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

神经病学
神经病学

临床神经病学

一临床神经病学定义 (1)神经病学(neurology)是专门研究人类神经系统疾病与骨骼 肌疾病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2)作为临床医学,它主要以求诊病人为对象,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问题。 二神经病学发展和新进展 (1)内科学派生。 (2)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机能,病因病理等基础学科如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病理学,神经生物化学,神经药理学和神经遗传学等构成神经科学。 (3)神经病学坚实地建立神经科学基础理论之上,它与神经外科的不同仅在于治疗方式上,后者主要为手术治疗。它与精神科共同研究和治疗脑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与痴呆病。神经病学与其它临床学科密切相关,衍生出许多新的边缘学科如神经遗传学、神经眼科学、神经耳科学、神经内分泌学等 (4)神经病学的发展与神经科学其它分支的发展,尤其是神经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推动神经病学迅速发展。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被认为是“脑的十年”,关于神经系统的发生、发展、损伤和修复等目前所未能解决的问题,有望有突破,现在不能治疗的疾病,如神经系统变性病(老年性痴呆、肌萎缩侧索硬化等)有可能得到治疗,将会极大地改善人类的生存质量。在二十一世纪神经科

学和神经病学将会有飞速发展,欢迎同学们加入到神经病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中来。 (5)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脑,脊髓;周围神经:颅神经,脊神经三神经科疾病: (一)神经疾病的分类 已知神经系统疾病有几百种。按病变部位分: (1)脑疾病:脑血管病,癫痫,脑炎。 (2)脊髓疾病:急性脊髓炎,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 (3)周围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Guillain-Barre综合征。(4)神经肌肉接头病:重症肌无力 (5)骨骼肌疾病:肌营养不良,周期性瘫痪。 按受累范围分:①局限性病损,②弥散性或多发性病损, ③系统性病损,如运动神经元病的锥体束损害和前角细胞损害 神经病损可有一个以上的部位。 (二)神经疾病的病因 病因(1)先天发育缺陷, (2)外伤, (3)中毒, (4)感染, (5)营养不良,代谢障碍, (6)血管病变, (7)免疫异常, (8)肿瘤, (9)变性疾病(习惯上将一些原因不明的神经系统慢性进行性疾病,归类为变性疾病的范围内) (10)疾病原因不明。 临床上主要按疾病的病因、病变性质、病变部位或症状进行综合分析。

神经病学考试重点知识点汇总

1.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康复,预防的科学。 2.瘫痪:是指骨骼肌的收缩能力(肌力)的减弱或丧失。瘫痪是由运动神经元(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 3.脊髓休克:瘫痪肢体肌张力降低,深,浅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引不出,尿潴留。 4.腰膨大:腰部下肢神经出入处形成膨大,大小次于颈膨大,相当于L1~S1节段,L4处最宽,发出神经支配上肢. 5.马鞍回避:髓内病变,感觉障碍由内向外扩展,骶部保留,直到病变后期,才影响骶部的感觉。 6.霍纳(Horner)综合征:颈8~胸1节段侧角细胞受损,瞳孔缩小(病损同侧),眼球内陷(眼眶肌麻痹),眼裂变小(眼睑肌麻痹),同侧面部出汗减少; 7.癫痫:一组由已知或未知病因所引起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且异常放电常具自限性所导致的综合征. 癫痫三要素:脑部持续存在的癫痫反复发作的易感性,至少一次癫痫发作的病史,发作引起的神经生化、认知、心理及社会功能障碍. 8.癫痫发作:癫痫发作是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活动所引起,由不同症状和体征组成的短暂性临床现象。癫痫发作三要素: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的异常活动,特殊的临床现象,发作的短暂性. 9.自限性发作:癫痫发作最常见和最典型的发作表现.突出特征:病人的发作能在短时间内自行终止,多数病人发作持续时间少于30分钟. 10.癫痫持续状态:是癫痫连续发作之间意识尚未完全恢复又频繁再发,或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未自行停止。最常见的原因是不恰当地停用AEDs或因急性脑病、脑卒中、肺炎、外伤、肿瘤和药物中毒等引起。 11.自动症automatism 是在癫痫发作过程中或发作后意识模糊状态下出现的具有一定协调性和适应性的无意识活动,伴遗忘。 12.假性发作pseudoseizures是一种非癫痫性的发作性疾病,是心理因素引起运动、感觉、情感和体验异常,可出现发作性行为异常、四肢抽动,呼之不应等,①假性发作持续的时间较长,常超过半15min ②发做表现多种多样③发作时意识存在,没有真正的意识丧失④发作时脑电图上无痫性放电⑤抗癫痫药治疗无效。 13.Jackson发作:异常运动从局部开始,沿皮质功能区移动,如从手指-腕部-前臂-肘-肩-口角-面部逐渐发展,称~。 14.Todd氏麻痹:局灶性运动性发作表现为身体的某一局部发生不自主的抽动。大多见于一侧眼睑、口角、手或足趾,也可涉及到一侧面部或肢体。严重者发作后可留下短暂性肢体瘫痪,称为Todd麻痹。 15.偏头痛: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颅内外血管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的,以发作性单或双侧头痛为特征的疾病。发作性头痛,自发性缓解,反复发作,间歇期正常是偏头痛的主要临床特征。 16.帕金森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和路易氏小体形成为突出病理特征的慢性疾病,机制主要与多巴胺和乙酰胆碱递质的平衡失调有关。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障碍是主要临床表现。 17.疗效减退:长期服用左旋多巴胺出现的并发症,每次用药有效时间缩短,症状随血药浓度发生规律波动。 18.开关现象:长期服用左旋多巴胺出现的并发症,症状在突然缓解(开)和加重(关)间波动,开期常伴异动症,多见于病情严重的患者,与患者服药时间,药物血浆浓度无关,故无法预测。 19. 异动症:长期服用左旋多巴胺出现的并发症,舞蹈症或手足徐动样不自主运动,肌强直或肌痉挛。 2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脑动脉一过性供血不足引起局限性神经功能缺损,出现相应症状和体征。特点:未发生脑梗死的一过性脑缺血;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超过24小时即完全恢复;常有反复发作。 21.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 22.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中最常见的类型。通常指脑动脉的主干或其皮层支因动脉粥样硬化及各类动脉炎等血管病变,导致血管的管腔狭窄或闭塞,并进而发生血栓形成,造成脑局部供血区血流中断,发生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23.缺血半暗带:急性脑梗死病灶是由中心坏死区及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缺血半暗带内因仍有侧支循环存在,可获得部分血液供给,尚有大量可存活的神经元,如果血流迅速恢复,损伤仍为可逆的,脑代谢障碍可得以恢复,神经细胞仍可存活并恢复功能。 24.腔隙性脑梗死:是指发生在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小穿痛动脉闭塞引起的缺血性小梗死灶。因脑组织缺血,坏死,液化并由吞噬细胞移走而形成腔隙,约占脑梗死的20%。 25.腔隙状态(lacunar state):多发性腔隙性梗死累及双侧锥体束,锥体外系.严重精神障碍,痴呆;假性球麻痹,双侧锥体束征;类帕金森综合征;尿便失禁等。 26.重症肌无力MG:是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征为全身或部分骨骼肌病态易疲劳,通常在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ChE I)治疗后症状减轻。 27.重症肌无力危象(crisis) 如肌无力累及呼吸肌而不能维持正常换气功能(出现呼吸困难)时,称为重症肌无力象。 28.肌无力危象:最常见,因抗胆碱酯酶药剂量不足引起。部分患者有呼吸道感染、过量用镇静剂或神经肌接头传导阻滞药物,但多数无明显诱发因素。 29.胆碱能危象:抗胆碱酯酶药使用过量,除肌无力加重外,还有肌束颤动及毒覃碱样反应(瞳孔缩小、心动过缓、流

神经内科临床TIA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综合征(ICD-10:G45.0),颈动脉综合征(大脑半球)(ICD-10:G45.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起病突然,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2.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多数持续十至数十分钟,并在1小时内恢复,但可反复发作。 3.神经影像学未发现任何急性梗死病灶。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国缺血性卒中和TIA二级预防指南2010》。 1.进行系统的病因学检查,ESSEN评分,ABCD2评分制定治疗策略。 2.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3.他汀类药物治疗。 4.心源性、频发短暂脑缺血发作者应予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或华法林。 5.低灌注所致者可扩容治疗。 6.根据病人情况选择一种活血化淤中药治疗。

6.病因、危险因素、并发症的治疗。 7.明确有血管狭窄并达到手术标准者予手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3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综合征(ICD-10:G45.0),颈动脉综合征(大脑半球)(ICD-10:G45.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四项。 (3)胸片/胸透、心电图; (4)头颅MRI或CT,TCD/颈动脉血管超声。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大便常规、抗“O”、抗核抗体、ENA、类风湿因子、蛋白C、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超声心动图、同型半胱氨酸、抗凝血酶Ⅲ,CTA、MRA或DSA,灌注CT或灌注MRI。 (七)选择用药。 1.抗凝药物:排除抗凝治疗禁忌症后可给予①低分子肝素。②口服华法令。 2.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奥扎格雷等;高危病人必要时可给双抗治疗。 3.可予他汀类降血脂药,对有颅内外大动脉硬化性易损斑块或动

神经病学简答题

神经病学简答题 1.癫痫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 1)确定是否用药 2)正确选择药物,药物的选择决定于痛性发作的类型,同时考虑药物的毒性 3)药物的用法,药物剂量从低限开始,如不能控制,再逐渐增加4)严格观察不良反应,定时查肝肾功和血象,以防治药物副作用 5)尽可能单药治疗 6)合理的联合治疗,合并用药的指针是一种药后效不满意或一种药物可拮抗另一种的药物的副作用时。 7)增减药物、停药及换药原则。 2.试述静脉溶选的适应症? 1)年龄18~80岁 2)临床明确诊断缺血性卒中,并且造成明确的神经功能障碍(NIHSS>4分) 3)症状开始至静脉干预时间<3小时 4)卒中症状持续至少30分钟,且治疗前无明显改变 5)患者或其家属对静脉溶栓收益/风险知情同意。 3.试述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类型。 1)成年型Ⅰ眼肌型ⅡA轻度全身型ⅢB中度全身型Ⅳ迟发重症型Ⅴ肌萎缩性 2)儿童型Ⅰ新生儿型Ⅱ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Ⅲ少年型 4.试述重症肌无力危象的种类及处理原则? 1)肌无力危象 2)胆碱能危象 3)反拗危象不论何种危象,均应注意确保呼吸道通畅,当早期处理病情无好转时,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用人工呼吸器辅助呼吸;停用抗胆碱酯酶药物以减少气管内的分泌物;选用有效、足量和对神经—肌肉接头无阻滞作用的抗生素积极控制肺部感染;给予静脉药物治疗如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大量丙种球蛋白;必要时采用血浆置换。 5.简述Guillain—barre(吉兰—巴雷综合征/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诊断依据? 1)根据患者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2)病前1~4周有感染史 3)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 4)末梢感觉障碍伴脑神经受损 5)脑脊液示蛋白—细胞分离 6)肌电图早期F波或H反射延迟。 6.简述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 1)运动障碍:①发病前1-2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或疫苗接种史。②首发症状常为双下肢麻木、无力、病变相应部位的背痛,数带感。③病变节段以下肢体瘫痪,感觉缺失和括约肌障碍。④病情严重者可以出现脊髓休克,表现为瘫痪肢体

神经病学习题及答案

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 试卷(B) 考试科目:神经病学考试类别:初修 适用专业 学号: 姓名: 专业: 年级: 班级: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神经系统中,中枢神经系统主管( ),();周围神经系统 主管()。 2、( )、( )、()共同管理眼球运动,合成眼球运动神 经。 3、对癫癎具有特异性得辅助检查就是(),对神经与肌肉疾病具有特异性得辅助 检查就是( )。 4、运动神经元疾病得分型中最常见得类型就是( )。 5、检查失语症得前题条件就是( ),(),( )。 6、交叉性感觉障碍就是()与( )受损所致。 7、霍纳综合征表现为( ),(),( ),()。 ( ),()。

A、出血 B、感染 C、头痛 D、脑疝 2、两脚并拢直立,然后闭目,称为( ) A、拉塞格氏征 B、昂伯氏征 C、克匿格征 D、霍夫曼征 3、脑梗死不应出现得症状及体征就是( ) A、意识不清 B、头痛 C、肢体瘫痪 D、脑膜刺激征 4、重症肌无力运动障碍得特点就是( ) A、持续无力 B、早期出现肌萎缩 C、全身肌肉平均受累 D、波动性肌无力 5、影响意识最重要得结构就是( ) A.脑干下行性网状激活结构系统B、脑干上行性网状激活结构系统C、大脑 半球D、小脑 6、震颤麻痹出现得神经症状就是( ) A、肌肉萎缩 B、书写痉挛 C、运动减少 D、病理征阳性 7、面瘫患者伴有听觉过敏,舌前2/3得味觉减退,其损伤平面在( ) A、膝状神经节平面 B、镫骨肌支平面 C、茎乳孔以下 D、鼓索平面 8、肌萎缩侧索硬化与颈髓空洞症共有得症状就是( ) A、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B、分离性感觉障碍 C、直立性低血压 D、手得小肌肉萎缩,巴彬斯基氏征阳性 9、TIA发作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与视网膜得功能缺损持续时间最长不超过() A、1分钟 B、3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10、患者突然发生面部歪斜,右侧额纹消失,右眼裂较左侧大,露齿口角偏向左侧,可能就是() A、右侧周围性面瘫 B、右侧中枢性面瘫 C、左侧周围性面瘫 D、左侧中枢性面瘫 11、踝反射得反射中枢在( ) A、C2-3 B、T10-12 C、S1-2 D、L5-S1 12、脑干与后颅窝得病变最适宜得影像学检测手段就是()

神经内科高级职称题-神经病学的临床方法

神经内科高级职称题-神经病学的临床方法 1、下列关于Babinski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最有意义的病理反射 B.检查时患者须意识清楚 C.检查时沿外侧缘向前再向内划足底 D.阳性表现拇背屈,其余各趾向外扇形展开 E.此征阳性提示锥体束受损 2、患者突然发生口角歪斜,右侧额纹消失,右侧眼裂较左侧大,露齿口角偏左,右侧鼻唇沟变浅,可能是 A.左侧中枢性面瘫 B.右侧周围性面瘫 C.右侧中枢性面瘫 D.左侧周围性面瘫 E.双侧周围性面瘫 3、下列哪一项不是Babinski征的等位征 A.Oppenheim征 B.Gordon征 C.Chaddock征 D.Gonda征

E.Romberg征 4、一侧提睾反射消失常提示 A.腰损害 B.骶损害 C.胸损害 D.骶受损 E.脊髓横贯性损害 5、足部病理反射的出现是由于 A.神经系统兴奋性升高 B.苍白球损害 C.脊髓反射弧的损害 D.锥体束受损且在腰膨大以上 E.深感觉障碍 6、男,54岁,近年来腰臀部疼痛并放射到左足跟处,MRI示有L-S 椎间盘突出,体检时可查见的定位体征是 A.左膝反射减弱或消失 B.左踝反射减弱或消失 C.左提睾反射消失 D.左踝阵挛阳性

E.左肛门反射消失 7、何处病变可见肌纤维震颤 A.神经肌肉结合部位 B.前角细胞 C.肌病 D.上运动神经元病变 E.锥体外系统 8、双侧腹壁反射消失可提示 A.胸段脊髓受累 B.腰段脊髓受累 C.颈段脊髓受累 D.一侧内囊受累 E.一侧脑干受累 9、下列哪些是与吞咽有关的脑神经 A.滑车神经 B.外展神经 C.舌咽神经 D.副神经 E.三叉神经运动支

神经病学完整版重点总结

神经病学 视神经:视锥视杆细胞→双级神经细胞→神经节细胞 【视野损害】 视神经损害→同侧视力下降或全盲。 视交叉损害→正中部:双眼颞侧偏盲、整个:全盲、外侧部:同侧眼鼻侧偏盲。 视束损害→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 视辐射损害→下部:对侧视野同向性上象限盲。 枕叶视中枢损害→一侧完全损害引起偏盲,但偏盲侧对光反射存在,同侧视野的中心部常保存,称黄斑回避现象。 【视觉反射】 瞳孔对光反射:光线刺激瞳孔引起的瞳孔缩小反射,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中脑顶盖前区→E-W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上述经路任何一处损害均可引起光反射丧失和瞳孔散大。外侧膝状体、视放射、枕叶病变光反射不消失 辐辏及调节反射(集合反射):指双眼同时注视近物时双眼汇聚、瞳孔缩小的反应。顶盖前区病变,不影响辐辏及调节反射,但影响瞳孔光反射。 Horner综合征:颈上交感神经经路损害可引起同侧的瞳孔缩小、眼裂变小(睑板肌麻痹)、眼球内陷(眼眶肌麻痹)、面部汗少、结膜充血。 三叉神经 感觉纤维→三叉神经半月节→①眼神经,头顶前部、前额、上睑、鼻根,眶上裂入颅、②上颌神经,下睑与口裂之间、上唇、上颌、鼻腔、腭,圆孔入颅、③下颌神经,耳颞区、口裂以下、下颌,卵圆孔入颅→脑桥→深感觉-中脑核、触觉-主核、痛温觉-脊束核。 运动纤维→颞肌、咬肌、翼状肌、鼓膜张肌,司咀嚼、张口。 【周围性损害】刺激性为三叉神经痛、破坏性为分布区感觉消失。 半月节和神经根损害→分布区感觉障碍、角膜溃疡、角膜反射减弱、咀嚼肌瘫痪。 分支损害→范围内痛、温、触觉减弱。 【核性损害】 三叉神经脊束核→同侧面部剥洋葱样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消失触觉存在。 运动核→同侧咀嚼肌无力、张口时下颌向患侧偏斜。 面神经 运动纤维→支配面上部各肌(额肌、皱眉肌和眼轮匝肌)的神经元接受双侧皮质延髓束控制,支配面下部各肌(颊肌、口轮匝肌)的神经元仅接受对侧皮质延髓束控制。 味觉纤维→支配舌前2/3的味觉:鼓索神经-内膝状神经节-中枢支形成面神经的中间支进入脑桥,与舌咽神经的味觉纤维一起-孤束核-发出纤维-丘脑-中央后回下部。 【面瘫的鉴别】 周围性面瘫:是指面神经核及其面神经本身受损所导致的面部肌肉的麻痹,表现为:患侧额纹变浅、闭目无力或不能、患侧鼻唇沟变浅、示齿口角牵向健侧,鼓腮病侧漏气。伴发舌前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唾液、泪腺分泌障碍、外耳道感觉障碍、乳突压痛。 中枢性面瘫:由于面神经核下部仅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支配,故中枢病变引起对侧鼻唇沟变浅、示齿口角牵向病侧、口角低垂、示齿口角牵向病侧、鼓腮健侧漏气。也就是说眼裂以下的面部表情肌瘫痪,而皱额眉及闭目良好。伴发病灶对侧中枢舌瘫及偏瘫。 【面神经分段】 面神经核损害→周围性面瘫、展神经麻痹、对侧锥体束征。 膝状神经节损害→面神经受损、外耳道疱疹、舌前2/3味觉消失,亨特综合征hunt’s syndrome。

临床神经内科实习小结

临床神经内科实习小结 临床神经内科实习小结 在神经内科的一个月里最大的感触就是临床和理论有太大的出入,可能是实习的第一个科室对一切还是很陌生。平时觉得那些病离我们很远,但是在这个科室脑梗,脑栓,脑出血很常见,长期卧床的病人也很多,气管切开的病人,picc的病人也有,特别是昏迷的病人。觉得他们很痛苦,所以一开始不敢给他们打针,害怕没有一针见效,让他们更加痛苦。后来11床陪护叔叔说:“小范,实习就是要练,如果害怕,那就学不到什么,你现在可以在他们身上练习,反正打疼了他也没有感觉”。我克服自己的恐惧去给他们打针,终于从一开始每天给周明明打针一针见血,到现在可以给他们都可以打了,不在恐惧害怕,那么的没有信心。老师说这是第一步,做一个护士如果不会打针就什么都不要做了,静脉留置针还不会,一直不明白那个像蝴蝶翅膀的东西怎么可以到静脉然后慢慢退出来。每次看老师做自己不敢动。21床陪护阿姨一直笑我第一次肌注针时整个人抖的厉害,手一直抖,全身出汗把护士服都打湿了。 现在已经克服了给病人做护理时内心的紧张,因为知道如果我紧张,病人会更加紧张,这样子只会让他们更加痛苦。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安全的需要是很重要的。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人们满足较低层次需要的活动基本相同,各需要层次之间可相互影响,当基本需要被满足的程度与健康状况成正比,所有的需要被满足后就可以达到最佳的健康。在临床上很难做到满足病人所有的需要,但是作为医护工作者我们可以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满足他们的需要,以促进生命健康。 在临床上工作会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那么的有限,生命医学是永远没有止境的,每个病人都是不同的,一样的疾病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不一样现在有那么一点点后悔当初选择这个专业,因为害怕自己很冷血。每天面对的'都是这些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的人,从一开始害怕去伤害他们,到现在每天在他们身上练习,给11床测血压的时候他突然眼睛一翻,发出一个声音,那一刻我真的感觉到了死亡的气息,整个人都快要倒下了,还是坚持把血压测完平静的离开;当3床奶奶对我说:“孩子啊!我要死了,你不要哭啊!”那一刻其实我好想哭,但是我不能哭,我还要很平静的去安慰她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莫过于此。也许明天或者下一个班哪个床就空了,会失落,会难过,但是没有眼泪,也不能有眼泪。生命不相信眼泪。 一个月基本的护理从打针配药,口腔护理、会阴护理、气管切开护理、骨牵引护理、膀胱冲洗护理、picc护理等都学会了,但是需要学习的还有许多,生命不止,永不停息。我无法保证自己是否可以在这个岗位坚持多久,但是可以保证对待每个病人用12分的热情和真诚,不再恐惧,不再充满激情,用平常心对待每个病人,生命存在的每一秒让我们携手前进。虽然内四科是个很忙的科室,但每次我们做护理操作时,老师都会陪在一旁,为我们的成功高兴,我们失败了会鼓励我们。老师的认真负责,像朋友般的和我们交流,让我们在温馨的环境中度过了这段时光。同时老师还会经常结合病例给我们安排小讲课,让我们形象深刻的记住所学的东西。有时老师怕我们记不住,还利用下班时间给我们开小灶。 从手术室到病房,要求我们更多地与病人及其家属交流,这很大程度决定了病人对于我们实习生的态度。有时病人会因我们是实习生而有些意见,老师总会教我们换位思考,理解同情病人,消除我们的负面情绪,让我们更加细心耐心的对待病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更加平和的去和病人交流。 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与耐心带教下,我们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实习护士职责,关心病人,努力做到护理工作规范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护理工作有措施,有记录。实习期间,始终以爱心,细心,耐心为基本,努力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嘴勤,想病人之所

神经内科实用题目及答案

神经内科实用题目及答 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神经内科 脑出血的手术适应症 1、颅内压增高伴脑干受压的体征,如心律变慢、血压升高、呼吸变慢、意识障碍加深等。 2、小脑半球血肿量大于10ml或蚓部大于6ml,血肿破入第四脑室或脑池受压消失,出现脑干受压症状或出现堵塞性脑积水。 3、重症脑室出血导致梗阻性脑积水。 4、脑叶出血,特别是AWM所致和站位效应明显者。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及常见并发症 1、临床表现:各年龄组均可发病,起病时突然剧烈头痛、呕吐,伴或不伴意识模糊,脑膜刺激征阳性,一般无偏瘫等局灶性体征,脑脊液呈均匀一致血性,头部CT示脑沟、裂、脑干周围高密度影。 2、并发症:再出血:约20%的动脉瘤病人病后10-14天发生再出血,死亡率增加1倍。脑血管痉挛:病后10-14天为迟发性血管痉挛的高峰期,1/3以上病例出现脑实质缺血致轻瘫等局灶性体征,是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急性或亚急性脑积水:系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吸收障碍所致,发生于当天或数周后,头部CT 或MRI示脑室扩大。、 什么是癫痫持续状态,怎样治疗 癫痫持续状态是指癫痫连续发作之间意识尚未恢复又频繁再发,或癫痫发作持续时间30分钟以上不能自行停止。 1、对症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气管切开。心电、血氧监

护,定时复查血气。查找病因。防治脑水肿:甘露醇,地米10-20mg静滴。控制感染和各种并发症。高热时物理降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其他代谢紊乱。其他支持治疗。 2、从速控制发作:这是治疗关键。首选地西泮静脉注射,成人10-20mg,儿童,5岁以上儿童5-10mg/kg.如复发15分钟后可重复给药。或用地西泮100-200mg溶于5%GSNS500ml中, 3、维持治疗:癫痫控制后,应立即肌肉注射苯巴比妥次,3-4天。 偏头痛的药物治疗 1、发作时的药物治疗:发作时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无效时用5HT激动剂琥珀酸曲马普坦或麦角制剂二氢麦角胺,必要时试用镇静药。 2、预防治疗:频繁发作者:普萘洛尔。合并紧张性头痛用阿米替林、丙咪嗪、舍曲林等。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卡马西平、托吡酯等。钙通道阻滞药如尼莫地平等。

精神与神经病学名解解释

《神经病与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部分 妄想(delusion):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推理和判断:①信念与事实不符;②内容涉及本人;③有个人独特性;④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有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幻觉(hallucination):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直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有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等,常与妄想合并存在。 自知力(insight):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认识和判断能力。在临床上一般以精神症状消失,并认识自己的精神症状是病态的,即为自知力恢复。 谵妄(delirium):在意识清晰度降低的同时,出现大量的错觉、幻觉,以幻视多见,思维不连贯,理解困难,有时出现片断妄想,定向力全部或部分丧失,往往夜间加重,昼轻夜重,持续数小时至数日,意识恢复后可有部分遗忘或全部遗忘。以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及中毒所致精神障碍较多见。 感知综合障碍(psychosensory disturbance):指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错误的感知,多见于癫痫。常见:视物变形症、空间知觉障碍、时间感知综合障碍、非真实感。 痴呆(dementia):是一种综合征,是后天获得的智能、记忆和人格的全面受损。但没有意识障碍。其发生具有脑器质性病变基础。临床主要表现为创造性思维受损,抽象、理解、判断和推理能力下降,记忆力、计算力下降,后天获得的知识丧失,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或丧失,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并伴有行为精神症状,如情感淡漠、行为幼稚及本能意向亢进等。 危机(crisis):是一种个体运用自己寻常的方式,不能应对所遭遇的内外困扰时的反应。 意识混浊(confusion):意识清晰度轻度受损,患者反应迟钝,思维缓慢,注意、记忆、理解都有困难,有周围环境定向障碍,能回答简单问题,但对复杂问题则茫然不知所措。多见于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木僵(Stupor):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木僵可见于器质性脑病、分裂症(特别是紧张型)、抑郁症、癔症性精神病和急性应激反应。 定向力(orientation):指一个人对时间(特别是时段的估计)、地点、人物、周围环境的定向能力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改变为主要特征、以心境紊乱作为原发性决定因素或者成为其核心表现的一组疾病。 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主要特征是患者反复陈述躯体症状,不断要求给予医学检查,无视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不接受医师关于其症状并无躯体病变基础的再三保证。 嗜睡(drowsiness):意识清晰度水平降低较轻微,在安静环境下经常处于睡眠状态,接受刺激后可立即醒转,能简单交谈,刺激消失又入睡,见于功能性及脑器质性病。 昏睡(sopor):意识清晰度水平较意识混浊更低,环境意识及自我意识均丧失,言语消失。患者对一般刺激没有反应,只有强痛刺激才引起防御性反射。 错觉(illusion):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感知,是一种歪曲的知觉。 功能性幻觉(functional hallucination):指现实刺激引起同类感觉分析器出现幻觉。 反射性幻觉(reflex hallucination):即当现实刺激引起一种感官出现知觉体验时,另一感官立即出现幻觉体验。 思维奔逸(flight of thought)是一种兴奋性的联想障碍,即指思维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 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looseness of thinking):患者失去正常思维结构,联想范围广泛,内容散漫,谈话混乱不合逻辑,不能通过进一步询问而澄清,在谈话结束时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难解其意。 思维破裂(splitting of thinking):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患者联想断裂,思想内容缺乏内在联系,以致病人的言语,单独就每一句话听来,结构正确,内容可以理解,但整段话中句与句之间却无任何联系,往往是一些语句的堆积,缺乏中心思想。 常见于精神分裂症,为此病另一特征性症状。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symbolic thinking):病人以一些很普通的概念、语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除病人自己外旁人无法理解的意义。 错构(paramnesia):患者在回忆中对过去的经历加以歪曲,并信以为真。多见于老年期精神障碍和脑血管病所伴发的精神障碍。虚构(confabulation):是指病人在回忆中将过去事实上从没有发生过的事或经历,说成是亲身体验。常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病,外伤性、中毒性精神病。 遗忘(amnesia):某一时期患者的经验或重大事件记忆的缺失称为遗忘。智能障碍主要有两种类型:先天性智能低下和后天获得性痴呆。 智力低下(mental retardation):由于病人在胎儿期、出生时或婴幼儿期受到损伤,使大脑的发育受到阻碍,导致智能的发育停留在一定阶段。 情感高涨(elation):患者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心境特别愉快、乐观,喜与人接近。对客观困难估计过低,对自己的才智自视甚高。常有夸大色彩。 情绪低落(depression):患者自我感觉很坏,心境抑郁悲观,落落寡欢,不愿与人交往。过低估计自己,终日愁眉紧锁,度日如年,自备自责。

神经病学常用医学名词一

神经病学常用医学名词 A absence seizure :失神发作acalculia :失算[症] 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adiadochokinesia :轮替动作不能Adie syndrome : 埃迪综合征adrenoleukodystrophy :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adversive seizure :旋转性发作ageusia :味觉缺失 agnosia :失认[症] agraphia :失写[症] akinesia :运动不能akinetic mutism:运动不能性缄默[症] akinetic seizure :无动性发作Alexander disease :亚历山大病alexia :失读[症] allochesthesia :感觉定位不能allochiria :感觉定侧不能Alpers disease :阿尔珀斯病Alstrom—Hallgren syndrome : 阿尔斯特伦—海尔格伦综合征 alternate hemiplegia :交替性瘫痪Alzheimer disease : 阿尔茨海默病amnesia : 遗忘[症] amusia :失乐感[症] amyotonia :肌张力缺失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肌萎缩侧索硬化 amyotrophy :肌萎缩analgesia :痛觉缺失 anarthria :构音不全anesthesia :感觉缺失 anesthesia dolorosa :痛性感觉缺失ankle clonus :踝阵挛 anosognosia :病感失认[症] anterior cross bulbar syndrome :延髓前交叉综合征 anterograde amnesia : 顺行性遗忘Anton syndrome : 安东综合征apathetic dementia :淡漠性痴呆Apert syndrome : 阿佩尔综合征aphasia : 失语[症] apraxia :失用[症] aprosody :失语韵[症] arachnoiditis :蛛网膜炎 areflexia :反射消失 Arnold—Chiari malformation : 阿诺德—基亚里畸形 arrhigosis :冷觉缺失ascending myelitis :上升性脊髓炎associated movement :联合运动astasia abasia :站立行走不能 astatic seizure :起立不能发作asterixis :扑翼样震颤 asynergia :协同动作不能ataxia :共济失调 ataxic gait :共济失调步态athetosis :手足徐动症 atonia :张力缺失atonic seizure :失张力发作atopognosia :位置失认[症] atypical absence seizure :非典型失神发作 auditory agnosia :听觉失认[症]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 AEP : 听觉诱发电位 aura :先兆auriculo—temporal syndrome :耳颞综合征 automatism:自动症autotopagnosia :自身部位失认[症]

甘肃临床执业助理医师神经精神系统:神经病学

【单元习题】2018年甘肃临床执业助理医师神经精神系统:神经病学2018年临床助理医师考试时间在8月25日,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临床助理医师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 一、A1 1、膝腱反射中枢在 A、T12~L2 B、L1~3 C、L2~4 D、L3~5 E、L5~S2 2、锥体束损害的反射改变 A、深浅反射均亢进 B、深浅反射均减弱或消失 C、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D、深反射亢进,浅反射正常 E、深反射减弱或消失,浅反射正常 3、Babinski征典型表现为 A、踇趾背屈,其他各趾向外呈扇形展开 B、踇趾跖屈,其他各趾向外扇形分开 C、仅踇趾背屈 D、五趾均背屈 E、五趾均跖屈 4、病理反射的发生系因 A、脊髓反射的弧受损 B、神经系统兴奋性普遍增高

C、基底节受损 D、锥体束受损 E、脑干网状结构受损 5、导致腱反射亢进的病损部位为 A、脊神经后根 B、脊髓前角 C、脊髓后索 D、锥体束 E、锥体外系 6、肌束震颤损害部位在 A、上运动神经元 B、下运动神经元 C、神经肌肉接头 D、肌肉 E、锥体外系统 7、周围性瘫痪的肌张力改变特点 A、折刀样增高 B、铅管样增高 C、肌张力减低 D、齿轮样增高 E、肌张力时高时低 8、急性严重的锥体束损害的断联休克表现为 A、痉挛性瘫,腱反射消失 B、痉挛性瘫,腱反射亢进 C、完全性瘫,腱反射亢进 D、弛缓性瘫,腱反射消失

E、完全性瘫,腱反射存在 9、脑干病损时瘫痪的特点 A、完全性均等性偏瘫 B、单瘫 C、截瘫 D、交叉性瘫 E、伴明显肌肉萎缩 10、Weber综合征的病损部位 A、中央前回 B、皮质脊髓束 C、桥脑 D、延髓 E、中脑 11、当C5~T2脊髓前联合受损时可出现 A、双上肢深浅感觉均减退或消失 B、双上肢痛温觉减退或缺失,但触觉及深感觉保留 C、双下肢及胸部痛温觉减退,但触觉深感觉保留 D、双上肢痛温觉及触觉缺失,但深感觉保留 E、双上肢深感觉缺失,但触觉及痛温觉保留 二、A2 1、某患者双上肢痛温觉障碍,触觉和深感觉正常,病损部位在 A、双侧颈5~胸8后根 B、双侧颈5胸8前根 C、双侧臂丛 D、颈5~胸2脊髓前联合 E、双侧颈膨大后索

神经病学(第7版)

脑电图: 1特殊电极 (1)蝶骨电极:将小锈钢针灸针作为电极,在耳屏切迹前1.5?3.0cm,颧弓中点下方2cm垂直刺入4~5?n进行记录。该方法与常规方法比较可明显提高颞叶癫痫脑电图诊断的阳性率。 (2)鼻咽电极:主要用于检测额叶底部和颞叶前内侧的病变,但因易受呼吸和吞咽动作影响,而且患者有明显的不适感而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 (3)深部电极:将电极插人颞叶内侧的海马及杏仁核等较深部位进行记录。主要用于癫痫的术前定位,属非常规的检测方法,其主要并发症是出血和感染。 脑电图的描记 (1)脑电图的描记和诱发试验脑电阌的描记要在安静、闭眼、觉醒或睡眠状态下进行记录’房间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常采用诱发试验提高脑电图的阳性率。常用的诱发方法及临床意义如下: ⑴睁闭眼诱发试验:主要用于了解a波对光反应的情况,方便易行,是常规的诱导方法。其操作为在描记中嘱受检者睁眼,持续5秒后再令其安静闭眼,间隔5~10秒后再重复,一般连续做2?3次。睁眼后a节律抑制,闭目后恢复正常或增强为正常反应c (1)过度换气:其原理足让患者加快呼吸频率和深度,引起短暂性呼吸性碱中毒’使常规检测中难以记录到的、不明显的异常变得明显。过度换气频率一般为20?25次/分,持续时间通常为 8分钟,检査时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任何不适反应,如头痛及肢端麻木等,一旦EEG上出现痫性放电最好停止过度换气,以免临床上出现癫痫发作。儿童过度换气时出现对称性慢波可为正常反应,成人则应视为异常:过度换气时出现痫样放电、节律异常、不对称性反应均应被视为异常。 (2)闪光刺激:方法是将闪光刺激器置于受检者眼前20~30cm处,刺激光源给予不同频率的间断闪光剌激,每种频率刺激10~20秒,间歇10-15秒后更换刺激频率,观察脑波有无变化。闪光刺激是EEG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特别是对光敏性癫痫具有軍要价值。 ⑷睡眠诱发试验:通过自然或药物引起睡眠诱发脑电图异常。主要用于清醒时脑电阁正常的癫痫患者,不合作的儿童及精神异常患者。半数以上的癫痫发作与睡眠有关,部分患者在睡眠中发作,因此睡眠诱发试验可提高EEG检查的阳性率,尤其对夜间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更适用:睡眠EKG记彔时间一般在20分钟以上,最好为整夜睡眠记录, (5)其他:包括药物诱发等,常用的致痫药物有戊四氮和贝美格等静脉注射,目前临床匕已经很少应用。 (2)正常EEG ⑴正常成人E EG:在请醒、安静和闭眼放松状态下,脑电的基本节律为8-13H z的α节律, 波幅为20?100uV,主要分布在枕部和顶部;β活动的频率为14~25Hz,波幅为5~20 uV,主要分布在额叶和颞叶;部分正常人在大脑半球前部可见少量4?7Hz的θ波;频率在4Hz以下称为δ波,清醒状态下的正常人几乎没有该节律波,但入睡可出现,而且由浅入深逐渐增多。频率为8Hz以下的脑电波称为慢波。 (2)儿童EE G:与成人不同的是以慢波(少于8Hz)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加慢波逐渐减少,而a波(8-13Hz)逐渐增多,14?18岁接近于成人脑电波 ⑶睡眠E E G:根据眼球运动可分为: (1)非快速眼动相(non-mpid eye irmvRtnetil.,NKKM):①第1期(困倦期),1清醒状态向睡眠期过渡阶段,a 律逐渐消失,被低波幅的慢波取代,在顶部出现短暂的高波幅双侧对称的负相波称为“V ”波;②第2期(浅睡期),在低波幅脑电波的基础上出现睡眠纺锤波(12-14Hz );③第3、4期(深睡期),笫3期作睡眠纺纺锤波的基础上出现高波幅慢波(δ波),但其比例在50%以下;第4期睡眠纺锤波逐渐减少至消失,δ波的比例达50%以上= 2)快速眼.动相(ftipid (.'ye ..itinv.eme.nl,KEMh从NREM第4期的高振幅.δ波为主的脑电图. 变为以低波幅δ波与间歇出现的 低波幅a波为主的混合频率脑电图,其a波比清醒时慢1-2Hz,混有少量快波。 (3)常见的异常EEG (1)弥漫性曼波:活动为弥漫性慢波.是常见的异常表现,无特异性。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弥漫性脑损伤、缺血性脑病、脑膜炎、中 枢神经系统变性病、脱髓鞘性脑病等。 (2)局灶性慢波;是局部实质功能障碍所致。见于局灶性癫痫、单纯疱瘘脑炎、脑脓肿、局灶性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等。 (3)三相波:迎常为中至高振幅,频率幅为l.3~2.6Hz的负一正一负或正一负一正波。主要见于CreMtzfpldt-Jakoh病I:€JD)JJ 丨:性脑病和其他匣因所致的中毒代谢性脑病。 ⑷癫痫样放屯

南方医科大学精神神经病学总结

神经病学 一、 头痛 1.偏头痛的主要类型及其临床表现 (1)定义:反复发作的一侧搏动性头痛,为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特征为发作性、偏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一般持续4-72h ,伴有恶心呕吐,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安静环境及休息可缓解。 (2)主要类型:有先兆的偏头痛、无先兆的偏头痛、特殊类型偏头痛(偏瘫型偏头痛、基底型偏头痛、复杂型偏头痛、偏头痛等位症、眼肌麻痹型偏头痛、晚发型偏头痛) (3)典型偏头痛即有先兆偏头痛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 ①先兆期:典型偏头痛发作前出现短暂的神经症状即先兆。最常见为视觉先兆,特别是视野缺损、暗点、闪光,逐渐增大向周围扩散,以及视物变形和物体颜色改变等;其次为躯体感觉先兆,如一侧肢体或(和)面部麻木、感觉异常等;运动先兆较少。先兆持续数分钟至1小时。 ②头痛期 常在先兆症状同时或随后出现一侧颞部或眶后部搏动性头痛,也可为全头痛、单或双侧额部头痛及不常见的枕部头痛等。常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易激惹、气味恐怖及疲劳感等,可见颞动脉突出,头颈部活动使头痛加重,睡觉后减轻。大多数患者头痛发作时间为2小时至1天,儿童持续2~8小时。头痛频率不定,50%以上的患者每周发作不超过1次。女性患者在妊娠第2周或第三个季度及绝经后常见发作缓解。 ③头痛后期:头痛消退后常有疲劳、倦怠、无力和食欲差等,1~2日即可好转。 二、脑血管疾病 1.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出血的对比 2.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哪些常见并发症?* (1)再出血:主要的急性并发症,病情稳定后突发剧烈头痛、呕吐、痫性发作、昏迷甚至去脑强直发作,颈强、Kerning 征加重;复查脑脊液为鲜红色。20%的动脉瘤患者病后10~14日发生再出血,使死亡率约增加一倍;急性期动静脉畸形再出血少见; (2)脑血管痉挛:发生于蛛网膜下腔血液环绕的血管,血管痉挛严重程度与蛛网膜下腔血量相关,导致1/3以上病例脑实质缺血,引起轻偏瘫等局灶性体征,但体征对载瘤动脉无定位价值。病后10~14日为迟发性脑血管痉挛高峰期,是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经颅多普勒或脑血管造影可确诊; (3)扩展至脑实质内的出血:大脑前或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血液喷射到脑实质导致轻偏瘫、失语,有时出现小脑天幕疝; (4)急性或亚急性脑积水:分别发生于发病当日或数周后,是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吸收障碍所致,进行性嗜睡、上视首先、外展神经瘫痪、下肢腱反射亢进等可提示诊断; SAH 脑出血 发病年龄 囊状动脉瘤多发于40-60岁,动静脉畸形青少年多见,常在10-40岁发病 50岁-65岁多见 常见病因 囊状动脉瘤、动静脉畸形 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 起病速度 急骤,数分钟症状达到高峰 数十分至数小时达到高峰 高血压 正常或增高 通常显著增高 头痛 极常见,剧烈 常见,较剧烈 昏迷 重症患者出现一过性昏迷 重症患者持续性昏迷 神经体征 颈强、Kering 征等脑膜刺激征 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失语等局灶性体征 眼底 可见玻璃体膜下片块状出血 眼底动脉硬化,可见视网膜出血 头部CT 脑池、脑室及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出血征 脑实质内高密度病灶 脑脊液 均匀一致血性 洗肉水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