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检查患者满意度中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效果研究

内镜检查患者满意度中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内镜检查患者满意度中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本院内镜中心的所有护理人员组成品管圈小组,为需行内镜检查患者发放本院自拟调查问卷,与2013年应用品管圈活动前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研究品管圈活动应用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品管圈开展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后,能提高内镜检查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内镜检查;满意度;品管圈活动

品管圈(QCC)由日本医学专家首创,由同一现场工作人员,自动自发开展品质管理活动小组,活动小组是品质管理活动中重要的一环,以自动自发为原则,应用统计分析方法,所有人员要全员参加,根据一定活动程序,对工作活动不断维持和改善,解决和管理工作现场情况[1]。内镜技术管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后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在内镜中心选择护理人员8名,年龄23~42岁,平均年龄(33.2±1.5)岁;护龄1~25年,平均护龄(10.2±1.1)年;其中2名为主管护师,2名为护师,4名为护士。

1.2方法2013年内镜中心护理人员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2014年内镜中心护理人员采用品管圈活动对品管圈护理工作,具体如下。

内镜中心参与品管圈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培训,组织品管圈相关知识培训,8名护理人员通过自发自愿组织品管圈,包括2名为主管护师,2名为护师,4名为护士,其中护士长担任圈长,所有圈员经过集体讨论将圈名命为”爱心圈”。命名后再为品管圈确定选题,所有圈员经过提问,讨论可行性进行意见的集中打分,选出最恰当的活动主题,以此提高内镜检查患者满意度。2014年1月~10月进行品管圈活动后,发放本院自拟调查问卷,发放同时,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解释此次调查目的和作用,使患者充分了解调查内容后,当场发放填写回收。发放问卷100份,实际回收100份,回收率100%。患者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就诊流程、检查预约方式、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等内容进行调查。以PDCA循环方式,从实施计划到检查,处理,逐步制定活动计划,组织品管圈圈员将计划逐步实施,定期检查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可以根据鱼骨图分析法,对不同问题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品管圈实际作用与经济性等原则,确定计划实施的有效性,对计划负责人进行指定。各项计划实施后要做出有效评价,在2014年11月随机抽样对患者做问卷调查,为患者解释清楚此次问卷调查的目的,发放问卷100份,实际回收100份,回收率100%[2]。

根据医患沟通问题,制定医护人员沟通技巧和规范,以尊重和同情为基础,

圈员要进行换位思考,试着想患者的心情,患者现阶段的情绪,从而实现对患者最佳护理。护理人员要善于倾听患者心声,理解患者真正想法,给出适当的解答。护理人员要为初次接受内镜检查患者讲解检查流程,随时为患者解答疑问,护理人员注意与患者沟通的方式,控制自身情绪,对于患者或家属不良情绪学会理解和耐心处理。对于护理技术导致的患者不满意,要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制定护理人员自我技术水平提高计划。品管圈全体成员每周要保持3h以上的阅读时间,通过进修和自学的方式,丰富圈员自身知识,在医患沟通时才会以高超技术提高患者满意度。每周都要对圈员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考核和检查,通过考核找出问题,使流程与规范形成习惯,使圈员面对任何问题都可以应对自如[3]。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检验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品管圈开展前,对比差异显著(P <0.05),见表1。

3 讨论

内镜中心属于检查科室,对于整个医院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服务窗口。内镜中心医护人员在长期高强度的工作下,既要面对巨大的工作量,还会受到职业方面的限制,再加上工作过于繁忙和重复性,使患者期望值过高,实际满足患者的能力却不足,使患者心理出现巨大的落差,从而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4]。

现阶段,很多医院都将患者满意度作为服务质量基本指标。本次研究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品管圈开展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与报道一致[5]。通过预约、就诊流程、检测费用、排队取号、发放报告流程、诊疗质量、服务态度等指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在应用品管圈活动前后有着显著的差异。圈员经过品管圈活动组织,提高了工作责任心和自信心,护理人员之间的凝聚力也得到了提高,护理分值明显提高。品管圈活动组织过程中,医护人员要积极参与品管圈活动,掌握品管圈管理方法与工具应用,学会选择主题、圈名、实施方法、分析原因等充分发挥品管圈护理人员自发主动的工作能动性。品管圈活动做到了由小事做起,提高圈员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规范护理流程,改善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微微.”品管圈”活动的应用对改善”患者满意度”的效果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6):96-97.

[2]潘雪迎,陈妍蓉.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科学管理策略[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0):91-92.

[3]黄贤娜.品管圈在住院患者辅助检查护理细节优化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1):450-451.

[4]卢芳燕,江南,赵锐祎.推行护理品管圈活动的困难因素调查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1,10(8):664-666.

[5]周凯,陈湘云.品管圈活动用于临床护理人性化服务的效果评价[J].中华全科医学,2010,8(8):1057-1059.

内镜检查患者满意度中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效果研究

内镜检查患者满意度中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内镜检查患者满意度中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本院内镜中心的所有护理人员组成品管圈小组,为需行内镜检查患者发放本院自拟调查问卷,与2013年应用品管圈活动前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研究品管圈活动应用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品管圈开展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后,能提高内镜检查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内镜检查;满意度;品管圈活动 品管圈(QCC)由日本医学专家首创,由同一现场工作人员,自动自发开展品质管理活动小组,活动小组是品质管理活动中重要的一环,以自动自发为原则,应用统计分析方法,所有人员要全员参加,根据一定活动程序,对工作活动不断维持和改善,解决和管理工作现场情况[1]。内镜技术管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后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在内镜中心选择护理人员8名,年龄23~42岁,平均年龄(33.2±1.5)岁;护龄1~25年,平均护龄(10.2±1.1)年;其中2名为主管护师,2名为护师,4名为护士。 1.2方法2013年内镜中心护理人员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2014年内镜中心护理人员采用品管圈活动对品管圈护理工作,具体如下。 内镜中心参与品管圈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培训,组织品管圈相关知识培训,8名护理人员通过自发自愿组织品管圈,包括2名为主管护师,2名为护师,4名为护士,其中护士长担任圈长,所有圈员经过集体讨论将圈名命为”爱心圈”。命名后再为品管圈确定选题,所有圈员经过提问,讨论可行性进行意见的集中打分,选出最恰当的活动主题,以此提高内镜检查患者满意度。2014年1月~10月进行品管圈活动后,发放本院自拟调查问卷,发放同时,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解释此次调查目的和作用,使患者充分了解调查内容后,当场发放填写回收。发放问卷100份,实际回收100份,回收率100%。患者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就诊流程、检查预约方式、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等内容进行调查。以PDCA循环方式,从实施计划到检查,处理,逐步制定活动计划,组织品管圈圈员将计划逐步实施,定期检查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可以根据鱼骨图分析法,对不同问题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品管圈实际作用与经济性等原则,确定计划实施的有效性,对计划负责人进行指定。各项计划实施后要做出有效评价,在2014年11月随机抽样对患者做问卷调查,为患者解释清楚此次问卷调查的目的,发放问卷100份,实际回收100份,回收率100%[2]。 根据医患沟通问题,制定医护人员沟通技巧和规范,以尊重和同情为基础,

品管圈在改善鼻内窥镜术后患者舒适度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改善鼻内窥镜术后患者舒适度中的应用 江苏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江阴 214400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鼻内窥镜术后舒适度的改善。方法按品管圈步骤实施,设计舒适度状况量表对术后患者行舒适度调查,制定改善目标;运用头脑风暴和循证法,采 用耳穴埋豆、全麻术后早期半卧位、鼻根额部降温贴冰敷、温水漱口等方法改善。结果品管 圈活动后鼻内窥镜术后患者舒适度优于活动前(p<0.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改善了 患者术后舒适度,提高了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品管圈;鼻内窥镜术后;舒适度 鼻内窥镜手术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微创手术,用于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 偏曲等疾病,其术后常规满鼻腔填塞敷料压迫止血,导致患者出现张嘴呼吸、口干、头部胀痛、流泪、频繁擦拭鼻腔敷料渗血等降低舒适度的表现,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睡眠和术 后的康复成效。为解决临床护理问题,我科应用品管圈改善鼻内窥镜术后患者的舒适度,效 果满意,现汇报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我科成立护理QCC小组,圈员共8名,年龄24-33岁,平均年龄28.5岁。 职称:护师5名,护士3名。学历:本科6名,大专2名。投票选定副护士长为辅导员,高 岗级骨干护士为圈长。定圈名:“鼻舒圈”;寓意:“用心呵护,让患者鼻部术后自觉舒适”。 圈徽由指定圈员绘制定完成。会议由圈长负责召集进行。活动周期为2019年7月至2019年10月。 1.2主题选定全体圈员采用头脑风暴法,从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维度,按优5分、可3分、差1分进行评分,最后确定主题为:改善鼻内窥镜术后患者舒适度。 1.3活动计划拟定绘制甘特图,定活动时间进度:计划占35%,实施占40%,检查占18%,检讨与改进占7%。 1.4现况把握据甘满芳的鼻内镜术后患者舒适度评价标准,制定术后舒适度护理评价表。包括:呼吸不畅通与口干、鼻部胀痛、睡眠障碍、头痛头晕、渗血不适等5个方面的常见不适,如上症状按0—4分予评分。分别在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2或3天(鼻腔敷料拔除日)评价。按80/20法则和柏拉图确定术后第1d出现的呼吸不畅与口干、鼻部胀痛、睡眠障碍3项为本次活动重点改善方向。 1.5目标设定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即 40.50%-(40.50%×73.39% ×80.00%)=75.43%;改善幅度=(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100%, 即(75.43%-40.50%)÷40.50%×100%=86.25% 1.6解析全体圈员辨明影响鼻内窥镜术后患者舒适度的原因,从人、物、法、环4个方面,对患者、护士、护理技术、医疗物资等情况进行分析、讨论末端原因,据要因评价表和80/20法则,得出的真因前4项为:伤口疼痛、卧位角度不合适、冰敷不及时、缺乏口腔湿润。 1.7对策制定和实施 1.7.1伤口疼痛(1)耳穴埋豆可有效缓解鼻内镜术后疼痛[1]。(2)护士主动询问患者自觉感受,协助解决实际问题。(3)术后采取视觉、听觉分散法协助缓解疼痛。(4)鼓励家 属陪护,增加情感支持和疼痛耐受力。(5)应用疼痛评分表,每班有动态评分,对评分≥3 分者,遵医嘱予药物干预。 1.7.2 卧位角度不合适(1)科室制定全麻鼻内窥镜术后改良卧位方式[2]:全麻术后回室,判断为意识清醒(自报姓名)、肌力正常(握手)、运动正常(张嘴伸舌)的患者即予床头 抬高30-45°卧位。(2)若患者意识、肌力、运动均未恢复,则取垫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2小时后复评,正常即取床头抬高30-45°卧位。(3)告知患者及家属改良卧位意义,取得配合。 1.7.3 无及时冰敷(1)科室备专用小冰箱和冰贴。(2)患者术毕回室即予鼻根额部处予冰置后冰贴,术后24h内,每8小时予以更换。(3)床边放置冰贴更换时间和患者局部贴 敷处皮肤反应的记录单,各班严格交接,保证术后24小时内冰敷到位。(4)做好患者宣教,

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达标率中的作用

探讨品管圈 (QCC)活动在提高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达标率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究结肠镜检查期间应用QCC对患者肠道准备达标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2月~2022年1月之间接受本院结肠镜检查患者100例,分别给予患者基本肠镜检查护理、QCC管理,两组分别纳入50例,以BBPS(肠道清洁度Boston评分)分别评价患者右半结肠、横结肠、左半结肠各个清洁度与整体的清洁度。结果:行品管圈(QCC)活动组各个肠道位置的清洁度以及整体清洁度偏高,BBPS分值高,患者肠道清晰,(P<0.05)。结论:结肠镜检查中患者肠道的清洁度与肠镜的清晰度有直接的关联,部分患者因肠镜检查意识偏低,缺乏肠道准备的理解能力,导致肠镜检查不如人意,经由QCC可有效的提高患者肠镜系列检查依从度,使得患者做足肠道准备保障肠镜检查的效率。 关键词:品管圈(QCC)活动;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达标率 结肠镜检查多少会导致患者腹胀、轻微的疼痛,患者可耐受,但由于其大肠走形具有差异,也可能因患者的疼痛敏感而难以忍受,结肠镜检查需做好肠道的准备,降低痛苦并做好心理预设,完全的排空肠道内容物,使得肠镜视野更加宽阔。品管圈活动基于患者肠道准备不足的问题展开了系列的研究,着重于肠道准备达标率开展了议论,联合有关指南、标准、文献进行了分析,使得患者在肠道准备时更为理解,准备的更为充分,促进了结肠镜检查的安全[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21年2月~2022年1月之间接受本院结肠镜检查患者100例,分别给予患者基本肠镜检查护理、QCC管理,两组分别纳入50例,QCC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29例,年龄19~76岁;基本组男性28例、女22例,年龄14~78岁。患者行结肠镜检查的因素、检查时间与检查条件,无统计意义,P>0.05.

妇科腹腔镜手术管理中品管圈的应用分析

妇科腹腔镜手术管理中品管圈的应用分析背景介绍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妇科手术的方式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而在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已经变得越来越流行,这种微创手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的认可和推广。在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时,严格的品质管理可以有效地保证手术操作的质量和安全,不仅对于其优化医学服务质量,提高医院的竞争力,而且可以显著减少医疗纠纷,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 品质管理圈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在医疗领域也日益受到医生和医院管理者的重视。本文主要针对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品管圈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探究如何靠着品管圈更好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和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 品管圈在医疗中的应用 在医疗领域,品管圈作为一种提高团队质量水平的工具,其应用更加注重团队的合作和互动,以实现团队协作与责任共享。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品管圈可以有效地实现医生、护士、技师等医务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使得任务分工明确,从而优化整体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具体来说,品管圈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系统化的培训和教育 针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医院可以建立系统化的培训和教育体系,包括对手术流程、操作技巧、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系统讲解和培训。这种培训和教育可以使医务人员更加全面地掌握手术内容,减少操作失误和风险,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严格的团队协作 品管圈强调整个团队的协作和互动,需要医生、护士、技师等多个岗位人员之间保持密切联系,相互沟通与学习。团队协作可以帮助优化任务分工,实现任务更好的落地,减少通信失误,更好地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与安全性。 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 通过建立评估标准、评估方法、评估时间点等体系,可以有效地保证服务的标准化和把控。医院可以利用先进的管理软件和数据分析来确定医疗质量和绩效评价标准,对医疗服务质量进行细分化的评估、分析和提升。

品管圈在降低软式内镜清洗消毒不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品管圈在降低软式内镜清洗消毒不合格 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主要探究内镜清洗消毒不合格率运用品管圈降低的效果。 方法:研究在2020年7月-2021年7月开展,研究对象是内镜中心的50个软式 内镜与15名人员,其中同时段以常规方式来清洗消毒软式内镜作为对照组, 2021年1月-2021年7月科室采取品管圈活动作为研究组,观察采取品管圈活动 前后的软式内镜清洗消毒不合格率以及护理人员的素质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清 洗消毒不合格率低于对照组,护理人员素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不合格率能够运用品管圈活动来有效降低。 关键词: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品管圈;不合格率 目前微创手术已广泛应用在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中,软式内镜的清洗消毒效 果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微创手术的效果。软式内镜采用常规的方式来进行清洗 消毒,其不合格率较高,为了让软式内镜的清洗消毒合格率得到上升,内镜中心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1]。本次研究在内镜中心开展品管圈活动,具体研究内容阐述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在2020年7月-2021年7月开展,研究对象是内镜中心的50个软式内 镜与15名人员,其中2020年7月-2020年12月科室以常规方式来清洗消毒软式 内镜作为对照组,2021年1月-2021年7月科室采取品管圈活动作为研究组。我 院内镜中心有4名导医、3名消毒员、8名护士,人员年龄分布在23-48岁区间,年龄平均区间是(32.65±1.58)岁。内镜中心人员主要负责器械的管理工作。 1.2方法

对照组不采取品管圈活动。研究组采取品管圈活动,具体为(1)构建品管 圈小组:科室选择优秀人员组成品管圈小组,圈长由科室护士长进行担任,辅导 员由护理骨干担任,圈长召集组员开展讨论会,在会议中确定圈名与圈徽。(2)选定主题:品管圈小组成员充分运用“脑力激荡法”,圈长积极调动组员的主观 能动性,鼓励组员提出在清洗消毒过程中需要改进的点,根据重要程度、迫切性 来确定最先改进的问题,将其作为本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3)制定计划与拟 定对策:组员根据主题收集相关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制定活动计划,并拟 定改进对策。对策有:第一,增加内镜清洗消毒人员的数量,对清洗消毒人员进 行定期的培训,并对人员设置激励机制。第二,小组成员对整个清洗消毒流程进 行完善,结合现状来修订流程,适当增强内镜清洗消毒操作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考核,要求人员考核合格才可上岗。第三,小组成员和洗消机器的维修公司签订长 期协议,明确维修公司需定期到科室进行机器的查看、保养与维修,同时也严格 要求人员按照规范流程来进行清洗。 1.3观察指标 观察内镜中心在采取品管圈活动前后的内镜清洗消毒不合格率以及护理人员 的素质评分。清洗合格的标准是腔镜表面与官腔内、关节处清洁、光整、没有肉 眼可见的残留物存在,生物监测没有细菌生长。内镜中心设计人员素质自评量表,包含解决问题能力、品管手法、合作精神、责任心等维度,评分越高代表人员素 质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运用临床统计学软件SPSS 25.0来分析数据,计数数据的呈现方式是百 分比,卡方值作为检验值,计量资料的呈现方式是均值±标准差,t值作为检验值,如果p<0.05,则能够说明研究数据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清洗消毒不合格率

探寻品管圈在提高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后患者复诊率中的应用

探寻品管圈在提高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后患者复诊率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探寻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后患者复诊率低的原因,降 低鼻窦手术后的复发率。方法耳鼻喉科7名护士自愿组成聆听圈,确立提高患者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后复诊率为活动主题,对患者鼻窦手术后的复诊率,进行现况 调查分析,从原因中找出整改措施,按品管圈步骤开展实施和效果确认。结果通 过品管圈手法的实施后,耳鼻喉科的手腕带识别率从活动前的66.74%提高到 91.34%。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患者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后复诊率,提高了患 者满意率,降低了鼻窦手术的复发率。 关键词:品管圈;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后;复诊率 品管圈就是指同一工作场所,工作性质相近或相关的基层人员组圈,针对所 选定之部门内部的问题,以自动自发的精神,结合群体智慧,通过团队力量,运 用各种品管手法(也称QC手法),全员参与持续质量改进,提高工作质量和管 理效率,并使成员感受到参与感,满足感和成就感。护理管理中开展QCC活动, 可倡导全员参与,使每位护士在质量改进中既是管理者,又是实践者,通过营造 正性文化,使更多护理人员参与护理质量改进。耳鼻喉科于2017年8月2日至2018年2月28日开展品管圈活动,针对患者行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后复诊率低的 情况,运用品管理论和QC手法开展品管圈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品管圈概括 圈的组成:圈员7人,确定圈名为聆听圈,并投票选出圈长1名,其中主治 医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4名,护士1名,由护士长担任辅导员,采用头 脑风暴和民主投票的方法确定活动主题为提高患者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后复诊率。 2.方法: 召开品管圈会议我科于2017年8月3日召开第一次会议,成立耳鼻喉科品 管圈小组,制定圈成员职责,设立圈名及圈徽。 2.1主题选定 由圈成员通过头脑风暴提出主题,圈成员通过对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分为1、3、5分进行打分及权重计算法,最后确定为提高患者鼻内窥镜鼻 窦手术后复诊率为活动主题。 2.1.1主题定义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指使用鼻内镜和特殊手术器械进行鼻窦 外科手术。术后复诊率:再次诊治,指病人经过初诊后再来看病。据文献报道, 术后多数病例粘膜完全恢复至少需要6个月,术后随访要两年。所以,术后一月 内要每周一次,以后每月一次,直至半年后根据情况再确定复诊时间。 2.1.2衡量指标:术后复诊率 2.1.3选题背景:据相关文献报道造成鼻窦手术复发的原因为体质、手术及复诊、用药等,而近60%的复发与患者依从性不好有关。如果患者不遵从医生的建议,没有定期到医院复查和坚持用药,那么即使不是易发体质,术中病灶清理的 也很干净,也会有很高的复发风险。因为恢复阶段的鼻腔内会产生结痂,不良肉芽、黏膜肿胀及粘连,不及时清理都会给复发带来隐患。 2.2 计划拟定 通过甘特图将时间分布为Plan33.3% Do36.7% Check20% Act10%来实施。 2.3现况把握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内镜诊疗满意度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内镜诊疗满意度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通过应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的手法和工具缩短 内镜诊疗侯诊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减轻护士工作负担。方法:组建品管圈, 确立主题,通过分析现状,针对重点缺陷制定相应措施,从合理改善工作流程, 设立导医台,提高护患沟通能力等方面进行改善,比较实施前后的患者满意度。 结果:内镜诊疗病人的满意度由实施前的72.5%提高到实施后的88.1%。结论: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使侯诊时间缩短,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减轻护士工作强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品管圈;内镜诊疗;满意度 品管圈(QCC)主要是由工作场所相近、相同或互补的人们自发成立和组织起来的一种 活动程序,通过灵活运用科学统计工具和品管手法的方式,对工作现场出现的文化及管理方 面的相关问题和课题进行解决【1】。目前内镜已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运用,其检查项目不 再是单一的观察诊断,而是逐渐向复杂的内镜下微创治疗发展,并实现了健康人群体检向危 重患者抢救工作的过渡。在临床工作中,内镜诊疗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内镜接诊量也呈现 逐年增多趋势。为使内镜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并使内镜候诊时间明显缩短,切实提高 患者满意度,我科在内镜诊疗时间中运用了品管圈,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现作如下分析报告: 1方法 1.1 组圈 在2016年8月,通过自觉自愿的原则,我科成立了品管圈小组,并设立1名辅导员和8 名圈员。通过开展头脑风暴的方式【2】,并经过投票,将圈名确定为“远航圈”,寓意:用我 们的技术,经验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1.2 分析现状并设定目标 选择随机问卷打勾式评估方式在2016年8月4日至2016年9月2日这一时间段,进行 随机发放和及时收回,共发放515份,有效收回问卷51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达100%;主 要评估内容为:①服务态度以及文明用语情况;②诊疗侯诊时间;③诊疗前、诊疗后的健 康教育④内镜侯诊区环境⑤知情同意书的签字⑥内镜诊疗的流程。 9月3日统计所有收集到的数据,根据统计结果可知,内镜诊疗患者的满意度为72.6%。 根据柏拉图得到的结果显示:长时间等候、内镜诊疗区环境差、护患沟通不畅是导致内镜诊 疗患者满意度不高的主要因素所在,也是需要重点改善的内容。而导致患者等候时间过长的 原因中除了护理人员不合理的分工之外,未设定导医台、患者等候心理时间过长、未清楚标 识等也是原因所在;造成内镜诊疗区环境差的要因是侯诊椅太少、无导医、秩序混乱;造成 护患沟通不畅的要因是护士宣教内容缺乏、未进行岗前培训。以圈能力、现况值以及改善重 点为依据,将本次品管圈活动的目标值设定为:2016年10月10日前内镜诊疗患者的满意度 由72.6%向88.1%提升。 1.3对策制定及实施情况 1.3.1 尽可能缩短患者候诊时间 ①对内镜标准化操作流程进行修订,并对各班次工作职责进行重新修订,对个人工作内 容予以明确,并对以往各干各活的工作模式进行改变,强调分工协作和各司其职,增进彼此 间配合和合作,以使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实施弹性排班,在内镜高峰期的上午时间,可增 派1名护理人员,以使人手不足的情况得以解决,使患者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得到良好改善。 ②设立针对性导医台,其主要负责对患者进行接待和安抚,使患者等待心理时间明显缩短。 ③对标识进行更新和增加:门诊大楼改造后,标识不清,在门诊大厅放置按照新路线制定的 指示牌,对药房和内镜室方向采用醒目的标记指明;对就诊流程图进行更换和革新,促使患 者可一目了然做心电图-领药-内镜室,最后在内镜室就诊区,在内镜等待区粘贴温馨提示, 主要包括出示心电图、达克罗宁胶浆以及内镜治疗单排队等候等内容,对排序标识予以明确,接待查对并安置患者是导医台的主要职责,以使患者过度担心手续不全、插队等心理得以改善。 1.3.2 改善内镜诊疗区环境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肠镜检查肠道清洁度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肠镜检查肠道清洁度中的应用目的:观察和分析品管圈活动在肠镜检查中提高肠道清洁度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68例需进行肠镜检查者且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清洁方法及相关护理,观察组给予品管圈活动,且对两组肠道清洁度、肠镜检查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加以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肠道清洁度达97.06%、肠镜检查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为1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1%、82.35%、82.3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肠镜检查中肠道清洁度,值得深入研究且加以推广。 标签:品管圈活动;肠镜检查;肠道清洁度 近年来,随着肠道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肠镜检查由于可直观发现肠内腔黏膜病变且对活体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为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提供了便利条件[1]。因此,目前该项技术已经成为下消化道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常规手段且被临床推广应用。但观察中发现肠道清洁度关乎着检查的成功与失败,严重时可造成肠道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出现[2]。笔者本次将品管圈活动运用于肠镜检查中以提高肠道清洁度,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2月进行肠镜检查者共计68例,其中男44例、女24例,年龄18~72岁、平均(42.00±3.50)岁,肠道疾病分类:结肠息肉32例、溃疡性结肠炎20例、直肠炎9例、其他7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1例、高中及以下27例;所有患者均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同时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68例肠镜检查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分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1)精神疾患、言语障碍以及认知功能低下等难以交流沟通而无法开展研究;(2)意识障碍、听力障碍等无法独立完成相应测评任务;(3)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严重异常;(4)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经期女性;(5)严重肠梗阻及大量腹水及电解质紊乱;(6)依从性差等因素中途退出本次研究。 1.2 检查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的聚乙二醇电解质联合盐酸达克罗宁胶浆提高肠道清洁度及相关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品管圈活动。(1)肠镜检查室作为单元,成立品管圈小组,圈员由6人组成,包括1名主管护师(担任圈长)、3名护师、2名护士。(2)分析问题以及确立主题,首先针对能够影响肠道清洁度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经品管圈小组讨论后,结合肠镜室特点及圈员意见,综合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及圈能力进行评定,以投票方式筛选出“影响肠道清洁度”的活动主题。理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率的作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率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CC)在提高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率的 作用。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3月行结肠镜检查的5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将2015年4月-2015年8月行结肠镜检查的53例 患者作为观察组,通过采取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实施与检讨、标准化等,对QCC活动前后两组患者比较肠道准备合格率。结果:观察组肠道准备合格率 96.23%,对照组肠道准备合格率71.70%,观察组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 合格率的作用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合格率;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5-0279-02 结肠镜诊治的安全性与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肠道的清洁质量,合格的肠 道清洁是提高结肠镜检查成功率的重要因素,是防止漏诊、误诊的重要前提[1]。 品管圈(QCC)是指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组成数人一圈 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用科学统计工具 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出现的问题[2]。应用品管圈活 动在提高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合格率中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品管圈活动的前后日期,把2016年1月-2016年3月行结肠镜检查的5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QCC活动前),其中男32例,女21例,平均年龄 (44.8±7.7)岁;肠易激综合征患者4例,炎症性肠病患者1例,结肠息肉患者 35例,其他患者13例;把2016年4月-2016年8月行结肠镜检查的53例患者 作为观察组(QCC活动后),其中男33例,女20例,平均年龄(44.4±7.8)岁;学历:小学及以下患者7例,初中患者25例,高中及以上患者21例;肠易激综 合征患者3例,炎症性肠病患者3例,结肠息肉患者28例,其他患者19例;两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品管圈管理方法 建立QCC小组,本科室自2013年以来每年均举行品管圈活动,采取自动报 名的方式参与,圈员入选均为消化内科及消化内镜中心医护人员,最终研究由8 名圈员组成,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1名,消化 内科医师1名,推荐领导能力和专业能力强的一名护师担任圈长,负责对品管圈 活动进行统筹安排;通过圈员们的头脑风暴设立圈名为:“解密圈”,并共同制作 圈徽。 1.2.1主题选定方法采取头脑风暴方法,从工作中寻找潜在问题,根据圈能力、重要性、迫切性及上级政策4个方面,分别进行评分,分数越高,代表越应 该尽快解决,确定“提高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率”为本次的品管圈活动主题。 1.2.2拟订活动计划以甘特图的形式拟定活动计划表,确定活动周期是2016 年4-2016年8月,讨论确定各步骤的活动安排与圈员具体分工的内容及完成的时间。 1.2.3现状调查及要因分析护士根据常规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流程嘱患者进行

品管圈在提高结肠镜检查肠道清洁有效率中的运用

品管圈在提高结肠镜检查肠道清洁有效率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肠镜检查肠道清洁有效率中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按照品管圈的活动步骤,运用科学的质量管理工具,对结肠镜检查肠道清洁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以后,结肠镜检查肠道清洁有效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品管手法,确定肠道清洁有效率低的根本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可提高结肠镜检查肠道清洁有效率。标签:品管圈;结肠镜检查;肠道清洁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大肠病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并且可以在内镜下对某些肠道疾病进行治疗,如肠息肉的高凝电切术。而成功进行肠镜检查的前提是清洁的肠道,肠道清洁度不佳不仅影响肠镜检查操作,更重要的是遗漏病变[1]。肠道准备不充分还可因视野不清、肠腔走向不明导致肠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2,3]。我科在2012年3月成立”海纳圈”,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有效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为便于评价,将肠道清洁效果分为Ⅲ级。Ⅰ级:肠腔无粪便残渣及粪水残留,肠液清亮;Ⅱ级:肠腔有少量粪便残渣及污浊粪水残留,但不影响观察;Ⅲ級:肠腔有大量污浊粪水或粪块,严重影响观察或检查无法继续进行,被迫停止。Ⅰ级+Ⅱ级=肠道清洁满意,Ⅲ级为失败[4]。选择我科2012年5月~7月262例行肠道准备患者作为对照组(活动前),选择我科2012年11月~2013年1月276例行肠道准备患者作为实验组(活动后),对活动前后肠道清洁有效率进行分析比较。 1.2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小组按照自愿原则,由病房及内镜室护士共9人组成一个圈,选出1名专业能力及领导能力强的主管护师担任圈长,辅导员1名由护士长担任。通过投票产生了圈名-海纳圈。 1.2.2运用头脑风暴法对结肠镜检查肠道清洁有效率低的可能原因进行了数据收集和分析。绘制了活动前肠道准备流程图,对28例肠道清洁无效患者的肠道准备情况逐一进行了过程还原并评估流程中影响肠道清洁有效率的环节因素。将这些资料收集起来,加以汇总,根据80/20原则,将这两个原因作为本次品管圈活动改善的重点。根据要因分析、因果关联分析得出造成患者未遵从服药和饮食原则的主要原因为无明确的肠道准备责任护士负责制度、缺乏肠道准备评估工具、缺乏肠道准备标准化流程、护士培训不够、缺乏服药的标准量具。 1.2.3对策与实施 1.2.3.1制定了肠道准备责任护士负责制,由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的患者的肠道

应用品管圈缩短住院患者内镜检查候诊时间的实践

应用品管圈缩短住院患者内镜检查候诊 时间的实践 摘要目的:缩短住院患者内镜检查候诊时间。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活动 主题为活动主题:缩短住院患者内镜检查候诊时间。采取活动计划拟定、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与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等措施。结果:实 施品管圈活动前,住院患者内镜检查候诊时间为42min/例,品管圈活动后,住院 患者内镜检查候诊时间 下降至27.0min/例,改善幅度35.7%,目标达标率115.1%。结论:应用品管 圈活动,缩短了住院患者内镜检查候诊时间,完善了科室工作制度,进一步优化 患者诊疗流程,使每一位护士人员明确职责,增强了主人翁意识,提高圈员各项 能力,促进科室和医院发展。 关键词:品管圈内镜检查候诊时间 随着人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消化内镜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来到我院消 化内科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而由于空间有限、相关工作任务较多、人力不足等 客观因素制约,我院常规内镜检查预约时间较长,尤其是无痛内镜检查候诊时间 较长,对患者就医造成较大的不便。国家卫健委要求,加强预约挂号管理。医疗 机构应当缩短内镜等检查的预约等候时间,鼓励提供门诊检查集中预约、自助预 约等多种形式的预约服务。逐步缩减检查检验报告出具时间。推进检查检验结果 互认共享,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改善人民群众就医体验[1]。故为减少患者内 镜检查候诊时间,我科室2022年11月-2023年4月开展品管圈活动,效果可观,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住院内镜检查患者;(2)行内镜下检查及二级以下治疗;(3)按规范提前做好检查前准备;(4)可配合护士顺利完成整个流程。排除标准:(1)门诊和急诊内镜检查患者;(2)特殊治疗或内镜下三、四级手术患者;(3)肠道未准备清洁;(4)因自身原因未按流程进入下一环节。 1.2品管圈活动 1.2.1成立品管圈小组由自愿报名参加的医生2人、护士8人组成,科主任,担任辅导员,圈员中的1名护士为圈长。品管圈圈名为“协力圈”,圈名意义: 协同救护,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圈徽意义:绿色圆环象征生命同时代表内镜中心,四个圆环紧紧相连代表多科室共同合作,红心,代表医护人员与患者同心, 红“+”代表医务人员的职责使命。 1.2.2主题选定:采取头脑风暴法,从日常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提 出6个备选主题。之后从选题与上级政策重要性、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 方面评价:“5分”表示很重要、极可行、极其迫切、需要多个单位配合;“3分”表示重要、可行、较为迫切、需要一个单位配合;“1分”不重要、不可行、不 迫切、可独立完成。第一顺位“缩短住院患者内镜检查候诊时间”选为本次活动 主题。候诊时间是指患者到内镜中心前台至进入诊疗室检查前的时间。选择该主 题的理由是:①对患者而言,缩短患者及陪人等候时间,缓解患者的焦虑;②对 医院而言:增加社会效应,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③对医护而言,改善工作效率 和品质,提高医护整体形象,提高患者满意度;④对社会而言,减少候诊时间, 提高医院有效利用,更好服务人群。 1.2.3 现况把握:阅读相关文献,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内镜检查候诊时 间情况查检表。全体组员行动,根据查检表,统计科室11月份科室内镜检查候 诊时间情况,内镜检查候诊总人数84例,内镜检查候诊时间超过50分钟38例,内镜检查候诊检查总等候时长3528min,内镜检查候诊平均时长42min,由80/20 法则可知,“检查操作不熟练,预约时间不准确,未及时完成检查前准备工作” 是内镜检查候诊时间较长的主要情况,也是本次活动的改善重点。

品管圈应用于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

品管圈应用于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品管圈在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通过对品管圈在患者护理中的具体应用,实施后患者护理得到了改进 与优化,患者满意度也得到提升。手术并发症和误操作率有所降低, 团队协作效率也增加。综合分析表明,品管圈对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 者护理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未来研究可重点关 注品管圈在不同手术类型和病患群体中的应用效果,并进一步完善相 关指导原则。该研究为优化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护理提供了重要的 启示,为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提供了实用方法。 【关键词】 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护理,品管圈,临床效果,团队协作,患 者满意度,手术并发症,误操作率,品质管理,品质改进,医疗质量,护理实践,未来研究方向,临床启示。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微创手术方法,主要用于治疗泌 尿系统疾病,如前列腺增生、膀胱肿瘤等。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泌尿外科腔镜手术已成为一种常规的治疗方法。患者在接受腔镜 手术时,除了医生的技术水平外,护理工作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护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率和患 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传统的护理模式存在着信息传递不畅、工作流程 混乱、团队协作性差等问题,容易导致护理质量不高、患者满意度低 下等情况发生。 1.2 品管圈的概念 品管圈是一种质量管理方法,最初是由日本汽车制造商丰田汽车 公司引入的,旨在通过持续改进、员工参与和团队协作来实现高质量 的产品和服务。品管圈强调问题的根本原因分析,强调对过程的监控 和改进,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符合质量标准。 品管圈的核心理念包括持续改进、团队合作、数据驱动决策和顾 客导向。在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护理中引入品管圈的概念,可以帮 助医疗团队更好地监控护理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流程和规范操作程序,品管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错误率,提升护理质量。 品管圈的实施需要全员参与,强调员工的培训和意识的提高。通 过定期召开改进会议,收集患者反馈和护理数据,医疗团队可以共同 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解决方案,并不断优化护理流程。品管圈 的应用可以帮助提升医疗团队的绩效水平,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减少 医疗事故的发生。 1.3 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护理的重要性

品管圈对提高内镜工作人员手卫生的正确率及执行率的效果评价

品管圈对提高内镜工作人员手卫生的正确率及执行率的效果评价目的: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对提高内镜工作人员手卫 生的正确率及执行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成立品管圈小组,以“提高内镜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为主题,对内镜中心全体工作人员进行手卫生现况调查,验证真因,确定手卫生依丛性差的真因,通过强化手卫生意识、加强手卫生培训、合理增设病区洗手设施、优化工作流程、成立科内督导小组、制定质控与奖罚机制等改善措施,再进行效果评价、追踪。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使内镜中心全体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从83.67%提高到96.86%,执行率从92.09%提高到97.52%,后期医院感染科对科室进行效果追踪显示手卫生正确率、执行率均符合要求,达到院感管理目标。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内镜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的正确率及执行率,降低医院感染效果显著,品管圈活动值得推广。 2014年本院护理部在全院推行了QCC活动,旨在让基层护士自动自发参与。内镜中心是医院的重点区域,本科室在护理部的QCC中心推动下,于2015年3-10月再次开展了QCC活动,对本科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品管圈”主题活动,主题为“提高内镜工作人员手卫生正确率及执行率”,通过真因分析,确定要因,针对真因拟定实施对策,并在活动后半年由医院感染科进行效果跟踪,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于2015年3月对内镜工作人员包括内镜医师、内镜护士、消毒员、卫生员手卫生正确率、执行率进行隐性随机调查,未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得到的现况数据正确率、执行率分别为83.67%、96.86%,2015年5-7月开展品管圈法动对内镜工作人员手卫生的正确率、执行率继续进行隐性随机调查。其中全体医护人员包括内镜医师3人、内镜护士5人、消毒员3人、卫生员1人共12人。1.2 方法 1.2.1 成立QC小组(1)在医院护理部QCC中心推动下,成立了内镜中心QC小组。通过自愿参与原则,主要由护理人员报名参与,由护士长担任圈长,科室护士长担任辅导员,护理组长担任秘书,其他护理成员为圈员,共同组成的内镜中心QC圈。(2)由圈员投票选定圈名为“镜心圈”并设计圈徽。(3)拟定活动计划,按计划实施。 1.2.2 主题选定由全体圈成员针对科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问题,结合医院护理部管理目标,通过罗列主题,并由圈员进行投票选出本次圈活动主题:提高内镜工作人员手卫生正确率及执行率。 1.2.3 现况调查及目标设定学习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明确手卫生相关定义及手卫生执行原则,按标准七步洗手法和环节手卫生的落实,根据《WHO手卫生查检表》以隐性随机调查的方式,对内镜中心工作人员日常工作进行手卫生检

品管圈管理在提高医生对患者肠道清洁满意度中的应用

品管圈管理在提高医生对患者肠道清洁满意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在提高医生对患者肠道清洁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4年7月在本院消化内科接受结肠镜检查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12月在本科接受结肠镜检查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品管圈管理,对照组未采用品管圈管理。比较两组的医生对患者肠道清洁满意度及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医生对患者肠道清洁的满意度为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圈员的品管圈应用能力、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能力、活动信心及责任荣誉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肠道清洁度,同时也能够提升圈员对品管圈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标签:品管圈;肠道清洁度;满意度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同一工作单位或工作性质的相关人员自发组织起来,科学地应用各种工具和方法,持续地进行效率的提升,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为目的的业务小组[1-4]。肠镜检查是现代肠道疾病诊断及治疗的主要方法,而良好的肠道清洁度准备是该项技术成功的关键,肠道清洁度不够,常可造成粪便掩盖病变部位、污染镜面,导致无法进镜,影响肠道观察,进而发生漏诊[5-8]。肠道准备不充分还可因视野不清、肠腔走向不明导致肠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9-10]。本院于2014年7~12月组建QCC,以“提高医生对患者肠道清洁满意度”为主题,开展QCC活动,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4年7月在本院消化内科住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男性44例,女性56例;年龄22~84岁,平均(54.10±15.57)岁;其中溃疡性结肠炎31例,结肠癌12例,直肠癌14例,结肠息肉43例。选取2014年12月在本院消化内科住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男性45例,女性55例;年龄19~82岁,平均(54.10±15.16)岁;其中溃疡性结肠炎29例,结肠癌12例,直肠癌15例,结肠息肉44例。两组的年龄、性别、诊断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方法 1.2.1 QCC的建立由科主任担任辅导员,组织培训本科医生和护士学习QCC相关知识,培训内容包括开展的目的、活动步骤和实施方法等,使医护充分了解应用QCC进行质量管理的内容。在自愿报名的前提下,最终确定12名圈员,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确定QCC主题;每2周开1次圈会,按照QCC十大步骤进行活动。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支气管镜检查术后不良反应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支气管镜检查术后不良反应中的应用 谢菁;吴丹;王晓慧;马媚雯;刘霖;吴美丽;李倩;吴康连;杨沙 【摘要】目的:探讨品质管理圈(QCC)在降低支气管镜检查术后不良反应中的 应用效果。方法成立 QCC 小组,确定“降低支气管镜检查术后不良反应”的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拟定对策和开展活动。比较 QCC 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评估 QCC 管理下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开展QCC 后,患者的满意度分值由91.3分提高到9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由9.0%降低为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圈员对 QCC 的满意度分值也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开展 QCC 活动后,护士参与管理的意识得到增强,整体素质也有 大幅提高,促进了课题的持续改进,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术后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期刊名称】《安徽医药》 【年(卷),期】2015(000)001 【总页数】3页(P170-171,172) 【关键词】品管圈;支气管镜检查;不良反应 【作者】谢菁;吴丹;王晓慧;马媚雯;刘霖;吴美丽;李倩;吴康连;杨沙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镜中心,安徽合肥 230601;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部,安徽合肥 230601;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镜中心,安徽合肥 230601;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镜中心,安徽合肥 230601;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镜中心,安徽合肥 230601;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

医院内镜中心,安徽合肥 230601;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镜中心,安徽合肥 230601;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镜中心,安徽合肥 230601;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镜中心,安徽合肥 230601 【正文语种】中文 支气管镜目前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气管异物的钳取,肺叶、段及亚段支气管病变的观察,活检采样可做细菌学、病理学等检查,配合TV系统可进行拍照,示教及动态观察。但支气管镜检查毕竟是一种侵入性检查,很多患者对检查和治疗的过程缺乏必要的了解,常因恐惧等因素放弃检查,或因反应剧烈而使检查失败[1],同时还因局部黏膜损伤等因素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如何减少治疗过程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使检查过程更加平稳,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减少与此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是临床医护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难题。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简称品管圈,或称持续质量改善小组(Qc小组),是由一线工作的员工自动、自发组成小团体,针对单位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以及现场存在的问题,通过集体合作、集思广益,遵循一定的活动程序,应用统计学工具和品管手法,改善经营战略、降低损耗、减少成本等,以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组织起来的,运用品管圈的理论和方法开展工作的小组[2-3]。其中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是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我院内镜中心从2012年12月开始,进行品管圈活动,包括主题选定、拟定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效果确认、分析与改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10月间在本中心接受支气管镜检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