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

急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急性肾衰竭是指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期内(数小时或数日)急剧下降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少尿或无尿,血尿素氮和肌酐迅速升高,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及尿毒症症状。
一、病因(一)肾前性急性肾衰竭本质:肾血流量减少引起1.急性血容量不足呕吐腹泻、各种原因引起的大出血、中暑及大量出汗未及时补充、大面积烧伤、腹膜炎、坏死性胰腺炎、过度利尿等。
本质:肾血流量减少引起2.心血管疾病由于心排血量严重不足导致肾灌注不足见于:(1)充血性心力衰竭。
(2)急性心肌梗死:尤其合并心源性休克或严重心律失常,更易合并急性肾衰竭。
(3)心包填塞:此时体循环淤血严重影响心排血量。
(4)肾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
(5)大面积肺梗死。
(6)严重心律失常。
3.末梢血管扩张或感染中毒此时有效循环血量重新分布,见于血压降低过快过猛或感染中毒性休克。
4.肾血管阻力增加见于大手术后及麻醉时;肝肾综合征;前列腺素抑制剂引起前列腺素分泌减少。
(二)肾性急性肾衰竭1.急性肾小管坏死★——最常见如急性挤压伤★:大腿挤压伤导致肌肉缺血坏死,大量肌红蛋白入血,在肾小管内形成管型,堵塞肾小管,发生肾衰竭。
各种休克、急性溶血综合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2.急性肾毒性物质(1)抗生素(2)造影剂:包括各种含碘造影剂。
(3)重金属盐类:如汞、铅、铀、金、铂、铬、砷、磷等。
本质:肾脏本身疾病引起(4)工业毒物:如氰化物、甲醇、四氯化碳、甘油、杀虫剂、除草剂等。
(5)生物毒:如蛇毒、蜂毒、斑蝥毒、鱼胆毒等。
(6)其他:环孢素、大剂量静点甘露醇等。
3.肾小球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进性肾炎、肺出血肾炎综合征、血清病等。
4.急性间质性肾炎如肾脏感染性疾病、肾脏毒性物质、X线长时间照射及各种药物中毒引起肾间质损害。
5.肾血管性疾病如肾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腹主动脉瘤、肾静脉血栓形成等。
(三)肾后性急性肾衰竭1.输尿管结石双侧输尿管结石或一侧结石对侧反射性痉挛。
急性肾功能衰竭

3、神经系统:表现为尿毒症性脑病,表现 为性格改变、神志模糊、甚至抽搐、昏 迷。 4、血液系统: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 (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1、水过多:轻者表现为体重增加、组织水 肿。重者表现为脑水肿、肺水肿、心力 衰竭。 2、高钾血症:低钾血症、低钙血症;还出 现低氯、低镁。高磷等电解质紊乱。 3、代谢性酸中毒。
(八)、透析疗法: 1、原理:半透膜原理。 2、作用:①清除代谢产物,使血肌酐、尿 素氮降低。 ②纠正电解质紊乱 ③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④超滤脱水,纠正水过多, 心 力衰竭与急性肺水肿
3、指征: ①急性肺水肿 ②高钾血症、血钾达6.5mmol/L ③高分解代谢状态 ④严重的酸中毒,CO2 CP在 13mmol/L以下 ⑤无尿或少尿达4天以上 ⑥血尿素氮21.4~28.6mmol/L或血 肌酐442umol/L。
(五)、纠正低钠血症 少尿期的低钠血症实质上是稀释性改变,应 以限制水分摄入为主,钠的摄入量控制在 0.5g/d。 (六)、纠正酸中毒 当CO2 CP<15mmol/L时,可给5%NaHCO3 100~200ml静脉滴注。 (七)、控制感染 自从开展透析以来,感染成为少尿期主要死 亡原因。应用抗菌素治疗要注意。 1、尽可能选用对肾脏无毒性的抗生素,禁用氨 基糖甙类。 2、一般通过肝脏代谢的药物可用常规剂量,而 主要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根据半衰期减量使用。
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 ARF)
【概述】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 突然衰退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血肌酐 和尿素氮的迅速升高,其血肌酐平均每日增加 ≥44.2umol/L,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及全身各系统并发症。常伴有少尿<400ml/d, 或无尿<100ml/d,但在非少尿型者,则可无 少尿表现。
急诊科培训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紧急处理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结 果进行综合分析,可作出急性肝功能衰竭的诊断。具体标准 包括凝血功能异常、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
鉴别诊断
需要与慢性肝炎急性发作、药物性肝损害、自身免疫性肝炎 等疾病进行鉴别。鉴别要点包括病程长短、病因学特点、实 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表现等。
感染预防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患者皮 肤和口腔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
,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代谢紊乱预防
定期监测患者的电解质、血糖、血 脂等代谢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避免代谢紊乱的发生。
肝性脑病预防
降低肠道氨的产生和吸收,维持正 常的酸碱平衡,以减少肝性脑病的 发生。
心理护理在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中的作用
缓解焦虑情绪
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往往伴有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心理护理 可以帮助患者缓解这些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提高治疗依从性
通过心理护理,患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配合治疗方案,提高治疗依 从性,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改善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和治疗过程,提高 生活质量。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
THANKS.
紧急救治与并发症处理
急诊科在急性肝功能衰竭救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需要迅 速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如人工肝支持治疗、肝移植等,并 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
多学科协作与转诊
急诊科需要与消化内科、肝病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紧 密协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并转诊患者接受进一步治疗。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与治疗
急诊科培训急性肝功能 衰竭的紧急处理
contents
目录
• 急性肝功能衰竭概述 • 急性肝功能衰竭紧急评估 • 急性肝功能衰竭紧急处理原则 • 药物治疗在急性肝功能衰竭中的应用 • 营养支持与并发症预防策略部署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急性肾衰竭诊断及治疗

酸中毒
高钾血症
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受抑制
5. 氮质血症(Azotemia)
血中尿素、肌酐等非蛋白含氮物质含量显著增高 (NPN> 28.6 mmol/L, 40 mg/dl),称为氮质血症
GFR↓→ 肾小管排泌NH4+↓ 蛋白分解↑→N↑ 少尿
氮质血症
尿毒症(Uremia)
多尿期: 尿量逐步增加400ml/d以上 ������ 预示肾脏开始修复,逐渐恢复功能.
狭义的ARF—急性肾小管坏死 (acute tubular
necrosis acute tubular necrosis,ATN)
*少尿型(<400ml∕d)
*非少尿型(>500ml∕d)
肾间质性 ARF (急性肾间质病变)
肾小球性 ARF ( 如急进性肾炎或重症急性肾炎) 肾血管性 ARF ( 包括肾脏小血管炎 以及肾脏微血管病等) 以上四种 ARF临床 较常见。此外, 还有急 性肾皮质坏死及急性肾乳头坏死引起的 ARF , 但 较少见。
感染性休克:48% 大手术:34% 心源性休克:27% 低血容量:26%
肾毒性药物:19%
肝肾综合征:5.7%
Definition about AKI
Acute Renal Failure (ARF,急性肾衰竭)by Homen W Smith,1951
Acute Kidney Injury (AKI,急性肾损伤)by Acute Kidney Injury Network,2005 Acute Kidney Dysfunction (AKD,急性肾功 能障碍)
“四高一低”
1.低:少尿 2.水高:水中毒 3.K+高:高钾血症 4.H+高:代谢性酸中毒 5.N高:氮质血症
急性肾衰竭的护理措施

急性肾衰竭的护理措施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肾脏突然发生功能障碍,导致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肾脏排泄功能受损的一种疾病。
急性肾衰竭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护理措施。
1. 监测生命体征:对于急性肾衰竭患者,监测生命体征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2.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急性肾衰竭患者常伴有水电解质紊乱,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钠、血钾、血钙、血磷等指标,及时调整液体和电解质的补充。
3. 控制液体摄入量:对于急性肾衰竭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尿量和体重变化来调整液体摄入量。
避免过多的液体摄入导致水中毒,同时也要避免过少的液体摄入导致脱水。
4. 监测尿量:尿量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尿量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尿量减少或尿量增多的情况。
5. 防止感染:急性肾衰竭患者由于免疫力下降,易发生感染。
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的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清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6. 维持营养支持:急性肾衰竭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合理调整饮食,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
7. 促进尿液排出:对于急性肾衰竭患者,护理人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促进尿液排出,如适当的体位改变、按摩腰部等。
8. 管理并发症:急性肾衰竭患者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如高血压、心力衰竭、肺水肿等。
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9. 心理护理:急性肾衰竭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其积极面对疾病。
10. 教育患者及家属: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急性肾衰竭的病情、治疗和护理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疾病。
总之,急性肾衰竭的护理工作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率。
护理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急性肝衰竭

黄疸出现后,消化道病症不断不缓解,而 且日趋严重。
偶见剧烈腹痛,酷似外科急腹症,有时误 诊为胆囊炎,但无外科急腹症的体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黄疸:
黄疸出现后,血清胆红素迅速上升,每日 上升幅度往往超过19~38 mol/L。
〔3〕内毒素血症与感染:
①内毒素血症:
63%~100%的患者发生肠源性内毒素血 症,加重肝脏进一步损害,形成恶性循 环。
②感染:
并发感染的发生率高达80%,有20%~ 25%的病人有菌血症,约40%的感染为 致死性。
〔4〕代谢紊乱: ①低氧血症/组织缺氧: ②低血糖:
③电解质平衡紊乱:
④酸碱平衡失调:
〔5〕高动力循环综合征与低血压: 高动力循环综合征是AHF的主要特征之 一,表现为心输出量增加,常高出正常 者2倍,外周血管阻力降低,由此引起平 均动脉压〔MAP〕降低。
〔6〕心肺功能异常: 心功能异常:
肺功能不全与肺水肿:AHF患者常伴有肺 功能不全或水肿。
〔7〕肾衰竭: AHF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30%~75
病,亦未出现腹水。 PTA≤40%~ 30% ②中期:有Ⅱ度脑病或明显腹水、出血 倾向〔出血或瘀斑〕,PTA ≤ 30%~ 20%;③晚期:有难治性并发症如肝肾 综合症、消化道大出血、严重出血倾向、
严重感染、难以纠正的电解质紊乱,或 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脑水肿, PTA ≤ 20 %。
七.治疗:
早期诊断、早期综合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 键。综合治疗包括:①根底治疗:维持 水、电解质、酸碱及热量平衡;②去除 致病因素;③减少毒物生成〔如内毒素、 氨〕,纠正代谢紊乱;④改善肝脏血循 环及提高供氧;⑤促进肝细胞再生;⑥ 防治一切可能或已出现的并发症,如出 血、感染、脑水肿等;⑦肝移植。
肝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

肝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具有多种功能,如合成蛋白质、代谢脂肪、分解毒素等。
当肝脏受到损伤或疾病影响时,肝功能可能会出现衰竭。
肝功能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以导致多种并发症和死亡。
因此,准确诊断肝功能衰竭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肝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
一、肝功能衰竭的定义肝功能衰竭是指肝脏功能严重损害,导致肝细胞无法正常代谢和排泄代谢产物,从而导致多种并发症和死亡。
肝功能衰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急性肝功能衰竭是指肝功能在短时间内出现明显的下降,通常在几天或几周内发生。
慢性肝功能衰竭是指肝功能在较长时间内逐渐下降,通常需要数月或数年的时间。
二、肝功能衰竭的症状肝功能衰竭的症状包括肝功能异常、黄疸、腹水、肝性脑病、肝性骨病等。
肝功能异常包括肝酶升高、胆红素升高、凝血功能障碍等。
黄疸是因为胆红素不能正常排泄而导致的,患者皮肤和眼白变黄。
腹水是因为肝脏不能正常合成白蛋白和维生素K,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和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导致腹水。
肝性脑病是因为肝脏不能正常代谢氨和其他毒素,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异常。
肝性骨病是因为肝脏不能正常代谢维生素D和钙,导致骨骼疏松和骨折。
三、肝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目前,国际上对于肝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两种,即美国肝病学会(AASLD)和欧洲肝病学会(EASL)的诊断标准。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标准。
1. AASLD的诊断标准AASLD的诊断标准主要根据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估:(1)肝功能异常:血清胆红素>34.2μmol/L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
(2)肝性脑病: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和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昏迷、震颤等。
(3)肝肾综合征: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如血肌酐升高、尿量减少等。
肝肾综合征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肾脏疾病。
根据以上三个方面的评估结果,如果患者符合以下任意一项,即可诊断为肝功能衰竭:(1)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在6个月内出现肝功能异常和肝性脑病。
肝衰竭的诊断

肝衰竭的诊断第三节肝功能衰竭的诊断思路与步骤肝功能衰竭的诊断思路与步骤:首先,确定有无慢性肝病史及临床表现;其次,注重发现肝病到肝性脑病出现所历时间的长短;最后,关注大量功能性肝细胞的丧失及由其所导致的多系统证候群。
其示流程图见附图。
(一)临床诊断肝衰竭的临床诊断需要依据病史、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等综合分析而确定。
1.急性肝衰竭急性起病,在两周内出现以下表现者。
(1)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腹胀,频繁恶心、呕吐等严重消化道症状和(或)腹水;(2)短期内黄疸进行性加深(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或每日上升≥17μmol/L);(3)出血倾向明显,PTA<40%,且排除其他原因;(4)有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A型);(5)肝脏进行性缩小。
2.亚急性肝衰竭急性起病,在15日至24周出现以上急性肝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
3.慢性肝衰竭是指在慢性肝病、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
其主要诊断要点:(1)有腹水或其他门脉高压表现;(2)肝性脑病(C型);(3)血清总胆红素>51.3µmol/L, 白蛋白<30g/L;(4)有凝血功能障碍,PTA≤40%。
(二)辅助诊断(1)总胆红素升高;(2) 白蛋白或前白蛋白明显下降;(3) AST/ALT比值>1;(4)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显著降低;(5)PTA<40%;(6)支链氨基酸/芳香氨基酸比值(BCAA/AAA)显著下降;(7)血氨水平明显升高;(8)血内毒素水平升高;(9)影像学检查提示肝脏体积进行性缩小;(10)血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
(三)组织病理学诊断组织病理学检查在肝衰竭的诊断、分类及预后判定上具有重要价值,但由于肝衰竭患者的凝血功能严重降低,实施肝穿刺具有一定的风险,在临床工作中应该慎重对待。
肝衰竭的病理变化随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
由肝炎病毒引起者主要表现为肝组织弥漫性炎症坏死;药物引起者主要为肝脏中央带坏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一件你最快乐的事, 让自己兴奋并感染每一 个即将要听讲的人
以上是六幅简单的未完成图形,现在请你静下心来,开动丰富的想象力,为每幅图加上一些内容,形成六幅 新的图形。不用为绘图技巧担心,只是随心所欲地画出你想表达的东西即可。请在5分钟之内完成这六幅图。
肝功能衰竭
hepatic failure
三 肝功能衰竭对机体的影响
(一)物质与能量代谢障碍 (二)胆汁分泌和排泄障碍(黄疸) (三)凝血与纤维蛋白溶解障碍 (四)免疫功能障碍 (五)生物转化功能障碍 (六)肝性腹水
(一)物质与能量代谢障碍
1、糖代谢:低血糖 暴发性肝炎时常见。 机制: (1)大量肝C坏死→肝内糖原储备↓ ↘肝C内质网上葡萄糖—6—磷酸 酶破坏→肝糖原不能水解 (2)胰岛素灭活减少(高胰岛素血症)
五 肝功能衰竭的治疗
(一)一般支持治疗:休息、监护、营养支持、纠正低蛋 白血症、补充凝血因子; (二)针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治疗 1.病因治疗: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药物性肝损伤停用 相关药物; 2.免疫调节治疗 (三)并发症治疗 1.肝性脑病;2.脑水肿;3.肝肾综合征;4.感染;5.出血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急诊科 孙祎
一 肝功能衰竭的概念
肝功能衰竭(hepatic failure)
各种因素引起严重肝损伤,使其代谢、分泌、 合成、解毒与免疫功能发生失代偿或严重障碍,出 现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和腹水等为主要 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中在原有肝病者肝脏受损, 短时间内发生严重临床综合征称为急性肝功能衰竭
4、电解质平衡紊乱: 低钾:食欲不振、胃肠功能紊乱、醛固酮灭活减少 低钠:水潴留是形成稀释性低钠血症重要原因细胞
低渗性低钠血症→脑C水肿。
(二)胆汁分泌和排泄障碍(黄疸)
1.高胆红素血症 2.肝细胞内胆汁淤积症
3、对机体的影响:
(1)胆汁积聚过多→肝细胞变性、坏死;胆盐可激惹小胆 管增生与炎症反应→引起肝硬化
(2)胆汁不能排出肠腔→VitK吸收障碍,凝血因子Ⅱ、 Ⅶ、Ⅹ↓→出血倾向
(3)肠内胆盐缺乏→内毒素吸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4)血内胆盐的积聚→动脉血压降低与心动过缓 (5)胆汁酸有毒扁豆碱样作用→血中胆碱酯酶活性↓→ 神经系统的抑制症状
(三)凝血与纤维蛋白溶解障碍
1、 肝在调节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中 起到重要作用:
(四)免疫功能障碍
细菌感染与菌血症 严重肝病时→肝合成补体不足→细菌的调理
性作用减弱; 血浆纤维连接蛋白严重缺乏,枯否细胞吞噬
功能严重受损,易感染 常见:菌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尿道感染
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药物半衰期延长 (2)肝血流改变使药物或毒物代谢异常:分流 (3)药物与白蛋白减少→结合性药物↓→药物毒
(三)组织病理学诊断
1.急性肝功能衰竭病理特征:肝细胞坏死,坏死面积≥2/3 ;伴有存活肝细胞严重变性; 2.亚急性肝功能衰竭病理特征:肝组织呈新旧不等的亚大 块坏死或桥接坏死;残留肝细胞不同程度再生,其周边可 见小胆管样增生和胆汁淤积; 3.慢性肝功能衰竭病理特征:弥漫性肝脏纤维化以及异常 结节形成,可伴有分布不均的肝细胞坏死
每日上升≥17.1µmol/L; (3)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PTA≤40%,且排除其他原因
3.慢性肝功能衰竭急性发作:是指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短期 内发生急性肝功能失代偿的主要临床表现。
4.慢性肝功能衰竭:是指在慢性肝病、肝硬化基础上,肝功 能进行性减退和失代偿。 诊断要点:(1)有腹水或其他门脉高压表现; (2)肝性脑病; (3)血清总胆红素增高; (4)有凝血功能障碍
二 肝功能衰竭的病因和分类
(一)病因
病毒性肝炎;药物性及有毒物质(如酒精及化学品等) 以及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在儿童病人,遗传代谢性 肝损害是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
(二) 分类
1. 急性肝功能衰竭:急性起病,2周内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 为特征肝衰竭 2.亚急性肝功能衰竭:起病较急,15日-26周内出现肝衰竭的 临床表现 3.慢性肝功能衰竭急性发作:是指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急性 肝功能失代偿 4.慢性肝功能衰竭:是指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 ,以腹水、门静脉高压、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为主要表现 的慢性肝功能失代偿
(二)辅助诊断
1.总胆红素升高; 2.清蛋白或前清蛋白明显下降; 3.AST/ALT比值>1; 4.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显著降低; 5.PTA<40%; 6.支链氨基酸/芳香氨基酸比值显著下降; 7.血氨水平明显升高; 8.血内毒素水平升高; 9.影像学检查提示肝脏体积进行性缩小; 10.血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
(1)肝几乎合成全部的凝血因子 (2)清除活化的凝血因子 (3)制造纤溶酶原 (4)制造抗纤溶酶 (5)清除循环中的纤溶酶原激活物
2、凝血功能障碍,易发生出血倾向
(1)凝血因子合成↓ (2)凝血因子消耗↑:DIC (3)循环中抗凝物质↑:肝素、FDP↑ (4)易发生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 (5)血小板破坏↑与功能异常:脾功能亢进
(1)乏力、厌食、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和 (或)腹水
(2)黄疸进行性加重 (3)出血倾向明显,PTA≤40%,且排除其他原因 (4)肝脏进行性缩小
2.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急性起病,在15日至26周出现以下 表现者:
(1)极度乏力,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 (2)黄疸迅速加深,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正常值上限10倍或
性副作用↑ 2、毒物的解毒障碍 3、激素的灭活减弱 胰岛素、雌激素、醛固酮等↑
(六)肝性腹水
形成的基本因素: 1、门脉高压 2、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3、淋巴循环障碍 4、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5、醛固酮过多 6、排钠激素活力减低 7、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见图
四 肝衰竭的诊断
(一)临床诊断
1.急性肝衰竭:急性起病,在两周内出现Ⅱ度及以上肝 性脑病并有以下表现:
2、蛋白质代谢:低白、高球蛋白血症
(1)白蛋白↓:有效肝C总数↓和肝C代谢的障 碍→白蛋白合成↓→白蛋白↓→腹水形成
(2)血浆γ球蛋白↑:枯否细胞功能严重障碍 → 抗原持续刺激浆细胞→γ-球蛋白↑
◆血浆白蛋白↓,γ球蛋白↑,白/球蛋白比 值下降或倒置
3、脂类代谢:游离脂肪酸增加,甘油三酯合 成增加;胆固醇酯化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