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SPS)试剂盒说明书

合集下载

甘蔗叶片中蔗糖代谢酶活性及糖含量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甘蔗叶片中蔗糖代谢酶活性及糖含量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㊀第45卷第2期2023年4月中国糖料Sugar Crops of China Vol.45,No.2Apr. 2023doi :10.13570/ki.scc.2023.02.007http :// 收稿日期:2022-06-17基金项目:2019年海南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领域)高层次人才项目(2019RC 30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 1000503);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甜菜)建设项目(CARS -170301)资助㊂第一作者:赵婷婷(1983-),女,山西长治人,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甘蔗基因工程,E -mail :zhaotingting @ ㊂通信作者:张树珍(1965-),女,云南楚雄人,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甘蔗生物技术,E -mail :zhangsz 2007@ ㊂甘蔗叶片中蔗糖代谢酶活性及糖含量动态变化特征分析赵婷婷,杨本鹏,王俊刚,甘仪梅,张树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南热带农业资源研究院海南省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海口571101)摘㊀要:为研究甘蔗叶片中蔗糖代谢酶活性及糖含量变化,解析甘蔗 源-库 糖分积累调控机制,分别对分蘖期㊁拔节期㊁成熟期 新台糖22号 甘蔗成熟叶片中蔗糖磷酸合成酶㊁蔗糖合成酶㊁酸性转化酶㊁中性转化酶的活性及叶片中蔗糖和还原糖含量采用比色法进行测定㊂结果表明随着茎秆生长及糖分积累,甘蔗叶片中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从10.3μmol /(gFW ㊃h )逐渐升高至14.6μmol /(gFW ㊃h ),成熟期甘蔗叶片中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显著降低至5.3μmol /(gFW ㊃h );甘蔗叶片中蔗糖合成酶在茎秆中糖分积累时蔗糖合成活性由14.0μmol /(gFW ㊃h )降低至9.1μmol /(gFW ㊃h );分蘖期甘蔗叶片中蔗糖转化酶活性介于26.0~30.2μmol /(gFW ㊃h ),而成熟期甘蔗叶片中蔗糖转化酶活性显著降低至13.9~16.4μmol /(gFW ㊃h )㊂甘蔗叶片中蔗糖含量在茎秆中糖分积累时达到最高20.57mg /gFW ;分蘖期甘蔗叶片中还原糖含量2.1mg /gFW ,而拔节期㊁成熟期甘蔗叶片中还原糖含量分别升高至5.45mg /gFW 和7.15mg /gFW ㊂甘蔗叶片中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与蔗糖含量呈正相关,表明甘蔗叶片中蔗糖磷酸合成酶直接调控蔗糖合成㊂研究结果表明叶片中蔗糖磷酸合成酶及蔗糖含量积极响应茎秆中糖分积累信号,蔗糖磷酸合成酶是甘蔗 源-库 糖分积累调控的关键作用靶点,进一步解析甘蔗叶片中蔗糖磷酸合成酶调控网络可为甘蔗糖分性状改良提供理论依据㊂关键词:甘蔗;蔗糖代谢;蔗糖代谢酶;糖含量中图分类号:S 566.1㊀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624(2023)02-0047-07赵婷婷,杨本鹏,王俊刚,等.甘蔗叶片中蔗糖代谢酶活性及糖含量动态变化特征分析[J ].中国糖料,2023,45(2):47-53.ZHAO Tingting ,YANG Benpeng ,WANG Jungang ,et al.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enzymes for sucrose metabolism activity and sugar contents in sugarcane leaves [J ].Sugar Crop of China ,2023,45(2):47-53.0㊀引言甘蔗(Saccharum spp .)是一种高光效C 4植物,是世界上重要的糖料和能源作物,甘蔗产糖约占我国食糖总量的80%以上㊂甘蔗茎秆中糖含量直接决定甘蔗品种的经济价值㊂蔗糖是甘蔗光合同化物合成㊁运输㊁积累的主要形式[1]㊂甘蔗茎秆中积累的糖分来自于源端叶中光合作用合成的蔗糖,叶片中蔗糖含量决定韧皮部蔗糖装载的量,进一步影响库端茎秆中蔗糖的利用及积累㊂蔗糖代谢酶催化叶片中蔗糖的合成与分解,直接调控叶片中蔗糖含量和进入韧皮部装载的蔗糖量㊂对不同生长时期甘蔗叶片中催化蔗糖合成与分解的酶活性及糖84中国糖料2023含量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可以揭示甘蔗叶片中糖分合成对茎秆中糖分积累的响应及调控模式㊂甘蔗叶片中蔗糖含量受蔗糖合成相关酶和分解相关酶的动态调控㊂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SPS;EC2.4.1.14)和磷酸蔗糖磷酸酶(Sucrose phosphate phosphatase,SPP;EC3.1.3.24)催化蔗糖合成,SPS是蔗糖合成调控的关键酶[2]㊂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nthase,SS;EC2.4.1.13)既可以将蔗糖催化水解成UDP-葡萄糖(ADP-葡萄糖)和果糖,又可以将UDP-葡萄糖和果糖催化合成蔗糖[3]㊂蔗糖可以被转化酶(Invertase,INV;EC3.2.1.26)不可逆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供给植物细胞的生长发育营养需求及细胞内己糖的积累㊂根据最适反应pH值,可以将INV分为酸性转化酶(Soluble acidic invertase,SAI)和中性转化酶(Neutral Invertase,NI),酸性转化酶包括细胞壁转化酶和液泡转化酶,中性转化酶存在于细胞质中㊂甘蔗叶片和茎秆中均存在SPS㊁SS㊁SAI㊁NI活性,蔗糖代谢酶活性共同决定植物中蔗糖含量和生物量的积累[3-6]㊂源叶中SPS直接调控蔗糖合成速率㊁蔗糖含量及蔗糖输出量,SS参与调控叶片生长发育,调节叶片中蔗糖和果糖含量,参与淀粉及纤维素等多糖的合成[7-9]㊂INV调节叶片中糖稳态㊁碳水化合物分配㊁响应细胞内外糖信号㊁激素信号,调控叶片的生长发育㊁衰老及对逆境的响应等生物学过程[10]㊂叶片中SPS㊁SS㊁SAI㊁NI分工协作,共同调控叶片中蔗糖和己糖含量,以不同方式响应细胞内糖信号,动态调节叶片中蔗糖合成输出及碳水化合物分配以维持细胞正常生长需要[3]㊂甘蔗生长早期,叶片中光合作用合成的蔗糖主要用于植株生长发育,后期主要用于糖分的积累㊂甘蔗中蔗糖合成㊁运输㊁积累形成一种 源-库 反馈平衡调节机制㊂源端叶片中蔗糖合成调节蔗糖供给,库端茎秆中蔗糖积累反馈调节源端蔗糖合成速率[11]㊂研究表明甘蔗中 源-库 平衡机制决定甘蔗茎秆中糖含量[11-12]㊂然而甘蔗中 源-库 反馈调节糖分分配,并最终决定茎秆中糖分积累水平的关键作用因子及分子调控机制还不清楚㊂蔗糖代谢酶控制甘蔗叶片中蔗糖含量并影响甘蔗茎秆中糖分积累,为了探讨甘蔗叶片中蔗糖代谢酶对 源-库 糖分合成与积累的响应机制,对甘蔗不同生长时期叶片中的四种蔗糖代谢酶活性和糖含量动态变化进行分析,以期解析甘蔗叶片中蔗糖代谢酶活性动态变化特征㊁酶活性差异㊁糖含量及对茎秆中糖分积累的响应方式,为进一步系统解析甘蔗中 源-库 糖分合成与积累反馈机制奠定基础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材料供试甘蔗品种 新台糖22 ,种植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临高试验基地㊂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3个重复,株距0.35m,行距1.3m,每行10m,肥力中等㊂1.2㊀试验设计在甘蔗植株生长的分蘖期㊁拔节前期㊁拔节后期㊁成熟期,在光照充足条件下,取样时间上午9 11点,随机选取供试品种9株生长健壮甘蔗植株+1叶,剪取叶中部位置,去叶脉,将9片叶混合剪碎,各称取1g装入2mL离心管中,放入液氮中冻存备用㊂1.3㊀测定方法分别测定分蘖期㊁拔节前期㊁拔节后期㊁成熟期植株+1叶中的蔗糖㊁还原糖含量及蔗糖合成酶活性㊂将1g剪碎的叶片置于研钵中充分研磨成粉末,糖分提取按照Zhu等[13]的方法,蔗糖含量测定参考van Handel[14]的方法,还原糖含量测定参考王俊刚等[15]的方法㊂酶液提取方法及酶促反应体系参考Zhu等[13]的方法,蔗糖磷酸合成酶㊁蔗糖合成酶活性以37ħ最适pH条件下,反应1h合成的蔗糖量来表示,单位为μmol蔗糖/(gFW㊃h)㊂酸性转化酶㊁中性转化酶以37ħ最适pH条件下,反应1h生成的葡萄糖的量来表示,单位为μmol葡萄糖/(gFW㊃h)㊂1.4㊀数据分析利用Excel和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作图㊂㊀第45卷,第2期赵婷婷,等:甘蔗叶片中蔗糖代谢酶活性及糖含量动态变化特征分析2㊀结果与分析2.1㊀不同生长时期甘蔗叶片中四种蔗糖代谢酶活性变化分析为解析甘蔗不同生长时期叶片中的蔗糖代谢酶活性变化(图1SPS ),分别测定分蘖期㊁拔节前期㊁拔节后期㊁成熟期甘蔗植株+1叶中的四种蔗糖代谢酶活性,结果表明从分蘖期到拔节期甘蔗叶片中SPS 酶活性逐渐升高,到拔节后期甘蔗叶片中SPS 酶活性显著升高(p <0.01),合成蔗糖活性达到最高值14.6μmol /(gFW ㊃h ),而在成熟期甘蔗叶片中SPS 酶活性显著降低(p <0.01),合成蔗糖活性降至5.3μmol /(gFW ㊃h ),表明随着甘蔗茎秆库中糖分快速积累,源叶中SPS 酶响应库中糖分积累需求促进源叶中蔗糖合成,在甘蔗茎秆库中糖分积累完成后,源叶中SPS 酶活性降低㊂从分蘖期到成熟期源叶中SS 酶活性变化趋势与SPS 活性变化趋势相反(图1SS ),从分蘖期到拔节后期SS 酶活性逐渐降低,在拔节后期SS 酶活性显著降低(p <0.01),合成蔗糖活性达到最低值9.1μmol /(gFW ㊃h ),成熟期时SS 酶活性较前一时期显著升高,合成蔗糖活性达到12.8μmol /(gFW ㊃h ),表明甘蔗叶片中SS 酶在甘蔗分蘖期和成熟期叶片蔗糖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甘蔗茎秆中糖分快速积累时期,叶片中低SS 酶活性可能有利于蔗糖的快速供给㊂对不同生长时期甘蔗叶片中的SAI 酶活性差异进行分析(图1SAI ),结果表明SAI 酶活性在分蘖期㊁拔节前期㊁拔节后期甘蔗叶片中的活性保持稳定没有变化,生成葡萄糖活性介于24.3~26.0μmol /(gFW ㊃h ),而在成熟期甘蔗叶片中SAI 酶活性显著降低,生成葡萄糖活性降低至16.4μmol /(gFW ㊃h ),表明在甘蔗快速生长及茎秆中糖分快速积累时期,叶片中SAI 酶活性都较高,参与调控叶片中蔗糖及己糖代谢,而在成熟期甘蔗叶片中低SAI 酶活性降低甘蔗叶片中蔗糖分解及己糖代谢㊂图1㊀不同生长时期甘蔗叶片中四种蔗糖代谢酶活性变化分析Fig.1㊀The activity change analysis of four sucrose metablismenzymes in leaves of sugarcane plants at different growth periods94中国糖料http :// 2023对不同生长时期甘蔗叶片中的NI 酶活性差异进行分析(图1NI ),结果表明在分蘖期甘蔗叶片中的NI 蔗糖转化酶活性最高,生成葡萄糖活性达到30.2μmol /(gFW ㊃h ),在拔节前期㊁拔节后期㊁成熟期甘蔗叶片中的NI 酶活性显著降低,生成葡萄糖活性分别为17.2μmol /(gFW ㊃h )㊁20.3μmol /(gFW ㊃h )㊁13.9μmol /(gFW ㊃h ),表明叶片中NI 蔗糖转化酶在分蘖期甘蔗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拔节期和成熟期叶片中NI 酶活性降低可能有利于促进甘蔗茎秆中糖分积累㊂2.2㊀不同生长时期甘蔗植株叶片中蔗糖代谢酶活性差异分析对不同生长时期甘蔗叶片中的SPS ㊁SS ㊁SAI ㊁NI 酶活性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分蘖期㊁拔节期甘蔗叶片中的SAI ㊁NI 转化酶活性显著高于SPS ㊁SS 酶活性(图2),在成熟期甘蔗叶片中SS ㊁SAI ㊁NI 酶活性显著高于SPS 酶活性(图2),分蘖期NI 活性高于SAI ,拔节期和成熟期SAI 活性高于NI ,表明不同生长甘蔗叶片中SPS ㊁SS ㊁SAI ㊁NI 共同调控蔗糖代谢,且蔗糖转化酶SAI ㊁NI 在不同生长时期甘蔗叶片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㊂图2㊀甘蔗叶片中四种蔗糖代谢酶活性差异分析Fig.2㊀The activity differences analysis of four sucrose metabolism enzymes in sugarcane leaves2.3㊀不同生长时期甘蔗叶片中糖含量分析分别对分蘖期㊁拔节前期㊁拔节后期㊁成熟期甘蔗叶片中的蔗糖和还原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甘蔗叶片中,与分蘖期相比,在拔节前期甘蔗茎秆中糖分开始积累时,叶片中蔗糖含量显著降低,表明可能由于茎秆库糖分需求增加而导致叶片中蔗糖快速输出,致使叶片中蔗糖含量降低;而在拔节后期甘蔗叶片中蔗糖含量显著升高,达到最高值,有利于促进茎秆中糖分积累;在成熟期甘蔗茎秆中糖分积累完成后,叶片中蔗糖含量显著降低(见表1)㊂从分蘖期到成熟期甘蔗叶片中还原糖含量变化趋势与蔗糖含量相反,拔节期蔗糖含量下降时还原糖含量上升,蔗糖含量升高时还原糖含量降低,成熟期甘蔗叶片中蔗糖含量下降时还原糖含量上升(见表1)㊂甘蔗叶片中蔗糖与还原糖含量变化趋势正好相反,表明当叶片中蔗糖含量降低时,部分蔗糖被转化为还原糖,用于叶片细胞自身生长发育需要㊂05㊀第45卷,第2期赵婷婷,等:甘蔗叶片中蔗糖代谢酶活性及糖含量动态变化特征分析表1㊀不同生长时期甘蔗叶片中蔗糖和还原糖含量(mg/gFW)Table1㊀The sucrose and reducing sugar contents in leaves of sugarcane plants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糖含量Sugar content分蘖期Tillering stage拔节前期Early elongation stage拔节后期Late elongation stage成熟期Maturation stage蔗糖含量Sucrose content17.64ʃ0.08Aa 6.53ʃ0.11Bb20.57ʃ0.28Cc17.86ʃ0.18aADd还原糖含量Reducingsugar content2.1ʃ0.1Aa9.86ʃ0.05Bb 5.45ʃ0.14Cc7.15ʃ0.1Dd2.4㊀甘蔗叶片中糖含量与蔗糖代谢酶活性相关性分析SPS蔗糖磷酸合成酶是甘蔗叶片中蔗糖合成的关键调控酶,对SPS酶活性与叶片中蔗糖含量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分蘖期㊁拔节后期㊁成熟期甘蔗叶片中,SPS酶活性与蔗糖含量呈正相关(r=0.804),进一步分析分蘖期㊁拔节后期㊁成熟期甘蔗叶片中SS㊁SAI㊁NI酶活性与蔗糖含量相关性,结果表明SS酶蔗糖合成活性与蔗糖含量呈负相关(r=-0.986),SAI㊁NI酶活性与蔗糖含量相关性低㊂对分蘖期㊁拔节后期㊁成熟期甘蔗叶片中SPS㊁SS㊁SAI㊁NI酶活性与还原糖含量相关性进行分析表明, SAI和NI酶活性与叶片中还原糖含量呈负相关(r=-0.857,r=-0.998),SPS和SS酶活性与叶片中还原糖含量相关性低㊂3㊀讨论甘蔗作为一种国内外重要的糖料作物,其糖分性状改良一直是甘蔗研究目标与热点㊂经过C14同位素标记分析表明甘蔗叶片中合成的蔗糖直接装载进入韧皮部进行长距离运输至茎秆储藏薄壁细胞中积累,绝大部分没有经过蔗糖水解及重新合成的过程[1]㊂因此甘蔗茎秆中积累的蔗糖量直接受叶片中光合作用蔗糖合成速率及韧皮部中蔗糖输出量的调控㊂已有研究表明甘蔗叶片中蔗糖代谢酶活性高低与甘蔗品种糖含量差异相关[13-14,16-18],本研究主要解析甘蔗叶片中蔗糖代谢酶活性和糖含量动态变化特征及叶片中蔗糖代谢酶活性变化是否响应茎秆中糖分积累进行探讨㊂SPS是植物调控蔗糖合成的关键酶,影响植物中糖分积累及最终产量㊂对6个不同糖含量印度甘蔗品种叶在240 420天的SPS酶活动态分析发现,从240天至360天SPS活性逐渐升高,到420天SPS活性显著下降[19]㊂本研究对甘蔗品种 新台糖22 分蘖期到成熟期叶片中SPS酶活性进行分析表明,从分蘖期到拔节期酶活性升高,成熟期时显著降低,研究结果与Kalwade[19]一致㊂这些研究表明甘蔗源叶中SPS活性高低与库中蔗糖积累呈正相关㊂当库中蔗糖含量升高时,源端蔗糖合成活性也升高,在甘蔗生长后期,蔗糖积累完成后,源叶中SPS活性显著降低㊂这表明叶片中SPS酶活性变化响应茎秆中糖分积累,是 源-库 间糖分输出与积累调控的关键靶点,进一步揭示甘蔗叶片中调控SPS的分子作用网络,挖掘调控甘蔗糖分积累的关键因子,有利于促进甘蔗糖分性状改良㊂Kalwade[19]研究表明不同印度甘蔗品种叶片中SS酶活性变化趋势与SPS酶活性趋势一致,随着甘蔗茎秆中糖分积累SS酶活性逐渐升高,在茎秆中糖分积累完成后SS酶活性显著下降,并提出叶片中SPS和SS 共同调控甘蔗茎秆中糖分积累㊂而在本研究中不同生长时期 新台糖22 甘蔗叶片中SS酶活性变化与SPS 酶活性变化趋势不一致,表明甘蔗叶片中SS酶活性变化调控机制与叶片自身的生长发育进程更为密切㊂已有研究表明,不同甘蔗品种叶片中转化酶活性,随着茎秆中糖分积累及甘蔗的成熟转化酶活性逐渐降低[13,19],本研究中 新台糖22 甘蔗叶片中SAI和NI活性也是随着甘蔗生长及成熟逐渐降低,成熟期叶片中SAI㊁NI酶活性最低㊂进一步对不同生长时期中甘蔗叶片中的SPS㊁SS㊁SAI㊁NI酶活性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甘蔗叶片中SAI㊁NI蔗糖转化酶活性高于SPS㊁SS酶活性,表明甘蔗叶片中SAI和NI参与调控甘蔗叶片生长发育,甘蔗生长早期活性高有利于己糖的快速利用,成熟期活性低有利于促进甘蔗茎秆中糖分1525中国糖料2023积累㊂对甘蔗叶片中的糖含量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表明,叶片中蔗糖含量响应茎秆中糖分积累信号,叶片中蔗糖合成受茎秆中糖分积累的反馈调节㊂同时研究表明在分蘖期㊁拔节后期㊁成熟期甘蔗叶片中:SPS活性变化与蔗糖含量变化呈正相关,表明SPS直接调控叶片中蔗糖含量;SS蔗糖合成酶活性与叶片中蔗糖含量负相关,可能与SS多参与调控植物中多糖合成有关[7];SAI和NI水解蔗糖产生还原糖,而SAI和NI酶活性变化与还原糖含量呈负相关,表明SAI和NI水解产生的己糖被叶细胞大量吸收利用㊂目前对重要作物如水稻㊁玉米㊁小麦等的蔗糖代谢酶相关研究,无论是从基因水平还是酶学活性调控等方面的研究已经较为深入,而对甘蔗中蔗糖代谢酶相关家族成员的研究,无论是基因功能㊁转录水平还是蛋白水平的调控研究相对滞后㊂今后甘蔗的优良品种选育尤其在糖分改良方面,如果想从常规育种进入分子设计育种或生物育种,必需解析甘蔗品质性状改良的关键基因和蛋白作用网络才能促进甘蔗品种的更新迭代,进一步解析甘蔗中SPS调控机制并挖掘调控SPS关键作用因子,势必促进甘蔗的糖分性状改良,从根本上进一步提升甘蔗品质㊂4 结论甘蔗叶片中SPS活性和蔗糖含量响应茎秆中蔗糖积累信号,在茎秆中糖分快速积累时期叶片中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和蔗糖含量达到峰值,蔗糖磷酸合成酶是甘蔗 源-库 间蔗糖合成与积累调控关键靶点;叶片中SS㊁SAI㊁NI活性变化响应叶片自身生长发育需要,调控甘蔗整个生长发育进程㊂参考文献1HARRT C E KORTSCHAK H H P.Sugar gradients and translocation of sucrose in detached blades of sugarcane J .Plant Physiology 1964393460-474.2RUAN Y L.Sucrose metabolism Gateway to diverse carbon use and sugar signaling J .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 201465133-67.3SCHMLZER K GUTMANN A DIRICKS M et al.Sucrose synthase A unique glycosyltransferase for biocatalytic glycosylation process development J .Biotechnology Advances 201634288-111.4BAXTER C J FOYER C H TURNER J et al.Elevated sucrose-phosphate synthase activity in transgenic tobacco sustains photosynthesis in older leaves and alters development 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2003543891813-1820. 5CHEN S HAJIREZAEI M PEISKER M et al.Decreased sucrose-6-phosphate phosphatase level in transgenic tobacco inhibits photosynthesis alters carbohydrate partitioning and reduces growth J .Planta 20052214479-492.6VOLKERT K DEBAST S VOLL L M et al.Loss of the two major leaf isoforms of sucrose-phosphate synthase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limits sucrose synthesis and nocturnal starch degradation but does not alter carbon partitioning during photosynthesis 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201465185217-5229.7STEIN O GRANOT D.An overview of sucrose synthases in plants J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19101-14.8雷美华叶冰莹张华等.植物蔗糖合成酶的研究现状 J .亚热带农业研究200734309-312.9秦翠鲜桂意云陈忠良等.植物蔗糖合成酶基因研究进展 J .分子植物育种201816123907-3914.10RUAN Y L JIN Y YANG Y J et al.Sugar Input metabolism and signaling mediated by invertase roles in development yield potential and response to drought and heat J .Molecular Plant 201036942-955.11MCCORMICK A J WATT D A CRAMER M D.Supply and demand sink regulation of sugar accumulation in sugarcane 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2009602357-364.12MCCORMICK A J CRAMER M D WATT D A.Changes in Photosynthetic Rates and Gene Expression of Leaves during a Source Sink Perturbation in Sugarcane J .Annals of Botany 2007101189-102.13ZHU Y J KOMOR E MOORE P H.Sucrose accumulation in the sugarcane stem is regulated b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ctivities of soluble acid invertase and 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 J .Plant Physiology 199********-616.14VAN HANDEL E.Direct microdetermination of sucrose J .Anal Biochem 1968222280-283.15王俊刚张树珍杨本鹏等.35-二硝基水杨酸 DNS 法测定甘蔗茎节总糖和还原糖含量 J .甘蔗糖业20085 45-49.35㊀第45卷,第2期赵婷婷,等:甘蔗叶片中蔗糖代谢酶活性及糖含量动态变化特征分析16牛俊奇黄静丽赵文慧等.甘蔗工艺成熟期SS和SPS酶活性与糖分积累的相关性研究 J .生物技术通报201531 9105-110.17牛俊奇苗小荣王道波等.高㊁低糖甘蔗品种伸长期糖分积累特征及代谢相关酶活性分析 J .江苏农业学报2019 353537-543.18VERMA A K UPADHYAY S K VERMA P C et al.Functional analysis of 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 SPS and sucrose synthase SS in sugarcane Saccharum cultivars J .Plant Biology 2011132325-332.19KALWADE S B DEVARUMATH R M.Functional analysis of the potential enzymes involved in sugar modulation in high and low sugarcane cultivars J .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 201417241982-1998.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Enzymes for Sucrose Metabolism Activity andSugar Contents in Sugarcane Leaves ZHAO Tingting,YANG Benpeng,WANG Jungang,GAN Yimei,ZHANG Shuzhen (Key Laboratory of Biology and Genetic Resources of Tropical Crops,Institute of Tropical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Key Laboratory for Biology and Genetic Resources of Tropical Crops of Hainan Province,Hainan Institute for Tropical Agricultural Resources/Sugarcane 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Ministry ㊀㊀㊀of Agriculture,Haikou571101)Abstract:To analyze the changing features of sucrose metabolism enzymes and sugar contents in sugarcane leaves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and clarify the source-sink sugar accumulation mechanism in sugarcane,the activities of 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SPS),sucrose synthase(SS),soluble acidic invertase(SAI)and neutral invertase(NI)and sugar contents in mature leaves from ROC22 sugarcane plants at tillering, elongation and mature growth stages were measured with colorimetric method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crose synthesis activity of SPS were increased from10.3μmol/(gFW㊃h)to14.6μmol/(gFW㊃h)in leaves of sugarcane plants from tillering stage to elongation stage and reached the maximum at the sucrose rapid accumulation stage.The SPS activity in sugarcane leaves was decreased greatly to5.3μmol/(gFW㊃h)in plants at maturation stage.The sucrose synthesis activities of SS in sugarcane leaves were decreased from 14.0μmol/(gFW㊃h)to9.1μmol/(gFW㊃h)the plants at the sugar accumulation growth stage.The activities of SAI and NI ranged from26.0to30.2μmol/(gFW㊃h)in sugarcane plants at tillering growth stage and decreased to13.9~16.4μmol/(gFW㊃h)at mature stage.The sucrose content reached the highest of 20.57mg/gFW in sugarcane leaves from plants at sugar accumulation elongation growth stage.The reducing sugar content was2.1mg/gFW in leaves at tillering growth stage and increased to5.45mg/gFW and 7.15mg/gFW at elongation and maturation growth stages,respectively.The SPS activity changes were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sucrose content changes in leaves of sugarcane plants.It indicated that SPS directly regulated the sucrose content in sugarcane leaves.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S activity and sucrose content in sugarcane leaves actively responded to the sugar accumulation signals in sugarcane stalks.It indicates that SPS in sugarcane leaves is the key regulation target during source-sink sugar synthesis and accumulation.The SPS activity and sucrose content in sugarcane leaves reaches the maximum during sugar rapid accumulation in sugarcane stalks. Further clarifying the molecular network regulating SPS activity in sugarcane leaves will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ement of sugar content in sugarcane.Key words:sugarcane;sucrose metabolism;sucrose metabolism enzyme;sugar content。

强弱分蘖特性甘蔗品种的分蘖期光合产物分配差异

强弱分蘖特性甘蔗品种的分蘖期光合产物分配差异

核农学报2023,37(8):1660~1667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强弱分蘖特性甘蔗品种的分蘖期光合产物分配差异周慧文1梁容真2邓宇驰1吴建明1闫海锋1, *丘立杭1, *(1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 农业部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 广西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7;2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南宁530004)摘要:蔗茎是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收获的主要对象,由主苗和分蘖苗发育而来。

分析不同分蘖特性甘蔗品种的光合产物同化和分配规律,有助于甘蔗高产栽培和合理群体结构的构建。

本试验以分蘖力强的甘蔗品种桂糖49号(GT49)和分蘖力弱的甘蔗品种桂糖03-2112(GT03)为研究对象,在分蘖初期(T1)、分蘖盛期(T2)和分蘖末期(T3)利用13C同位素标记甘蔗主苗功能叶,随后测定不同分蘖时期主苗与分蘖苗的δ13C值、13C分配比例和13C浓度,并调查相关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分析甘蔗分蘖特性与光合同化能力和同化物分配动态的关系。

结果表明,GT49的分蘖力明显强于GT03,表现为分蘖率和分蘖发生率均显著高于GT03,地下芽数显著低于GT03。

同位素标记结果表明,13C呈现出不同的分配规律:GT03的13C自留量显著高于GT49,二者T1、T2、T3时期分配至分蘖苗的13C分配比例分别为1.79%、9.98%、13.43%和14.26%、32.79%、19.39%,且差异达显著水平;但二者的13C分配量无显著差异。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分蘖进程中,分蘖率和分蘖发生率与分蘖苗的分配比例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且相关性系数在T2时最大。

综上,GT49分蘖力强于GT03的原因与分蘖期功能叶的光合产物分配量和比例紧密相关,分蘖强的甘蔗品种具有更强的同化物分配能力以供其分蘖的生长发育。

本研究结果为丰富甘蔗分蘖发生的生理生化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蔗糖合成和分解的生理学机制

蔗糖合成和分解的生理学机制

蔗糖合成和分解的生理学机制蔗糖是一种重要的糖类,在植物体内起着储备能量的作用。

其合成和分解的生理学机制是经过长期研究探索的。

本文将从植物体内蔗糖合成和分解的途径、调节机制以及相关生理过程等方面对此进行论述。

一、蔗糖的合成途径植物体内蔗糖的合成途径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光合作用中产生的三碳糖物质(三磷酸甘油)和五碳糖物质(核糖酸)经过反应合成;第二种是由葡萄糖和果糖两种单糖物质经过反应合成。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蔗糖的合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酶类、物质和能量等。

首先,光合作用形成的三碳糖物质经过一系列反应步骤,在叶绿体内被转化为六碳糖物质(葡萄糖-6-磷酸)。

然后,在细胞色素质内,葡萄糖-6-磷酸被磷酸化成为葡萄糖-1-磷酸。

接着,葡萄糖-1-磷酸经过一系列反应步骤被转化为UDP 葡糖,然后与果糖合成蔗糖。

另一方面,在非光合作用时,外源性葡萄糖和果糖也可以合成蔗糖。

这个过程涉及到蔗糖合成的关键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 (SPS)和Sucrose Phosphate Phosphatase (SPP)等多个酶类的参与。

除了光合作用和非光合作用合成蔗糖外,还有植物体内提供能量的一些物质(例如阳离子等)均可参与蔗糖的合成过程。

二、蔗糖分解的途径蔗糖在植物体内被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两种单糖,这种过程被称为蔗糖的水解过程。

蔗糖的分解途径多样,但其中最主要的途径包括4种主要酶的参与:Sucrose Synthase (SUS)、Invertase (INV)、Sucrose Phosphatase (SPP)和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 (SPS)。

在蔗糖分解过程中,SUS是首先起作用的酶。

它将水分子加入蔗糖分子中的缺口,产生葡萄糖和果糖分子。

INV则能将蔗糖分子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反转,产生两种单糖物质。

SPP和SPS在蔗糖分解过程中的作用相对较小,但也起着关键作用。

蔗糖代谢通路及其在工业应用中的作用

蔗糖代谢通路及其在工业应用中的作用

蔗糖代谢通路及其在工业应用中的作用蔗糖是一种重要的能源来源,不仅在人类食品生产中广泛使用,而且在工业生产中也有多种应用。

蔗糖代谢通路是指植物将光合产物转化为蔗糖的过程,在有机化学合成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蔗糖代谢通路的基本原理、应用以及发展前景。

一、蔗糖代谢通路的基本原理蔗糖代谢通路是一种复杂多样的生物转化过程,包括蔗糖的合成、降解、运输和调节等环节。

光合作用是蔗糖代谢的主要来源,光合作用产生的光合产物通过光合产物转运系统运输到叶鞘或根部。

在叶鞘或根部中,所得的光合产物被转化为蔗糖或淀粉,以存储或运输到其他部位。

蔗糖代谢通路中的关键酶主要有:1. 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nthase,SuSy):催化蔗糖分子的合成,将蔗糖合成为葡萄糖和果糖的组合物。

2. 蔗糖磷酸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SPS):催化蔗糖-6-磷酸的合成,是蔗糖合成路径的限速酶,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强度和光照质量等相关。

3. 蔗糖酶(Sucrase,SUC):催化蔗糖在水中被水解成为葡萄糖和果糖。

二、蔗糖代谢通路在工业应用中的作用1. 食品制造蔗糖是人们常见的糖类成分之一,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制造业。

蔗糖以其独特的甜味及具有润滑作用而广泛用于糖果制造、饮料、面包、脆饼干、糕点等食品中。

在生产糖果时,不同种类的糖的混合比例对糖果口感有着极大的影响。

而蔗糖代谢通路的糖分合成和分解过程,为蔗糖生产和改良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途径。

2. 酵母生产蔗糖代谢通路在酵母发酵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酵母发酵液中蔗糖浓度的控制,常常直接影响发酵液体积、产气率、发酵时间以及生产过程中酒精、二氧化碳等物质的量和质的产生。

因此,蔗糖代谢通路与酵母的生产密切相关。

3. 医学保健植物蔗糖代谢通路对人体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

人体内能够改善肝脓肿和胰腺癌等疾病的胰岛素分泌,具有降低胆固醇、消除自由基的功效;而肠道中的多糖酶能够分解蔗糖,帮助人类吸收多糖,并产生有益的短链脂肪酸、腺苷酸等物质,对于保持肠道健康也有着重要的保健作用。

异源表达番茄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SlSPS促进拟南芥株型增大研究

异源表达番茄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SlSPS促进拟南芥株型增大研究
第 44 卷第 3 期 2021 年 5 月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ol.44 No.3 May.2 0 2 1
文章编号:1000-1573(2021)03-0034-07
DOI:10.13320/ki.jauh.2021.0044
干旱促进水稻中 SPS 活性增加[17]。高盐处理下的 玉米秧苗的 SPS 活性增加[18]。本研究将番茄中的 1 个 SlSPS 基因转化拟南芥进行异源过量表达,并 对转基因的拟南芥进行表型观察发现,揭示 SlSPS 基因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蔗糖积累的生物学功能, 对番茄的产量和品质改良及其生产应用提供理论 依据。
研究发现,植物内不同的 SPS 家族基因的表达 特性不同,所发挥的功能也存在着共性和差异性。 反义表达 CmSPS1 的转基因甜瓜蔗糖含量下降、果 实变小[12];转菠菜 SPS 基因的棉花表现出更高的 蔗糖 / 淀粉比率,棉花纤维细胞次生壁增厚,品质 提高[13];转玉米 SPS 基因的马铃薯叶片 SPS 活性 提高,叶片抗衰老,产量增加、蔗糖含量提高[14]。 南极发草在南极夏天长白昼的环境下,SPS 活性极 高,蔗糖超量积累从而适应极端寒冷气候[15]。低 温处理下猕猴桃果实的 SPS 基因转录水平提高[16]。
异源表达番茄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 SlSPS
促进拟南芥株型增大研究
刘雅慧,朱龙英,杨学东,朱为民,张 辉,张迎迎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园艺研究所 / 上海市设施园艺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403)
摘要:为了探究番茄 SlSPS 基因的功能,通过克隆番茄中 SlSPS 基因,构建过表达载体并在拟南芥中进行遗传转化,
SlSPS 基 因 过 表 达 载 体 pCAMBIA1300-35SSlSPS 转入农杆菌 GV3101 后,通过蘸花法转化拟

高等植物中与蔗糖代谢相关的酶

高等植物中与蔗糖代谢相关的酶

高等植物中与蔗糖代谢相关的酶张明方 李志凌(浙江大学园艺系,杭州310029)Sucrose2Metabolizing Enzymes in Higher PlantsZHAN G Ming2Fang,L I Zhi2Ling(Depart ment of Horticulture,Zhejiang U niversity,Hangz hou310029)提要 就近年来高等植物转化酶、蔗糖磷酸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等3种与蔗糖代谢相关酶的作用、基因的克隆以及转基因植株的表现作了述评。

关键词 转化酶 蔗糖磷酸合成酶 蔗糖合成酶 蔗糖代谢 反义转化植株 蔗糖是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碳运输的主要形式,也是“库”代谢的主要基质[1]。

蔗糖也是许多果实中糖积累的主要形式,是果实品质形成的重要因子。

此外,它还是细胞代谢的调节因子,可能通过影响基因表达发挥作用[2]。

K och[3]和Smeekens[4]提出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蔗糖具有信号功能,可以使一些基因被诱导,使另一些基因被阻遏。

过多的蔗糖在“源”中,导致与光合作用相关的一些基因表达水平降低,在“库”中使与蔗糖水解、植株生长和呼吸相关的基因提高表达水平[1]。

与蔗糖代谢和积累密切相关的酶主要有转化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

1 转化酶 转化酶(invertase,E.C. 3.2.1.26),又称蔗糖酶或β2呋喃果糖苷酶。

在蔗糖代谢中催化如下反应:蔗糖+H2Oϖ果糖+葡萄糖。

转化酶包括酸性转化酶(acid invertase,AI)和中性转化酶(neutral invertase,N I),也有报道碱性转化酶的存在[5],但许多报道均将中性转化酶同碱性转化酶看作同一种转化酶[6,7]。

AI的最适p H值在3.0~5.0,又可分为可溶性AI和不溶性AI两种,前者分布在液泡中或细胞自由空间[8],后者存在于细胞间隙并结合在细胞壁上。

分光光度法测定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酶活性

分光光度法测定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酶活性

蔗糖是重要的光合产物,是植物体内运输的主要物质,优势碳水化合物的暂贮形式之一。

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是植物体内催化蔗糖合成的两种酶。

对这两种酶活性的测定,可以了解植物组织合成蔗糖能力的高低。

【实验原理】蔗糖合成酶催化游离果糖与葡萄糖工体UDPG反应生成蔗糖。

UDPG+果糖---蔗糖+UDP这是一个可逆反应,平衡常数为1.3-2.0。

该酶在分解方向的Km值相对较高(30-150mmol/L),细胞中高的蔗糖浓度有利于反应向分解方向进行。

蔗糖合成酶活性测定既可在合成方向进行测定(外加底物UDPG和果糖,测产物蔗糖的量表示酶活性),也可以在分解方向进行测定(外加蔗糖和UPD,测定果糖含量表示酶活性)。

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催化UDPG与果糖-6-磷酸(F6P)结合形成磷酸蔗糖:UPDG+F6P---蔗糖-6-P+UDP+H+6-磷酸蔗糖可以经磷酸蔗糖酶(SPP)水解后形成蔗糖。

实际上最近有证据证明SPS 和SPP可以在体内形成一个复合体,因此使得SPS催化的反应基本上是不可逆的。

酶活性测定是外加UDPG和F6P,测定产物蔗糖的量表示酶活性。

一般把SPS-SPP系统看作是蔗糖合成的主要途径,而把蔗糖合成酶看作是催化蔗糖分解的。

果糖是酮糖,可与间苯二酚混合加热反应生成红色产物,在一定范围内糖的含量与反应液颜色成正比。

蔗糖在含有盐酸的间苯二酚中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也能生成红色产物,在480nm处可比色测定。

【实验材料】植物茎【仪器设备及设备】冷冻离心机,恒温水浴,分光光度计,研钵一套,磁力搅拌器,天平(感量0.01mg),0.1、0.5、1、5ml移液管各1个,10ml具塞试管10支,5ml量瓶一个,冰箱【试剂药品】1.提取缓冲液:100mmol/L Tris-HCl(PH7.0)缓冲液,内含5mmol/LMgCl 2,2mmol/LEDTA-Na 2,2%乙二醇,0.2%牛血清蛋白(BSP),2%PVP,5mmol/LDTT。

李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含量变化与糖代谢相关酶的关系

李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含量变化与糖代谢相关酶的关系

李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含量变化与糖代谢相关酶的关系李金龙;马光恕【摘要】The'Longyuan'plum as the object of study ,using the spectrophotometer method ,changes of sugar content and sugar plums grown metabolism related enzyme content ,through analysis ,the correlation found :plum fruit invertase activity in early ,vigorous ,sucrose content was relatively low ,with the fruit growth ,en-zyme activity gradually down conversion ,increase of sucrose synthase and 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 ,sucrose content increased gradually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showed that ,the sucrose content and sucrose synthase and 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 activity showed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ion ,an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invertase activity .%以‘龙园蜜李’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光光度计法,研究李子生长过程中糖含量和糖代谢相关酶含量的变化,通过对其相关性分析,发现:李子在坐果初期,转化酶活性旺盛,蔗糖含量较低,随着果实生长发育,转化酶活性逐渐下降,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升高,蔗糖含量逐渐上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号:MS2505 规格:100管/48样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SPS)试剂盒说明书
微量法
正式测定管前务必取2-3个预期差异较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测定意义:
蔗糖不仅是重要的光合产物,也是植物体内运输的主要物质,还是碳水化合物的贮存形式之一。

SPS(EC 2.4.1.14)以果糖-6-磷酸为受体,形成的蔗糖磷酸在蔗糖磷酸酶的作用下形成蔗糖。

一般把蔗糖磷酸酯合成酶-蔗糖磷酸酶系统看作是蔗糖合成的主要途径。

测定原理:
蔗糖磷酸合成酶催化果糖-6-磷酸形成蔗糖磷酸,蔗糖磷酸与间苯二酚反应可呈现颜色变化,在480nm下有特征吸收峰,酶活力大小与颜色的深浅成正比。

自备实验用品及仪器:
可见分光光度计/酶标仪、水浴锅、离心机、移液器、微量石英比色皿/96孔板、研钵、冰
试剂的组成和配制:
提取液:液体100mL×1瓶,4℃保存;
试剂一:液体2.5mL×1瓶,-20℃保存;
试剂二:1000μg/mL蔗糖溶液10mL×1瓶,4℃保存;
试剂三:液体2mL×1瓶,4℃保存
试剂四:液体25mL×1瓶,4℃保存;
试剂五:液体6mL×1瓶,4℃保存;
样品测定的准备:
按照组织质量(g):提取液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称取约0.1g组织,加入1mL 提取液),进行冰浴匀浆。

8000g 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测定步骤:
1、分光光度计或酶标仪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至480nm,蒸馏水调零。

2
下测定各
第1页,共2页
管吸光值。

标准管和空白管只要做一管。

每个测定管需要设一个对照管。

SPS活力单位的计算:
1、按照蛋白浓度计算
单位定义:每mg组织蛋白每分钟催化产生1μg 蔗糖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SPS活性(μg /min/mg prot)= C标准管×V1×(A测定管-A对照管)÷(A标准管-A空白管)÷(V1×Cpr)÷T=100×(A测定管-A对照管)÷(A标准管-A空白管)÷Cpr
2、按照样本鲜重计算
单位定义:每g组织每分钟催化产生1μg 蔗糖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SPS活性(μg /min/g鲜重) = C标准管×V1×(A测定管-A对照管)÷(A标准管-A空白管)÷(W×V1÷V2)÷T=100×(A测定管-A对照管)÷(A标准管-A空白管)÷W
C标准管:标准管浓度,1000μg/mL;V1:加入反应体系中样本体积,0.01mL; V2:加入提取液体积,1mL;Cpr:样本蛋白质浓度,mg/mL;W:样本鲜重,g;T :反应时间:10min。

第2页,共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