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关税】进出口钢材企业的关税案例
关税壁垒案例

关税壁垒案例关税壁垒是指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对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
它是一种贸易保护措施,旨在限制进口商品的流入,保护国内产业的发展。
关税壁垒的设立对于国际贸易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关税壁垒案例。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关税壁垒案例。
在2018年,美国政府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分别征收了25%和10%的关税。
这一举措引发了国际贸易紧张局势,多个国家纷纷对美国提出抗议。
美国的这一关税壁垒措施导致了全球钢铁和铝市场的波动,对相关产业链和国际贸易格局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次,让我们看另一个关税壁垒案例。
在2019年,印度政府对从美国进口的部分商品征收了高额关税,作为对美国取消印度在通用制品优惠制度(GSP)中的地位的回应。
这一关税壁垒措施使得美国出口到印度的商品受到了限制,对双方贸易关系造成了负面影响。
除此之外,关税壁垒还存在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中。
例如,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战中,双方相互征收高额关税,导致了贸易额的下降和产业链的调整。
这一关税壁垒案例引发了全球关注,也对国际贸易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国际贸易中,关税壁垒案例屡见不鲜,各国之间的关税政策也经常发生变化。
关税壁垒的设立对于贸易双方都会产生影响,需要各国共同努力,通过谈判和合作解决贸易争端,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总的来说,关税壁垒案例的存在和影响表明了国际贸易中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也提醒各国需要共同应对贸易摩擦,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只有通过合作和谈判,才能够解决贸易争端,促进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希望各国能够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贸易挑战,推动全球经济的稳定和繁荣。
国际物流学--关税案例

例如,一家钢铁企业,需要进口100万吨铁矿石,可供选择的进货渠道中有两家:一是澳大利亚,一是加拿大。
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品位较高,价格为20美元一吨,运费60万美元;加拿大的铁矿石品位较低,价格为19美元一吨,但运杂项费用高达240万美元,暂不考虑其他条件,到底应该选择哪一个国家进口铁矿石呢?计算如下:澳大利亚铁矿石完税价格=20×100+60=2060(万美元)加拿大铁矿石完税价格=19×100+240=2140(万美元)经过计算应该选择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
如果按20%征收进口关税的话,至少可以节税16万美元。
我国某进出口公司2002年5月份从国外进口了一批货物,该批货物的价格为100000美元,运抵我国口岸起卸前发生的运费、保险费等费用折合人民币26000元。
当日的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牌价为1:8.25。
关税税率为25%。
该公司应如何计算进口货物应纳的关税?应纳税额=(100000×8.25+26000)×25% =212750(元)我国某外贸进出口公司2002年6月出口一批货物到美国。
该批货物贸易合同的结汇价为人民币300 000元。
出口关税税率为20%。
该公司应如何计算出口货物应纳的出口关税?应纳税额=300000÷(1+20%)×20%=50000(元)某公司从德国进口钢铁盘条100000千克,其成交价格为CIF天津新港125 000美元,求应征关税税款是多少?已知海关填发税款缴款书之日的外汇牌价:100美元=847.26人民币元(买入价)100美元=857.18人民币元(卖出价)税款计算如下:(1)审核申报价格,符合“成交价格”条件,确定税率:钢铁盘条归入税号7310,进口关税税率为15%。
(2)根据填发税款缴款书日的外汇牌价,将货价折算人民币。
当天外汇汇价为:外汇买卖中间价100美元=(847.26+857.18)÷2=852.22人民币元即1美元=8.5222人民币元完税价格=125000×8.5222=1065275人民币元(3)计算关税税款即:1065275元人民币×15%=159791.25人民币元(二)FOB和CFR条件成交的进口货物,在计算税款时应先把进口货物的申报价格折算成CIF价,然后再按上述程序计算税款举例如下:我国从国外进口一批中厚钢板共计200,000公斤,成交价格为FOB伦敦2.5英镑/公斤,已知单位运费为0.1英镑,保险费率为0.25%,求应征关税税款是多少?已知海关填发税款缴款书之日的外汇牌价:1英镑=11.2683人民币元(买入价)1英镑=11.8857人民币元(卖出价)(1)根据填发税款缴款书日的外汇牌价,将货价折算人民币。
wto典型案例精析

WTO典型案例精析:美国对中国的钢铁关税案1. 案例背景1.1 美国对中国钢铁的贸易争端2018年,美国政府宣布对进口的钢铁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其中包括对中国的钢铁产品征收25%的关税。
美国政府表示,此举是为了保护本国钢铁产业免受外来竞争的冲击,并减少贸易逆差。
然而,中国政府认为这是一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并提出了申诉。
1.2 WTO规则与争端解决机制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一个由164个成员国组成的全球组织,旨在促进自由和公平的国际贸易。
WTO有一套涵盖各个方面的规则,其中包括争端解决机制,用于解决成员之间发生的贸易争端。
根据WTO规则,如果一个成员国认为其他成员国采取了违反WTO协议或其他相关协议的行动,则可以提起争端解决程序。
2. 案例过程2.1 中国的申诉中国政府认为美国对中国钢铁产品征收高额关税违反了WTO规则,并于2018年向WTO提出了申诉。
中国主要指责美国以下两个方面的行为违反了WTO规则:•美国对进口钢铁产品征收高额关税违反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第二条的“最惠国待遇”原则,即对所有成员国应平等对待。
•美国以保护本国产业为目的采取贸易限制措施,不符合《保障措施协定》(SGA)的规定。
2.2 WTO争端解决程序根据WTO争端解决程序,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2.2.1 协商阶段在申诉提交后,双方成员将进行协商以寻求解决方案。
如果在60天内未能达成一致,申诉方可以要求成立一个争端解决小组。
2.2.2 争端解决小组阶段争端解决小组由3名独立专家组成,负责调查和裁决。
他们将审查双方提交的证据和论点,并就争端的合法性和WTO规则的适用性进行裁决。
2.2.3 上诉阶段如果任何一方对争端解决小组的裁决不满意,他们可以上诉至上诉机构。
上诉机构由7名独立专家组成,负责审查和裁决上诉请求。
2.2.4 执行阶段如果最终裁决支持申诉方,并认定被告国违反了WTO规则,被告国应采取措施以遵守裁决。
国际贸易纠纷案例分析

国际贸易纠纷案例分析引言国际贸易纠纷是指在跨国贸易活动中,涉及各国间的贸易争端或纠纷。
这些纠纷可能涉及合同履行、国家间的贸易政策、知识产权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具体的案例,探讨国际贸易纠纷的背景、原因及解决途径。
案例一:美国与中国的钢铁贸易争端背景:2018年,美国政府宣布对从全球进口的钢铁和铝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其中包括中国的出口产品。
这一举措引发了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争端。
原因:美国政府认为中国的钢铁出口存在倾销和补贴问题,导致美国本土钢铁产业受到冲击。
另外,美国认为中国对外投资限制过多,未能提供对外国投资者公平的待遇。
解决途径:中美两国在贸易争端上通过谈判寻求解决。
双方都采取了反制措施,对对方产品加征关税。
然而,经过多次谈判后,中美达成了暂时的贸易协议,避免了全面的贸易战。
这一协议包括了中国在美国钢铁领域的进口限额以及就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等问题展开进一步的磋商。
案例二:欧盟对俄罗斯的农产品进口禁令背景: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盟对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制裁,其中包括对俄罗斯的农产品进口禁令。
原因:欧盟认为俄罗斯通过对乌克兰的侵略行为破坏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为了向俄罗斯施加经济压力,欧盟实施了这一禁令。
解决途径:由于禁令的实施使得俄罗斯的农产品出口严重受损,俄罗斯政府对欧盟提起了贸易纠纷诉讼。
此后,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争端解决小组,对案件进行了调查和裁决。
最终,WTO判定欧盟实施的禁令违反了WTO的相关规定,并要求欧盟停止这一措施。
案例三:巴西与印度间的航空补贴争端背景:巴西的航空制造商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mbraer)和印度的航空制造商印度航空工业公司(HAL)之间发生了一场关于航空补贴的贸易争端。
原因:巴西政府指责印度政府对印度航空工业公司进行了非法补贴,从而导致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印度则声称这些补贴是合法的,并指责巴西政府对巴西航空工业公司进行了类似的补贴。
解决途径:巴西政府向WTO提交了贸易投诉,并要求对印度的航空补贴实行制裁。
最近三年中国遭遇的反倾销反补贴案例

最近三年中国遭遇的反倾销反补贴案例09经济学2班 3109010657 韩维伟一、中欧钢铁扣件反倾销案胜诉,击破欧盟贸易保护:以反倾销之名,2009年,欧盟开始对进口中国的钢铁扣件课以重税。
由于实在忍无可忍,2009年7月31日,中国在WTO起诉欧盟。
首先进行的是必经的磋商程序,但磋商无果。
同年10月12日,中国要求成立专家组进行审理。
巴西、加拿大、智利、哥伦比亚、印度、日本、挪威、中国台湾、泰国、土耳其和美国以第三方身份参加诉讼。
2010年12月3日,WTO专家组就中国诉欧盟对中国钢铁扣件反倾销案作出一审裁决,支持了中国的8项诉求;同时,认为中国对11项诉求证明不充分不予支持,并对另外9项诉求不予裁决,或者认为不在管辖范围,或者没有裁决必要。
中国获得支持的8项诉求是双方争议的核心,所以从整体上讲,中国胜诉。
二、中美轮胎特保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2009年6月29日提出建议,对中国输美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连续三年分别加征55%、45%和35%的从价特别关税。
根据程序,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决定对中国轮胎特保案实施限制关税为期三年。
2010年12月13日,WTO驳回中国提出的美国对其销美轮胎征收反倾销惩罚性关税的申诉,仲裁小组表示美国在2009年9月对中国销美轮胎采取“过渡性质保护措施”征收惩罚性关税未违反WTO规定。
2011年9月5日,世界贸易组织(WTO)裁定中国败诉。
三、国际对华钢材反倾销案例:2009年,国际方面对中国钢铁反倾销案共计21例,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欧盟,美国7起,欧盟4起,俄罗斯3起,印度3起。
从品种上看,中国的钢管产品又成为各国主要的反倾销对象,总计有12起之多,未来中国钢管出口环境将受到严峻的威胁和挑战。
1、美国对中国石油钢管征收反补贴税。
12月3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表决认定,美国国内钢铁工业受到从中国进口石油钢管产品的损害,该裁决为美国商务部11月24日的终裁结果扫清了道路。
贸易管制案例

贸易管制案例贸易管制是指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或实现某种目的,对国际贸易实行的一种管理措施。
贸易管制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关税、配额、进口许可证、出口补贴等。
贸易管制的目的是保护国内产业,调节国际贸易,维护国家利益。
下面将介绍几个贸易管制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贸易管制的具体实施和影响。
第一个案例是美国对中国的钢铝产品征收关税。
2018年,美国政府宣布对进口的钢铝产品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
这一举措是为了保护美国的钢铝产业,减少进口产品对美国国内市场的冲击。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铝生产国之一,受到了重创。
中国政府也采取了反制措施,对美国的一些产品征收关税,引发了中美贸易战。
这个案例表明,贸易管制措施可能会引发国际贸易摩擦,对全球经济造成影响。
第二个案例是欧盟对进口香蕉的配额管理。
欧盟对进口香蕉实行配额管理,即规定每年可以进口的香蕉数量。
这一举措是为了保护欧盟成员国的香蕉产业,防止进口香蕉对当地农民造成冲击。
然而,这种贸易管制措施也引发了争议,一些发展中国家认为这种做法不公平,违反了自由贸易原则。
这个案例表明,贸易管制措施可能会引发国际贸易纠纷,影响各国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案例是日本对出口高科技产品的限制。
日本对一些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实行了限制,限制了这些产品的出口数量和范围。
这一举措是为了保护日本的高科技产业,防止这些技术被其他国家获取。
然而,这种做法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批评,一些国家认为这种做法违反了自由贸易原则,限制了国际合作和交流。
这个案例表明,贸易管制措施可能会引发国际社会的不满和批评,影响国际关系的发展。
综上所述,贸易管制是国家为了维护国家利益而实施的一种管理措施,其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关税、配额、进口许可证等。
贸易管制的目的是保护国内产业,调节国际贸易,维护国家利益。
然而,贸易管制措施可能会引发国际贸易摩擦,影响国际贸易关系。
因此,在实施贸易管制措施时,需要权衡各方利益,避免引发贸易纠纷和国际关系紧张。
关税壁垒案例

关税壁垒案例关税壁垒是指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采取提高进口商品关税或者实施进口配额等手段,限制进口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的一种措施。
在国际贸易中,关税壁垒是常见的贸易保护措施,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不同商品实施不同的关税壁垒政策。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关税壁垒的案例。
首先,中国对进口汽车征收高额关税。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对于进口汽车实行较高的关税是众所周知的。
这一政策旨在保护国内汽车产业,提高国内汽车市场竞争力。
然而,这也导致了国外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定价相对较高,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空间,同时也引发了国际贸易争端。
其次,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
2018年,美国政府宣布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摩擦。
美国此举旨在保护本国钢铁和铝产业,但也导致了其他国家对美国商品的报复性关税,加剧了全球贸易紧张局势。
另外,印度对进口苹果征收高额关税。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之一,为了保护本国苹果产业,印度对进口苹果实行高额关税。
这一政策使得进口苹果在印度市场的价格相对较高,限制了进口苹果的竞争力,同时也影响了国际贸易平衡。
最后,欧盟对进口农产品实施严格的配额和关税。
欧盟为了保护本国农业,对进口农产品实行严格的配额和关税措施。
这一政策使得欧盟市场上的进口农产品价格偏高,限制了农产品的进口量,同时也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出口。
综上所述,关税壁垒在国际贸易中是一种常见的贸易保护措施,不同国家和地区针对不同商品实施不同的关税壁垒政策。
这些关税壁垒措施旨在保护本国产业,提高本国商品的竞争力,但也会引发国际贸易争端,加剧全球贸易紧张局势。
因此,国际社会需要通过对话和合作,寻求共同的贸易规则,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美国钢铁进口保障措施案等案例分析

美国钢铁进口保障措施案2002年初,美国布什政府宣布动用美国贸易法第201条款,启动紧急进口保障措施,对于外国进口钢材提征80%多的进口关税。
从私人交易角度来看,正当美国政府公布采取紧急进口保障措施之前,有一家中间商与中国某钢材出口公司签订了一笔钢材进口买卖合同,决定买进一批钢材产品并卖给美国某进口方。
就在合同生效并到了履行之际,美国政府对钢材进口实施了保障措施。
问题:运用所学的国际经法知识分析该案例一、国际经济法的三个层次私人之间跨国商事交易关系——跨国钢材进出口合同——违约政府与私人之间跨国经济管制关系——美国政府保障措施——关税国家之间跨国经济交往关系——GATT/WTO多边世界贸易协定体系——保障措施条约二、三个层次的法律问题进出口当事人是否有效?是否是不是违约?出口方如何得到救济?进口方如何抗辩?涉及哪些法律?美国政府的保障措施决定是否符合其国内法?受到影响的国内国外当事人是否可以提出申诉?涉及哪些法律?中国是否可以向美国提出质疑?是否能够从国家间争议角度解决?涉及哪些法律?三、三个层次的法律解决首先,看合同是否成立,涉及到中美合同法规则和国际合同公约,可以认定合同已经有效成立,那么,进口方的行为就属于违约,可以追究其违约责任,但是,进口方可以抗辩,主张美国政府行为构成情势变更,这样,就可能免责。
其次,美国政府采取进口保障措施是基于其1974年贸易法第201条款,其中规定外国进口导致美国相关产业受到严重损害或其威胁则有权进行调查,如果进口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则可以由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建议,由美国总统决定是否采取进口保障措施。
因而,美国政府的做法是有国内法依据的。
至于外国受到影响的私人当事人,根据美国法律,却没有申诉权,所以,无法从美国国内法寻求救济。
第三,中国于2001年底正是加入WTO,中国和美国都是WTO成员,都受WTO协定约束,WTO保障措施协定要求必须证明进口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才能采取保障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关税】进出口钢材企业的关税案例
【案例简介】
一家钢铁企业,需要进口100万吨铁矿石,可供选择的进货渠道中有两家:一是澳大利亚,一是加拿大。
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品位较高,价格为20美元一吨,运费60万美元;加拿大的铁矿石品位较低,价格为19美元一吨,但运杂项费用高达240万美元,暂不考虑其他条件。
到底应该选择那一个国家进口铁矿石呢?
【案例分析】
计算如下:
澳大利亚铁矿石完税价格=20×100+60=2060万美元
加拿大铁矿石完税价格=19×100+240=2140万美元
经过计算应该选择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
如果按20%征收进口关税的话,至少可以节税16万美元。
【温馨提示】
对于按审定成交价格法经海关审查未能确定的。
海关主要按以下方法依次估定完税价格:相同货物成交价格法、类似货物成交价格法、国际市场价格法、国内市场价格倒扣法、由海关按其他合理方法估定的价格。
例如,进口刚生产出的高科技产品,进口该产品支付了300万美元,类似产品的市场价格仅为120万美元,海关也因此种产品的创新,而无法依据审定成交价格法确定成交价格及完税价格,而只能以
该产品的同一出口国或地区购进的类似货物的成交价格作为确定被估进口货物完税价格的依据,即按类似货物成交价格法予以确认。
这样的话,该项进口商品的海关估价最多只有120万美元,180万美元便是税务筹划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