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曲霉菌种的筛选
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及固态发酵研究

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及固态发酵研究红曲霉(Monascus)是一种重要的食品、药用真菌,具有制作红曹和红曲色素的能力。
红曲霉色素是一种天然的食品着色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制药工业。
而红曲霉也是一种可以用于生物转化生产脂质和多糖等重要化合物的微生物。
红曲霉高产菌株的筛选及固态发酵研究对于提高红曲霉发酵产物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1. 优良菌株的选择红曲霉菌株的筛选是红曲生物技术研究的关键之一。
目前,常用的筛选方法是通过对菌株的培养条件、生理生化特性以及代谢产物等进行评价,从中选取表现出高产、高效、高稳定性的优良菌株。
在筛选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不同菌株之间的遗传变异、发酵产物的生产能力等因素,综合评价后确定优良菌株。
2. 根据菌株代谢产物进行筛选红曲霉菌株具备多样的代谢产物,包括红曲素、黄酮素、黄酮甾醇和多糖等。
在筛选优良菌株时,可以通过检测这些代谢产物的合成能力,选择产量高、纯度高、质量好的优良菌株。
还可以采用高通量筛选技术,如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方法,加快筛选速度,提高筛选效率,为选取优良菌株提供科学依据。
3.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筛选优良菌株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对红曲霉的代谢途径进行调控和优化,从而提高其生产产物的能力。
通过转录组分析和基因功能鉴定,可以筛选出与产物合成相关的关键基因,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这些基因进行改造、调控,从而提高产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红曲霉固态发酵研究1. 固态发酵的基本原理固态发酵是指微生物在不同有机物基质中进行生长和代谢过程。
相比于液态发酵,固态发酵具有体系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营养物质丰富等优点。
对于红曲霉来说,固态发酵可以有效提高产物的产量和质量,加快生长速度,促进代谢物的生成,增强抗胁迫能力。
2. 固态发酵的工艺优化固态发酵的工艺优化是红曲霉生物技术研究的重中之重。
优化工艺可以从发酵基质的选择、培养基成分、发酵条件等方面入手,通过对各项参数进行调控和优化,提高红曲霉的产物产量和质量。
高产红曲色素菌株筛选

高产红曲色素菌株筛选李永波;宋丽莎;肖国学;邓功成;李静【摘要】本实验以民间收集的红曲米为材料,分别从三个方面对红曲霉进行了研究:(1)将红曲霉进行初步选育和紫外线诱变后,选育出高产红曲色素的菌株,其紫外线诱变的垂直距离为30cm时,最佳照射时间为15 min,选育后其色价为910 U/g,比原菌株色价高105 U/g.(2)对单因子KNO3、钙镁片、Vb&Vc对红曲霉生长速度和产色素的能力作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Vb&Vc 可以促进红曲霉的生长和色素的产生,KNO3 也可以促进红曲霉的生长和色素的产生,但效果不显著.在三者当中,Vb&Vc对红曲霉生长和产色的影响最大.【期刊名称】《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30)006【总页数】5页(P43-47)【关键词】红曲霉;诱变;色素【作者】李永波;宋丽莎;肖国学;邓功成;李静【作者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贵州,都匀,558000;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贵州,都匀,558000;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贵州,都匀,558000;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贵州,都匀,558000;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贵州,都匀,55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925红曲霉 (Mononscus)是小型丝状好气性腐生真菌,属真菌界 (Eumycophyta)、子囊菌门 (Ascomycetes)、真子囊菌纲 (Euasco mycetes)散子囊菌 (Eurotiales)、红曲菌科 (Monascaceae)、红曲霉属 (Monascus)。
[1〗其能产生大量天然色素,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工业化生产食用色素的微生物。
[2〗红曲米是红曲霉寄生在米饭上发酵繁殖,经干燥后一种具紫红色的干米粒,又称红曲、丹曲、赤曲等。
[2〗它不仅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和一定的防腐作用,[3〗还具有降低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抑瘤抗癌、提高人体免疫力等药用功效,[4][5]长期使用对人体有益无害。
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及固态发酵研究

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及固态发酵研究一、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红曲霉高产菌株的筛选是通过对红曲霉种群中的亚种和突变株进行筛选鉴定,选择出产麹酸效率较高的优良菌种,以提高发酵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在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中,常用的方法有生化培养基筛选法、遗传工程策略筛选法等。
(一)生化培养基筛选法生化培养基筛选法是通过调整培养基成分,筛选出产麴酸效率较高的菌株。
由于不同的红曲霉菌株对培养基成分的需求不同,可以通过改变不同的碳源、氮源、矿物质盐等成分,以增强产麴酸菌株的生长和代谢能力。
利用这种方法,研究人员可以筛选出一些优良的红曲霉高产菌株,为固态发酵生产提供了重要的菌种资源。
(二)遗传工程策略筛选法遗传工程策略筛选法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红曲霉进行基因改造,通过引入外源基因或改变内源基因结构,从而增强产麴酸的合成能力。
通过这种策略,研究人员可以获得具有高产麴酸能力的红曲霉菌株,为固态发酵生产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二、红曲霉固态发酵研究红曲霉固态发酵是一种利用红曲霉在固态培养基上生长和代谢的发酵工艺,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和药品工业。
在固态发酵工艺中,红曲霉通过在固态培养基上生成麹酸、酶和其他有益物质,从而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固态发酵研究对于红曲霉发酵产品的优化和改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价值。
(一)固态发酵工艺优化固态发酵工艺优化是通过调节发酵条件和控制因素,提高红曲霉在固态培养基上的生长和代谢效率。
固态发酵工艺优化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通气量、pH值等因素的控制和调节。
通过优化固态发酵工艺,可以获得具有高产麹酸能力的红曲霉菌株,从而提高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二)固态发酵产品改良固态发酵产品改良是通过调整固态培养基成分,提高红曲霉发酵产品的品质和功能。
固态发酵产品改良可以通过调整碳源、氮源、矿物质盐等成分,增强产品的营养价值和生物活性物质含量。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获得具有更高附加值和更广市场应用前景的红曲霉固态发酵产品。
红曲霉菌种的筛选

菌株
F
g
h
i
色价(u/ml) 26.19 4.32 6.53 7.83
e 13.37
j 12.41
3.1 紫外诱变选出的红曲菌种 f 产色素能力强,其色 素产率可提高 32%。 3.2 发酵罐试验中,虽试验条件有限,但仍可初步确 定适宜的培养基成分,通气量,培养温度等,为红曲 霉工业化液体深层发酵生产提供了初步工艺参数。
摘 要:本实验通过平板分离和紫外诱变两种方法对红曲霉菌种进行了筛选,选出的红曲霉菌种产色能力强、稳定性好,其产色 率比出发菌株提高了 32%。
关键词:红曲霉;菌种;筛选
Screening of Monascus Seed
Shi He, Ai Ling-yan (Department of Biology, HuBei Normal Vniversity, Huangshi 435002)
变→平面培养→挑单个菌落→斜面培养→摇瓶培养→发酵罐培
养→测定色价
1.4 色价的测定方法——酒精法 吸取 100 目尼龙布过滤后的发酵液 2mL,加 95%
的乙醇 5mL,摇匀、静置 10—15min,加蒸馏水 3mL, 摇匀、过滤(定性滤纸过滤)。以 50%的乙醇作对照, 在 722 型分光光度计上,用 510nm、d=1cm 厚的比色 杯比色。测定色价光度(OD 值),再乘以稀释倍数(N)。 即为发酵液的全部色素量。 1.5 平板分离筛选 1.5.1 将培养 7~8 天的斜面菌种孢子刮洗到无菌水 中,注入带玻球的小锥型瓶中,振荡,纱布过滤,得 孢子悬液; 1.5.2 取 1mL 孢子悬液逐步稀释,制成 10-1、10-2、 10-3、10-4 浓度倍数的孢子悬液; 1.5.3 吸取原液、10-1、10-2、10-3、10-4 浓度倍数孢子 悬液各 0.2ml 涂布平板,编号, 28℃培养 7~8 天; 1.5.4 根据平板中单个菌落的长势及颜色,挑取单个 菌落接种至斜面上,每个接两支,编号培养 7~8 天。 1.5.5 将斜面培养的菌种分别接种至三角瓶中上摇床 (28℃,180r/min)培养,4 天后下摇床,分别测每瓶 发酵液的 OD 值,转换成色价。 1.5.6 比较产色情况,选出 2-3 个菌种。 1.6 紫外诱变筛选
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及固态发酵研究

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及固态发酵研究红曲霉(Monascus spp.)是一种能够产生红色素的真菌,广泛应用于米酒、食品着色和制取红曲米等工业生产中。
红曲霉高产菌株的筛选和固态发酵研究对于提高红曲霉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及固态发酵研究进行探讨。
一、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1. 红曲霉高产菌株的选择红曲霉高产菌株的筛选是通过将已有的红曲霉菌株进行筛选和培养,以获得具有高产色素和其他相关代谢产物的菌株。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采用可溶性淀粉或葡萄糖等作为碳源,进行培养和发酵实验;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如温度、pH值等条件下进行培养实验,通过检测发酵产物的数量和质量来筛选出高产菌株。
2.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高产菌株筛选中的应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如PCR、基因克隆、基因表达等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对红曲霉菌株进行基因分析,筛选出具有高产色素和其他相关代谢产物的菌株。
分子生物学方法不仅可以准确地鉴定菌株类型,还可以帮助筛选出更加适合工业生产的高产菌株。
3. 发酵产物分析通过对红曲霉菌株的培养和发酵产物的分析,可以鉴定出产色素和其他相关代谢产物的菌株。
通过对产物的数量和质量的测定和分析,可以筛选出高产菌株。
二、红曲霉固态发酵研究1. 固态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固态发酵的培养基是影响红曲霉生长和代谢产物产生的重要因素。
常用的固态发酵培养基包括糯米、黄米、小麦等。
固态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可以通过调整碳源、氮源、微量元素和水分等因素,以提高红曲霉的生长和代谢产物的产量。
2. 发酵条件的优化在固态发酵过程中,温度、pH值、通气量等发酵条件对红曲霉的生长和代谢产物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通过调整这些发酵条件,可以提高红曲霉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发酵产物的提取和分离固态发酵产生的红色素和其他相关代谢产物需要进行提取和分离。
常用的方法包括有机溶剂提取、分液柱色谱分离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取纯度较高的红色素和其他相关代谢产物。
红曲霉中药合生元高产菌株条件筛选

葡 萄糖 , 琼脂 , 红枣 , 山楂 , 山药 , 土豆 , O . 2 %
基 金 项 目: 吉林 省 “ 十二五 ” 重 点 项 目, 红 曲 霉 一中 药 合 生 元 功 能性 饲 料 添 加 剂 开发 与 应 用 . 合 同号 2 0 1 1 0 2 3 6 。
别 向培养 基 中加 入不 同浓 度 中药 组分 . 通 过最 终
色 上 但 是红 曲霉 中药合 生元 在动物 生产 上的研 究 报 道很 少 . 本试 验 旨在 筛选 出红 曲霉与 中药混
长势 和颜 色状况来 确定加 入 中药 的最 佳 比例 其 中红枣 : 山楂- 山药 比例为 1 : 1 : 1 加 入 中药 比例如
光度计
1 . 1 . 4 培 养 基
本 研 究 筛 选 出 了红 曲霉 菌 和 中 药混 合 制 备 合 生 元 的
最 佳 比例 和最 佳 培 养 时 间 . 筛 选 出兼 具 强 生 产 力 和 益生 作 用 的合 生 元 . 得 出 最 佳 中药 添 加 量 红 枣 : 山楂: 山药为 3 0 :
( 1 ) 土豆培 养基制 作要 熬煮 。
由延 边 大 学 药 学 院 获 得 的 紫 色 红 曲霉 菌 株
( Mo n a s c u s a n k a C I C C 5 0 0 4 ) 。
1 . 1 . 2 试剂 、 药 品
( 2 ) 土 豆培养基 和培养皿要 高压灭 菌 l 5 m i n 。
放入 5 5℃烘 箱 内 . 干燥 1 2 ~ 1 4 h 。 然 后 粉 碎 制 成
粉状 。 1 . 2 . 3 淀 粉酶 活力 测定 在5 0 mL比色管 中 . 加入 0 . 5 %可溶 性 淀粉 5
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及固态发酵研究

粮食科技与经济Gr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收稿日期:2019-05-11基金项目:西北民族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810742117)。
作者简介:孙婷,女,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食品科学与工程。
通信作者:欧阳霞辉,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动物生殖与发育、生物信息学。
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及固态发酵研究孙婷1,黄彩桃1,吕晓航1,魏雯静2,欧阳霞辉1(1.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124;2.西北民族大学化工学院,甘肃兰州730124)[摘要]红曲色素是一种天然色素,具有营养、无毒等特点,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于食品行业。
红曲色素由红曲霉发酵产生,但不同种的红曲霉菌株产色素能力有所差异,对高产红曲色素菌株的筛选十分必要。
固态发酵是红曲色素传统生产方法,与液态发酵相比具有独特的优点。
本文对高产红曲霉的菌株菌种与固态发酵条件进行分析,以期为高产菌株的筛选提供参考。
[关键词]红曲色素;红曲霉;高产菌株;固态发酵中图分类号:Q933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431252ts.20190532在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中,人们倾向于注意色、香、味的合理搭配,鲜艳亮丽的颜色能使人心情愉悦,增强食欲[1]。
色素能够赋予食品鲜艳的色彩,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由于合成色素安全性低,而由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天然色素着色能力好、安全性高,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2]。
红曲色素是一种由红曲霉属的丝状真菌经发酵而成的优质天然食用色素,是以大米、大豆为主要原料,经红曲霉菌液体发酵培养、提取、浓缩、精制而成及以红曲米为原料,经萃取、浓缩、精制而成的天然红色色素,是天然的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肉制品的着色[3-5]。
1红曲色素高产菌株的研究现状红曲色素产于红曲霉,红曲霉又称红曲、红糟、红大米,是我国重要的微生物资源。
红曲霉属真菌门、子囊菌纲、真子囊菌亚纲、红曲霉属,广分布于泡菜、大曲、酿酒醪液等多种基质中[6-8]。
高产酯化酶红曲霉菌株的筛选与诱变育种

高产酯化酶红曲霉菌株的筛选与诱变育种学生:陶清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08生物工程二班,学号 200842145213 摘要:为了获得具有高酯化能力的红曲霉菌株,通过从大曲中初筛选出9株红曲霉菌株,逐代处理后选出酯化酶产量高,特性好的菌株作为出发菌株,再对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紫外与氯化锂复合诱变,硫酸二乙酯诱变等反复诱变,并进行筛选,结果得到酯化能力明显提高,遗传稳定,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菌株。
关键词:红曲霉;诱变育种;酯化能力;筛选前言:传统大曲浓香型白酒发酵周期长(40-50d),出酒率低,是浓香型白酒生产的瓶颈,缩短发酵周期和提高浓香型白酒中的乙酸乙酯含量是提高浓香型白酒的产量与质量的关键。
一、红曲霉酿酒的研究背景浓香型白酒的主体香味物质是乙酸乙酯,窖香浓郁,绵甜甘洌,香味协调,尾净余长,是浓香型白酒的主要特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是我国生产量最大的白酒品种,传统的发酵方式具有多出不足导致白酒酿造的成本投入过大,而收益不高。
红曲霉在我国的应用历史悠久,红曲霉在发酵过程中能产生糖化酶,淀粉酶等一级代谢产物及色素,降胆固醇活性物质等次级代谢产物。
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食用色素,药用性次级代谢产物上[1]。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吴衍庸教授从泸洒麦曲中分离到泸型酯化菌M101红曲霉菌株,为红曲在大曲白酒生产上的应用开拓了新途径,是我国白酒工业的一项重大创新[2]。
本研究志在在选育出具有高酯化能力,能够用于浓香型白酒生产的红曲霉菌株。
缩短浓香型白酒发酵周期,提高浓香型白酒质量和产量。
二、高产酯化酶的红曲霉的筛选(一)材料1、菌种大曲样品(采自四川某名酒厂)2、培养基糟浸液富集培养基:酒糟浸液10%;乙醇4%,麦芽汁调节糖度到10°Brix乳酸调节pH 到4.5。
糟浸液平板分离培养基:糟浸液10%;乙醇7%,麦芽汁调节糖度到10°Brix;琼脂2%,乳酸调节pH到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