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到底是个啥检查
肌电图原理

肌电图原理肌电图(EMG)是一种用来记录肌肉电活动的生理学检测方法。
肌电图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肌肉和神经系统的疾病,也可以用于评估肌肉功能和监测肌肉活动。
肌电图的原理是基于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电活动,通过电极将肌肉电活动信号转换成图形记录,从而反映肌肉的活动情况。
肌肉的活动是通过神经冲动控制的,当神经冲动到达肌肉时,肌肉细胞内的离子通道会发生改变,导致细胞内外的电位差,从而产生电活动。
这种电活动可以通过肌电图来记录和分析。
肌电图通常包括静息状态下的肌电活动记录和肌肉收缩时的肌电活动记录。
在进行肌电图检测时,首先需要将电极贴在患者的皮肤上,通常是在需要检测的肌肉附近。
电极可以记录肌肉电活动的信号,并将其转换成图形记录。
在静息状态下,肌电图记录的是肌肉的基础电活动,这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肌肉的神经支配情况和肌肉的基础功能状态。
而在肌肉收缩时,肌电图记录的是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电活动,这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肌肉的活动情况、肌肉的协调性和肌肉的力量。
通过分析肌电图记录,医生可以判断肌肉的神经支配情况、肌肉的疾病情况以及肌肉的功能状态。
例如,肌电图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神经根压迫症、肌无力症、肌肉萎缩症等疾病。
此外,肌电图还可以用于评估肌肉损伤的程度、监测肌肉康复训练的效果以及指导康复训练的方案。
总之,肌电图是一种重要的生理学检测方法,通过记录肌肉电活动的信号,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评估肌肉和神经系统的疾病,也可以用于监测肌肉的活动情况和评估肌肉的功能状态。
肌电图的原理是基于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电活动,通过电极将肌肉电活动信号转换成图形记录,从而反映肌肉的活动情况。
通过分析肌电图记录,医生可以判断肌肉的神经支配情况、肌肉的疾病情况以及肌肉的功能状态。
肌电图在临床诊断和康复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提高肌肉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肌电图的检查及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检查及临床应用肌电图检查是神经电生理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神经系统检查的延伸,它依据神经系统解剖学定位原则,对周围运动和感觉障碍进行定位、定性,判断神经损伤的类型(脱髓鞘或轴索变性),辅助临床明确病变部位,发现临床下病变,鉴别中枢和周围病变,判断病变累及范围,从而为临床提供详细的客观证据。
肌电图检查内容主要包括针极肌电图、神经电图、诱发电位检测等项目。
对肌肉的检测可用于区分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损害,以及损害的程度,并可进行新生电位和功能的检测,从而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客观依据。
一、肌电图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神经内科、脑外科、骨科、康复科、皮肤科、耳鼻喉科、眼科、内分泌科、手足外科、儿科、肛肠科等,以及法医鉴定事项。
二、肌电图应用范围包括:1、神经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
2、神经肌肉接头疾病:重症肌无力、肌无力综合症。
3、肌源性疾病(肌纤维):各类型的慢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肌强直性综合征、先天性肌强直、萎缩性肌强直、其他疾病的肌病等。
4、周围神经疾病:颈腰椎病、脊柱病(累及神经根及脊髓)、各种周围神经损伤、病毒感染、肿物压迫等。
格林巴利综合症、进行性神经性肌萎缩症、肘管综合症。
5、神经丛疾病:臂丛神经损伤、上下臂丛神经麻痹综合症、腰骶丛、马尾神经损伤。
6、脊髓疾病:下运动神经元(前角细胞)病变、小儿麻痹后遗症、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进行性脊肌侧索硬化病、脊髓空洞及各种外伤、炎症、肿块压迫等病变、截瘫损害功能的评定。
7、髓鞘病变:多发性硬化、周围神经脱髓鞘病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8、脑干病变:通过视觉和听觉通道的功能检测,了解脑干部位神经传导功能,判断视交叉部及交叉前后部位和听觉通道的疾病。
9、皮层功能检测。
了解皮层功能的态、体感诱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检等。
三、应有肌电图普通针极肌电图用于:1、区别神经源性、肌源性和废用性肌萎缩,在神经源性肌萎缩中,与神经传导速度相结合检查可对脊髓前角、神经根、周围神经损伤以及神经根的定位提供帮助。
肌电图的工作原理

肌电图的工作原理
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是一种测量肌肉电活动的方法,可以记录到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电信号。
其工作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电信号的产生:当肌肉收缩时,肌肉中的神经元会通过神经冲动传递电信号,刺激肌纤维收缩。
这些电信号可以在肌肉表面产生微弱的电流。
2. 电极的放置:将电极放置在测量区域的肌肉表面。
一般情况下,常用的电极包括表面电极和穿刺电极。
表面电极是通过粘贴在皮肤表面,可以捕捉到较浅层的肌电信号。
穿刺电极则需要将电极穿刺进入肌肉内部,可以记录到更深层次的肌电信号。
3. 信号放大和滤波:由于肌电信号非常微弱,需要经过放大器进行放大处理。
同时,由于肌电信号可能受到其他干扰信号的影响,如心电信号和肌肉活动产生的噪音等,需要进行滤波处理,以保留有效的肌电信号。
4. 信号采集和分析:经过放大和滤波处理后,肌电信号可以被采集到计算机或其他设备中。
通过对信号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如幅值、频率和时域等参数的计算,可以得到有关肌肉活动的详细信息。
总之,肌电图通过测量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微弱电信号,并经过放大、滤波和分析等处理步骤,实现了对肌肉活动的监测和分析。
这种技术在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
用,用于诊断神经肌肉疾病、评估肌肉功能和运动控制等。
肌电图

多相电位
单纯相、混合相、干扰相
重收缩时肌电图
重收缩时肌电图波形的异常改变是运动单位电 位数量和放电频率的改变。 1、完全无运动单位电位:大力收缩时,不出 现任何运动单位电位,表示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见于严重的神经肌肉疾患、神经失用及癔症性 瘫痪。 2、运动单位电位数量减少:表现为单纯相或 少量运动单位电位出现。 3、病理干扰相:见于肌病患者。严重受累肌 肉。可无病理干扰相。
异常插入电位
(1)插入电位延长是肌肉去神经支配后肌膜 兴奋行异常增高的结果。出现强直样电位 与肌强直电位为插入电位延长改变。见于 神经源性疾病,也可见于多发性肌炎、皮 肌炎。 (2) 插入电位减弱消失,见于肌纤维严重萎 缩,被结缔组织或脂肪组织所替代。
强直样电位与肌强直电位
1、强直样电位:针极插入后继发的一系列 高频电位。特点:突然出现,突然消失, 波幅和频率通常没有变化,扬声器上可听 到“咕咕” 样蛙鸣声。 2、肌强直电位:插入电位延长的一种特殊 形式,特点:波幅和频率递增递减,扬声 器上可听到俯冲轰炸机样特殊音响。
神经传导速度检测
3、时程(D):从电位开始到回到基线的 时间,以毫秒表示。反映神经纤维兴奋的 同步性。D延长,提示神经纤维脱髓鞘传导 扩散可能性。 4、传导速度:单位时间内冲动传导的距离 (m/s),综合反映神经传导状态。
神经传导速度检测
1、运动神经传导(MNCV)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s)=近端、远端刺激 点间的距离(mm)/两点间潜伏期差(ms)
2、感觉神经传导(SNCV)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s)=刺激与记录点的 距离(mm)/潜伏期(ms)
肌电图原理

肌电图原理肌电图(EMG)是一种用于记录肌肉电活动的生理学技术。
肌电图原理是基于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生物电信号,通过电极捕捉和放大这些信号,最终转化为肌电图图形。
肌电图可以反映肌肉的神经控制情况,对于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肌电图的原理基础是肌肉电活动。
当神经冲动到达肌肉纤维时,会引起肌肉纤维的收缩,同时也会产生微弱的生物电信号。
这些生物电信号可以通过肌电图仪器采集到,并转化为肌电图形。
肌电图形可以分为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两种。
静息电位是指肌肉在静息状态下产生的生物电信号,它主要反映了肌肉的基础电活动水平。
而动作电位则是指肌肉在收缩或放松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电信号,它主要反映了肌肉的神经控制情况和肌肉活动的强度和频率。
肌电图的原理还涉及到肌电图仪器的工作原理。
肌电图仪器通常由电极、放大器和记录仪组成。
电极用于捕捉肌肉产生的生物电信号,放大器用于放大这些信号,记录仪用于将信号转化为肌电图形。
通过这些仪器的协同工作,可以准确地记录肌肉的电活动情况。
肌电图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两个方面。
在临床诊断中,肌电图可以用于评估肌无力、神经损伤、肌肉病变等疾病的情况,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科学研究中,肌电图可以用于研究肌肉的生理和病理情况,探索肌肉活动的机制和规律。
总的来说,肌电图原理是基于肌肉电活动的生物电信号,通过肌电图仪器的工作原理,将这些信号转化为肌电图形。
肌电图在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对于了解肌肉的神经控制情况和活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肌电图原理,进一步认识肌肉电活动的重要性。
肌电图的原理及应用

肌电图的原理及应用1. 什么是肌电图肌电图(Electromyogram,简称EMG)是记录肌肉电活动的一种检查方法。
它通过采集肌肉收缩产生的电信号,并将其转化成可视化的波形。
肌电图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肌肉功能异常以及相关的神经疾病。
2. 肌电图的原理肌电图的原理基于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电生理活动。
肌肉收缩时,肌纤维中的神经冲动会引发肌纤维的膜电位变化,即产生肌电信号。
这些肌电信号通过电极采集并放大,最后转换成肌电图。
2.1 肌电信号的采集肌电信号的采集需要使用肌电电极,通常分为表面电极和插入电极两种。
表面电极通过贴在皮肤上收集肌电信号,适用于浅表肌肉的检测;插入电极则需要插入到肌肉组织内部,适用于深层肌肉的检测。
2.2 肌电信号的放大采集到的肌电信号通常非常微弱,需要经过放大才能被准确地记录和分析。
放大器可以将微弱的电信号放大成适合于测量和分析的幅度。
2.3 肌电信号的转换放大后的肌电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器(A/D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并以数字形式存储在计算机或数据记录仪中。
这样,肌电图就可以通过软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
3. 肌电图的应用肌电图在医学和生理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3.1 临床医学肌电图在临床医学中用于评估肌肉功能和神经疾病的诊断。
例如,对于患有肌无力、多发性硬化症和帕金森病等疾病的患者,肌电图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和疾病的进展。
3.2 运动科学肌电图被广泛应用于运动科学领域。
通过对运动过程中肌肉活动的监测和分析,可以了解肌肉的疲劳程度、运动姿势的正确性以及改进运动技术的方法。
3.3 生物反馈治疗肌电图还可以应用于生物反馈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通过监测和反馈肌肉活动,帮助患者学会控制肌肉的紧张程度和放松技巧。
这种治疗方法常用于减缓焦虑、缓解头痛和治疗运动障碍等领域。
3.4 运动康复肌电图在运动康复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监测受伤运动员康复过程中的肌肉活动情况,可以评估康复进展并设计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肌电图

异常自发电位
• 1、纤颤电位:常是一种无节律的双相棘波,时限为0.23ms,振幅5~500μV,多在神经损伤18~21天后出现。 若神经损害不恢复,肌肉变性后纤项电位也随之消失,称 为“病理性电静息”; • 2、正尖波:为一正相关形主峰向下的双相波,仅见于失 神经支配的肌肉。时限5~100ms,振幅50~4000μV。早 于纤颤电位发生,约在伤后l~2周即可见到; • 3、束颤电位:是一种时限2~20ms、振幅100~4000μV 的近似于正常运动单位动作电位的自发电位。只有同纤颤 电位同时发生才有病理意义。当脊髓前角细胞病变或慢性 用围神经损伤后,未受损害的运动单位的触实代偿性增生, 长入病变部份的肌纤维,导致其电仁时限和振幅均明显增 加,形成巨大的多相电位。
肌电图
铜陵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刘维洲
定义
• 肌电图是记录肌肉静止和收缩时的电活动 以诊断神经、肌肉疾病的电生理学方法。 肌电图可用于鉴别神经源性和肌源性肌肉 萎缩,了解神经损伤的程度、部位和再生 的情况,帮助制定正确的神经肌肉康复治 疗计划,作为康复训练中的肌肉作用、力 量和疲劳的指导 .
适应证
电静息
• 一个运动神经原及其触实支配的肌纤维为 一个运动单位。触突支配的肌纤维数目差 异极大,少到3~5条,多达1600条。当电 极插入肌肉瞬间,可产生短暂的动作电位 的爆发,称为插入电位。其后,肌肉在松 弛状态下不产生电位变化,示波器上呈平 线状,称为电静息。
自发电位
• 神经损伤后,插入电位的时限明显延长, 可达数秒甚或数分钟,且出现连续排放的 正相峰形电位。这种情况见于损伤后8~14 天,也见于神经再生期。肌肉放松时,肌 电图上本应表现为电静息,但神经损伤后 却出现多种自发电位
• 肌电图检查适用于: • 1.肌源性疾病 废用性肌萎缩、重症肌无力、 先天性肌强直和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等。 • 2.神经源性疾病 运动元疾病、周围神经伤 病等。
肌电图检测的原理

肌电图检测的原理
肌电图检测是通过测量人体肌肉电活动产生的电信号来评估肌肉的功能和活动情况的一种方法。
肌电信号是由肌肉收缩或放松引起的微弱电流产生的。
肌电图检测主要通过电极与人体肌肉连接,将肌肉电信号放大后转换成可视化的波形图或数字信号以进行分析。
具体而言,肌电图检测的原理如下:
1. 电极安装:通常,至少需要两个电极贴在皮肤上,其中一个称为活动电极,贴在目标肌肉上;另一个称为参考电极,贴在离目标肌肉较远的位置,作为基准。
2. 数据采集:活动电极和参考电极采集到的微弱电流信号经过放大电路放大后,被转换为能够进行数字处理的信号。
3. 信号处理:经过放大的电信号可能包含来自其他干扰源的噪音,需要进行滤波处理,滤除非肌肉活动产生的噪声。
4. 数据分析:经过滤波处理的肌电信号数据可以用于分析肌肉的活动情况,如肌肉收缩的时刻、强度和持续时间等。
肌电图检测可以应用于多种领域,如临床医学、人体运动学研究、康复训练等,用于评估肌肉功能和肌肉活动的相关参数,提供有关肌肉活动的重要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肌电图到底是个啥检查
作者:乔凯
来源:《保健与生活》2019年第22期
大多数人对心电图、脑电图都有所了解,其实临床上还有一种名为“肌电图”的检查。
那么,肌电图主要查什么,检查过程中又有哪些讲究呢?
肌电图主要查什么?
既然是“电图”,那肯定是记录电活动的检查,就像心电图记录心脏的电活动、脑电图记录大脑的电活动一样,肌电图是记录神经、肌肉电活动的检查。
临床上,肌电图检查需要使用特殊的电极(包括贴在皮肤表面的电极和扎入肌肉的針电极),记录肌肉和神经主动或诱发产生的电信号。
通过对这些电信号的分析,判断周围神经系统(包括神经元、神经根、外周神经、神经肌肉连接处和肌肉)有无病变以及病变的具体部位。
此外,肌电图还有一些特殊的检查项目,如用于检查神经肌肉接头处功能的重复神经电刺激检查、用于评价肌膜兴奋性变化的运动试验等,临床医生会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肌电图检查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肌电图的检查时间因人、因病而异,短的十几分钟,长的需要1个多小时,一般会先进
行无创的神经传导检查,再进行有创的肌肉检查。
检查神经时,需要给予电刺激来“激活”神经,使其产生一个可以被表面电极记录到的电反应,患者会有“触电”样感觉。
在完成神经检查后就要检查肌肉的电活动。
检查肌肉时需要将一种特殊的电极针插入患者待检的肌肉中,针插入后,医生会先让患者完全放松肌肉,从而观察有没有异常的自发活动,然后让患者轻轻地收缩被检肌来看肌肉自主收缩时产生的电信号有无异常,患者在此过程中会略感酸痛。
哪些情况下需要做肌电图检查?
当患者出现肌肉萎缩、无力、手脚麻木(包括感觉减退、针刺和蚂蚁爬的感觉等)、肌肉酸痛僵硬等症状,且医生考虑这些症状可能是由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引起,而不是由中枢神经引起时,会建议患者做肌电图检查。
虽然肌电图是一项低风险检查,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做,如存在出血倾向的患者,不能做针电极检查,应仔细评估肌电图检查的必要性和风险;安装外部起搏器导线的患者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