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庆《人琴俱亡》原文及译文
人琴俱亡的文言文的翻译

昔有一人,好琴音。
琴音妙绝,常自弹之。
日久,琴音与人之心通,相得益彰。
此人乐此不疲,琴技日益精妙。
一日,此人因事远行,将琴留于家中。
行至中途,忽感心绪不宁,忆起琴音,不禁泪下。
遂折返,匆匆赶回家中,欲取琴弹之。
然家中空无一人,琴亦不知去向。
此人悲痛欲绝,痛哭流涕。
自责不已,悔不当初。
心想:“吾一生所好,不过琴音耳。
今琴音既失,吾心亦亡。
”自此,此人心灰意冷,再无生趣。
后有友人来访,见此人憔悴不堪,便问其故。
此人遂将事由告知。
友人大惊,曰:“君之琴,吾曾见之。
近日,吾见一老者,携琴而行,似是君之琴也。
”此人闻言,急欲寻访。
友人遂陪同,一同前往。
至一山洞,果见一老者,携琴而立。
此人见之,悲喜交加。
遂上前,欲取琴归。
老者却曰:“此琴已非君之琴,吾已易其音矣。
”此人闻言,心如刀割。
痛哭流涕,悔恨不已。
老者见状,叹曰:“君之琴,乃人与琴之合,非琴之本身。
君若欲得琴音,必先找回自己之心。
”此人听罢,恍然大悟。
遂谢过老者,辞别友人,返回家中。
自此,此人痛改前非,重新振作。
他开始反思自己,努力找回那颗曾因琴音而迷失的心。
日复一日,此人逐渐恢复了往日的活力。
他开始学习新事物,充实自己的生活。
在寻找琴音的过程中,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们一同探讨琴艺,共同进步。
终于,在某个夜晚,此人独坐于庭院,抚琴而歌。
琴音悠扬,宛如天籁。
他心中喜悦,仿佛又回到了那段美好的时光。
这时,他突然发现,那颗曾因琴音而迷失的心,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回到了他的身边。
从此,此人琴艺更加精湛,琴音更加动人。
他与琴,再次融为一体。
人琴俱亡,成为了过去。
而他,也终于找到了那颗属于自己的心。
翻译:昔日,有一个人,酷爱琴音。
琴音美妙绝伦,他常常独自弹奏。
随着时间的推移,琴音与他的心灵相通,相互衬托,相得益彰。
他对此乐此不疲,琴技也日益精进。
有一天,这个人因为事情远行,将琴留在了家中。
在旅途中,他突然感到心神不宁,想起了琴音,不禁泪流满面。
于是他折返,匆匆赶回家中,想要取琴弹奏。
人琴俱亡的原文及其翻译

人琴俱亡的原文及其翻译
人琴俱亡的原文及其翻译
【原文】:
王子猷①、子敬②俱病笃③,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④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⑤不悲。
便索舆⑥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⑦,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⑧不调⑨,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⑩,月余亦卒。
《世说新语伤逝》
【注释】:
①子猷: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
他卓荦放诞,清高自恃,因此引来很多非议,后世更有人称他为伪名士。
②子敬: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死时四十三岁。
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
舆(yú):轿子。
调:协调。
人琴俱亡,表示看到遗物、悼念死者的悲痛心情。
③笃:(病)重。
④都:总,竟。
⑤ 了(liǎo):完全。
⑥舆:(yú)轿子。
⑦琴:名词用作动词,弹琴。
⑧既:已经。
⑨调:协调。
⑩恸(tòng)绝良久:痛哭了很久,几乎昏死过去。
【翻译】: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重了,子敬先去世了。
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说话时脸上看不出一点悲伤的样子。
就要来轿子去奔丧,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向来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
你的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死过去。
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去世了。
《人琴俱亡》(最新定稿)

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诵读古文,体会用独特悼
念方式表达深厚的兄弟情谊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品味 简洁传神的语言 重点: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 。 难点:体会用独特悼念方式表达深 厚的兄弟情谊,感受凄美的爱的感情 熏陶。
这些成语你知道吗?
望(梅)止渴 (顾)名思义 (鹤)立鸡群 应接不(暇) 渐入(佳 )境 豹 管中窥( ) 口若(悬)河 一(往)情深
合作探究
三、哪些因素可能使“取子敬琴弹, 弦既不调”?
(1)是子敬病了很长时间,琴放置 久了。(2)是子猷睹琴思人,悲伤过 度,不能调琴。
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
(1)说明长时间不弹,琴弦不协调的客 观事实。 (2)说明子猷病重,身体极度虚弱,更 因心情十分悲痛,不能控制,弹到 后来,曲不入调,琴不成声。
拓展延伸
二、人们常用“人琴俱亡”这个成 语来比喻什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比喻对知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拓展延伸
三、《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 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 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巍巍乎 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 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 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 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 乐曲高妙。
刘义庆(403—约443)
南朝宋文学家。 自幼才华出众, 爱好文学。除 《世说新语》外, 还有志怪小说 《幽明录》。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 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全 书分德行、言语、正事、文学 等36个门类,记载了自东汉末 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 大夫的言谈轶事,较为集中地 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和 士大夫的思想品德。 《世说新语》的语言以精炼含蓄、隽永传 神见长。作者善于以小见大,即事见人,通过 生活细节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个性。
人琴俱亡意思原文

人琴俱亡意思原文1. “人琴俱亡”说的就是人和琴都没了呀!就像你特别宝贝的一个东西和你紧密相连,突然有一天它们一起消失了,哎呀,那得多难受啊!比如说你和你最爱的宠物,要是哪天它突然不在了,你不也会伤心欲绝嘛!2. 人琴俱亡啊,不就是那种失去了就感觉心里空落落的感觉嘛!就好比你一直依赖的好朋友突然离开了,你是不是会觉得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呀!就像我以前的同桌转学走了,我当时心里那个失落哟!3. 人琴俱亡,这意思不就是人和自己珍视的东西一同消逝嘛!这就好像你一直喜欢的那本书,不小心弄丢了再也找不回来,那滋味可不好受呀!我之前丢了一本很有意义的相册,可不就是这种感觉嘛!4. 哎呀呀,人琴俱亡不就是说人没了琴也没了嘛!这跟你失去了最爱的家人和家里最有纪念意义的摆件一样,那真的是双重打击呀!像我爷爷去世的时候,他常坐的那把椅子也感觉特别孤单。
5. 人琴俱亡呀,就是那种一切都不存在了的感觉呀!这不就像你一直梦想的舞台和你准备好的精彩表演,一下子都没了,多可惜呀!我曾经精心准备的演讲,因为意外没能进行,那种失落感真的很强。
6. 人琴俱亡,简单来说就是人和重要的东西一起没了呗!就像你一直视为宝贝的吉他,和你一起经历过很多美好时刻,突然有一天都不存在了,多让人伤心啊!我朋友的那把吉他坏了,他伤心了好久呢!7. 人琴俱亡的意思就是啥都没啦!这跟你失去了最爱的游戏装备和你在游戏里的辉煌战绩一样,是不是超级失落呀!我之前游戏账号出问题,啥都没了,真的欲哭无泪啊!8. 人琴俱亡,不就是一切都化为乌有嘛!就好比你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和你付出的努力,突然都没了意义,这得多难受啊!我努力准备的考试,因为生病没考好,那种感觉真的糟透了!9. 人琴俱亡,其实就是那种深深的失落感呀!就像你失去了陪伴你多年的玩偶和那些美好的回忆,多让人难过呀!我小时候的那个布娃娃找不到了,现在还觉得遗憾呢!10. 人琴俱亡嘛,就是人和与之相关的都消失啦!就好像你失去了最喜欢的老师和在那课堂上的快乐时光,是不是很不舍呀!我之前特别喜欢的一位老师调走了,真的很舍不得呀!我的观点结论:人琴俱亡表达的是一种深深的悲哀和失落,这种情感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经历,它让我们更懂得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
成语故事_人琴俱亡

【释义】比喻对知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七个儿子。
他这七个儿子中,比较有名气的有五个。
其中又有四个在《晋书》中有传,可谓名垂青史。
长子玄之早年夭折,不大为人们所知;次子凝之死于战乱之中,所以对他的事迹的记载也不多。
对于他的儿子记载较多的是徽之和献之。
特别是献之,他是继父亲王羲之之后又一位大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
王徽之字子猷,曾在大司马桓温帐下作过参军。
王徽之性格狂放,不拘小节。
有一次,大司马桓温问他:“现在你负责哪一项工作?”王徽之回答说:“我好像是管马的!”桓温又问:“你管多少马?”王徽之回答:“我连马都不知道,怎么会知道它们的数量呢?”后来王徽之被调到车骑将军桓冲的帐前,作骑兵参军。
一次,王徽之与桓冲出门,恰逢暴雨倾盆,王徽之立即跳下马,钻入了桓冲的车中。
进到车里,他对桓冲笑笑说:“外面下雨,你怎么好意思独自坐一辆车呢?”王徽之曾在山阴后住,这天夜里,大雪初停,一轮明月照得四野生辉,银白世界让人生出许多遐想。
王徽之忽然想起好友戴逵家住郯溪,王徽之驾起小船,赶了一夜路,来到戴逵的家门前,可是,连招呼也没打,竟返身回去了。
有人知道了这件事就问他:“你这算怎么回事呀?”王徽之回答说:“我乘着兴致而去,到了那儿,访友的兴致已经尽了,兴致满足了就回去,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逵呢?”(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王徽之的弟弟王献之,不仅精于书法,而且善于绘画,为人则风流倜傥,豪放不羁。
一次,一个小偷潜入他的住宅进行盗窃,将他屋里的物品偷了个精光,小偷正要走,他却不慌不忙地对小偷说:“梁上君子,那条青毡是我家的旧物,请把它给我留下。
”一句话把小偷吓跑了。
王献之任秘书丞时,有一次路过吴郡,听说顾辟疆家的花园景色秀美,便没有征得主人的同意,就闯进去游玩。
事后,甚至连招呼也没有与主人打一声。
顾辟疆毫不客气地批评王献之说:“对主人傲慢是不懂得礼貌,自以为高贵是不明道理,有了这两样就是为人所不齿的疯子。
《人琴俱亡》原文和译文(翻译)

《人琴俱亡》原文和译文(翻译)《人琴俱亡》原文和译文原文: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翻译:王子猷、王子敬都病重了,子敬先去世了。
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说话时脸上看不出一点悲伤的样子。
就要来轿子去奔丧,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向来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你的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死过去。
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去世了。
出处《晋书王徽之传》:“献之卒,徽之……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释义:子猷: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子敬: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的儿子亡:死去,不存在。
都:总,竟。
了(liǎo):完全。
舆(yú):轿子。
调:协调。
“人琴俱亡”,表示看到遗物、悼念死者的悲痛心情。
成语故事:王徽之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曾担任大司马桓温的参军(将军府参谋)。
他性格奔放超脱、不受约束,常蓬松着头发,衣带也不系好,就随随便便地上街寻友,出门访客。
闲散成性的王徽之对自己所担任的职务,也不常过问。
他做过车骑将军桓冲的骑兵参军,一次桓冲问他:“你在管哪方面的事啊?”他含含糊糊回道:“大概是管马吧。
”桓冲又问:“管多少马呢?”他回道:“我不懂马,是个外行,管它有多少哩!”桓冲再问:“近来,马死掉可多?”他干脆说:“活马我尚且弄不清,哪里还弄得清死马!”王徽之有个弟弟叫王献之,字子敬,也是东晋的大书法家,与父亲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
徽之、献之兄弟俩感情非常好,年轻时同住在一个房间里。
平时,做哥哥的很佩服自己的弟弟。
有一天,家里失火。
《人琴俱亡》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人琴俱亡》文言文阅读附答案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人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参考答案:1、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作者刘义庆,彭城(今江苏徐州) 人,南朝宋的文学家。
2、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译]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②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译]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
③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译]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4、说说成语人琴俱亡的含义。
[答]睹物思人,悼念死者。
5、说出几个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
[答]一往情深口若悬河望梅止渴等。
6、如何理解子猷的了不悲,都不哭?[答]自知自己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
对子敬的死,子猷早已有准备,因为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7、找出文中子猷的语言并分析其表达作用?[答]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表现了对弟弟的关心和痛失弟弟的悲伤。
8、文中表现子猷一心挂系弟弟的三个动词索、径、掷。
9、课文开头写子猷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答]子猷先前之所以不悲不哭是因为他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又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
但后来发现琴因主人亡而音调不调了,琴随人亡了,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内心的悲痛无法排解,所以才掷琴并恸绝良久。
10、课文写了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独特在哪里?[答]不悲不哭,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11、收集写手足之情的诗句和谚语: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13课《人琴俱亡》

拓展阅读一管宁割席◎刘义庆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华捉而掷去之()(2)又尝同席读书()(3)宁读如故()(4)歆废书出观()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3.管宁采用割席的方法与朋友绝交,你认为这种方法可取吗?简说你的理由。
拓展阅读二下文中的老师为什么说“一个凭着实力考了零分的学生跟考了‘A’的学生是一样出色的!我为你感到骄傲”?这个学生由“厌学”到“好学”的转变说明了什么?零分之约我对学习一点也不感兴趣。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像迈克尔·舒马赫那样的世界一流赛车手。
直到卡尔森小姐来到我们的班级以后,这一切才得以改变。
一定是教过我的老师都向卡尔森小姐说过我的坏话了,所以第一天上课,她在点到我的名字的时候就冲我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说:“你就是整天梦想当个赛车手,却不爱学习的斯蒂文弗吗?”“是的。
”我感觉她的话里有一些鄙夷的成分,这是对一个十三岁少年尊严的莫大侮辱。
我接着声音高亢起来,坚决而富有挑衅地说:“舒马赫是我的偶像,他像我这么大时成绩也很糟糕,他曾经考过零分呢,现在不一样当了世界顶尖级赛车手?”卡尔森小姐突然爽朗地笑了起来:“他考了零分当了赛车手,而你从来没有考过零分啊,每次都是‘C’!”说完,她扬了扬手中的成绩单。
她竟然笑话我没有考过零分!我真的觉得自己当众受到了羞辱。
我咽了一口唾沫,从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声音:“哼,下次我就考个零分给你看看!”她伸长了耳朵,仿佛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小辫”似的,说:“好啊,这个创意很好!咱们不妨做个约定,你要是考了零分,那么在班级里你一切自便,我绝不干涉;如果你考不了零分,就要服从我的管理,好好学习!”“不过,既然是‘考’,咱们还得遵循必要的考试规则:试卷必须答完,不能一字不填就交卷,更不能离场逃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义庆《人琴俱亡》
原文: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翻译: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重了,子敬先去世了。
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说话时脸上看不出一点悲伤的样子。
就要来轿子去奔丧,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向来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你的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死过去。
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去世了。
~~~~~~~~~~~~
出处《晋书·王徽之传》:“献之卒,徽之……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
释义:子猷: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子敬: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的儿子亡:死去,不存在。
都:总,竟。
了(liǎo):完全。
舆(yú):轿子。
调:协调。
“人琴俱亡”,表示看到遗物、悼念死者的
悲痛心情。
成语故事:
王徽之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曾担任大司马桓温的参军(将军府参谋)。
他性格奔放超脱、不受约束,常蓬松着头发,衣带也不系好,就随随便便地上街寻友,出门访客。
闲散成性的王徽之对自己所担任的职务,也不常过问。
他做过车骑将军桓冲的骑兵参军,一次桓冲问他:“你在管哪方面的事啊?”他含含糊糊回道:“大概是管马吧。
”桓冲又问:“管多少马呢?”他回道:“我不懂马,是个外行,管它有多少哩!”桓冲再问:“近来,马死掉可多?”他干脆说:“活马我尚且弄不清,哪里还弄得清死马!”王徽之有个弟弟叫王献之,字子敬,也是东晋的大书法家,与父亲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
徽之、献之兄弟俩感情非常好,年轻时同住在一个房间里。
平时,做哥哥的很佩服自己的弟弟。
有一天,家里失火。
徽之吓得连鞋也来不及穿,慌忙逃走;献之却神色不变,泰然地被仆人扶出。
一天半夜,他们家里钻进来一个小偷,打算把凡能拿走的东西都偷走。
王献之发觉后,就慢吞吞地说:“偷儿,那青毡是我家祖传旧物,就把它留下来吧。
”小偷一听,惊慌地逃跑了。
他们兄弟俩常在晚上一起读书,边读边议,兴致很高。
有一晚,两人一起读《高士传赞》,献之忽然拍案叫起来:“好!井丹这个人的品行真高洁啊!”井丹是东汉人,精通学问,不媚权贵,所以献之赞赏他。
徽之听了就笑着说:“井丹还没有长卿那样傲世呢!”长卿就是汉代的司马相如,他曾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和跟他私奔的才女卓文君结合,这在当时社会里是很
不容易的,所以徽之说他傲世。
后来,王徽之任黄门侍郎(皇帝身旁的侍从官),因不习惯宫廷那一套十分拘束的生活,就辞职回家。
说也巧,他回家没多久,居然和王献之同时生起病来,而且两人的病都不轻。
当时有个术士(看相占卜为业的人)说:“人的寿命快终结时,如果有活人愿意代替他死,把自己的余年给他,那么将死的人就可活下来。
”徽之忙说:“我的才德不如弟弟,就让我把余年给他,我先死好了。
”术士摇摇头:“代人去死,必需自己寿命较长才行。
现在你能活的时日也不多了,怎么能代替他呢?”没多久,献之去世。
徽之在办丧事时居然一声不哭,只是呆呆地坐着。
他把献之生前用的琴取过来,想弹个曲子。
但调了半天弦,却总是调不好。
他再也没心思调下去了,就把琴一摔,悲痛地说:“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意思是说:“子敬啊子敬,你是人和琴同时都失去了啊!”
王徽之因极度悲伤,没多久病情转重,过了一个多月也死了。
后来,人们就用“人琴俱亡”,表示看到遗物、悼念死者的悲痛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