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系统第五章习题课

合集下载

信号与系统(习题课)

信号与系统(习题课)
全解y(t∴) = yh((t)t)=+½ype(t-3)t =+ K½e-e3-tt + t e-3t 根据初始条件有y(0)= K=1,
∴ y(t) = e-3t + t e-3t = (1+ t) e-3t
by wky
习题 3-6 (1)
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y’’(t) +5 y’(t) + 4 y(t) =2 f ’(t) + 5f(t), t >0; 初始状态y(0-) =1,y’(0-) =5, 求系统的零输入响应yx(t)。 解:系统特征方程为 s2+5s+4=0 , 解得特征根 s1=-1, s2=-4
特解 (强迫响应)
比较:完全响应=零输入响应 + 零状态响应 = e-t + (1 - 1/2e-t -1/2e-3t)
by wky
习题 3-4
已知微分方程为 y’(t) + 3 y (t) = f(t),t >0; y(0) =1,
求系统的固有响应(齐次解) yh(t)、强迫响应 (特解) yp(t)和完全响应(全解) y(t) 解:系统特征方程为 s+3=0,
f(t)
f(-t)
2
2
1
1
-3 -2 -1 0 1 2 3 t -3 -2 -1 0 1 2 3 t
2 f(t+2)
f(-3t)
2
1
1
-3 -2 -1 0 1 2 3 t -3 -2 -1 0 1 2 3 t by wky
2-10 已知信号波形, 绘出下列信号波形
f(t)
f(-t)
2
2
1
1
-3 -2 -1 0 1 2 3 t -3 -2 -1 0 1 2 3 t

数字信号处理教程课后习题及答案

数字信号处理教程课后习题及答案
∴所给系统在 y(0) = 0 条件下是线性系统。
6.试判断:
是否是线性系统?并判断(2),(3)是否是移不变系统?
分析:利用定义来证明线性:满足可加性和比例性, T [a1 x1 (n ) + a 2 x2 (n )] = a1T [ x1 (n )] + a2T [ x2 (n )] 移不变性:输入与输出的移位应相同 T[x(n-m)]=y(n-m)。
,
(2)x(n) = R3(n)
,
(3)x(n) = δ (n − 2) ,
(4)x(n) = 2n u(−n − 1) ,
h(n) = R5(n) h(n) = R4 (n) h(n) = 0.5n R3(n) h(n) = 0.5n u(n)
分析:
①如果是因果序列 y (n ) 可表示成 y (n ) ={ y (0) , y(1) , y(2) ……},例如小题(2)为
y1 (1) = ay1 (0) + x1 (1) = 0 y1 (2) = ay1 (1) + x1 (2) = 0

8
y1(n) = ay1(n − 1) + x1(n) = 0 ∴ y1 (n) = 0 , n ≥ 0 ii) 向 n < 0 处递推,将原方程加以变换
y1(n + 1) = ay1(n) + x1(n + 1)
结果 y (n ) 中变量是 n ,


∑ ∑ y (n ) =
x ( m )h (n − m ) =
h(m)x(n − m) ;
m = −∞
m = −∞
②分为四步 (1)翻褶( -m ),(2)移位( n ),(3)相乘,

信号与系统课后习题答案第5章

信号与系统课后习题答案第5章
全响应:
y(k)=[2(-1)k+(k-2)(-2)k]ε(k)
76
第5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5.23 求下列差分方程所描述的离散系统的零输入响应、 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
77
第5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78
第5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确定系统单位响应: 由H(E)极点r=-2, 写出零输入响应表示式: 将初始条件yzi(0)=0代入上式,确定c1=0, 故有yzi(k)=0。
题解图 5.6-1
16
第5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题解图 5.6-2
17
第5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因此
18
第5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5.7 各序列的图形如题图 5.2 所示,求下列卷积和。
题图 5.2
19
第5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20
第5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21
第5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46
第5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5.16 已知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或传输算子)如下,试求各 系统的单位响应。
47
第5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48
由于
第5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49
第5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因此系统单位响应为
50
第5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51
5.21 已知LTI离散系统的单位响应为
试求: (1) 输入为
时的零状态响应yzs(k); (2) 描述该系统的传输算子H(E)。
69
第5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解 (1) 由题意知: 先计算:
70
第5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信号与系统课后习题答案第5章

信号与系统课后习题答案第5章
代入初始条件yzi(0)=1,确定c=1,故有零输入响应:
yzi(k)=(-2)kε(k)
39
第5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40
第5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41
第5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42
第5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43
第5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6) 系统传输算子:
22
第5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5.9 已知两序列
试计算f1(k)*f2(k)。
23
解 因为
第5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所以
24
第5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5.10 已知序列x(k)、y(k)为
试用图解法求g(k)=x(k)*y(k)。
25
第5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解 首先画出y(k)和x(k)图形如题解图5.10所示, 然后结合 卷积和的图解机理和常用公式,应用局部范围等效的计算方法 求解。
题解图 5.10
26
第5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27
总之有
第5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28
第5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5.11 下列系统方程中,f(k)和y(k)分别表示系统的输入和输 出,试写出各离散系统的传输算子H(E)。
29
第5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解 由系统差分方程写出传输算子H(E)如下:
解 各序列的图形如题解图5.2所示。
题解图 5.2
5
第5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5.3 写出题图 5.1 所示各序列的表达式。
题图 5.1
6
第5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7
第5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信号与系统习题课(傅里叶变换

信号与系统习题课(傅里叶变换

才有
F

)
=
(
1 jω
)2
F
⎡ d2
⎢ ⎣
dt
2
f
( t ) ⎤⎥

Signals and Systems, Tsinghua University
7
强调

F
⎡d ⎢⎣ dt
f
( t )⎤⎥⎦
= Φ(ω)
得到
F
⎡⎣
f
(t )⎤⎦
=
1 jω
Φ (ω )
实际上是引用了FT的积分性质.
因此要考虑 f (−∞) = 0
法二,频移
F(ω) = F0(ω +ω0)+ F(ω −ω0)
求出f0(t)后,
1 F0(ω)
ω
−ω1 0 ω1
[ ] f (t) = f0(t) ejωt +e−jωt =2f0(t)cosω0t
如何求f0S(igt)na?ls
and
定义、对称性、查表。
Systems, Tsinghua University
−2
−1
1
( ) ejω −e−jω ejω +e−jω − ej2ω +e−j2ω
=2
+

ω2
= ......
(1)计算量大;(2)一些函数积分不收敛。
Signals and Systems, Tsinghua University
法二,利用FT的微积分性质
4 1 f(t)
思路:
f
(t
)
d
⎯⎯dt→δ
Φ(0) = 0
Signals and Systems, Tsinghua University

陈后金《信号与系统》(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上册)

陈后金《信号与系统》(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上册)

图2-2
3.有一离散时间信号
(1)画出
(2)求序列 学]
使之满足
解:(1)
又 比较上述两式可得: 故如图2-3所示。
[电子科技大
图2-3
4.已知 如图2-4(a),画出

的波形。[北
京理工大学]
解:将 反转得 如图2-4(b)所示,将它们相加、减得 ,波形如图2-4(c)、(d)所示。
图2-4 5.已知f(t)的波形如图2-5所示,令r(t)=tu(t)。
大学]
图1-2 解:因为:
故:
y2(t)的波形如图1-3所示。
图1-3 3.将如图1-4(a)、(b)所示的连续信号展成如下形式:
给出信号
最简单的解析表达形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图1-4
解:(a)该信号可分为两段:

可化简为

,即:
(b)该信号可分为三段: 可化简为 故
,即
4.求
的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研]
,应该与齐次解有关,即系统的特征根为-1和-3,故特征方程应为 ,即a0=4,a1=3。
(2)设系统对激励 rzs(t),则
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分别为rzi(t)和
由于
,则由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微分特性可知
同时,设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为h(t),则由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叠加性 可知
由式(1)、式(2),并设
陈后金《信号与系统》(第2版)配 套模拟试题及详解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第1章 信号与系统分析导论 一、选择题
1.方程 天大学2007研] A.线性时不变 B.非线性时不变 C.线性时变 D.非线性时变 E.都不对 【答案】B
描述的系统是( )。[北京航空航

信号与系统课后习题答案

信号与系统课后习题答案

习 题 一 第一章习题解答基本练习题1-1 解 (a) 基频 =0f GCD (15,6)=3 Hz 。

因此,公共周期3110==f T s 。

(b) )30cos 10(cos 5.0)20cos()10cos()(t t t t t f ππππ+==基频 =0f GCD (5, 15)=5 Hz 。

因此,公共周期5110==f T s 。

(c) 由于两个分量的频率1ω=10π rad/s 、1ω=20 rad/s 的比值是无理数,因此无法找出公共周期。

所以是非周期的。

(d) 两个分量是同频率的,基频 =0f 1/π Hz 。

因此,公共周期π==01f T s 。

1-2 解 (a) 波形如图1-2(a)所示。

显然是功率信号。

t d t f TP T TT ⎰-∞→=2)(21lim16163611lim 22110=⎥⎦⎤⎢⎣⎡++=⎰⎰⎰∞→t d t d t d T T T W(b) 波形如图1.2(b)所示。

显然是能量信号。

3716112=⨯+⨯=E J (c) 能量信号 1.0101)(lim101025=-===⎰⎰∞∞---∞→T t ttT e dt edt eE J(d) 功率信号,显然有 1=P W1-3 解 周期T=7 ,一个周期的能量为 5624316=⨯+⨯=E J 信号的功率为 8756===T E P W 1-5 解 (a) )(4)2()23(2t tt δδ=+; (b) )5.2(5.0)5.2(5.0)25(5.733-=-=----t e t e t et tδδδ(c) )2(23)2()3sin()2()32sin(πδπδπππδπ+-=++-=++t t t t 题解图1-2(a) 21题解图1-2(b) 21(d) )3()3()(1)2(-=----t e t t et δδε。

1-6 解 (a) 5)3()94()3()4(2-=+-=+-⎰⎰∞∞-∞∞-dt t dt t t δδ(b) 0)4()4(632=+-⎰-dt t t δ(c) 2)]2(2)4(10[)]42(2)4()[6(63632=+++-=+++-⎰⎰--dt t t dt t t t δδδδ(d)3)3(3)(3sin )(1010=⋅=⎰⎰∞-∞-dt t Sa t dt ttt δδ。

管致中《信号与线性系统》(第5版)(课后习题 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管致中《信号与线性系统》(第5版)(课后习题 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第 5 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5.1 标出下列信号对应于 s 平面中的复频率。
(1) e2t ;(2) te-t ;(3)cos2t;(4) e-t sin(-5t)
答:(1) e2t (t)
s
1
2
,所以
s1=2
收敛域:
5.4 用部分分式展开法求下列函数的拉普拉斯反变换。
3 / 43
圣才电子书

答:(1)部分分式展开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拉氏逆变换,有
(2)部分分式展开
拉氏逆变换,有
(3)部分分式展开
取拉氏逆变换,有
(4)部分分式展开
取拉氏逆变换,有
(5)部分分式展开
15 / 4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所以
(3)因为 令 T=1,则 所以
(1)n (t nT )
(1)设 而
,则
由时间平移特性,可得
图 5-1
(2)
(3)因为 由时间平移特性,可得
(4)设
,因
由复频域微分特性,有
再由时间平移特性,可得
9 / 4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5.9 用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求图 5-2 各波形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
答:(a)由图 5-2(a)可知
图 5-2
而 由拉式变换的时间平移与线性特性,可得
(b)由图 5-2(b)可知
而 所以
(c)由图 5-2(c)可知
10 / 43
圣才电子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H j ω 1 e j t jω τ


x t ( 3) ( 2) (1) 1 O 3 2
y t 3 2 1 O
ht t t 0
ωc

Saωc t t 0
输入
延迟


1


t
y t dt

1
X
Y ω Ys ω E ω
X
n

1 1 O fm 2 fm (b)
1 2 fm
1 fm
t
6 π fm O (c)
6 π fm
n
E ω 4n π f
E ω 4n π f E ω
m

X
频谱 Y(jω)如图(e)所示
2012/12/23
内容摘要
一 .系统函数
ht H jω 定义: 函数的定义式求 从频域电路模型按系统
求法:H j ω
第 1 页
例题
• 例题1:由系统函数求冲激响应 • 例题2:求系统函数及零状态响应 • 例题3:正弦信号作为输入的稳态响应 • 例题4 :抽样,低通滤波器,调幅
E ω
n
第 11 页
第 12 页
图( a)所示为幅度调制系统,输入信号e(t)为限带实信 号,带宽为fm; s(t)为周期性冲激序列,如图( b )所示; H(jω)为理想低通滤波器,带宽为3 fm如图(c )所示,求 系统的输出r(t)。
et
因为抽样满足奈奎斯特抽样率,因而e(t)被抽样后,ys(t) 信号对应的频谱不会重叠。如图(d )所示。
第 2 页
例5-1
题图(a)是理想高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求此理想高通滤波器的冲激响应。
H jω
1
第 3 页

系统零状态响应的傅里 叶变换 系统激励的傅里叶变换
O
研究信号的基本传输特性:无失真传输 应用: 建立滤波器的基本概念:理想低通滤波器 频率响应特性的物理意义
ω t0
ht
1 t t t τ d t τ 1 ut ut τ τ
1 ut ut τ τ 2 ut τ ut 2τ τ 3 ut 2τ ut 3τ τ
Ys jω
1
Y jω
1

st

H j
rt




4π fm
O
4 π fm
(d)
ω
4π fmO4 π Nhomakorabeam(e)
ω
s t
1 2 fm
(a)
1
H j
ω 4n π f
m m

抽样信号与原信号在加法器中进行减法运算,因而加法 器输出信号的傅里叶变换为
X
第 13 页
这样总的输出信号的傅立叶变换为
Rω Y ωH ω E ω 4 π f m E ω 4 π f m
频谱 R(jω)如图(f)所示
1 4 π fm
O
R j
因此系统的输出为
4 π fm

(f)
r t F 1 E ω 4π fm E ω 4π fm et e j 4π fmt e t e j 4π fmt et e j 4π fmt e j 4π fmt 2e t cos 4π fm t
所以
3 j 3 t arc tan -1 5
2
2 5 3
2
2
cos 3t 作为输入的输出为 1 3 cos 3t arc tan 1 5 32 5 2
1 sin t arctan 1 5

所以
3 cos 3t arc tan -1 5 5 2 32 1
即 幅度加权

1 ω 2 52
,相移 arc tan -1
ω 5
( 1)方法1
X ω π δ ω 3 δ ω 3 1 H ω jω 5 Y ω X ωH ω π π δ ω 3 δ ω 3 5 j3 5 j3
π 5 2 32
e
jarc tan 1
3 5
δ ω 3
(1) cos 3t , (2)sin t ,试求系统的零状态响应y(t)。
因为 δ ω 3
y t 1 2 5 3
2
1 3t e 2π
e
δ ω 3
1
1 3t e 2π
e
3 j 3 t arc tan -1 5
X
( 2)同理 sin t 作为输入的输出为
1 12 5 2
方法 2
X
X
1
2012/12/23
例5-4
第 10 页
解:
e(t)与 s(t)相乘相当于以奈奎斯特抽样率对e(t)进行理 想抽样,所以乘法器输出可表示为 1 n ys t et t 2 f 2 f m n m 其对应的傅里叶变换为 1 1 Ys ω E ω 4 π f m ω 4n π f m 2π 2 fm n


这是一个抑制载波的调幅系统
X
2
ω
ωC O
ωC
ω
二 .调制与解调
因为
H jω 1 uω ωc uω ωc
ω ωt0
X X X
第 4 页
例 5-2 系统的结构如下图所示,这是一种零阶保持器,它广泛 应用在采样控制系统中。 (1)求出该系统的系统函数H(jω)。 (2)若输入 x t t 2 t 3 t 2 ,求输出y(t)。
t
1
2
3
t
X
X
例5-3
已知某系统的系统函数, H ω
1 输入信号x(t)为 jω 5
第 7 页
第 8 页
方法2
H ω 1 1 e jω 5 ω 2 52
jarc tan -1 ω 5
第 9 页

π 5 2 32
e
jarc tan1
3 5
δ ω 3
x t
第 5 页
第 6 页
所以
H j ω 1 uω ωc uω ωc e j t 0 e j t 0 uω ωc uω ωc e j t 0
所以
2 yt xt h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