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声武器

合集下载

次声波的应用

次声波的应用

次声波的应用江湘吉次声,又称亚声,就是低于20Hz的音,是一种人耳无法听到的声音。

次声“隐藏”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例如我们看到蝴蝶翅膀的振动,却无法听到它发出的声音,就是因为它振动的频率很慢,约为3~5Hz,这就是一种次声。

在自然界,例如火山喷发、地震、雷电、风暴、海啸、流星、极光、电离层扰动、太阳磁暴、海峡咆哮、雷鸣电闪、气压突变;在工厂,机械的撞击、摩擦;军事上的原子弹、氢弹爆炸试验等等,都可以产生次声波.总之,一切大物体的振动都能产生次声波。

次声的特点是来源广、传播远、穿透力强,有强大的空透能力及破坏力。

1883年8月27日,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突然爆发,它产生的次声波传播了十几万公里,绕地球足足三圈。

次声波为什么能“跑”得这么远呢?原来,由于常见次声波的频率在10~20赫的范围,在空气中的波长大致从数十米至数千千米,而空气对声波的吸收程度与频率有关,频率愈低,吸收愈小,因此,次声波在大气中传播时的衰减很小,往往能传播数万乃至数十万千米而未见有明显的衰减。

也就是说,次声波属弱衰减型能量,因而可以传得很远。

正是利用次声波的这些性能,科学家们发现它在许多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定位救援。

次声波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国际海难救助组织就在一些远离大陆的岛上建立起“次声定位站”,监测着海潮的洋面。

当海难发生时,无线电呼救信号失灵,遇难的海员只需将深水炸弹投入海洋爆炸,它所生成的次声波,就能在几分钟之内将求援信号送向远方,叩响“水中听音器”,救助人员即可迅速赶到海难现场进行救护。

2.次声武器。

由于次声波的频率与人及生物体主要器官的固有频率十分接近,所以在其作用下,人及生物体的主要器官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共振,引起人体功能失调或损坏,血压升高,全身不适;头脑的平衡功能亦会遭到破坏,人因此会产生旋转感、恶心难受。

如果次声波的功率很强,人体受其影响后,便会呕吐不止、呼吸困难、肌肉痉挛、神经错乱、失去知觉,甚至内脏血管破裂而丧命。

科普文:无声杀手--次声波和次声武器

科普文:无声杀手--次声波和次声武器

无声杀手--次声波和次声武器次声波和次声武器当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枪口消声器在1908年问世时,当时的报纸曾预言会出现无声的战争。

然而直到现在,消声器始终没有达到完全消声,倒是有了另一种真正无声的武器——次声武器。

次声武器与传统的枪炮不同,它不使用弹药,而是靠发射人耳听不到眼睛看不见的次声波来杀伤有生目标。

次声波是频率为0.0001~20Hz的声波,这个频段通常是人耳听不到的。

由于人体各部位都存在细微而有节奏的脉动,这种脉动频率一般为2~16Hz,如内脏为4~6Hz,头部为8~12Hz等。

人体的这些固有频率正好在次声波的频率范围内,一旦大功率的次声波作用于人体,就会引起人体强烈的共振,从而造成极大的伤害。

谈到共振的破坏力,可能不少读者都知道在19世纪的欧洲,曾多次发生过士兵齐步过桥引发桥体共振,使大桥倒塌的悲剧。

坚固的大桥都可以毁于共振,何况血肉之躯呢!次声武器就是利用频率低于20Hz的次声波与人体发生共振,使共振的器官或部位发生位移和变形而造成人体损伤以至死亡的一种武器。

自然界中的陨石落地、海上风暴,人类活动中的火炮发射、导弹飞行等等,广泛存在着次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在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广泛存在着次声波,人们正是通过次声波引发的破坏现象逐步认识它的神奇威力的。

1883年,印尼的克拉托火山大爆发,巨大的喷发激起强大的次声波,它绕了地球3周,在远离火山几万千米的观测站测到了这次次声波,这是世界上首次记录的次声波。

1948年,一艘名为“乌兰格梅奇号”的荷兰货船,在通过马六甲海峡时,突然遇到海上风暴,当救助人员赶到时,船上所有人员都莫明其妙地死了。

后经科学家们调查,才发现造成这场海难的罪魁是风暴与海面惊涛引起的次声波。

最近有人把神秘莫测的百慕大三角区发生的悲剧也归咎于该地区的次声波。

自然界中,海上风暴、火山爆发、大陨石落地、海啸、电闪雷鸣、波浪击岸、水中漩涡、空中湍流、龙卷风、磁暴、极光等等都可能伴有次声波的发生。

2017年士兵提干考试大纲《军事知识》:次声波武器

2017年士兵提干考试大纲《军事知识》:次声波武器

2017年士兵提干考试大纲《军事知识》:次声波武器
关键词:士兵提干张为臻提干考试培训大学生士兵提干提干考点提干考试大纲
次声波武器是一种能发射20赫兹以下低频声波即次声波的大功率武器装置。

在空中,它能以每小时1200km的速度传播,在水中能以每小时6000km 的速度传播,可穿透1.5m 厚的混凝土。

它虽然难闻其声,却能与人体生理系统产生共振而使人丧失功能。

研制的次声波武器分神经型和内脏器官型两种,前者能使人神经错乱,癫狂不止;后者能使人体脏器发生共振,周身产生剧烈不适感,进而失去战斗力。

由于次声波能穿透建筑物和车辆,因而躲在工事和装甲车里的人员也那里的一切有生力量,在波黑战争中美军就曾使用次声发生器发射次声波,几秒钟后使对方大批人员丧失了战斗力。

次声波武器已被列为未来战争的重要武器之一。

张为臻博客。

声波武器是新概念武器吗

声波武器是新概念武器吗

声波武器是新概念武器吗
是。

次声波武器就是一种利用声音杀伤敌人的新概念武器。

与一般声波武器不同,这种武器利用的是一种叫做次声波的声音。

所谓次声波就是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因为它的频率已经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所以人耳无法直接听到这种声音。

这种声音虽然不显眼,但它却有着很好的军事应用前景,因此次声波武器一直是美俄等军事强国争相研究的重点。

相关研究表明,次声波的频率与人体器官的固有频率十分接近,因此次声波极易与人体器官形成共振现象,而共振的出现则会对器官造成严重伤害。

轻者肌肉痉挛、呼吸困难,重者甚至会迅速死亡。

次声波武器可分为“神经型”和“器官型”两类,其中“神经型”是引起大脑共振,而“器官型”则是引起人体内脏器官共振。

无论是哪种类型,伤者受到的都是“内伤”,很难被外人察觉。

次声波除了杀伤力强外,还具有穿透力强的特点。

无论敌人躲在多厚的掩体内,都难以逃脱次声波武器的袭击。

次声波:杀人于无形无声的恐怖武器

次声波:杀人于无形无声的恐怖武器

次声波:杀人于无形无声的恐怖武器刘慧2008年07月04日08:21 来源:《科技日报》许多自然现象出现时,如海上风暴、火山爆发、地震、大陨石落地、大气湍流、海啸、电闪雷鸣、波浪击岸、水中漩涡、空中湍流、台风、磁暴、极光、冰雹等等,都可伴有次声波的发生;在与人类有关的活动中,诸如核爆炸,飞机、火箭、导弹飞行,火炮发射等也都会产生次声。

科学家认为,自然界的次声可刺激侵略,制造混乱无序的状态。

老虎在捕食前的怒吼可产生18赫兹的次声波,使猎物惊惶失措甚至昏迷。

某些地区精神疾病和疯子人数异常增多也与自然次声有关。

百慕大三角事故不断的谜底可能就是波浪振荡产生的次声波作用到机组人员,使他们精神错乱,甚至死亡,从而失去对飞机或舰船的控制,发生事故。

据报道,次声波亡人的事件还真有不少。

―――事件回放―――1980年,一艘名叫“马尔波罗”的帆船在由新西兰驶往英国的途中突然神秘地失踪;20年后,却在火地岛附近被人发现。

船上的一切都原封不动、完好如初。

就连已死多年的船员也都各就各位,保持着工作状态。

科学家对他们的神秘死亡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经过长期研究,终于发现,原来他们正是死于海上风暴产生的次声。

1992年11月24日,桂林上空发生了一起空难,141人死亡。

当事件的原因经多方解释而未肯定之时,中国声学研究所的专家,提出了存在着因“次声波”的作用而致使飞机坠毁的可能性。

桂林属半丘陵地带,气团依山势走向而上下浮动,引起气流震动,会产生一种“山背波”的次声波,当飞机遇到这种危害极大的由次声波引起的晴空湍流时,如同落入一个风旋涡中,在挤压力、冲力等多种强劲外力的作用下,将造成飞机失控、产生机毁人亡的恶果。

还有研究结果表明,次声波对飞机的影响还有一种“生物效应”。

该理论认为,当次声波的频率接近人体频率时,就有可能产生“共振”,飞机驾驶员无法承受这种强烈的效应,就有致命的危险。

也就是说,此次空难的凶手很可能就是这种次声波。

那么,次声波为何物?―――次生波―――研究发现,次声波是一种每秒钟振动数很少,人耳听不到的声波。

次声波及次声波武器的研究

次声波及次声波武器的研究

次声波及次声波武器的研究作者:张维赵晶来源:《硅谷》2011年第13期摘要:在分析次声波的特点和对人体危害的基础上,介绍次声武器的杀伤机理和特点,以及研究次声武器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次声波;次声武器;共振;定向聚焦中图分类号:TJ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1)0710060-011908年,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枪口消声器问世。

当时有人就曾预言会出现无声的战争。

虽然直到现在,消声器始终没有达到完全消声,但是却有了另一种真正的无声武器----次声波武器。

它不同于传统的枪炮类武器,它不是使用弹药,而是靠发射人眼睛看不见耳听不到的次声波来杀伤有生目标的。

那么,次声武器到底是怎样伤害有生目标的呢?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次声波。

次声波是频率为0.0001至20赫兹的声波,这个频段的声波通常不会引起人类的听觉,但是某些动物是可以听到次声波的。

次声波能产生反射、折射、衍射、干涉等现象。

它的特点是来源广、传播远、穿透力强。

虽然次声波我们看不见也听不见,可是在自然界和人类的活动中它却广泛存在着。

人们通过次声波引发的各种破坏现象逐步认识它的神奇威力的。

太阳磁暴、地震、火山爆发、风暴、枪炮发射、海浪冲击、热核爆炸、雷鸣闪电、气压突变等都会产生次声波,甚至像搅拌机、鼓风机、扩音喇叭、工厂中机械的撞击、摩擦等也都能产生次声波。

在地震前,某些动物会烦躁不安,实际上就是由于它们受到了次声波的影响;有些人认为神秘莫测的百慕大三角区发生的悲剧次声波也是部分原因。

次声波的波速和可闻声波相同,由于次声波频率很低,波长很长,不易被水和空气吸收,当次声波传播几千千米时,大气对其吸收还不到万分之几,所以它能传播较远的距离,能传播几千米至十几万千米,甚至某些次声波能绕地球几周。

能说明次声波传播远的例子,一个是1961年,苏联在新地岛进行的核试验激起的次声波绕地球转了35圈;另一个是1883年,克拉卡托火山爆发,产生的次声波绕地球三圈,传播距离十多万千米,经历了108小时。

次声波与次声武器

次声波与次声武器

次声波与次声武器20世纪70年代法国的报刊曾登载了一则耸人听闻的消息:有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次声枪,发射后可以使十几公里外的人震得血肉模糊,立即死亡。

消息传出后,轰动了世界,许多人感到震惊与不安,也引起各国科学家的关注。

科学家们经过考察与研究,认为制造次声武器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由于特高次声枪的次声波不仅不容易产生,而且更不容易集束沿某一方向传播。

因此这则报道只是一种误传。

次声波究竟能否使人死亡,这虽然是一个难于验证的问题,但是人们可以通过对动物的实验间接地对它加以说明。

例如在对狗、猴子和狒狒等动物进行试验室发现,狗在172dB高次声强的作用下,呼吸显著困难,几乎出现窒息。

猴子和狒狒比狗的耐受性好些,但呼吸率也下降了30%。

在这样强的声级下,用栗鼠做实验时发现,栗鼠的耳膜会出现破洞,甚至造成内耳和中耳的损坏。

如果声强再增高,比如达到195dB以上时,用6-9Hz的次声波对动物进行实验,他们会立刻死亡。

这主要是由于次声波引起了动物的心脏的器官的共振,最后造成破裂所致。

由此可以看出, 虽然目前还不能制造出一种使高声强次声传播几公里的次声枪, 但是在能够产生次声波的压力仓次声压力仓内却可以产生很强的次声波, 使仓内试验的动物立即死亡。

那么次声是什么呢,次声武器又是怎么一回事呢?1、次声和次声武器次声波的频率在0.001-20Hz之间,一般人耳听不到,但大象、鸽子、海豚等动物都能感受到。

次声广泛的存在于生活环境中,例如雷电、火山爆发、台风、极光、太阳磁暴等自然现象可以产生次声;工业生产机械、交通运输工具的空气动力装置、飞机船舶、大型机动车辆、告高速汽车等也是次声的主要来源。

次声波频率低,波长长,传播过程中不易被介质吸收,具有很强的穿透力。

对次声波物理性质及其生物学问题的研究,最早是在1966年,由法国学者加夫洛(Gavreau)提出,1972年巴黎国际噪声专业会议正式确定了次声的定义,并就有关次声的研究问题展开了讨论。

科普文:无声杀手--次声波和次声武器

科普文:无声杀手--次声波和次声武器

无声杀手--次声波和次声武器次声波和次声武器当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枪口消声器在1908年问世时,当时的报纸曾预言会出现无声的战争。

然而直到现在,消声器始终没有达到完全消声,倒是有了另一种真正无声的武器——次声武器。

次声武器与传统的枪炮不同,它不使用弹药,而是靠发射人耳听不到眼睛看不见的次声波来杀伤有生目标。

次声波是频率为0.0001~20Hz的声波,这个频段通常是人耳听不到的。

由于人体各部位都存在细微而有节奏的脉动,这种脉动频率一般为2~16Hz,如内脏为4~6Hz,头部为8~12Hz等。

人体的这些固有频率正好在次声波的频率范围内,一旦大功率的次声波作用于人体,就会引起人体强烈的共振,从而造成极大的伤害。

谈到共振的破坏力,可能不少读者都知道在19世纪的欧洲,曾多次发生过士兵齐步过桥引发桥体共振,使大桥倒塌的悲剧。

坚固的大桥都可以毁于共振,何况血肉之躯呢!次声武器就是利用频率低于20Hz的次声波与人体发生共振,使共振的器官或部位发生位移和变形而造成人体损伤以至死亡的一种武器。

自然界中的陨石落地、海上风暴,人类活动中的火炮发射、导弹飞行等等,广泛存在着次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在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广泛存在着次声波,人们正是通过次声波引发的破坏现象逐步认识它的神奇威力的。

1883年,印尼的克拉托火山大爆发,巨大的喷发激起强大的次声波,它绕了地球3周,在远离火山几万千米的观测站测到了这次次声波,这是世界上首次记录的次声波。

1948年,一艘名为“乌兰格梅奇号”的荷兰货船,在通过马六甲海峡时,突然遇到海上风暴,当救助人员赶到时,船上所有人员都莫明其妙地死了。

后经科学家们调查,才发现造成这场海难的罪魁是风暴与海面惊涛引起的次声波。

最近有人把神秘莫测的百慕大三角区发生的悲剧也归咎于该地区的次声波。

自然界中,海上风暴、火山爆发、大陨石落地、海啸、电闪雷鸣、波浪击岸、水中漩涡、空中湍流、龙卷风、磁暴、极光等等都可能伴有次声波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声波与次声武器
次声波又称亚声波,一般是指频率在10~~20Hz 之间的声波.通常情况下次声波并不引起人耳觉.与可听声波一样,次声波由各种物体的机械振动产生,通过各种弹性介质的振动向四周扩散传播.(文字显示) 1次声波的特点
声波的产生及其特点科学研究发现,许多自然现象出现时,如海上风暴、火山爆发、地震、大陨石落地、大气湍流、海啸、电闪雷鸣、波浪击岸、水中漩涡、空中湍流、台风、磁暴、极光、冰雹等等(几种代表图片一张幻灯片),都可伴有次声波的发生;在与人类有关的活动中,诸如核爆炸,飞机、火箭、导弹飞行,火炮发射,火车和地铁高速行驶时车身板壁与车内空气的次声频耦振,轮船航行,飞驰的车辆,高楼和大桥摇晃,甚至鼓风机、搅拌机、扩音喇叭(几种代表图片一张幻灯片)等都会产生很强的次声波.另外,次声波还广泛分布于工业生产、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中,如高速公路上疾驰的车辆中可产生120 dB 声强的次声波.次声波的频率低、波长长,因此在传播中被介质吸收很少,穿透能力很强.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
强度按210x I e α-=衰减,式中x 表示声波的传播距离,α是介质的吸收系数.空气的吸收系数
112210v α-=⨯ (v 为声波频率,单位为Hz),与声波频率平方成正比.(公式要写表达出来,包括各个字母的含义)次声波在大气中传播几千km 后,吸收还不到万分之几dBu o .例如4妇的炸药爆炸时,几km 外就听不到爆炸声了,但爆炸引起的次声却能传到80km 以外.1961年,前苏联在北极圈内新地岛进行的核试验激起的次声波绕地球转了5圈.(图片)次声波既能穿透空气、海水、土壤,也能穿透飞机机体、舰艇壳体、坦克车体,以及坚固的钢筋混凝土构体.例如频率为7 kHz 的声波用一张纸即可隔挡,而7 Hz 的次声波却可以穿透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高空大气湍流产生的次声波能折断万吨巨轮上的桅杆;地震或核爆炸所激发的次声波更能将高大的建筑物摧毁;海啸带来的次声波可将岸上的房屋毁坏等等.(尽可能表达出来)
2次声波对人体的危害 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次声波可对人体造成危害.当人体受到低强度次声影响后,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的应激反应及神经内分泌失调症状:烦躁、中耳压迫、耳痛、耳鸣以及头疼、恶心、呕吐、平衡失调、视觉模糊(一张片,几图片)等心1;也有报道次声波会使人体血压、心率、呼吸发生改变等b1.如以10 Hz 、135 dB 的次声作用人体15 min ,则人体内多处器官有振动感,实验结束后,受试者感到极度疲乏无力.高强度的次声甚至可导致人体严重的生理变化,甚至死亡.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人体各器官都有其固有的振动频率,而这种频率在3~17 Hz 之间,称为人体阿尔法节律.如头部为8~12 Hz ,胸腔为4~6 Hz ,心脏为5 Hz ,腹腔为6~9 Hz .(各个器官旁边致以文字标注)人体的这些固有频律正好在次声频率范围内,当次声作用于人体时,若它的频率与某一部位的自身频率接近或相等,即会引起生物共振反应,使其吸收能量;另一方面其共振刺激躯体感受器,将刺激传到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相关部位,引起一系列功能和形态改变,最终影响组织分子结构、生物氧化和能量代谢过程,以至危及性命Ho .次声波对人体的伤害除了频率之外,还与次声波的声强有关.通常人耳鼓膜能承受的声波强度是20~80 dB ,一旦强度超过这个界限,就会对健康产生危害.科学家们研究后普遍认为,次声强度在140dB 左右时,即使作用时间较短也会引起人体内脏器官机能改变;当次声强度上升到150 dB 时,则会引起人体内某些器官产生病变;如次声强度再升高,不仅会使人生理病理方面产生明显变化;甚至会导致人伤亡[5].因此把150 dB 的声强级定为人体承受次声的安全极限.
3 次声武器
次声波竟然具有如此大的威力,这个发现引起了军事科研人员的注意,并被武器学家用来制造次声武器.
3.1次声武器杀伤机理
(次声武器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并发展起来的新式武器,实质上就是能发出高强次声波的次声波发生器.次声武器的杀伤机理主要是通过生物共振作用使机体发生损伤.当次声武器发出的高强次声波作用于人体时,固有频率与次声波频率相近的人体器官就在次声波的作用下发生共振,导致器官变形、移位、甚至破裂,从而达到杀伤的目的.)(挑出主干表述)英国《观察家报》和美国《子夜》杂志对此作了如下报道:“次声武器能够消灭一座城市.那些躲在秘密掩体、坦克、潜水艇或其他貌似牢不可破的机器里的人,都难逃死亡的命运”.
3.2次声武器的研究概况
次声波所具有的神奇威力,引起了国外军事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自上世纪60年代起,国外就竞相研究次声武器.近年来,美、法、日、俄等国都已研制出了次声枪和次声炸弹.目前研究的次声武器按其发射频率和作用于人体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即“神经型”次声武器和“器官型”次声武器.“神经型”次声武器发射的次声频率和人脑的固有频率(8~12 Hz)相近.这种次声波作用于人体时,会刺激人的大脑,使之共振,对人的意识和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轻者感觉不适,注意力下降,情绪不安,头昏、恶心;严重时使人神经错乱,癫狂不止,休克昏厥,丧失作战能力.“器官型”次声武器发射的次声频率和人体内脏器官的固有频率(4~8 Hz)接近,当其作用于人体时,人体的内脏器官便会产生强烈共振,轻者肌肉痉挛,全身颤抖,呼吸困难;重者血管破裂,内脏损伤,甚至迅速死亡.另外,美国还将次声波用于小型非致命武器的开发上.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警方就开发了用于控制骚乱人群的次声武器,即使人“僵化”或失去战斗力的次声枪.90年代,一些科研机构在美军方资助下专门研制小型化的高功率次声发生器,并进行了战场模拟试验.1995年底美国出兵干涉波黑内战时,就曾秘密对波黑塞军阵地进行过非致命的次声攻击,据称,几秒钟就使塞军阵地陷入一片混乱,有人昏倒,有人呕吐不止.为预防劫机事件和恐怖袭击,目前已由总部设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的美国技术公司研制出一种声波枪.这种新型声波武器可以发射“声波子弹”,即集束声波.威力强大的集束声波能够使劫机分子暂时失去行动能力,从而阻止劫机事件的发生.但这种声波不会对飞机本身造成丝毫损害.美国新增加的空中警察将配备这种新型声波枪.3.3次声武器的特点
次声武器与传统的常规武器相比,有其独特的优点.
1)突袭、隐蔽性好.次声波听不见,看不着,也摸不到,可使敌人在不知不觉中遭到袭击,很容易达成对有生力量的突袭.此外,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达到340 m/s,在水中更高达1 500 m/s以上,比常规武器的飞行速度高出数倍,因而作用于敌方时,敌方反应时间极其有限,使突袭效果更加明显.
2)作用距离远,穿透能力强.只要防护设施中有缝隙和孔洞,它就会乘隙而入.所以次声波所到之处,将荡涤那里的一切有生力量,任何防护设施在次声武器面前都将无能为力.无论敌人是躲在掩蔽所里,或坐在坦克、装甲车中,或是躲在深海潜艇中等这些常规武器无能为力的地方,都将难以逃脱次声武器的攻击.
3)次声武器在杀伤敌人的同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不破坏敌方的武器装备.次声弹和中子弹一样,只杀伤生物而不摧毁建筑物,但它的杀伤威力却大大超过中子弹.次声武器的机动性也较好,既可用于单兵作战,也可车载、机载,便于装备部队.
3.4次声武器的缺点
目前,次声武器研制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定向聚焦(把次声波发射到所需要地方)、提高强度(达到一定距离内的杀伤效果)、仪器小型化(利于使用)和操作安全。

如果不能解决好这些问题,则很难应用于实战,也无法产生预期的效果,甚至会造成己方人员的伤亡。

4 结语
次声武器具有多项区别于传统武器的优势,是世界各国军方争相研制的非致命武器,军事科学家已经把它列为未来战争中新概念武器的重要成员,它将成为未来战争中非常重要的新概念武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