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苯二胺的合成及其谱学研究
对苯二胺合成新工艺的研究

2 . 2 . 2 重排反应与降解反应 降解反应是重排反应生成的异氰在碱催化下水 解脱羰。异氰非常活泼 , 若反应不能迅速进行, 可造 成未反应的异氰与生成的胺反应而生成脲, 降低反 应的选择性和收率。为提高降解反应的选择性 , 试 探性地将微波辐射应用到 CA 的 H o fm ann 降解反应 中, 并与常规加热进行对照, 实验结果见表 4 。
2 结果与讨论
2 . 1 卤代反应过程的优化 2 . 1 . 1 溶剂的选择 [ 21 ] 文献 报道 , 对苯二甲酰胺的氯代反应一般采 用稀盐酸水溶 液或 甲醇为 溶剂 , 氯代 产物 收率 在 92 % 以上。分别以水和甲醇为溶剂 , 实验发现 , 以甲 醇为溶剂时, 产物收率为 98 . 8 % ; 以水为溶剂时, 产 物收率为 98. 4 % , 但反应初期搅拌比较困难。以水 为溶剂, 具有成本低、 操作简单、 安全等优点。故选 择水为溶剂。 考察水量对氯代反应的影响, 实验结果见表 1 。 反应条件 : 对苯二甲酰胺 0. 15m o , l 温度 15 , 时间 4h 。结果表明, 水量对氯代产物的收率无明显的影 响, 且溶剂循环使用次数对收率的影响也不大; 水量 对 反 应 过程 的 搅 拌 有 很大 的 影 响 , 当 水 量 低 于
对苯二胺 ( PPD ) 是一种重要的染料和合成纤维 原材料 , 广泛用于橡胶防老剂、 汽油阻聚剂、 塑料抗 氧剂、 显影剂、 化学分析等领域。合成对苯二胺的方 法主 要 有 对 硝 基 苯 胺 ( PHA ) 还 原 及 催 化 加 氢 法 、 对氨基偶氮苯催化加氢法 、 对苯二甲酰 [ 8~ 16 ] 胺 ( BDA ) H o fm ann 降解法等 。其中, 对硝基苯 胺还原法收率较低, 纯度差, 难以满足市场的要求。 催化加氢法技术要求高, 操作难度和投资规模都大 , 非一般中小企业经济实力所能承受。采用微波化学 方法最大的特点 是副产物少、 收率高、 产物易于提 [ 17~ 19 ] 纯 。目前, 微波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化工、 材料 [ 20] 及冶金等众多领域 。 本工作以对苯二甲酸 ( PTA ) 为原料 , 通过对苯 二甲酰胺 H o fm ann 降解合成对苯二胺。该工艺收 率高、 纯度好、 设备简单、 技术要求低 , 而且为 PTA 提供了一条有益的延伸加工途径, 宜于中小企业进 行生产。对两步法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 , 并将微波 辐射方法应用于反应体系 , 提出了具有潜在产业化 价值的对苯二胺制备新技术。
对苯二胺的合成研究

112合成原理coohch113p2pda合成实验11311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制备将对苯二甲酸4510450ml甲醇置于三颈瓶中边搅拌边滴加23ml滴完后回流反应12冷却过滤母液再浓缩过滤合并滤饼加100ml的碳酸钠溶液中搅拌除去未反应的对苯二甲酸得白色结晶对苯二甲酸二甲脂421613914011312对苯二甲酰胺的制备将对苯二甲酸二甲脂33450ml浓氨水于反应瓶中稍升温搅拌反应18过滤滤饼用甲醇40ml及水各洗涤1次烘干得白色粉末状固体对苯二甲酰胺3011250收率为901111313p2pda合成次氯酸钠naoclnaoh溶于50ml水中用碎冰冷却在低于5下通入氯气直至增重1215得约012mol的naocl溶液
参考文献 :
[ 1 ] 叶惠红 1 加氢法合成对苯二胺的研究 [J ]1 辽宁化工 , 1993 , (5) :452461
[ 2 ] 高全昌 ,陈栓虎 ,王卫东 1 电化学法合成对苯二胺 [J ]1 辽宁化工 ,1995 , (2) :342361
[ 3 ] 沈文斌 ,陈伟兴 ,王庆峰 1 对氨基苯甲酸合成新法 [J ]1 江苏化工 ,1997 , (1) :282291
摘 要 :以对苯二甲酸为起始原料 ,经甲酯化 、氨解 、Hofmann 降解三步反应合成对苯二胺 ,总收率为 6514 % , 与经典的对苯二胺合成方法相比 ,此路线具有原料成本低 ,合成步骤少 ,各步反应所需温度较低 ,压力小等优点 。 关键词 :对苯二胺 ;对苯二甲酸 ;合成 中图分类号 : TQ 3421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 - 3206 (2003) 01 - 0051 - 02
对苯二胺合成的cof

对苯二胺合成的cof
对苯二胺(也称为联苯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合成,其中包括通过氨基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下面我将从这两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对苯二胺的合成过程。
首先,对苯二胺可以通过苯胺的氨基化反应来合成。
这个过程通常使用硝基苯和甲醛作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首先,硝基苯和甲醛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缩合反应,生成N-硝基甲酰苯胺,然后再经过还原反应生成对苯二胺。
这个方法的优点是原料易得,但缺点是产物纯度较低,需要经过多步提纯。
其次,对苯二胺还可以通过硝基苯的还原反应来合成。
这个过程通常使用还原剂(如亚硫酸氢钠或铁)来将硝基苯还原为对苯二胺。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但缺点是产物的纯度较低,需要经过多次结晶提纯。
除了上述两种方法外,对苯二胺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合成,比如通过氨基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组合方法,或者通过其他底物的转化来得到对苯二胺。
总的来说,对苯二胺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验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满足你的要求,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对苯二胺类防老剂的合成

展望
对苯二胺类防老荆是最杰出、也是最重要的橡胶防老剂,随着橡胶制品使用量的增多,对其需 求量也增多,因此提高合成反应转化率和收率,降低成本,或开辟新的合成路线成了该领域的首要 任务。主要包括: (1)设计和优选出性能更加优越的催化荆,发展还原烃化法,保证催化剂有好的活性和稳定 性。 (2)酚胺缩合法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合成方法,其关键在于从各步反应催化剂和工艺条件 着手,完善催化剂和工艺条件,降低产品中的有害金属离子含量。 (3)进一步展开对羟胺还原烃化法和醌亚胺缩合法的研究。 参考文献
万 方数据
合成化学(HEcHENG
chemlcal
HuAxuE)
第8卷第l期(2000)
一37一
co.公司023用对一硝基二苯胺取代RT培司,仍用Pt/c为催化剂在Pt/c的基础上,在反应体系中添加了一定量的Na=cos,使收率提高到99.4%;Mueucr 等“”用Pt或Pd/c作催化剂,在反应体系中添加M矿+或&“,RT培司和酮反应收率达到96.2%。 1977年,英国的皇家化学公司o”在反应体系中添加了HsPo.,发现HaPo・的加入量对反应物有一 定的影响;sumitomo c11∞ical co.公司m]还以PtS:/c作催化剂,效果也较理想。另外还研究了其它 载体担载的Pt,Pd催化剂.发现都有一定的活性。如symon,Ted口31就研究过Pt/Al。os催化荆,发现 收率也较高。 总之,用贵金属Pt,Pd确实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都能制取相应的防老剂,但造价太高,不太适 宜工业化生产。 2.过涟金一作催化剂的研究 在过去几十年中,研究得最多的过渡金属是cu或Ni催化剂。如1977年wison等“”详细研究 了Ni/硅藻土催化剂,发现RT培司与酮反应收率达75%,而添加某些酸如4一甲基苯磺酸和某些有 机硫化合物如PtlSMe后,防老剂的收率增加到100%。而对于铜催化剂的研究则更为广泛,Volof.
对苯二胺的合成工艺研究

作 者 简 介 :周 石 洋 ( 1 9 8 6 一 ) ,男 ,湖 南 怀 化 人 ,工 程 师 ,研 究 方 向为 有 机 合 成 。 ( E — ma i l :z h o u s h i y a n g 5 2 0 @1 2 6c o m)
对 氨 基偶氮 苯催 化 加氢 法 、对溴 苯胺 氨解 法 、对 苯
目标产 物 合成路 线 如下 。
二 酚 氨解 法等 。这 些方 法合 成 的产 物收 率不 高 ,一 般在 8 0 % ̄ 9 0 %不 等 ,产 物 的纯 度 不 足 9 5 %。难 以 满 足 市 场 的需 要 ,合 成 条件 苛刻 [ 4 - 7 ] ,需要 高温 高
( 1 . C h o n g Q i n g Mu g e F o o d C o . ,L t d . ,C h o n g q i n g 4 0 1 5 2 0,C h i n a ;2 . Y u c a i C o l l e g e ,S o u t h w e s t U n i v e r s i t y ,
降 解 2步 反 应 在 低 温 常 压 条 件 [ 1 1 - 1 5 ] 下 合 成 对 苯二
胺 ,收率 达 到 9 6 . 1 %,纯度 达 到 9 9 . 6 % 1 6 - 1 8 ] 。该 合
成方 法收率 高 ,纯度 高 ,操作 技术难 度低 ,具 有较
好 的工业应 用 前景 l 1 9 - 2 0 ] 。
( 1 .重庆 牧哥食 5 2 0 ; 2 .西 南大学 育 才学 院 , 重庆
4 0 1 5 2 4 )
摘 要 :以 4 一 氨基 苯 甲 酸 为原 料 ,经 氨 解 、 霍 夫 曼 降解 2步合 成 对 苯 二 胺 ,并采 用 I R、 H N MR和 C N MR对 产物 结构 进行 了表 征 。考察 了氨 水 用量 、反 应 p H值 、 滴加 4 一 氨 基 苯 甲酸速 率 对 4 一 氨 解 苯 甲酰胺 合 成 的影 响 .以及 滴加 4 一 氨 基 苯 甲酰胺 速 率 、重排 温 度 、脱羧 温 度 、脱 羧 时 间 对对 苯二 胺 合 成的 影 响 。 在 优化 合成 条件 下 ,对 苯二胺 的收率 可达 9 6 . 1 %。结 果表 明 ,本合 成 方 法提 高 了收 率和 纯度 ,具有较 好 的
对苯二胺的合成工艺研究_周石洋

由图 5 可知, 随着温度的升高, 产物收率不断 提 高 , 当 脱 羧 温 度 达 到 85℃ 时 , 收 率 达 到 最 高 , 之后随后温度继续提升, 其产物收率有所下降。 脱 羧温度过低, 脱羧反应不能顺利进行, 温度过高, 会发生一系列副反应。 3.2.4 脱羧时间对对苯二胺合成的影响
1前言
对苯二胺 (p-Phenylenediamine), 别名乌尔丝 D, 为淡紫红色片状结晶体 , [1-3] 微溶于冷水, 易溶 于热水、 乙醇、 乙醚、 氯仿和苯, 是简单的芳香二 胺之一。 它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化工中间体, 可用于 制备偶氮染料、 高分子聚合物、 毛皮染色剂、 橡胶 防老剂和照片显影剂, 此外对苯二胺还是常用的检 测铁和铜的灵敏指示试剂。 目前国内外合成对苯二 胺的方法有对硝基苯胺还原法、 对二卤苯氨解法、 对氨基偶氮苯催化加氢法、 对溴苯胺氨解法、 对苯 二酚氨解法等。 这些方法合成的产物收率不高, 一 般在 80%~90%不等, 产物的纯度不足 95%, 难以 满 足 市 场 的 需 要 , 合 成 条 件 苛 刻 , [4-7] 需 要 高 温 高 压等, 操作难度和投入大, 给生产厂家带来了实力
由图 3 可知, 随着滴加 4-氨基苯甲酰胺速率 不断增加, 对苯二胺合成的收率也随之提高, 达到 滴加速率为 6 mL / min 时, 其收率较高, 继续增加 滴加速率, 对苯二胺合成的收率不仅没有增加反而 下降。 3.2.2 重排温度对对苯二胺合成的影响
反应条件同 2.4, 改变重排反应的温度, 考察 了 15~45℃ 范 围 内 重 排 温 度 对 产 物 合 成 的 收 率 影 响。 结果见图 4。
p-phenylenediamine
聚衣康酰对苯二胺的合成及表征

公司 ;N,N.二甲基 乙酰胺 :分析纯 ,莱 阳经济开发 区精 1:2.15),控 制反应 温度为 95℃ ,并用 NaOH溶液 吸
细化工厂 ;硫酸 :分析纯 ,莱 阳经济开发区精细化工厂。 收尾气 ,反应 5 h后加入 15 mL甲苯 ,80℃减压蒸馏 2
乌氏黏度计 : 0.8~O.9 mm,上海 申谊玻璃制品 h,得到产率及纯度分别可 以达到 90%和 98%以上的
本文首先以生物质原料衣康酸与五氯化磷 自制高 品质衣康酰氯【12J中间体 ,再 以衣康酰氯与对苯二胺 为 原料进行缩聚反应合成 PPIA。探究 了原料的摩尔比、 滴加时间 、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 PPIA比浓对数黏度 的影响;并通过FT-IR和 H-NMR确定 了产物的分子结 构 ;运 用 XRD 分 析 聚合 物 PPIA 的结 晶情况 ,通 过 TGA和 DSC分析聚合物 PPIA的热性能。
当今社会 ,各行业发展 的方 向和趋势逐渐 向轻量 化、舒适化 、节能化和环保化转化 。传统制造工业 中大 量使用的热 固性耐高温材料和金属材料逐渐被塑料替 代…I,其中以聚酰胺工程 塑料应用最为广泛 。新材料 的使用不仅可以减少石油能源 的消耗 ,同时易于 回收 再利用 ,大大减少 了资源的浪费 。普 通 的工程塑料在 实际应用 中有一定的局 限性 ,半芳香族 耐热尼龙在一 些性能方面是理想 的替代材料 ,且部分半芳香族 聚酰 胺 的原 料可 以来 源 于 生 物 质 发 酵 ,材 料 的可 回 收性 和 原材料的环保性迎合了 目前低碳经济的需要 -2J。
由苯合成对苯二胺的方程式

由苯合成对苯二胺的方程式
对苯二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6H8N2。
它由苯和亚硝酸钠反应生成。
以下是苯合成对苯二胺的方程式:
C6H6 + 2NaNO2 + H2SO4 → C6H5N2NO2 + NaHSO4 + H2O
C6H5N2NO2 + 6HCl → C6H5NH2 + 2NO + 2NaCl + 2H2O
苯(C6H6)与亚硝酸钠(NaNO2)和硫酸(H2SO4)反应生成苯亚硝酸酯(C6H5N2NO2)。
这个反应是通过亲电取代反应实现的,亚硝酸离子(NO2-)作为亲电试剂与苯中的氢原子发生反应,形成苯亚硝酸酯。
同时,硫酸充当催化剂,促进反应的进行。
然后,苯亚硝酸酯与盐酸(HCl)反应生成对苯二胺(C6H5NH2)、氧气(O2)、氯化钠(NaCl)和水(H2O)。
这个反应是通过亲核取代实现的,盐酸中的氯离子(Cl-)作为亲核试剂与苯亚硝酸酯中的亚硝基(NO2)发生反应,形成对苯二胺。
同时,反应产生氧气和氯化钠。
对苯二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多种用途。
它可用作染料、药物、塑料等的原料。
此外,对苯二胺还具有还原性和氧化性,在某些化学反应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总结一下,苯合成对苯二胺的过程可以分为两步:首先,苯与亚硝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苯亚硝酸酯;然后,苯亚硝酸酯与盐酸反应生成对苯二胺。
这个过程是通过亲电取代和亲核取代两种反应机制实现的。
对苯二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