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详解

合集下载

介入治疗联合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介入治疗联合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区( T 接受 处方 剂量 的百分 体 积数 , T P V) P V应该 在 9 %等 剂 0
量 线 内 ; 3) T ( P V均 匀 性 为 9 % ~ 17 ( P V外 关 键 器 5 0 %; 4) r r
官 最 大剂 量 不 大 于处 方 剂量 ; 5) ( 总肺 剂量 和 对 侧肺 剂 量尽 量 降 至最 低 ; 6) T 10 G / , 天 1次 , ( D 8 e y 次 每 每周 5次 , 总剂 量
异无 统计学 意义( P> 00 。 . 5)
1 病 例 选 择 . 2
脊髓 动 脉 、 肋见 动脉 共干 。选择 肿瘤 供血 动脉进 行 灌注 化疗 。 化 疗 药 为 顺 铂 D P 0~ 8 、 阿 霉 素 4 D6 0mg 表 0— 6 、一 u 0mg5 F
07 1 0g 去 甲长 春花 碱 4 .5 . 、 O 0~6 g 根据 病情 选 二联 或 随访 , 观察 1 3 5年生 存率和 中位 、、 生存期 。总有效 率 =( R P 例数 / C + R) 总例数 ×1 0 0 %。
1 毒 副作用评定 . 5 按放 射治疗 开始 之 日算起 9 0d内出现 的放射 反应为 早期
的可能 影 响 治 疗 计 划 按 期 完 成 的 内科 疾 病 ; 5) ( 治疗 过 程 中 出 现 远 地 转 移 和 其 他 内科 疾 病 导 致 治 疗 计 划 不 能 按 期
评 价标 准参 照 R O T G早期 放射 反应 评 价标准 和 R O /O T T GE R C 后期 放射反应 评价标准 Ⅲ。
C IAM DCN N H R A Y 中 矗 斜乎 19 HN E IIE DP A M C ■ 药 A 1

NSCLC的放射治疗计划设计

NSCLC的放射治疗计划设计
IMRT特点: IMRT特点: 特点
1、照射野的形状和靶区投影的形状一致。 照射野的形状和靶区投影的形状一致。 2、每个传统的射野分为多个子野。 、每个传统的射野分为多个子野。 3、高剂量的射线分布与肿瘤在三维空间 、高剂量的射线分布与肿瘤在三维空间 上的形状一致。 上的形状一致。 4、多野共面或非共面。 、多野共面或非共面。 使轮廓不规则、组织不均匀的肿瘤获得理 使轮廓不规则、 想的剂量分布。 想的剂量分布。
摆位方便,减少一次移位过程
等中心不同设置的剂量图
等中心不同设置的剂量图
剂 量 分 布 影 响 不 大
多野设计分布图
射野方向需要考虑放疗原则 及实际可行性
设置射野,调整射野参数(机架 角、机头角、床角),设置权重 点及权重
计划评估
剂量分布评估 (靶区包绕情况、危及器官避开情况) DVH评估 (靶区平均受量、最低受量, 肺受量,脊髓受量等)
引起位置和形状发生变化的原因
1.分次治疗的摆位误差 1.分次治疗的摆位误差
治疗摆位的目的在于重复模拟定位时的体位,并 加以固定,以期达到重复计划设计时确定的靶区、 危及器官和射野的空间位置关系,保证射线束对 准靶区照射。 摆位误差主要来自3个方面: ①人体非刚体; ②摆位所依据的光距尺和激光灯有1~2mm定位 误差; ③治疗床和模拟定位机床的差别、体表标记线 的宽度和清晰程度等因素均会影响摆位的准确 度。
IGRT定义 IGRT定义
IGRT技术是这样一种技术,它在分次治疗摆位时和(或) 治疗中采集图像和(或)其他信号,利用这些图像和(或) 信号,引导此次治疗和(或)后续分次治疗。 采集的图像可以是二维X射线透视图像或三维重建图像, 或有时间标记的四维图像;也可以是超声二维断层图 像或三维重建图像。 其他信号可以是体表红外线反射装置反射的红外线, 或埋在患者体内的电磁波转发装置发出的电磁波等。 引导的方式可以是校正患者摆位或调整治疗计划或者 引导射线能够使早期NSCLC获得治愈 获得治愈 放射治疗能够使早期 放 射 治 疗 成 为 早 期 NSCLC 的 另 一 根治性治疗手段 放 射 治 疗 在 早 期 NSCLC 治 疗 中 的 地位的确立, 地位的确立 , 是肺癌治疗进展中的一 个里程碑。 个里程碑。

非小细胞肺癌的规范化治疗及进展详细讲解

非小细胞肺癌的规范化治疗及进展详细讲解

非小细胞肺癌的规范化治疗及进展详细讲解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指除小细胞肺癌以外的肺癌类型,占据肺癌的80%至85%。

随着医学技术和研究的进展,非小细胞肺癌的规范化治疗也在不断演进。

一、规范化治疗的概念规范化治疗指的是基于大量临床试验和实践经验,通过明确的治疗方案和指南,对患者进行规范的治疗。

目的是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轻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二、非小细胞肺癌的分期和治疗策略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策略主要分为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

根据肺癌的分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1. 0期和I期:对于早期的非小细胞肺癌,主要采用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

手术切除的同时,可以考虑辅助化疗或放疗来进一步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2. II期和III期:对于局部进展的非小细胞肺癌,一般采取手术切除联合放疗或放疗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策略。

手术可以通过切除肿瘤和淋巴结来清除肿瘤并降低复发率。

放疗和化疗可以通过杀灭残留肿瘤细胞和消除微转移来提高治疗效果。

3. IV期:对于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的效果非常有限。

主要采用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的方式来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放疗可以缓解症状、减轻疼痛,化疗可以杀灭癌细胞,靶向治疗可以抑制肿瘤生长的关键分子。

三、药物治疗1. 化疗:化疗是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之一。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紫杉醇、依托泊苷等。

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肿瘤的分子特征,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

2.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通过抑制肿瘤特定分子的作用来治疗肿瘤。

对于EGFR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选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进行治疗。

对于ALK融合基因阳性的患者,可选择ALK抑制剂如克里维尼、雷泞尼进行治疗。

四、放疗放疗是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放疗可以通过辐射杀灭癌细胞,减轻症状,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常用的放疗方式包括外界放疗、内照射和无创放疗等。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中国专家共识护理课件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中国专家共识护理课件
死亡率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死亡率较高,但早期发现并进行有效治 疗可显著提高治愈率。
PART 02
立体定向放疗介绍
REPORTING
立体定向放疗的定义和原理
立体定向放疗是一种精确的放射治疗技术,通过使用先进的定位和照射设备,将 高剂量的放射线聚焦于肿瘤病灶,同时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该技术利用计算机辅助成像和三维重建技术,精确确定肿瘤的位置和形状,并制 定个性化的放疗计划。
中国专家共识的形成背景与过程
背景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立体定向放疗 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显示出良 好的效果。为了规范和推广这一治疗 方法,中国专家们开始制定相关的专 家共识。
过程
经过多次的文献回顾、临床实践总结 以及专家讨论,最终形成了这一中国 专家共识。这一过程充分整合了国内 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确保 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团队协作培训
加强团队协作培训,提高各学科之 间的协作能力和默契度,确保肺癌 治疗的顺利进行。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PART 05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REPORTING
立体定向放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01 02
创新放疗技术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立体定向放疗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如图像引 导放疗、呼吸动技术等,这些技术能够更精确地定位肿瘤,减少对周围 正常组织的损伤。
放疗设备升级
随着放疗设备的不断升级,如质子放疗、光子放疗等新型放疗设备的出 现,将进一步提高放疗的精准度和治疗效果。
等,以增强肺功能。
营养支持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 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
术前准备
协助医生完成术前检查 ,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Ⅲ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常规照射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剂量学比较

Ⅲ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常规照射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剂量学比较
维普资讯
安徽 医科大学学报
A t U i rt iMeinl n u 0 8A g4 ( ) c nv sa s dc aiA h i 0 u ;3 4 a e it i s 2
・4 4 5・
Ⅲ期中央型t d细胞肺癌常规照射与 i, e 三维 适 形 放 射治 疗 的剂 量 学 比较
常规模拟定位及 C T模拟定位 ; 为每例患者设计 3套治疗计
划 。计 划 1为 C 模 拟 定 位 下 的 三 维 适 形 放 疗 计 划 T (D R )计 划 2为虚 拟 综 合治 疗 计 划 ( C P : 先 常 规后 3CT; V T )即
1 1 临床资料 .
20 0 6年 9月 ~ 0 8年 2月 收治 的 20
展为难 以通 过 手 术 治 愈 的病 理 类 型 ⅢA ,~Ⅲ B N 期 。尽管 支气管 动脉灌 注 化 疗疗 效 不错 , 受 化 疗 但
药 物及 治 疗 次 数 的 限 制 , 期 疗。而放射 治疗则 作 为其 主要 的局部 治 疗 方法 。
放射 疗 法
上举握 住体架 上 的 固定柱 , 然后 抽气 塑 形 。利 用 n
尺上 的激光灯标 记患者 与体架 的相对 固定位 置。在 C T模 拟定位前 , 予模 拟 定位 机下 参 照胸 部 C T片 行 常规方 法定位 , 常规模 拟定 位 中心 为射 野 中心 , 以 并
中 图分 类 号
Ⅲ期 中央型t , 胞肺 癌 由于病 期 较 晚 , 周 围有 H 细 且
号报告规 定 : 体肿瘤 体 积 ( T 为 临床 和影 像 学 大 G V) 检 查所 能确定 的肿瘤 范 围 , 临床 靶 体 积 ( T ) 癌 CV 鳞
为 G V外扩 6m 腺癌 为 G V外扩 8m 计 划 靶 T m, T m, 体 积 ( 1 根据 摆位误 差和患者 呼吸动 度 而定 。每 P’ v)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规范ppt课件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规范ppt课件

培美曲塞+卡铂(AUC=5), 4周期 N=108
培美曲塞单药,4周期 N=108
• 既往未治疗的 IIIB-Ⅳ期 非鳞NSCLC PS=2 • N=217
R
0.6 0.4 0.2 0
1.0 0.8
培美曲塞 (n=103) 培美曲塞/卡铂 (n=98)
P VS. CP 5.8m vs.2.8m HR,0.46;95%CI,0.35-0.63 P<0.001
2. IIA、IIB期原发性NSCLC的治疗 总体推荐
• 可选辅助化疗方案包括:长春瑞滨/紫杉醇/多西他赛/培美曲塞(非鳞癌)/吉西他滨+顺铂/卡铂(2A类证据)[1-3,23] • 第八版分期中IIA期患者,由于缺乏高级别证据的支持,完全性切除后,一般不推荐辅助化疗(2A类证据)[1,2,15,16] • 不完全切除患者,行二次手术+含铂双药方案化疗(2A类证据)[1-3]或术后放疗+含铂双药方案化疗(2A类证据)[1-3]
4.不可手术IIIA、IIIB期原发性肺癌的治疗 不可手术IIIA、IIIB期的定义
• 不可切除IIIA期、IIIB期主要指有如下影像或淋巴结病理性证据:
4.不可手术IIIA、IIIB期原发性肺癌的治疗 总体推荐
分层
基本策略
可选策略
PS=0~1
多学科团队讨论 1.根治性放化疗(1类证据) 治疗方案: • 放疗: • 化疗: - 顺铂+(依托泊苷)足叶乙苷(1类证据) - 顺铂+紫杉醇(1类证据) - 顺铂+多西他赛 (1类证据) - 顺铂或卡铂+培美曲塞 (非鳞癌,1类证据)
序贯化疗+放疗 化疗: 顺铂+紫杉醇(1类证据) 顺铂或卡铂+培美曲塞(非鳞癌,1类证据) 放疗

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治疗规范

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治疗规范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肺部肿瘤SBRT治疗
精品PPT
SBRT适应症: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肿块<5cm) 局限性肺转移(肿块<5cm) 固定与定位: 仰卧位双手上举,臂托固定/真空袋固定。 4D-CT定位/不增强或根据需要使用造影剂 靶区勾画: IGTV:根据吸气末〔0%〕、呼气末〔50%〕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的 CT图勾画IGTV PTV: ITV上下外扩10mm,四周外扩5mm
正常组织限量
精品PPT
精品PPT
关键器官勾画
• 需勾画的关键器官:双肺、气管、支气管、臂丛、心脏及大血管、食管和脊 髓。
• 双肺勾画时需去除气管和支气管; • 气管勾画起始于隆突上5cm,终止与勾画的支气管的上界;支气管起于隆突勾画主要包括臂丛的主干,起始于从头臂干分出颈内动脉和锁骨下动
脉开始,沿着锁骨下动脉和腋动脉走行,终止于该结构横跨第2肋时; • 心脏和大血管的勾画:包括所有纵膈大血管和整个心脏;食管勾画起于食管
入口,终于食管胃结合部位; • 以椎管内缘为边界逐层勾画脊髓。
精品PPT
放疗剂量
处方要求:95%PTV体积接受处方剂量,99%PTV体积接受95%处方剂量。大于 105%处方剂量点不能落入PTV以外正常组织区域。 TPS: 6MV,照射野10-20个,不均质组织校正 优先权依次为:靶区、脊髓、肺、气管、支气管、臂丛、心脏及大血管和食管 放疗安排: 1次/天, 5次/周 放疗时摆位误差的纠正: kV CBCT扫描;CBCT影像与方案设计CT影像进行配准, 图像配准方法为灰度配准;对摆位误差大于2mm者需纠正,治疗结束后再行CBCT 扫描检测单次放疗期间所产生的位置偏精品差P。PT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残端癌的放射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残端癌的放射治疗
型。
【 关键词 】 非小细胞肺肿瘤 ; 残端肿 瘤 ; 放射治疗 【 中图分类号 】 R 3 .5 R 3 . 【 7 0 5 74 2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17 ・7 4 20 ) 30 2 -2 6216 (07 0 -2 30
R doh rp f tmpC n e o s l C lL n a cr、 t e t n a itea yo u a cri N nmal e u gC n S n l e lOp r i l a o
w r o f me y h s p t oo y a d 2 p t n s h d su a c r w t y h n d t sa i. s l T e o e ala t ai e e c n r d b it a h lg n 3 a i t a t mp c e i l mp o e mea t s Re u t i o e n h s s h v r cu r l l a
Ra at n c lg ,Can e s ialAn uiM e c lColge , ng u 23 0 di i On oo y o c rHop t , h dia l e Be b 3 04, hia C n
u J gj g, Ⅳ i -n 船 n i
Dp r etf eat n m o
维普资讯
实 用 全 科 医学 20 0 7年 3月 第 5卷 第 3期
A pi ora f e e l rci , rh20 Vo 5 0 pl dJunl nr ate Mac 0 7, l . e oG 【 b t c】0bet e T vla h f c o d teayadtepon s atr o s m a cri n nma e ug A sr t a jci oea t tee et f ai hrp n h r oi fc s f t pcne os l clln v ue r o g s o u n l 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部放射性损伤
四.其它放射性损伤 1.心脏损害 2.臂丛神经损伤 3.放射性肋骨骨折
不同治疗模式的耐受剂量
器官 单纯放疗 放疗/化疗 放化疗/手术
肺 食管 脊髓
心脏
V20<40% V60<50% 50Gy
V40<100% V50<50%
同期放化疗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 治疗模式。
非小细胞肺癌术前放疗
术前放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但没有明 显改善生存率,多数情况下已被诱导化疗 取代。 肺尖癌术前放疗有明确的效果,是术前 放疗的最佳适应症。靶区包括原发灶及周 围1.5~2.0cm正常组织,同侧肺门和中上纵 膈淋巴结引流区。剂量40~44Gy。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选择性淋巴结引流区预防性照射
• 如果隆突下淋巴结或者纵隔淋巴结受侵,同侧肺 门也应包入 CTV 。 • 右中叶,右下叶,左舌叶以及左下叶病变,如果 纵隔淋巴结受侵, 隆突下淋巴结也应包入 CTV 。 左上叶病变,如果有隆突下淋巴结在内的纵隔淋 巴结受侵, AP 窗淋巴结也应包入 CTV 。
选择性淋巴结预防照射目前仍存在争议,早 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放疗后失败原因主要是局部 复发。局部复发率高达50%,远处转移33%,单 独区域失败7%。增加淋巴引流区放疗,使靶区增 大,会提高肺部及食管放疗并发症,因此,有的 中心不预防照射淋巴引流区。 临床上是否做淋巴结引流区预防照射应根据 病例淋巴结转移性高低、患者一般情况、年龄、 肺功能情况等综合分析,决定最大获益方案。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放疗
1.同期放化疗 2.诱导化疗+同期放化疗 3.同期放化疗+巩固化疗 4.诱导化疗+同期放化疗+巩固化疗
Concomitant Cisplatin Plus Radiotherapy in Locally Advanced NSCLC
Variables Survival,% Radiotherapy Radiotherapy Radiotherapy and Weekly and Daily Cisplatin Cisplatin 46 13 2 54 26 16 44 19 13
胸部放射性损伤
3.与放射性肺损害有关的因素 (1)放射方面的因素:照射体积、总剂量和 分割剂量、分割照射间的间隔时间
(2)其他因素:年龄、照射前肺功能状态、 全身性疾病、合并化疗(如博莱霉素、环 磷酰胺、异环磷酰胺、丝裂霉素、长春新 碱、阿霉素等)、肺照射部位
胸部放射性损伤
二.放射性食管损伤 1.急性放射性食管炎(40Gy) 2.后期的放射性食管损伤(6个月) 三.放射性脊髓损伤 1.早期的放射性脊髓反应 Lhermitte’s征 2.后期放射性损伤 (1年以后)
• RTOG9311研究项目结果显示:如果37% 的肺组织受辐射量不大于20 Gy,适形放疗 的安全剂量达77.4 Gy;如果25%的肺组织 受辐射量不超过20 Gy,最大的肿瘤量可达 到90.3 Gy。
淋巴结引流区的放疗
1.淋巴结引流区预防性照射 2.不做淋巴结引流区预防性照射,只包括影 像学检查阳性的淋巴结 3.选择性淋巴结引流区预防性照射
Duration 1-Yr 2-Yr 3-Yr Progression
Local
Distant
54
46
44
36
41
48.5
RTOG 9410序贯放化疗VS同期放化疗 CALGB-39801诱导化疗→同期放化疗VS同期放
化疗
Carter 诱导化疗→同期放化疗±巩固化疗 SWOG 同期放化疗(PE)→巩固化疗(PE/D)
放疗的适应症
1.术前放疗 IIIA期、局部晚期 2.术后放疗 大体残留、肺门或纵膈淋巴结阳 性 3.根治性放疗 I、II期、IIIA期 4.姑息性放疗 IV期 脑转移、骨转移、上腔静 脉压迫综合征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I、II期)的放疗
1.高龄患者 2.严重内科合并症者 3.拒绝手术者 放疗的5年生存率:25~30%
胸部放射性损伤
1、放射性肺损伤
2、放射性食管损伤 3、放射性脊髓损伤 4、其他放射性损伤:心脏损害、臂丛神经损伤、 放射性肋骨骨折
胸部放射性损伤
一.放射性肺损伤 1.急性放射性肺病 25-30Gy后→急性渗出性改变→间质充 血、肺泡水肿→气体交换受阻 2.后期放射性肺纤维化(3个月后) 肺泡间隔增厚、肺泡缩小塌陷、纤维 结缔组织增生、血管壁胶原沉着、血管壁 增厚管腔狭窄阻塞
剂量
60~70Gy 60~70Gy 44~50Gy 60~70Gy 44~50Gy 60~70Gy 44~50Gy 50Gy
完全切除
PN0
不需放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放疗
30Gy/10F 脑转移 (全脑放疗局部加量) 30Gy/10F 骨转移
上腔静脉压迫 (先大分割后常规) 恶性胸水 (全胸膜腔放疗) 3Gy×(3~4) 60~66Gy 光子加电子线混合照 射30Gy/15F
非小细胞肺癌的 放射治疗
治疗原则
• 综合治疗 • 选择依据: 患者机体状况 肿瘤临床分期
手术
化疗
NSCLC
放疗
生物 靶向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原则
• I、II期:首选手术治疗,拒绝手术或因内科疾病、
年龄等原因不能手术者行根治性放疗
• IIIA期(N1):可行手术治疗、放化疗综合治疗 • IIIA期(N2)~IIIB:放化疗综合治疗 • IIIB(胸腔心包积液)~IV期:化疗加姑息放疗
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后放疗
• 切缘阳性 • N2和T4根治术后
不良预后因素:淋巴结清扫不彻底、包膜受侵、多个肺
门淋巴结转移、切缘不够
I、II期规范切除术后不建议常规放疗
原发灶
残留 完全切除 残留 残留 完全切除
淋巴结
PN0 残留 残留 已彻底清扫 已彻底清扫
靶区
残留部位 残留淋巴结 引流区 残留部位 引流区 残留部位 引流区 引流区
放疗的靶区
• • • • GTV--CT或PET/CT所示的病灶 CTV--GTV外放6或8mm(腺8鳞6) ITV--由于运动而导致的CTV形状变化的范围 PTV--ITV外放3~5mm
放疗的剂量 60-70Gy
研究表明常规分割照射时,大于70Gy 的剂量有着更好的局控率。临床上建议 65~70Gy,至少不低于60G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