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病人急救措施论文

合集下载

对休克病人急救措施(一)

对休克病人急救措施(一)

对休克病人急救措施(一)引言: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常见于急性重症患者,并且具有高度的危险性。

对于休克病人的急救措施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迅速恢复组织的灌注和供氧,以减轻病情的恶化。

本文将针对休克病人的急救措施进行详细阐述,希望能够为一线医务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正文:一、评估病情1.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以及皮肤颜色等。

2.检查病人的神经系统状况,包括意识水平、瞳孔大小和灵敏度等。

3.了解病人的病史,包括患病时间、有无休克相关疾病以及既往治疗情况等。

4.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等,以帮助判断病情。

二、建立静脉通路1.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常见的选择包括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

2.进行静脉内输液,根据病情选择液体种类和速度,补充血容量以提高有效循环量。

3.根据需要,给予输血或输注血浆等血液制品,以改善血液循环。

三、使用药物治疗1.按照病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酚丁胺或去甲肾上腺素,以提高心输出量和血压。

2.根据需要,使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以防治感染引起的休克。

3.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以抑制炎症反应和稳定血管通透性。

四、辅助呼吸和循环1.确保病人的气道通畅,可以采取气管插管或使用呼吸机等措施。

2.给予辅助通气或氧疗,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

3.进行心肺复苏,包括心脏按压和电除颤等操作,以恢复有效循环。

五、监测和密切观察1.持续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等。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状态、尿量和皮肤灌注等。

3.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如动脉血气分析和凝血功能等,以指导治疗的调整。

总结:对休克病人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它可以迅速纠正病情,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

评估病情、建立静脉通路、使用药物治疗、辅助呼吸和循环以及监测观察是休克病人急救的关键步骤。

在实践中,医务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操作,以及根据病情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

休克病人急救措施论文

休克病人急救措施论文

浅谈休克病人的急救措施摘要:休克是以血压异常下降为主要特征,并伴有末梢循环障碍和有心脏功能障碍的一种状态,能够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

在休克抢救上,全面准确地掌握病情的变化规律,确切地估计和预测将要发生的患者体内的病理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医疗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休克;急救;措施【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238-01休克是由于急性循环功能性障碍、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所引起的全身组织缺氧、代谢紊乱、器官受损的综合症。

如不及时进行抢救和护理,可造成进一步的细胞损伤,留下不可逆的严重并发症和多脏器的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1休克患者的临床表现1.1神志:初时烦躁不安,继之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意识模糊,甚至谵妄,直至昏迷。

1.2皮肤:面色苍白、肢体皮肤潮冷和肢端紫绀。

1.3血压:收缩压降至12kpa(90mmhg)以下,脉压差小于2.67kpa (20mmhg)。

1.4尿量:减少至每小时25毫升以下。

1.5代谢性酸中毒:动脉乳酸超过15毫克%。

2休克的发病过程休克的发病过程可分为休克代偿期、休克进展期和休克期晚期三个阶段过程:2.1休克代偿期:患者在这个阶段神志还清醒,但烦躁不安,可出现焦虑或激动。

面色极其皮肤苍白,口村和甲床略带青紫;出冷汗,肢体湿冷。

并伴有恶心、呕吐;心跳加快,脉搏尚有力。

收缩压偏低或是正常,但不稳定,舒张压升高,因而脉压减低。

尿量亦较少。

但如果在此时能够及时就医进行诊断、治疗;休克很快就会好转,若没有及时就医进行有效的治疗,休克症状会进一步的进展,进入休克期。

2.2休克进展期:患者一般进入中度休克时,除了休克代偿期的一些症状表现外,神志尚清楚,血压继续下降,心脑血管失去自身调节或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灌流不足,会出现心脑功能障碍,心搏无力,四肢无力,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意识模糊甚至转入昏迷。

尿量更为减少。

此时如及时救治病情仍还可以逆转,如若持续时间较长则进入休克晚期。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论文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论文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急救护理。

方法回顾性对39 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急救护理。

结果 39例患者存活31例,死亡8例。

结论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急诊治疗和护理,规范护理工作流程,密切监护患者各项生命指征,建立静脉通道,进行止血止痛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临床观察;急救护理随着现代化的建设和交通高速化发展以及人们在运动方面的广泛兴趣,各种的创伤日趋多见,创伤性休克已成为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及其它事故的主要死因之一。

它主要是指由于机体大量失血,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稍微有点延误就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险,所以在抢救的过程中,有高度的负责人的精神,一定要分秒必争,迅速制定有效的抢救措施,尽全力进行抢救,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该类休克不同阶段的病理生理特点,注意休克发展的直接后果,配合医师进行积极救治,并及时总结整体性护理体会,提升外伤性休克的护理水平[1]。

1临床资料本组共57例、男38例,女19例。

年龄9~78岁,平均40.5岁。

引起创伤性休克的原因:交通事故29例,打架斗殴伤8例,高空坠落伤20例。

患者受伤的主要类别:四肢损伤 41 例,骨盆损伤 16 例。

昏迷程度:轻度 35例,中度 16例,重度6例。

其临床特点入院时间为受伤后10 min~2 h。

轻者35例入院时,伤者面色苍白、神志相对清楚,脉搏正常或稍微加快,呼吸正常或者略快,四肢温度无变化或者微凉,尿量正常或少数患者出现少尿,血压正常或稍微偏低。

中度休克患者 16 例,神志出现嗜睡或淡漠,脉搏变弱或者加快,呼吸变浅或者急促,四肢出现冷汗,皮肤苍白或者出现花纹斑,尿量出现明显的减少、血压降低。

重度休克患者 6 例,神志迟钝甚至昏迷、无脉、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呼吸窘迫、四肢冰凉,厥冷、皮肤发紫、尿量无尿或极少、无血压。

2临床观察与急救护理2.1密切观察和评估病情患者取休克体位,将患者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

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与护理论文

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与护理论文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与护理【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与护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56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16-01由于大量出血,使血容量突然减少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多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内脏破裂,严重创伤,大血管外伤等,本科2008年——2012年共对135例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了抢救治疗,除3例因多脏器损伤而死亡,其余患者经过积极抢救与护理全部康复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情监测项目1.1 一般监测项目①意识和表达:休克早期,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或轻度的焦虑和烦躁,逐渐减少增加休克失代偿期患者的脑缺血,缺氧增加导致患者意识混乱,冷漠,甚至昏迷。

②皮肤粘膜和肢体温度:休克一旦发生,病人均呈现面色苍白、四肢远端皮肤湿冷等周围血管收缩,致毛细血管灌注量下降,即血液淤滞现象。

若唇指出现紫绀,压唇试验苍白提示病情恶化。

机体微循环灌注严重不足,当皮肤泛起出血点或淤斑,则有发生dic可能。

③血压与脉压:休克早期血管代偿性收缩,血压并不降低,反而有升高的可能,脉压差缩窄。

休克晚期,则血压极低或测不到,因而应密切注意血压变化。

④心率与脉搏:心率增快、脉搏细数大多出现在休克早期,血压下降之前,这也是一种代偿性反应,无明确适应症时不应使用β阻滞剂,如心得安来降低心率。

⑤呼吸:失血性休克表现为红血细胞数目降低,血液携氧减少导致组织缺氧,刺激化学感受器,导致呼吸急促,另一种表现为组织的灌注减少,无氧代谢产生乳酸堆积,代谢性酸中毒出现到刺激的化学中枢导致呼吸的加快。

⑥尿量:尿量是反映肾灌注和全身容量是否正常的最敏感的指标,正常成人不少于500ml/24h(不少于30ml/h)。

凡尿量不足25ml/h,提示机体有效循环量的不足,应加快输液保持尿量在30-40ml/h较为合适。

当尿比重长时间低于1.015时,则有肾功能障碍的可能。

创伤性休克患者在监护室急救护理论文

创伤性休克患者在监护室急救护理论文

创伤性休克患者在监护室的急救护理【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措施和护理方法。

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7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分析急救护理干预对治疗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该7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有74例患者抢救成功,2例患者抢救失败,成功率为97.37%,死亡率为2.63%。

结论创伤性休克属于突发疾病,发病早起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临床医学上,由于创伤性休克的病理十分复杂,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以降低死亡的发生率。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急救措施;护理方法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65-02创伤性休克属于急诊中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

近年来,由于我国重工业的迅猛发展,各类交通事故、爆炸以及高处坠落等意外频频发生,增加了创伤性休克的发生率。

突发创伤性休克的患者,其临床表现主要因血压过低以及供氧不足导致人体各个器官的正常循环受阻,在体内出现大量危害物质[1]。

突发早期,若不及时进行有效处理,会引发一系列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能会导致死亡[2]。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7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对其进行及时的抢救和护理,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7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男性52例,女性24例;年龄为(5-69)岁,平均年龄为(46.5±3.4)岁。

该7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中,有27例患者的受伤部位属于颅脑创伤,21例患者的受伤部位属于重症胸腹联合损伤,6例患者的受伤部位属于肝破裂,8例患者的受伤部位属于脾破裂,8例患者的受伤部位属于四肢骨折,7例患者的受伤部位属于骨盆骨折;有12例患者因爆炸所致,14例患者因尖锐器物所致,8例患者因挤压所致,22例患者因高处坠落所致,20例患者因交通事故所致。

休克的急救措施

休克的急救措施

休克的急救措施标题:休克的急救措施引言概述: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状态,常见于急性重症患者,如外伤、感染、心脏病等。

休克时,患者的血液循环系统无法维持足够的血液供应,导致重要器官缺氧、功能衰竭。

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对于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一、确立诊断1.1 了解休克的症状:包括面色苍白、出汗、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

1.2 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情况、皮肤温度等。

1.3 测量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

二、保持呼吸通畅2.1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呼吸道无阻塞,可采取头后仰、下颚抬起等方法。

2.2 给予氧气:通过氧气面罩或气管插管等方式,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

2.3 监测呼吸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及时调整氧气流量。

三、维持循环功能3.1 输液保持血容量: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输液液体,维持血容量稳定。

3.2 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帮助提高患者的血压。

3.3 监测循环情况: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指标,调整治疗方案。

四、控制感染4.1 寻找感染源:及时找出导致休克的感染源,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

4.2 给予抗生素:根据感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扩散。

4.3 加强感染监测:定期检测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及时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

五、积极治疗原发病5.1 寻找原发病病因:明确导致休克的原发病,如心脏病、外伤等。

5.2 综合治疗:根据原发病情况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

5.3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发生。

结论:休克是一种危急的状态,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对于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在急救过程中,确立诊断、保持呼吸通畅、维持循环功能、控制感染和积极治疗原发病是关键步骤,医护人员应密切合作,全力救治患者。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更多人了解休克的急救措施,提高对急救工作的重视和应对能力。

休克的急救措施 (2)

休克的急救措施 (2)

休克的急救措施标题:休克的急救措施引言概述: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生命威胁性疾病,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休克的急救措施,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应对。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1.1 确保患者呼吸正常: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

1.2 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者头部向一侧转动,清除口腔内异物。

1.3 如有必要进行人工呼吸:若患者呼吸困难严重,可进行心肺复苏术。

二、保持循环稳定2.1 寻找出血源:检查患者身体是否有明显出血点,及时止血。

2.2 给予输液: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适量液体补充,维持循环稳定。

2.3 监测血压和心率: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保持体温正常3.1 避免过热或过冷:根据患者体温情况,采取适当措施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3.2 使用冷热敷: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以使用冷敷或热敷来调节体温。

3.3 注意保暖:在急救过程中,确保患者保持足够的保暖,避免体温过低。

四、控制感染4.1 保持清洁:保持患者周围环境干净整洁,避免细菌感染。

4.2 使用抗生素:如有感染迹象,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

4.3 避免交叉感染:在急救过程中,注意防止交叉感染,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

五、及时转运至医院5.1 寻找最近的急救中心:在急救过程中,及时联系急救中心,准备转运患者。

5.2 保持患者稳定:在转运过程中,继续监测患者病情,确保患者稳定。

5.3 与医院沟通:在到达医院后,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患者情况,配合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结语:休克是一种危急病情,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了解如何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应对休克,及时救助患者。

休克的急救措施

休克的急救措施

休克的急救措施引言: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状态,常常威胁患者的生命。

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休克的急救措施,帮助人们了解如何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应对。

一、了解休克的症状及原因1.1 休克的症状- 血压下降:患者的血压明显下降,可能出现头晕、昏迷等症状。

- 心率加快:患者的心率明显加快,可能超过正常范围。

- 皮肤变冷:患者的皮肤变得冷而湿润,可能出现苍白或发绀的情况。

1.2 休克的原因- 失血性休克:由于大量出血导致血容量不足,引起休克。

- 创伤性休克:由于外伤或严重创伤导致休克,如骨折、大面积烧伤等。

- 感染性休克:由于严重感染引起的休克,如败血症等。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2.1 保持患者体位- 将患者平放,头稍微仰起,保持呼吸道通畅。

- 如患者呕吐,将其头部转向一侧,以防呕吐物阻塞呼吸道。

2.2 清除呼吸道障碍物- 如发现患者口腔有异物,可用手指或纱布小心取出。

- 如患者有分泌物或血块阻塞呼吸道,可使用吸引器进行清除。

2.3 维持通气- 如患者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三、止血和补充液体3.1 止血措施- 对于失血性休克,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如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

- 如出现严重出血,应尽快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3.2 补充液体- 对于失血性休克,可以通过静脉给予液体来补充血容量。

- 选择合适的液体,如盐水、葡萄糖溶液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决定。

3.3 注意输液速度- 输液速度应适当,过快或过慢都可能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 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尿量,以确保输液速度合适。

四、保持体温和卧床休息4.1 保持体温- 使用保暖措施,如给予患者盖被子、使用保温毯等,以防止体温过低。

- 避免使用冷水或冰块降温,以免加重休克症状。

4.2 卧床休息- 休克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过度活动。

- 保持患者平躺,减少身体负担,有助于血液循环和供氧。

五、寻求专业医疗救助5.1 及时呼叫急救车辆- 休克是一种紧急情况,应立即呼叫急救车辆,将患者送往医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休克病人的急救措施
摘要:休克是以血压异常下降为主要特征,并伴有末梢循环障碍和有心脏功能障碍的一种状态,能够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

在休克抢救上,全面准确地掌握病情的变化规律,确切地估计和预测将要发生的患者体内的病理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医疗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休克;急救;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238-01
休克是由于急性循环功能性障碍、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所引起的全身组织缺氧、代谢紊乱、器官受损的综合症。

如不及时进行抢救和护理,可造成进一步的细胞损伤,留下不可逆的严重并发症和多脏器的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1休克患者的临床表现
1.1神志:初时烦躁不安,继之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意识模糊,甚至谵妄,直至昏迷。

1.2皮肤:面色苍白、肢体皮肤潮冷和肢端紫绀。

1.3血压:收缩压降至12kpa(90mmhg)以下,脉压差小于
2.67kpa (20mmhg)。

1.4尿量:减少至每小时25毫升以下。

1.5代谢性酸中毒:动脉乳酸超过15毫克%。

2休克的发病过程
休克的发病过程可分为休克代偿期、休克进展期和休克期晚期三个阶段过程:
2.1休克代偿期:患者在这个阶段神志还清醒,但烦躁不安,可出现焦虑或激动。

面色极其皮肤苍白,口村和甲床略带青紫;出冷汗,肢体湿冷。

并伴有恶心、呕吐;心跳加快,脉搏尚有力。

收缩压偏低或是正常,但不稳定,舒张压升高,因而脉压减低。

尿量亦较少。

但如果在此时能够及时就医进行诊断、治疗;休克很快就会好转,若没有及时就医进行有效的治疗,休克症状会进一步的进展,进入休克期。

2.2休克进展期:患者一般进入中度休克时,除了休克代偿期的一些症状表现外,神志尚清楚,血压继续下降,心脑血管失去自身调节或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灌流不足,会出现心脑功能障碍,心搏无力,四肢无力,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意识模糊甚至转入昏迷。

尿量更为减少。

此时如及时救治病情仍还可以逆转,如若持续时间较长则进入休克晚期。

2.3休克晚期:患者可表现为呼吸急促,可陷入昏迷状态。

收缩压低于8kpa(60mmhg)以下,甚至测不出,无尿。

2.3.1血压进行性下降,给升压药后仍难以恢复;脉搏细速中心静脉压降低,中心静脉压降低、静脉塌陷、出现循环衰竭,可致患者死亡。

2.3.2毛细血管无复流。

2.3.3由于微循环淤血不断加重,可引起皮肤、黏膜、内脏出血;
同时发生广泛的心脏气质损害,引起心力衰竭、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3休克的病因分类
3.1低血容量性休克:(1)出血性休克因体内或体外大量出血导致。

(2)创伤性休克除失血外,尚有疼痛和大量体液丧失。

(3)灼伤性休克大量丢失血浆。

(4)脱水性休克因大量水、盐丢失引起的如:急剧呕吐、腹泻、中暑等。

3.2中毒性休克:主要有病毒、细菌严重感染引起,如休克性肺炎、中毒性痢疾、败血症等。

同时可能是各种烈性化学品中毒,也可引起休克。

3.3心源性休克:常见于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重症心力衰竭、其他有人造球瓣拴塞、肺梗塞等主要由于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或舒张期充盈不足,以致心排血量锐减而导致休克。

3.4过敏性休克:输血或是对某些药物或生物制品发生过敏反应,机体释放大量组织胺使血管扩张所致。

如青霉素、抗毒血清等,严重时可造成患者瞬间死亡。

3.5神经性休克:由麻醉药、神经节阻滞药,脊髓损伤等引起神经反射性血管扩张,有效循环血量相对不足致使休克。

在代谢紊乱时,如:糖尿病昏迷、甲亢危象等,亦可发生休克。

4休克的急救处理
4.1一般急救措施:
4.1.1若为严重创伤时,应立即止血、止痛、包扎、固定。

4.1.2采取仰卧中凹位(即头胸部与下肢均抬高20°~30°)或与平卧交替。

并用冷水打湿毛巾敷头,以利于静脉血液回流。

4.1.3保持呼吸畅通,松解腰带、领带、及衣扣、并及时清除口鼻中的呕吐物。

4.1.4方便时立即吸氧2~4升/分。

保持安静,禁食。

注意保暖,尽量不搬动。

4.2病因治疗措施:
4.2.1心源性休克:因急性心肌梗塞引起的休克,要绝对卧床休息,彻底止痛,并酌情补充血容量,但不宜过快。

治疗时慎用强心剂,严重时应用体外反向搏动来减轻心脏负荷、加强心肌收缩;因严重心律失常引起的休克,应采用缩血管药物来提升血压并严密控制心率失常;对于由心脏结构损害引起的休克可进行手术来治疗,必要时通过机械装置辅助治疗。

4.2.2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用过敏反应物质,并及时进行肌肉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1毫升,严重者可用肌注量的1/2~2/3稀释与5%葡萄糖水40毫升中静脉注射;也可使用氢化可的松100毫克或地塞米松5~10毫克加入25%葡萄糖水20毫克肌注;若系青霉素过敏,于原注射青霉素的部位肌注1/1000肾上腺素0.3毫升和青霉素酶80万单位;若系链霉素过敏,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20毫升。

4.2.3出血性休克:要及时有效止血、并补充血容量;同时选用缩血管药物,尿少时可加用多巴胺。

4.2.4创伤性休克:充分止痛,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查明伤情并有效地止血、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如:适量饮水,胶体晶体复苏等。

同时纠正酸中毒,选用加压药物;并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给养并保持患者呼吸畅通,抗休克后分级后送救治。

4.2.5中毒性休克:去除感染灶,应当使用抗生素,一般应2倍与常用量,采用广谱抗生素二联以上静脉给药。

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可选用及时补充血容量,但不能单纯以维持血压来求的治疗效果。

为防止微循环淤积,对早期的休克患者可选用缩血管药物,剂量不宜过大,凡中期休克和末梢循环衰竭明显的患者,宜采用扩血管药物或二者合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