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高胆红素血症(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遗传性高胆红素血症1例报道并文献回顾

diagnosis.
Key words:Hereditary hyperbilirubinemia;Gilbert’S Syndrome;Crigler—Najjar Syndrome;Phenobarbital
遗 传 性 高 胆 红 素 血 症 又 称 家 族 性 高 胆 红素 血 症 ,可 分为 非结合 性和 结合性 高胆 红素 血症两 种类 型 。非 结合 高胆红 素血症 见于 :@Gilbert综合 征 ; @Crigler—Najjar综 合征 (I型 );⑧ Crigler—Najjar综 合征 (II型 );@Lucey.Driscoll综合 征 :⑤ 旁路 性 高胆 红素血 症 。此 类疾 病在 临床 j二较 为罕见 , 目前 的诊 断及 治疗 均存 在一 定的 困难 ,现对 本院 收治 的 1例 的临床 资料进 行总 结 ,并结合 文献探 讨其 临床 特 点 、诊 断 、鉴别 诊断及 治疗 等 。
1 病例 报告
收稿 日期 :2009.09.2O;修 豳 :2009.】O一2O 11-者单 位 :上 海市 (复 }1_大 学 附属 )公共 卫生 l临床 巾心 肝病 科 , }二海
201508
通讯 作者 :张 琴 (1965.),女 (汉族 ), 海 市人 ;博 f一学位 ,主任 医 师 ,科主 任 ;中国 中西医结 合学 会肝病 专业 委 员会委 员、上海 分会 委
高胆红素血症(黄疸)的鉴别诊断

给你一个土点的方法:永远不会忘记••直”字组词——直接(直结)-一-结合胆红素.(经肝脏作用 后的了)患者曾于20年前感染病毒性肝炎,曾行过短期正规治疗。
后间断服药两次。
服药间隔 时间较长。
最近偶感右上腹隐疼。
久坐后右季肋区感钝疼。
休息后缓解。
于近日查肝功提示: 总胆红素37.7 (<20) H间接胆红素29.8 (2-17) H直接胆红素7.90 (1-7) H总蛋白83.2 白蛋白51.4 球蛋白31.8 白球比1.62 谷丙 38.6 (<40)谷草 27.8 (<38)谷丙/谷草0. 72緘性确酸酶73. 4 (<115)胆碱脂酶 8631 (5000-12500)r-谷氨酰氨转肽酶19.5 (0-40)以上肝功能结果中升高的值的临床意义是什么?对于这类长期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是什么?日 常生活中注意什么?各位给予相关解释及帮助!红细胞由血红蛋白和亚铁血红素构成,前者在肝、脾脏被分解为珠蛋白、铁、胆绿索•,胆绿素还 原成间接胆红素(即非结合胆红素因此,红细胞受破坏溶血时,出现间接型髙胆红素血症),间 接胆红素在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直接胆红素(即结合胆红素)。
后者能经肾排出,前者不能。
1、 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增高:常见于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疟疾、新生儿黄疸等。
2、 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増高:肝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 滞综合征等。
3、 三者均增髙: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中毒性肝炎等。
血中胆红素有3种:未结合胆红素(UC 、结合胆红索9CB)和6-胆红素。
成人每日平均产生2 50、350吨胆红索,其中约75%来自衰老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分解,另25%主要来自骨髓未成熟 红细胞的分解及其他非血红蛋白的血红素分解产物。
UCB 不溶于水,在血中与蛋白质结合不通过 肾小球滤膜。
UCB 入肝后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作用下形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即为CB 。
4种常见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思路

4 种常见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思路
白 洁,郑素军,段钟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疑难肝病及人工肝中心,北京100069)
摘要: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遗传代谢性肝病,但由于其表现多样且不典型、临床重视程度不足,故易导致漏诊、
Clinical features and diagnosis of four common types of congenital hyperbilirubinemia
, , ( , BAI Jie ZHENG Sujun DUAN Zhongping. Intractable Hepatic Diseases and Artificial Liver Treatment & Training Center Beijing YouAn , , , )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69 China
基因测序等检测方法在国内多数医院并不开展,故导致 度升高,多不超过80 ~ 100 μmol/ L。苯巴比妥试验及低
诊断上有一定困难,进而可能延误治疗。近年来,随着基 热卡试验对本病有一定诊断价值。GS 患者的肝脏肉眼
因测序技术的广泛开展,对此类疾病的认识也逐渐加深。 无明显异常;镜下可见肝组织结构正常,肝细胞内有棕褐
性疾病,主要包括Gilbert 综合征(Gilbert , )、 syndrome GS 胆红素血症[1 -2]。大多数患者在青春期之后发病,男女
综合征( , )、 发病比例为 。 患者常以慢性、间歇性的 Crigler - Najjar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及干预措施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及干预措施【摘要】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防治方法。
方法将18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因素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发病原因依次为围产因素、母乳因素、感染因素、溶血因素及其他因素,早期蓝光光疗、肝酶诱导剂使用,可明显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及其并发症。
结论病因及原发病的治疗至关重要,消除高危因素是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对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提早实施光疗。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防治高胆红素血症﹙以下简称高胆﹚是新生儿期常见病,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使患儿死亡或致残。
胆红素脑病也是人类听力障碍和智能迟缓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患儿在高胆红素血症的的急性期,血清总胆红素中等度升高即可导致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改变[1],并呈亚临床经过,经有效干预可恢复正常,故必须积极防治。
本文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住我院NICU的18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诊治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80例新生儿均为住院患儿,其中男105例,女75例;胎龄30~43周,早产儿30例,足月儿142例,过期产儿8例;顺产118例,剖宫产62例;黄疸出现时间在生后10 h~15 d。
血清总胆红素最高值:轻度221~256.5 μmol/L 89例,中度256.6~342 μmol/L61例,重度>342 μmol/L30例。
本组病例45%是以新生儿黄疸入院,50%为生后24 h内因窒息、早产、呕吐入院,在住院期间发生黄疸,5%因其他原因入院而测胆红素高于正常。
1例入院时有抽搐。
所有病例均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1.2 诊断标准参照《实用新生儿学》第三版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2]。
1.3 观察方法入院或出现黄疸当天,治疗过程中及出院前取静脉血测定胆红素,同时采用经皮胆红素仪监测胆红素变化,每日1~2次至患儿出院。
1.4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以光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与此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抗感染、纠正酸中毒、供氧、保暖,辅以肝酶诱导剂,重度黄疸者静脉使用白蛋白,22例溶血病均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其中1例ABO合并Rh 溶血病行换血疗法,换血前后予以光疗。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相关危险因素探讨与研究

应用价值
该研究的结论不仅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 且可以为科研人员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支持。此外 ,对于广大家长和新生儿监护人来说,了解高胆红素血 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和防治方法也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的健 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THANK YOU.
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与应用价值
指导意义
该研究结论对临床医生在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方 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针对围产因素和母乳性 黄疸等常见危险因素,医生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同时,对于已经出现高胆 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医生可以根据该研究结论制定更加 科学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此背景下,探讨和研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危险因 素,有助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知和理解,为预防和治疗提供 科学依据。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其影响机制, 为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收集相关病例数据,包括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围 产期因素、出生后黄疸情况等,并进行统计分析。
分娩方式
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患高胆红素血症的风险是自然分娩 的1.3倍。
喂养方式
人工喂养的新生儿患高胆红素血症的风险高于母乳喂养 。
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模型构建
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与高胆红素血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胎龄、出生体重、母亲年龄、分娩方式、喂养方式等因素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危险因素的分析与解释
性别
研究结果显示,男性新生儿患高胆红素血症的风险是女 性的1.25倍,但性别不是独立危险因素。
胎龄
研究发现,早产儿患高胆红素血症的风险是足月儿的1.8 倍,胎龄越短,风高于正常出生体重 儿。
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04 治疗与预防
治疗方法
光疗
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皮肤, 使体内胆红素转化为可溶性的异 构体,从而降低血液中胆红素浓 度。光疗通常在医院进行,使用
蓝光或绿光照射。
换血疗法
在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情况下, 可能需要通过换血来降低血液中 胆红素的浓度。这种方法通常在
光疗无效或病情严重时使用。
药物治疗
某些药物如苯巴比妥、尼可刹米 等可以促进肝酶的活性,加速胆 红素的代谢和排泄。但药物治疗
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性疾病可能导致新生儿肝脏 对胆红素的代谢异常,进而增加高胆 红素血症的风险。
06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患者教育内容
01
02
03
疾病知识
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高 胆红素血症的病因、症状、 治疗及预后,帮助他们正 确理解疾病。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指导患者和家属在日常生 活中如何避免诱发因素、 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作 息习惯等。
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感 染、新生儿肝炎、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 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障碍或胆汁排泄受阻 ,从而引起高胆红素血症。
发病机制
01
胆红素生成过多
在新生儿期,红细胞寿命短,破坏增多,导致胆红素生成过多。此外,
旁路胆红素来源增加也可能导致高胆红素血症。
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预防措施
加强围产期保健
做好孕期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感染等高危因素, 以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早期喂养
鼓励母乳喂养,并尽早开奶。充足的喂养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和胆红素排泄,有助于预防高 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详解

1/10000,> 30mg/dl, 完全可预防旳核黄疸仍在发生,必须高度警惕。
N Engl J Med 2023,354:1947-8 May 4, 2023
胆红素神经毒性作用旳旳监测措施
首次出现黄疸旳日龄和随即血清胆红素增 长旳速度 。
Rh溶血新生儿
胆红素(mg/dl) 19~24 25~29 30~40
胆红素脑病发生率 8% 33 % 73 %
胆红素旳浓度与胆红素脑病
胆红素15~20mg/dl,正常新生儿仅有短期旳微 小旳行为变化,极少有长久旳神经系统发育异 常。
胆红素20~25mg/dl,足月新生儿有不拟定旳微 小旳可逆旳感觉器官和行为异常旳先兆体现, 脑干听力诱发电位:振幅波旳增长及传导时间 延长,是可逆旳 。
胆红素在颅内沉积与脑血流量和血流速度 呈正比。
四种学说不能用某一种学说单一地解释 全部
相互关联 不同病理状态下可能有所侧重。
胆红素进入血脑屏障旳危险原因
游离胆红素水平 毛细血管内皮旳表面积和通透性 胆红素经过毛细血管床旳时间(游离) 胆红素与白蛋白旳分离率 脑血流量
Pediatrics 2023.feb 117(2)474-458
总共病例
111 20.7-59.5(354-1024) 38.1(652)
无后遗症核黄疸 7
25.6-36.0(438-615)
Pediatrics 2023.feb 117(2)474-458
29.3(501)
胆红素神经毒性作用旳影响原因
•胆红素旳浓度 胆红素与白 蛋白旳结合
高浓度胆红素 存在旳时间
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胆红 素 增高 , 为 2 常 5—8 ∞1L 5 , 。预 后
良好 。
Ⅱ和 Gl r综 合征 ) 导致 各 种高何 接胆 的 基 因 突 变 , 获 得 治 疗 ( iet b , 以 主要 针 对
红 素 血症 。
C g rN r ie ft - a综台征 Njr gr j 综合征 I和 Ⅱ, 为血清 间接 胆 红 素 升 外显子 1 均 的 端侧 翼序列 均含有启 动子。 综合征 、r l- aa 综台征 I和 Ⅱ。 因此 . 有 的 U T1 蛋 白投 基 端 25个 所 G A 4 随 着 对 U T I 的深 人研 究 , 对 普 G AI 可 高, 但无溶血, 无胆汁酸排泌障碍。
者在 出生 后 迅 速 出 现 显 著 、 续 的 黄 疽 , 持 G A见 图 1 。 通人群 进行 基因筛查 和诊断 , 以便 及早 发 c e №面 啦^ 盯综合征 I: 该型 罕见 , 患 氨 基酸 序 列 相 同 。U TI U T功 能 多种 多样 , 主要 与 各 种 物 现 Gle 综合征 , G 但 i r bt 对此类患者在用药 时应
1 AI ( 1 与胆虹 素代 射有关
1l A4
是 类 疾 病 的分 子 遗 传学 研究 有 较 大 进展 . 现 23 , q7 结构较为复杂 。 总长度 1 b 了 4 平上 具 有 同样 的病 因 , 一个 疾 病 的 不 同 6 k.端 0 个 共 有 用 外 显子 ( 冠子 2 )而 端 有 外 —5 , 程度 的表 现 ,G A u rI I启 动 子 和 5个 外 显 1个外盟子盒 , 2 每个 盒 编 码 一 种 U T1 子 的 不 同 位点 的突 变 , 导致 U T1 I G A 将 C A 基 1 先 天性间接胆虹 素血症 主 要 包 括 Gl 综台 征 , e N a i ̄ b ( r m R A的第 1 外 显子 ( 个 外 子 1 , ) 每个 因产 物含 量的不 同 , 分别表现 为 GIe 而 i n 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性高胆红素血症(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遗传性高胆红素血症(hereditaryhyperbilirubinemias)又称家族性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遗传缺陷致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转运、结合或排泌障碍而引起的一组疾病。
胆红素由生成部位通过血液循环至肝脏后,于肝细胞内在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催化下,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
后者称为结合胆红素,前者称为非结合胆红素。
根据胆红素的性质分为二类:①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包括Gilbert综合征、Crigler-Najjar 综合征,Lucey-Driscoll综合征和旁路性高胆红素血症;②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包括
Dubin-Johnson综合征、Rotor综合征和良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
二病因1.Gilbert综合征
本病以以慢性、间歇性、轻度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为特征。
无溶血证据和肝脏疾病表现,相当常见,常有家族史,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外显率不完全,也可呈常染色体隐形遗传。
Gilbert综合征可能源于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的突变。
2.Crigler-Najjar综合征
又称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本综合征分为Ⅰ、Ⅱ两型。
均为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疾病:①Ⅰ型患者以非结合胆红素显著升高为特征,预后极差,是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严重下降或者丧失所导致。
②Ⅱ型以非结合胆红素显著升高为特征,预后一般良好。
本型是由于肝细胞内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力低下(较I型为轻)所致。
3.Dubin-Johnson综合征
又名先天性非溶血黄疸直接Ⅰ型、家族性慢性特发性黄疸。
是一种以慢性间歇性高结合胆红素血症和肝色素沉着为特征的良性疾病,临床少见。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外显不完全,有种族差异。
本病系肝细胞胆汁分泌器对结合型胆红素、靛青绿等有机阴离子呈先天性排泌功能缺陷,致使结合胆红素转运和向毛细管排泌障碍,造成高结合胆红素血症而引起黄疸。
4.Rotor综合征
又名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直接Ⅱ型,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本病是由于肝细胞摄取游离胆红素和排泄结合胆红素发生先天性缺陷,造成血清胆红素增高所致。
三临床表现1.Gilbert综合征
主要为青少年,多无自觉症状,系在体检或患其他疾病时被发现患此病,或仅诉乏力、肝区不适。
2.Crigler-Najjar综合征
Ⅰ型患者出生后1~4日即有显著黄疸,并持续存在,短期内出现角弓反张,肌肉痉挛和强直核黄疸表现,多在出生后15个月内死亡;Ⅱ型可发生于婴儿或成人期,以巩膜和皮肤黄染为主要的表现,患者虽然长期黄疸,但无神经系统症状,无皮肤瘙痒、肝脾大。
3.遗传性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
以青少年发病居多,可无自觉症状或表现为长期黄疽,黄疸呈持续性或间歇性,但较轻微,可因妊娠,劳累,手术、酗酒、感染而加深,大部分患者有右上腹不适或隐痛、乏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部分患者可有肝轻度大或轻微压痛。
四检查1.Gilbert综合征
非结合胆红素轻度增高,血清胆红素一般为25.5~5l/μmol/L,其他肝功能试验正常。
2.Crigler-Najjar综合征
Ⅰ型血清胆红素明显增高,可高达340~770μmol/L,90%为非结合肝红素;Ⅱ型者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在102~340μmol/L;Ⅰ型、Ⅱ型尿胆红素阴性。
3.Dubin-Johnson综合征
血清胆红素多在35~85μmol/L,50%以上为结合胆红素,尿内胆红素阳性,腹腔镜检查见肝脏呈黑色,光镜下可见肝细胞内有很多大小不等的棕色素颗粒。
4.Rotor综合征
血清胆红素浓度与Dubin-Johnson综合征相同,但肝外观不呈黑色,肝细胞五色素颗粒沉着,尿中粪卟啉总排泄量明显增加。
五诊断根据病史,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可协助诊断。
六治疗1.Gilbert综合征
本病预后良好,无需特殊处理。
2.Crigler-Najjar综合征
Ⅰ型酶诱导剂治疗无效,新生儿期可采用光照疗法或血浆置换疗法以减少核黄疸的发生,但光照疗法到3~4岁后,由于皮肤增厚,色素增加和皮肤面积相对减少,疗效大大降低,预后极差;Ⅱ型患者使用酶诱导剂后,可使胆红素浓度降至85μmol/L以下。
新生儿期亦可用光疗防止核黄疸的发生。
此型预后较Ⅰ型为好。
3.Lucey-Driscoll综合征
治疗主要为输血、血浆置换和光疗,可望取得好效果,如治疗及时,预后良好。
4.Dubin-Johnson综合征
预后良好,不影响健康和生活,无需特殊治疗。
但应避免误诊为其他肝胆疾病而行手术治疗。
5.Rotor综合征
预后良好,对健康无损,故无需特殊治疗。
寄语:“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身体健康是人最基本的,也是很难达到的目标。
今天,你能开口说话,能用眼睛、耳朵、鼻子去感知身边的一切事物,能正常地用双腿行走,无病无痛……这些看起来是很轻而易举的,但是你是否想过这些却是极度重要且来之不易的,如果某一天你失去了,怎么办?看到街上那些失明失聪、断手少腿的残疾人,你是否在想:幸好我没有像他们那样,你错了,生命充满意外,谁能保证你明天不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呢?那你又是否因此更加懂得珍惜健康呢?那就请不要透支自己的身体健康,赶快行动起来,锻炼身体,让身心健康吧!要清楚意识到自己目前的健康状况是稍纵即逝的,明确健康是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本钱,要懂得珍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