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视角下闽西发展客家文化产业的思考
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客家文化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但在现代社会,受到了一系列问题的影响,包括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的困境。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客家文化,我们需要认真分析问题所在,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一、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1.缺乏保护意识: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更加追求新潮的事物,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逐渐减弱,很多人对客家文化缺乏保护意识。
2.文化遗产濒临失传:由于年龄的增长和现代生活的冲击,许多懂得客家文化的老一辈人面临着信息传承的问题,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濒临失传。
3.缺乏传承人才: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快速变革,导致年轻一代对客家文化的认知和兴趣相对较低,传承人才相对匮乏。
二、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对策建议1.加强文化保护教育:有关部门可以在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方面加大力度,提高人们对客家文化保护的重视和认知。
2.保护文化遗产:加大对古老村落、文化古迹等的保护力度,建立完善的文物保护体系,确保客家文化的历史遗产不受侵害。
3.加强传承人才培养:组织开展客家文化的培训班和课程,针对青少年和年轻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一批懂得、热爱并愿意传承客家文化的人才。
4.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对客家文化的传播效率,比如开发客家文化的手机APP、网络平台等,吸引年轻人的注意。
5.加大对客家文化的投资: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要加大对客家文化的投资,建设客家文化博物馆和展览馆,举办客家文化节等活动,增加对客家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6.引导和鼓励传统工艺发展:对于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品、音乐、舞蹈等,可以通过政策扶持、专利保护等方式鼓励它们的传承发展,促进客家文化的传承。
三、结语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之一,保护和传承客家文化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只有通过各方共同的努力,才能够让客家文化在现代社会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我们应该加大对客家文化的关注和支持,努力为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当前闽西客家文化发展现状与展望

当前闽西客家文化发展现状与展望作者:陈彬王雨婷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4年第07期客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秀的中原汉族文化与岭南文化的有机结合。
随着近几年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客家文化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发现客家文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讨论分析,给出相应建议。
一、引言客家文化是客家人的精神寄托与归宿,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性,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尊重文化生态,对客家文化的发展有一个详细的而明确的规划,增加客家文化的认同感,让客家文化更有活力,屹立在民族文化之林。
本次调查中,共在闽西地区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58份,问卷回收率为89.5 %。
此外还在网络上发起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闽西地区高校在校生,收到286份问卷。
故本次调查数据总量为644份,其中客家人占52.4%。
二、客家文化发展现状客家文化认同感强烈。
调查中,75.56%的客家人认为作为一名客家人非常自豪。
44%的人认为拥有客家血统和会说客家话才是真正的客家人,说明了语言和血统是客家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此外,88%的客家人认为客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代表着客家人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和骄傲。
客家人作为外来族群,能够在岭南地区扎下根来,繁衍得枝繁叶茂,这离不开客家人对群族的归属感和对文化的认同感客家文化底蕴深厚,优势明显。
在“客家文化中最吸引您的是什么”的调查中,客家美食和风俗文化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其中风俗文化占38.89%,客家美食占33.3%。
在“你认为客家民俗文化包含哪些内容?”的调查中,94.44%的人选择了客家民居,还有80%左右的人认为是历史文化和饮食习惯。
此外,分别有46.88%与28.13%的人认为客家文化发展的最大优势是“客家文化拥有自己的精神内涵”和“客家人遍布全球,有较大影响力”。
闽西客家文化旅游及其发展策略

2 1年 6月 02
龙
岩
学
院
学
报
Vo .0 13 No3 .
J OURN ONG AL OF L YAN UNI RST VE IY
J n 01 u e2 2
闽西客家文化旅游及其发展策 略
胡异平 , 曾慧娟
( 岩 学院 龙 福 建龙岩 34 1) 6 02
个 拥 有 数 千 万 人 口 的大 民 系 。在 客 家 人 的迁 徙
经济发展 的最 高境界是与文化 的交融 ,旅游 与 文化密不可分 。文化旅游是一种高层 次的旅 游 形式 ,是游 客前往 自己生长 、生活地 区之外 的 区域进行 的独 特旅游活动 ,其 动机 主要 是为 了
探 求 历 史 文 化 知 识 、感 受 民俗 文化 风情 、享 受
世代相 传的生产生活 和交 流的载体 。
二 、 西 客 家 文化 旅 游 发 展 中存 在 的 问题 闽
随着 人们生活水平 的提 高 ,旅游业迅猛 发 展 ,文化在旅 游业 中的重要地位 和作用越发 凸
显 ,正 在 成 为 整 个 旅 游 业 的灵 魂 和 支 柱 。旅 游
向 外 迁 徙 .在 漫 长 的迁 移 岁 月 里 .不 断 与 南 方
当地原住居 民融合 ,演变 、形成 和发展成为一
游关键 在文化 .旅游 只是形式 。它是品读社会 的慢旅 游 , 是用心 的旅游 。从某种意义上说 , 缺
乏 文 化 内涵 的 旅 游 是 空 壳 子 的 旅 游 ,是 没 有 灵 魂 的旅 游 :缺 乏 文 化 品位 的旅 游 产 品难 以立 足
有着 明显 区别 的文化 即客家文化 。闽西 客家文
一带一路视角下福建省发展策略

一带一路视角下福建省发展策略作者:叶俊艺柯智健来源:《今日财富》2018年第05期福建省就一直是国家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先行先试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于招商引资,对外投资,经济自贸等众多方面具有较多的政策优势。
但不容忽视的是福建省在利用一带一路腾飞的道路上仍有诸多阻碍。
本文剖析福建在一带一路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一、福建省融入一带一路的意义“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该战略于2013年提出。
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福建省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福建比较优势,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有利于扩大闽台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情谊与共同利益,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利于深化我国与东盟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合作,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海上合作战略支点,为实现共同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二、福建省优势(一)人文优势1.侨胞众多。
福建是我国著名的侨乡,从福建省走出去的侨胞遍布全球各地,特别是在东南亚一带,侨胞特别集中。
在古代,凭借这福建人的海洋文化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不少闽商出外经商,传播闽文化,清中后期以十三行总商福建泉州人伍秉鉴为代表的闽籍商人,延续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薪火,近代下南洋潮更是使福建人,特别是闽南人下海经商。
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又一批的福建人通过各种方式走出国门,遍布世界各地,成为新一代华侨、海外华人,并积极融入当地社会。
据统计,台湾居民中超过80%是闽籍,香港居民中1/6是闽籍,澳门居民也有1/5是闽籍。
“海外福建”人的总数不比现有福建人口少,这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和最大的优势,可以成为促进“一带一路”社会、文化和人文的深度融合的重要纽带。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侨胞反哺福建,一直是推动福建经济发展和科教文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一带一路”下闽茶发展的问题分析及策略

“一带一路”下闽茶发展的问题分析及策略作者:来源:《现代企业》2021年第06期“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实施,给闽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其沿线国家与地区是全球重要的茶叶消费地区,使得闽茶大量远销海外,茶叶的外贸额、销量持续增长。
2018年,随着政府发布《关于推进绿色发展质量兴茶八条措施的通知》,以及国家对福建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
福建作为我国产茶大省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区,“一带一路”战略是重塑福建茶产业的重要突破口。
2019年闽茶出口量为2.56万吨,相比“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2013年出口量为1.66万吨,增长了35.1%。
截止2020年,闽茶出口覆盖全球五十多个地区。
因此,探究“一带一路”下闽茶发展策略,对于闽茶进一步把握“一带一路”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具有重大意义。
一、文献述评自“一带一路”政策颁布以来,闽茶出口贸易备受学者们关注。
王静(2020)剖析与研究了闽茶发展的情况和前景,为闽茶更好地“走出去”提出策略。
张菲(2019)等人通过分析我国茶叶出口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提出了从茶叶出口结构调整、茶文化推广与宣传、把握目标市场消费动态等方面的市场拓展策略。
戴斯玮(2018)等人重点探讨和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对福建茶叶出口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与不利影响,给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具体对策。
袁祯清(2019)认为我国在国际化竞争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农药残留的检验障碍、品牌影响力不足、文化理念存在差异,提出了促进茶叶出口经济的对策。
韦志刚(2020)等人分析了疫情之下的“一带一路”建设与茶叶产业链设计重构面临的困境,研究并提出了重构思路。
杨爱歌(2020)等人以跨境电子商务对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研究,提出了福建茶叶跨境电商出口贸易的发展策略。
文献检索发现,国内学者研究针对“一带一路”与茶叶贸易的研究从福建省茶产业贸易现状、出口影响因素、国际形势等方面进行。
针对茶叶产业链复杂效率低、品牌影响力弱、茶叶质量安全等一些问题提供建议。
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1. 引言1.1 概述客家文化作为中国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之一,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语言、习俗和艺术形式。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面临诸多挑战与困境。
客家文化在许多地方逐渐失去了对年轻一代的吸引力,其核心价值也受到了冲击和侵蚀。
因此,深入研究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1.2 背景介绍客家人作为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的民系之一,其传统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网络以及特有的建筑风格等都构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和全球化影响等因素,客家人在当代社会中逐渐丧失传统身份认同感,并面临着日益减少的使用客家语言和遗忘传统习俗等问题。
同时,现代科技手段对社交媒体、电视节目以及流行音乐等新兴文化的普及,也使得年轻一代更加倾向于追求流行文化,进而对传统客家文化产生疏离感。
1.3 研究意义客家文化作为中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其保护与传承关乎着整个民族的身份认同与完整性。
通过深入探讨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所面临的问题,可以增强对该文化保护工作的认识,并有助于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同时,通过提出对策建议和解决方案,可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形成共识,并促进相关部门和机构采取有效措施来推动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这篇长文将围绕以上大纲所列目录展开详细论述。
在"1. 引言"部分中,概述了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其背景情况,并指出了研究该主题的意义与价值。
接下来,在"2. 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现状分析"部分将具体分析客家文化特点、面临的问题及现有保护措施的不足之处。
在"3. 问题根源分析"部分将深入剖析导致问题存在的社会背景因素影响、文化认同和转变困境以及教育与传承问题。
随后,在"4. 对策建议与解决方案提出"部分将提出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设立客家文化保护基金及建立多元合作机制等对策建议。
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客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支脉,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客家文化在保护与传承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1. 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客家文化的传统方式传承方式多为口口相传的习俗,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易受到外部文化的冲击和侵蚀。
一些传统的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失去了传承的环境和氛围,造成了客家文化濒危的局面。
2. 急需振兴传统手艺客家文化非常注重手工艺的传承,一些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逐渐失传,急需振兴传统手艺。
3. 文化资源管理不善一些客家地区的文化资源管理不善,缺乏计划性和组织性的保护与传承,导致客家文化在一些地区的传承断断续续,流失严重。
4. 缺乏法律法规的保护目前在我国并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客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进行明确规定和保护,因此客家文化在继承中容易受到忽视。
二、对策建议1. 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当建立完善的客家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将客家文化的重要遗产进行精准保护,修复并修建保护设施,保护好客家文化的源头。
2. 推广客家文化教育在学校和社区开展客家文化的教育活动,加强对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学习,传播客家文化的价值观念。
3. 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客家文化的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客家文化,培养对客家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4. 组织文化活动建立合适的机制和渠道,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客家文化节、客家文化展览等,增强客家文化传承的氛围和互动。
5. 增加经济激励对于一些传统工艺和手艺进行资金支持和培训,提高工艺传承者的经济收益,激励更多年轻人参与到客家文化的传承工作中。
6. 建立法律法规保护体系应当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客家文化,明确规定客家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并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严惩侵犯客家文化的行为。
7. 引导社会各界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引导社会各界对客家文化的关注和支持,增加对客家文化的投入和资源,提升社会对客家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
参观闽西客家文化的心得

参观闽西客家文化的心得作为一个客家人,虽然是在闽西客家文化的熏陶下长大的,但是对于客家文化知之甚少。
我所知道的一些习俗都是从长辈那得知的。
修了这门课是我对客家文化了解更加具体。
今闽西龙岩市人口基本由客家和闽南(又称福佬)两个族群组成。
其中客家人口遍布长汀、上杭、武平、连城等四县全境,以及,永定区、新罗区和漳平市的一些山区,占龙岩市总人口的80%以上。
所以,通行于闽西客家人中的闽西客家文化,在闽西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且闽西客家文化在客家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客家文化的形成与其客家历史息息相关,闽西客家文化形成历史也是如此!由于战乱和饥馑等原因,才从曾被称为中原的广大地域不断往南迁徙,直至形成今日客家的分布。
客家迁移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次始于东晋,因受五胡乱华影响,中原大地群雄逐鹿,兵荒马乱,致使大批中原汉人纷纷南迁入长江中下游的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第二次又是因战乱,客家先民所居住的地域长江中下游等地是受其影响最严重的地域,唯有赣东南、闽西南和粤比较安全。
因此迁入这些地域。
第三次,在宋朝时期,因金人南下,在赣南地区的先民逐步迁入了粤东、粤北。
第四次自明末清初,一方面受清人南下及入主的影响,另一方面因客家内部人口膨胀,致使客家先民从原徙居之地特别是闽粤赣边分迁至粤中及其滨海地区,甚至还远播川桂湘台和东南亚等地,同时还有一些从闽西粤东倒迁回赣南旧地。
第五次从清同治年问起,由于广东西路发生了持续十二年的土客械斗,另外还因两广客家多参与太平天国运动,因此,受其影响。
五次的客家迁移,造就了今日璀璨的闽西客家文化!闽西客家文化丰富多彩。
它是客家文化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一个侧面体现,也是中华文化根深叶茂、博大精深的又一具体例证。
虽然客家人分布在闽西的各个不同角落,但是其客家文化大同小异。
那么就以永定区的客家文化其本内容为例。
客家方言,是客家文化中最独特存在,客家话,主要是以梅县的为标准再以此有些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带一路”战略视角下闽西发展客家文化产业的思考
作者:王香群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6年第10期
摘要:“一带一路”是我国实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为闽西发展客家文化产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本文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背景下,阐述了闽西发展客家文化产业的优势,分析了发展客家文化产业面临的新机遇,建议抓住良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具体包括打造特色客家文化旅游、加强闽赣粤客家区域合作发展、善于借鉴成功经验、充分凝聚侨胞力量、建设客家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尝试为闽西客家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闽西;客家文化产业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分别首次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5年,党中央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全新发展战略,实施了一系列的行动和部署,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这必将对我国未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产生深远的影响。
客家人是中国汉民族中一个重要又特殊的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由此形成的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闽西是福建省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包括宁化、清流、明溪、永定、上杭、长汀、武平、连城八县,分属龙岩、三明两个地级市。
千百年来形成的闽西客家文化底蕴深厚、绚丽多姿,具备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利条件与良好基础。
同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部署为闽西客家文化的产业化带来了绝佳的机遇。
因此,在新形势下,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寻求闽西客家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新支点是必要的。
一、闽西发展客家文化产业的优势分析
闽西是客家祖地,勤劳勇敢的客家人用双手和心灵创造了个性鲜明的客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展现出了独特的风情和魅力,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1.客家文化资源丰富
闽西客家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内容种类繁多、异彩纷呈,包括客家方言、客家文学、客家艺术、客家民俗、客家建筑、客家饮食、客家宗祠等(见下表)。
这些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客家资源,为文化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客家文化资源保存良好
闽西地区现存的人文遗址主要有培田古民居、永定土楼、四堡雕版印刷古书坊遗址建筑群、上杭李氏大宗祠、武平城、汀州文庙等,还存有大量古塔、古桥、古城墙等,以及遗存至今的客家婚俗、丧葬习俗、迎公太、保苗节等客家生活习俗。
3.广阔的文化消费市场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文化市场的发掘远远不够,许多文化资源并没有转化为市场,甚至还处于没有开发的状态。
闽西地理偏僻,保存了大量的原汁原味的客家文化,虽然近年来相关部门提出了许多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与举措,但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而且随着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精神生活方面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对闽西文化市场的发展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
二、“一带一路”战略下闽西发展客家文化产业的机遇分析
闽西与海上丝绸之路渊源深厚,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依靠汀江、九龙江航运,当时很多的闽西商品,如土纸、连城四堡印刷的书籍、茶叶、木材等,源源不断地销往海内外,大力推动了海上贸易。
闽西客家人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涌现了大批精英代表和杰出实业家,为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还有闽西籍著名航海家王景弘,先后八次与郑和下西洋,为开拓海上丝绸之路做出过重大贡献。
闽西与海上丝绸之路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到现在,对闽西经济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福建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这对加快其经济发展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
为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构想,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11月17日,福建省发改委、福建省外办、福建省商务厅发布了《福建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实施方案》,支持建设三明、龙岩等市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腹地拓展的重要支撑,特别提出要发挥客家文化的纽带作用,重点打造世界知名的客家文化交流基地。
所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势必会进一步促进闽西客家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一带一路”战略下推动闽西客家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路径
发展文化产业,就是按照产业的要求和原则,生产、流通、交换、消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活动,是文化资源创造价值的必由之路,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闽西地区拥有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又面对“一带一路”的机遇,但如何发挥优势,抓住机遇,把厚重的客家文化资源开发好、配置好、利用好,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则是关键所在。
1.打造特色客家文化旅游
闽西地区有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连城冠豸山、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杭古田会议会址、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土楼、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汀等旅游资源,打造出了“奇山胜水之
旅”、“红色革命之旅”、“土楼之旅”等地方文化名片。
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客家特色表演,如闽西汉剧、提线木偶、龙岩采茶舞、客家山歌等;制作客家特色的高质量旅游商品,如客家风情马克杯、竹编工艺品、客家文化纪念册、客家剪纸、木偶玩具等,打造搭配客家文化特质、体现客家文化品位和内涵的特色旅游文化产品。
2.加强闽赣粤客家区域合作发展
闽西、赣南、粤东是中国三大客家人聚集地,它们习俗相同、文化相通,形成了世界上最重要、最集中、人口最多的客家大本营。
自21世纪以来,闽赣粤的区域合作经过了打造“千里客家文化旅游长廊”、建立“海西经济区”等发展过程,客观上把赣闽粤客家地区密切联系在一起。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资金扶持、项目建设、产业营销等过程中,闽赣粤三区却常常你争我夺、相互拆台,造成文化产业分散、规模小、实力薄弱。
它们应该充分发挥和挖掘各自的优势和特色,真诚团结起来,通过重新整合,开发一体化的产业链,合力打造客家文化产业核心区,实现赣闽粤边区客家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新飞跃,达到互利、共享的目的。
3.善于借鉴成功经验
我国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历程中,有很多值得闽西学习的地方。
比如借鉴湖南湘西凤凰古城,实行“政府发挥引导和服务功能、市场负责产业运作、企业经营管理”三权分离的管理模式;借鉴敦煌古城,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对于雕版印刷术、竹编、剪纸等民间艺术,可借鉴“二人转”的案例,保障民间艺人收入稳定,使民间艺术得以传承。
另外,要支持举办大型客家民俗活动,拨付专项资金对客家建筑、遗址予以维护等。
通过学习这些成功经验,有助于实现闽西客家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充分凝聚侨胞力量
闽西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祖地和著名侨区,早在明朝中叶,就有闽西客家人飘洋过海,前往异国他乡谋生发展,很多已是当今东南亚地区政界、商界的知名人士和实业家。
客家人素来敬祖穆宗、慎终追远,所以,闽西有他们斩不断的根和梦萦的魂。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闽西地区对外开放力度会不断加大,每年前来寻根谒祖、旅游观光和投资建设的海内外客家乡亲会越来越多。
因此,要加强与侨胞的沟通联系,促进海外与闽西两地的互动交流,如举办客家文化产业交流会、高级论坛、博览会等;搭建闽西与海外客家文化产业合作平台,积极动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侨胞回乡投资客家文化产业;同时,借助他们的力量让客家文化产业走出国门、走向国际。
5.建设客家文化产业人才队伍
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而人才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决定性因素。
对闽西客家文化产业来说,人才短缺是制约其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必须积极壮大文化产业人才队伍。
首先
要积极育才,通过办学、合作办学和培训等形式加强客家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龙岩学院是闽西唯一一所全日制本科高校,应当勇敢承担起培育、输送优秀人才的重担;其次要大力度引进人才,着力营造爱才、敬才、扶才、安才的良好环境;最后要完善用才制度,坚持唯才是举,人才考核要公正、透明,建立健全奖励制度。
四、结语
闽西拥有丰厚多彩的客家文化资源,有着发展客家文化产业的诸多优势。
面对“一带一路”的新形势,要立足实际,抢抓机遇,力争上游,推动客家文化产业的崛起,让其以独有的魅力展示在世人面前。
参考文献:
[1]黄洁琼.“一带一路”背景下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01:18-22.
[2]邹春生.“一带一路”背景下客家民间信仰资源的旅游开发[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01:12-17.
[3]翁汀辉.第六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暨客家与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召开[J].龙岩学院学报,2015,06:6.
[4]古广胜.梅州发展客家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J].嘉应学院学报,2011,09:17-22.
[5]陈凯,丁雅莉.“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广西文化产业发展新思路--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5,20:28-29.
[6]马小兵.南阳市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及对策[J].南都学坛,2012,03:135-136.
作者简介:王香群(1990- ),女,福建龙岩人,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专业:会计理论与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