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题05世说新语两则(练)(提升版,教师版)新人教版
推荐学习七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05 世说新语两则(练)(提升版,教师版) 新人教版

一、综合性学习(8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我们在精彩的语文世界里徜徉,吮吸着知识的营养,开拓着阅读的视野。
为此,某中学七年级拟开展以“漫游语文世界”为主题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拟写标语为了宣传汉字魅力,弘扬中国文化,学校将举行一次“校园汉字听写大会”。
请你为这次大会拟写一则宣传语。
提示:宣传语大多分上下句,结构工整,语言凝练、精彩。
(2分)你的标语:(2)善用形声字的形旁,可以帮助我们辨析形近字。
请仿照示例....,选择一组形近字.......进行解析。
(2分)例句:“睡眠”的“睡”是目字旁,可以理解为睡觉要合目;“捶打”的“捶”是提手旁,可以理解为得用手来捶。
备选形近字:①“钱财”与“木材”;②“悲惨”与“渗漏”;③“烘烤”与“供应”。
你选第组,你的解析:。
(3)张霞同学到图书馆去还书。
管理员刘老师接过书翻了一下说:“呀!张霞同学看书可认真,书上还标了记号,作了圈点批注呢!”(4分)A管理员刘老师的言外之意是:;B张霞听了,很不好意思。
假如你是她,应该如何说?【答案】(1)千年文化尽在横竖点撇捺,中华魅力传遍东西南北中。
要求紧扣话题、结构工整、语言精彩。
(2)①“钱财”的“财”是贝字旁,可以理解为贝壳是古代的一种钱币;“木材”的“材”是木字旁,可以理解为木材是木质的。
②“悲惨”的“惨”是竖心旁,可以理解为惨是一种心境;“渗漏”的“渗”是水字旁,可以理解为只有液体才会渗出来。
③烘烤的烘是火字旁,可以理解为烘烤要用火;“供应”的“供”是单人旁,可以理解为供应要靠人来执行。
学生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3)张霞不该在书上圈画写字。
刘老师,对不起,我忘了图书馆的规定了,我下次一定改。
【解析】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会意字本义的理解,能够根据字的组成部分,分析本义即可。
考点:理解常见词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人教版七上《世说新语》两则》达标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七上《世说新语》两则》达标训练及答案第一篇:人教版七上《世说新语》两则》达标训练及答案第一单元第5课《世说新语》两则一、双基积累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寒雪日内集..()()()()()(2)撒盐空中差可拟.(3)陈太丘与友期行.(4)太丘舍去.(5)去后乃至.(6)君与家君期日中..(7)相委而去.()()()(8)元方入门不顾.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与儿女讲论文义(女孩儿)..B.尊君在不(通“否”).C.俄而雪骤,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D.友人惭,下车引之(拉).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文:(2)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译文:4.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未若/柳絮/因风起C.陈太丘/与友期行D.君与家君/期日中5.填空。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这两篇讲述的都是少年儿童聪敏机智的故事,第一篇故事的主人公叫,第二篇故事的主人公叫。
6.默写。
(1)《陈太丘与友期》中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
表明陈元方不愿意原谅友人的句子是:。
(2)“”“”,是《咏雪》中对“白雪纷纷何所似”所做的两种回答。
二、课内阅读阅读《咏雪》,回答7~9题。
7.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与儿女讲论文义..(2)俄而雪骤.()()()(3)撒盐空中差可拟.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译文:(2)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文:9.“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三、美文品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七年级语文上册 5《世说新语》两则课时测试 (新版)新人教版

5《世说新语》两则一、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粗部分的含义。
4分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_ ②俄而雪骤________③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2.简答。
3分3.按课文内容默写填空。
2分4.翻译下列各句。
4分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陈太丘与友期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2分①中:________ ②不:________③引:________ ④顾:________2.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3分()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________”又“________”。
2分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则故事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3分三、课外拓展华歆王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1.略 2.略 3.略 4.略二、1.①中午②通“否”③拉④回头看 2.友太丘友 3.无信无礼 4.C 5.略 6.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宋三、华歆谨慎对待别人的请托,但一经接受请托,无论遇到怎样危急的情况都不相弃,表明他重信重义,危难中救人能救到底。
七年级语文上册5《世说新语》两则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5《世说新语》两则习题(新版)新人教
版
参考答案一、fù zhòu xù yì 二、1.急 2.差不多相比 3.乘 4.约定 5.“不”通“否”,在问句尾表示询问。
三、1.(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我父亲)等了你好久(你)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
四、《世说新语》,南,刘义庆,魏晋时代早慧儿童,谢道韫,元方。
五、(一)1.信用礼貌拉 2.(1)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
(2)那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和元方握手),元方头都不回地走进自家大门。
3.答: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从信用方面,是父亲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
所以在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
所以友人哑口无言,只好向元方道歉。
(二)1.(1)私下(2)毕,完(3)离开(4)安详的样子 2.(1)王冕是诸暨人。
(2)(王冕)傍晚回家,忘记了他放牧的牛,父亲非常生气地打了他一顿。
(3)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神,何不由着他呢? 3.第一层(第1句):交代故事主人公王冕的基本情况。
第二层(“七八岁时……父怒挞之”):记叙王冕因为学习而丢了牛的趣事,表现王冕的聪颖和好学。
第三层(“母曰……恬若不见”):记叙王冕在“恐怖”的寺庙中坚持读书,表现王冕的勤奋好学。
1。
七年级语文上册 5《世说新语》两则课时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5《世说新语》两则 咏 雪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本文选自南朝宋彭城人 编著的《 》一文。
2、解释加点的字词。
⑴内集..( ) ⑵儿女..( ) ⑶俄而..( )⑷欣然..( ) ⑸差可拟...( ) ⑹未若..( )⑺因.风起( ) ⑻即.公大兄无奕女(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①②③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等要素。
文中“寒雪” “内集” “欣然” “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 的家庭气氛。
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撒盐 / 空中差 / 可拟B .白雪 / 纷纷何 / 所似C .未若 / 柳絮 / 因风起D .左将军 / 王凝 / 之妻也6、对 “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 .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 .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 .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7、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 答:8、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答:9、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词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 词: 、句:⑴⑵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③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题05世说新语两则(讲)新人教版(2)

【学习要点】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理解课文大意。
2.调序法翻译文言文语句。
☆温故知新☆【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雪骤()撒()柳絮(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与儿女讲论文义()(3)俄而雪骤()(4)公欣然曰()【反馈矫正】1.给加点字注音雪骤(zhòu)撒(sā)柳絮(xù)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2)与儿女讲论文义(子侄辈,年轻一辈)(3)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4)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课堂探讨☆要点一: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理解课文大意。
【探究活动】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释疑】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洁,辞意隽永,它以独有的笔触,独到的眼光,展现了一种唯美的人生态度,虽超然于物外,常不失为真血性,真生活而斗争的人格魅力。
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课堂提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分)A.《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刘义庆,南宋彭城人。
B.《咏雪》中小女孩的回答令人叫绝,后用“咏絮”比喻女子才华过人。
C.蒲松龄,字留仙,清代文学家。
D.蒲松龄在《山市》里面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奇异的图画。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南朝分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南朝宋彭城人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要点二:调序法翻译文言文语句。
【探究活动】调序法翻译文言文语句“白雪纷纷何所似”。
【教师释疑】“调序法翻译文言文语句”就是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部分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技巧:1.用调序法翻译文言语句,首先要掌握常见四种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翻译句子时要用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按照主谓宾定状补的顺序进行调整,将他们还原到正确的位置翻译即可。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第5课《世说新语》两则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学年)

内蒙古宁城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第5课《世说新语》两则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内蒙古宁城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第5课《世说新语》两则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内蒙古宁城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第5课《世说新语》两则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5课《世说新语》两则一、双基积累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寒雪日内集ﻩﻩﻩﻩ( )..(2)撒盐空中差.可拟ﻩﻩﻩ()(3)陈太丘与友期.行ﻩﻩﻩ( )(4)太丘舍去.ﻩﻩﻩ( )(5)去后乃.至ﻩﻩ( )期日中ﻩﻩﻩ()(6)君与家君..(7)相委.而去ﻩ()(8)元方入门不顾.ﻩﻩﻩﻩ(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讲论文义(女孩儿)A。
与儿女..B.尊君在不.(通“否")曰(高兴的样子)C.俄而雪骤,公欣然..D。
友人惭,下车引.之(拉)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文:(2)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译文:(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译文:4。
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
未若/柳絮/因风起C。
陈太丘/与友期行D。
君与家君/期日中5.填空.《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这两篇讲述的都是少年儿童聪敏机智的故事,第一篇故事的主人公叫,第二篇故事的主人公叫。
6。
默写。
(1)《陈太丘与友期》中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
【配套K12】七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05 世说新语两则(讲)(提升版,教师版) 新人教版

【学习要点】辨析通假字☆课堂探讨☆要点一:辨析通假字【探究活动】辨析“尊君在不”通假字【教师释疑】通假字是古代汉语中特有的语言现象,常用假字代替乙字,这样甲字就成了乙字的通假字。
几乎每篇文言文中都有通假字。
通假字是中考文言文的考点之一。
具体有4种情况。
1.同意通假。
2.近音通假.3.音变通假。
4.由少数形近字通假【讨论明确】“不”通“否”,表否定【课堂提升】阅读《陈太丘与友期》(15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选自《》由南北朝时期南朝组织一批文人编写。
(2分)【答案】《世说新语》刘义庆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解释加点的字(词)。
(4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 ( ) (2) 去后乃.至( )(3) 尊君在不.( ) (4) 太丘舍去.( )【答案】(1)约定(2)才(3)通“否”,表否定(4)离开【解析】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不”为通假字,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答案】有人感到很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也不回头看。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3分)【答案】(1)并不失礼。
“入门不顾”表现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2)失礼。
客人已经认错了,就该原谅他。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文中元芳的行为来分析其形象,对其行为进行分析,说明合理与无礼的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综合性学习(8分)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我们在精彩的语文世界里徜徉,吮吸着知识的营养,开拓着阅读的视野。
为此,某中学七年级拟开展以“漫游语文世界”为主题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拟写标语
为了宣传汉字魅力,弘扬中国文化,学校将举行一次“校园汉字听写大会”。
请你为这次大会拟写一则宣传语。
提示:宣传语大多分上下句,结构工整,语言凝练、精彩。
(2分)
你的标语:
(2)善用形声字的形旁,可以帮助我们辨析形近字。
请仿照示例
.......进行解析。
(2分)
....,选择一组形近字
例句:“睡眠”的“睡”是目字旁,可以理解为睡觉要合目;“捶打”的“捶”是提手旁,可以理解为得用手来捶。
备选形近字:①“钱财”与“木材”;②“悲惨”与“渗漏”;③“烘烤”与“供应”。
你选第组,你的解析:。
(3)张霞同学到图书馆去还书。
管理员刘老师接过书翻了一下说:“呀!张霞同学看书可认真,书上还标了记号,作了圈点批注呢!”(4分)
A管理员刘老师的言外之意是:;
B张霞听了,很不好意思。
假如你是她,应该如何说?
【答案】
(1)千年文化尽在横竖点撇捺,中华魅力传遍东西南北中。
要求紧扣话题、结构工整、语言精彩。
(2)①“钱财”的“财”是贝字旁,可以理解为贝壳是古代的一种钱币;“木材”的“材”是木字旁,可以理解为木材是木质的。
②“悲惨”的“惨”是竖心旁,可以理解为惨是一种心境;“渗漏”的“渗”是水字旁,可以理解为只有液体才会渗出来。
③烘烤的烘是火字旁,可以理解为烘烤要用火;“供应”的“供”是单人旁,可以理解为供应要靠人来执行。
学生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3)张霞不该在书上圈画写字。
刘老师,对不起,我忘了图书馆的规定了,我下次一定改。
【解析】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会意字本义的理解,能够根据字的组成部分,分析本义即可。
考点:理解常见词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小题(1)解答此类题目,要抓住提示语,理解话外之意。
如本题中,抓住“丽同学看书可认真,书上还标了记号,作了圈点批注呢!”可知王丽在书面勾画了,因此管理员的话有批评之意;小题(2)作为刘丽,说话要注意礼貌,要表达自己的歉意,语言简洁连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共9分,每小题3分)
鸦学鹊鸣
南方有鸦,方乳雏。
羽毛既具,将教之鸣,曰:“吾音恶劣,为世所嫉,身不能易,请易其子。
”
于是,引雏往见乾鹊曰:“吾子,鸦也;而欲习君之声。
毋惜为吾子师。
异日变恶之善,转世人之嫉以为喜,即亦何敢忘返哺之报!”
鹊受而教之。
鹊鸣唶唶,鸦鸣哑哑,两不相入。
鹊不胜忿,喙且啄之,爪且搏之。
鸦亦不胜苦,而终不能变其哑哑之声。
鹊顾鸦笑曰:“汝自鸦种耳,吾不能为汝何。
”遣之使归。
鸦归故巢,与其母哑哑唱和,不习而若惯焉者。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身不能易.易:改变
B、而欲习.君之声习:学习
C、喙.且啄之喙:啄
D、不习而若.惯焉者若:像
【答案】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
A、异日变恶之.善以君之.力
B、吾音恶劣,为.世所嫉故为.精卫
C、鹊受而.教之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D、而终不能变其.哑哑之声惧其.不已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项的“之”解释为:无意义,语气词;助词,的。
B项的“为”解释为:被;叫做。
C项的“而”解释为:承接连词;表并列D项的“其”解释为:第三人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下列对文中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鸦让儿子拜喜鹊为师学习鸣叫,是为了不让世人讨厌。
B、小鸦没学会,被喜鹊送回了母巢。
C、这篇寓言告诉我们:做事应遵循客观规律,强行改变终会失败。
D、这篇寓言告诉我们:自身的勤奋学习和老师的耐心指导是成功的秘诀。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文章的理解。
本文的主要意思,是本领与遗传相关。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鸦学鹊鸣》参考译文:南方有个乌鸦,刚孵了雏鸦。
羽毛已经长好,要教他叫,(心)说:“我的声音恶劣,为世人所讨厌,自己不能改,就改孩子的(吧)。
”
于是,领着雏鸦前往拜见喜鹊道:“我的孩子,是乌鸦;想学习您的叫声。
(请)不要吝惜做我孩子的老师吧。
今后(孩子的声音)由恶劣变得美妙(而)使世人的讨厌变成喜欢,完了也不敢忘记报答孝敬啊!”
喜鹊接受并教它。
喜鹊叫喈喈,乌鸦叫哑哑,两不相同。
喜鹊不胜恼火,用嘴啄它,用爪子打它。
(小)乌鸦也不胜其苦,但终究不能改变哑哑的叫声。
喜鹊看着(小)乌鸦笑道:“你出自乌鸦的种啊,我不能奈何你。
”让它回家。
(小)乌鸦回到原来的巢,和它的母亲哑呀唱得和谐,没学却像原来就叫惯了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