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段库内整体道床的轨排铺设架设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轨排生产、轨节拼装

3、钢轨要求
①钢轨应按级别、长度分类堆码,逐根丈量,长度偏差值用白油漆写在轨端头部上。
②钢轨垛基底应平整坚实,垛底架空,各层钢轨之间用方木支垫,方木上下层同位,堆码层数应使钢轨不伤损变形。
4、轨排生产
(1)螺纹道钉锚固
1硫磺砂浆配合比根据气候及材料技术条件,理论重量配合比范围为硫磺:水泥:砂子:石蜡=1:(0.3~0.6):(1~1.5):(0.01~0.03),试验选定的实际重量配合比为硫磺:水泥:砂子:石蜡=1:0.4:1.4:0.02。
2锚固温度控制在130~160℃之间,一孔一次灌完;
3锚固后的螺旋道钉应与承轨槽面垂直,歪斜≯2°;
4螺旋道钉与锚栓孔中心偏离≯2mm;
5道钉圆台高出承轨槽面≯2mm;
6每锚2000根作一组(三个)抗拔试验,抗拔力≮60KN(18MPa)。
7为防止螺旋道钉锈蚀和提高绝缘性能,锚固后应在螺杆上涂以机油,在螺旋道钉圆(方)台下及四周承轨槽表面涂防锈绝缘涂料。涂料的配合比为石油沥青:滑石粉:机油=1:0.25:0.1(熔融绝缘防锈涂料时的温度不能超过200℃)。
②轨排装车时,必须严格按装车计划装车,装车时上下对齐误差不大于5cm,前后误差不大于10cm。如有短轨排,必须放于铺架方向端,与长轨排端头取齐。
③轨排装车发运前,基地应由专人按轨排表及调度计划认真检查轨排次序及备料是否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队伍开工后每天需向我部调度人员上报当日完成进度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②轨排在基地存放时,须上下对齐,上下对齐误差不大于10cm,前后对齐误差不大于50cm。
③轨排存放场地应平整,轨枕中部不得承重。
6、轨排装车
①铺轨基地轨排拼装好后,轨节平板车两辆一组,用16T龙门架吊装轨排后两端交叉用钢丝绳呈“8”字形捆固,轨排最下层轨节位于车辆接头处还需用8#铁丝2股将悬空轨枕与其上钢轨绑成一体,防止运输中坠落造成行车事故。
道岔整体道床施工技术交底

XX地铁X号线工程轨道工程正线X标段道岔整体道床施工作业指导书1、编制依据1.1 XX地铁X号线工程轨道工程《招标文件》及《补充招标文件》;1.2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3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3-2003);1.4 《标准轨距铁路道岔技术条件》(TB/T 412-2004);1.5 生产厂家提供的相关资料2、编制范围本方案适用于XX地铁X号线工程轨道工程正线X标段单开道岔、交叉渡线的组装及道床施工。
3、施工作业内容3.1技术要求3.1.1道岔型号汇总表XX地铁X号线工程轨道工程正线X标段正线、辅助线共需铺设60kg/m钢9号单开道岔26组,交叉渡线2组,详表见下:3.1.2结构特点(1)列车直向通过道岔的最高容许速度为120km/h,侧向通过道岔的最高容许速度为35km/h。
(2)转辙器采用半割线型60AT弹性可弯曲线尖轨(割据f=-13mm),尖轨尖端为藏尖式,跟端采用接头夹板连接。
(3)道岔全长29.054m,前后长分别为13.011m、16.043m。
固定型高猛钢辙叉及可调式护轨、一般部位采用弹性分开式DTⅥ2型扣件,转辙器及护轨部位采用弹片扣压钢轨。
(4)为适应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转辙器采用限位结构,以消除无缝线路温度力对道岔的影响。
导曲线半径为200m。
尖轨设两个牵引点,第一牵引点设计动程为160mm,第二牵引点设计动程为84mm。
道岔铺设应避免出现反超高。
(5)轨距垫设计安装号数如下:件号100扣件:钢轨工作边一侧,为8号轨距垫;钢轨非工作边一侧,为10号轨距垫。
其它垫板:钢轨工作边一侧为10号轨距垫;钢轨非工作边一侧,为8号轨距垫。
高猛钢辙叉直股一侧为10号轨距垫,另一侧为8号轨距垫。
6号、12号轨距垫为备用轨距垫,用于轨距调整。
(6)为平衡无缝线路温度力,在尖轨跟部设置限位器,限位器A、B块两侧的设计间隙为7±1mm。
限位器水平螺栓采用高强度螺栓及高强度螺母。
轨道工程道床及铺轨施工技术交底

单位: 中铁七局集团许禹铁路工程项目经理部
工程名称:许禹铁路 5 标
交底编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交底内容:
交底项目:道床及铺轨
交底内容: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许昌至禹州地方铁路改建工程 V 标段工程,起止里程为 DK5+650~DK18+900,全长 13.23km,地处河南许昌县河街乡和灵井镇。
点,均应钉设带钉的中桩。 1.1.1.4水平桩测量:水平桩在铺轨后铺碴整道前钉设,钉设要求如 下: (1)、桩距:直线≯50m,圆曲线≯20m。变坡点和竖曲线起讫点, 应增设水平桩。 (2)、水平桩设在道床外的路肩上(曲线地段钉设在内侧路肩上)。 1.1.2 铺底碴
路基、桥涵经检验合格后,进行铺道碴施工,道碴采用汽车运输,卸车方量为 设计方量的 88%,在现场通过线路基桩控制,做到均匀卸车,人工配合铲车摊铺道床
道岔测设见《道岔测设示意图》。 道岔测设示意图
LQ
a
b
1
直直股股岔岔尾尾桩桩
直股中线
直股中线桩
岔首桩
岔首桩
岔心桩
岔心桩
侧股岔尾桩
侧股岔尾桩
侧股中线
侧股中线桩
2.2 铺设岔枕
铺岔枕时需预先按照道岔标准图上的岔枕间隔,做一根间隔绳,标出岔枕位置,将绳
固定在设计直股基本轨枕头部外侧,比照此绳散布岔枕。
岔枕的长度不一,铺设时要按照标准图上的规定,从头到尾逐根铺设,并大致方正。
1.1.7 检查铺轨质量,详细整修线路 上碴整道后,应对线路的方向、标高、水平、轨距、轨缝、接头错牙、曲线正矢及超
高、轨枕方正等进行认真仔细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直到达到设计标准并符合《铁 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
轨道工程道床及铺轨施工技术交底

4充分发挥安全卡控作用,进入施工现场的任何人员一律戴安全帽,强制执行安全违章罚款制度。各种警示标志摆放位置明显。
5施工场地的各个主要作业部位布置安全标志。在作业集中区域设置安全宣传标语、宣传画等警示、教育设施。
6每天施工前检查施工机械,保证施工机械运转正常,对操作人员进行班前教育,没有操作证的人员杜绝操作施工机械;
辅导曲线里股钢轨及护轮轨:抬摆图中4-1及4-2钢轨,以外轨为基准,按照轨距钉(扣)里股。
安装连接杆:在尖轨部分安装连接杆,左右摆动时必须灵活,并要求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密贴,摆度符合规定。
安装转辙机械:先将拉杆接在一号连接杆上,使拉杆与轨道的中心线垂直。然后将拉杆闸座拐杆连接杆,将两尖轨放置在中间位置(摆度的一半),并在尖轨与基本轨间塞上楔子,移动闸座向前或向后,找出闸座拐杆的垂直位置,使拐杆旋轴的中心线和它连结的拉杆,能显示在一条垂直线上为止。确认尖轨与基本轨贴靠紧密后即钻孔钉牢。
⑷轨枕应按规定数量散布均匀。
⑸混凝土枕上应标示中心位置,布枕时对准线路中线。
1.1.3.3轨枕间距应根据设计规定的每千米枕轨数量进行铺设。铺设非标准长度钢轨,轨枕布置时中间轨枕间距偏差值不大于20mm。
1.1.3.4组装轨节时,应在一股钢轨轨腰的内侧(曲线在外轨轨腰的内侧)用白油漆标示轨枕位置。轨枕应正位,并与轨道中线垂直。5、同一种类的轨枕应集中连续铺设(不同类型钢轨接头处除外)。
7施工现场必须有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统一指挥施工,管理施工现场安全;
8加强现场保卫工作,严格施行通行(胸卡)证制度。
交底人:
复核:
接收人:
日期:
1.1.4预应力混凝土新Ⅱ型轨枕螺旋道钉硫磺锚固(见“螺旋道钉硫磺锚固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车辆段库内整体道床的轨排铺设架设技术交底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编号:006 轨道交通通用表-052
5、质量标准
5.1 安排专人对轨排进行检查验收和保管发货,并标识
5.2在轨枕组装前,质检人员将检验轨枕是否出现运输中损坏、裂纹
5.3轨枕外观质量应符合外观质量检查表内容,检查轨枕表面有无缺棱掉块及肉眼可见裂纹,轨枕面有无扭曲,预埋套管内螺栓孔是否堵塞等
尺寸允许偏差表
序号检查项目检验标准及允许偏差值(mm)
1 预埋套管内不允许堵塞
2 承轨台表面不允许有长度>10mm、深度>2mm 的气孔、粘皮、麻面等缺陷
3 挡肩宽度范围的表面不允许有长度>10mm、深度>2mm
缺陷
4 其他部位表面不允许有长度>50mm、深度>5mm 的气孔、粘皮、麻面等缺陷
5 表面裂纹不得有肉眼可见裂缝
6 周边棱角破损长度≤50mm
7 轨枕长度±5
8 枕底至承轨槽面宽度+5、-3
9 承轨槽宽度±2
10 有挡肩两承轨槽外侧底脚间距离+5、-1 同一承轨槽底脚间距离+5、-0.5 承轨槽底脚距套管中心距离±1 套管下沉 1。
整体道床安全技术交底模板

一、交底目的为确保整体道床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提高施工质量,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特进行整体道床安全技术交底。
二、交底内容1. 施工准备(1)施工人员必须熟悉整体道床施工工艺及安全技术要求。
(2)施工前,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确保施工环境安全。
(3)施工人员应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防护眼镜等。
2. 施工工艺(1)根据设计图纸,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整体道床施工。
(2)道床施工前,应检查路基质量,确保路基平整、坚实。
(3)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道床厚度、宽度、高程等指标。
(4)铺设道砟时,应确保道砟均匀分布,无空洞。
3. 安全技术要求(1)施工人员必须遵守施工现场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
(2)施工过程中,注意高处作业安全,设置安全防护措施。
(3)电焊作业时,注意防触电、防火灾。
(4)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确保设备运行安全。
(5)施工过程中,注意道路交通安全,确保车辆通行安全。
4. 应急预案(1)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事故发生后,迅速组织人员抢救伤员,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3)根据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三、交底人员及接受人员1. 交底人员: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员2. 接受人员:全体施工人员、监理人员四、交底时间及地点1. 时间:整体道床施工前2. 地点:施工现场五、交底要求1. 施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本交底内容,确保掌握安全施工技术要求。
2. 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3. 施工现场安全员负责监督施工人员执行安全技术措施,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整体道床安全技术交底模板到此结束,请全体施工人员认真学习,确保施工安全。
技术交底书(试车线碎石道床施工)

技术交底书四、总体施工方法1、道岔采用散铺法进行施工,施工时首先进行测量放线,定出道岔中心、岔头、岔尾平面位置,然后散布岔枕、钢轨、配件、配件,然后进行枕木钻孔、钉道钉等,最后进行线路拨道整修。
2、试车线碎石道床地段道碴施工采用两次铺碴两次碾压的施工方法,然后按照由技术室下发的配轨交底表依次散布轨枕,用汽车吊吊放钢轨,再用扣件将钢轨连接,最后进行线路沉落整修。
3、侧壁式检查坑地段为整体道床,施工时,采用散布法在对应位置先把钢轨、扣件及玻璃钢套管、短轨枕等挂在支撑架下组成轨排后,调整其位置、标高、方向至标准后,再立模浇筑轨下基础混凝土,确保轨道水平、方向准确。
因试车线侧壁式检查坑施工已进行过技术交底,在此不在重复。
4、弹性过渡段为整体道床与碎石道床的混合结构类型,首先进行下部混凝土结构施工,下部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毕,达到设计强度后再进行道碴铺设,上部轨道施工方法与碎石道床施工方法相同。
5、试车线无缝线路施工采用气压焊接方式,,焊接完成后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线路锁定。
五、详细施工方法及质量标准(一)道碴铺设1、一般碎石道床地段道碴施工:(1)因试车线设计标准同正线标准,故底碴、面碴均采用一级道碴,须注意与车场线二级道碴区分。
(2)非渗水路基地段碎石道床厚度45cm,其中底碴厚20cm,面碴厚25cm,碴肩宽40cm。
碴肩在碎石道床上堆高15cm,试车线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枕碎石道床,轨枕下道床厚度45cm(非渗水土路基),其中面碴厚25cm,底碴厚20cm,碴肩宽40cm。
碴肩应在碎石道床上堆高15cm,堆高道碴的坡度为1:1.75。
无缝线路半径小于800m曲线地段,曲线外侧道碴肩宽应增加10cm,边坡为1:1.75。
(3)铺底碴:道碴采用汽车运输至施工现场,然后用推土机、平地机及人工将道碴整平。
为保护路基,在道碴成型前严禁大型机械在路基上行走。
底碴虚铺厚度为24cm左右,也可根据现场试铺试验段确定。
(4)底碴碾压:道床碾压选用小吨位自行式振动压路机(ZS06B)。
整体道床作业指导书交底

技术交底书技术交底书表格编号1310项目名称: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地铁3号线一期轨道工程项目部第页共页交底编号设计文件图号03D1100-S-GD-03施工部位地下线整体道床交底日期技术交底内容:1、技术标准(1)钢轨:正线、辅助线及出入场线整体道床地段均采用U75V 60kg/m钢轨。
(2)轨底坡:除道岔及道岔间不足50m地段及非线性减震扣件不设置轨底坡外,均设1/40轨底坡。
(3)最小曲线半径及轨距:正线最小曲线半径为300m,轨距为1435mm。
R=200~151m(辅助线及出入场线)时,轨距应加宽至1440;R=150~101m时,轨距应加宽至1445mm;轨距加宽值应在缓和曲线或圆曲线两端直线段内递减。
递减率一般不大于2‰,困难条件下不大于3‰;线路最大线路纵坡:正线28‰、辅助线36‰。
(4)车辆编组:采用国产B型车、最大轴重140KN;6辆编组,全长约117m;列车最高运行速度:80km/h。
(5)道床: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短轨枕整体道床。
一般整体道床、钢弹簧浮置板底层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结构、钢弹簧浮置板上层采用C40混凝土结构、一般道岔道床采用C30混凝土结构、浮置板道岔道床采用C40混凝土结构,保护层厚度底层及侧面35mm,顶面40mm。
区间地下线道床宽度2400mm。
矩形隧道断面图圆形隧道断面图2、道床结构详细设置(1)道床排水设置:1)一般整体道床采用两侧排水沟,水沟宽一般情况下200mm,深距轨顶400mm。
车站水沟宽200mm,车站边墙侧水沟底距轨顶450mm,站台侧水沟距轨顶510mm。
钢弹簧浮置板整体道床底层设中心水沟,水沟宽350mm。
2)排水沟纵坡与线路坡度一致(除顺坡地段),直线地段沿排水沟方向设3﹪的“人”字型排水横坡,曲线地段道床横向排水坡随超高值变化而变化。
3)侧沟水需要横跨道床时(泵房),在两轨枕之间设一横沟,并对侧沟作顺坡处理,横沟距两轨枕间的距离应保持相等,横沟设一定排水坡度,宽度为200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编号:006 轨道交通通用表-052
5、质量标准
5.1 安排专人对轨排进行检查验收和保管发货,并标识
5.2在轨枕组装前,质检人员将检验轨枕是否出现运输中损坏、裂纹
5.3轨枕外观质量应符合外观质量检查表内容,检查轨枕表面有无缺棱掉块及肉眼可见裂纹,轨枕面有无扭曲,预埋套管内螺栓孔是否堵塞等
尺寸允许偏差表
序号检查项目检验标准及允许偏差值(mm)
1 预埋套管内不允许堵塞
2 承轨台表面不允许有长度>10mm、深度>2mm 的气孔、粘皮、麻面等缺陷
3 挡肩宽度范围的表面不允许有长度>10mm、深度>2mm
缺陷
4 其他部位表面不允许有长度>50mm、深度>5mm 的气孔、粘皮、麻面等缺陷
5 表面裂纹不得有肉眼可见裂缝
6 周边棱角破损长度≤50mm
7 轨枕长度±5
8 枕底至承轨槽面宽度+5、-3
9 承轨槽宽度±2
10 有挡肩两承轨槽外侧底脚间距离+5、-1 同一承轨槽底脚间距离+5、-0.5 承轨槽底脚距套管中心距离±1 套管下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