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道床及中等减振整体道床技术交底.

合集下载

整体道床安装安全技术交底模板

整体道床安装安全技术交底模板

一、工程名称:XXX工程项目二、施工单位:XXX施工有限公司三、建设单位:XXX建设单位四、分项工程名称:整体道床安装五、交底部门:安全管理部门六、交底人:XXX七、施工期限:年月日至年月日八、接受交底班组或员工签名:九、交底内容:1. 进入施工现场的操作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扣好帽带。

操作人员严禁穿硬底鞋及有跟鞋作业。

2. 高处和临边洞口作业应设护栏,张安全网,如无可靠防护措施,必须佩带安全带,扣好带扣。

3. 工作前应先检查使用的工具是否牢固,扳手等工具必须用绳链系挂在身上,钉子必须放在工具袋内,以免掉落伤人。

工作时要思想集中,防止钉子扎脚和空中滑落。

4. 整体道床安装前,应对施工区域进行清理,确保无杂物、坑洞等危险源。

施工区域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5. 整体道床安装过程中,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测量放线,确保道床安装位置准确。

(2)模板安装:模板应安装牢固,不得松动,并设置足够的支撑,防止模板变形。

(3)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应搅拌均匀,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浇筑,确保混凝土质量。

(4)振捣密实: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立即进行振捣密实,排除气泡,提高混凝土强度。

(5)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进行养护,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6. 支模时应按规定的作业程序进行,模板未固定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

严禁在连接件和支撑件上攀登上下。

7. 支模时,操作人员不得站在支撑上,而应设立人板,以便操作人员站立。

立人板应用木质中板为宜,并确保其稳定性。

8.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有专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9. 整体道床安装完成后,应对施工区域进行清理,确保无遗漏的模板、工具等杂物。

10. 作业过程中,应加强安全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施工安全。

十、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熟悉整体道床安装工艺,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2. 施工现场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网、防护栏杆等。

道岔整体道床施工技术交底

道岔整体道床施工技术交底

XX地铁X号线工程轨道工程正线X标段道岔整体道床施工作业指导书1、编制依据1.1 XX地铁X号线工程轨道工程《招标文件》及《补充招标文件》;1.2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3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3-2003);1.4 《标准轨距铁路道岔技术条件》(TB/T 412-2004);1.5 生产厂家提供的相关资料2、编制范围本方案适用于XX地铁X号线工程轨道工程正线X标段单开道岔、交叉渡线的组装及道床施工。

3、施工作业内容3.1技术要求3.1.1道岔型号汇总表XX地铁X号线工程轨道工程正线X标段正线、辅助线共需铺设60kg/m钢9号单开道岔26组,交叉渡线2组,详表见下:3.1.2结构特点(1)列车直向通过道岔的最高容许速度为120km/h,侧向通过道岔的最高容许速度为35km/h。

(2)转辙器采用半割线型60AT弹性可弯曲线尖轨(割据f=-13mm),尖轨尖端为藏尖式,跟端采用接头夹板连接。

(3)道岔全长29.054m,前后长分别为13.011m、16.043m。

固定型高猛钢辙叉及可调式护轨、一般部位采用弹性分开式DTⅥ2型扣件,转辙器及护轨部位采用弹片扣压钢轨。

(4)为适应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转辙器采用限位结构,以消除无缝线路温度力对道岔的影响。

导曲线半径为200m。

尖轨设两个牵引点,第一牵引点设计动程为160mm,第二牵引点设计动程为84mm。

道岔铺设应避免出现反超高。

(5)轨距垫设计安装号数如下:件号100扣件:钢轨工作边一侧,为8号轨距垫;钢轨非工作边一侧,为10号轨距垫。

其它垫板:钢轨工作边一侧为10号轨距垫;钢轨非工作边一侧,为8号轨距垫。

高猛钢辙叉直股一侧为10号轨距垫,另一侧为8号轨距垫。

6号、12号轨距垫为备用轨距垫,用于轨距调整。

(6)为平衡无缝线路温度力,在尖轨跟部设置限位器,限位器A、B块两侧的设计间隙为7±1mm。

限位器水平螺栓采用高强度螺栓及高强度螺母。

普通及中等减振地段整体道床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

普通及中等减振地段整体道床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

普通及中等减振地段整体道床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1.“轨排架设法”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1)施工工艺流程“轨排架设法”施工工艺流程图“轨排架轨法”即在铺轨基地内将轨料组装成轨排,利用轨道车及平板车将轨排运抵洞内的施工作业面,再通过铺轨机将轨排吊落至设计位置的施工方法。

区间车站内全部采用道床水沟一次性浇筑水沟模板,使道床结构全面一次性成型,避免了二次浇筑水沟混凝土产生的施工缝;区间隧道内道床L 型水沟须二次浇筑抹底。

混凝土利用沿线的盾构井或风井作为下料口,来减少运输时间,加快施工进度。

(2)“轨排架设法”施工工艺方法 “轨排架设法”施工工艺方法序号施工工艺方法 主要工作内容 示意图1 清理 盾构区间将管片锁孔清理干净。

车站或矩形区间范围要按设计要求对道床混凝土接触面进行凿毛处理,凿毛点按梅花点布设,凿毛深度达到设计要求。

凿除的杂物要清理干净,不得有浮渣、集水等现象。

2 安装铺轨机走行轨 铺轨机走行轨采用P24钢轨提前安装在隧道结构的底板的两侧。

轨下采用钢支墩点支承。

钢支墩顶部为槽钢加工的承轨台,并用螺栓和扣板将钢轨固定,中部为四根角钢立柱,下部为钢板底座,钢支墩用膨胀螺栓紧固在结构底板上。

3 道床钢筋的铺设 在轨排就位前铺设道床底层钢筋网片,采用在底板顶面弹墨线的方法,以控制钢筋位置,纵向钢筋与横向钢筋进行绑扎或搭接焊接;上层纵向钢筋要穿过轨枕预留孔,轨排就位后进行纵向钢筋焊接;并根据设计要求设立伸缩缝位置并进行防迷流钢筋焊接。

,(3)“轨排架设法”施工施工技术措施“轨排架设法”施工技术措施2.“散铺架轨法”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1)“散铺架轨法”施工工艺流程“散铺架轨法”施工工艺流程图“散铺架轨法”是将轨道材料(钢轨、轨枕、扣件)人工散铺在设计位置,再由人工在作业面现场组装成轨排,调整就位,其他施工工艺同“轨排架轨法”。

轨道材料由铺轨基地或厂家汽运至散铺地段,通过汽车吊将轨料吊装上桥,再散运至铺设位置(钢轨通过自制炮车运输,轨枕、扣件通过小推车运输)。

道床板施工技术交底

道床板施工技术交底

道床板施工技术交底一、隔离层、弹性垫层施工1、设计情况底座顶面设置中间隔离层,见“中间隔离层布置图”。

隔离层采用聚丙烯土工布,其技术性能详见“聚丙烯土工布主要技术指标”。

限位凹槽侧面铺设8mm厚弹性垫层,由弹性垫板和泡沫板组成,见“图10.5-2凹槽弹性垫层详图”。

弹性垫板分为A、B型两种,A 型弹性垫板尺寸为880×60×8mm,B型弹性垫板尺寸为600×60×8mm。

弹性垫板技术性能详见“表10.5-2弹性垫板材料技术性能指标”。

中间隔离层布置图聚丙烯土工布主要技术指标项目名称单位标准值引用标准单位面积的质量g/m2≥700厚度mm≥4纵向抗拉强度KN/m40EN10319横向抗拉强度KN/m45EN10319断裂延伸率%60~100EN10319摩擦系数>0.5与混凝土面凹槽弹性垫层详图弹性垫板材料技术性能指标项目名称单位标准值试验方法绍尔A型硬度度/HA80±5GB531抗拉强度MPa≥12GB528扯断伸长率%≥250撕裂强度N/mm≥30GB529压缩永久变形(24h、100℃)%≤30GB529耐碱性(饱和Ca(OH)2、24h、23℃)体积变化率%≤5GB7759阿克隆磨耗cm3/1.61Km≤0.6GB1690脆性温度℃<-30GB1682热空气老化(7d、100℃)抗拉强度MPa≥10GB3512扯断伸长率%≥200硬度变化度/HA≤82、隔离层、弹性垫层施工底座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施工隔离层和弹性垫板。

其施工步骤如下:1)技术员核对底座混凝土结构尺寸、凹槽位置及结构尺寸。

检查并采用高压水清洁底座表面和凹槽底面。

2)技术员核对无误后由质检员报请现场监理工程师对底座尺寸、凹槽位置及尺寸进行验收,合格后开始施工隔离层和弹性垫层,如有修补应通知监理。

3)根据每块底座板的长度采用裁纸刀及3m长铝合金尺裁取4mm 厚的聚丙烯土工布(土工布的宽度为定尺2.8m,与道床板同宽),铺设于底座板顶面,铺设时应平整、无褶皱、无破损,接缝采用对接,不得重叠,四周采用粘胶将土工布粘贴牢固。

一般地段及中等减振地段短轨枕整体道床技术交底

一般地段及中等减振地段短轨枕整体道床技术交底

杭州地铁1号线轨道工程正线Ⅱ标地下线一般地段及中等减振地段整体道床施工技术交底1工程概况杭州地铁1号线工程正线轨道工程共有铺轨施工53.17km,其中地下线46.61km,高架线6.052km,地下与高架过渡段(U型槽)0.508km,设车站34座(地下站31座,高架站3座)、停车场及车辆基地2座(湘湖停车场及七堡车辆基地),本次招标不含湘湖停车场、七堡车辆基地及下沙延伸段(文泽路~16号路段)。

分为两个标段。

本标段范围:火车东站(含)至世纪大道站及火车东站站(含)至文泽路站正线及辅助线铺轨任务,共56.592km(单线铺轨长);具体桩号为:火车东站~文泽路站(正线下沙段):右K21+538.499~K35+499.87,左K21+538.499~K35+499.873;九堡东站~世纪大道站(正线临平段):右K28+20.704~K40+347.152、左K28+25.242~K40+347.146;七堡车辆基地出段线C1K0+000~C1K1+58.668、入段线R1K0+000~R1K0+670.294(整体道床段),包括火车东站站、彭埠站、建华站、红普路站、九堡站、九堡东站、下沙西站、下沙中心站、下沙东站、文泽路站、乔司南站、乔司站、乔司北站、临平高铁站、汽车城站、世纪大道站共16个车站,其中乔司南站、乔司站、乔司北站为高架车站,其余为地下车站。

2 编制依据2.1 杭州地铁1号线轨道工程正线Ⅱ标《合同文件》、《招标文件》及《补充招标文件》;2.2 杭州地铁1号线轨道工程正线Ⅱ标施工图纸、技术规范、技术要求等;2.3 现行有效的国家、地方、部门和行业的规范、规程、标准等要求;2.4 施工现场踏勘获得的资料。

3 编制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杭州地铁1号线轨道工程正线Ⅱ标段地下线(含U形槽)和地面线、车站辅助线及出入段线一般地段和中等减振地段整体道床的施工。

4 主要技术标准4.1轨距及轨距加宽采用1435mm标准轨距,正线最小曲线半径为300m,曲线轨距不加宽。

城市地铁轨道工程地下线整体道床技术交底

城市地铁轨道工程地下线整体道床技术交底
地下线整体道床纵向 HRB335Φ14钢筋搭接焊单面焊不小于10d(14mm),扁钢搭接长度不小于2倍宽度(100mm),三面满焊,焊缝饱满度不小于6mm。
4、伸缩缝布设及铜端子焊接要求:
地下线整体道床根据轨枕间距分段布置,U形槽及洞口50m范围内,联络通道前后各18m范围内每6.25m设一道宽20mm的伸缩缝:地下段一般及中等减振地段每12.5m设一道宽20mm的伸缩缝;伸缩缝以沥青木板形成并以专用密封材料(如沥青麻筋)封顶。道床块长度可根据结构缝设置及过轨管线布置等情况适当调整,道床块长度调整时,钢筋长度应相应调整。结构沉降缝处设置道床伸缩缝,施工缝应在伸缩缝处,长轨枕应避开道床伸缩缝,轨枕间距做适当调整。
6、地下线整体道床混凝土抹面控制要求:
地下线整体道床顶面轨枕面中间平直部分为平坡,自轨枕面变化处起向两侧水沟方向设置2%的横向排水坡。
1、为满足接触轨安装要求,地下线普通区段轨面至安装面理论高度255mm;接触轨安装面至线路中心距离950mm,误差范围:±5mm。
2、地下线中等减振区段轨面至安装面理论高度300mm;接触轨安装面至线路中心距离950mm,误差范围:±5mm。
3、钢筋、扁钢加工制作及绑扎焊接要求:
地下线整体道床钢筋加工直线段箍筋制作时垂直方向220mm,水平方向2394mm,曲线段超高不同时箍筋垂直方向尺寸相应变化,保证道床面至轨枕面高度30mm,钢筋最小保护层厚25mm。
地下线整体道床钢筋绑扎要求横向平顺,竖向垂直,钢筋与道床侧面、底面、表面及轨枕间保护层不小于35mm。
技术交底内容:
1、技术交底范围:
SK7+257~SK13+395.529
2、基底凿毛要求:
地下线各车站、U形槽、矩形隧道及联络线整体道床范围内基底凿毛,凿毛前后、左右间距150mm,梅花形布设。凿毛深度不小于5~8mm,凿毛点面不宜过大或过小(25mm*25mm)为宜,凿除后将基底所有浮渣及垃圾清理干净,并用高压水或高压风清洁表面。

整体道床安全技术交底模板

整体道床安全技术交底模板

一、交底目的为确保整体道床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提高施工质量,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特进行整体道床安全技术交底。

二、交底内容1. 施工准备(1)施工人员必须熟悉整体道床施工工艺及安全技术要求。

(2)施工前,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确保施工环境安全。

(3)施工人员应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防护眼镜等。

2. 施工工艺(1)根据设计图纸,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整体道床施工。

(2)道床施工前,应检查路基质量,确保路基平整、坚实。

(3)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道床厚度、宽度、高程等指标。

(4)铺设道砟时,应确保道砟均匀分布,无空洞。

3. 安全技术要求(1)施工人员必须遵守施工现场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

(2)施工过程中,注意高处作业安全,设置安全防护措施。

(3)电焊作业时,注意防触电、防火灾。

(4)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确保设备运行安全。

(5)施工过程中,注意道路交通安全,确保车辆通行安全。

4. 应急预案(1)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事故发生后,迅速组织人员抢救伤员,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3)根据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三、交底人员及接受人员1. 交底人员: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员2. 接受人员:全体施工人员、监理人员四、交底时间及地点1. 时间:整体道床施工前2. 地点:施工现场五、交底要求1. 施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本交底内容,确保掌握安全施工技术要求。

2. 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3. 施工现场安全员负责监督施工人员执行安全技术措施,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整体道床安全技术交底模板到此结束,请全体施工人员认真学习,确保施工安全。

整体道床作业指导书交底

整体道床作业指导书交底

技术交底书技术交底书表格编号1310项目名称: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地铁3号线一期轨道工程项目部第页共页交底编号设计文件图号03D1100-S-GD-03施工部位地下线整体道床交底日期技术交底内容:1、技术标准(1)钢轨:正线、辅助线及出入场线整体道床地段均采用U75V 60kg/m钢轨。

(2)轨底坡:除道岔及道岔间不足50m地段及非线性减震扣件不设置轨底坡外,均设1/40轨底坡。

(3)最小曲线半径及轨距:正线最小曲线半径为300m,轨距为1435mm。

R=200~151m(辅助线及出入场线)时,轨距应加宽至1440;R=150~101m时,轨距应加宽至1445mm;轨距加宽值应在缓和曲线或圆曲线两端直线段内递减。

递减率一般不大于2‰,困难条件下不大于3‰;线路最大线路纵坡:正线28‰、辅助线36‰。

(4)车辆编组:采用国产B型车、最大轴重140KN;6辆编组,全长约117m;列车最高运行速度:80km/h。

(5)道床: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短轨枕整体道床。

一般整体道床、钢弹簧浮置板底层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结构、钢弹簧浮置板上层采用C40混凝土结构、一般道岔道床采用C30混凝土结构、浮置板道岔道床采用C40混凝土结构,保护层厚度底层及侧面35mm,顶面40mm。

区间地下线道床宽度2400mm。

矩形隧道断面图圆形隧道断面图2、道床结构详细设置(1)道床排水设置:1)一般整体道床采用两侧排水沟,水沟宽一般情况下200mm,深距轨顶400mm。

车站水沟宽200mm,车站边墙侧水沟底距轨顶450mm,站台侧水沟距轨顶510mm。

钢弹簧浮置板整体道床底层设中心水沟,水沟宽350mm。

2)排水沟纵坡与线路坡度一致(除顺坡地段),直线地段沿排水沟方向设3﹪的“人”字型排水横坡,曲线地段道床横向排水坡随超高值变化而变化。

3)侧沟水需要横跨道床时(泵房),在两轨枕之间设一横沟,并对侧沟作顺坡处理,横沟距两轨枕间的距离应保持相等,横沟设一定排水坡度,宽度为200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地铁X号线轨道工程正线X标地下线一般地段及中等减振地段整体道床施工技术方案1工程概况XXXXXXXXXX。

本标段范围:XXXXXXXX2 编制依据2.1 XX地铁X号线轨道工程正线X标《合同文件》、《招标文件》及《补充招标文件》;2.2 XX地铁X号线轨道工程正线X标施工图纸、技术规范、技术要求等;2.3 现行有效的国家、地方、部门和行业的规范、规程、标准等要求;2.4 施工现场踏勘获得的资料。

3 编制范围本方案适用于XX地铁X号线轨道工程正线X标段地下线(含U形槽)和地面线、车站辅助线及出入段线一般地段和中等减振地段整体道床的施工。

4 主要技术标准4.1轨距及轨距加宽采用1435mm标准轨距,正线最小曲线半径为300m,曲线轨距不加宽。

4.2轨底坡轨底坡1/40,道岔区及道岔之间不足50m地段,不设轨底坡,过渡段通过3~4对短轨枕顺接。

4.3曲线超高4.3.1正线最大超高值为120mm,允许欠超高为61mm,允许过超高为30mm,辅助线曲线不设超高。

4.3.2 超高设置方法:地下线及U型槽采用外轨抬高超高值一半,内轨降低超高值一半的方法设置超高(半超高方式);临平段出入线ZJD98跨越地面线和U 型槽,超高采用全超高设置。

4.3.3曲线超高值在缓和曲线内递减顺坡,无缓和曲线是在圆曲线两端直线段递减顺坡,超高顺坡率一般不大于2‰,困难条件下不大于2.5‰。

4.4轨枕铺设数量正线采用压缩型减振扣件地段直线1600对/km;曲线半径R>800m地段1680对/km;曲线半径400m<R≤800m的地段1760对/km;曲线半径R≤400m地段轨枕铺设数量为1840对/km。

其余地段:直线及半径R>800m曲线地段1600对/km;400m<R≤800m的地段1680对/km;曲线半径R≤400m地段轨枕铺设数量为1760对/km。

辅助线整体道床轨枕铺设数量为1600对/km。

4.5地下线整体道床轨道结构高度矩形隧道及U型槽地段为560mm,圆形隧道地段为740mm。

4.6整体道床4.6.1整体道床分段布置,根据轨枕间距地面线、U型槽及洞口50m范围内、联络通道前后18m范围内每6m左右设一道20mm的伸缩缝;地下段一般地段和中等减振地段每12m左右设一道宽20mm的伸缩缝,伸缩缝用沥青木板封顶。

4.6.2道床块可根据结构缝设置及过轨管线布置等情况适当调整,道床块长度调整时,钢筋长度应相应调整。

结构沉降缝处应设道床伸缩缝,施工缝应在伸缩缝处,短轨枕应避开道床伸缩缝。

4.6.3地下线道床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U型槽及地面线道床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设双层钢筋,纵向钢筋兼做排流钢筋。

道床钢筋网施工时,按杂散电流专业的要求进行钢筋焊接。

4.6.4地下线一般地段整体道床采用DTⅥ2-1型扣件;中等减振地段整体道床采用压缩型减振扣件;DTⅥ2-1型扣件整体道床与压缩型减振扣件整体道床顶面高度相差17mm,施工时注意两种道床面平顺连接。

4.6.5中等减振地段整体道床与一般地段整体道床通过调整短轨枕间距实现过渡,过渡段在减振道床一端。

中等减振地段的轨枕间距分梯次加密一个等级,即压缩型减振扣件由正常625mm(或600mm)间距过渡为600mm(或575mm),连续铺设20对后,到达减振地段边缘,再按普通短轨枕地段正常625mm(或600mm)的轨枕间距铺设。

4.6.6地下线道床排水沟:隧道内一般地段道床设两侧排水沟,水沟底至轨顶面高400mm。

排水沟沟底坡度同线路纵坡。

在排水泵站处道床设横沟将水引至排水泵站。

矩形隧道、马蹄形隧道地段排水沟内侧壁距离线路中心线 1.25m,圆形隧道地段排水沟内侧壁距线路中心线 1.12m。

轨下部分道床面比短轨枕顶面底30mm,线路中心 1.06m范围内道床顶面与轨枕顶面平齐,两侧向侧式水沟设2%的排水横坡。

曲线地段圆形隧道设置曲线超高时,外侧排水沟的沟底标高可根据隧道结构的误差情况适当抬高,但应保证纵坡排水坡不小于2%,若因结构施工误差大,排水坡度小于2%在道床内适当位置设置横向管沟,将内、外侧水沟横向联通。

4.6.7 排水专业在U形槽洞口处设有雨水泵房,泵房处设有两道300mm(宽)×500mm(深)的横向连通沟,道床在横向连通沟的地段道床断开,排流端子的引出按道床伸缩缝处理。

4.6.8道床设上下两层钢筋,纵向钢筋采用φ14HRB335螺纹钢筋;箍筋为φ10HPB235光圆钢筋,在两层钢筋间设φ10HPB235架立筋,钢筋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30mm。

4.6.9整体道床地段如因结构尺寸限制,需要利用结构边墙作为排水侧沟,在排水沟与结构边墙衔接处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道床分两次浇筑时,若分界线设于水沟断面范围,则易应作相应的的防水处理)。

在水沟与边墙(道床)衔接处涂抹宽度250mm、厚度1.2mm的防水砂浆,并尽量抹成倒角;砂浆凝固前黏贴0.8mm厚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

涂抹防水卷材之前,应采用高压水或高压风清洁基面,要求基面无杂物、油污、灰尘及明水。

5 整体道床施工工艺及流程5.1 轨道铺设方案及工艺针对各区间土建移交情况及铺轨基地实际情况,地下线一般地段整体道床和中等减振地段整体道床轨道铺设分为“轨排架轨法”和“散铺架轨法”两种。

“轨排架轨法”是将钢轨、轨枕、扣件等在铺轨基地组装成轨排,然后用2台10吨龙门吊吊装至地铁专用平板车上,轨道车顶送到作业现场,再由铺轨门吊将轨排吊铺到位,采用钢轨支撑架进行架轨,调好轨道方向、水平、轨距、超高等,使轨道几何尺寸达到设计标准后,浇筑道床混凝土,拆除钢轨支撑架。

“散铺架轨法”是直接将钢轨、轨枕、扣件等吊装并运送到作业现场,人工配合小型机具进行散布、架轨,调好轨道方向、水平、轨距、超高等,使轨道几何尺寸达到设计标准后,浇筑道床混凝土,拆除钢轨支撑架。

5.2“轨排架轨法”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5.2.1 施工方法整体道床施工时,先将在铺轨基地用25m待焊轨与混凝土轨枕组装好的轨排吊装到平板车上,每工作面用1台JY290DT型地铁专用重型轨道车与2辆25t地铁轻型专用平板车运送到施工现场;然后用2台铺轨门吊将轨排吊运至作业面并铺设。

图5.2.2.1“轨排架轨法”施工工艺流程图道床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按照已确定的配合比由指定搅拌站实施供应,地下线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送至最近下料口,通过泵送或漏斗输送到地下工程平板车混凝土料斗内,采用轨道车推送混凝土料斗至工作面附近,铺轨门吊吊运混凝土料斗到作业面完成道床混凝土浇筑;高架线运至施工现场高架桥下,通过泵送直接入模浇筑。

5.2.2 工艺流程5.2.2.1“轨排架轨法”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5.2.2.1)。

5.2.2.2 基底处理在进行基底处理之前,以轨面标高为基准线,先对轨道结构高度进行检测,确认整体道床底至钢轨顶面符合整体道床施工要求。

如有不足之处,将实测资料上报驻地监理核查,报监理部研究处理。

轨行区基底采用风镐进行密集凿毛,凿毛后立即清扫杂物垃圾,并用高压水冲洗底板,随后用高压风吹干,做到施工段内无积水、无废渣。

5.2.2.3 铺轨门吊走行轨的安装铺轨门吊是洞内轨排、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吊运必不可少的机具之一。

为此,对铺轨门吊和走行轨的要求是:铺设及拆除方便、快捷,保证在地铁线路30‰大坡道和300m小曲线半径上门吊走行平衡安全。

本工程投入的DP-10型铺轨门吊通过检算完全可以满足施工之要求。

图5.2.2.3走行轨安装施工工艺流程图在走行轨的选用上,为便于人工搬运,钢轨不宜太重,为保证走行轨钢轨的支承断面,根据龙门吊吊重时的轴重,决定选用钢轨。

DP-10型铺轨门吊是一种可以根据施工环境的限制经过改装的起吊运输设备,可以满足施工需要。

走行轨安装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5.2.2.3。

走行轨铺设采用特制高度可调式钢支墩,龙门吊走行轨一般应超前钢筋网铺设地段布设。

根据圆形、矩形隧道断面及底面,钢支墩抽盒底板根据底板面的形状制作成几种不同的结构,可满足各种工况施工的需要。

在布设铺轨门吊走行轨时,先利用4个M16膨胀螺丝将钢支墩底板固定在隧道底板上,再调整钢支墩的高度;钢支墩上板采用螺栓与钢轨底板紧固连接。

铺轨门吊及走行轨布置均满足设备限界与施工的要求。

5.2.2.4 轨排的组装轨排组装前须做好配轨计算,并充分满足焊轨的需要,根据设计文件、技术资料及报经业主批准的无缝线路施工设计方案编制轨排表。

直线段长度根据各坡度分段计算,配轨时应按钢轨长度和预留轨缝连续计算,并确定曲线始点前(或后)的钢轨接头。

曲线段长度以外股为依据,配轨按外股钢轨长度和预留轨缝连续计算,并确定曲线始点前(或后)的钢轨接头到曲线终点的距离。

同一轨排宜选用长度公差相同的钢轨配对,相差量不得大于3mm。

轨枕按照设计规定数量等距悬挂,前后两块间距允许偏差为±5mm。

过渡段轨枕间距按设计要求布置。

枕位先用白油漆标于轨腰内侧,曲线段标于外轨轨腰内侧。

轨枕应与钢轨中轴线垂直,内外对齐,并根据不同地段组装不同型号扣件。

轨排应根据铺设顺序来编号,先铺设者在上,后铺设者在下,顺序装车。

轨排组装在基地组装作业台完成。

先将扣件与短轨枕组装在一起,再用弹条将组装了扣件的轨枕挂到钢轨上,组装成25m轨排。

轨排组装工艺流程见:图5.2.2.4所示。

轨排组装架设允许偏差:5.2.2.5 轨排洞内的运输轨排在存放台位用龙门吊吊放到平板车上,轨道车推至道床混凝土已施工完毕且强度已经达到70%设计强度的地段,再用两台铺轨门吊抬至待铺位置。

轨排图5.2.2.4轨排组装工艺流程图吊装运输如图⑷-4所示。

施工注意事项:a、装车时轨排间应放置垫木,且后铺轨排先装车,先铺轨排后装车。

b、运输轨排时,轨排与平板间要绑扎牢固。

c、轨道车走行时速不大于5Km/h,且前后派专人防护。

d、停车时要及时放入铁靴,防止平板车滑行。

e、两台龙门吊共同作业时,要专人指挥,口令统一、清晰,司机操作熟练,配合默契。

5.2.2.6 轨排架设与轨道状态的调整当2台DP-10型铺轨门吊将轨排吊运到待铺地段就位后,开始轨排架设。

轨排架设采用上承式钢轨支撑架,钢轨支撑架设置间距为 2.5m一个,直线段支撑架应垂直线路方向,曲线段支撑架应垂直线路的切线方向。

并将各部螺栓拧紧,不得虚接。

轨枕、支撑架如与预留管沟等重合时,前后适当调整,力求均匀。

②轨道状态调整轨排架起后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对其几何状态进行粗调、细调、精调。

具体做法是:先调水平,后调轨距;先调基标部位;后调基标之间;先粗后精,反复调整。

经过精调后,其精度必须符合无碴轨道铺设完成后精度要求。

允许偏差应符合《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规定,并经现场监理检查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