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研究结果和临床意义-课件
沙库巴曲缬沙坦临床应用护理课件

与其他心血管药物的相互作用
沙库巴曲缬沙坦与利尿剂
01
沙库巴曲缬沙坦可增强利尿剂的降压作用,同时减少利尿剂引
起的低钾血症风险。
沙库巴曲缬沙坦与ACE抑制剂
02
联合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和ACE抑制剂可增强降压效果,但需
注意监测肾功能和血钾水平。
沙库巴曲缬沙坦与ARBs
03
沙库巴曲缬沙坦与ARBs联合使用可能导致血压过低,需谨慎使
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
总结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在高血压治疗中具有良好疗效,能够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详细描述
沙库巴曲缬沙坦是一种新型降压药物,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受体和脑啡肽酶活性,发挥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 用。多项临床研究显示,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够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止低血压。
肾功能不全
对于肾功能
如出现肝功能异常,应立即停 止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并采 取措施保护肝功能。
过敏反应
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 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并采取
抗过敏措施。
不良反应的预防与监测
定期监测血压
在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 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压 ,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
儿童
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儿童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得到充分研 究,因此不推荐儿童使用。
老年人
老年人心肌肥厚、血管老化等生理变化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 和代谢,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时应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剂量, 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
THANKS
感谢观看
低血压。
肾功能监测
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应定期监测肾功能, 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肾
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本文旨在观察缬沙坦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疗效。
通过对缬沙坦的药理作用和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同时探讨患者临床观察方法和临床数据分析。
将对缬沙坦的副作用进行评估。
本文将总结缬沙坦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地位,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研究的临床观察,有望为缬沙坦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更多的证据和支持,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缬沙坦、心血管疾病、临床疗效观察、药理作用、临床数据、副作用、治疗地位、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卫生领域的重大问题,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居高不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缬沙坦是一种常用的治疗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其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II受体的活性,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病变的发展,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目前关于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尚不够系统和充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估,探讨其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缬沙坦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疗效,并对其药理作用进行探究,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准确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具体目的如下:1. 评估缬沙坦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包括降血压、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方面的疗效;2. 探讨缬沙坦的药理作用,了解其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机制,从分子水平揭示其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途径;3. 制定患者临床观察方法,建立科学可靠的观察指标和评估体系,确保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度;4. 对临床数据进行细致分析,从统计学角度验证缬沙坦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5. 评估缬沙坦的副作用情况,分析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抗心衰新药—沙库巴曲缬沙坦ppt课件

注意事项
需注意的是,为减少血管性水肿风险,必须在停止ACEI治疗36小时之后才 能开始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且不应与ARB合用;对于之前应用ARB的患 者,则可直接转换为ARNI,无时间间隔要求[2]。ARNI的使用应从小剂量 起始,逐渐滴定至靶剂量。2017年ACC《优化心力衰竭治疗决策路径专家 共识》对ARNI的使用流程及剂量进行了详细介绍(下图)
图 2017ACC共识:ARNI使用流 程及剂量
表. 2017ACC共识:ARNI的起始推荐剂量及靶剂量
具体用法
起始剂量:推荐起始剂量为每次100 mg,每天两次。在目 前未服用ACEI或ARB的患者或服用低剂量上述药物的患者中, 用药经验有限,推荐起始剂量为50 mg,每天两次。需强调的 是,沙库巴曲缬沙坦每次200 mg每天两次是PARADIGM-HF 研究证实的获益剂量,2017年ACC《优化心力衰竭治疗决策 路径专家共识》特别提出了指南指导性药物治疗(GDMT)的 十大原则,其中首要原则即为“靶剂量与最佳预后相关”,因 此应尽量保证药物的靶剂量治疗[2]。
基于PARADIGM-HF研究,从ACEI转换为沙库巴 曲缬沙坦的患者多重获益显著,不仅包括生存/发病 率获益(降低心血管死亡率、全因死亡率和心力衰 竭住院率),且亚组分析进一步证实其可降低再入 院风险、改善心力衰竭疾病进展(包括因心力衰竭 恶化而住院、需进行门诊心力衰竭强化治疗、其他 非致死性临床恶化事件风险),改善生活质量。因 此,在满足适应证的前提下,经济条件许可者建议 尽早起始ARNI,以使获益最大化。
酶抑制剂LBQ657,具有抑制脑啡肽酶的作用。
ARNI起始时机:从ACEI/ARB的转换治疗需个体化
关于ARNI的起始时机,2017年ACC《优化心力衰竭治疗决策路径专家共识》推荐, 接受ACEI/ARB稳定治疗的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II~III级HFrEF患者,如估算肾小球 滤过率(eGFR)≥30 ml/(min·1.73 m2)且血压足够,即可转换为沙库巴曲缬沙坦[2]。 该共识同时指出,临床实践中可能会遇到符合ARNI使用指征、但之前从未应用过 ACEI/ARB的患者,尽管目前缺乏在该类患者中应用的充分证据,但共识委员会仍建议 可与患者充分沟通、且密切随访监测的情况下起始ARNI治疗,但对这部分患者沙库巴曲 缬沙坦应从小剂量50 mg每天两次起始[2]。沙库巴曲缬沙坦的使用并未特别限定于对目 前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甚至不要求先使用ACEI/ARB,其起始时机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沙库巴曲缬沙坦中国适应证为:用于射血分数降低的慢性心力衰竭(NYHA Ⅱ~Ⅳ级, LVEF≤40%)的成人患者,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心力衰竭住院的风险。沙库巴曲缬沙坦钠 片可代替ACEI或ARB,与其他心力衰竭治疗药物(例如:β受体阻断剂、利尿剂和盐皮 质激素拮抗剂
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对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2013年9月收治的6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纈沙坦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5.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随访结果,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缬沙坦对心血管患者进行治疗,可达到舒张血管,降低血压,提高对患者心血管保护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心血管疾病;缬沙坦;临床疗效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也随时增大,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1]。
心血管疾病,又称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病症涉及人体主要器官,如,运送血压组织、器官,一旦患病致死率极高[2]。
因此,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
心血管疾病的传统治疗方法多采用利尿剂和洋地黄强心苷类药,但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缬沙坦已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首选药物。
本文对我院2011年9~2013年9月收治的6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取得显著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9~2013年9月收治的6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2例,女性26例,年龄为22~78岁,平均年龄59.1±3.2岁;本组患者中共有33例高血压患者,29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缬沙坦

缬
缬 可 高高 压 胰岛
快速血浆胰岛素水平
护
感 ,降 发
2
发 风险
*治疗前后对 比P<0.001
25
(
µIU/ml µIU/ml µIU/ml µIU/ml IU/ml IU/ml IU/ml IU/ml µIU/ml µIU/ml µIU/ml µIU/ml IU/ml IU/ml IU/ml IU/ml µIU/ml =W
3.0 2.5 2.0 安慰剂 卡维地洛 缬沙坦
性交/周
1.5 1.0 0.5 0.0 筛选 安慰剂 1月 2月 3月 4月
n = 160
*P < 0.05 vs 安慰剂
21
Fogari R et al. Am J Hypertens. 2001;14:27-31. Company name
总
结
论从欧 高 压 ,还 ,还 国际 临 研究 结果, 缬 疗 。 缬 高 压 、高 压 、 、冠 、 颤 、 谢 综 选降压 药 。 缬 独 降压 降压 护 , 降 发 、降 发 风险、降 风险、降 、 高 功 、改 认 功 系 ,将 ,将 缬 为 来 医 共 选择。 选择。
13
Company name
缬
缬
0.8
护
, 缓动
1
样硬 进
治疗前 治疗后
可 降 动 内 -D 层 D D
0.76 0.71
0.7
0.7 0.64
0.6
0.5
0.4 颈总动脉内膜颈总动脉内膜 - 中层厚度 颈内动脉内膜颈内动脉内膜 - 中层厚度
治疗前后对比P<0.05
14
治疗时间2年
Company name
规格: 规格:80mg×12粒×1板 平稳降压, 平稳降压,提供全面保护 与进口产品等效, 与进口产品等效,药物经济学更出色 同时更好的保护患者的靶器官
探讨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探讨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缬沙坦给予临床治疗的疗效观察。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8月30日~2015年8月30日收治的2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心血管疾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缬沙坦给予临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能够获得明显改善,但组间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用药后心血管发生率为7.27%、18.18%,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结论心血管疾病采用缬沙坦给予临床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缬沙坦;治疗效果临床常见疾病中心血管疾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主要是因为心血管或者心脏病变而出现的疾病,主要包含高脂血症、高血压、心脏病等方面的疾病,具有并发症多、复发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发病率高等特征[1]。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均来自2013年8月30日~2015年8月30日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220例,男患者100例,女患者120例,年龄为45~90岁,平均年龄为(62.1±5.0)岁;病程为1~20年,平均病程为(11.3±2.7)年;其中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70例缺血性心脏病,80例高血压疾病。
参照医学伦理学原则,征求患者及家属治疗意愿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10例。
两组研究对象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临床对比。
1.2方法对照组研究对象采用临床常规治疗为主,要重视饮食调节,食物以低动物脂肪、低盐等为主,防止患者进食富含胆固醇类型的食物。
通过分析患者不同的疾病,高血压患者采用利血平给予降血压临床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依那普利、氢氯噻嗪给予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采用硝酸脂类给予临床治疗。
抗心衰新药—-沙库巴曲缬沙坦ppt课件

基于PARADIGM-HF研究,从ACEI转换为沙库巴 曲缬沙坦的患者多重获益显著,不仅包括生存/发病 率获益(降低心血管死亡率、全因死亡率和心力衰 竭住院率),且亚组分析进一步证实其可降低再入 院风险、改善心力衰竭疾病进展(包括因心力衰竭 恶化而住院、需进行门诊心力衰竭强化治疗、其他 非致死性临床恶化事件风险),改善生活质量。因 此,在满足适应证的前提下,经济条件许可者建议 尽早起始ARNI,以使获益最大化。
抗心力衰竭新药——沙库巴曲缬 沙坦
背景
传统心衰药物治疗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者心衰症状,但无法有 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及因心衰住院率,因此开发新型心衰治疗药物迫在眉睫。 2015 年7 月,具有双重作用机制的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 曲缬沙坦(angiotensinreceptor neprilysin enzyme inhibitor, ARNI)美 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该药上市用于心力衰竭治疗; 2015 年11 月,欧 盟批准该药上市用于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 HFrEF) 患者; 2017 年7 月,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批准该药在中国上市,用于 HFrEF 患者的治疗,为HFrEF治疗提供了新的重要选择。为心衰患者的治 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综述了沙库巴曲缬沙坦的药学性质,以期为国内外权威心力衰竭指南均一致推荐血管紧张 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 和醛固酮拮抗剂共同组成传统“金三角”基石治疗。2016年5月,美国心脏病 学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和美国心力衰竭学会(HFSA)联 合发布了《关于心力衰竭新型治疗药物的更新》,其中将ARNI列为与ACEI、 ARB地位相当的治疗推荐之一:“对于处于临床心力衰竭阶段(阶段C)的慢 性HFrEF患者,推荐给予下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剂(ACEI 或ARB或ARNI)联合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治疗,以降低发病率和死 亡率(I级推荐)”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实验设计和研究,我们发现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在治疗老年高血压中具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并且副作用较少,安全性较高。
结果分析显示,缬沙坦氨氯地平片能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
结论部分指出,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高血压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研究为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缬沙坦氨氯地平片、临床研究、治疗、副作用、安全性、应用前景、局限性、未来方向、研究结果、结果分析。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尤其在老年人群中更为普遍。
据统计,全球65岁以上的人口中有超过一半患有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身体器官功能下降,常伴有其他多种慢性疾病,治疗难度较大。
传统治疗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药物副作用明显、疗效持续性不足等。
本研究旨在探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准确的药物选择,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为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估其对降压效果、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验证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并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完善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参考。
我们还将对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探讨其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表现,为临床医生在用药过程中提供更加全面和详尽的信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RB阻断 ARB阻断RAS系统,可否具备同样心血管益处? 阻断RAS系统 可否具备同样心血管益处? 系统,
非ACE途径
(例如:糜蛋白酶)
血管紧张素原 • • • • 收缩血管 细胞生长 钠/水储留 交感神经激活
肾素
血管紧张素I 血管紧张素II
AT1
ACE
醛固酮 咳嗽 血管性水肿 利益?
AT2
• 扩张血管
24个国家,931个中心,14,703位患者
加拿大: 加拿大 1092 美国: 美国 3964
欧洲: 欧洲 5163
俄国: 俄国 3135
巴西和 阿根廷 :848
南非: 南非 58
澳大利亚 /新西兰 新西兰: 新西兰 443
14564位患者(99.05%)检测生命体征
(第一年失访率0.4%,第二年失访率0.7%)
死亡率危险比
SAVE TRACE AIRE
三项研究的联合死亡率
缬沙坦可保 留卡托普利 99.6%的生 存利益
VALIANT
(归因分析)
0.5
利于有效药物
1
利于安慰剂
2
Pfeffer, McMurray, Velazquez, et al. N Engl J Med 2003;349
VALIANT研究次要终点 VALIANT研究次要终点
卡托普利 (tid) (Cap)
Cap 6.25 mg Val 160 mg (bid) Val 80 mg Val 40 mg
缬沙坦 (bid) (Val)
Val 20 mg Cap 25 mg Val 40 mg Cap 50 mg (tid) Val 80 mg (bid)
联合用药
Cap 6.25 mg Val 20 mg
平均左室射血分数* (%) 肌酐 开始随机时间 (天)
*11,338位患者测量左室射血分数
66.6 31.9
Pfeffer, McMurray, Velazquez, et al. N Engl J Med 2003;349:1893–1906
VALIANT研究对象 VALIANT研究对象-已经接受很好的基础治疗 研究对象既往史(%):
心梗后治疗中ACEI和ARB的地位 ACEI ARB
急性心梗仍然严重威胁生命
心室 重构 心室 扩大 心衰 终末期 心血管疾病 死亡
心梗
动脉粥样 硬化 危险 因素
美 国
• 每年有110万心梗新发病例(65万为首次发作,45万为复发心梗) • 每年有83万次心梗住院 • 每年死亡患者20万例 • 每29秒即发生1例心梗,每分钟即有1例患者死于心梗
VALIANT研究目的 VALIANT研究目的
VALIANT研究是针对ACEI的受益人群,即高风险心肌梗死患者 (SAVE/AIRE/TRACE)的死亡率研究. 研究证实下列观点是否成立: 缬沙坦较卡托普利更有效地提高生存率
在统计学等效性前提下
缬沙坦联用卡托普利较证实剂量的卡托普利更有效地提高证缬沙 坦是否“不亚于”卡托普利,即与卡托普利“疗效相当”
39.6 1.2 70.4 91.3
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24.8 保钾利尿剂 其他利尿剂 他汀类药物
* 随机前停药
9.0 50.3 34.1
应用已得到证实的最大ACEI剂量 应用已得到证实的最大ACEI剂量
步骤I 步骤II 步骤III 步骤IV
Cap 50 mg (tid) Cap 25 mg Cap 12.5 mg
糖尿病 高血压 吸烟 23.1 55.2 31.7 基线用药(%): ACE-I* ARB* β受体阻滞剂 阿司匹林 既往心脏情况(%): 心肌梗死 心功能衰竭 卒中 冠状动脉 旁路移植术 经皮冠状 动脉介入术 27.9 14.8 6.1 7.0 7.3
Pfeffer, McMurray, Velazquez, et al. N Engl J Med 2003;349:1893–1906
OPTIMAAL研究既未证实氯沙坦优于卡托普利,也未能 证实氯沙坦不劣于卡托普利
ARB急需新的证据证实对高危心梗患者的疗效 ARB急需新的证据证实对高危心梗患者的疗效
LVSD 或急性心衰
LVSD 和急性心衰
左心室功能损害程度
抗血小板药物 β-阻滞剂 他汀类药物 已证实疗效的ACE-I 氯沙坦 50mg qd 其他ARB? ACE-I和ARB? 醛固酮拮抗剂?
0.004
方案治疗患者群体
(n = 14,285)
0.002
非劣效性成立 缬沙坦优于卡托普利 卡托普利优于缬沙坦
非劣效性不成立
0.8
1
1.13
1.2
总死亡率—非劣效性检验
OPTIMAAL研究未能证实 OPTIMAAL研究未能证实ARB与ACEI作用相当 研究未能证实ARB与ACEI作用相当
P值 总死亡率:
SAVE/AIRE/TRACE
卡托普利是高危心梗后患者治疗的”金标准“ 卡托普利是高危心梗后患者治疗的”金标准“对照药物
有死亡率利益的心肌梗死研究
早期应用 GISSI 3 ISIS 4 Chinese-Cap 赖诺普利 卡托普利 卡托普利 SAVE AIRE TRACE 长期治疗 卡托普利 雷米普利 群多普利
中国急性心梗流行现状
心肌梗死每年新发病例
70 万例 40 万例
心肌梗死每年死亡病例
获得证据的高危心梗后患者的治疗药物
LVSD 或急性心衰
LVSD 和急性心衰
左心室功能损害程度
抗血小板药物 β-阻滞剂 他汀类药物 已证实疗效的ACE-I 醛固酮拮抗剂?
ACEI心肌梗死死亡率研究 ACEI心肌梗死死亡率研究
月
Pfeffer, McMurray, Velazquez, et al. N Engl J Med 2003;349
非劣效性检验首次证实ARB与ACEI作用相当 非劣效性检验首次证实ARB与ACEI作用相当
危险比 (97.5%可信区间) 非劣效性 检验界值 P值 (非劣效性)
意向治疗患者群体
(n = 14,703)
VALIANT研究的结果和意义 VALIANT研究的结果和意义
--缬沙坦将成为急性心肌梗死后的一线用药 --缬沙坦将成为急性心肌梗死后的一线用药
内
容
心梗后治疗中ACEI和ARB的地位 心梗后治疗中ACEI和ARB的地位 VALIANT研究目的和试验设计 VALIANT研究目的和试验设计 VALIANT研究的主要结果 VALIANT研究的主要结果 VALIANT研究的临床意义 VALIANT研究的临床意义
Cap 12.5 mg Val 20 mg
3个月达到目标剂量
Am Heart J. 2000;140:727–734.
缬沙坦急性心肌梗死研究
研究的主要结果
VALIANT研究主要终点: VALIANT研究主要终点:总死亡率 研究主要终点
0.3 0.25
卡托普利 缬沙坦 卡托普利+缬沙坦
总死亡率
0.2 0.15 0.1 0.05 0 0 6 缬沙坦 VS. 卡托普利: 危险比 = 1.00; P = 0.982 缬沙坦+卡托普利 VS. 卡托普利: 危险比 =0.98; P = 0.726 12 18 24 30 36
卡托普利 50mg tid + 缬沙坦 80mg bid (n = 4885)
平均随访时间:24.7月 事件驱动
主要终点: 总死亡率 主要终点 次要终点: 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心功能衰竭 次要终点 其他终点: 安全性和耐受性 其他终点
VALIANT研究中患者入选标准的考虑 VALIANT研究中患者入选标准的考虑
能否首次证实ARB与ACEI有相当的心脏保护 能否首次证实ARB与ACEI有相当的心脏保护? 有相当的心脏保护?
ACEI对心梗后患者的益处证据确凿,但仍然有很高的病 死率和病残率 心梗后ACEI治疗的患者尚不足50% OPTIMAAL研究未能证实ARB对心梗后患者的生存利益 OPTIMAAL ARB 与ACEI相当 其他ARB作用如何?是否优于或者相当于ACEI? ACEI+ARB联合用药是否优于任一单药?
两项ARB-ACE-I直接与卡托普利比较的研究表明卡托普利组有较少 的死亡及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的趋势
用NOTES中6点 中 点
VALIANT研究患者基线特征 VALIANT研究患者基线特征-高危 研究患者基线特征平均年龄(年) 女性(%) 平均血压(mmHg) Killip 分级 (%) I II III IV 64.8 31.1 123/72 28.0 48.3 17.3 6.4 35.3 1.1 mg/dL 98µmol/L 4.9 溶栓 (%) 35.2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 (%) 14.8 介入术(PCI) 心肌梗死后、随机之前进行的其他 PCI (%) 19.8 心肌梗死部位 (%) 前壁 59.4 下壁 34.4 心肌梗死分类 (%) Q波心肌梗死 非Q波心肌梗死
0.4
卡托普利 缬沙坦 卡托普利+缬沙坦
心血管死亡、心梗或心衰的发生率 心梗或心衰的发生率
0.3
0.2
0.1
缬沙坦 VS. 卡托普利: 危险比 = 0.96; P = 0.198 缬沙坦+卡托普利 VS. 卡托普利: 危险比 = 0.97; P= 0.369
VALsartan VALsarta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farcT
VALIANT--引人注目的大型临床研究 VALIANT--引人注目的大型临床研究
VALIANT--迄今最大规模的心肌梗死生存研究 VALIANT--迄今最大规模的心肌梗死生存研究
总 死 亡 率
0.3 0.25 0.2 0.15 0.1 0.05 0 0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