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六次人口普查-广东成人口第一大省
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各省区市人口数量排名

我国第六次全国⼈⼝普查各省区市⼈⼝数量排名我国第六次全国⼈⼝普查各省区市⼈⼝数量排名我国第六次全国⼈⼝普查各省区市⼈⼝数量排名,⼴东破亿登榜⾸全国合计 13 3972 48521. ⼴东省 1 0430 31322. ⼭东省 9579 30653. 河南省 9402 35674. 四川省 8041 82005. 江苏省 7865 99036. 河北省 7185 42027. 湖南省 6568 37228. 安徽省 5950 05109. 湖北省 5723 774010.浙江省 5442 689111.⼴西 4602 662912.云南省 4596 623913.江西省 4456 747514.辽宁省 4374 632315.⿊龙江省 3831 222416.陕西省 3732 737817.福建省 3689 421618.⼭西省 3571 211119.贵州省 3474 646820.重庆市 2884 617021.吉林省 2746 229722.⽢肃省 2557 525423.内蒙古 2470 632124.台湾省 2316.225.上海市 2301 914826.新疆 2181 333427.北京市 1961 236828.天津市 1293 822429.海南省 867 151830.⾹港 709.7631.宁夏 630 135032.青海省 562 672233.西藏 300 216634.澳门 55.23前3名⼈⼝多于德国,前7名多于英国,前10名多于韩国,前19名多于加拿⼤,前24名多于澳⼤利亚中国各省⾯积排名:1、新疆维吾尔⾃治区⾯积166万平⽅千⽶);2、西藏⾃治区⾯积122.8万平⽅千⽶);3、内蒙古⾃治区⾯积118.3万平⽅千⽶);4、青海省⾯积72.23万平⽅千⽶;5、四川省⾯积48.14万平⽅千⽶;6、⿊龙江省⾯积45.48万平⽅千⽶;7、⽢肃省⾯积45.44万平⽅千⽶;8、云南省⾯积38.33万平⽅千⽶;9、⼴西壮族⾃治区⾯积23.6万平⽅千⽶;10、湖南省⾯积21.18万平⽅千⽶;11、陕西省⾯积20.56万平⽅千⽶;12、河北省⾯积18.77万平⽅千⽶;13、吉林省⾯积18.74万平⽅千⽶;14、湖北省⾯积18.59万平⽅千⽶;15、⼴东省⾯积18万平⽅千⽶;16、贵州省⾯积17.6万平⽅千⽶;17、江西省⾯积16.7万平⽅千⽶;18、河南省⾯积16.7万平⽅千⽶;19、⼭西省⾯积15.63万平⽅千⽶;20、⼭东省⾯积15.38万平⽅千⽶;21、辽宁省⾯积14.59万平⽅千⽶;22、安徽省⾯积13.97万平⽅千⽶;23、福建省⾯积12.13万平⽅千⽶;24、江苏省⾯积10.26万平⽅千⽶;25、浙江省⾯积10.2万平⽅千⽶;26、重庆市⾯积8.23万平⽅千⽶;27、宁夏回族⾃治区⾯积6.64万平⽅千⽶;28、台湾省⾯积3.6万平⽅千⽶;29、海南省⾯答3.4万平⽅千⽶;30、北京市⾯积1.68万平⽅千⽶;31、天津市⾯积1.13万平⽅千⽶;32、上海市⾯积0.63万平⽅千⽶;33、⾹港特别⾏政区⾯积1101平⽅千⽶;34、澳门特别⾏政区⾯积25.4平⽅千⽶。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联盟校八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附答案详解)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联盟校八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如图阴影部分表示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级行政区,读图回答1-2题。
图中关于①②线说法正确的是()A. ①②是指漠河-腾冲B. ①②线是指黑河-腾冲C. 该线以西的地区人口密度都很小D. 该线以东人密度都很大2.如图阴影部分表示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级行政区,读图回答1-2题。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D省成为我国人口第一大省。
导致该省取代河南省成为人口第一大省的主要原因有()①人口自然增长率高②外来人口数量增多③工业发达,城镇密集④人口素质高,处于高水平生育阶段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3.悟空:师父,前方烟雾缭绕,如仙境一般,难道是到了西天圣地?唐僧:悟空,那是××市区!如此仙境,难怪是全国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要不你就留下吧。
悟空:师父,我要去西天!唐僧:徒儿不知,留在此地是去西天最快的方式。
据此回答3-4题。
悟空看到的“仙境”烟雾缭绕,是我国近年常出现的雾霾天气,产生雾霾的主要原因是()A. 大气污染B. 湿地破坏C. 噪声干扰D. 海洋赤潮4.悟空:师父,前方烟雾缭绕,如仙境一般,难道是到了西天圣地?唐僧:悟空,那是××市区!如此仙境,难怪是全国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要不你就留下吧。
悟空:师父,我要去西天!唐僧:徒儿不知,留在此地是去西天最快的方式。
据此回答3-4题。
那是××市区!如果该城市是下列城市之一,则最有可能是()A. 海口B. 拉萨C. 昆明D. 北京5.读“我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完成5-6题。
根据我国夏季风的进退和雨带推移规律,结合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Ⅱ地区(长江流域)的时间大致是()A. 5月B. 6月C. 7月D. 8月6.读“我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完成5-6题。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数据汇总

各省各市都有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来源: 国家统计局中国总人口达13.397亿人 10年增加7390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今日发布。
此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
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年均1.07%的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
所谓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就是规定一个时间点,无论普查员入户登记在哪一天进行,登记的人口及其各种特征都是反映那个时间点上的情况。
根据上述规定,不管普查员在哪天进行入户登记,普查对象所申报的都应该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情况。
通过这个标准时间,所有普查员普查登记完成后,经过汇总就可以得到201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的总数和各种人口状况的数据。
以下是数据详情: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初二地理试题大全

初二地理试题答案及解析1.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广东省成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
导致广东取代河南成为第一人口大省的主要原因有()①人口自然增长率高②外来人口数量增多③工业发达,城镇密集④人口素质高,处于高水平生育阶段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B【解析】自1990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和特大城市人口增长较快,其中广东省人口增长幅度最大,其原因是该城市外来人口数量增多且工业发达,城镇密集造成的,故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众多的人口相关知识。
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观()A.华北平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征。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是地表坦荡的特征,与地表坦荡、一望无际的内蒙古高原特征一致,故选择B。
【考点】地形地势特征3.(2013•宁德)读图,回答问题(9分).(1)自广州到乌鲁木齐可反映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地区分布总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国降水主要集中在_________(季节).(2)800mm年等降水量线东段大致通过______(山脉)______(河流),与 _____ 等温线的分布基本一致。
(3)图乙所示四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______,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重最大的是 _______.(4)北京的气候特征是夏季__________,冬季 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夏秋(2)秦岭淮河 0℃(3)哈尔滨北京(4)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解析】(1)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受我国降水的影响,自广州到乌鲁木齐可反映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地区分布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导致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
我国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2)读“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可知,800mm年等降水量线东段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与0℃等温线的分布基本一致。
人口普查二号公报发布 广东成第一人口大省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11-04-28 10:22:50 来源: 国家统计局网站有33人参与手机看新闻转发到微博(21)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历次人口普查数据 分省人口普查数据

3.32 3.24 2.87 2.85 2.83 2.72 2.57 2.14 2.05 1.97 1.81 1.62 1.44 1.31 0.92 0.65 0.47 0.42 0.22
43,110 42,210 38,200 37,300 37,200 35,350 33,550 27,980 27,160 25,940 23,860 20,100 17,780 15,380 10,430 8,280 5,960 5,430 2,770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西康 热河 现役军人 难以确定 常住地
1,855 1,129 1,190 620 4,125 2,287 3,034 1,314 1,677 4,888 4,421 2,779 3,323 3,477 1,956
3.54 2.24 3.24 1.18 6 3.86 4.93 2.57 3.29 7.38 7.38 4.74 5.36 5.88 3.61
3,946 2,466 3,521 1,334 6,706 4,145 5,618 3,010 3,771 8,439 8,551 5,397 6,066 6,283 4,225 656 10,722 3,239 3,697 220 3,288 2,237 446 466 516
3.27 3.3 3 2.96 2.88 2.69 2.56 2.44 2.12 2.02 1.87 1.46 1.29 1.07 0.79 0.62 0.44 0.41 0.2
况(千人)【来自维基百科】
年龄构成 受教育程度 65岁 大学 高中 初中 小学 文盲 以上 118,832 119,637 187,986 519,656 358,764 54,657 7,039 8,567 17,807 44,760 23,944 2,042 9,430 8,329 13,323 38,468 23,912 4,757 7,859 6,016 12,423 39,923 22,668 3,991 8,808 5,368 9,045 28,057 27,847 4,377 8,568 8,507 12,698 30,418 19,017 2,995 5,920 5,243 9,132 31,903 17,720 1,877 6,424 4,989 10,129 25,963 17,594 1,754 6,057 3,985 6,410 22,619 16,629 4,965 5,204 5,456 9,502 22,676 13,091 2,619 7,559 5,078 7,381 19,964 15,685 3,061 4,253 2,751 5,079 17,842 14,581 1,249 3,506 2,656 3,850 12,631 19,944 2,770 3,386 3,052 5,493 16,842 13,373 1,394 4,509 5,234 6,469 19,829 9,365 844 3,188 3,474 5,743 17,272 9,225 788 3,184 3,940 5,888 14,981 8,741 1,398 2,912 3,085 5,119 13,978 10,995 900 2,705 3,114 5,619 16,115 7,805 762 2,977 1,839 2,530 10,351 13,681 3,039 3,334 2,493 3,811 9,514 9,747 1,239 2,303 2,716 4,632 11,553 6,607 527 2,106 1,923 3,245 7,983 8,313 2,223 1,868 2,522 3,737 9,689 6,280 1,005 2,330 5,053 4,826 8,393 3,116 631 1,350 2,320 2,526 7,874 6,560 516 1,709 6,178 4,162 6,157 1,953 333 1,102 2,262 2,672 4,936 2,206 271 676 674 1,272 3,620 1,972 354 404 577 785 2,121 1,879 392 355 485 587 1,428 1,984 576 153 165 131 386 1,098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新京报讯中国十年来人口持续低增长,增速远低于上一个十年,预计到2032年人口会达到零增长。
国家统计局昨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发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根据普查,加上港澳台的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份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
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
这个数字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马建堂分析,这表明中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继续得到有效的控制。
1990年到2000年的十年之间,中国人口净增长1.3亿,两个十年相比,后一个十年比前一个十年人口净增长减少了约5600万人,表明中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得到了较好的执行,这也缓解了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张为民在发布会后接受本报采访时透露,中国的人口增长将继续下降,预计中国将在2032年前后达到人口零增长。
此外,此次人口普查发现有1370万人没有户籍,原因涉及多方面。
焦点1 出生人口仍男多女少总人口的性别比呈下降趋势,大陆31个省份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
总人口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但出生人口的男多女少问题依然存在,根据普查初步汇总的情况,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以女孩为100)是118.06,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出生人口性别比116.86提高了1.2个百分点。
不过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这个数据比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的118.59下降了0.53,比2009年的人口抽样调查的119.45下降了1.39。
尽管如此,118.06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仍高于正常范围。
2020年中国各省人口密度排名(含部分国家)

121028
320
373
英国
6277
24.48
270
法国
6417
55.16
118
荷兰
1674
4.19
407
德国
8521
35.7
234
比利时
1230
3.05
358
卢森堡
51
0.26
200
美国
3.1525
963
34
澳大利亚
2400
762
2.9
作者:空青山
作品编号:89964445889663Gd53022257782215002
(万/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
全国
1 37053
960
143
广东省
10430
17.98
580
山东省
9579
15.71
610
河南省
9402
16.7
563
四川省
8041
48.5
166
江苏省
7865
10.26
767
河北省
7185
19
378
湖南省
6568
21.19
310
安徽省
5950
13.96
426
3474
17.61
197
重庆市
2884
8.24
350
吉林省
2746
18.74
147
甘肃省
2557
45.5
56
内蒙古
2470
118.3
21
上海市
2301
0.63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第六次人口普查:广东成人口第一大省
广东常住人口1.04亿全国第一
根据普查数据,此人口普查登记的全总人口为13.4亿人(加上港台的人口总数为13.7人),与2000年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年1.07%的增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
从四区域人口分布情况来看,沿发达省份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在增加,更多的口从中西部往东部发达地区迁移、动。
东部地区人口占国常住人口的37.98%,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上升2.41个百分点。
从各地区人口变化情况看,数量面,按常住人口口径统计,广东经超过河南,常住人口到1.04亿人,也是全唯一一个常住人口数量超1亿的省份,其常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比为7.79%。
山东9579万人位于第位,河南9402万人位于第三而在2000年,河南常住人口排第一。
此外,全国仅有6个省份常住人口少,其他省份均为增加10年间,常住人口增加多的5个地区是广东、浙江、上、北京、山东,分别增加1800万、766万、628万580万和500万,均于发达地区。
常住人口减少的6个份为湖北、四川、重庆、贵州、徽、甘肃,其中湖北人口减最多,10年间减少了304万。
增长方面,公布据的21个地区中,共13个地区增幅超过全国均水平,北京、天津、海、广东的增长幅度最大,10分别增长了44.5%、37.53%、29.27%、20.69%,年增长率为3.8%3.24%、2.6%、1.9%,都远远超过了国0.57%的平均增长率。
实际上,此前联合国在2008年的全球人口望中,曾预测2010中国总人口会达到13.54亿人。
而在2010年11月国开始统计人口数字,联合国的人口统计学曾预计中国人口现在将达14亿。
造成中国人口增长落后预期的背后原因则是近十年中国人口生育率的下降。
中国之估算的生育率为1.8,而根据此普查结果估算,中国总和生率很可能只有1.5,甚至更低。
2010年,中国0~14岁少年人口占比为16.6%,相比2000年22.89%下降了6.29个百分点,而2000年比1990年仅下了4.8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过去10年少年人口占比在加速减。
此次普查的数据还显示中国总生育率(一位育龄妇女一生所子女个数的平均值可能已经降至1.4,这远低于2.1的人口替代率,而专家示,这种局面最终走向人口稳定状态未来将有可能出现人不增长甚至减少。
人口数量增加最多5个地区和少最多4个地区比较
21个区10年间人口年均增长率比
上海外来人口比重39%全国最高
此次人口普查,全国流动人大幅增加,流动人口总为2.6亿,比2000增长81.03%。
广东浙江、上海、北京地区公布了本地区流动人口情况从流动人口数量来看,东流动人口数量最为庞大为3128万人,占常住人的30%,占全国流动人口12%。
其中属于省外的2150万人,省内的978万。
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10年间广东跨乡镇动的人口增加1023万人,长48.58%,其省外人口增加643万人,增长42.71%。
在内外流动人口数量之庞,是广东成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的要原因。
其次为浙江,共有来人口1182.4万人。
外人口比重方面,
上外来常住人口为897.7万,占常住人口的39%,是来人口比重最大的地区,10年共增长159.08%,平均增长率高达9.99%。
其次是北京外人口的比重已由2000年18.9%提高到2010的35.9%。
显然,外人口已经成为广东、上海、京等地区常住人口中极为重要一部分。
外来人口可说推动了这些地区近些年来经济繁荣和快速增长,而些地区也为外来人口供了源源不断的就业岗位和家庭收的快速增长。
但是值得意的是,外来人口集中性聚集也给这些地区的发展来了诸如大城市病、社会治安不稳一系列的问题。
对于在“十二”时期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东部地区和承接产业转移的中西地区而言,确立人口与经济社发展协调是一个良好的机遇。
部分地区外来人口量及占常住人口比重比较
注:1.表示动人口以流入为主;表示四川出人口数量。
2.广东为流动人数量;浙江、上海、北京天津为外来常住人口数量。
3.动人口是指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的人口。
重庆65岁及以上人口占11.56%老龄化程度最严
按国际的通行标准,一个家或地区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的比重达到7%,标志其进入老龄化社。
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的老龄进程在加快,过年10年间14岁以下的小孩在总体口中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而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查上升1.91个分点。
从公布数据的24个地区的情况看,19个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步入老龄化社会。
中重庆65岁及以上人占比11.56%,是
老龄化程最严重的地区。
而北京、天津、海、广东则由于外来人口基本以青年为主,给本地区带来了大的人口红利,延缓了人口老龄的进程。
北京、天、广东分别为8.7%、8.52%、6.75%,均低于国家平水平。
上海虽然超过10%,但上海也是10来唯一一个老年人口占比出现降的地区。
老年人口比重的不断大,显然验证了学者们对中国“口红利”问题的普遍关心。
合国的人口展望数据预测2010中国65岁以上人占比为8.2%,而中国老龄化速度已经超出了权威构的预期。
而如果这种况继续下去,意味着未来15~20年间,在一面加速老化、一面劳动力减少的此彼长作用下,中国的人口红将快速衰减。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推,2025年中国的口红利(以15~64岁劳动人占比衡量)将下降到全球平均平。
此外,中国的老龄化问题也将一步严重,如果按照7%老龄化社会标准,中国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未富先”将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难。
宁城镇化率上升15%高出全国1.56个百分点
根据普查结果,全国居住在镇的人口为6.66亿人,城镇化为49.68%,城化率10年上升13.46个百点,净增2亿人,不是年净增量还是城镇人口总量,都经长期处于世界第一的置。
这充分说明近10年城镇进程在加快,也标志着我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同时流动人口已经超2.6亿人,城镇化现出“半城镇化”状况,正严重影响着中国城镇化的量。
从地区情况看,共有浙江北京等7个地区公布了城乡口情况。
城镇化率方面,部经济发达省份城镇化水平较高北京的城镇
化率最达到86%,高出全国平水平36.32个百分点。
广东66.18%,比全国平均水高16.5%。
甘肃青海、贵州等西部地区较低。
城镇率变化方面,宁夏城人口增长较快,较第五次全国人普查上升15.02个分点,高出全国13.46%的升幅度1.56个百点。
城镇化率达近50%,十年中净增2亿城镇人口,中国的城镇化速可以说已经冠绝全球。
快增长的城镇化率带动了城市经济的荣,也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工业化转移。
可以说,城镇化加速对于中国近年消费经济的发展和形成产生了巨大作用。
但是同时值得意的是,在快速城市化的同时,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远落后于城镇化进程,大批城市中工作和生活的外来人口享受到与当地人平等的社会保障福利制度安排,而对大批的农民工而言,这个问题加严重。
有研究认为,如果就业作为城镇化水平的定标准的话,那么目中国的城镇化水平至少达到60%上。
7个地10年间城镇化率化情况比较
天津人口别比114.52最不合理
全国普查数据显示,国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是20世纪80年代实施计生育政策以来,首次出现男比例下降。
从全国的范围看,男多少的失衡现象有一定度的改善。
但是全国的生儿性别比情况却并不乐观新出生的人口中,女性别比例高达118.06,比2000年人口普查116.86上升了1.2个百分。
过去30年,这一性别比的衡越来越严重。
从地情况看,公布数据的23个地区中14个地区人口性别比超过家平均水平,其中天津人口性别比最高为114.52,增加
10.53,其次是海南为110.9。
吉林、重、山东、河南、江苏5个地区的口性别比低于103,其中江的人口性别比101.54,最为合理。
人口性别比变化情况看,17个区人口性别比出现下降,中重庆下降幅度最大,2000年的108.04下降2010年的102.43。
天津、广东等6个地区别比上升。
尽管此次普查的果显示,全国总人口性别比上一次有所下降,但是新儿性别比情况却反映了未来别比问题有进一步加重危险。
对于一个历经数年的“重男轻女”传统思想影响的口大国而言,由此导致的问将不言而喻。
118.06新生人口性别比例将意着,在今后20~25年间,今天中国出生的男孩子有1/5可没有机会找到自己的另半。
而农村地区、贫困区的婚龄女性大量流出导致大龄未婚男性增;而在城市,又对男性出了很高的婚配要求,如房屋、收等,导致城市男性活压力的加大和城市剩女数量的多。
于此同时,除了婚问题外,性别失衡对于经济的影响将不可忽视。
免费论文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