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合集下载

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转载自中国科技信息网华支睾吸虫病是一种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且近年来在我国该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1]。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华支睾吸虫的重度流行区,江门市作为珠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区,不但人群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率较高、感染度也重[2],它已成为该地区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华支睾吸虫的感染主要是由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引起,因此,淡水鱼类感染水平是反应一个地区华支睾吸虫流行程度的重要指标。

为了解目前江门地区淡水鱼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情况,于2009-04从江门地区属于珠江三角洲的蓬江、新会和鹤山三个区(市)采集淡水鱼进行检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 淡水鱼的采集在江门市的蓬江区、新会区和鹤山市三地鱼苗场和鱼塘采集鲩鱼和鳙鱼共770条,当天送回实验室, 立即进行检查。

1.1.2 试剂胃蛋白酶(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酶活力≥1 200 U/g ,250g/瓶),盐酸(广州化学试剂厂,分析纯)。

1.2 方法1.2.1 囊蚴的检查将鱼去除头、鳞、骨和内脏,尽量取净鱼肉,将鱼肉剁碎(每条鱼为1 个样本),置瓷盆中加入约10 倍体积的人工消化液(盐酸67.4 ml、胃蛋白酶50g,加蒸馏水至10 000ml),用玻棒搅碎,将鱼肉悬液置37 ℃恒温箱静置12 h 以上,期间多次搅拌使其充分消化。

鱼肉消化物用60目铜筛过滤,除去粗渣,滤液冲洗到500 ml 的量杯内,补充自来水至500ml,静置15~20 min,倒去上层液体再加水至500 ml静置15~20 min,再倒去上层液体,如此重复数次,直至上层液体澄清为止。

弃去上清液,把留取的沉淀倒入玻璃培养皿中,用手持培养皿作回旋动作,使沉渣集中于培养皿中央,置双筒解剖镜下用细针拨开沉渣寻找并计数华支睾吸虫囊蚴。

1.2.2 动物感染用从上述淡水鱼中分离的囊蚴分别经灌胃感染SD大鼠30只,50个囊蚴/鼠。

约42d后剖杀大鼠检虫。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湖 Rhx n sprn rs o iu ecu u 人 群 平 均 感 染 黑 龙 江 舒 皱 Rhd u rcu o ess i s e e
鲈 塘 鳢 P r ct s l nd b wsi ecot e iy o k u g h 餐 条 H r i l rl cs l s enc t u i u u u e e c
的发 生 或 流 行 … , 省 是 其 中 之 一 。 为 全 面 了解 本 地 区 的 流 我 行 概 况 , 几 年 来 , 室 陆 续 调 查 了 黑 龙 江 省 东 部 地 区 ( 江 近 我 三 平 原 ) 支 睾 吸虫病 的流行 情 况 , 报告 如 下 。 华 现
1 材 料 与 方 法
炎 、 管 炎 病 史 者 占 5 o % ( 8 /5 ) 早 期 肝 硬 化 者 占 胆 2.0 12 30 , 0 5 % ( / 5 ) 长 期 慢 性 感 染 者 往 往 因 合 并 胆 道 系 统 疾 病 .7 2 3 0 。 就 诊 , 临 床 上 误 诊 率 较 高 。 我 们 曾 用 胆 总 管 T 型 管 引 流 在 术 , 察 了 4 例 误 诊 病 人 的 驱 虫 情 况 , 果 排 虫 最 少 者 为 观 结 4 8条 , 多 者 排 虫 9 7 9 最 9 4条 , 国 内外 的 最 高 记 录 , 。 为 3】 4 表 1 黑 龙 江 省 东 部 地 区人 群 华 支 睾 吸 虫 感 染 调 查
桦 川 县 饶 河 县 同 江 县
富 锦 县
勤 得 利 农 场 合 水 螺 , 直接 压 片法 镜 下 观察 用
表 2 麦 穗 鱼 等 9种 鱼 感 染 肝 吸 虫 囊 蚴 的 调 查
鱼 种
有无 尾蚴 寄生 ; 集 淡水鱼 , 鱼背 部取 一 小块 肌 肉 , 接压 采 在 直

佛山市华支睾吸虫感染现况分析

佛山市华支睾吸虫感染现况分析

佛山市华支睾吸虫感染现况分析佛山市是中国广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

在这个繁华的城市中,人们可能会忽视一些健康问题。

其中之一就是华支睾吸虫感染。

华支睾吸虫是一种寄生虫,它通过吸血寄生在宿主的脏器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对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对佛山市华支睾吸虫感染现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治疗建议。

一、现状分析1. 感染范围广泛据统计,佛山市华支睾吸虫感染的病例已经非常普遍了。

主要集中在饮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水源地和食用未充分加工的生水产品。

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带,由于饮水条件良莠不齐,华支睾吸虫感染的情况更加严重。

2. 健康危害严重华支睾吸虫感染严重危害了居民的健康。

首先是在感染初期,患者会出现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会进一步影响到消化系统的功能,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

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影响到肝脏和胆囊的功能,导致黄疸、腹水等并发症。

华支睾吸虫感染不容忽视。

3. 缺乏有效预防和治疗手段目前对于华支睾吸虫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手段相对不足。

虽然有一些药物可以用于治疗,但长期以来,缺乏对该病的重视和宣传,导致很多人并不了解该病症,也不知道该如何有效防范和治疗。

二、预防措施1. 提高卫生意识居民应该提高卫生意识,加强对饮水和食品的安全性检查,尤其是在野外活动或者偏远地带的时候。

尽量不要直接饮用未经消毒的水源,减少生水产品的摄入,选择正规的餐饮场所就餐。

2. 宣传知识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于华支睾吸虫感染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发布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信息,提升全民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强化监管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规范饮水和食品的生产环节,严格执行卫生安全标准,杜绝一切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

三、治疗建议1. 及时就医对于怀疑感染了华支睾吸虫的患者,应该及时就医。

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可以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加重。

华支睾吸虫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华支睾吸虫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华支睾吸虫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华支睾吸虫病(C1onorchiasissinensis)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胆道系统所致的寄生虫病,基本病理改变是胆管壁增厚、管腔变窄,以及肝脏淤血、肿大。

【诊断提示】
1.流行病学有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鱼、虾史。

2.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仅在粪便中发现虫卵,多数病例可表现为乏力、上腹部隐痛、腹泻、肝左叶肿大。

部分患者有慢性胆管炎症状,反复感染者可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及门脉高压症。

3.实验室检查粪便或十二指肠引流液查虫卵。

抗原皮内试验:成虫抗原液0.1In1皮内注射。

15min后皮丘直径在15cm 以上,有红晕、伪足,或直径3cm以上者为阳性。

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阳性,肝脏B超、CT、MRI检查可见肝内中小胆管扩张或呈肝硬化、肝癌图像。

少数患者肝功能异常。

【治疗措施】
1.特效疗法
(1)口比喳酮:儿童25mg∕(kg•次),每日3次,连服2d,成人20mg∕(kg•次),每日3次,连服2d。

(2)阿苯达哇:10~20mg/(kg∙d),分2次服,连服
7d o
2.一般治疗包括营养支持、护肝、休息等。

3.手术胆总管梗阻者及时手术,然后驱虫治疗。

04华支睾吸虫病的诊断、流行与防控

04华支睾吸虫病的诊断、流行与防控

感染的诊断:
首先询问病史有重要的作用,可询问患者是否吃过鱼生。

病原学检查:
(1)粪便查虫卵:
1)涂片法:直接涂片法检出率较低;改良加藤法应用最为普遍。

2)集卵法:包括漂浮集卵法和沉淀集卵法(水洗沉淀法和乙醚沉淀法)。

(2)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查虫卵:离心沉淀后镜检。

免疫学诊断:
皮内试验
ELISA
间接血凝
间接荧光抗体实验
(3)其他诊断:
CT检查:可见肝内胆管从肝门向四周呈管状扩张。

B型超声波检查:可见肝内光点粗密不均,有团块状或小斑片回声等。

五、流行与防治
1. 分布:华支睾吸虫病主要分布在亚洲,如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和东南亚国家。

在我国除青海、宁夏、内蒙古、西藏等尚未见报道外,在27个省、市、自治区均有发现或流行。

据2001~2004年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流行区感染率为
2.4%。

2. 流行的环节:
1)传染源:病人、带虫者、受感染的家畜和野生动物。

保虫宿主大量存在;
2)传播途径:生熟砧板不分;中间宿主广泛存在;新鲜粪便施肥或将厕所建在鱼塘上。

3)易感人群:无性别、年龄差异,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鱼虾而感染。

吃生鱼或未煮熟的鱼、虾
将厕所建在鱼塘上
3. 防治:
1)控制传染源:治疗病人和感染者。

首选药物:吡喹酮、阿苯达唑。

2)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人粪入水。

不生食、半生食淡水鱼虾;
3)保护易感人群:做好宣传教育;改变不良习惯,勿将生鱼喂猫、狗等动物;生、熟菜板分开。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对吉林省镇赉县嫩江流域华支睾吸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对吉林省镇赉县嫩江流域华支睾吸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C i a i鼬 , 0 2 1 Vo 5, . tb r hnJL b Da 1 ,01 , l1 No Oco e
2)4 . % (88 )2 . % (3/6 ) 66 % (/ 4 、 6 9 3 / 1 、 9 8 18 4 3 、 .7 3
12 调查 方 法 .
l2 1 检测 项 目及 方 法 。.
所 有 患 者 进行 了粪 便 虫
性。感染方式 : 0 1 %有食生鱼史 , 0 食生鱼时问最短 的 8 , 长4 年 最 0年 以上 ; 年食 生鱼 1 6次 。 — 2 12 年龄分布 .. 各年龄组感染率见表 1 。
卵检 测 , 卵 阳性者 进 行 肝 功 能 和肝 脏 声像 图检 查 虫 检测 , 同时 嘱其 口服 吡喹酮治 疗 。检测 方法 : 并 华支 睾 吸虫虫 卵检 查采用 改 良加藤 厚涂 片法 ( tK a K a . t o z
中国实验诊断学
21 年 1 0 1 0月
第1 5卷
第 1 0期

1 21 一 7
文章编号 :07 27 2 1)0 71 2 10 —48 (0 11 —12 —0
采 用 改 良加 藤 厚 涂 片法 对 吉林 省 镇 赉 县 嫩 江 流 域 华 支 睾 吸虫感 染 的流行 病 学 调查
杨秀云 李玉香 白元松。石志生。王立波 李雪松 鞠桂萍 王 峰 , , , , , , ,
选取华支睾吸虫病流行 区, 嫩江流域镇赉县境
内的哈尔 淖 国营渔 场 、 亮 泡镇 、 月 白沙滩 电灌 站 、 沿 江镇 等 , 龄 2 以上 的常 住 居 民 , 年 0岁 进行 了 随机 抽
2 1 人 群感 染情 况 .
2 11 本次对 流行 区域调查人数63 , .. 1人 共查 出虫 卵 阳 性 者 12人 , 群 总 感 染 率 为 3 . % (9/ 9 人 13 12

华支睾吸虫病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华支睾吸虫病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华支睾吸虫病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张耀譬
【期刊名称】《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年(卷),期】1994(7)2
【摘要】华支睾吸虫病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安徽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芜湖241000)张耀璧应用血清试验检测华支睾吸虫病人体内抗体,其效果已得到确认。

然而目前的研究仍多限于方法学本身,应用免疫学方法对华支睾吸虫病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对其价值进行评价的现场研究则...
【总页数】2页(P147-148)
【作者】张耀譬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32.230.1
【相关文献】
1.两种不同用药方式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疗效对比 [J], 李慧萍;韦洪怀;李志俭
2.华支睾吸虫病防治研究 [J], 孙兴忠;曹利利;宫鹏涛;董航;郭衍冰;姚新华;苑淑贤
3.2016—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华支睾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J], 吕国丽;刘多;孟军;杨益超;蒋智华;万孝玲;刘健;区方奇;韦海艳;张伟尉;林源;唐雯茜;石云良
4.吡喹酮治疗门诊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J], 黄星炯;张国汉;梁美群;黄显泽;黄雅铃;危国强
T在华支睾吸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 [J], 刘荣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流行病学研究

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流行病学研究

X‘" _+’’&I. "( \&%Y# /+GX$+,X "( S#&%I]Z"# ,+XY1 %/*&*(:#,- -,&$&-,- .IIG +% .U.,X& "( *"*#’&X+"% ‘.$. /.X.,X./ JY a&X"=a&XY XZ+,a G[.&$ [.XZ"/1 D’""/ G&[*’.G "( %/*&*(:#,- -,&$&-,- +%(.,X./ +%/+_+/#&’G ‘.$. &%&’Y]./ ("$ Z.*&X+, J+",Z.[+GX$Y +%/.bP G#,Z &G HL)P FDGHI &%/ FD,HJP .X,1 H%/ XZ. +%_.GX+I&X+"% X" +%X.$[./+&X. &%/ $.G.$_"+$ Z"GXG Z&/ &’G" J..% ,&$$+./ "#X1 =’1/*.1 )Z. X"X&’ +%(.,X+_. $&X. "( %/*&*(:#,- -,&$&-,- +% XZ. ’",&’ &$.& ‘&G :21 <E 1 )Z&X +%(.,X+"% $&X.G "( c+%+ _+’’&I. &%/ d+&%(&%I _+’’&I. ‘.$. :C1 6E &%/ C1 7E $.G*.,X+_.’Y1 H%/ XZ. [&’. &%/ (.[&’. +%(.,X+_. $&X. ‘.$. 661 2E &%/ ;1 ;E $.G*.,X+_.’Y1 )Z. +%(.,X+"% $&X. "( 67 e B7 &I. I$"#* ‘&G Z+IZ.$ XZ&% "XZ.$G1 )Z. *"G+X+_. $&X. ‘+XZ FDGHI +% %/*&*(:#,-,&$&-,- +%(.,X./ +%/+_+/#&’G ‘&G 671 >E &%/ XZ&X ‘+XZ FD,HJ ‘&G 471 2E 1 461 4E +%(.,X./ *."*’. GZ"‘./ Z.*&X+, &%/ J+’. /#,X *&XZ"’"I+,&’ ,Z&%I.G1 %/*&*(:#,- -,&$&-,- ’&$_&’ ‘&G /+G,"_.$./ +% XZ. ($Y "( XZ. ’",&’ (+GZ *""’G1 %/*&*(:#,- -,&$&-,+[&I" ‘&G ("#%/ +% XZ. ’",&’ /"IG &%/ ,&XG +% XZ. &#X"*GY1 6)"3*/1%)" %/*&*(:#,- -,&$&-,- ‘&G .%/.[+, +% XZ. X‘" _+’’&I.G "( \&%Y# /+GX$+,X "( S#&%I]Z"# ,+XYP &%/ ,&#G. Z.&’XZ *$"J’.[G +% XZ. ’",&’ *"*#’&X+"%G1 【>’, ?)4&1】 %/*&*(:#,- -,&$&-,-f .*+/.[+"’"IYf GX#/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摘要] 目的了解仁寿县华支睾吸虫在人群及主要中间宿主的感染情况,为制定华支睾吸虫病的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依据。

方法2012年对2个调查点6岁以上当地常住居民,先采用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华支睾吸虫感染筛查,阳性者再以改良加藤厚涂片(Kato-Katz)法检查粪便中华支睾吸虫虫卵,粪检阳性者进行个案调查;中间宿主采用解剖检查华支睾吸虫囊蚴。

结果血清学共检测615人,阳性160人,阳性率为26.02%;粪捡160人,阳性0人,阳性率为0。

当地捕获的700条麦穗鱼及鲫鱼,未检获华支睾吸虫囊蚴。

结论2012年仁寿县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虽未检出阳性病例和阳性中间宿主,但当地居民血检免疫学阳性率高,说明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因素仍可能存在,防治的重点是继续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并切实加强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

华支睾吸虫病是我国较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轻者临床无症状,严重者可引起肝硬化、腹水,甚至死亡,儿童严重感染可引起营养不良与发育障碍,极少数可致侏儒症[1-2]。

主要中间宿主(麦穗鱼)为非经济鱼类。

据1985年《仁寿县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记载,四川省仁寿县1980年首次确诊有华支睾吸虫病,1980-05/1985-11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人群平均感染率为0.86%,并被确定为二度流行区。

随后近20余年未再开展相关调查。

2012-04/09,按照《四川省华支睾吸虫病调查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根据历史资料选择龙桥和曲江乡开展了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根据调查方案确定龙水河流域的龙桥乡宝台村和曲江乡柳河村为调查点,调查对象为6岁以上当地常住居民。

1.2 检测方法
1.2.1 人群检测采用深圳康百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华支睾吸虫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试剂批号:20120205,有效期至2013/02/05)进行免疫学筛查,采用目测及酶标仪测试的双检法对结果进行校核、对照,免疫学阳性者收集其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每份3片,镜检查粪便中虫卵。

对免疫学检查阳性和粪检阳性者分别计算免疫学阳性率和感染率
1.2.2 中间宿主调查收集龙水河捕获的麦穗鱼、鲫鱼,用刀片剖开鱼背部组织,从皮下取出适宜大小的鱼肉,置于载玻片上,其上盖以同样大小的另一张载玻片,轻压至鱼肉变薄呈半透明状,再置于显微镜下检查有无华支睾吸虫囊蚴,记录阳性数并计算阳性率。

2 结果
2.1 人群感染率检测2村的615份血样标本,目测及酶标仪检测的双检验结果相符,检验结果为免疫学阳性者160人,阳性率26.02%,其中宝台村阳性率36.31%(126/347),柳河村阳性率12.69%(34/268),2村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
3.85,P<0.01)。

粪检160人,未检出华支睾吸虫卵阳性者,总感染率为0,见表1。

2.2 年龄、性别分布结果显示:虽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0,但免疫学阳性率以50~69岁年龄组最低(24.01%),15~29岁年龄组最高(3
3.33%),最小年龄6岁,最大年龄77岁。

各年龄段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2.82,P>0.05)。

男性25.20%,女性26.5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14,P>0.05),各年龄组及男女性别感染情况见表2。

3 讨论
据文献记载,仁寿县自1980-05首次调查发现华支睾吸虫病病例以来,曾于1980-1985年,先后对辖区内北斗镇、龙马镇、富加镇进行了华支睾吸虫人群感染调查,人群平均感染率为0.86%,并在麦穗鱼、鲫鱼、草鱼、鰟鮍、鲤鱼中检出华支睾吸虫囊蚴,阳性率分别为48.00%、8.77%、10.00%、25.00%、14.28%,在鲢鱼中未检出华支睾吸虫囊蚴。

这一结果说明,当时华枝睾吸虫病的感染可能当时鱼类养殖多采用粪便肥水养鱼,加之民众卫生意识差,有吃生鱼及未烹饪熟透的鱼虾的情况,又多以嬉食型(如烧烤小鱼等)及其他方式(如餐桌污染等)导致感染[2]。

调查结果显示,仁寿县宝台村、柳河村未发现华支睾吸虫病阳性患者,可能因这2个调查村虽水田面积多,沟渠纵横,适宜淡水鱼、螺类等华支睾吸虫中间宿主的滋生繁殖,但随着推广人工配置饲料养鱼、粪便无害化处理(兴建卫生厕所、沼气池)[3],有效地控制了人畜粪便中华支睾吸虫卵对水体的污染,降低了对中间宿主的感染。

其次,上世纪末仁寿县曾多次大规模使用阿苯达唑驱虫,有效杀灭了华支睾吸虫成虫、幼虫、虫卵,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传染源。

调查的2村均为血吸虫病流行村,近年来全面开展人畜吡喹酮扩大化疗,据冯强等[4]报道吡喹酮对华支睾吸虫病疗效好,亦可降低华枝睾吸虫病的发病率。

同时,随着卫生疾病知识宣传力度的加大,村民卫生意识的增强,吃生鱼及未烹饪熟透鱼虾的饮食行为已经得到改善,是华枝睾吸虫病的发病率大大下降。

仁寿县经过30余年的防治努力,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已得到有效控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由于全县水田、沟渠、鱼塘分布面积广,河流沟渠流经区域多,近年雨水丰沛,这些因素皆有利于华支睾吸虫中间宿主的滋生和繁殖,人群仍存在感染的潜在威胁。

感染华支睾吸虫后人体虽可产生抗体,但对再感染并无免疫力[5],同时该次调查仅限于2个村还需继续加强华支睾吸虫病的监测和综合防治工作,为控制和消除华支睾吸虫病打下坚实的基础。

该次调查人群华支睾吸虫血清阳性率检出偏高,可能与免疫学诊断存在假阳性、假阴性和交叉反应[6],且调查点为该县血吸虫病流行区,使用的免疫学试剂为成虫可溶性抗原,敏感性高,特异性低所导致的与其他吸虫病的免疫学交叉反应有关。

由于免疫学检查还存在假阴性,而本次只对免疫学阳性者进行粪便检查,且华支睾吸虫虫卵小,易被粪渣遮盖,或有感染也较轻,粪便中虫卵数量少,故粪捡时易漏诊[7]故本次调查对华支睾吸虫病患者有可能存在漏检。

为全面掌握仁寿县华枝睾吸虫病的流行状况和提高监测覆盖面及检测准确性,亟待进一步对该病可能流行的区域进行全面调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