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急诊室患者满意度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基层医院急诊科的运用

品管圈活动在基层医院急诊科的运用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升急诊病患就医满意度中的作用,以全面提升科室整体质量。
方法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效果检查及巩固实施措施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
比较急诊病患等候医师诊疗时间满意度在改善前后总目标及子目标改善情况。
结果急诊病患等候医师诊疗时间满意度由改善前的85.2%提升至改善后的90%。
结论改善医师诊疗活动的流程与制度,提升整体满意度,提高圈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创新意识、组织策划能力。
【关键词】品管圈满意度等候时间品管圈是由工作性质相类似或有相关连的人员,共同组成的一个圈。
具有自愿的,自动自发的精神。
圈员运用各种改善手法,启发个人潜能,结合群体智慧,持续的从事各种改善活动。
使每一成员有参与感、成就感,达到一个自我实现的阶段。
品管圈活动最初源自美国,在日本得到发扬,在过去三十多年中,它被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引入,但在中国大陆尤其是医院管理中还不甚普及。
我们医院自2009年年底与台湾医疗产业管理发展学会合作,开展全面质量提升计划项目,作为该项目的一部分,急诊科在医院的统一安排下,于2010年5月成立了“泡泡圈”,并针对急诊病人满意度下降所存在的问题,运用品管理论和手法展开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品管圈概况1.1圈名“泡泡圈”喻意分圈名和圈徽。
圈名:泡泡意味着积极向上、团结和谐、活力朝气、多姿多彩。
同时也代表着我们急诊科的精神、传统、形象和生活。
圈徽:三个红、绿、蓝色的泡泡代表着我们科的稳定、牢固和相互依存。
三原色代表我们急诊科的工作状态即精彩又多彩。
外围的绿色橄榄枝体现了我们急诊科的宗旨:崇尚生命,祈求平安和健康。
同时我们急诊科还提出了具有本科室特点的口号:急在分秒之间,救在生死边缘!1.2圈的组成急诊科主任为品管圈圈长,负责整个圈的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医务科长作为我们圈的辅导员,成员有我们急诊科的医疗护理骨干组成,负责分管各项目的实施。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急诊住院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

X U Y a n, Z HU J i n—l a n , B I Y u—h o n g ( S u b e i P e o p l e S H o s p i t a l o f J i a n g s u p r o v i n c e , Y a n g z h o u 2 2 5 0 0 1 )
wa y o f i mp r o v i ng e me r g e n c y p a t i e n t s a t i s f a c t i o n.
K e y wo r d s Q u a l i t y c o n t r o l c i r c l e : D e g r e e o f s a t i s f a c t i o n : Ma n a g e m e n t m o d e l
项 目的实施 。
2 方 法
工作现场 , 工作性质相近或相关 的基层人员 , 自动 自发 地进行 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 的小集团…。这 些小集 团 针对所选定的部门之 内的问题 , 以 自动 自发的精神 , 结 合群体智慧 , 通过团队力量 , 运用各 种品管 手法来不 断
进行维护和改善 。我科 于 2 0 1 2年 5月引入 品管 圈理
品管 圈活动 ( q u a l i t y c o n t r o l c i r c l e , Q C C) 是指 同一
担任 , 领导整个活动 , 拟定并 执行 活动计 划 , 分 派 阶段 负责人 ; 护士长担任 辅 导员 , 对 品管 圈 给予支持 , 帮 助 解决圈内问题 ; 成员由病 区骨干护士 担任 , 负责各分 管
关键 词 品管圈; 满意度; 管理模式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9 6 7 6 . 2 0 1 3 . 2 2 . 0 0 9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急诊室患者满意度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急诊室患者满意度的应用品管圈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管理方法之一,它强调团队合作、集体学习和持续改进。
它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应用于生产、服务和医疗等领域。
在医疗领域,品管圈被广泛应用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疗质量。
本文将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急诊室患者满意度方面的应用。
一、急诊室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性急诊室是医院最重要的入口部门之一,也是患者急需医疗服务的场所。
急诊室的患者群体涉及到各个年龄段,各种疾病,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具备高超的技术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提高急诊室患者满意度有助于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和忠诚度,提升医院的品牌价值和口碑。
二、品管圈的基本概念品管圈是一种基于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行动)的管理方法,它主要强调几点:1.团队合作:品管圈以团队为单位,组织成员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2.问题驱动:品管圈的核心是问题驱动,问题是品管圈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3.持续改进:品管圈强调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只有持续不断地改进,才能不断提升医院的服务品质和患者满意度。
三、品管圈的应用1.明确患者需求:急诊室需要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期望,确定关键的服务指标。
品管圈可以通过讨论、分析数据等方式来确定急诊室的关键服务指标。
2.分析问题原因:在品管圈中,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找出问题的本质原因,制定解决方案。
急诊室应该对患者投诉、意见反馈等问题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
3.制定改善措施:在品管圈中,制定改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急诊室应该根据患者的需求和问题原因,制定适当的改善措施,包括技术培训、人员调整、工作流程优化等。
4.推广复制:品管圈的学习成果可以在其他科室或医院推广和复制。
急诊室应该将改进措施的结果推广到其他科室或医院,让更多的人受益。
四、品管圈在提高急诊室患者满意度中的实例1.在品管圈的实施过程中,急诊室可以结合仪表盘,通过数据可视化的手段,更好地掌握关键服务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门诊输液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门诊输液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目的探索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门诊输液患者满意度中的作用。
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按照PDCA循环实施活动。
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满意度由活动前的78%提高到活动后的96%。
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提升了护士的综合能力,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品管圈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于1962年所创。
品管圈指同一工作场所的人员(5~12人)为解决工作现场问题,提升工作绩效,自发自动地组成一个团队(圈),然后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应用品质管理(QC)方法,进行各种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问题以达到改善业绩的目标[1]。
我院为一所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输液室承担全院门急诊患者输液工作,日均输液量在500~600人次左右,其中小儿约占45%。
我科于2013年9月~2014年4月开展以“提高门诊输液患者满意度”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
并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圈名“玄驹圈”,玄驹乃蚂蚁的别称,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把玄驹列为中药的一种,写进《本草纲目》。
“大蚁喜酣战,故有马驹之称”,因马驹善跑善战,顾名思义:蚁有马驹的精神。
同时也寓意我们要学习“蚂蚁”精神的真谛—爱心、同情心、团队合作与忠诚。
1.2品管圈的组成品管圈共8人组成,由科室总带教老师担任圈长,组织品管圈活动的实施。
圈员由愿意积极参与科室管理的护理人员参加。
护士长担任内部辅导员,台湾康程医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老师担任外部辅导员,对品管圈给予支持和技术上的指导。
2方法2.1选定主题召开品管圈会议,以头脑风暴的方法,由圈员围绕4个备选主题,运用主题评价表进行打分,确定“提高门诊输液患者满意度”为本次品管圈活动解决的问题。
同时通过查找文献,从医院、医护人员、患者等多方面,确定该主题目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2活动计划制定确定活动主题后,以8个月为活动周期,制定活动计划表。
每位圈员均明确职责,按照既定计划,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
2.3现状调查和目标设定圈员自行设计满意度调查表,于2013年9月22~28日每天随机选取我科门诊输液患者20例,共140例进行满意度调查,满意率为78%。
品管圈活动在提升住院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升住院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品管圈的应用对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成立品管圈(圈长护士1名,圈员5名),确定“2013年2月前提高患者满意度由88.25%到95%以上”的目标,利用品管圈活动改进护理工作流程。
结果:2012年8月、10月改善前,患者满意度88.25%;2012年11月改善中,患者满意度96.2%;2012年12月、2013年1月改善后,住院患者满意度为97.25%。
结论:品管圈显著提高了住院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标签:品管圈;满意度;住院患者品管圈是指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小组[1],其在自愿的的原则下形成,在同一工作场所,由工作性质相近或相关的基层人员组圈,针对所选定之部门内部的问题,以自动自发的精神,结合群体智慧,通过团队力量,运用各种品管手法,使成员感受到参与感、满足感、成就感。
通过主题选定,拟定计划,共同分析讨论问题的主要原因,设定目标,并提出可行有效的方法,拟定对策,并有计划地实施,同时检讨改进,确认效果,并进行标准化,取得满意效果。
笔者所在科室2012年实践至今,成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笔者所在科室开放床位数40张,护士14人,平均每月住院人日数1100人。
医院及科室优质护理管理患者满意度目标为95%,2012年8月、10月的患者满意度为88.25%。
为了更好地落实笔者所在医院的管理规范方针,提升护理服务品质,骨二科于2012年11月成立“品管圈”小组。
1.2 方法笔者所在科室于2012年11月成立品管圈,由6名护士组成,其中包括圈长1名和5名小组成员,圈长全面负责组织圈内的活动,全体成员分工合作,全部参与,运用头脑风暴法确定“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为目标,利用品管圈活动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2.1 目标设定运用标杆法,根据医院及科室管理目标规定,设定为2013年2月前提高患者满意度由88.25%到95%以上。
品管圈在提高患者交接过程中病房护士对急诊护士满意度的效果评价

品管圈在提高患者交接过程中病房护士对急诊护士满意度的效果评价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患者在医院内不同科室之间的交接也越来越重要。
这其中,急诊室和病房之间的交接尤为关键,因为它直接涉及到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病房护士和急诊护士分别是交接过程中的两个重要角色,他们的互动关系、交流协作程度和专业水平都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为了提高患者交接过程中病房护士对急诊护士满意度,品管圈需要进行效果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改进方案,以促进交接过程的不断优化。
一、研究背景在医院中,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不同科室之间的交接。
急诊室是患者入院时的第一站,将患者转移到病房之前,需要与病房护士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以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准确掌握和妥善处理。
病房护士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治疗情况、用药情况等信息,协调医疗资源和团队成员,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和计划,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就医体验。
但是,在急诊护士和病房护士之间,存在着很多因素影响了交接过程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例如,交接信息不清晰、交接方式不规范、交接时间拖延、交接沟通不畅等。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会增加医疗事故的风险,降低患者的满意度和医院的声誉。
品管圈需要深入了解交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交接流程和标准,加强交接过程中的沟通协作和培训教育,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二、研究目的本论文旨在研究如何提高患者交接过程中病房护士对急诊护士满意度。
具体目的如下:1.了解医院现有的交接流程和标准,找出不足之处;2.了解病房护士和急诊护士的交接沟通和协作程度,分析存在的问题;3.寻求有效的改进方案和措施,提高交接过程效率和质量;4.根据改进方案,评估改进效果和实施效果。
三、研究方法1.研究设计本论文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主要通过文献综述、实地观察和访谈的方式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以找出提高患者交接过程中病房护士对急诊护士满意度的有效方案。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急诊科准确输液执行率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急诊科准确输液执行率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医院急诊科,急诊输液是常见的治疗方式,准确输液对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输液执行率并不尽如人意。
为了提高急诊科准确输液的执行率,品管圈活动被引入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让我们了解一下品管圈活动。
品管圈活动是一种质量管理方法,它以团队的形式解决问题,通过系统性的方法分析问题,找到问题根源,并制定改进措施,最终达到提高质量的目标。
品管圈活动在医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它可以帮助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在急诊科,准确输液是一项基础且重要的医疗操作。
在实际操作中,因为医护人员的疏忽、疲劳、技术水平不足等原因,输液执行率并不高。
为了提高准确输液的执行率,某医院先后组织了多个品管圈活动小组,针对急诊科输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制定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并进行了实施和监测,最终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品管圈小组通过对急诊科输液过程进行分析,发现了一些常见的问题。
医护人员在执行输液前未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导致输液操作不当;又如,输液设备存放散乱,使用不规范,增加了输液操作的复杂度和风险。
对于这些问题,品管圈小组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规范输液操作流程,统一输液设备的存放和使用标准等。
这些改进措施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急诊科准确输液的执行率。
品管圈活动的实施还使得急诊科内部的沟通和协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在品管圈小组的组织下,不同科室的医护人员相互交流,共同分析问题,共同制定改进计划,共同实施监测效果,相互之间的认识和信任得到了加强。
这为今后的医疗团队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会使得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得以提升。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急诊科准确输液的执行率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品管圈小组的分析、讨论和实施,急诊科输液操作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输液的执行率得到了明显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增强。
品管圈在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中的作用

品管圈在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中的作用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以“降低患者对护理工作不满意率中”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并进行实施。
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由活动前的61%提高为78%,目标达成率为113%。
圈员的各项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品管圈活动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值得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提高;患者满意度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是指同一单位或工作性质相关联的人员,自动自发组织起来,科学运用品管工具,持续地进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活动的小组。
患者满意度(Patient Satisfaction)是指患者凭着自己对健康、疾病、生命质量等诸方面的理解,权衡自己的经济条件,结合自己对医疗保健的要求和期望,对所接受的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的综合评价。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内涵。
我科室于2015年6月至2015年11月将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应用于降低患者对护理工作不满意率中,取到了良好效果。
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 品管圈运行程序与方法 1.1 成立品管圈小组我科品管圈小组由辅导员、圈长、圈员7人组成。
其中主管护师两名,护师3名,平均年龄29岁。
圈名为“同心圈”,延续前两次活动圈名。
其中辅导员由科室护士长担任,负责对整个品管圈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圈长负责对活动进度进行控管和统筹安排。
因此次为第三次圈活动,将圈能力设定为90%。
1.2 选定主题小组成员通过头脑风暴提出几个备选主题,再根据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运用评价法进行主题评价,最终确定得分最高的“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作为此次品管圈的主题,因为提高患者满意度,即提高医院及科室效益,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急诊室患者满意度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急诊室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
方法2015年1月起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以”提高急诊室患者满意度”为活动主题,通过制定急诊室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格、相关制度以及加强培训,抽取200例调查表格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通过4个月的实践活动,患者满意度由活动前的82.5%提高到94.5%,增幅达14.55%。
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急诊室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明显。
标签:品管圈;急诊室;患者满意度
随着国家医疗政策的不断深化改革,医疗市场结构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医疗机构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是同一工作现场的人员自动的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
这些小组作为全面品质管理活动的一环,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之下,活用各种统计方法,以全员参加的方式不断地进行维持及改善自己工作现场的活动[2]。
我科成立品管圈,针对急诊患者满意度不高的情况运用品管圈的理论和方法展开活动,以达到提高急诊患者满意度的目的。
1品管圈活动概况
1.1品管圈成立的意义我们愿做每1例患者的守护天使,关心患者,对患者负责,让患者感受到爱与和平。
让每1例患者感到舒心。
1.2人员组成由1名圈长、1名辅导员和5名圈员组成,圈长负责活动的组织领导分析工作,圈员负责具体任务的执行。
1.3活动程序根据品管圈活动的步骤,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掌握科室内的关键问题、确定主题、现状调查、分析原因、掌握改善主题的重点、制定目标、提出对策、对策实施、效果确认、效果维持、活动总结。
2方法
2.1确定主题召开品管圈圈员会议,圈员根据本科情况以及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共提出5个待选主题,包括提高急诊患者康复指导、提高急诊患者满意度、提高急诊实习生带教满意度、提高急诊医生满意度、提高急诊患者优质护理服务根据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员能力选题四要素原则,选定”提高急诊患者满意度”为本次活动的主题。
选择该主题的理由是:患者满意度是评价医疗服务品质的重要指标[3],是公认的护理质量的金标准。
2.2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2.2.1现状分析根据目前急诊患者满意度情况制定调查表,内容包括硬环境(医院就诊环境、流程、布局)和软环境(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工作人员服务态
度、责任心、沟通能力等)。
2014年10月~12月,从中抽取200例急诊患者满意度调查,其中不满意的患者是37例,满意的是163例,则患者的满意度是82.5%,将此满意度结果作为本次活动的改善重点。
2.2.2原因分析针对上述问题组织讨论,从”人”、”事”、”物”三方面用鱼骨图说明患者满意度不高的原因。
2.3制定目标根据现状调查所发现实务问题进行分类统计,用柏拉图列出主次项目,选定改善重点,设定品管圈活动预期达到的目标值。
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目标值=37-(37×8
3.78%×0.7)=15.29
2.4对策拟定根据5W1H原则(5W:What什么;Where在哪里;Why为什么;When什么时候;Who谁。
1H:How怎么做)找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患者满意度不高,护理层面上可以整改的内容,再设定PDCA计划(Plan 计划,即确定方针、目标及计划;Do执行,即实地操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heck检查,即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注意效果,找出问题;Action行动,即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之处加以肯定,并推广、标准化之,失败总结教训,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进行对策实施。
2.4.1针对鱼骨图,活动小组应用头脑风暴法,针对环境、服务、仪表行为、护理(操作、健康宣教)等方面存的主要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
2.4.2急诊中心采用通用的”三区四级”急诊患者就诊规范,”三区”即”红黄绿”区,四级即”1级:濒危患者、2级:危重患者、3级:急症患者4级:非急症患者”,明确规定,1级濒危患者送入急诊抢救室,立即抢救;2级危重患者送入急诊抢救室,安排患者优先就诊(<10 min);3级急症患者引导患者至各诊室,安排患者优先就诊(<30 min);4级非急症患者引导患者在候诊区候诊,安排患者顺序诊治(<90 min)。
注: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2.4.3参照急诊室护士准入制度、急诊分诊护士准入制度,科室层面上加强培训考核,定期对优质护理服务的核心内容培训,提高分诊护士分诊正确率,科室成员了解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意义。
2.4.4明确规范急诊巡回班以及预检分诊班的工作职责,增加导医的数量,对于大厅及诊室候诊患者,做好巡回以及宣教工作,做到一医一患一诊室,合理分诊分流患者。
2.4.5实行弹性排班,在夏季或者高风险时间段增加护士、医生,既保证急诊患者的有效救治,又使得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应用,同时达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的目的。
2.4.6改善了便民举措,包括手机充电站、自助售卖机、失物招领箱、便民
服务箱,在抢救室提供凉水壶,方便患者服药。
2.4.7完善急诊中心的标识,方便患者就诊、检查。
3结果
有形结果:总目标改善成果通过4个月的实践活动,抽取200例急诊患者满意度调查,其中不满意的患者有11例,患者满意度由活动前的82.5%提高到94.5%,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目标设定值-改善前数据)]×100%,目标达成率=[(11-37)÷(15-37)]×100%=118.18<150%,?字2=16.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4讨论
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强医院竞争力一直是医院工作重心[4,5]。
目前品管圈活动已经广泛应用于医院的管理[5]。
此次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提高了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医院及患者双赢的结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蔡贤黎,王萍,徐建鸣,等.品管圈活动减少患者内镜诊疗等候时间[J].护理学杂志,2013,28(13):1-4.
[2]王世英,李敏,陈春花,等.出院患者延续健康教育的做法和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9B):1422-1424.
[3]谬李丽.以患者为中心,实施顾客满意服务,增强医院竞争力[J].重庆医学,2006,35(13):1237.
[4]马晓慧,王鲲,王培军,等.患者满意度的优化及其价值[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34(11):1745.
[5]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23.编辑/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