共必须完成30学分,(参见附录1)才能获得硕士学位。

其学分分布情况如下:必选课是指第二外国语和本校开设的课程中具有特色或需重点学习的课程,可以看出,学校安排的或学生基本没有选择余地的课程学分达到22分,占总学分的73%,所谓选修课还分为必选课(或叫指定选修课)和任选课,这样一来,学生能够自由选择的课程学分不超过8学分,仅占总学分的27%。

翻译专业硕士(MTI)教育研究现状与反思

翻译专业硕士(MTI)教育研究现状与反思


翻译硕士专业( MTI ) 教 育
翻译 硕 士 专业 ( M T I ) 教 育 是 一种 专 业学 位 教
育, 是翻译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M T I 的人才培养 则需要依据翻译产业化与职业化 的实际要求 。根
蓬勃 的发展 , M T I 试点培养单位 已经由最初的 1 5
个增加到 1 5 8 个院校 , 语种从英 、 法扩大到 日、 俄、 德、 朝鲜 ( 韩 国) 等 多个语种 。于是 , 一股 空前 的 M T I 教育热浪迅速席卷全 国。M T I 专业硕士的设 立适应 了社会发展的要求 ,使得我国翻译人才的 培养形成了较为完备 的体系,既培养翻译理论人
基金项 目: 本论文 系西北师范大学 2 0 1 0 年度青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 目“ 翻译专业硕士( M T I ) 实践
能力的结构模型与 多维发展研究” ( 项 目编号: S K Q N Y B 1 0 0 2 4 ) 、西北师范大学 2 0 1 1 年度校级重点教 学 研究项 目 “ 翻译专业实践教学体 系改革研究” ( 项 目编号 : 2 0 1 1 0 1 4 A )  ̄成果之一。
硕 士( M T I ) 教育研 究应 明确 M T I 教育培养理念 , 实施 多样 化的教 学模 式, 紧密联 系翻译 产 业, 注 重本 地 化 , 开拓 M T I 教 育 实 践基 地 , 注 重教 育 界 、 管理 学界 以及 心理 学界 与外 语 界 相
联合。
关 键词 : 翻 译专 业硕 士 ; M T I ; 教 育 现状 ; 研 究主题 中图分 类号 : H3 1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6 — 9 4 1 0 ( 2 0 1 3 ) 0 1 — 0 1 3 8 — 0 6

国内翻译硕士专业学科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探讨

国内翻译硕士专业学科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探讨

摘要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在国内的迅猛发展是翻译产业市场刚性需求的结果。

制定翻译行业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行业规范是翻译硕士专业长远发展的基础,另外国内各高等院校应该基于各自的专业优势和所在区域的本地特色进行翻译硕士专业学科规划和课程设计,并同时探索和研究行业需求的发展趋势,从而找到适合各自特色的MTI人才培养机制和学科发展路径。

关键词翻译硕士专业(MTI)学科发展特色专业On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in the Discipline Development of 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MTI)Program in China//Jiang LiAbstract The explosive growth of 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MTI)Program in China is the outcome of the increas-ing demand of the translation industry.Setting a clear goal and formulating detailed guidelines for the industry will provide a strong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MTI program. Additionally,Chinese universities will find an appropriate devel-opment route for their MTI program through the marketing explo-ration,discipline planning and curriculum design.Key words 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MTI);disci-pline development;superior programs1国内翻译硕士专业(MTI)发展的现状自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立首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至今,全国获批的翻译硕士试点院校的总数量已由2007年最初的15家扩大到截止2015年最近的一批206家。

口译教学

口译教学

口译教学浅析摘要: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文化的交融,对口译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培养更多合格的口译人才,许多高校外语专业开设了口译必修课,对口译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目前口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旨在为口译教学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口译教学;教学口译;专业化国家的开放,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越来越需要合格的口译人才,说到口译,人们的认识是各种各样的。

一.口译口译是一种即席双语转换活动,也是跨文化交际中人类所依赖的一种基本语言交际工具。

口译由于其工作环境、对象等不同,性质也有所分类。

上世纪20年代后,口译从原先听一段译一段的模式—交替传译(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发展成为今天的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随着口译作为一种专门职业的确立,在教育界也以一种专业的形式出现了。

到上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确立了口译作为一种专门职业的国际地位。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在全球很多发达国家,口译教学逐渐确立了独立学科地位.在我国现阶段,口译课是大学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必修课。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把口译课列为英语基本技能课程之一。

因此,口译教学是高校适应社会对外交流日益频繁的需要,培养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的不同、教学要求的不同以及教学内容的不同。

二. 教学口译与口译教学高校口译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口译等同于口译教学的情况时有发生。

引用穆雷教授的对比图对以上概念作一区分:区分教学翻译翻译教学学科定位外语教学(应用语言学)翻译学(应用翻译学)教学目的检验并巩固外语知识,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了解翻译职业的理念与规则,掌握双语转换的能力与技巧教学重点外语的语言结构及外语语言应用能力双语转换能力与技巧,解决翻译问题的能力培养目标掌握一门外语的工作者职业译员,双语工作者将以上区分应用于口译方面,教学口译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如外语的听说能力和词汇量积累等;口译教学则旨在培养学生的口译能力。

翻译职业化与新型翻译人才培养

翻译职业化与新型翻译人才培养

青年文学家·语言研究翻译职业化与新型翻译人才培养闫晓聪 南京财经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46摘 要:当今社会,翻译职业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对翻译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翻译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首先分析了翻译职业化的发展概况及对翻译人才培养带来的巨大挑战,旨在为加快翻译人才的培养提出相应的对策,培养市场需求型、与时俱进型、职业化、国际化的新型翻译人才,从而推动我国翻译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翻译;职业化;新型翻译人才培养作者简介:闫晓聪,南京财经大学2011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翻译研究方向。

[中图分类号]: 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7-098-01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翻译早已成为一种职业,呈现出职业化的特点。

特别是随着翻译培训的专业化、资格认证的规范化、 翻译组织的国际化、翻译生产的规模化以及翻译研究的科学化,翻译的职业化时代来临了。

一、翻译职业化及其发展概况翻译是指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活动。

译者以翻译为专门职业,翻译报酬几乎成为全部收入来源,并具备完成多种翻译任务的能力(韩子满 2008:36)。

因此,翻译职业就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为个体在社会中所从事的获取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翻译职业始于口译,周朝时期,我国就出现了翻译官的专门职称“象胥”,之后又出现“舌人”,起到史官的作用,属于非经济性活动。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互联网、通讯设备的飞跃发展,再加上全球化的推动,翻译已经日趋成为一个热门的职业(黄德先,杜小军 2010:74)。

二、翻译职业化给专业翻译人才培养带来的冲击和挑战翻译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是沟通的桥梁和媒介。

翻译职业化的发展和翻译市场的繁荣给中国翻译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首先,翻译职业化对翻译人才的素质培养带来了巨大挑战。

《翻译理论与实践I》教学大纲

《翻译理论与实践I》教学大纲

《翻译理论与实践I》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I》英文名称: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I课程性质:学科领域选修课课程编号:025*******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适用专业:适用于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预备知识:基础综合英语课程教材:穆雷主编,《英汉翻译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参考书目:[1] 张培基主编,《英汉翻译教程》(修订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年.[2] 古今明编著,《英汉翻译基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1997年.[3] 刘全福编著,《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1年.考核方式:考查制定时间:2013年10月制定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翻译理论与实践I》课程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翻译系列课程中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面向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第五学期)开授。

该课程由翻译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组成。

翻译理论主要包括翻译的标准与原则,翻译的功能,翻译过程中对原文旨意、风格的理解与分析,以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为主的各种翻译方法,文化差异对翻译等值的影响等等。

通过对这些翻译理论的介绍,期望学生对国内外影响较大的翻译理论、流派及代表人物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应用相关理论指导自己的翻译实践。

翻译实践课的主要内容是进行与翻译理论同步的翻译实践,通过大量翻译习练使学生熟悉各种翻译技巧并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增强其对忠实传达原文旨意和风格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中英语言和文化差异对翻译影响的认识,进而全面提高其实际翻译能力。

《翻译理论与实践I》课程以英译汉为主。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章节内容学时第一章翻译概述 4 第二章英汉语言文化比较 4 第三章理解原文 2 第四章基本翻译技巧 6 第五章英语词汇的汉译 4 第六章英语句子的汉译 6 第七章英语篇章的汉译 6合计32第一章翻译概述(4学时)一、本章基本要求1.了解翻译的定义;2.了解翻译的过程;3.理解并掌握翻译的标准;4.理解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翻译思想;5.了解对一名翻译人员的基本要求。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 [商务英语翻译类论文]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 [商务英语翻译类论文]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 [商务英语翻译类论文]商务英语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商务英语翻译既是该学科中的关键一环,又是教学考的难点。

下文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商务英语翻译类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商务英语翻译类论文篇1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刍议摘要:突破传统翻译教学模式,培养出精通国际商务知识并具有高翻译技能的实用型商务英语人才,是目前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任务。

本文探讨了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改革目标及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1.引言目前,国际间经济贸易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市场更加需要复合型外语人才。

商务英语专业便是适应这一趋势而产生的一个较新的专业。

该专业研究的就是运用英语解决商务实践问题,是商务知识与语言应用相结合的一门复合型学科。

培养更多符合时代和市场要求的商务翻译人才已成为翻译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高职高专的商务英语专业更强调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今年,高职高专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总体而言仍处于起步阶段,具体的教学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培训等标准尚未确立,很多问题值得探讨。

2.我国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现状2.1教学模式陈旧,教师角色有待转换。

传统翻译教学普遍以教师为中心。

正如豪丝(House)在其著作中描述的:“翻译课程的老师,常常是一位说目的语的人,发给学生一个篇子(为什么选了这篇文章一般是不解释的)。

这种篇子中满是陷阱,也就是说,教师从一开始就不打算培养学生从事复杂、难度较大的翻译的技巧,而是迷惑他们,让他们出错……在以后的几节课上,全班同学逐句讨论文章中的每一个句子,最后由老师给出一个‘正确’的译文。

”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将改错作为教学手段,将教师提供的参考译文作为翻译课的终极目标,不符合真实情况下翻译的本质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翻译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林克难,2000:56)陈葵阳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是教师在台上一板一眼,学生在台下四平八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4 2012
· 13 ·
通过英语进行交流,那么翻译还有什么用?但是从最近一二十年内翻译在世界各地的长足发展,我们恰恰又得出了相反的结论,翻译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缺少了,对翻译的研究也成了当今人文社会科学界的一门“显学”。

由此看来,伴随着英语在世界范围内普及的并不是翻译的消亡,反而倒是翻译的更加繁荣:处于弱势的国家需要借助英语的中介将先进的技术和人文思想引入国内;而处于强势的国家则试图通过英语的中介将自己的文化和学术输出到国外。

因此,要想实现翻译学的国际化,就不仅仅要将国外最前沿的学术理论引入中国,还应该在消化的基础上提出我们自己的理论建构,并将其用英文写出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上,进行国际交流。

对于翻译研究或翻译学在当代的现状,早在20世纪末,勒菲弗尔和巴斯奈特就曾呼吁过一种“文化转向”,虽然这一转向已成为历史,但是其影响仍在,正如根茨勒在《当代翻译理论》第二版修订本的最后一章“翻译研究的未来”(The Fu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中所描述的,“最近的翻译已经在世界上许多地区享有了一种复兴的地位……例如西班牙、意大利、加拿大、巴西、中国,尤其是那些已经开放了边界的民族,包括中欧和东欧的一些国家。

在全球化的时代,‘不太为人所知的语言’尤其受到了威胁,因此翻译及翻译研究便显得愈益重要。

比较小的国家以及新的民族新近对翻译的研究将进一步丰富翻译理论。

”(Gentzler: 187) 作为一位西方的翻译研究者,根茨勒对中国的翻译研究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

几年前,他在为我和孙艺风主编的专题研究文集撰写的一篇论文中甚至公开号召,“美国的翻译研究学者能够从他们的世界同行,尤其是中国的同行中学到许多东西,因为在那里,这种历史的和描写性的工作正在良好地进行之中”(Wang & Sun: 117)。

显然,根茨勒不通中文,他对中国的翻译研究现状的了解主要通过阅读中国学者的英文著述和论文,因此,面对国际学界对我们的刮目相看,我们中国的翻译研究者应该如何加速本学科的国际化程度呢?
我有幸自2003年被国际翻译学的权威刊物《视角:翻译学研究》(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 )聘请为主编之一(co-editor),专门负责审核来自中国和东亚地区的文稿,同时也审核一些纯理论和文化翻译研究的文稿。

近十年来,我们发表了数十位来自中国大陆和港台的学者的翻译研究论文。

在处理这些文稿的过程中,我们确实也发现了一些人才,许多人通过在刊物上发表论文拿到了终身教职甚至晋升为教授。

由于我们的审稿完全是匿名的,往往直到文章发表我才惊讶地发现作者竟是一位来自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高校的讲师,而一些在国内有一些知名度的教授的文章往往却过不了匿名评审:主要是因为话题太老,没有新意,其次在语言表达上也有所欠缺,最后就是篇幅太短,根本算不上一篇学术论文。

这实际上说明一个问题:面对国际化的潮流,我们首先要对国际翻译学界的前沿课题有所了解,如果还像以往为国内刊物撰稿那样,找一些英汉互译的案例,稍加分析就投出去,那是肯定不会被录用的。

尤其应该指出的是,香港高校的学者确实态度十分认真,他们不仅认真阅读了刊物的每一期,从而能够自觉地接着现有的观点往下说,进而提出自己的新见,而且在语言表达方面也比较准确精当,甚至连格式都很正确。

当然,作为国际翻译研究刊物的中国主编之一,我也尽可能地帮助国内作者修改文章,使之尽可能地完善和达到发表的水平。

参 考 文 献
Gentzler, Edwin. [1]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 rev. 2nd. ed [M].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2001.
Wang Ning & Sun Yifeng (eds.). [2]
Translation, Globalisation and Localisation: A Chinese Perspective [C].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2008.
[作者简介]王宁,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作者电子信箱]wangning@
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翻译这一古老职业的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从属于语言服务行业的翻译服务如专业文件翻译、口译及会务翻译、编辑排
版、多媒体翻译与制作、网站与软件本地化、多语技术写作、语言服务外包等陆续进入翻译企业的业务范围,翻译项目管理、翻译客户服务、翻译质量监控
翻译的职业化与职业翻译教育
穆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中国翻译
2012年 第4期
· 14 ·
等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具有明显的服务行业特点以及日益清晰的职业化要求。

这就要求该行业的从业人员具有专门的职业素质,遵守职业道德,了解职业特点,拥有职业能力与资质,当然也需要行业协会等组织制定行业标准和从业规则,建立准入机制,开展职业培训等,职业翻译教育于是应运而生。

近二三十年来,中国内地已经拥有从本科到博士教育的完整教学体系。

然而,目前中国内地的职业翻译教育仍然存在性质和定位不够清晰、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以及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与培养目标不相吻合等现象。

纵向来看,翻译的本科生、硕士生与博士生在翻译技能上的教学要求与区分尚不明确;横向来看,翻译学硕士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两种教育的培养模式与操作方法也有待进一步清晰和完善。

一些高校在MTI 教学中仍然沿袭传统的学术型翻译教学的理念和模式,造成MTI 人才培养与翻译市场需求脱节,MTI 教育远未达到职业翻译教育的目标。

在翻译职业化的进程中,职业化的高等教育、资格认证考试和职业/行业协会是三个重要的影响因素①。

翻译的职业化趋势催生了职业翻译教育,职业翻译教育的开展又推动了翻译教学体系的完善,从而为翻译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因此,翻译的职业化、职业翻译教育和翻译学的学科建设三者之间形成了紧密的互动关系。

职业翻译教育从以下几个方面有别于传统学术型的翻译教学:
1)教学理念:关注翻译行业需求和职业翻译从业者的素质培养,以职业翻译从业者的标准为培养目标,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职业翻译人才培养机制;
2)教学环境:以模拟/仿真的职业环境为主,除了校园里的口译、笔译实验室,以及翻译教学与实践平台等之外,要求学生在读期间必须在真实的职业环境里有一段时间的实习实践;
3)教学内容: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技能技术和职业素养等;
4)教材教法:教材不再以传统的文学翻译为主要译例,而要增加大量职业翻译相关的实际内容,纸质教材与网络等电子教材相结合;以口笔译和翻译技术与管理的实际案例教学为主,以实际操作、团队合作、研讨分析、业界人士讲座等为主要的教学方式;
5)教学队伍:由高校教师与职业从业人员共同
组成师资队伍,担任职业翻译教育的教师本身也需要有丰富的职场经验和实践经验。

6)教学管理:教学单位与业界相关单位共同管理,从目标设定、课程设置、师资培训到学分认可、顶岗实习、论文指导等,由双方共同制定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包括兼职教师的认定与聘任、实习基地的建立与建设以及教学质量监控、毕业生资格考试和教学评估,等等。

职业翻译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须落实到具体的课程方案上。

进行职业翻译教育的课程开发首先要突破学科框架,定位好专业所面向的具体翻译工作岗位,清晰地描述这些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具体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把握这些岗位的人才规格要求,以进行与人才规格具有内在一致性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选择,建立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开发项目课程教学资源,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职业翻译教育管理应突出行业管理的特征。

现有的职业翻译教育的管理沿袭了学术型教育由政府进行管理的模式,疏离了职业翻译教育与翻译行业的联系,导致了职业翻译教育专业开设准入门槛缺失,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培养脱节的问题。

我们应当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经验,由教指委和翻译行业协会共同对专业设置资格进行管理,开发行业认同的职业资格证书,并根据行业的发展及时修订课程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标准。

总之,职业翻译教育是翻译职业化的基础保障,翻译研究的新任务包括关注翻译职业的发展和整个语言服务行业的特点与需求,借鉴翻译学理论、教育学理论、管理学理论、社会学理论和翻译技术理论等相关的理论资源,用描述的方法、实证的方法、调研的方法等,真正了解并解决职业翻译教育以及翻译职业化中的各种问题,探索如何推动职业翻译教育扎实健康地发展,从而推动翻译职业化的进程。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0YJA740073)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教学研究与改革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注 释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将会专文论证。

①①
[作者简介]穆雷,翻译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
翻译学院教授,翻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