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问题 追击相遇问题

合集下载

专题一:运动图像-追及-相遇问题

专题一:运动图像-追及-相遇问题
2.相遇问题的两类情况 (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 (2)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 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
应用指导:(1)在追及、相遇问题中,速度相等往往 是临界条件,也往往会成为解题的突破口. (2)在追及、相遇问题中常有三类物理方程: ①位移关系方程;②时间关系方程;③临界关系方 程.
相同,即此时t=T,则s0=s1,此后甲车速度大于乙 车速度,全程甲、乙仅相遇一次;若甲、乙两车速度
相同时,s0<s1,则此时乙车已在甲车的前面,以后甲 还会追上乙,全程中甲、乙相遇2次;若甲、乙两车
速度相同时,s0>s1,则此时甲车仍在乙车的前面,以 后乙车不可能再追上甲车了,全程中甲、乙都不会相
二、追及、相遇问题分析 1.讨论追及、相遇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分析讨论两物体在相同 时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问题 (1)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这两个关系可通过画草 图得到. (2)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追 不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 点.
2 .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 60 s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
(1)画出汽车在0~60 s内的v-t图线; (2)求在这60 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思路点拨】 (1)根据a-t图象判断汽车在60 s内 的运动情况;(2)确定各时间段的末速;(3)根据画 出的v-t图象求路程. 【解析】 (1)设t=10 s,40 s,60 s时刻的速度分别为 v1、v2、v3. 由图知0~10 s内汽车以加速度2 m/s2匀加速行驶, 由运动学公式得
即时应用: 3. 甲、乙两汽车沿同一平直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 在前,乙车在后,它们行驶的速度均为v0=16 m/s.已 知甲车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为a1=3 m/s2,乙车 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为a2=4 m/s2,乙车司机的 反应时间为Δt=0.5 s(即乙车司机看到甲车开始刹车后 0.5 s才开始刹车),求为保证两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不 相撞,甲、乙两车行驶过程中至少应保持多大距离?

易错点02 运动图像 追击相遇问题(解析版)

易错点02 运动图像 追击相遇问题(解析版)

易错点02 运动图像 追击相遇问题易错总结1.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运动方向可能改变)。

2.t v 图上两曲线相交的点,不一定是两物体相遇点,只是两物体在这一时刻速率相等。

若两物体同时刻同地点出发,图像与x 轴围成的面积相等则两者位移相等,即相遇。

3.匀变速运动的各公式都是矢量式,列方程解题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方向。

正方向用“+"表示,反方向用“-"表示。

4.位移图像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路程图像也不是物体运动轨迹。

(位移图像只能表示直线运动,不能表示曲线运动)5通常取初速度0v 的方向为正方向,但这并不是一定的,也可取与0v 相反的方向为正方向;具体的正方向选取应方便于解题。

6.解图像题前先明确两坐标轴各代表什么物理量,不要把位移图像与速度图像混淆。

7.在汽车刹车问题时,应先判断汽车何时停止运动,不要盲目套用匀减速直线运动公式直接使用已知量求解。

8.追及相遇问题:(更多免费资源关注公众号拾穗者的杂货铺) (1)速度大者减速(如匀减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小者(如匀速运动):(2)速度小者加速(如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大者(如匀速运动):(3)相遇问题的常见情况:○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 ○2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的距离时即相遇。

解题方法 1..两种常考题型题型一:识图——通过题目所给图像获取信息此题型往往通过所给图像,求解或判断物体的位移、平均速度、加速度等,还可以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难度大的还要根据图像斜率来判断运动情况。

题型二:选图——根据题目情景选择物理图像此题型是根据题目情景或结合函数解析式选择物理图像。

2.运动图像要点分析类别 t x -图像t v -图像t a -图像纵轴 位移 速度 加速度 横轴 时间时间时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运动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某点斜率 表示该点的瞬时速度表示该点的加速度表示该点的加速度的变化率两线交点 表示两物体相遇 表示两物体该时刻速表示两物体该时刻加度相同速度相同 面积无意义线和横轴所围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线和横轴所围面积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量 纵轴截距表示0=t 时的位移表示0=t 时的速度表示0=t 时的加速度【易错跟踪训练】易错类型1:逻辑推理不严密1.在人工智能机器人跑步比赛中,0t =时两机器人位于同一起跑线上,机器人甲、乙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机器人乙起跑时,机器人甲正好跑了2mB .机器人乙从起跑开始,经3s 后刚好追上机器人甲C .机器人甲、乙相遇之前的最大距离为4mD .机器人乙超过机器人甲后,甲、乙可能再次相遇 【答案】B 【详解】A .根据v —t 图像与t 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可知机器人乙在2s t =时起跑,此时,机器人甲跑过的距离121m 2x m ⨯== 选项A 错误;B .机器人乙起跑3s 后,甲通过的位移531m 4m 2x +=⨯= 乙通过的位移132m 4m 2x +=⨯= 可知x x =乙甲说明机器人乙追上甲,选项B 正确;C .两机器人在速度相等(即3s t =)时相距最远,两者间的最大距离等于03s ~内的位移之差,则max 1211m m 1.5m 22x ⨯⨯=+= 选项C 错误;D .机器人乙超过机器人甲后,乙的速度总比甲的大,则甲、乙不可能再次相遇,选项D 错误。

第三讲:运动图像-追击相遇问题PPT课件

第三讲:运动图像-追击相遇问题PPT课件
2、 a、b、c 三个质点都在x轴上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 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0-t3时间内,三个质点位移相同 B. 在0-t3时间内,质点c的路程比质点b的路程大 C.质点a在时刻t2改变运动方向,质点c在时刻t1改
变运动方向
D.在t2-t3这段时间内,三个质点运动方向相同
x/m
a
b
c
0
t1
t2
t3 t/s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3、如图A-3所示,为一做直线运动物体的x-t图象,问: (1)图中OA、AB、BC、CD各表示物体怎样运动? (2)哪段运动最快?第3s内的位移多大? (3)这5s内物体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多少?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二.v—t图象 1、图象意义:反映了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追及问题的两类情况:
(1)若后者能追上前者,则追上时,两者处于同一位置,后者的速度 一定不小于前者的速度.
(2)若后者追不上前者,则当后者的速度与前者相等时,两者相距 离最近。
追及相遇问题
3.相遇问题的常见情况: (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
(2)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 始时两物体的距离时即相遇。
两者速度相等时,两车相距最远。
(速度关系)
v汽=at=v自
∴ t= v自/a=6/3=2s △x= v自t- at2/2=6×2 - 3 ×22 /2=6m
解法二 用数学求极值方法来求解 设汽车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t时间两车相距最远
∵△x=x1-x2=v自t - at2/2 (位移关系) ∴ △x=6t -3t2/2 由二次函数求极值条件知 t= -b/2a = 6/3s = 2s时, △x最大

图像、追击相遇问题

图像、追击相遇问题

铜都双语学校高效课堂自主学习型物理学道年级:高三(2)姓名:日期:编号:课题:运动图像、追击、相遇问题课型设置【自研·互动45分钟+展示45分钟】一、学习目标:1、掌握s-t、v-t图象的特点并理解其意义2、会应用s-t图象和v-t图象解决质点运动的有关问题3、掌握追及及相遇问题的特点、能熟练解决追及及相遇问题1 m/s的轴正方向运动;2 m/s的(方案提示:根据v-t图像的斜率看加速度、面积看位移以及其正、负方向)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图象如下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变式1(2011·佛山市高三第一次联考)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图象(s-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刻乙车从后面追上甲车B.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C.t1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D.0到t1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小于甲车的平均速度三 、当堂反馈:(5min)1.如下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以时间为横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a -t 图象B.乙是x -t 图象C.丙是x -t 图象D.丁是v -t 图象2.(2010·合肥模拟)物体A 、B 的x -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从第3 s 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A >vB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 比B 迟3 s 才开始运动C.在5 s 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 s 末A 、B 相遇D.5 s 内A 、B 的平均速度相等3.(2011·六安月考)如下图所示的x -t 图象和v -t 图象中,给出的四条曲线1、2、3、4,分别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曲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x -t 图象中,t 1时刻v 1>v 2C.v -t 图象中0至t 3时间内物体3和物体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两图象中,t 2、t 4时刻分别表示物体2、4开始反向运动 .4、A 、B 两列火车,在同轨道上同向行驶,A 车在前,速度vA =10 m/s ,B 车在后,其速度vB =30 m/s.因大雾能见度低,B 车在距A 车700 m 时才发现前方有A 车,这时B 车立即刹车,但B 车要经过1800 m 才能停下.问A 车若按原速度前进,两车是否会相撞?说明理由.四、【培辅课】(附培辅单)疑惑告知: 效果描述:五、【反思课】:今日心得:今日不足:。

图像及追击相遇问题

图像及追击相遇问题

图像及追击相遇问题一、直线运动的x­t图象1.意义:反映了直线运动的物体________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意义(1)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________(2)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________.3.两种特殊的x­t图象(1)若x­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物体处于________状态.(2)若x­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在做________运动.二、直线运动的v­t图象1.意义:反映了直线运动的物体________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意义(1)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________.(2)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________.3.两种特殊的v­t图象(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________的直线.(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________的直线.4.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1)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________.(2)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________;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________.思考:如果物体运动的x­t图象为图中的A、B曲线,则物体各做怎样的运动?若为v­t图象,A、B曲线表示物体做怎样的运动?三、追及和相遇问题例物体A、B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A以10 m/s的速度匀速前进,B以2 m/s2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A、B再次相遇前两物体间的最大距离.跟踪训练3一辆客车在平直公路以30 m/s的速度行驶,突然发现正前方40 m处有一货车正以20 m/s的速度沿同一方向匀速行驶,于是客车立即刹车,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问此后的过程中客车能否会撞到货车上?2.甲、乙两质点在一直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3 s末两质点在途中相遇,两质点出发点间的距离是()A.甲在乙之前2 mB.乙在甲之前2 mB.C.乙在甲之前4 mD.甲在乙之前4 m如图所示,在3 s末两质点在途中相遇,两质点出发点间的距离是()A.甲在乙之前2 mB.乙在甲之前2 mC.乙在甲之前4 mD.甲在乙之前4 m3.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第1 h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B.在第2 h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C.在前4 h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D.在第4 h末,甲乙两车相遇4.如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这个质点的运动情况是() A.前5 s做的是匀速运动B.5 s~15 s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1 m/s2C.15 s~20 s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 m/s2D.质点15 s末离出发点最远,20秒末回到出发点5.(2010·湛江模拟)平直公路上以6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自行车与同向行驶的汽车同时经过A点,此时汽车速度为10 m/s,并开始以0.5 m/s2的加速度做减速行驶,而自行车仍然匀速前进,求:(1)自行车追上汽车之前,两车之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大?(2)汽车停止时,自行车在汽车前方多远处?。

运动图像---追击和相遇问题(教师)

运动图像---追击和相遇问题(教师)

运动图像 追击和相遇问题考点1 运动图象的物理意义及应用1.位移-时间(s-t )图象(如图1-4-1)(1)图线上的某点的纵坐标值表示运动物体该时刻对参考位置的距离,(2)任意一段时间间隔对应的纵坐标值的变化值表示该段时间内的位移(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3)图线的斜率(曲线某点的切线斜率)表示速度.(4)图像与纵坐标的焦点代表出发点的位置(5)图像与横坐标的焦点代表出发的时间 (6)图像与图像的焦点代表物体相遇2.速度-时间(v-t )图象(如图1-4-2)(1)图线的斜率(曲线某点的切线斜率)表示加速度.(2)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几何图形的“面积”表示该段时间内物体发生的位移的大小,时间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向位移,下方的面积表示负向位移,代数和表示总位移,绝对值之和表示路程.3.应用运动图像的三点注意(1)无论是x-t 图像还是v-t 图像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2)x-t 图像和v-t 图像都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3)x-t 图像和v-t 图像的形状由x 与t 、v 与t 的函数关系决定。

4.应用运动图像解题“六看”:一看“轴”,二看“线”,三看“斜率”,四看“面积”,五看“截距”,六看“特殊点”(拐点和交点)【例1】如图1-4-4所示为表示甲、乙物体运动的s ─t 图象,则其中错误的是:( B )A .甲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 .两物体的初速度都为零C .在t 1 时间内两物体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 .相遇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例2】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C )A.在0~6s 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B.在0~6s 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50mC.在0~4s 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7.5m/sD.在5~6s 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例3】如图所示是A 、B 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物体A 做减速直线运动B.物体B 做减速直线运动C.物体A 的加速度为正值,B 的加速度为负值,所以A 的加速度大于B 的加速度D.物体B 的速度变化比物体A 的速度变化快【例4】如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 图像,由图可知这个质点的运动情况是( AC )A.前5s 做的是匀速运动B.5~15s 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1m/s2C.15~20s 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m/s2D.质点15s 末离出发点最远,20秒末回到出发点图1-4-2 图1-4-1图1-4-4考点2 追及和相向相遇相遇是指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

运动的图象追及与相遇问题

运动的图象追及与相遇问题

速度图像与位移图像
速度图像
速度图像是一条直像
位移图像是一条曲线,表 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 移。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速度是位移的变化率,即 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 率。
实际运动模拟
01
实际运动模拟
通过模拟物体的实际运动,可以 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特 点。
实验验证
相对加速度
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加速度,可以通过加速度的加减运 算得到。
追及条件与临界状态
追及条件
两个物体在同一时间点或同一位置相 遇的条件。
临界状态
物体追及或相遇的转折点状态,是解 决追及问题的关键。
02
相遇问题
相遇条件
01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且方 向相同或相反。
02
两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 程之和等于两物体之间的距离。
相遇类型
追及相遇
一个物体追赶另一个物体,在某时刻 两物体处于同一位置。
迎面相遇
两个物体相对运动,在某时刻两物体 处于同一位置。
相遇问题中的距离关系
两物体相遇时,它们在运动过程中所 经过的路程之和等于两物体之间的距 离。
两物体相遇时,它们之间的距离等于 两物体初始位置之间的距离减去两物 体各自所经过的路程。
03
综合问题
运动叠加原理
01
02
03
运动叠加原理
当两个或多个物体同时运 动时,它们的运动轨迹可 以通过将各自的位移、速 度和加速度相加来计算。
相对速度
当两个物体以不同的速度 运动时,它们的相对速度 是它们速度的差值。
相对加速度
当两个物体以不同的加速 度运动时,它们的相对加 速度是它们加速度的差值。

追击相遇问题和运动图像问题

追击相遇问题和运动图像问题
第三节
追及、相遇问题 和运动图象问题
第一章
第三节 追及、相遇问题和运动图象问题
基础梳理 考点探究 思想方法 演练巩固
-2-


一、运动图象
1.直线运动的 x t 图象 (1)图象的物理意义 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
(6)两条 x t 图象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相遇。( ) 关闭 ( 7) 相向运动的物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二者之距时即相 (1)x t 图象描述的是物体运动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并不是物体运动的轨 迹。 遇。( ) (2)若 x t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关闭 (4) v t 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才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的大小,而 x t (1)× (2)× (3)√ (4)× (5)× (6)√ (7)√ (5)两条 v t 的交点表示两物体速度相等。
第一章
第三节 追及、相遇问题和运动图象问题
基础梳理 考点探究 思想方法 演练巩固
-3-


(3)交点 两图线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 (4)截距 ①纵轴截距表示 t=0 时刻的初始位置。 ②横轴截距表示位移为零的时刻。
第一章
第三节 追及、相遇问题和运动图象问题
基础梳理 考点探究 思想方法 演练巩固
考点一 考点二
T 2 T
第一章
第三节 追及、相遇问题和运动图象问题
基础梳理 考点探究 思想方法 演练巩固
-16-
解析:由 a t 图象知,在 T~2T 时间内的加速度跟 0~ 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从而排除 ABC,故选项 D 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像问题 追击相遇问题1,回顾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和推论1、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甲站开往乙站,起动加速度为2m/s 2,加速行驶5秒,后匀速行驶2分钟,然后刹车,滑行50m ,正好到达乙站,求汽车从甲站到乙站的平均速度?2、一物体由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最初的3秒内的位移为s 1,最后3秒内的位移为s 2,若s 2-s 1=6米,s 1∶s 2=3∶7,求斜面的长度为多少?3、一质点沿AD 直线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测得它在AB 、BC 、CD 三段的时间均为t ,测得位移AC =L 1,BD =L 2,试求质点的加速度?4、一质点由A 点出发沿直线AB 运动,行程的第一部分是加速度为a 1的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加速度为a 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抵达B 点时恰好静止,如果AB 的总长度为s ,试求质点走完AB 全程所用的时间t ?二、直线运动的图象1.x – t 图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纵轴表示位移x ,横轴表示时间t ,画出的图像就是位移–时间图像(其实是位置坐标图像),x – t 图像反映了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① 匀速直线运动的x – t 图像是一条 线;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 – t 图像是一条 线.x – t 图线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的 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 的方向.2.v – t 图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纵轴表示速度v ,横轴表示时间t ,画出的图像就是速度–时间图像.v – t 图像反映了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① 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的 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 的方向. ② 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物体的 .若该面积在时间A B CD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方向为正方向;若该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方向为负方向.3.追及相遇问题:常见的追及、相遇问题的基本条件是两者速度.①初速度为零(或较小)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追匀速运动的物体,在速度相等时二者间距;②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追匀速运动的物体,若在速度相等之前未追上,则在速度相等时二者间距;③匀速运动的物体追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在速度相等之前未追上,则在速度相等时二者间距.分析追及、相遇类问题时,要注意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审题时要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往往对应一个临界状态,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考点分类】考点1,对x–t、v– t图像的理解【例1】如图甲、乙所示的位移(x)–时间(t)图像和速度(v)–时间(t)图像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B.0~t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C.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距最远D.0~t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变式跟踪训练1,某汽车在启用ABS刹车系统和不启用该刹车系统紧急刹车时,其车速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分别如图中的①、②图线所示,由图可知,启用ABS后()A.t1时刻车速更小 B.0~t1的时间内加速度更小C.加速度总比不启用ABS时大 D.刹车后前行的距离比不启用ABS短2,如图甲、乙所示的位移-时间(x–t)图像和速度-时间(v– t)图像中,给出了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线1、3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v– t图像中0 ~t1时间内物体1和2的平均速度相等C.x–t图像中t4时刻物体3的速度大于物体4的速度D.两图像中t2、t5时刻分别表示物体2和4开始反向运动3,如图是A、B两质点从同一地点运动的x–t图像,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质点以20 m/s的速度匀速运动B.B质点先沿正方向做直线运动,后沿负方向做直线运动C.B质点最初4 s做加速运动,后4秒做减速运动D.A、B两质点在4 s末相遇4,下列图像均能正确反映物体在直线上的运动,在t = 2 s内物体位移最大的是()5,下列给出的四组图像中,能够反映同一直线运动的是()考点2,运动图像的应用【例1】将地面上静止的货物竖直向上吊起,货物由地面运动至最高点的过程中,v–t图像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前3 s内货物处于超重状态B.最后2 s内货物只受重力作用C.前3 s内与最后2 s内货物的平均速度相同D.第3 s末至第5 s末的过程中,货物的机械能守恒变式跟踪训练1,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图像如图所示,图像中的OC段与AB平行,CB段与OA平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1到t2时刻两车的距离越来越远B.0~t3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C.甲车的初速度等于乙车在t3时刻的速度D.t3时刻甲车在乙车的前方2,如图所示,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I、II的v-t图像.在0〜t2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I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增大,物体II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减小B.I、II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v1 + v2)/2C.在第一次相遇之前,t1时刻两物体相距最远D.物体II所受的合外力所做的功大于物体I所受的合外力所做的功3,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从离地面相同高度同时由静止开始下落,由于两物体的形状不同,运动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同.将释放时刻作为t= 0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t0时刻之前,甲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总是大于乙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B.t0时刻之前,甲物体中间时刻速度大于乙物体平均速度C.t0时刻甲乙两物体到达同一高度D.t0时刻之前甲下落的高度总小于乙物体下落的高度考点3,追及、相遇问题【例1】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其速度v A= 10 m/s,B车在后,其速度为v B=30 m/s.因大雾能见度低,B车在距A车700 m时才发现前方有A车,这时B车立即刹车,但要经过1800 m,B车才能停止.问A车若按原速度前进,两车是否会相撞?说明理由.变式跟踪训练1,交通路口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地,驾驶员到交通路口时也格外小心.现有甲、乙两汽车正沿同一平直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它们行驶的速度均为v0 = 8 m/s.当两车快要到十字路口时,甲车司机看到绿灯已转换成了黄灯,于是紧急刹车(反应时间忽略不计),乙车司机为了避免与甲车相撞也紧急刹车,但乙车司机反应较慢(反应时间为t= 0.5s).已知甲车紧急刹车时制动力为车重的0.5倍,乙车紧急刹车时制动力为车重的 2/5,g = 10 m/s2.⑴若甲车司机看到黄灯时车头距警戒线6.5 m,他采取了上述措施后是否会闯红灯?⑵为保证两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不相撞,甲、乙两车在行驶过程中应至少保持多大距离?2.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比赛,某一时刻,乙车在甲车前方L1 = 11 m处,乙车速度v乙 = 60 m/s,甲车速度v甲 = 50 m/s,此时乙车离终点线尚有L2= 600 m,如图所示.若甲车加速运动,加速度a=2 m/s2,乙车速度不变,不计车长.求:⑴经过多长时间甲、乙两车间距离最大,最大距离是多少?⑵到达终点时甲车能否超过乙车?xtt 1t 2ab【综合训练】(2014·广东珠海二模)1. 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t = 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路标,下表是每隔1s 记录的两车的速率。

关于两车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在0~4s 内,乙车的平均速度较大C .在0~4s 内,甲车相对乙车行驶了56mD .在乙车追上甲车之前,t =5 s 时两车相距最远(2014·吉林九校联合体第二次摸底)1. 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图像,即x-t 图像如图所示,甲图像过O 点的切线与AB 平行,过C 点的切线与OA 平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两车相遇前,t 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B .0-t 2时间内甲车的瞬时速度始终大于乙车的瞬时速度C .甲车的初速度等于乙车在t 3时刻的速度D .t 3时刻甲车在乙车的前方(2014·湖北襄阳五中五月月考)2. 物体A 、B 的x -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 .5 s 内A 、B 的平均速度相等B .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 比B 迟3 s 才开始运动C .在5 s 内两物体的位移相同,5 s 末A 、B 相遇D .从第3 s 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 A >v B(2014·江苏徐州一中考前模拟)3. 我国“蛟龙号”深潜器,在2012年6月24日以7020m 深度成为世界上下潜最深的载人潜水器.假设在某次实验时,深潜器内的显示屏上显示出了从水面开始下潜到最后返回水面10min 内速度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A .本次下潜的最大深度为7020m B .全过程中最大加速度是0.025m/s 2C .0~4min 内平均速度为1.5m/sD .0~1min 和8~10min 的时间内潜水员处于超重状态(2014·江西师大附中、鹰潭一中5月联考)4. 某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加速度传感器研究某一物体以初速度2m/s 做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并在计算机上得到了前4s 内物体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以物体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1s 末速度方向改变; B. 物体在3s 末速度方向改变;C. 前4s 内物体的最大速度出现在第3s 末,大小为3.5m/s ;D. 物体在第2s 末与第4s 末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也相同;(2014·江西师大附中三模)5. 如图所示,直线a 和曲线b 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 和b 的位置-时间(x-t )图线。

由图可知 ( ) A .在t 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B .在t 2时刻,a 、b 两车运动方向相同t/minC .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先减小后增大D .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一直比a 车大(2014·陕西西工大附中第八次适应性训练)6. 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t 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x ,它在中间位置12x 处的速度为v 1,在中间时刻12t 时的速度为v 2,则v 1和v 2的关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 2 B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 1>v 2C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 1=v 2D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 1<v 2(2014·湖北武汉二中模拟)7. 某一质点运动的位移x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 )A 、在10s 末时,质点的速度最大B 、在0~10s 内,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C 、在8s 和12s 时,质点的加速度方向相反D 、在20s 内,质点的位移为9m(2014·广东惠州一中第一次调研)8 甲乙两车在公路上从同地出发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 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在t 1时刻之前两车已经相遇B. 在t 1时刻之后两车才能相遇C. 在t 1时刻两车相遇D. 两车不可能相遇【课后作业】1. 以36 km /h 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刹车后获得大小为a =4 m/s 2的加速度,刹车后的第3 s内,汽车走过的路程为 ( ) A .12.5 m B .2 m C .10 m D .0.5 m2. 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确的重力加速度g 值,g 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得,近年来测g 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它是将测g 转变为测长度和时间,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O 点上抛小球又落到原处的时间为T 2,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 点高H 的P 点,小球离开P 点到又回到P 点所用的时间为T 1,测得T 1、T 2和H ,可求得g 等于 ( )A.8H T 22-T 21B.4H T 22-T 21C.8H (T 2-T 1)2D.H 4(T 2-T 1)23.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待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a = 3 m/s 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v 0 = 6 m/s 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试问:⑴ 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大? ⑵ 当汽车与自行车距离最近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4(2014·江苏卷,5)一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