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与催化作用第一章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催化剂工程.1.2.3.章

催化剂工程.1.2.3.章
(4) 催化剂的稳定性: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 性质是不变的.但是实际上,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其活性 和选择性都会逐渐下降,影响催化剂稳定性的原因是各种各 样的,催化剂的稳定性可分为:
(a) 耐热稳定性:一种良好的催化剂,应能在高温苛刻的反应 条件下长期具有一定水平的催化性能。这就要求催化剂在剧 烈放热或吸热的反应过程中有良好的导热性能:有较高的
Pt Fe Cu-Cr Fe-Co-Ni Si-Al Pt/Al2O3 过氧化物 Ziegler-N Zeolit Bi-Mo Cu-Zn-Al Pt-Pd ZSM-5 甲基铝氧烷
8
1.2 催化过程有关文献
涉及催化过程方面的文献浩如烟海,本节只是列举一些重 要的文献以帮助读者掌握催化方面的主要动向。所列文献目录 不仅限于学科本身,也涉及到工程技术和专利。在催化剂制备 方面,大量的化学技术蕴藏在专利之中,我们必须经常注意这 个领域的进展。 本课程的主要参考文献: 一、 重要学科性期刊: 1. Journal of Catalysis; 2. Applied Catalysis; 3. Catalysis today; 4. Catalysis Review; 5. Reaction kinetics and catalysis letters; 6.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7: Surface Science 1: 催化学报; 2: 燃料化学学报; 3; 分子催化; 4: 物理化学; 5: 应用化学 6;石油学报; 二、 重要技术工程期刊
14
所有的孔道都看成是圆柱形的孔,并假定其平均长度为 L,平 均半径为r. (12) 催化剂中毒: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其活性的衰退是由 于反应介质中存在少量杂质,或是由于催化剂在制备时夹杂 有少量杂质而引起的,则称为催化剂的中毒。

催化化学。。。。(DOC)

催化化学。。。。(DOC)

第一章催化简史1、催化剂这一概念历史上最早是由哪个国家的哪位科学家于何年何刊物中正式提出的?答:1836年,瑞典科学家贝采利乌斯(J.J.Berzelius)在《物理学与化学年鉴》中首次提出“催化剂”这一概念。

2、催化剂的本质是什么?它最早由哪个国家的哪位科学家于何年提出?答:催化剂的本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把一个比较难发生的反应变成了两个很容易发生的化学反应。

在这两个反应中,第一个反应中催化剂扮演反应物的角色,第二个反应中催化剂扮演生成物的角色,所以说从总的反应方程式上来看,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3、工业合成氨催化剂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历史上由于合成氨催化剂和工业化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是哪个国家的哪两位?答:工业合成氨催化剂为铁触媒,其主要成分为Fe、Al2O3、K2O,由于合成氨催化剂和工业化研究,德国科学家哈伯(F.Haber)获得1919年诺贝尔化学奖,博什(C.Bosch)获得1931年诺贝尔化学工程、高压设备奖。

4、合成高压低密度聚乙烯的催化剂历史上是由谁最早发明的?其主要组成为何?答:合成高压低密度聚乙烯的催化剂历史上是由德国科学家齐格勒(K.Ziegler)最早发明的,其主要组成为四氯化钛-三乙基铝[TiCl4-Al(C2H5)3]。

5、历史上最早模仿合成高压低密度聚乙烯的催化剂而发明聚丙烯合成催化剂的是哪个国家的哪位科学家。

他所发明的聚丙烯催化剂的组成为何?答:历史上最早模仿合成高压低密度聚乙烯的催化剂而发明聚丙烯合成催化剂的是意大利科学家纳塔(G.Natta),他所发明的聚丙烯催化剂的组成为三氯化钛-三乙基铝[TiCl3-Al(C2H5)3]。

第二章催化剂与催化作用1、什么是催化剂?什么是催化作用?催化作用的本质是什么?催化作用的特征主要有哪四个方面?答:催化剂是这样一种物质,由于它的存在,使化学反应趋于平衡的速度大大加快了,而它本身的组成、数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

催化原理

催化原理

Fsw第一章1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却不改变化学反应热力学平衡位置,本身在化学反应中不被明显地消耗的化学物质催化作用:是指催化剂对化学反应所施加的作用。

具体地说,催化作用是催化剂活性中心对反应物分子的激发与活化,使后者以很高的反应性能进行反应。

2催化剂性能指标:催化活性、选择性、产物收率、稳定性或寿命第二章1.吸附现象:当气体与清洁的固体表面接触时,在固体表面上气体的浓度高于气相.这种现象称为吸附现象。

被吸附的气体称为吸附质。

吸附气体的固体称为吸附剂。

吸附平衡:当吸附过程进行的速率与脱附过程进行的速率相等时,表面上气体的浓度维持不变,这样的状态。

2..3.化学吸附态:是指分子或原子在固体催化剂表面进行化学吸附时的化学状态、电子结构及几何构型。

4.画出Langmuir等温线,Langmuir的假设:1、吸附的表面是均匀的,各吸附中心的能量同构;2、吸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3、吸附粒子与空的吸附中心碰撞才有可能被吸附,一个吸附粒子只占据一个吸附中心,吸附是单分子层的;4、在一定条件下,吸附速率与脱附速率相等,从而达到吸附平衡。

Langmuir吸附等温式:第三章1.比表面积:每克催化剂上具有的表面积称为比表面积2.BET理论的假设:1、吸附的表面是均匀的;2、吸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3、多层吸附,各层间吸附与脱附建立动态平衡。

3.比孔容:每克催化剂颗粒内所有的体积总和称为比孔体积,或比孔容,以Vg表示。

4.孔隙率:催化剂的孔体积与整个颗粒体积的比,以θ表示。

5.中孔:中孔,指半径在(2—50)nm。

6.接触角:在液体和固体接触处,分别作液体表面和固体表面的切线,这两条切线在液体内的夹角称为接触角。

(会画)第四章1.多相催化反应过程分析:(1)反应物分子从气流中向催化剂表面和孔内扩散;(2)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吸附;(3)被吸附的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相互作用或与气相分子作用进行化学反应;(4)反应产物自催化剂表面脱附;(5)反应产物离开催化剂表面向催化剂周围的介质扩散。

催化原理-第一章(3) 催化作用与催化剂

催化原理-第一章(3) 催化作用与催化剂

500℃ 常压 500℃ 常压
无催化剂 Fe催化剂
334.6 kJ/ mol 70 kJ/ mol
大型合成氨厂: 压力: 20 ~ 35 MPa 温度: 400 ~ 500 ℃ 催化剂: Fe / K / CaO / Al2O3
实验结果
非催化和催化反应的活化能(kJ/mol) 反 应
2HI = I2 + H2 2N2O = 2N2 + O2
选择性与自由能 ?
催化剂选择性与Kp大小无关
C2H4 + ½ O2
Ag
CH2 --- CH2 O
Kp = 1.6×106
C2H4 + ½ O2
C2H4 + 3 O2
PdCl2--CuCl2
CH3CHO
2CO2 + 2H2O
Kp = 6.3×1013
Kp = 4.0×10120
自由能降低最大的反应是否先进行?
5、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
例: 乙醇转化
Cu 200~250℃ Al2O3 or ThO2 350~380℃ Al2O3
CH3CHO + H2
C2H4 + H2O
(C2H5)2 O+ H2O
CH2=CH-CH=CH2 + 2H2O + H2 CH3COOCH2C2H5 + 2H2 乙酸丙酯
C2H5OH
×100%
k1k3 r Ck C ACB k2
总的反应速率常数
k1k3 k Ck k2
E / RT
将各速率常数以Arrhenius方程表示
k Ae
A2
代入上式得: k A1 A3 C e ( E1 E 3 E 2) / RT K

工业催化原理,第1章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基本知识

工业催化原理,第1章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基本知识

问题3:催化剂的选择性在工业上有何意义?
1 2 3 4 5
催化作用的特征 催化反应和催化剂的分类 固体催化剂的组成与结构 催化剂的反应性性能及对工业催 化剂的要求 多相催化反应体系的分析
1.2.1催化反应分类
按催化反应系统物相的均一性进行分类
均相催化反应
非均相(又称多 相)催化反应
酶催化反应
均相催化反应是指 反应物和催化剂居 于同一相态中的反 应。
CO+H2
Rh络合物,473~573K, 5.0665×107~ 3.0399×108Pa
Cu,Zn,493K, 3×106Pa
Ni, 473~573K, 1.0133×105Pa Co,Ni, 473K, 1.0133×105Pa
甲烷 和成汽油
1.1.4催化剂对加速化学反应具有选择性
热反应时生成CO2比生 成甲醛的能垒小很多
聚合
卤化 裂解
CrO3,MoO2,TiCl4-Al(C2H5)3
AlCl3,FeCl3,CuCl2,HgCl2 SiO2-Al2O3,SiO2-MgO,沸石分子筛,活性白土
水合
H2SO4,H3PO4,HgSO4,分子筛,离子交换树脂
烷基化,异构化 H3PO4/硅藻土,AlCl3,BF3,SiO2-Al2O3,沸石分子筛
问题2:请同学们举二个以上的实例?
1.1.4催化剂对加速化学反应具有选择性
表1-2 催化剂对可能进行的特定反应的选择催化作 用
反应物 催化剂及反应条件 Rh/Pt/SiO2,573K,7×105Pa
Cu-Zn-O,Zn-Cr-O,573K, 1.0133×107~ 2.0266×107Pa
产物 乙醇 甲醇 乙二醇 二甲醚

催化剂基础详解

催化剂基础详解

第一章 绪论
1.1.1催化作用的意义
合成氨
• N2+3H2→3NH3 • 催化剂:Fe-Al2O3-K2O • 每吨催化剂可产2万吨氨
• N2来源:空气分离 • H2来源: 烃类水蒸气转化法。 • 工艺(涉及反应):加氢、脱硫、转化、
变换、甲烷化、氨合成。需用八种不同
催化剂
第一章 绪论
1.1.1催化作用的意义
氧化还原型反应:催化剂与反应物通过单个电 子转移,形成活性中间体物种进行的催化反应。
催化剂的分类
按催化剂的元素及化合态分类 金属、金属氧(硫)化物、金属有机化合物 按催化剂的导电性及化学形态 导体、半导体、绝缘体 按行业类别分类 石油炼制工业、化肥工业、环境保护等
催化剂的反应性能
物进料总量的百分比 产率=转化率×选择性
催化剂的稳定性
使用寿命:指催化剂在一定反应条件下 维持一定反应活性和选择 性的使用时间。
a

化b
稳定期



活成


熟 期
催化剂的稳定性
化学稳定性 耐热稳定性 抗毒稳定性 机械稳定性
对工业催化剂的要求
适宜的活性 高选择性
活性和选择性的取舍 长寿命
石油
第一章 绪论

1.1.1催化作用的意义
第一章 绪论
天然气
1.1.1催化作用的意义
催化剂的定义与特征
催化剂的定义
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 不改变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平衡位置 本身在化学反应中不被明显地消耗
催化剂的特征 只能改变热力学上可进行的化学反应
只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而不改变化学平衡的 位置。

工业催化-第一章催化剂与催化作用-研07

工业催化-第一章催化剂与催化作用-研07
(IF 2019: 3.355, 2019: 2.796 ) Elsevier
2020/6/3
springer
• Catalysis Letters including heterogeneous, homogeneous and enzymatic catalysis ( IF 2019:1.904 2019: 2.088 2019: 1.772)
2.547 2019: 2.321)
2020/6/3
国内催化期刊
• 催化学报 (SCIE收录) • 分子催化 • 工业催化
2020/6/3
工业催化在现代化学工业中பைடு நூலகம்作用
• 现代化学工业的许多过程,都或多或少地与催 化剂使用有关, 90%以上的化工产品,是借 助催化剂生产出来的。
– 无机化工领域的合成氨、硝酸、硫酸等的生产 – 石油加工领域的催化裂化、催化重整等 – 有机化工原料中的甲醇、醋酸、丙酮等的生产 – 煤化工中的催化液化与气化 – 高分子化工中的聚合物材料的生产等 – 药物、精细化学品生产的大多数过程需催化剂参与
• 表彰他们在更好地控制化学反应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 美国的威廉·诺尔斯(William S. Knowles, USA ) 、日本的野 依良治(Ryoji Noyori ,Japan) for their work on chirally catalysed hydrogenation reactions表彰他们在“手性催化氢化反应”领域所 作出的贡献
• Reaction Kinetics and Catalysis Letters related to heterogeneous, homogeneous reaction kinetics and catalysis ( IF 2019: 0.67, 2019: 0.514)

催化原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催化原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催化重点知识点一、概述催化剂定义描述:在反应体系中,若存在某一种类物质,可使反应速率明显变化(增加或减少),而本身的化学性质和数量在反应前后基本保持不变,这种物质称为催化剂。

催化剂可以是正催化剂,也可以是负催化剂。

催化剂的组成:主体,载体,其他。

主体分为主催化剂、共催化剂、助催化剂。

助催化剂分为结构助催化剂、电子助催化剂、晶格缺陷助催化剂、扩散助催化剂。

主催化剂:起催化作用的根本性物质。

没有它不存在催化作用。

共催化剂:催化剂中含有两种单独存在时都具有催化活性的物质,但各自的催化活性大小不同,活性大的为主催化剂,活性小的为共催化剂。

两者组合可提高催化活性。

助催化剂:是催化剂中提高主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改善催化剂的耐热性、抗毒性、机械强度、寿命等性能的组分。

催化反应:有催化剂参与的反应。

催化反应的分类:通常根据体系中催化剂和反应物的“相”分类;也可根据反应中反应分子间电子传递情况分类。

催化反应分为:均相催化反应,多相催化反应,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均相催化反应:催化剂和反应物形成均一的相,可以是气相、液相。

多相催化反应:催化剂和反应物处于不同相,催化剂通常均为固体。

可分为气固、液固。

酸碱反应:在反应中发生电子对转移的称为酸-碱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发生一个电子转移的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催化特征:1催化是一种知识,是一种关于加快化学反应发生的“捷径”的知识。

2催化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热力学平衡, 但促使热力学可自发发生的反应尽快发生,尽快达到化学平衡。

3催化是选择性的,往往要在一系列平行反应中特别地让其中一种反应尽快发生,尽速达到平衡。

如果可能,它还要同时抑制其它反应的进行。

四、如果热力学允许,催化对可逆反应的两个方向都是有效的。

催化的本质:在催化剂作用下,以较低活化能实现的自发化学反应被称为催化反应。

催化剂是一种中介物质,它提供了改变活化能的路径从而加快了反应速率(或降低了反应温度),但其自身最终并没有被消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第一章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基本知识
催化剂是指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不参与反应的物质。

催化作
用是通过催化剂为反应提供新的反应路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
反应速率。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是化学领域中的重要概念,本文将介绍催化
剂与催化作用的基本知识。

一、催化剂的作用机理
催化剂通过提供新的反应路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促进化学反应的
进行。

催化剂表面上的活性位点与反应物分子发生相互作用,进而改变反
应物的键能和键角,使得反应物易于发生化学反应。

催化剂不会消耗掉,
而是在反应结束后可以从体系中分离出来,因此催化剂可以在许多次反应
中重复使用。

二、催化剂的分类
催化剂可以根据其所参与的反应类型进行分类,常见的催化剂有酸性
催化剂、碱性催化剂和金属催化剂等。

1.酸性催化剂:酸性催化剂在催化作用中起到质子供给的作用,常见
的酸性催化剂包括硫酸、盐酸、磷酸等。

酸性催化剂一般用于酸催化反应,如酯的酸催化水解反应、糖类的酸催化裂解反应等。

2.碱性催化剂:碱性催化剂在催化作用中起到电子供给或接受的作用。

碱性催化剂常见的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碱性催化剂一般用于碱催化
反应,如酮类的否明反应、酮类的甲酰化反应等。

3.金属催化剂:金属催化剂可以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电子结构或提供新
的电子通道来促进反应。

常见的金属催化剂有铂、铁、铂铁等。

金属催化
剂一般用于氧化还原反应、加氢反应等。

三、催化作用的特点
1.催化作用能够提高反应速率,有时甚至可以达到数个数量级的效果。

2.催化剂可以对多种不同的反应起到催化作用,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3.催化剂与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可逆的,催化剂可以在多次反应
中重复使用。

4.催化剂对反应的选择性较高,可以选择性地促进特定的反应。

四、催化剂的选择和设计
催化剂的选择和设计是催化反应的关键步骤。

合适的催化剂可以提高
反应速率,降低反应条件,并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1.催化剂的选择要考虑反应类型和反应物的特性。

不同类型的反应需
要使用不同的催化剂,如酸催化反应使用酸性催化剂,氧化反应使用氧化
剂催化剂等。

2.催化剂的活性位点要与反应物的特性相匹配。

活性位点是催化剂表
面上的能够与反应物相互作用产生催化效果的部位。

活性位点的设计要考
虑反应物的键能以及反应路径。

3.催化剂的稳定性要考虑在反应过程中是否容易失活。

一些因为与反
应物生成的不稳定中间体可能会降解或使催化剂失活。

综上所述,催化剂与催化作用是化学反应中重要的概念。

催化剂通过
提供新的反应路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速率。

催化剂可以
根据所参与的反应类型进行分类,并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广泛的适应性。

催化剂的选择和设计要考虑反应类型、反应物的特性以及活性位点的设计。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反应效率和降低成本
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