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7.1.3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教学内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生物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共分两个大块(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两栖动物在八年级上学期已经进行了系统的学习,而且两栖动物是学生生活当中比较熟悉的动物,所以本节课内容对学生而言更容易接受,但需要与此前学习了的昆虫的生殖和发育适当区别。
二、教学目标【生命观念】:通过了解青蛙求偶过程中各种行为,确定两栖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通过分析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培养生物适应环境的观点。
【科学思维】:通过资料的阅读和分析,培养比较、归纳、总结和概括能力。
【科学探究】:尝试收集生活当中环境变化影响生物生存的实例。
【态度责任】:认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难点】: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四、教学方法谈话法、自主学习法、资料分析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两栖动物视频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检测】1、家蚕的发育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个时期,属于_______发育。
2、家蚕的幼虫有退皮现象,所退掉的皮叫做_______。
3、吐丝是在家蚕的_______时期进行,作茧自缚是_______时期。
4、蝗虫的发育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时期,它的发育属于____发育。
5、消灭蝗虫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危害最严重的是_______。
4分钟限时检测。
巩固上节课内容。
6、蝗虫的若虫与成虫相比,个体小,_______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
【复习导入】1、你还记得两栖动物的概念吗?2、你还能举出几种不同类型的两栖动物吗?【过渡】每当夏季夜晚,乡间的田野里就会响起阵阵蛙鸣声,此时此地,青蛙聚集,你们知道这是清完在干什么吗?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并一一回答。
第三节__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 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 A )叫不完全变态。 A. B. 2. ( B )叫完全变态。 A. B. 3. 下列昆虫其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的依次是( B ) A. 菜粉蝶、蜜蜂 B. 蝗虫、菜粉蝶 C. 蝗虫、蟋蟀 D. 蜜蜂、蝗虫 B 4. ( ) A. 4次 B. 5次 C. 3次 D. 2次 5. 赤眼蜂很小,不能捕食其他昆虫,却能在玉米螟、棉铃虫、松 ( B ) A. 害虫 B. 益虫 C. 既无害也无益 D. 是农林害虫 6. 下列哪一种昆虫与其他昆虫的发育方式不同? ( D ) A. 蜜蜂 B. 苍蝇 C. 蚊子 D. 蝗虫 7. 美丽的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成的,那毛毛虫是蝴蝶的( B ) A. 卵 B. 幼虫 C. 蛹 D. 成虫
虎 蚊 蛙
中国树蛙
林 蛙
秘鲁国家公园发现奇特新物 种:玻璃蛙仅长2厘米
蟾蜍
蝾螈
大鲵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Fra bibliotek 目标导引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 点。 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14–17,将重点内容和关键词 在教材中勾画出来
畸形蛙可能是由于水环境污染而 造成的,这种水中有影响蛙正常发育 的物质
畸形动物
看到这些畸形动物 你想说些什么?
练习
1.青蛙皮肤裸露而湿润的意义是 (B ) A 保护体内水分不散失 B 有利于体表和外界进行气 体交换 C 减少游泳时的阻力 D 适应水中生活,运动灵活
2.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为( D ) A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受精必须在陆地上进行 B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受精必须在水中完成 C 雌雄异体,体外受精, 受精必须在陆地上进行 D 雌雄异体,体外受精, 受精必须在水中完成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两栖动物
幼体生活在 水中 ,用鳃 呼吸;成体营水陆 两栖生活,用 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蟾蜍
大鲵 (娃娃鱼)
蝾螈
受精卵 成蛙
蝌蚪
尾巴逐渐消失
先长后肢 后长前肢
生
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幼 蛙
成 蛙
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
红色箭毒蛙
P16材料分析
2.两栖动物在生物圈中的发展历程
想一想:两栖动物的数量和环境条件之 间有没有关联?
3.1995年在美国发现腿部畸形的蛙。后经调查, 在加拿大也发现了畸形蛙。在某些调查的地 方,畸形蛙的比例竟高达96%。在外形畸形的 同时,蛙的内部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也会有 严重缺陷,很少能活过第一个冬天。2010年, 有些科学家认为,是由于受到了寄生虫感染, 而向河流和池塘排放的生活污水可能增加寄 生虫的数量。
2.青蛙被称为两栖动物的原因( D )
A.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只能生活在陆地上 B.在水中生殖,在陆地发育 C.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 D.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 主要用肺呼吸。
生殖和发育
• 1、青蛙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体外受精 鸣叫-------- 抱对——体外受精
(求偶) (提高受精率) (水中完成)
• 2、青蛙的发育方式: 变态发育
卵——蝌蚪——幼蛙——成蛙
(用鳃呼吸)(用肺呼吸 皮肤辅助)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有人认为,水域环境的减少和污染危及 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 育主要在水中完成。
两栖动物是指既能在陆地上生活也能在水里 生活的动物。
那么两栖动物能完全摆脱水环境,去适应陆地生活吗?
八年级-人教版-生物-下册-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资料分析
3 1995年,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中学生在河流和沼泽中
发现了畸形蛙:一些蛙有弯曲、残缺不全的腿,一些蛙 有多余的腿。这引起科学家的注意。后经调查,在美国 南部、东部、中部和加拿大都发现了畸形蛙。从历史情 况看,畸形蛙的比例很低;而在调查的某些地方,畸形 蛙的比例竟高达96%。在外形畸形的同时,这些蛙的生 殖系统和消化系统常常也有严重缺陷,很少能活过其出 生后的第一个冬天。2010年,有些科学家认为,近年来 发现的某些畸形蛙是由于受到了寄生虫感染,而向河流 和池塘排放生活污水则可能增加寄生虫的数量。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思考
1.上述事实说明环境的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繁衍有什么影响? 环境变迁破坏了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所需的环境,使两栖动 物不能正常地进行生殖活动,同时环境变迁还影响了两栖动物正 常的发育,最终导致两栖动物繁衍后代的能力下降,种群的数量 和种类减少。 2.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畸形蛙可能是由水环境污染造成的。
蝌蚪
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归纳
比较蝌蚪和青蛙的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
比较
蝌蚪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
外部特征 部,没有四肢
青蛙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 没有尾
呼吸器官
鳃
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生活环境
水中
陆地和水中
运动方式
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 动产生运动
后肢强大,前肢短小,适 于陆地上跳跃
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思考
3.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资料3可以说明这 两种因素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资料3中,向河流和池塘中排放的生活污水,属于环境中 的非生物因素,它影响了寄生虫的数量,寄生虫数量增加后,导
生物八年级人教版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材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包括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两方面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和昆虫的生殖发育,接下来将了解鸟类的生殖发育特点,而两栖动物是生物进化链条上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生殖和发育有其独特性,这就使其成为“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六个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生物圈中各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大致的了解,为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做了良好的知识铺垫。
此外,学生已初步具有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可以针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主题,作阅读探究,只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仍以经验型为主,需要以青蛙为例来探究这一内容。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以青蛙为例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自行选择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进行调查探究,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在科学探究中发展了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两栖动物的生存现状,热爱大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升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举例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难点:青蛙和早期蝌蚪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区别。
五、说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导入阶段展示《蛙声十里出山泉》图片,激趣并凸显美育价值。
探究式教学法: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课前完成相关调查研究,课上进行汇报交流。
合作学习法:不同的小组探究不同课题,小组内部成员也分工协作,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六、说教学准备提前两周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对不同的课题设计调查方案、实施调查。
小组1:查找资料,探究青蛙的生殖过程,搜集青蛙繁殖过程的录像片。
小组2:实地考查,青蛙生殖过程,捕捞适量蛙卵以便饲养观察蛙发育过程。
小组3:社会调查,本地区青蛙、蟾蜍数量的变化。
在学生探究调查期间,我会及时了解各小组调查进程,进行指导。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优秀教学案例方案

本案例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通过分析两栖动物生存环境的需求,以及面临的主要威胁,使学生认识到保护两栖动物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5.反思与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本案例注重反思与评价环节。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同时,开展互评活动,学习他人的优点,取长补短。教师给予及时反馈,针对性指导,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是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部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例如,针对两栖动物保护问题,各小组可以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并进行比较、分析和优化。这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高自身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撰写一篇关于两栖动物保护的短文,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搜集有关两栖动物保护的实际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五、案例亮点
1.情境教学,激发兴趣
本教学案例通过情境创设,将学生带入一个充满神秘与趣味的两栖动物世界。运用故事、实物展示、多媒体视频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针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青蛙的发育过程中会出现变态现象?”“两栖动物的生存环境面临哪些威胁?”等。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思考力和分析能力。
(三)小组合作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优秀5篇)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优秀5篇)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材分析: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特点,进而明确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对两栖动物比较熟悉,但对什么是两栖动物?其生殖和发育过程有什么特点?与环境有关吗?等问题还比较模糊。
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直观教学加强感性认识,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教学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1、青蛙(frog)的生殖和发育水中受精,水中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为变态发育。
卵----蝌蚪----青蛙蝌蚪:像一条小鱼,用鳃呼吸。
青蛙: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两栖动物(amphibian)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2、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环境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青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可都必须生活在水中。
两栖动物可能是由于累进化来的。
激情、质疑激发兴趣表述交流补充说明认真观察表述交流补充说明得出结论阐述观点说明道理表述交流补充说明得出结论进一步明确巩固新知创设情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导入新课。
媒体播放:青蛙生殖发育的过程。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青蛙生殖发育过程的特点。
问题:1、青蛙都能鸣叫吗?2、雌雄蛙的抱对对生殖有什么意义?3、青蛙的受精发育过程在什么环境中进行?4、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没有差异?质疑:青蛙、扬子鳄、龟都是两栖动物么?点拨指导得出结论质疑: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有关吗?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解释说明知识回顾感悟与收获达标检测:瞭望角进一步探究布置作业课后记:本节课不仅要明确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要联系以前学习的内容,进一步了解变态的含义(成体的形态结构与幼体明显不同),两栖动物的含义(成体生活在陆地上,幼体生活在水中),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的明显区别是,两栖动物到了繁殖的季节要回到水中,二爬行动物却是到陆地上产卵。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示范教案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整体设计教材分析本节主要以青蛙为例讲述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具体描述、分析了青蛙的鸣叫、雌雄抱对、产卵、体外受精和蝌蚪的发育过程等现象,并且讲述了环境变迁对两栖动物的影响。
两栖动物是生物进化链条上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生殖和发育有其独特性,本节教材中的资料也提出了很有意义的探究问题。
本课的导入部分,可以设计多种形式:利用古诗句、利用“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两栖动物的生活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是通过学习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进而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
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录像或动画片,结合学生饲养蝌蚪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明确以下问题:1.从提高体外受精率,适于蛙个体发育的角度,来认识蛙生殖和发育的环境特点,蛙的繁殖行为——如鸣叫、雌雄蛙抱对对种群繁衍的意义。
2.通过观察,能够描述蛙卵受精的方式和环境条件,蝌蚪与幼蛙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分析蝌蚪的形态结构特点适合于水中生活的意义,从而理解蛙的生殖发育为什么离不开水?为什么两栖动物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3.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和脊椎动物演变过程,来正确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
两栖动物包含有两层含义,一是从脊椎动物的演变历史来看,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
二是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来看,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则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青蛙、蟾蜍和大鲵等动物具有以上特点,因而被称为两栖动物。
以免学生误认为两栖动物就是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将水栖爬行动物、水栖哺乳动物与两栖动物相混淆。
初中学生已初步具有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可以针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主题,作自主探究。
可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或调查活动等来获得有关两栖动物的生殖与环境关系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知道何为两栖动物吗? 你知道何为两栖动物吗?你能举出几种不同类型的 两栖动物吗? 两栖动物吗?
青蛙
蝾螈
蟾蜍
大鲵(娃娃鱼 大鲵 娃娃鱼) 娃娃鱼
两栖动物包含了两个含义: 两栖动物包含了两个含义: 一是从脊椎动物的演变历史来看, 一是从脊椎动物的演变历史来看,两栖动物是从水生 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 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 二是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来看, 二是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来看,它们的幼体生活在 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四肢运动, 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四肢运动,主要 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2.下列不是两栖动物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的原因
3.在采集蛙卵时想从水中获取一粒卵是很困难的, 在采集蛙卵时想从水中获取一粒卵是很困难的, 原因是 ( C ) 卵粒太小, A.卵粒太小,不容易发现 B.卵粒太滑容易溜掉 C.卵粒之间有黏性物质相连,常常以卵块状态在水 卵粒之间有黏性物质相连, 中漂浮 D.没有因造成的? 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畸形蛙可能是由于 水环境污染而造成 的,这种水中有影 响蛙正常发育的物 质。
说一说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和环境 1、从上述事实你受到哪些启示? 从上述事实你受到哪些启示? 2、在你的家乡,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如何?我们应 在你的家乡,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如何? 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考考你 1.下列动物中不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1.下列动物中不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C ) 下列动物中不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A.蟾蜍 A.蟾蜍 C.蛇 C.蛇 是 ( D ) A.对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缺乏保护措施 B.捕杀和食用两栖动物 C.水源日益减少 D.两栖动物的生活不能离开水 B.大鲵 B.大鲵 D.蝾螈 D.蝾螈
身体分为头、 身体分为头、躯干 和四肢, 和四肢,没有尾 视觉、听觉敏锐, 视觉、听觉敏锐, 无鳃(有肺), 无鳃(有肺), 适于陆地上生活 后肢强大, 后肢强大,前肢短 小,适于陆地上跳 后肢趾间有蹼, 跃。后肢趾间有蹼, 适于在水中游泳
议一议 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与家蚕有什么异同? 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与家蚕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1、体外受精 青蛙 2、经过卵、幼体、成 经过卵、幼体、 有性生殖 变态发育 家蚕 体三个阶段 1、体内受精 2、经过卵、幼虫、蛹、 经过卵、幼虫、 成虫四个时期
黄梅时节家家雨,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闲敲棋子落灯花。 [宋]赵师秀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诗人等人至夜半十分,为何知道青草池塘边到处都有 诗人等人至夜半十分, 青蛙呢? 青蛙呢? 蛙是如何鸣叫的?为什么要鸣叫? 蛙是如何鸣叫的?为什么要鸣叫? 蛙的生殖和发育的情况又是怎样? 蛙的生殖和发育的情况又是怎样? 请看完短片后回答
4.某地发现一只畸形青蛙,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 某地发现一只畸形青蛙, 原因是 ( D ) A.发育过程中营养条件不够 B.水环境污染造成的 C.青蛙发育过程中速度过快造成的 D.水源日益减少造成的
请你来探究: 请你来探究: 根据探究两栖动物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根据探究两栖动物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回答下列 问题。 问题。 (1)常把实验装置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原因是什么? (1)常把实验装置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原因是什么? 常把实验装置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原因是什么 (2)在水中常放一些金鱼藻的目的是什么? (2)在水中常放一些金鱼藻的目的是什么? 在水中常放一些金鱼藻的目的是什么 (3)在什么时候开始喂食? (3)在什么时候开始喂食? 在什么时候开始喂食 (4)当蝌蚪长出四肢后还要在实验装置中添加什么? (4)当蝌蚪长出四肢后还要在实验装置中添加什么?目 当蝌蚪长出四肢后还要在实验装置中添加什么 的是什么? 的是什么?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判断: 判断:“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 行,是导致两栖类分布范围较小,种类也较少的重要 是导致两栖类分布范围较小, 原因之一”的说法是否正确。 原因之一”的说法是否正确。 根据资料分析和科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两栖动物 根据资料分析和科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两栖动物 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而成体则需在陆地上生活。 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而成体则需在陆地上生活。 这样就使大多数两栖动物只能分布在 这样就使大多数两栖动物只能分布在水域附近的潮湿 分布 的地区。环境变迁也是影响两栖动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的地区。环境变迁也是影响两栖动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随着池塘、河流、湖泊等水域环境的缩小, 随着池塘、河流、湖泊等水域环境的缩小,两栖动物 分布范围也愈来愈小。 的分布范围也愈来愈小。
受精卵
蝌蚪
先长后腿
成蛙
尾巴逐渐消失
后长前腿
生殖和发育
受精卵 蝌 蚪 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幼
蛙
成
蛙
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
比较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比 较 外形特征 头 部 躯干、 躯干、 四肢、 四肢、 尾 早期蝌蚪 身体分为头、 身体分为头、躯干 和尾部, 和尾部,没有四肢 感觉器官不发达, 感觉器官不发达, 头后两侧有鳃 通过躯干和尾部的 摆动产生运动, 摆动产生运动,适 于在水中游动 成 蛙
探究参考: 探究参考: (1)受精卵的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 (1)受精卵的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而水中温度的来 受精卵的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 源是阳光的照射。 源是阳光的照射。 (2)生物体在生长发育和生活中需要足够的氧气, (2)生物体在生长发育和生活中需要足够的氧气, 生物体在生长发育和生活中需要足够的氧气 金鱼藻是绿色植物,可以提供氧气。 金鱼藻是绿色植物,可以提供氧气。 (3)在卵发育成蝌蚪时开始喂食。 (3)在卵发育成蝌蚪时开始喂食。 在卵发育成蝌蚪时开始喂食 (4)木块或其他漂浮物。 (4)木块或其他漂浮物。目的是使长出四肢的幼蛙 木块或其他漂浮物 有立足之地。 有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