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斯蒂涅
拉斯蒂涅名词解释

拉斯蒂涅名词解释概述拉斯蒂涅(Rastignac)是法国作家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所著小说《人间喜剧》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拉斯蒂涅是一位年轻有为的贵族青年,他以追求成功和社会地位为目标,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阶层的残酷现实。
通过解析拉斯蒂涅这个角色,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巴尔扎克小说中所揭示的人性和社会问题。
人物背景拉斯蒂涅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拥有优越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
他年轻英俊、聪明才智出众,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然而,他的家庭并不富裕,因此他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追求成功拉斯蒂涅对于成功和社会地位的追求可以说是他生命的动力。
他渴望成为一个有权有势的人,进入法兰西最高层的社会圈子。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决心不惜一切代价。
他放弃了浪漫的爱情,选择了勾心斗角、投机取巧的方式来爬上社会的阶梯。
社会残酷现实巴尔扎克通过拉斯蒂涅的故事展示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残酷现实。
社会阶层的固化使得一个贵族出身的人也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在上层社会立足。
拉斯蒂涅发现,即使是有着贵族血统和良好教育的人,也需要通过勾心斗角、投机取巧来获得社会地位。
这揭示了社会不公和人性的复杂性。
人性的复杂性拉斯蒂涅的故事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他既有着追求成功的野心和不择手段的一面,也有着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友谊的真挚。
他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不断面临道德和伦理的选择。
他经历了从天真无邪到狡猾冷酷的心灵变化,同时也经历了从迷茫到成熟的成长过程。
小说中的其他角色拉斯蒂涅的故事与其他一些角色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人间喜剧》这部小说的世界。
他与维多利亚、巴黎的上层社会人物以及其他一些贵族和商人都有联系。
这些角色的命运和行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展示了巴尔扎克对于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总结拉斯蒂涅是《人间喜剧》中一个重要的角色,他通过追求成功和社会地位的故事,揭示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残酷现实、人性的复杂性以及社会阶层的固化。
野心家的养成高老头中拉斯蒂涅人物形象的分析

野心家的养成高老头中拉斯蒂涅人物形象的分析一、本文概述《高老头》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作品通过对巴黎社会各个阶层人物的描绘,深刻揭示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复杂现实。
其中,拉斯蒂涅这一人物形象尤为引人注目,他作为一个野心家的养成过程,是本文分析的重点。
本文将从拉斯蒂涅的性格特点、成长背景、行为选择等方面入手,全面解析其在《高老头》这一作品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旨在深入探讨拉斯蒂涅这一人物形象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意义。
通过对拉斯蒂涅这一野心家的养成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人性中的欲望、野心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为我们今天的社会现实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二、拉斯蒂涅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经历拉斯蒂涅,这个野心勃勃的角色,其家庭背景与成长经历对于他性格的形成和人生道路的选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小家庭,父母早逝,他从小就深刻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和世态的炎凉。
这种贫困的出身使得他对于财富和地位的渴望异常强烈,也奠定了他日后成为野心家的基础。
拉斯蒂涅的成长经历同样充满了挫折和艰辛。
由于缺乏足够的资源和机会,他不得不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智来争取更好的生活。
他在社会中摸爬滚打,学会了察言观色、投机取巧,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和良心来换取成功。
这些经历使得他变得更加现实和功利,也让他对于权力和金钱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拉斯蒂涅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性格中野心和功利主义的根源。
这种对于成功和权力的渴望,以及对于贫穷和失败的恐惧,使得他在面对人生的选择时,总是倾向于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那条路。
他的野心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成功和幸福,更是为了摆脱贫困和悲惨的命运,实现自己的阶级跃升。
因此,拉斯蒂涅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为我们揭示了他性格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他既有着对于成功和权力的强烈渴望,又有着对于贫穷和失败的深深恐惧。
这种复杂的心理状态使得他在面对人生的选择时,总是充满了挣扎和矛盾。
《高老头》中拉斯蒂涅的成长浅析

《高老头》中拉斯蒂涅的成长浅析【摘要】《高老头》中的主人公拉斯蒂涅从一个不起眼的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个经历了许多磨难的成熟男子。
拉斯蒂涅的家庭背景为他的成长奠定了基础,父母的离异和家庭的贫困让他不得不学会独立和坚强。
他性格上的坚韧和执着使他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不轻言放弃,勇敢地面对一切。
他在故事中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地面对挑战并不断成长,最终赢得了自我价值的认可。
拉斯蒂涅的成长给读者留下了许多启示,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作者对人物塑造的精湛技巧。
整个故事中,拉斯蒂涅的成长过程充满了坎坷和起伏,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最终成为了一个坚强和勇敢的男子。
【关键词】《高老头》、拉斯蒂涅、成长、家庭背景、性格特点、故事、困境、挑战、启示、人性、复杂性、作者、人物塑造、精湛技巧1. 引言1.1 《高老头》中拉斯蒂涅的成长浅析《高老头》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而其中的主人公拉斯蒂涅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角色。
本文将从拉斯蒂涅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成长过程、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以及成长总结等方面对他的成长进行浅析。
拉斯蒂涅出生在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名商人,母亲则是一个贤惠的家庭妇女。
家庭背景的温馨与平稳为拉斯蒂涅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拉斯蒂涅性格内向、善良、勤奋,但也带有一些犹豫和优柔寡断的性格特点。
他对生活充满向往,却又常常在面临抉择时犹豫不决。
在故事中,拉斯蒂涅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考验,他在不断的挑战中逐渐成长起来,学会了坚强、勇敢和坚持。
拉斯蒂涅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使他不断地成长和进步,最终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克服了困难,展现出了一个更加成熟和坚强的形象。
拉斯蒂涅在《高老头》中的成长过程充满了启示和感动,他的坚强和勇气让人敬佩,也让人看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作者对人物塑造的精湛技巧。
2. 正文2.1 拉斯蒂涅的家庭背景拉斯蒂涅的家庭背景是《高老头》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影响着他整个人生的轨迹。
拉斯蒂涅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让他不得不靠自己生活。
比较巴尔扎克笔下的拉斯蒂涅和司汤达笔下的于连两个人物形象的异同

比较巴尔扎克笔下的拉斯蒂涅和司汤达笔下的于连两个人物形象的异同司汤达和巴尔扎克都是十八、十九世纪之交闻名世界的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红与黑》和《高老头》是他们各自的代表作品之一,他们生活的年代相差无几,写作背景也十分相似,前者中的男主人公于连和后者中的重要人物拉斯蒂涅也就具备极强的可比性。
(1)于连和拉斯蒂涅的相同之处:于连与拉斯蒂涅都天资聪颖,热情而富有才气,在同龄人中都是出类拔萃。
他们都是青年知识分子的典型,经济条件都不是很好,自从他们目睹了上流社会的灯红酒绿,都无比向往,经历了各种磨难。
而且,于连和拉斯蒂涅两人本性都是善良的。
《红与黑》开场时,于连尽管贫穷,但是在市长家当家教,仍要求和主人同桌吃饭。
可见,他既希望受到市长他们的尊重,也不甘于向他们逢迎。
《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初入社会就热情地帮助孤独无助的高老头。
但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两人心理逐渐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于连和拉斯蒂涅逐渐受到外在环境的压力,迫使他们重新认识社会和自身。
(2)于连和拉斯蒂涅的不同之处:①追求不同拉斯蒂涅的个人奋斗动机更多在于对上流社会奢华生活的向往,对物*欲与虚荣心的满足。
于连的个人奋斗动机则侧重于实现自身的价值,渴望靠才能创造一番伟业。
拉斯蒂涅出身于外省破落小贵族,生活的贫穷与家庭的义务,使他“对于权位的Y望与出人头地的志愿增加了十倍”。
起初,他是想通过勤奋地读书一步一步稳稳地向上爬,然而身边的现实,一次又一次地使他清楚地看到金钱血淋淋的效力。
这一切都使拉斯蒂涅看清社会的本相:财产就是一切。
从此,他开始了追逐金钱的旅程。
他不断地盘算从哪去弄钱,怎样去挣钱。
最终,对金钱、权势的崇拜成了拉斯蒂涅追求的人生目标。
于连是维里埃尔市里一个已经发迹的锯木厂主的儿子,低下的社会地位与家庭环境的歧*视与压抑给了于连奋斗的决心。
不能否认,对舒适奢侈生活与高贵社会地位的向往也是于连奋斗的动力。
但是,他有更高的人生目的,那就是他的“价值”与“荣誉”。
分析拉斯蒂涅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分析拉斯蒂涅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拉斯蒂涅是《人间喜剧》中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
在《高老头》中,作者通过选取拉斯蒂涅“学习时代”的三个阶段和遇到的二个“人生导师”,描写了他由一个没落的贵族子弟腐化成资产阶级野心家的过程。
①拉斯蒂涅是外省的贵族子弟,英俊有为,头脑清醒,聪明伶俐。
他到巴黎上大学,雄心勃勃的他曾想通过勤奋努力争取一番功名。
但是,三年的巴黎生活使他看清了社会的本相:有钱便有一切。
于是,他决心走另一条路:往上爬!不顾一切地往上爬。
②鲍赛昂夫人是拉斯蒂涅的保护人兼启蒙者,她亲自教拉斯蒂涅读“人生这部分”,培养他自私自利的人生观,传授他以牙还牙地对付社会和个人的伎俩。
鲍赛昂夫人的隐退使拉斯蒂涅进一步认识到金钱的重要作用。
③伏脱冷是拉斯蒂涅的又一人生导师。
他要求拉斯蒂涅同自己合伙,教他与维多莉恋爱,自己则设法杀死维多莉的哥哥,以获取泰伊番的财产。
他还用赤裸裸的语言剖析社会的本质:“不是靠天才就是靠腐败,在这个人堆里,不像炮弹一样轰进去,就得像瘟疫一样钻进去,清白诚实是一无用处的。
”伏脱冷后来被米旭诺以3000法郎出卖给当局,使拉斯蒂涅进一步相信伏脱冷对于利己主义社会本质的剖析。
④高老头的苦难和死亡,最后完成了拉斯蒂涅的社会教育。
当他埋葬了高老头后,也埋掉了他的最后一点人性。
这个曾经清白的青年,这时已堕落成狂热地向财富和权势进攻的资产阶级野心家了,其后逐步飞黄腾达官至副国务秘书。
⑤意义:拉斯蒂涅的形象反映了作品的两大主题,一是贵族阶级无可奈何的衰亡;二是金钱的罪恶和金钱对人性的腐蚀。
巴尔扎克艺术特色与成就1、巴尔扎克的创作具有”外倾性“特征,擅长细节描写;2、巴尔扎克注重揭示人的性格与环境的关系,采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创作原则;3、巴尔扎克善于从经济的角度写人,揭示经济地位、状况对人的影响;4、巴尔扎克笔下的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同类型的人物性格无一雷同;5、巴尔扎克开创了新的小说结构模式——多线索有机交织的网状结构。
《高老头》拉斯蒂涅和《红与黑》的于连形象对比

一声叹息窥万象——《高老头》拉斯蒂涅和《红与黑》于连,两个外省的年轻人形象对比拉斯蒂涅和于连,都是世界文学史上“为了出人头地不择手段”的两个年轻人,他们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在权力与金钱的诱惑下,以不同的方式不择手段地演绎着各自的人生。
最终,拉斯蒂涅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于连却以他独特的姿态走上了灵魂的祭坛。
阶级出身和个人性格不同拉斯蒂涅贵族出身,幼年优越的生活使他带有高雅的习惯。
他是一个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社会原则所腐蚀的贵族子弟,为重振家业来巴黎寻找出路,想通过勤奋读书取得功名,既是当时法国青年野心家的一个典型,也是贵族子弟资产阶级化的典型。
他有突出的个性,也有很深的社会基础。
于连出生在维立叶尔市一个锯木厂老板家庭,从小备受歧视,因体弱多病不能干活受父兄虐待。
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形成了他的自尊、倔强和反抗心理。
他愤世既俗的本性与社会环境的冲突碰撞造就了于连复杂多变,既坚强又软弱的性格。
也因此早已注定其不能像拉斯蒂涅那样,只要在别人的“教导”之下就能以自身的才智轻松地进入上流。
他的悲剧决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一个平民青年英雄无用武之地,无法实现自身价值的悲剧。
于连始终无法摆脱他自身善良、正直的品质,于连有良知,他聪慧而又冲动的,高傲而又自尊,这使他无法做出伤天害理的事;而拉斯蒂涅完全是一个没良心、没骨气的野心家。
从他们不同的结局可以看出资产阶级的残暴,腐朽、冷酷,还可以看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下层人民的穷苦。
于连高傲的奋斗了一生,不愿向贵族和权利低头,最终失败了。
而拉斯蒂涅虽然良心泯灭越爬越高,但,他成功了。
性格发展与社会诱因不同拉斯蒂涅一心一意想着凭个人奋斗,有朝一日飞黄腾达。
起初,他的性格是双重的、矛盾的。
他有高雅的习惯,所以童年的幻想和纯朴的天良道德占着主导地位。
然而由于缺钱,他心中又时刻盘算着如何捷足先登地去榨取社会,这样他的心思、他的聪明就不能专心用在正道上。
随着在巴黎这个大染缸里越泡越深,其天性中美好的一面便逐渐泯灭,而邪恶的一面却不断发展。
《红及黑》中于连及《高老头》中拉斯蒂涅形象的对比解析

《红与黑》中于连与《高老头》中拉斯蒂涅形象的对照纲要:拉斯蒂涅和于连相同作为个人奋斗者形象,因为在奋斗过程中人生目标、思想性格、使用手段不一样,形成了不一样的争运和结局.文章就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和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中的人物拉斯蒂涅进行比较,简洁论述了这两个人物的人生经历和命运的决断。
重点词:拉斯蒂涅于连比较形象塑造拉斯蒂涅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所塑造的形象,于连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在《红与黑》中所塑造的形象。
这两个形象的共同点是:有才华、有热忱、有志向,童年时代的教育及所受的影响使他们想凭自己的才能出类拔萃。
然拿破仑时代的结束宣布了他们自由竞争时代的结束,复辟王朝加深了他们的难过,出路问题烦恼着整整一代中基层青年。
面对现实,他们走上了个人奋斗的道路,代表了法国中基层绝大部分有志向青年的思想动向。
他们的不一样点是:相同作为个人奋斗者,因为在奋斗过程中人生目标、思想性格、使用手段不一样、投奔的社会力量不一样,形成了不一样的命运和结局。
第一,追求的人生目标不一样。
拉斯蒂涅和于连生擅长同一期间,身世都贫困,生活环境滋长了两位青年向上爬的野心,这是他们的共同点。
但是,面对相同的处境,拉斯蒂涅的个人奋斗动因重视于对上流社会豪华生活的神往,对其虚荣心的知足。
于连的个人奋斗动因则重视于实现儿时的英豪梦,盼望靠才能、英勇,创业绩,获地位。
不一样的思想动因,使两者在人生目标的追求中做出不懈的努力。
于连完整崇敬绝世英豪拿破仑,想从《懊悔录》和《圣赫勒拿岛回想录》中认识世界,但在复辟王朝的期间,那个“穿红色军装”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自然就致使他童年的梦幻和理想的幻灭,这也成了他成功道路上的一个小小的绊脚石。
而拉斯蒂涅想经过自己努力学习,把学科作为适合社会发展的动力,以便利足先登,榨取社会,这些固然没有行通,但他经过念书跻身于上流社会的想法,是切合当时社会的某种需要,也能够说是他成功道路上的一个闪光点。
浅析《高老头》中拉斯蒂涅的人性泯灭过程

3.埋葬高老头。当拉斯蒂涅看到高老头被两个女儿抛弃的遭遇,他便成了唯一同情高老头的人。高老头在病危之时,拉斯蒂涅倾尽所有为高老头治病,他一次又一次到高老头两个女儿那里,央求她们去看父亲最后一眼。高老头死后,又是拉斯蒂涅四处奔波,典当了自己的怀表,才勉强使伯爵夫人和男爵夫人的老父亲能够入殓下葬。拉斯蒂涅一直是这样具有双重性格的人,即“良心”和“野心”的矛盾。在《高老头》中,他还具有一定的人性,他的良知毕竟还没有完全泯灭,当然,他的这种“良心”,也仅仅是资产阶级的良心,而且也只有在与别人的对比中才能显现出来。和高老头的两个女儿相比,他毕竟不像阿娜斯太齐和但斐纳那样无情地榨取父母,他向父母伸手要钱时,心中毕竟受着良心的谴责。和伏脱冷相比,他毕竟没有伏脱冷狡诈凶残,和纽沁根男爵相比,他又没有纽沁根那样的无赖和贪鄙。他是在整个人欲横流的资本主义世界里,唯一保留了一点点人性和良心的人。因此,这一点点人性和良心就显得是那么珍贵,就像一片乌云漫布的漆黑夜空,透出了一颗极其微弱的星星。但遗憾的是,这个资本主义的夜空太黑了,乌云太浓了,连这颗微弱的星星,最后也被这一团黑夜所吞噬,拉斯蒂涅的“良心”终于完全泯灭,而被资产阶级“野心”所代替,使资本主义社会又增加了一个罪恶的制造者。
浅析《高老头》中拉斯蒂涅的人性泯灭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斯蒂涅
拉斯蒂涅是一个穷大学生,是一个小知识分子,他在巴黎拜金主义盛行的环境里,经过良心与野心的激烈搏斗,他抛弃了单纯善良的人性,抛弃了宗法情感,完成了野心家性格发展的过程,从一个没落的贵族子弟,变成了资产阶级的野心家,拉斯蒂涅形象是贵族子弟资产阶级化的典型。
小说通过他的堕落过程的描写,反映了金钱对青年的腐蚀作用和贵族阶级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具有典型意义。
在拉斯蒂涅身上,包含了作者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既同情又谴责的矛盾心情。
伏脱冷
伏脱冷在《人间喜剧》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
这是个具有象征性的恶魔,又是活生生的典型。
他在不同作品中以不同身份出现,但却起着同样的引诱青年堕落的作用。
在《高老头》里,他是一个被通缉的在逃苦役犯,但他的思想和行动,却与资产者、银行家没有什么不同。
他自愿充当拉斯蒂涅的导师,把人间罪恶向他作了鞭辟入里的分析,指出这个社会“遍地风行的腐化堕落”,人与人的关系就像“一个瓶里的许多蜘蛛”,你吞我,我吞你。
因此,他教导拉斯蒂涅:“要追求百万家财,得用陷阱”,在巴黎社会的人堆里打天下,“不像炮弹一样轰进去,就得像瘟疫一般钻进去。
清白老实一无用处”。
他本身就是一个资产阶级野心家与掠夺者。
他梦寐以求的是“把日子过得像小皇帝一样”,他设计的发财途径是用20万法郎买200个黑奴,“有了这笔黑资本,十年之内我可以挣到三四百万”。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引诱拉斯蒂涅去追求泰伊番的女儿,同时设计使泰伊番的独子在决斗中被杀死,企图猎取银行家泰伊番的财产。
老于世故又深知黑暗社会底蕴的伏脱冷,用最赤裸裸的语言,把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道德原则在拉斯蒂涅面前全盘托出,开始使涉世不深的拉斯蒂涅感到惊讶、可怕,继而在他脑海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拉斯蒂涅受多方面影响走上了野心家的道路,而伏脱冷的“道德教育”却具有提纲挈领的性质。
但伏脱冷又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反面人物。
他的形象凝聚着巴尔扎克对法国社会长期的观察、体验与思考。
他常常通过伏脱冷的口,对社会丑恶进行无情的剖析与鞭挞,从某种程度来说,他充当了巴尔扎克批判社会罪恶的代言人。
作家赋予他以充沛的精力、雄健的体魄、犀利的目光与深刻的分析力。
他信奉极端利己主义原则,不顾一切地为自己谋利,同时,他对这个原则又嬉笑怒骂,对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弊端观察得入木三分。
他头脑冷静,城府极深,一眼能看穿别人的心思,令人望而生畏;同时他又殷勤周到,坦白直率,和善亲热,让人捉摸不透。
他集冷酷、凶残、刚毅、深沉、狡猾于一身;他绝不低头屈服,却善审时度势、随机应变。
这是一个强而有力的人物,是
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但巴尔扎克却把他的人格精神提到诗意的高度,使之成为一个色彩十分丰富的多层次的艺术形象,成为“一首恶魔的诗”,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是巴尔扎克塑造得相当成功的艺术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