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摘要】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渊源,其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音乐通过口传心授等方式延续至今,而现代传统音乐形式也在不断涌现。
传统音乐文化在现代化发展中需要创新,但同时也面临挑战。
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在于传承文化基因,保持文化多样性。
未来发展方向应注重整合传统与现代元素,提升传统音乐的吸引力。
保护与传承责任需要政府、社会及个人共同承担,以确保传统音乐文化得以延续,为文化传统留下珍贵遗产。
传承与发展的不断推进将促进音乐文化的蓬勃发展,也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做出贡献。
【关键词】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发展、历史渊源、古代音乐、现代传统音乐、创新、现代化发展、困境、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保护、责任。
1. 引言1.1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它不仅是中国人民情感寄托的表现形式,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通过传统音乐文化,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代先人的智慧和情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色。
传统音乐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自强的重要象征,是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的体现。
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不仅能够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更能够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促进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和发展。
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文化领域,更涉及到社会发展和国家整体形象的提升。
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让其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1.2 传承与发展的意义传承与发展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生命力所在,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传承,我们能够将古代的音乐传统延续至今,让后人了解和体验我们祖先的智慧和情感。
而通过发展,我们能够在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出更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进而推动传统音乐文化的蓬勃发展。
传承与发展不只是一种文化责任,更是一种文化使命。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与传承,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乐艺术风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文化交流的深入,传统音乐文化在传承的同时也在不断发展,展现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是通过师承制度来实现的。
传统音乐在古代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的,音乐大家和名家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艺传给他们的学生,后者则将其再传给后代。
这种师徒传承的方式不仅保证了音乐的传承不间断,同时也保留了独特的技艺和风格。
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在传承中也在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的音乐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在唐宋时期,我国与中亚和西亚的文化交流使得中亚和西亚的音乐元素渗透到我国传统音乐中,形成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独特风格。
这种融合使得我国的音乐更加丰富多样,也反映了我国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也在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变化中进行发展和创新。
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为音乐的创作、传播和演奏提供了新的工具和平台。
通过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传统音乐可以更广泛地传播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观众,而不再局限于某个地区或一个时代。
在创作和演奏方面,也可以结合现代音乐元素和技术,使传统音乐更加生动活泼、富有创意。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功利性往往让人们对传统音乐的学习和传承缺乏耐心。
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也使得一些年轻人对传统音乐兴趣缺缺。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加强对传统音乐的宣传和教育,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使他们能够承担起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责任。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既需要保持传统音乐的原汁原味和独特风格,又需要吸收和融合外来的音乐元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相信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将会继续发扬光大,为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独特的韵味和魅力,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文化传承。
在历经时间的沉淀和演变之后,如今的传统音乐文化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同时,不断迎来新的发展与创新。
传承方面,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得益于先辈们的坚定不移和不懈努力。
早在唐代,就有《乐府诗集》,记录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和艺术家的生平故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宋代的《岳阳楼记》到明代的《音乐谱》,再到民国时期的《小娃撅底板》等作品,都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提供了重要的艺术遗产和历史记录。
同时,各地区、各族群的音乐文化也得到了良好的传承。
例如,蒙古族的呼麦、藏族的格萨尔和川剧等,这些地方性的音乐文化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得以延续和发展。
发展方面,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同样激发了传统音乐文化的创作和发展。
在音乐领域,以“全民健身”为主旨的国家文艺活动,为传统舞蹈、音乐、戏曲等艺术形式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平台,进一步推广了传统音乐文化并拓展了其观众基础。
同时,还出现了大量融合传统音乐元素的新作品,如李健的《梦想天空》、许巍的《我的世界你曾经来过》等,这些作品既传承了传统音乐文化,又注入了新的元素和风格,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赞誉。
此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也加速推动了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和体验传统音乐文化的内容和魅力,例如音乐网站、音乐APP等。
以中国音乐家协会为例,该机构整合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艺术资源,不断推广传统音乐和音乐家,更好地服务社会,拓展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渠道。
总之,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长期同步的过程。
在传承方面,我们需要坚持不懈地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从小学习传统音乐文化,感悟其文化内涵。
在发展方面,需要发挥文化创新对传统音乐的激励作用,广泛吸取先进的文化理念和表现手法,打造更多更高质量的音乐作品。
同时,需要利用数字化技术创新,突破传统音乐传播的地域和时间限制,加强对传统音乐文化及其艺术家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喜爱、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中国古代音乐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古代音乐的传承与创新一、古代音乐的传承中国古代音乐是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历经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体系。
古代音乐的传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音乐理论的传承: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主要包括五声学说、十二律体系、宫商角徵羽等音阶体系,这些理论为后世音乐家提供了基础和指导。
2. 乐曲的传承:《诗经》、《乐府诗集》等古籍中收录了大量的乐曲,这些古代曲目经过世代演绎,被传承至今。
3. 乐器的传承:古代乐器有琵琶、古筝、笛子、鼓等,这些乐器经过技艺传承,至今仍然在演奏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古代音乐的创新除了传承古代音乐的经典之作外,现代音乐家们也在古代音乐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古代音乐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现代编曲技巧的应用:现代音乐家通过引入新的编曲技巧,如和声、即兴演奏等,使传统古乐更加生动有趣,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2. 跨界合作的创新:现代音乐家们将古代音乐与其他音乐形式相结合,如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为古代音乐注入了新的元素。
3. 创作新的乐曲:现代音乐家们创作了大量新的古乐曲目,既保留了传统古乐的特色,又满足了现代人对音乐新鲜感的需求。
三、古代音乐的传承与创新的意义古代音乐的传承与创新对于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传承保护了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遗产,使其得以保存下来,不被遗忘。
2. 创新使古代音乐得以与时俱进,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使更多人产生兴趣和喜爱。
3. 古代音乐的传承与创新有助于提升中华民族音乐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力,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结语:中国古代音乐的传承与创新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传承古代音乐的经典之作和创新发展新的音乐形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发扬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古代音乐,实现古代音乐的永恒传世。
这是我们每一个音乐人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我们应该为之努力的方向。
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

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音乐也在不断地进行现代传承和发展。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以及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需要经过多种形式的重视和传播。
现代传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与留存中国传统音乐作为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艺术形式,需要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护与留存。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力度,出台了各种相关政策和法规,保护和留存了大量传统音乐作品和资料。
各地也建立了许多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和研究机构,致力于传统音乐的保护和留存。
2. 教育与培养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需要新一代的传承者来继承和发扬。
传统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中国,许多音乐学院和艺术学校都设有传统音乐专业,有专门的老师教授古琴、笛子、京剧等传统音乐技艺。
通过教育培养,使更多的青年学生对传统音乐产生兴趣并深入了解,从而真正做到传承。
3. 创新与融合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也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与融合。
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如受众群体逐渐减少、市场需求疲软等。
传统音乐需要不断进行与时俱进的创作和融合。
许多音乐人开始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进行融合,开创出一种新的音乐形式。
通过创新与融合,传统音乐得以与现代音乐接轨,并且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与认可。
在现代社会,中国传统音乐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展现出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1. 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需要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国传统音乐也需要走出国门,进行国际化的交流与传播。
国际音乐界对中国传统音乐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许多国外音乐家和音乐团体纷纷前来中国进行合作与交流。
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传统音乐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并受到国际认可。
2. 科技与传媒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音乐的传播媒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传统民族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传承和发展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是维护中华民族音乐文化自身特色和多样性的必要任务,同时也是文化创新和创造性转化的重要方向。
一、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价值,它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包括了大量不同种类的音乐乐器、音乐曲目和音乐形式。
它们不仅有着浓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还具有特有的民族特色和艺术价值。
首先,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音乐形式,向人们展现了中国文化发展、演变和传承的历史进程。
其次,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艺术价值。
中国的传统民族音乐通过乐器、曲目和演奏形式等方面,独具特色,如二胡、琵琶、古筝、青花瓷、萨克斯等多种乐器。
这些乐器通常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取材于中国各地的音乐文化和艺术形式,表现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特征。
而传统民族音乐还有着独特的演奏形式、曲目和演唱方式,如黄梅戏、梆子戏、评弹、京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这些都展现了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艺术价值和独特魅力。
最后,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国民族整体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具有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的意义。
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代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在今天的多元文化背景下,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也更加需要作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系,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
二、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保护与传承。
为了保护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需要在法律、政策和管理上制定相应的规定和制度。
例如,国家已经设立了多项资助和奖励计划,以鼓励社会各界加强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和传承。
在教育上,也需要更加注重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教育,加强青少年的传统音乐文化意识。
浅谈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浅谈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中国音乐历史源远流长,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必须充分利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积极成果,特别是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的优秀成果,不断创作出反映人民生活、表达人民情感、体现社会文明的优秀音乐作品。
下面笔者谈谈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发展。
一、中国民族音乐的起源中国最早的音乐文明那要从一万年前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开始说起。
在2002年左右,在重庆兴隆洞发现了距今14万年用钟乳石加工制成的“石哨”,从这一旧石器时代的遗物,或许说明“智人”有了朦胧的音乐意识。
在河南舞阳县出土的“贾湖谷笛”,已经有了开凿音孔距离计算的刻画印迹,证明这是八,九千年前的“原始人”在明确音高观念支配下寻求音律的文明行为。
音乐文明的曙光已经在中华大地的地平线上升起,揭开了中国音乐历史的序幕。
在中国音乐历史的进程,实际是以古代的炎黄部落索组成的“华夏集团”为中心。
与其它四周部落或民族进行音乐文化交流的历史。
这一进程一直延续了五千余年的岁月。
我们对于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音乐面貌,都是根据出土的音乐的年代和性能来判别的,而“炎黄时期” 的音乐在有关神话和文献中都有了记载,音乐遗物在考古发掘中也有了更多的发现。
所以说较为有迹可寻的中国音乐历史是从炎黄时期开始至今日的一个历史进程。
二、中国民族音乐时期的划分我们可以把中国音乐分为几个时期,第一个时代是舞乐时代,舞乐时代有分为三个阶段。
其中有从9千余年钱到公元前2070年的原始社会音乐;从公元前2070年到钱1046年的夏商音乐;从公元钱1046年到钱221年的西周春秋战国音乐。
在舞乐时期里产生了礼乐制,音乐机构,宫廷乐师,简单的乐律理论等。
第二个时期是歌舞妓乐时期。
其中分为三个阶段。
从公元钱221到公元220年的秦汉音乐;公元220到589年的魏晋南北朝音乐;公元581到960年的隋唐五代音乐。
这在三个音乐阶段里更加完善了音乐机构,乐律理论。
丰富了宫廷音乐和民族音乐,创作了古琴音乐,引进了西域乐器,产生了两大音乐思想和音乐理论著作,也与日本,缅甸等国有了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谈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谈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展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领土辽阔、多民族的文化古国,如何对待自己的音乐文化遗产,我们上要对得起祖先,下要对子孙万代尽义务。
面向世界,我们也负有历史责任。
什么是“中国的传统音乐”呢?概括起来是指在中华民族大地上历代产生并大多流传至今和在古代历史长河中由外族(包括中国少数民族和国外民族)传入并在我过生根发展的一切音乐品种。
华夏大地上传统音乐源远流长,这是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我过传统音乐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有机地把历史的纵深感与广阔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逐渐形成了多元的音乐文化现象。
某个民族、某个地区的传统音乐,若从纵的关系来看,有着历史的继承性,从横向关系看,则是有地域的同一性,以及作为它存在方式上的排他性及稳定性。
因为如此,一个民族的音乐方能保持浓郁的民族风格,一个地域的音乐才不致失去独特的地方色彩。
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由于其稳定性,形成了顽强的延续性,并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我国传统音乐的稳定性,还表现在它自身特有的凝聚力上,我国传统音乐和其它文化一样,从本质上看也有两种内容。
一是在属于劳动者和被剥削者的传统音乐,一般都具有人民性和民主性是应当继承的,在统治阶级的传统音乐中,有的应予淘汰,也有一些是带民主性的,亦属继承部分。
能有如此多的传统音乐传承至今,说明传统音乐中,两种内容相互渗透、且互相联系,两者常常凝聚在一起,直致现在,仍有它的存在价值。
那种把我国传统音乐一律当成封建传统而予以全盘否定的观点,实际上是一种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
传统音乐和任何事物一样其稳定性也是相对而言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总是要发展变化的,我们既不能忽视它具有一定连续性,也不能忽视其递进性和可变性。
在历史的长河中,传统音乐实际上总是处于生生息息的变化更新之中,所谓“传统”就意味着“可变”与“保守”的双重性。
从传统音乐的递进发展情况看,自有其自身的内在变化规律。
民间音乐创作、动态性就是一个显著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音乐传承保护的思考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多民族国家,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在其他古国都相继亡国的情况下,中国何以能生存并长处与世界强国之列有其必然原因。
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民族传统音乐根深叶茂,这些散落在民间的优秀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至今还有很多有待后人去发掘和发扬。
但是文化是会遗落的,在人们恍惚间不知已有多少文化永远离开了我们,永远成为了历史。
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在这个被西方文化包围着的时代,在这个既愤怒又悲凄的时代,我们渐渐失去了民族的历史,抛弃了中国的精神,不是很可悲么!
一、正确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一方面,没有继承这一稳固的根基,发展就如同空中楼阁,纸上谈兵。
如《流水》在我国被代表为知音的象征,在1977年美国发射的“旅行者”号航天器收录了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作为东方文明的象征去茫茫宇宙为人类寻觅“知音”。
岂不知,从战国时期至今的2000余年里《流水》产生过很多个版本。
但无论如何变化,它始终表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样才能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历久弥新。
中国传统音乐既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累的丰富文化遗产,还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因此,我们还要树立对传统音乐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的继承中国传统音乐。
另一方面,发展是继承传统音乐的目的和归宿。
继承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发展,没有发展,继承就不会产生新的血液,就不会有生命力。
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试想,当初的《流水》如果没有千百年来人们的传承和创新,很有可能就会销声匿迹。
所以,我们应该在继承中谋发展,在发展中坚持继承中国传统音乐。
二、科学的继承中国传统音乐。
当今,很多人只是简单的拿几首民歌做些改头换面的工作,就成自己的创作四处推销,或是停留在模仿和改编的水平。
笔者认为,这样的继承与发展只不过是“老调重弹”,这样也不会给我们的传统音乐带来新生,以致这样的继承就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
因此,我们不能把继承停留在表面,而是应该渗透到中国传统音乐的核心和灵魂。
继承传统音乐那种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的创新精神,继承传统音乐种独特的语言,摒弃糟粕,取其精华,做到“古为今用”。
这样的科学的继承中国传统音乐,才会创造出中国音乐的新传统。
三、创新是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唯一途径。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如果缺乏创新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笔者认为创新是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重要途径。
1.创新才会使中国传统音乐焕发生机。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认为,任何意识形态和观念作为客观存在的反映,总是随着存在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中国传统音乐也必然在不断战胜落后和腐朽,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以顽强的传承性不断超越过去,形成具有时代精神的新颖音乐文化。
中国传统音乐是我国千百年来阶级社会的产物,精华和糟粕往往会同时存在于音乐形态中,由于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条件下创作,所以都带有时代的局限性。
因此,“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充分利用以前艺术文化中的积极成果,能进一步创造出新的内容。
例如:当代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云南印象》作为中国近现代舞蹈史上第一个自己营销、包装,推广的原生态民族歌舞,从山村乡寨走向世界,为中国式的的舞台艺术走向世界市场探索出了一个崭新的运作模式。
舞蹈中,有75%的演员来自当地的山村,为世人展现了当地人内心原汁原味的风格。
这样的
现象还有很多,只有在不断进行革新和创造中,中国传统音乐才能随着时代的步伐向前迈进。
2. 如何科学的创新是研究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课题。
首先,应该突出特色,贴近时代。
我们要在充分理解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上,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展现幸福的新生活,不断的对传统音乐进行创造性地转换,不断的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提高品位。
如:一九四三年“文艺整风”运动之后,在革命根据地延安发展的新秧歌,为我国传统的歌舞艺术打开了另一扇门。
传统秧歌经过改造,一跃成为了表现新时代人民群众风貌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其次,要借鉴国外,为传统音乐输入新鲜的血液以促进其新生。
如,鲍元恺先生的《炎黄风情》就是东西方音乐文化擦出的火花。
它是一部以西方交响音乐的形式展现我国民族音乐的大型组曲,也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世界化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它被国内外众多交响乐团演奏,成为中国管弦乐在世界乐坛上演出率最高的作品之一。
再次,应该把发展中国传统音乐与市场经济有机的结合起来。
找准中国传统音乐铜市场需求的切入点,采取最科学的市场运作方式,使传统音乐不失其原味又有发展创新的市场经济成份,同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反过来又能促进积极的发展。
这几年流行乐坛上有一支叫做“女子十二乐坊”的民乐团,她们将传统器乐表演与现代流行音乐的丰富表演形式结合起来,在国内外均获得了成功。
最后,高新科技成果能为传统音乐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
去年的北京奥运会上,LED宽屏画卷,无线电控制的缶等等我国传统音乐同高科技完美的结合让劝世界看到了一个历史悠久、繁荣昌盛中国。
总之传统音乐是我国的国粹,是中华儿女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民族的象征。
现在,不管是在校园里,还是社会上,能掌握传统乐器演奏方法的远没有那些学西方乐器的人多。
在学校,可以到处听到同学弹吉的声音,但很少听到同学弹古筝的声音。
社会上,有很多钢琴班什么的,家长也乐于送自
己的孩子去学钢琴。
在这里,我并不是说不占成国人们学习西方乐器,而是在陈述一个我们不可避免的事实。
对于西方,好的我们当然应该学习结受,但我们在这一学习接受中必须明白什么才是我们的国粹,什么才是我们的根本。
在地球上,可以说没有哪一个国家有我们这样光辉的历史,在音乐史上也同样如此。
自有历史以来到鸦片战争,中国音乐一直处于世界音乐的巅峰。
只是,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炮弹打碎了我们的民族自尊心,使我们变得奴颜婢膝,觉得处处不如别人,这显然不应该是一个稍微有点音乐史的人的想法。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中国传统音乐也是值的我们骄傲的,我们要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