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生产概念及非最终灭菌注射剂生产和质量控制--张华共133页文档
新版GMP新理念及无菌药品相关技术介绍--张华

7
新版GMP 新版 主要特点
9 10 引入或明确了一 些概念
增加了术语一章, 增加了术语一章, 去掉了附则一章
19
19
4、中国GMP修订的思路和进展 中国GMP修订的思路和进展
新版GMP的技术水准评估 的技术水准评估 新版
既体现了我国药品生产特色与监管特色, 既体现了我国药品生产特色与监管特色,也达到 了目前国际水准 • 在高度上与国际通行的 在高度上与国际通行的GMP水准相当 水准相当
汲取药害事件的教训
制定出针对我国国情的条款要求
注重科学性
明确药品生产企业可以采用经过验证的替代方法, 明确药品生产企业可以采用经过验证的替代方法,达到不低于本规 范规定的质量保证水平 既达到鼓励技术进步,又明确了方法多样性的认可条件, 既达到鼓励技术进步,又明确了方法多样性的认可条件,力求避免 教条机械, 教条机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2006.9 2009.9.23 2009.12.7
2010.?
正式 颁布
正式 启动
征求 意见
征求 意见
22
22
5、新版GMP新理念介绍 新版GMP新理念介绍
实施GMP的目的 的目的 实施 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风险管理 持续稳定 持续改进 与无菌药品相关的新要求 实施GMP应基于科学和风险 实施 应基于科学和风险
强化了文件管理, 强化了文件管理, 增大了违规难度
18
18
4、中国GMP修订的思路和进展 中国GMP修订的思路和进展
吸纳了国际GMP 吸纳了国际 先进标准, 先进标准,同时 兼顾国情 突出了GMP 突出了 把握的基本 原则, 原则,注重 科学评估复 杂多变的情 况 继承了98版 继承了 版 GMP ,吸纳 了当前监管经 验 8 6
深度解析《非最终灭菌无菌制剂生产质量技术指导原则》

深度解析《非最终灭菌无菌制剂生产质量技术指导原则》原文为《冻干粉针剂(化学制剂)生产质量技术指导原则》,本人认为对于非最终灭菌的无菌制剂均有指导意义,所以更名如下:红色部分为本人的解读部分,供大家讨论、批评、指正!——————————————————————————————————————————————————————————————————————————————————————————————————非最终灭菌无菌制剂(冻干及粉针等)生产质量技术指导原则为提高冻干粉针剂(化学制剂)风险排查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严格执行GMP的基础上,指导企业排查生产质量风险和开展生产质量研究,建立完善企业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制定本指导原则。
冻干粉针剂(化学制剂)的生产必须严格按精心设计并经验证的方案及规程进行,产品的无菌或其它质量特性绝不能只依赖与任何形式的最终处理或成品检验。
本指导原则适合非最终灭菌的无菌制剂。
1.人员培训管理1.1称量、配制、洗灌封、过滤、冻干、无菌和内毒素检验等关键岗位新进人员经GMP知识、岗位操作(特别是进、出无菌区的更衣、无菌操作技术、无菌操作行为规范)等专业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和质量管理部门确认后才能上岗。
(入厂安全知识培训、入厂GMP知识培训、微生物知识培训、车间安全操作培训、各种岗位操作SOP培训、洁净区(无菌区)行为规范、无菌更衣、无菌操作等培训、考核、资质确认、上岗证……)1.2企业应定期对上述关键岗位操作人员,组织岗位操作SOP及相关管理制度再培训、再考核。
(资质再确认管理,每年定期进行再培训、再考核和上岗资质确认)1.3冻干粉针剂灌装生产线的员工,应定期参加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
灌装生产线的新员工经岗位培训后正式生产第一年,至少有一次参加成功的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
(灌装分装生产线每半年一次培养基灌装试验,每个员工至少应参加其中的一次)2. 厂房、设备与设施2.1厂房、设备与设施管理2.1.1厂房和设备设施应在采用经过验证的工艺和规程进行生产操作时,保持持续的验证状态。
无菌药品生产与质量控制

(3)、灭菌方法的选择: 1)灭菌条件121℃,15min湿热灭菌。 2)灭菌F0值≥8min,SAL ≤10-6的湿热灭菌。 3)采用微生物截留过滤器的除菌过滤工艺。 4)采用无菌原料和预先灭菌的包装材料进行无菌配制和 灌装工艺。
无菌药品生产与质量控制
灭菌工艺决策树
无菌药品生产与质量控制
所以,无菌保证水平必须有足够的F0值,控制产品灭菌前的 微生物。 例:假定灭菌开始时产品中的污染微生物总数(N0)为 100cfu/瓶,耐热参数(D)为1min,要达到无菌保证水 平不小于6的标准,灭菌 F0=SAL+lgNO*D=(6+lg100)*1=8min.
同 样 的 产 品 , 在 110℃ 下 灭 菌 , 则 灭 菌 时 间 为 : t=F0/L110=8/0.08=100min。
N 产品内微生物的残留数 N0 灭菌开始时产品内的微生物数 t 累计灭菌时间 k 常数,与微生物的耐热性、灭菌温度有关
无菌药品生产与质量控制
4、微生物的耐热参数 微生物的耐热参数,简称D值,是指在特定灭菌 条件下,使微生物数量下降一个对数单位或杀灭 90%所用的时间(分钟)。
5、灭菌率:表示不同灭菌温度所对应的灭菌效果 的重要函数。 灭菌温度为T℃时的灭菌效果,与121℃下同样灭 菌时间的灭菌效果用下面公式表示 灭菌率L=10(T-121)/Z;
t 灭菌时间
例:110℃灭菌30minF0值计算:110℃的灭菌率为0.08, F0=0.08*30=2.4min,即110℃灭菌30min相当于121℃灭 菌2.4min。
F0值是衡量、区分无菌保证工艺属于最终灭菌工艺还是非 最终灭菌工艺。
无菌药品生产与质量控制
7、无菌保证水平:公式SAL=F0/D-lgN0 药典规定,最终灭菌工艺生产的药品SAL<=10-6,残存 微生物的概率越低,无菌保证的风险越低。
无菌药品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

溶剂(注射用水)。
从原辅料中带入(胰岛素,葡萄糖等)。
从容器、用具、管道和装置带入。
制备过程中的污染(操作时间长,装备不密封,人员操作 不当)。
(3)内毒素控制的方法:
来源控制,控制物料、器具存放过程中的条件,减少微生 物滋生。
通过清洗、灭菌降低微生物负荷,减少内毒素生成。
微生物的概率越低,无菌保证的风险越低。
所以,无菌保证水平必须有足够的F0值,控制产品灭菌前的 微生物。
例:假定灭菌开始时产品中的污染微生物总数(N0)为 100cfu/瓶,耐热参数(D)为1min,要达到无菌保证水 平不小于6的标准,灭菌 F0=SAL+lgNO*D=(6+lg100)*1=8min.
4、除菌过滤器的设置
两只串联过滤器第一只为截留药液中的细菌的负载,第 二只接近灌装点,满足无菌保证要求。因分险高的原因, 第二只过滤器完整性测试合格,产品及可放行。看下面
两个图:
5、除菌过滤的法规要求: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修订版:
附录 1:无菌药品
第十章 生产管理
无菌药品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
目录
无菌保证与无菌生产 湿热灭菌工艺的管理 除菌过滤工艺 制药用水的管理 GMP检查中存在的问题
无菌保证与无菌生产
一、自然界常见的微生物
种类
基本特点
细菌 真菌 病毒
0.5~5μm , 生 长 态 时 不 耐 热 , 部 分 能 形成耐热芽孢。
5 μm ~50μm,形成芽孢随空气扩散, 不耐热。
灭菌程序由计算机控制完成, 腔体内冷空气排除比较彻 底; 具有灭菌周期短、 效率高等特点。
最终灭菌无菌药品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

微生物知识
微生物按其结构、化学组成及生活习性等分为三大 类:
原核细胞型: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 克次氏体、螺旋体等
真核细胞型:真菌 非细胞型:病毒 噬菌体
真菌和细菌
大小 主要成员 细胞组成
细胞质 成份
繁殖方式
孢子
真菌 5 μm ~ 50 μm
酵母、霉菌
酵母是单细胞,其它为多细胞
105℃灭菌40分钟时,Fo 约为 1分钟,能使D值为1 分钟的芽孢数量下降1个对 数单位
无菌检查的局限性
历史的教训: 1962年,美国FDA颁布第一部GMP 1970-1975年,美国输液污染至败血症400多起 --有问题的产品全部通过了无菌检查
1973年的英国药典和1980年USP增补版提到了无菌 的量化标准
芽孢的特点
耐热 80 ℃下长期存活 100 ℃下有相当高的存活率 100 ℃以上死亡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影响芽孢耐热性的因素 芽孢存在的介质 受热时的湿度
无菌的基本概念----什么是无菌
最终灭菌方法生产的无菌药品概述
什么是无菌? “无菌”的理论定义 ������ 完全无生物存在 ������ 绝对条件 “无菌”的实际定义 ������ 经生长和繁殖证明无生物 ������ 普遍接受的标准是,灭菌后,最终灭菌注射剂或其它关
最终灭菌无菌药品生 产管理与质量控制
蚌埠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宫文武
一、微生物知识----什么是微生物 二、无菌的基本概念----什么是无菌 三、无菌保证要素----如何实现产品无菌
微生物知识----什么是细菌
微生物知识
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是一些肉眼看
无菌注射剂生产中污染的控制及无菌检查

无菌注射剂生产中污染的控制及无菌检查作者:张修成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02期摘要:在近几年来频繁出现注射剂污染问题,给人民大众带来了极大的恐慌,因此在现阶段国家对于注射剂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并强化了对注射剂生产企业的监督管控,同时作为注射剂生产企业,自身也需要强化自身的无菌生产控制和无菌检查,切实保证所生产注射剂的合格达标,避免污染注射剂流入市场之中。
因此文章就在当下无菌注射剂生产中可能引起注射剂污染的相关因素和无菌检验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关无菌控制措施和提高无菌检验工作的策略,以促进无菌注射剂生產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无菌注射剂生产;污染;控制;无菌检查引言注射剂是临床治疗中极其常用的一种药品,在现阶段的中国药典和GMP标准中,对于无菌注射剂中微生物含量限度都有着详细的要求和明确的规定,如果注射剂被污染,非常容易引起患者出现一些不可控情况,对患者的人身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所以注射剂生产企业需要做好对生产之中的污染控制和无菌检查,只有做好污染控制和无菌检查,才能够确保做生产注射剂质量的合格达标,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注射剂治疗。
1注射剂生产中的污染原因在现阶段注射剂生产中,可能导致注射剂被污染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人为因素。
由于在注射剂生产中工作人员所携带的微生物会进入到注射剂之中,成为注射剂的污染源。
在当下人为因素的传播方式主要包括两种:首先,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会直接接触或通过飞沫等方式将所携带的细菌传输到注射剂内;其次,工作人员在从外界进入到无菌生产区时会携带细菌,进而导致注射剂被外界细菌所污染。
而导致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人员的有效管理。
(2)灭菌设备和流程存在问题。
在无菌注射剂生产中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如果灭菌处理不到位,就会大大增加微生物感染的风险。
在现阶段有许多灭菌设备都缺乏相应的灭菌验证,并且也无法进行验证布点,这就导致无法保证灭菌设备的效果。
非最终灭菌无菌药品(化学制剂)生产质量技术指导原则

有规定,但次数偏多
修改文件,参照供应商的建议制订使用次数;对每个过滤器进行编号,建立滤芯档案;滤芯专用。
2.4.
灭菌系统
2.4.1
所有灭菌设备应分别开展灭菌验证,所用热电偶等测温设备在使用前后均应校正;对腔室底部有排水口的灭菌柜,应测定并记录该点在灭菌全过程中的温度数据;若灭菌时需真空操作,应经常对腔室进行检漏。
按规定执行
2.5.2
与药品直接接触的气体应进行日常监测,如压缩空气至少检查微生物、微粒、油雾、水分等,氮气至少检查微生物、微粒、纯度等。
SMP-P0-02807洁净区(室)管理程序:规定了直接接触物料的压缩空气的定期检测相关项目
3.
物料管理
3.1
原辅料
3.1.1
外购原辅物料药应严格进行供应商审计,其生产条件应符合GMP要求,并提供生产企业资质证明文件、执行标准、批准生产证明性文件,检验报告等。
制剂生产部水系统采用蒸气消毒,对压力温度等有相关规定,消毒前对管路排空有确认。
2.2.5
应定期对注射用水管路进行检漏试验。
安装完毕时做过,以后未进行
修订《注射用水系统标准操作及维护保养程序》规定大修期间每年检漏一次
2.2.6
工艺用水系统应按规定定期维护,保养即处理,呼吸器的材质应为疏水性材质,定期进行完整性检查;注射用水储罐上的呼吸器应采取必要措施,如对呼吸器加热或将冷凝水排空,防止温差产生的冷凝水的蓄积,造成微生物滋生。
管制瓶和胶塞均需要清洗灭菌后使用,无风险
每年一次现场审计难度较大
3.2.4
变更内包材供应商,应按要求开展相容性试验。
无菌药品生产与质量控制

(1)、细菌内毒素和热原的概念:热原的污染是注射用 原料及制剂生产普遍存在的问题,污染可能来源于原料、 水、试剂、车间环境、设备等。含有热原的药品进入人体 后,会使人体发冷、寒战、体温升高、出汗、恶心呕吐等 不良反应。严重着出现昏迷、虚脱甚至生命危险。引起热 原反应的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中降解的脂多糖,也 称细菌内毒素。
无菌药品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
2014年10月20
目录
无菌保证与无菌生产 湿热灭菌工艺的管理 除菌过滤工艺 制药用水的管理 GMP检查中存在的问题
无菌保证与无菌生产
一、自然界常见的微生物
二、微生物分布特点
1、微生物无处不在。
2、气源性微生物革兰氏阳性菌较多:它们可形成芽孢, 难以杀灭。因此,需要洁净的环境。可以通过氧化(消毒 )方法除去。
4、湿热灭菌的特点:
蒸汽有利于蛋白质的变性和酶的失活,从而杀死细胞。
蒸汽热穿透性强。
灭菌效率高:温度相对较低,灭菌时间相对较短。
灭菌过程不产生任何化学物理污染:释放热量,凝结成水 。
灭菌过程控制参数少(时间、温度及压力),运行稳定, 方便管理。
5、湿热灭菌过程需注意的事项
(1)、应当定期对灭菌柜腔室做检漏测试(灭菌过程 需抽真空)。
通过干热去除或者其他手段对已存在的内毒素进行破坏和 去除。
(4)、内毒素的去除方法: 加热法。 酸碱法(玻璃容器)。 蒸馏法(注射用水)。 活性炭吸附。 超滤(中药注射剂)。 离子交换法(缓冲液)。
4、芽孢:当目些细菌遇到不良生存环境时,为保护自身 ,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壁厚而坚硬的休眠体,该休眠体及称 芽孢或者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