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家训 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文言文陆游《放翁家训序》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阅读练习与答案

文言文陆游《放翁家训序》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阅读练习与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吾家在唐为辅相者六人,廉直忠孝,世载令闻。

念后世不可事伪国、苟富贵,以辱先人,始弃官不仕。

东徙渡江,夷于编氓。

孝悌行于家,忠信著于乡,家法凛然,久而弗改。

宋兴,海内一统。

陆氏乃与时俱兴,百余年间文儒继出,有公有卿,子孙宦学相承,复为宋世家,亦可谓盛矣!然游于此切有惧焉,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游童子时,先君谆谆鲁墟,旧庐一椽不可加也。

楚公②少时尤苦贫,革带敝,以绳续绝处。

秦国夫人③尝作新襦,积钱累月乃能就,一日覆羹污之,至泣涕不食。

姑嫁石氏,归宁,食有笼饼,亟起辞谢曰:“昏耄不省是谁生日也。

”左右或匿笑。

楚公叹曰:“吾家故时,数日乃啜羹,岁时或生日乃食笼饼,若曹岂知耶?”是时楚公见贵显,顾以啜羹食饼为泰,愀然叹息如此。

游生晚,所闻已略;然少于游者,又将不闻。

而旧俗方已大坏。

厌黎藿,慕膏粱,往往更以上世之事为讳,使不闻。

此风放而不还,且有陷于危辱之地、沦于市井、降于皂隶者矣。

复思如往时安乐耕桑之业、终身无愧悔,可得耶?子孙戒之,尚无堕厥初。

(节选自宋·陆游《放翁家训·序》)(注)①太傅:陆游的高祖。

②楚公:陆游的祖父。

③秦国夫人:陆游的祖母。

出作入息,农之治生也;居肆成事,工之治生也;贸迁有无,商之治生也;膏油继晷,士之治生也。

然士为四民之首,尤当砥砺表率,效古人体天地、育万物之志,今一生不能治,何云大丈夫哉!治生非必蝇营营逐逐、妄取于人之谓也。

若利己妨人,非唯明有物议、幽有鬼神,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

故凡日用奉养,一以节省为本,不可过多。

宁使家有赢余,毋使仓有告匮。

且奢侈之人,神气必耗,欲念炽而意气自满,贫穷至而廉耻不顾。

俭之不可忽也若是夫!(节选自宋·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载令闻令:美好B.革带敝敝:破旧C.厌藜藿厌:满足D.毋使仓有告匮匮:缺乏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辱先人夫夷以近,则游者众B.积钱累月乃能就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C.且有陷于危辱之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贫穷至而廉耻不顾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B.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C.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D.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9.下列句子全都符合陆游所说“常成于困约”的一组是()①东徙渡江,夷于编氓②终身未尝为越产③旧庐一椽不可加也④革带敝,以绳续绝处⑤归宁,食有笼饼,亟起辞谢⑥沦于市井、降于皂隶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④⑥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陆游缅怀了旧时家风,针对当时有族人贪图享乐的现象,表达了对家风难继的忧虑。

文言文陆游《放翁家训序》阅读练习及答案(天津2022届高三下四考)

文言文陆游《放翁家训序》阅读练习及答案(天津2022届高三下四考)

天津市南开区名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学情调查语文试题天津市南开区名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学情调查语文试题三、(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吾家在唐为辅相者六人,廉直忠孝,世载令闻。

念后世不可事伪国、苟富贵,以辱先人,始弃官不仕。

东徙渡江,夷于编氓。

孝悌行于家,忠信著于乡,家法凛然,久而弗改。

宋兴,海内一统。

陆氏乃与时俱兴,百余年间文儒继出,有公有卿,子孙宦学相承,复为宋世家,亦可谓盛矣!然游于此切有惧焉,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游童子时,先君谆谆为言,太傅①出入朝廷四十余年,终身未尝为越产;家人有少变其旧者,辄不怿;晚归鲁墟,旧庐一椽不可加也。

楚公②少时尤苦贫,革带敝,以绳续绝处。

秦国夫人③尝作新襦,积钱累月乃能就,一日覆羹污之,至泣涕不食。

姑嫁石氏,归宁,食有笼饼,亟起辞谢曰:“昏耄不省是谁生日也。

”左右或匿笑。

楚公叹曰:“吾家故时,数日乃啜羹,岁时或生日乃食笼饼,若曹岂知耶?”是时楚公见贵显,顾以啜羹食饼为泰,愀然叹息如此。

游生晚,所闻已略;然少于游者,又将不闻。

而旧俗方已大坏。

厌黎藿,慕膏粱,往往更以上世之事为讳,使不闻。

此风放而不还,且有陷于危辱之地、沦于市井、降于皂隶者矣。

复思如往时安乐耕桑之业、终身无愧悔,可得耶?呜呼!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子孙戒之,尚无堕厥初。

(节选自宋·陆游《放翁家训·序》)【注】①太傅:陆游的高祖。

②楚公:陆游的祖父。

③秦国夫人:陆游的祖母。

出作入息,农之治生也;居肆成事,工之治生也;贸迁有无,商之治生也;膏油继晷,士之治生也。

然士为四民之首,尤当砥砺表率,效古人体天地、育万物之志,今一生不能治,何云大丈夫哉!治生非必蝇营营逐逐、妄取于人之谓也。

若利己妨人,非唯明有物议、幽有鬼神,于心不安,况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此岂善治生欤?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

故凡日用奉养,一以节省为本,不可过多。

精版2019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练习试题

精版2019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练习试题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练习试题第I卷阅读题(69分)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家训的特点家训指古代家族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宋代家训是家训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从所搜集的资料来看,宋代的家训,专著加上单篇计百余种,其数量远远超过了前代。

这些家训根据纂述者的身份,可分为宋代帝王家训、宗室家训、士大夫家训、百姓家训等类型。

宋代家训继承了传统家训的散文、诗歌、条规等体裁,又有发展,如《集事诗鉴》将散文与诗歌融于一体。

宋代家训体裁上的另一大发展则是辑录体家训的大量出现。

辑录体家训就是将宋及宋前历代的训家教子的成文文献或者相关的家庭规范的活动汇集在一起,以历史上的人、事为榜样和范例教育子弟,如司马光的《家范》等。

宋代家训的繁荣,与宋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有很大关系。

宋代由以前的门阀政治时期转变到官僚政治时代。

选官以科举为主,宋代长久不衰的世家大族已经很少,贫富无定势,甚至贫富易位的现象屡见不鲜。

一些家族尤其是士宦家族积极地纂述家训,以期通过道德教化、行为规范等,令其家族成员修身、齐家,维持家族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达到兴旺、繁荣的目的。

宋代家训都有治生、制用的内容。

其中,治生方面,以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最为详尽;制用方面,以陆九韶《居家制用》更为具体。

宋人重视家庭治生,与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有密切关系,这也是维持大家族正常运作所必备的经济基础。

此外,科举也需要经济支持。

宋代家训一方面提倡家庭治生,另一方面提倡辩证的节俭,量入为出是其基本原则。

宋人把简朴当作自家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但对公益事业,则主张尽力而为,不要吝惜财产,如“乡人有纠率钱物以造桥修路及造渡航者,宜随力助之”(袁采《袁士世范》)。

宋代家训注重道德教育,倡导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夫正、妇顺,即通过对家庭成员言行举止的规范,将儒家思想贯彻集中。

陆游《放翁家训·序(节选)》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陆游《放翁家训·序(节选)》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陆游《放翁家训·序(节选)》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吾家在唐为辅相者六人,廉直忠孝,世载令闻。

念后世不可事伪国、苟富贵,以辱先人,始弃官不仕。

东徙渡江,夷于编氓。

孝悌行于家,忠信著于乡,家法凛然,久而弗改。

宋兴,海内一统。

陆氏乃与时俱兴,百余年间文儒继出,有公有卿,子孙宦学相承,复为宋世家,亦可谓盛矣!然游于此切有惧焉,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游童子时,先君谆谆为言,太傅①出入朝廷四十余年,终身未尝为越产;家人有少变其旧者,辄不怿;晚归鲁墟,旧庐一椽不可加也。

楚公②少时尤苦贫,革带敝,以绳续绝处。

秦国夫人③尝作新襦,积钱累月乃能就,一日覆羹污之,至泣涕不食。

姑嫁石氏,归宁,食有笼饼,亟起辞谢曰:“昏耄不省是谁生日也。

”左右或匿笑。

楚公叹曰:“吾家故时,数日乃啜羹,岁时或生日乃食笼饼,若曹岂知耶?”是时楚公见贵显,顾以啜羹食饼为泰,愀然叹息如此。

游生晚,所闻已略;然少于游者,又将不闻。

而旧俗方已大坏。

厌黎藿,慕膏粱,往往更以上世之事为讳,使不闻。

此风放而不还,且有陷于危辱之地、沦于市井、降于皂隶者矣。

复思如往时安乐耕桑之业、终身无愧悔,可得耶?呜呼!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子孙戒之,尚无堕厥初。

(节选自宋·陆游《放翁家训·序》)【注】①太傅:陆游的高祖。

②楚公:陆游的祖父。

③秦国夫人:陆游的祖母。

出作入息,农之治生也;居肆成事,工之治生也;贸迁有无,商之治生也;膏油继晷,士之治生也。

然士为四民之首,尤当砥砺表率,效古人体天地、育万物之志,今一生不能治,何云大丈夫哉!治生非必蝇营营逐逐、妄取于人之谓也。

若利己妨人,非唯明有物议、幽有鬼神,于心不安,况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此岂善治生欤?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

故凡日用奉养,一以节省为本,不可过多。

宁使家有赢余,毋使仓有告匮。

《陆游家训》阅读答案

《陆游家训》阅读答案

陆游家训【原文】后生才锐①者,最易坏事。

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切须常加简束②,令熟读经学③,训以宽厚恭谨④,勿令与浮薄⑤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

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⑥。

吾此言,后人之药石⑦也,各须谨之,毋⑧贻⑨后悔。

(选自《万金家书》)【注释】①才锐:才思敏捷。

②简束:检点约束。

③经学:指儒家经典,诸子百书。

④恭谨:谦虚谨慎。

⑤浮薄者:浮躁轻薄之徒。

⑥端:这里指一个方面。

⑦药石:治病的药和石针,这里指良药,规劝。

⑧毋:同无。

⑨贻(yi):留下。

【参考译文】后辈中才思敏捷的人最容易做出坏事,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做父兄的人应当引以为忧,而不能够把这当作是高兴的事。

一定要经常约束他们,命令他们熟读儒家经典和诸子百书,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谦虚谨慎,不要让他们与游手好闲的人来往和相处。

从这以后十多年,志向和情趣自然养成。

不这样,那些可以担忧的事情,不会只有一个。

我这些话,是年轻人的治病的药和石针,都应当谨慎对待,不要给后人留下后悔和遗憾。

【阅读训练】1.解释(1)之:指代,这样的人。

(2)忧:担忧(3)令:命令,规定(4)恭谨:恭敬,谨慎(5)令:让,使(6)自从:从这以后3.上文说了一件什么事?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天生聪明、才思敏捷、智慧过人的人要特别注重自身修养;家里生有这样的孩子尤其要加强约束和管教,不要让他们与浮夸子弟混在一起。

陆游的家训对今天仍有意义,今天我们更要加强思想教育,因为如果教育不好,他们的破坏和影响将会更大。

《家训》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家训》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家训侯发山钟鸣哭笑不得,心说我的娘哎,都啥年代了,还这么迷信。

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教育他,七不出门,八不回家。

说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话,要他铭记终生,传给下一代。

长大后,钟鸣才明白,这就是他们家的家训。

平时在单位,好多同事都晒他们的家训,说是晒,其实是炫耀。

对于他们家的家训,钟鸣一直羞于启齿。

心说老祖宗真是没文化,要制订家训也得有点档次啊。

看看人家曾国藩留给后人的家训: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再看郑板桥的“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再看纪晓岚的四戒四宜:一戒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哪一家都比自家的强啊。

钟鸣还有一点不明白,自家的家训有什么好?村里好多人咋都拿来用呢?记得邻居一位大爷是这样解释的,阴历逢“七”的日子,如初七,十七,二十七,家人是不能出远门的;阴历逢“八”的日子,如初八,十八,二十八,常年在外的人是不能回家的,要错开这个日子,否则,家里会遭不测的。

至于什么根据,那位大爷也说不清。

钟鸣曾问过娘,娘也闹不明白。

他没敢去问爹,他自小就怕爹,有事都给娘叨咕。

钟鸣看了看日期,明天是六月初八。

他想好了,不管家训那一套,回家。

常回家看看不是随便唱唱就得了,要付诸行动。

第二天,钟鸣开上车直奔老家。

见到钟鸣,爹阴着脸,没有理睬他,反倒是娘,有一点小激动,更多的是不自在。

钟鸣抽出一根烟递给爹,爹看了看,没接,掏出自己的旱烟袋,吧唧一声,一团烟雾把自己核桃般的脸淹没了。

“爹……”钟鸣期期艾艾叫了一声。

“不让回来,咋回来了?”爹闷声闷气地说。

娘看了看儿子,看了看老头子,说:“鸣儿难得回来一趟,别……”“你知道啥?!”爹横了老伴一眼。

娘不吭声了。

在爹面前,娘就是老鼠遇到了猫。

钟鸣看不下去了,忍不住说道:“爹,七不出门,八不回家,都是老黄历了……”“放屁!”爹挥了下烟袋,差点打到钟鸣头上。

钟鸣吓了一跳。

家训的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家训的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家训的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家训,是中国历史上的家长用于训诫、教育子弟后代的文字。

它包括家诫、家规、家书、家范、家箴、家语、遗训等形式。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家训的阅读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训,是中国历史上的家长用于训诫、教育子弟后代的文字。

它包括家诫、家规、家书、家范、家箴、家语、遗训等形式。

家训的产生和发展源远流长,从周文王的《诏太子发》算起,成文的家训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历代的名人志士、文家学者、文武大臣多以家训的形式训诫子弟、垂饬后代。

这些家训有不少一直流传到今天,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很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有些家训收集了不少警世哲语,并将这些警世哲语加以编排、分类,读来朗朗上口,对今人也颇有警策意义。

有些家训,如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除了教子、治家等内容外,还涉及音乐、风俗等内容,简直可以说是一部家教百科全书了。

一般来说,家训的内容包括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立志、气节、为政等几个方面,其中又以修身、处世、治家为最主要。

封建士大夫历来重视对子孙后代的人格教育,反映在家训中,就是勉子立志、劝子为学、教子修身的内容。

教子为学方面的家训,关于学习方法和治学态度方面的论述所占比例极大,尤其在家书中,更是占绝大部分。

其中如“志当存高远”、“有志者当勉学以就业”、“君子忧天下不忧个人”等,足可让人奋发;“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正不可不守”、“清白之家,当以家声为要”等,又足可让人守定气节,义不受辱;反映戒骄戒躁、反躬自省、节欲制怒、淡泊寡欲等思想的力诫之言也举不胜举。

因为是“家训”,所以“治家”在其中占主要地位是可以理解的,由于中国封建时代盛行宗法制度下的大家族,所以“治家”不仅仅是父慈子孝,耕读传家,而且包括了相当部分的有关宗族礼法、墓域祸堂、田产房屋、奴仆侍役等方面的规定。

其中立家以勤俭为本的思想为主,中间还夹杂安贫乐道、耕读传家、教子当早、教子当严、齐家以和、忍让兴家、教子以正等思想,这些思想都是今天应该加以弘扬的。

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语文卷(五)(含详细答案)

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语文卷(五)(含详细答案)

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语文卷(五)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的家训文化最早产生于周代,之后陆续出现了班昭的《女诫》、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司马光的《家范》等家训代表著作。

家训文化在团结族人、凝聚家庭氛围、形成良好家族风气等方面作用十分突出。

古人一方面强调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向贤德之人学习;另一方面,也身体力行,将家风形成文字,使之能够代代相承。

家训文化绵延至今,已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训家风曾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

当下,发掘家训文化的时代内涵、传承优秀家训的文化精神,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家训包含立德、修身、齐家、处世等方面的内容,兼及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

传统家训文化的教育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家风重陶与个体自觉并举。

传统家训一般流传于家族内部,是特定历史时期,某个家族的全体成员需要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

家训代表着祖先对后人、族长对族人、长辈对幼辈在关于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面的重要教诲和训示。

全族成员都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践行家训,维护良好家风。

亲情感化与家规约束并用。

“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思想,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

古代家训强调礼法并重,既有劝导性教育,更要加之以强制性的惩罚,以训诫没有遵循家规之人,从而维护家训的尊严。

榜样示范与言传身教并重。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所学校。

这与古人在教育方面讲求以身示范、身体力行来达到教育晚辈的目的是较为一致的。

他们都是通过言传身教,营造正面而健康的家庭氛围,以期对晚辈的人格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风熏陶深深融入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之中,影响颇为深远。

家训文化展现了道德的力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诸多内在一致性,弘扬家风对于引导人民群众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家训
家训,是中国古代的家长出于督促家庭成员尤其子孙修其身、齐其家的美好理想,而对其言行提出的种种规范、劝谕或警戒。

宋代家训的数量远超前代,根据纂述者的身份,分为帝王家训、宗室家训、士大夫家训和百姓家训,其中士大夫家训最多,如范仲淹《义庄规矩》、包拯《家训》、陆游《放翁家训》等。

宋代家训继承了传统家训的散文、诗歌、条规等体裁,又创造性地将散文与诗歌融于一体,先以散文叙事,后以诗歌阐发。

宋代家训体裁上的另一大发展是辑录体家训的大量出现。

辑录体家训就是将宋及宋前历代训家教子的成文文献或相关的家庭规范汇集起来,以历史上的人、事为榜样和范例教育子弟。

宋代家训的繁荣,与宋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关系密切。

宋代由门阀政治时期转入官僚政治时代,婚姻不重阀阅,选官以科举为主,土地买卖自由。

在这样的社会中,贫富无定势甚至贫富易位的现象屡见不鲜。

家族如何在竞争中取胜,如何维护家族利益长期不衰,是每个家庭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些家族特别是士大夫家族积极纂述家训,以期通过对家庭成员的道德教化、行为规范等令其修身、齐家,从而维持家族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宋人提倡家庭治生,强调辩证节俭和量入为出的基本原则。

这些治生内容出现在家训中与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有密切关系,也体现了家族维持正常运作的总体考虑和支持科举的良苦用心。

宋人把俭朴当做应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认为节俭是人最高尚的行为,但节俭又不是吝啬,要量力而行,丰俭随其财力,则不谓之费;对公益事业,则要尽力而为,不要吝惜财产,不可谓舍财不见获福而不为。

这些治生内容得到了后代家训的继承和补充。

重视教育是宋代家训的内核。

宋人注重道德教育,在家训中贯穿儒家思想以规范家庭成员的言行,并在强调修身与齐家之后,倡导治国与平天下的追求。

宋人还在家训中突出参加科举考试以入仕的教育及其他知识教育,以提高子孙的素质,其中教育贵早、宽严相济等教育原则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对子孙教育重视与否,关乎家族能否兴旺发达。

宋代鄱阳大族洪氏,从农、商并重发家开始,到富而重教培养出子孙考中进士,走出了一条由山村农户向士绅人家转变的道路。

但此后族中晚辈皆荒废学业,骄奢淫逸,家中再无一人进入士绅阶层,家道走向衰落。

家训的纂述,是为家族的长久兴旺,所以一般不会违反朝廷的法律。

有的宋代家训及后续规矩还曾得到朝廷的许可或支持,而朝廷也会给家族政治、经济上的支持和法律上的保护,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治国与平天下离不开家庭的修整、稳定和繁荣。

当对家庭子孙等成员言行的规范、劝谕或警戒不能奏效时,家长便采取肉体惩罚、经济惩罚、精神惩罚等惩罚方式,但宋代家训中很少有对某类过错者要严惩至处死的规定,一些惩罚常采取告官但又不至于处死的方式来实现。

家训与法律有相互依赖之处,但家训侧重家庭的发展,法律则更关注社会的长治久安。

(删改自2012年01月05日《光明日报》)1、下列关于宋代家训特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代家训的数量远超前代,在体裁上也有自己的创新。

B、宋代家训提倡家庭经营生计,并补充了一些基本原则。

C、宋代家训重视道德教育,也重视参加科举考试教育等。

D、宋代家训与法律有互相依赖之处,但其目的各有侧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辑录体家训以历史上的人、事为榜样和范例教育子弟,这样的方式决定了这种家训的纂述者以士大夫居多。

B、在贫富无定势的宋代社会,士大夫家族积极纂述家训是一种督促家庭成员修身齐家从而维持家族优势地位的手段。

C、宋代以后的家训在治生内容方面,也强调节俭但不吝啬、对公益事业要尽力而为不要吝惜财产的基本原则。

D、宋代家训不仅强调家庭成员要修身齐家,还倡导追求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这表明宋代家训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大量出现的辑录体家训丰富了宋代家训的体裁,它不仅能帮助家族在竞争中获胜,还能维护家族利益使其长期不衰。

B、宋人视俭朴为应该代代相传的传统,这表明宋代百姓家训在治生方面的基本原则要严格于士大夫家训中的相应原则。

C、宋代鄱阳大族洪氏忽视教育子孙,使族中晚辈无人进入士绅阶层,家道走向衰落,洪氏也由士绅人家变回山村农户。

D、宋代家训借助官方势力惩罚犯有某类过错者的方式,体现出家训与法律在追求治国平天下理想方面关系密切。

参考答案:1. B 补充属曲解原意。

材料中的强调指对已有的东西特别着重。

2. A 这决定的说法属无中生有。

3. D A项不仅还的说法属强加关联和言过其实。

B 项说法属推断错误。

C项变回的说法超出文意,属无中生有。

D项,要注意原文中并在强调修身与齐家之后,倡导治国与平天下的追求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治国平天下离不开家庭的修整、稳定和繁荣的说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