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练习

合集下载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人琴俱亡》同步练习(I)卷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人琴俱亡》同步练习(I)卷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人琴俱亡》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12分)1. (1分)读《悬岩边的树》,本诗作者是________,当代诗人。

2. (5分)读课文《捕蛇者说》,补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永州之野产异蛇,________黑质而白章;________触草木,________尽死;________以啮人,________无御之者。

3. (5分)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其实味不同4. (10分)语句翻译(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5.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李校长工作很忙,常常要接待许多学生家长的来访和来信。

B . 在政府及教育界知名人士的努力下,《隆中对》终于被编入了新教材。

C . 书法家米芾的故居是襄樊市新修建的汉江“外滩”。

D . 能否增强法律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保证。

6. (7分)按要求做题(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②无论魏晋③濯清涟而不妖④可爱者甚蕃(2)选出划线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A .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 . 此中人语云 / 不足为外人道也C . 欲穷其林 / 林尽水源D . 未果 / 后遂无问津者7. (2分)下列句子停顿错误的一项是()A . 陈太丘/与友期/行B . 与儿女讲/论文义C . 未若/柳絮/因风起D . 君与家君/期日中8. (5分)古诗文默写。

①祇辱于奴隶之手,。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③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深夜袭击敌人的紧张场景的诗句是:“,。

”④诗有形,那是“烟笼寒水月笼沙,”的轻风淡月,那是“,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花态草情;诗有声,那是“,洪波涌起”的惊涛拍岸之声,那是“,在河之洲”的幽幽鸣叫声。

9. (5分)下面的短文是写“口技”的,请你与课文《口技》比较一下,看看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例文:陆瑞白能口戏。

人琴俱亡习题

人琴俱亡习题

第十三课人琴俱亡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月余亦卒.()(2)便索舆.来奔丧()(3)便径.入坐灵床上()(4)弦既不调.()答案:(1)死(2)轿子(3)一直(4)协调2.翻译下列句子。

(1)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2)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3.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1)引恸绝良久(2)子敬速好琴(3)便径入坐灵床上(4)何以都不闻消息答案:(1)因∕恸绝良久(2)子敬∕速好琴(3)便∕径入坐∕灵床上(4)何以∕都不闻消息4.填空。

文中最能表现子猷与子敬兄弟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阅读全文,回答5~8题。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子猷、子敬俱病笃病重B.语时了不悲结束C.因恸绝良久很D.子敬素好琴向来【解析】选B。

“了”在句中的意思是“完全”。

6.翻译下列句子。

(1)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子猷)就要轿子来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2)(子猷)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

7.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琴不调”原因可能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对语段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可从琴和子猷内心心情两个角度来分析。

《人琴俱亡》课外拓展练习题

《人琴俱亡》课外拓展练习题

《人琴俱亡》课外拓展练习题
《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表达了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

下面这篇文章也是选自《世说新语·伤逝》,阅后完成文后题目。

王东亭①与谢公②交恶。

王在东闻谢丧,便出都,诣子敬,道欲哭谢公。

子敬始卧,闻其言,便惊起曰:“所望在法护。

”王于是往哭。

督师刁约不听前,曰:“官平生在时,不见此客。

”王亦不与语,直前哭,甚恸,不执末婢③手而退。

【注释】
①王东亭:即王王旬,小字法护。

他原是谢公的女婿,后离婚,故与谢公交恶。

②谢公:即谢安,字安石,晋吏部尚书。

累迁太保,录尚书事,赠太傅。

故又称谢太
傅。

③末婢:即谢琰,小字末婢,谢安少子。

1、给加点字注意并解释。

(1)交恶.()
(2)诣.子敬()
(3)王亦不与语.()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所望在法护。

(2)官平生在时,不见此客。

3、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王东亭对谢公有深厚的感情?。

2019-2020学年度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十三 人琴俱亡练习题九十一

2019-2020学年度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十三 人琴俱亡练习题九十一

2019-2020学年度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十三人琴俱亡练习题九十一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李校长工作很忙,常常要接待许多学生家长的来访和来信。

B、在政府及教育界知名人士的努力下,《隆中对》终于被编入了新教材。

C、书法家米芾的故居是襄樊市新修建的汉江“外滩”。

D、能否增强法律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保证。

【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人琴俱亡》这则故事写______,表现了______。

【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读课文《人琴俱亡》,你能结合下面句子补出省略的词语吗?①何以都不闻______消息?② ______便径入坐灵床上。

③ ______月余亦卒。

【答案】:【解析】:第5题【问答题】你能默写出最能表现子猷哀悼弟弟与自己生死相隔的悲叹句吗?【答案】:【解析】:第6题【问答题】故事《人琴俱亡》第1段中说,子猷对弟弟的死“了不悲”“都不哭”。

你是怎样理解子猷的这种行为的?【答案】:【解析】:第7题【问答题】《人琴俱亡》中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这个“不调”说明了什么?【答案】:【解析】:第8题【问答题】《人琴俱亡》中子猷死亡的原因是什么?【答案】:【解析】:第9题【问答题】如何理解《人琴俱亡》中子猷的“了不悲”,“都不哭”?【答案】:【解析】:第10题【问答题】课文《人琴俱亡》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答案】:【解析】:第11题【问答题】说出几个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

【答案】:【解析】:第12题【语言表达】收集写手足之情的诗句和谚语。

【答案】:【解析】:第13题【翻译】翻译下列句子。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

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答案】:【解析】:第14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人琴俱亡》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伴你学答案

八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伴你学答案

20XX年八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伴你学答案语文素质不仅直接地影响着学生学习其它学科的能力和水平,而且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将极大程度地影响着他与社会沟通或自我表达的能力和水平。

那么八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伴你学答案该怎么写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伴你学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八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伴你学答案篇一《人琴俱亡》第1题答案略《人琴俱亡》第2题答案yóu dù liǎo yú tiáo tàng《人琴俱亡》第3题答案俱:都。

既:已经。

笃:(病)重。

掷:扔。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因:于是,就。

索:要。

而:表承接,不译。

恸:痛哭,极度悲哀。

琴:弹琴。

绝:气息终止。

卒:死。

《人琴俱亡》第4题答案①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以丧矣。

② 了不悲,都不哭。

③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人琴俱亡》第5题答案子猷的死是因为生病和悲痛。

《人琴俱亡》第6题答案不矛盾,子猷和子敬有着深厚的手足之情,两人都患了重病。

子猷先前之所以“不悲”“不哭”是因为他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又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

但后来发现琴因主人亡而音调不调了,琴随人亡了,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内心的悲痛无法排解,所以才“掷琴”并“恸绝良久”。

《人琴俱亡》第7题答案世上的手足之情无比珍贵,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即可)《人琴俱亡》第8题答案略《人琴俱亡》第9题答案(1)身边的人(2)顺承,不译(3)说话(4)轿子(5)一向(6)直往(7)于是(8)死《人琴俱亡》第10题答案(1)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不哭。

(2)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人琴俱亡》第11题答案略《人琴俱亡》第12题答案(1)已经(2)为什么(3)都(4)很《人琴俱亡》第13题答案文章用比照手法写了子猷两种异于常人的表现:“了不悲”“都不哭”和“恸绝良久”,突出了子猷行为的脱俗和与子敬兄弟之情的深挚。

《人琴俱亡》重点理解

《人琴俱亡》重点理解

《人琴俱亡》重点理解
《人琴俱亡》重点理解
《人琴俱亡》
研习1.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
答:“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了不悲”、“ 都不哭”、“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都表现了子猷对弟弟的兄弟之情。

“不调”既是写实际情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

研习2.文中能表示子猷与子敬兄弟情深的地方有哪些?并做简单说明。

答:(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说明子敬虽不愿子猷知道他的死而更悲伤,但子猷却能感到子敬已死,表明兄弟情深。

(2)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表明子猷因为子敬之死而悲痛,加之病痛,随子敬而去。

(3)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子猷希望为子敬弹奏琴曲,作为送别,表明兄弟情深。

研习3.子猷面对子敬的死,不哭与哭各是什么原因?
答:不哭是因为子猷知道自己大去之日不远了,可以与九泉之下的子敬相聚了。

哭是难以忍受与兄弟阴阳相隔,孤独一人之痛。

王子猷“语时了不悲”,请结合文章主旨,揣摩一下他说话时的心理,不超过60字。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人琴俱亡》同步测试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人琴俱亡》同步测试 苏教版

第十三课人琴俱亡5分钟训练(预习类练习,可用于课前)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子猷(yǒu)便索舆来奔丧(yúB.便径入坐灵床上(jìng)弦既不调(tiáo)C.掷地(zhì)俱病笃(dǔ)D.因恸绝良久(dòng)月余亦卒(zú)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字音。

D项中“恸”念“tòng”答案:D2.①《人琴俱亡》的作者是,出自,南朝宋家。

②王子猷即,子敬即,两人都是的儿子。

答案:①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文学家②王徽之王献之王羲之3.翻译句子:①(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译文:②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

译文: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答案:①子猷到后,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②这表明他一定是死了。

说话时完全不悲伤。

4.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思路解析:该题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对文中句子的理解去把握人物情感。

应注意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答案:“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了不悲”“都不哭”“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和“恸绝良久”“月余亦卒”等语句。

10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 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王子猷、子敬俱病笃(笃:)②语时了不悲(了:)③便索舆来奔丧(舆:)④子敬素好琴(素:)⑤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径:)⑥弦既不调(调:)思路解析:此题考查词义的积累。

答案:①沉重②完全③轿子④一向⑤径直⑥协调2.译句:⑴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⑵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答案:(1)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2)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3.人们常用“人琴俱亡”这个成语比喻什么?思路解析:引导学生积累成语。

答案:比喻对知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11小题。

《人琴俱亡》学习指导

《人琴俱亡》学习指导

人琴俱亡【重点难点点拨】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笃(dǔ)索(suǒ)舆(yú)径(jìng)弦(xián)弦既不调(tiáo)掷地(zhì)恸(tòng)卒(zú)二、作者简介刘义庆,南北朝时期宋朝文学家,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

是王室宗族,袭封临川王。

擅长文学。

喜聚文士。

所著《世说新语》是记述汉末以来士大夫阶层轶事琐事的一部书,文学史上称“轶事小说”。

所记未必尽合史实,但却反映了这个时期的社会风气和上层人物的精神面貌、生活情况等。

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荒淫残暴有所暴露,对某些人物的优良品质有所表彰。

全书三十六篇,同类的故事辑为一篇。

三、课文注释及译文,分析这部分,主要写了王子敬先死亡的消息。

虽未写子猷的痛哭泣涕,但此时此地无声胜有声,内心的悲伤,手足之情不言而喻,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王子猷的伤感之情,尤其“何以都不问消息”一句的责问写出了他的痛心和惊讶之情。

结句更突出了他去奔丧的急切之情。

因此,子敬不哭,并非不伤心,而是把哀痛埋在了心底,这种表现也与他的行为超常脱俗有关。

这部分写子猷为子敬守灵,因伤感过度,最后也死去。

由为子敬弹琴,人在琴在,人亡琴亡一事集中表现了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

如果说前一部分还未看出子猷的伤感之情的话,那这一部分的兄弟情深就很清晰地显露在读者面前了。

四、文章结构全文共2自然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写子敬死亡的消息第二部分(第2段),写子猷为子敬奔丧,最后也死去一事。

五、一词多义六、重点字词笃:(病情)沉重。

例句:俱病笃左右:身边跟随的人。

例句:子猷问左右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例句:何以都不问消息索:①取、要。

例句:便索舆来奔丧②寻找。

例句:使人索扁鹊《扁鹊见蔡桓公》掷:扔。

例句:碎裂奏牍掷地《赵普》绝:极。

例句:绝山献多生怪柏《三峡》余:整数的零头。

例句:月余亦卒七、古今异义八、特殊句式1.倒装句宾语前置例句:何以都不闻消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琴俱亡》同步练习
便索舆来奔丧 便径入坐灵床上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2、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3、语时了不悲。

4、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5、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

6、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7、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子猷 (1*10)
好琴 不调
病笃 掷琴_ 了不悲 恸绝
奔丧
亦卒
二、解释加点字(1*25) 俱病笃 何以都不闻消息 而子敬先亡 此已丧矣
掷地云 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语时了不悲 子敬素好琴
三、翻译下列句子( 2*7)
四、你能结合下面句子补出省略的词语吗?( 1*3)
1、何以都不闻(
)消息?
)便径入坐灵床上。

弦既不调
3、( )月余亦卒。

五、问答:
1、你能默写出最能表现子猷哀悼弟弟与自己生死相隔的悲叹句吗?(
2、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于子敬的兄弟之情?子猷“取子敬琴弹, 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 (
4)
3、子猷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 2)
4、如何理解子猷的“了不悲”,“都不哭”?
( 3)
5、找出文中子猷的语言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 2)。

(3)
7、课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 ?
&课文写了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独特在哪里?( 2)
2)
6、文中表现子猷一心挂系弟弟的三个动词
附:答案
三、翻译下列句子(2*7 )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

2、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 是他已经死了。

” 3、语时了不悲。

说话时完全不悲伤。

4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5、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就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

6、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子猷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

7、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一个月后子猷也死了。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子猷 y d
(1*10)
病笃 d u 好琴 h co
索舆 y u 掷琴 zh 1 恸绝 tcng
亦卒 Z U 不调 ti do 了不悲li co
二、解释加点字 俱病笃 都 1*25) (病)重 何以都不闻消息 此已丧矣 这 而子敬先亡 表承接。

不译 即“以何”为什么
总,竟
语气助词,“了”
便索舆来奔丧 于是。

就 轿子
便径入坐灵床上 直往
弦既不调已经
协调
掷地云投掷,扔 人琴俱亡都
因恸绝良久于是,就 痛苦,极度悲哀 气息中止,死亡
月余亦卒
语时了不悲动词,说话 — 很 完全
子敬素好琴 向来,一向
喜欢
四、你能结合下面句子补出省略的词语吗?(
1*3)
2) 1、何以都不闻(子敬 )消息? 2、(子猷 )便径入坐灵床上。

3、(子猷)月余亦卒。

五、问答:
1、你能默写出最能表现子猷哀悼弟弟与自己生死相隔的悲叹句吗?(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2、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于子敬的兄弟之情?子猷“取子敬琴弹, 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 (
4)
3、子猷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
2)
因为牛病和悲痛
4、如何理解子猷的“了不悲”,“都不哭”? ( 3)
自知自己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

对子敬 的死,子猷早已有准备,因为“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5、找出文中子猷的语言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
2)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表现了对弟弟的关心和痛失弟弟的悲伤。

6、文中表现子猷一心挂系弟弟的三个动词
7、课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 ?
子猷先前之所以“不悲” “不哭”是因为他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
到那时又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

但后来发现琴因主人亡而音调不调 了,琴随人亡了,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内心的悲痛无法排解,所以才“掷 琴”并“恸绝良久”
&课文写了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独特在哪里?(
“不悲” “不哭”,“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
’子敬子敬,人 琴俱亡”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