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课程纲要(一年级上册)一、课程名称:小学数学二、课程类型:学科课程三、教学材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四、适用年级:纬四路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五、教学进度总计:215课时六、授课教师:七、课程目标八、课程内容1、学材分析本册教材中所揭示的数学知识的难度在逐步加深。
教学内容有生活中的数、比较、加与减(一)、分类、位置与顺序、认识图形、加与减(二)、认识钟表。
根据学情,可以把第三单元(加与减(一))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整合一下来讲。
10以内的加减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在熟练计算的基础上,进行20内的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运算,学生应该能够掌握。
在学生计算时,注重算法多样化的培养与选择。
其中教学重点是:①在认识0~20各数的基础上,掌握1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数以及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
②体会“凑十法”,并学会“拆小数,凑大数,拼成十,再相加”。
③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培养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难点是:①学会看图、图意、列式,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②对于数位的理解,掌握“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③对于上下、左右、前后相对性的理解,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物体。
本册教材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为此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学生可以开展探索活动的题材。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要让学生了解体会重要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
2、学情分析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习”的转变,使他们对“学习”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习存着一种压力。
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简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三年级第一学期使用。
在保持前四册教材特色的基础上,三年级上册教材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从选编课文到设计练习,从内容安排到呈现方式及版式设计,又有新的突破。
为帮助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理解教材、使用教材,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特点、学习目标及教学策略等方面做一介绍。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
此外,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课例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
其中,精读课文后有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既将前后的课文连接起来,又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
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资料袋”。
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各安排一次综合性学习,分别是“我们的课余生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
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
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
要求认识的字排在横条里,要求会写的字排在方格里,这些字一般安排在精读课文后。
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一、四、五、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求认识的字。
每个语文园地由五个栏目组成。
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八个语文园地中交叉安排两次。
全册教材的注音有以下几种情况: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和语文园地里的不认识的字,只在全册书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均不注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里的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直到这个字要求学生认识为止。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目录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目录(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目录七年级上册2013年7月第1版Unit 1 FamilyLesson 1 Photos of UsLesson 2 What Do They Look Like?Lesson 3 Happy Birthday!Unit 2 School LifeLesson 4 School ThingsLesson 5 Before ClassLesson 6 A School DayUnit 3 HomeLesson 7 Time to TidyLesson 8 Whose Ball Is This?Lesson 9 Near My HomeUnit 4 Interests and SkillsLesson 10 My InterestsLesson 11 A Skills SurveyLesson 12 China’s Got Talent七年级下册2013年12月第1版Unit 1 Daily LifeLesson 1 After SchoolLesson 2 A Dangerous JobLesson 3 Safety FirstUnit 2 On the WeekendLesson 4 Helping at HomeLesson 5 Talking to FriendsLesson 6 Going OutUnit 3 Food and DrinkLesson 7 Shopping for FoodLesson 8 At a RestaurantLesson 9 Food for SportUnit 4 Seasons and Weather Lesson 10 Weather in Beijing Lesson 11 Weather Around the World Lesson 12 Summer HolidayUnit 5 Now and ThenLesson 13 Changes in Our Town Lesson 14 My First DayLesson 15 My Favourite TeacherUnit 6 The Animal KingdomLesson 16 My Favourite Animal Lesson 17 Interesting Animals Lesson 18 An Animal Story八年级上册2014年7月第1版,2016年7月第3次印刷Unit 1 TelevisionLesson 1 Last Week on TVLesson 2 An Interview on TVLesson 3 The Big GameUnit 2 TeamsLesson 4 Class ProjectsLesson 5 TeamworkLesson 6 A Special TeamUnit 3 Faster, Higher, StrongerLesson 7 Time to ExerciseLesson 8 Olympic WinnersLesson 9 Never Give Up!Unit 4 Healthy LivingLesson 10 Going to the DoctorLesson 11 Health AdviceLesson 12 Healthy BonesUnit 5 HelpingLesson 13 Helping Your CommunityLesson 14 Helping Each OtherLesson 15 A Young HeroUnit 6 The UnexplainedLesson 16 Natural Abilities Lesson 17 True Stories?Lesson 18 Dreams八年级下册2014年12月第1版Unit 1 Technology and the Future Lesson 1 Schools of the Future Lesson 2 Online LifeLesson 3 Tomorrow's JobsUnit 2 CommunicationLesson 4 Animal TalkLesson 5 Meeting People Lesson 6 The Texting Generation Unit 3 Festivals and Holidays Lesson 7 Chinese New Year Lesson 8 A PicnicLes son 9 ThanksgivingUnit 4 Dealing with Problems Lesson 10 Problem PageLesson 11 Online TimeLesson 12 Generation GapUnit 5 MemoriesLesson 13 A Daughter's Letter Lesson 14 Grandpa's Memories Lesson 15 Life in the 1950sUnit 6 DetectivesLesson 16 A Detective Story(I)Lesson 17 A Detective Story(II)Lesson 18 The Mystery Writer九年级全一册2015年7月第1版Unit 1 LanguageLesson 1 Body LanguageLesson 2 Different Kinds of English Lesson 3 Language Learning Tips Unit 2 BooksLesson 4 ClsssicsLesson 5 The Book ClubLesson 6 Tom SawyerUnit 3 Festivals and Holidays Lesson 7 A Famous Inventor Lesson 8 Good or BadLes son 9 Creative MindsUnit 4 SpaceLesson 10 Life in SpaceLesson 11 The Amazing Shenzhou Lesson 12 The SpaceshipUnit 5 LiteratureLesson 13 Anne of Green Gables Lesson 14 The Dark Room Lesson 15 A Famous Story Writer Unit 6 Role ModelsLesson 16 Yao MingLesson 17 People in Our Lives Lesson 18 Steve JobsUnit 7 JourneysLesson 19 The Skil Road Lesson 20 Life Is a Journey Lesson 21 To the South PoleUnit 8 DkscoveriesLesson 22 Famous Discoveries Lesson 23 Discovery of ght Year Lesson 24 An Experiment Report Unit 6 Role ModelsLesson 25 Going GreenLesson 26 Our River Lesson 27 Tree Heroes。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语文三年级 下册11 书信《信》共25页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语文三年级 下册11 书
信《信》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给自己, 我也要 写一封封信; 让自己的心, 和别人的心, 贴得紧紧,紧紧……
板书设计:
雏鸟 妈妈
花朵 蜜蜂
信
大海 小船
云,树 云、树
自己 自己
用心、仿照诗歌的格式,也给你想写的人写 几行,先想一想,再把你所想的说一说,最后 写下来。来试一试吧!
我第一次这么仔细地阅读这本 书,就像认识了一位老师,结交了 一个朋友。
我努力追忆着五十多年前我花 了多少钱买到了它,却怎么也想不 起来了。其实,在我心目中,它早 已成为了我的无价之宝。
------金波《一个人和一本书》
写信 回巢 黄昏
姹紫嫣红 航海
风平浪静
绵绵
赶快来采蜜, 花已姹紫嫣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课程标准学校名称:课程类型:小学数学教学材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教材版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设计教师:日期:2015.3.1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课程目标一、数与代数1、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
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数学好玩”,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一)数与代数:1.创设情景,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学校名称:新密市新华中学设计教师:学习材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适用年级:新密市新华中学八年级课时:70课时课程目标:1、掌握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利用它解决简单问题。
2、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实数等概念,并会进行实数的简单计算。
3、认识和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性质,会最简单的平移旋转后的图形,并能根据平移旋转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4、掌握一些特殊四边形的概念,并掌握其性质和判定方法,了解内角外角及多边形的概念。
5、能准确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能在直角坐标系上准确的描出各点,掌握简单的坐标系中坐标变化引起图形的变化规律。
6、初步理解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及其性质,并能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会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与函数的关系。
8.经历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并初步体会它们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课程标准及课时安排第一章勾股定理内容标准:1.经历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判别条件(勾股定理逆定理)的探索过程,了解勾股定理的各种探究方法及其内在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2.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实例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与应用,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内容标准 :1:让学生经历数系扩展,探究实数性质及其运算规律的过程;从事借助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树感和估算能力。
3:了解平方根,立方根,实数及其相关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并会求数的平方根,立方根,能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
4:能运用数学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解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内容目标:1。
语文课程标准 封面

语文课程标准封面
语文课程标准一般包括小学和初中两个部分。
以下为你提供这两个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封面图。
《语文课程标准·初中部分》(102页全):
封面(1):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制订,实验)(字体较大)(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字体较小)(3):人民教育出版社(字体较小)
正面还有目录:前两个是国家标准的名称和下文日期(初等中学)——所有图书都在其显著位置展示此信息。
《语文课程标准·小学部分》:
封面:书名:语文课程标准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本:2011版编写组:教育部制订。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二册

教师
教师也得以在实践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 手段,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反馈
1
学生反馈
学生对教材的反馈基本上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喜欢教材这种亲切、自然的风格。
2
教师反馈
教师对教材的反馈也比较正面,他们认为教材对学生的语文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 用。
课文类型
本教材课文类型丰富多样,包括世情、人情、 风景、山水等。
课程标准概述
1
编写宗旨
结合语文教学的新特点和新要求,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编写出一本与时俱 进的教材。
2
指导思想
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实用为导向,以有效为 评价。
3
教学目标
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和创造精神。
赏等方面的本理解、信息获取、判断推理、 审美鉴赏等方面的训练。
语言表达
包括词语运用、句式构成、篇章结构、 修辞手法等方面的训练。
文学创作
包括个性表达、语言游戏、小品文、 散文等方面的练习和创作。
教材特点和创新之处
合作学习
教材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模式,以让每个人都有 机会参与教学。
教材结构和组织
教材结构
本教材由五个部分组成,包括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语文鉴赏、语文实践、语文修养。
教材组织
教材的组织体现出具体性和实践性,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和技能。
教材辅助
教材辅助包括课外阅读、游戏、竞赛、作文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主要课程内容
1
文学鉴赏
2
包括文学常识、文学作品的品味和欣
教育技术
教材将教育技术和教学有机 地结合起来,创造 了更加优美、丰富、 动态的教育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八节《教育储蓄》
说课设计
辽宁省实验学校
卢宗凯
二OO五年四月
《教育储蓄》说课设计
辽宁省实验学校卢宗凯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八节---- 教育储蓄。
因为《教育储蓄》是在新课标理念下能够体现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学习的一节课,所以我选择本节课作为说课内容。
我将以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三个部分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及作用本节课是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的最后一节课,是在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研究以教育储蓄为背景的应用问题,对解决储蓄问题有启蒙作用,对其他知识有触类旁通的应用。
为学生初中阶段学好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方程在数学上的应用价值。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储蓄有关知识,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器处理实际问题中的复杂数据,
能运用方程对储蓄问题做出科学的决策,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2)数学思考目标经历猜想、推理、验证、反思等过程,领悟到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等量关系”。
(3)解决问题目标培养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形成解决储蓄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学会理财,在调查及问题解决中发展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及交流表达能力,培
养创新意识。
(4)情感与态度目标认识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感受到国家对人才的重视,激励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
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理解储蓄问题中几个基本量之间的联系,从中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是如何找到正确的等量关系。
二.教学策略
1.教材处理
本节课与前面所学应用题相比,特点及解决方法是(1)本节应用题的背景与学生的生活接触不多,有一定距离,故采取实践调查、动画片引入例题、填写存款单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接触储蓄。
(2)数据较大,可以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3)等量关系不易寻找,利用表格分析,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2.教法与学法教法:图表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实践调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对教法与学法进一步详细阐释。
3.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表使学生更直观、更快捷地找到等量关系,从而降低理论教学的难度和分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通过五个教学活动展开的。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欣赏一组大学的图片。
教师通过数据分析,即大学学费与我国农民年平均纯收入的比较,提出问题,引出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
(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激励学生立志成才的强烈愿望。
)〖活动二〗:实践应用,掌握重点根据学生生活常识和休息日亲自到银行收集的资料找小组代表汇报,其它小组代表补充,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演示的方式出现相关概念和公式,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公式,教师板书在黑板上,作为解决储蓄问题的公式。
从中让学生对储蓄特别是教育储蓄的相关知识有了更进一步了解。
(目的是让学生感知生活,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生了解储蓄的有关知识,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通过调查汇报,发展其实践能力、综合归纳整理问题的能力及交流表达能力,为教学做好铺垫。
)
然后出示两个口算列式题,让学生会利用储蓄公式求解。
(目的是降低课堂教学难度,通过对解决问题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从而为例题的学习打好基础。
)〖活动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多媒体演示动画片,先让学生猜想问题答案,然后出示例题并引导学生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
对问题(1)可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对比较复杂的问题(2)教师首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求解,在思考困难的情况下,让学生回忆前面所学内容,当等量关系不易找到时,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学生想到列表法,教师提供表格,学生填表,教师适时加以引导。
对于本息和一格中,学生会有两种填法,这主要是由于学生思路不同,得到的表达式也不同,教师应鼓励学生这种发散思维能力。
对列表法找等量关系还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组内合作交流,从而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目的是:1.要求学生认真读懂题目,寻找反映题目全部含义的相等数量关系。
2.必须根据活动二[即板书内容]找到的公式来列方程,通过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合作达到培养学生自立、合作的精神。
3.利用表格寻找等量关系,形成解决储蓄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在方程列出后,解方程的过程中,由于数据较大,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计算。
(目的是: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能运用计算器处理实际问题中的复杂数据。
)
通过(1)、(2)两个问题答案的比较让学生学会选择最理想的方法进行储蓄,学会理财。
(目的是: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方程对储蓄问题作出科学的决策。
)本次活动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采取“猜想一一独立思考一一合作讨论一一独立求解一一学生作为小先生板书、讲解一一反思”的方法,教师作为知识的引导者还课堂给学生,使学生充分交流思想,更有助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从而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经历猜想、推理、验证、反思等过程,发展合作能力及交流表达能力。
〖活动四〗:随堂练习,评价学习
练习1:小试身手
课前发给每名学生一个存款单,让他们以例题中所得的数据为本金,为自己填写存款单,
利用实物投影给大家展示,教师进行表扬,使学生真正接触储蓄,学会理财。
练习2:挑战自我
出示一道与例题相仿的练习题,使学生加深对本课的理解和掌握。
感受到国家对人才的重视,激励学生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
练习3:再上颠峰
出示一道有关利息税的填空题,使学生举一反三,能够学以致用,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练习的设置由浅入深,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教师可以调控掌握)〖活动五〗:反思总结,学以致用
教师引导学生做出本节课小结,归纳简单的储蓄知识,说出本节课的收获。
(目的是: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布置作业:
(1)书本作业:175页习题5.11的1、2题
(2)实践作业:与你的父母讨论,为自己或家里的某项储蓄或贷款设计一个最佳方案并填写成长记录卡。
(目的是:在于检验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实践作业的设置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把本节课所学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全部说课内容,望各位专家、老师给予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
附:板书设计
二OO五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