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方言的语法特点

合集下载

石家庄方言晋语区语音综述

石家庄方言晋语区语音综述

石家庄方言晋语区语音综述
盖林海;朱懋韫;张吉格
【期刊名称】《石家庄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007)002
【摘要】石家庄地区的赞皇、元氏、井陉、平山、灵寿、行唐、鹿泉的方言存在入声,这跟官话区方言、普通话相比,语音系统差异很大,具有晋语的特征.入声在石家庄方言中有分化的趋势.处于由晋语区到官话区过渡带上的行唐和古代交通要道上的井陉,方言性质因入声的保留,属于晋语.
【总页数】4页(P41-44)
【作者】盖林海;朱懋韫;张吉格
【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基础教学部,河北,石家庄,050035;石家庄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5;石家庄市宋村学校,河北,石家庄,0514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72.1
【相关文献】
1.不同方言区现代汉语语音、语法教学的应对策略——以东北方言区与粤方言区为例 [J], 李淑霞
2.韩语与汉语粤方言的语音对比研究r——兼论粤方言区学习者的韩语语音教学[J], 张鹏远;廖建乐
3.晋语五台片山西原平地名方言语音探究 [J], 亢小井; 杜恒联
4.晋语宣化方言的语音特点 [J], 马玉佩;肖萍
5.河北省晋语区与官话区过渡地带入声舒化的模式之一——石家庄市区西片话入声研究 [J], 唐健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北11个地市的方言详细分析与举例

河北11个地市的方言详细分析与举例
举个例子:
普通话:干什么?
张家口话:抓(四声)呀?
张家口话这样说
不清楚——不机密
不怎么地——二五眼
相当差劲——添球
裤兜——央蜜
脚后跟——节懒更
关键——几古将
看看——猫猫
干什么——抓呀
挺好的——不来呆
没关系——白不咋
勇敢——搓莽
聪明——鸡米
耳光——大比都
不要——包老介
小气——球毛
承德话
承德话是北京官话怀承片。河北省承德市的承德话被认为是最接近普通话的话语,其普通话标准程度超过北京。1956年,国家语音工作人员曾先后两次来到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金沟屯镇金沟屯村进行普通话标准音采集。普通话是根据从滦平采集的语音来最后定的标准。
东边五县的方言,直来直去,颇显生硬。与普通话相比较,主要是声母zh、ch、sh和z、c、s互相混淆,单音字e、an、en、ang、ao、ou、ai直发腭音,尤在称呼人名时最后一字儿话韵较重。
北方四县的方言接近保定、石家庄口音,慢条斯理,稍绕小弯。从发音上讲,第一个字与第二个字之间稍有间隔,并且第一个字多读平声,单音字e、an、en、ang、ao、ou、ai前习惯加“n”,如“俺是安平的”中的“俺”、“安”发音都为nan。
举个例子:
普通话:你回来啦!ni hui lai la!
邯郸话:你坏啦!ni huai la!
邯郸话这样说
孩子——孩的
傻子——烧的
大门——倒焖
万达——瓦倒
走——邹
妈——骂
谁——睡
去——取
你在干什么——妮杆傻勒
光着屁股——歇的个的的
衡水话
衡水话或者说衡水方言土语大体可分为三大块:一是与山东话相近的大运河岸边的故城、景县、阜城加上枣强,武邑一带的方言;二是滹沱河两岸的与石家庄、保定毗邻的深州、武强、饶阳、安平一带的方言;三是带本地特色的、土得掉渣儿的流行于衡水湖畔的桃城、冀州方言。

河北方言的特点分析

河北方言的特点分析

河北方言的特点分析世界各民族的语言,在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时而分化,时而统一,方言就是在分化和统一的复杂过程中形成的。

语言学家根据方言的不同特征,划分了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河北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一类,是典型的北方话,虽然在词汇方面与普通话很接近,但大部分地区在发音方面与普通话相比还有较大差异,在声母、韵母及声调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发音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隶属晋语区的河北方言,包括张家口、石家庄、邢台管辖一小部分县市和邯郸管辖大部分县市,这一系列地区位于晋语方言和官话的过渡地带。

(一)河北方言在语音上的特点1.舌尖前音(平舌音z、c、s)和舌尖后音(翘舌音zh、ch、sh)不分。

这两组声母的使用在河北省大部分地区与普通话基本相同,但在部分地区问题比较突出,在这种情况的主要有隶属邢台市的新河县、清河县及隆尧县的部分地区,张家口市、怀来县、赤城县等地区。

2.开口呼零声母字加声母n。

河北有些地区将一些普通话的零声母字读作辅音声母字。

如an常常加声母读作nan,如安、按均读作南;再如ao也常常加声母n,读作nao,如袄读作恼。

3.声母l、r不分。

河北南部如邢台一带只有声母l,没有声母r。

如:让=浪、嚷=朗、荣=龙等。

4.单、复韵母混淆。

河北方言中存在少数词语的单、复韵母混淆现象。

如鹿泉方言把塑料读作suò liào,摸摸读作māo māo,叔读作shōu shóu。

邢台的部分县市把z c s 后面的韵母e读作ai,声母、声调也有相应的变化,如泽、册、色读作zhái chái shǎi ,这些字多是古入声字。

(二)河北方言在词汇上的特点词汇是河北方言中最有特色的环节,它具有变化多样,难于归纳,与普通话中的词汇差别极大等特点,本文以其四方面最突出的特点为例介绍河北方言在词汇上的特点。

1.由于与普通话发展不平衡,保留了一部分普通话已不再使用的古语词。

石家庄市区方言语音和古音的比较研究

石家庄市区方言语音和古音的比较研究

三、声调比较
• 石家庄市区方言的声调共有四个, 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古音的声调有四个,分别是平声、 上声、去声、入声。今石家庄市区 方言声调的演变与古声母的清浊有 很密切的关系。

今阴平字大部分来自古平声清音声 母字和部分古入声清音声母及古入声浊 音声母字。古平声清音声母字今念阴平 的例如 “高低猪初安婚伤三飞”等 ;古 入声清音声母字今念阴平的例如“竹织 积一出七秃黑湿锡割歇说削发桌接搭约 缺拍笔曲匹百尺窄铁法塔”等等。
方言分区
• 按照汉语方言的分区,石家庄市属于冀鲁官话区,无 入声。但是由于该市的地理位置处于华北平原中南部, 太行山东麓,与市区西、南部毗邻的鹿泉市属于晋语 区,即有入声。因此又有人主张将其划为晋语区。本 文作者通过详细调查分析。首次将石家庄市区方言分 为东、西两片①。东片语音无人声, • 平声分阴阳,片内分歧不大。西片语音有入声。且片 内部声调和调值都有差异。因为市区东片的总面积占 到全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二,火车站、市政府等主要商 业区在此;且与市区东、北部毗邻的正定县、东南部 毗邻的栾城县的语音都无人声,因此,本文仍将石家 庄市区划为冀鲁官话区。
朱秀兰
文章基本框架
地理位置介绍
• 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位于北京西南方向
280公里处,华北平原中南部,太行山 东麓,东经114。29,北纬38。04,京 广、石太、石德铁路在此交汇。市区西、 南部与鹿泉市毗连,东、北邻正定县, 东南邻栾城县,总面积456平方公里, 辖6区17个县。市区人口200.8万。
•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 • (1)今石家庄市区方言声调的演变与古声母的清浊有很 密切的关系。 • (2)今石家庄市方言平声分阴阳。 • (3)古入声消失。入声字在今石家庄市方言中分别派入 了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中。 • (4)古声调同今石家庄市声调的关系见表 。

河北方言

河北方言

河北方言的“涉外”现象方言都是有地域性的,但是地域可能是不连续的,打个比方说,石家庄周边某些村子,由于受山西外来户迁徙的影响,说话就有很浓厚的山西味道,那个管妈叫“nia”就是只有“老西儿”才说的地道山西土话。

这时候,不知情的人们往往会说,其实石家庄话就是山西话——这就有点以偏概全了。

类似这样的情况很多,今天咱们就来一起聊聊“河北方言涉外”这个话题。

秦皇岛话=东北话?总有人说,秦皇岛方言就是东北普通话,这不能说不对,只能说不全面。

在秦皇岛的海港区,人们说话确实有点东北味,但这和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东北人到秦皇岛定居是关系的。

可是你要是仔细听的话,两者是有点不一样的,下边就简单挑几点说说。

首先秦皇岛说话没那么多的子,相反却喜欢挂儿化音。

打个比方说,东北人说膝盖,都叫“圪拉拜子”,而秦皇岛这边,大多数都说“圪了拜儿”;再比如东北喜欢说“脑袋瓜子”,而秦皇岛都是说“脑袋瓜儿”等等。

所以要是一个秦皇岛人和一个东北人聊天的话,也许就会出现以下的对话:A:我家那倒霉孩子忒淘气,前几天把圪拉拜子磕吐露皮(就是磕破了)了。

B:是啊,那可得小心着点,磕坏溜圪了拜儿可不四闹着玩儿的。

A:唉,也不知道他那脑袋瓜子天天想啥呢,天天就知道玩。

B:你家孩子脑袋瓜儿聪明,一下就能赶上,放心吧。

可能在对话的过程,腔调上大体一致,但是如大家看到的那样,爱用儿话的肯定是秦皇岛人,说话尾音比较“清澈”的肯定是秦皇岛人。

除了这点外,秦皇岛方言不像东北方言的地方还体现在一些独特的词汇上。

比如秦皇岛人开玩笑说的“我半拉眼角夹不上你”,我一个东北盘锦的朋友就听不懂,他甚至以为我眼睛出什么毛病了,看不见他了。

孰不知这其实就是“我看不起你”的意思。

这话要是一本正经地说,那就是纯鄙视,带有侮辱人的意味;但在朋友之间,也是经常开玩笑的一个说法,并不带有人身攻击色彩。

类似的词还有“脑心(恶心)”、“紧遛(赶紧)”等,而这些独特的词汇,则带有很浓厚的冀东方言意味,并不是东北话。

“(去1)+VP+去2”结构中的“去2”在河北方言中的特殊读音形式及语法性质

“(去1)+VP+去2”结构中的“去2”在河北方言中的特殊读音形式及语法性质
( 1 )我去 [ v ] 买菜 ([ ・ b? ] )来我买菜去来着。( 康保 )
( 2 )我 买菜 E . k o ? 3 来我买菜去来着。( 尚义 )
为称说 方便 , 我 们把 V P前 的 “ 去” 称作 “ 去1 ” , V P后 的 “ 去 ”称作 “ 去2 ” 。 普 通话 的 “ ( 去1 )+ VP + 去2 ”结构 中,“ 去l ”
与 “ 去2 ”声母 、韵母 都相 同 ,差 别仅 在于 “ 去 ”仍
读 本调去 声 ,而 “ 去2 ”读为轻 声 ( 在 口语 中韵母经
常为[ i ] ) 。
( 3 )我去 [ “ v ] 买菜 [ ・ k 9 7 ] 呀我去买菜。( 尚义 )
( 4 )你 做 甚 [ ・ k 9 7 ] 呀你干什么去? ( 怀安 )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0 — 2 9 7 9 . 2 0 1 3 . 0 4 . 0 1 1
普 通 话 中有 一种 “ ( 去 )+ v P + 去 ”结构 ,V P 和 其后 的 “ 去 ”说 明同一施 事 , “ 去 ”表 明施 事有
不 读轻 声 ,“ 去: ”读 为轻 声 。但 也有 一部 分方 言点 出现在 “ 去2 ”位置 的成分 与 “ 去 ”的读音 形式有 很
大 差别 。本文拟 对河北方言 “ ( 去】 )+ V P + 去2 ”结构
中 “ 去2 ”的特 殊读音 形式进行 描写,并对 “ 去: ” 的 读 音来源 及语 法性 质进行 探讨 。 为 了将 趋 向动 词 “ 去 ”与 “ 去2 ”区别 开 ,我
《 语文研 究》2 0 1 3年第 4期 ( 总第 1 2 9期 )

河北方言与普通话发音的主要差异

河北方言与普通话发音的主要差异

河北方言与普通话发音的主要差异河北方言与普通话发音的主要差异河北方言与普通话发音的主要差异[摘要]河北方言属于典型的北方话,虽然在语音、语调及词汇方面与普通话很接近,但大部分地区在发音方面与普通话相比还有较大差异,在声母、韵母及声调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发音方法。

[关键词]河北方言普通话差异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是在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的。

这个定义实质上是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普通话的标准。

河北在地理区域划分上属于北方,从方言区域划分上属于典型的北方话,而且北京被河北省环绕,环北京的地区廊坊、承德一带方言的语音、语调基本与北京话一致,河北方言在语音、语调及词汇方面较(27)她放都学就回家啦。

(28)她知道都准得生气。

(29)快把这碗汤喝都再上学去。

上面例句中的“都”分别表示现在完成、过去完成、将来完成和用于祈使句中表未然。

2.“都”用作“了1+2”时,只能用在小句句尾,即“小句+都”。

第一:“都”用于疑问句和陈述句,句尾后另有一语气词。

如:(30)天亮都呗[pai°]?(31)你考上大学都呗[pai°]?(32)给你明说都吧,我有钱也不借给你。

第二:[反复问句中的]前一小句+都+不,询问新情况是否发生。

如:(33)你吃饭都不?(34)晏每黑家(昨天晚上)回家你害怕都不?(三)“都”放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态的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静态的性质状态正在持续,与普通话的动态助词“着”在很多情况下有较强的对应性,只是用在不同句类中其句末语气词不同而已,在单县方言中多用语气词来[lai°]或呗[pai°]。

如:(35)站都吃饭。

(36)门口站都几个人。

(37)他们正唱都歌来[lai°]。

(38)电视还演都(喽)呗[pai°]?(39)走都走都摔倒啦。

现代汉语河北方言词基本特征.

现代汉语河北方言词基本特征.

现代汉语河北方言词基本特征汉语言文学061陶文超学号:06010159内容提要文章以方言区的河北方言为主要研究对象,从音节,意义,用法所具有的一般特征作初步研究. 河北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

方言反映着一个地域的特征,从而实现本地区的文化传承.关键词方言词;音节结构;词义架构;关于“方言词”这个术语的内涵,在学界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方言词指的是在方言地区流行而尚未成为共同语词汇成员的词语;另一种意见认为,方言词指的是共同语词汇中那些来源于方言的成员。

从所持这两种意见的人数来看,前一种意见似乎影响更大一些。

河北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

在汉语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

对于河北方言区的方言我认为是官话中的土话,带有官话的性质以及土话方言性质.现就上述音节,意义,用法做初步研究.首先,从音节结构上来看,方言词中与普通话亦有着不同点.一些在普通话中的音节在河北方言中的音节音调发生了变化.你车蓝饭蓝办/你吃列白注解:你吃饭了呗?按车里木摸喝里谁注解:我吃里馒头喝里水哇四儿注解:相当于哇噻累了,古得会儿!注解:蹲会儿的意思!拨拉盖儿注解:膝盖在这其中有很多音节发生了变化:车的意思就是吃的意思, 呗的发音音节变成了办,噻演变成了四儿,加上了北方话的特色儿话音.在一些词语中体现方言性质:日常生活:1、外头地(堂屋)2、里头地(里屋)5、囔头~(上面)6、那喊儿~(那儿)7、这喊儿~(这儿)8、背旯旮~(阴凉地)9、多会儿(什么时间)10、前响(上午)11、响获(中午)12、后半晌或半后晌(下午)13、天擦黑、爷爷落、赶黑(太阳落山;傍晚)14、蒙蒙亮(天刚刚亮)15、早盛、早起(早晨)16、礼恂~(礼貌)17、打滑擦儿(滑冰)18、藏没没儿(捉迷藏)19、前儿(前天)20、先前儿(大前天)21、夜儿(昨天)22、今儿(今天)23、明儿(明天)24、后儿(后天)25、外后儿(大后天)26、浓带(鼻涕)27、酣拉水(口水)物品类:1、日头<读:二头er tou>(太阳)2、后天爷(月亮)3、土坷垃~(土块)4、碌碌尘~(灰尘)5、道闯~、腰谜~(衣兜)6、大裤插(短裤)7、铺盖(被褥)8、盖服(被子)9、档头(被单)10、屎夹(婴儿屎布)11、茅缸、茅厕<读:毛四mao si>(厕所)12、仰层(顶棚)(矾山)13、门弦(门坎)14、玉黍撒(玉米轴)15、黍黍秆(高粱秆)16、廓銮(四周围起来的地方)17、坎肩(马甲)18、铺尺~(破布)19、相门(样子)20、虹<读作:将jiang>(彩虹)21、吊帼、长签(吊签)22、窟窿(外债)23、蛇皮袋(塑料编制袋)24、洋灰(水泥)25、洋车儿(自行车)26、雀冬~、洋火(火柴)27、烟洞(烟囱)28、柳生(野生)29、锅头(灶台)30、信门~(脑门)31、胰~(肥皂)32、瓦篓儿(瓦当,滴水)33、散水(为防雨水浸泡房屋,用石头或水泥做的导水平台)34、阁台儿(台阶)35、合辣(缝隙)36、镜平(扁)37、胡菜(胡须)38、哈数、准气(计划、标准)食品类:1、疙碴(锅巴)2、馍馍或老汉靠墙(玉米面锅贴)3、玉黍黍(玉米)4、山药(马铃薯)5、莴瓜(南瓜)6、疙得白、抱头白(圆白菜)7、酸醋溜(沙棘粒)8、布布英(蒲公英)9、油榨鬼~、榨油鬼~(油饼)10、扁食(饺子)11、油塔~(煎饼)12、槽糕、槽子糕(蛋糕)13、朝阳花~(向日葵)14、麻烦(葵花籽)15、果匣(盒式糕点)16、豆荚~(豆角)17、芫荽〈读:元续〉(香菜)18、甜草苗(甘草)19、红白薯(甘薯)20、边烂、绑浪(白菜叶)动物类:1、牲口(牲畜)2、耗子(老鼠)3、老哇(乌鸦)4、蟒羔子(蛇)5、油汗(蚜虫)6、蛐蟮(蚯蚓)7、秋俩(蟋蟀)8、叫鱼(蝈蝈)9、蹦头、扁担(蝗虫)10、水蜻儿(蜻蜓)有的地方叫“大篮”11、嘣树虫(啄木鸟)12、旱蚂蚱(蝉)13、芥河马(癞蛤蟆;蟾蜍)14、青疥(青蛙)15、蛛蛛(蜘蛛)16、家雀(麻雀)17、野鸡(山鸡)18、花花手巾、花把手巾(瓢虫)19、金膀牛(金龟子)20、草鸡(母鸡)21、夜壁虎(蝙蝠)22、孤娘(蛹)23、板苍(田鼠)24、粪牛(屎壳郎)25、蛇蟆子(壁虎)26、鞋底牛(土元)称谓:1、外父(岳父)2、外母娘(岳母)3、挑担(连襟)4、老板(老太太)5、光棍汉(单身男人)6、老娘婆(接生婆)7、鞋底光儿(媒婆)8、歇顶(秃顶)9、先生(医生)10、背锅儿(罗锅)11、连巴腿儿(罗圈腿)12、黏惹儿~(粘着不下,摆脱不了的人)13、结卡(结巴)对于有些地区发音发声较大变化1.声母(1)普通话开口呼零声母的字“熬袄欧呕沤安俺岸恩昂”等,多数市县读ng 声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家庄方言的特点
我的家乡是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当地通用的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华北方言。

与相邻的山西、北京、河南的方言相接近。

石家庄的方言较之普通话差别不算很大,但也有自己的一些个例和特点,我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这也主要是我学习普通话受到影响的因素。

从语音方面来看,我的家乡话:
(1)韵母因轻声而弱化(芝麻,变zhime;豆腐,变doufe;出去,变chuqi;放下,变fangxie,姑娘,变gunieng);
(2)声母因轻声而弱化(琵琶、枇杷,变piba;糊涂,变hudu);
(3)原音节中减去某个音素(娘们儿,变niamen'er;累得慌,变leideheng;出乱子,变chulanzi);
(4)增音(闭上嘴,变binshangzui;把水倒了,变bai shui dao le);
(5)替换(流浓,变liuneng;自个儿,变jiger;板凳,变banteng);
(6)无规则变调(拐弯儿,变guaiwànr;雪白,变xuèbai;跟前儿,变genqiǎnr)。

(7)混乱的:如尖音(下,念sia;家,念zia;结束,念jiesu;只当,念zidang;塑料,念suoliao)。

这些土音,当然不能进入普通话。

但是,也有一些土音已形成较大的势力,如“琢磨”当“考虑”讲时读作zuomo,“正经”读作zhengjǐng,“钥匙”读作yaoshi);
(8)当然,矿区方言的最大特点还是儿化音的广泛运用,几乎所有的词语都可以加上“儿”来表示俏皮和某种语气,这大概是北方
方言的共同特点吧。

从词汇方面来看
词汇是矿区方言与普通话有最大的不同的版块,也是我说普通话需要克服一些习惯的最大挑战。

现归纳一些方言词语与普通话的对照:(合适—吃劲;舒服——路实;讨厌——败兴;前天——前个儿;太阳——老叶儿;土豆——模糊蛋;老二——二的;喜欢——待见;好——不赖扇耳光——扯扯刮;不好——孬;晒衣绳——搁条;月亮——明奶奶;火柴——取的儿;饺子——疙瘩(扁食);蟋蟀——土知的;辣椒——辣的;下小雨——各星;昨天——夜个儿;被子——盖的;褥子——铺的;手电——电棒儿;打气筒——气管儿;
贫嘴罗嗦——发侃;水壶——茶壶;茶壶——炉壶;围裙——围腰子;油条——麻糖;麻花——咯吱的;蝙蝠——夜百虎;蜥蜴——蛇出溜的;螳螂——砍头螂;玉米——棒子;上午——前晌;中午——晌午;上面——浮头;下午——后晌;黑夜——黑来;菠菜——青菜;招待——支应;打盹——瞌睡;很讨厌——讨厌煞了;)
此外,还有一些土话是属于特有的词语:
一、特有的事物(土特产、饮食),如:豆汁儿、炒肝儿、老豆腐、焦圈儿、芥末堆儿、爱窝窝,老头乐、毛窝、排子车、拉洋片等;
二、特有称呼,如:哥楞瓣儿、二爹(叔叔)、转日莲、羊蝎子;
三、熟语,如:大概其、好不应儿的、闹了归齐、敢情、不吃
劲、说出大天来、姥姥!
四、隐讳,如:摊上事儿了、出恭、出虚恭、三只手、夜净儿;
五、外来语,如:胡同儿(蒙古)、鹅涟(满)、猫儿匿(回)、哈什罕儿(Hàshihǎr,维,指遥远之地,“哪怕你跑到哈什罕儿去,也能把你追回来”);
六、俏皮话,如:狗喃八泡屎、肝儿颤、满嘴跑舌头、老头儿钻被窝儿;
七、四字格成语,如:胡吃海塞、老实巴交、硬砍实凿、托人弄戗;
八、后缀词尾,如:绿不英儿、苦不阴儿、温得忽儿、干丝忽咧;特别有“巴”:试巴、绕巴、紧巴、捆巴捆巴、柔巴柔巴。

“咕”:叨咕、塞咕、嘀咕,瘪咕。

“乎”:邪乎、趋乎、咋呼、黏乎,“搭”:甩搭、溜达、扭搭、呼搭。

“拉”:扒拉、划拉、扑拉。

等等。

从语法方面来看
首先,在句子的语序和句式方面,语序倒置很常见。

举一些例子对照我家乡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方言普通话
“值不当的”“不值当的”
“着多一件衣服”“多着一件衣服”
“你这样做不可以啊”“你不可以这样做啊”
“走好啊,你哪”“您走好啊”
这样的语序倒置往往是用来作为对说话对象的一种提醒,并且此
类现象的出现有时会伴有结构助词“哪,呀,啦,啊”等。

而且,句式常出现双宾语的句式。

“你拿一本书给我”“你做顿饭给他”,即人宾语位于物宾语之后,且“给”字是常用的标志。

第二,从构词和词的形态方面来看。

1.重叠式的运用范围相当广范,如“嫂嫂”、“叔叔”“豆豆”“盘盘”之类。

重叠后表示小称,有的地方加“儿”表爱称,如:“帽帽儿缸缸儿桌桌儿铃铃儿本本儿筒筒儿轮轮儿碗碗儿院院儿草草儿”等。

2.后缀中“的”的使用很常见。

以普通话带“子”的词语变成带“的”的为例:“桌子——桌的;孩子——孩的;房子——房的;车子——车的;凳子——凳的;胖子——胖的”。

3.后缀“们”偶用于单数。

如:“这位是我们家的”(即“这位是我的太太/先生”,这个用法一直让人觉得有些奇怪;再如,“咱是爷们儿”,“这个娘们儿很霸道”等,都是“们”的单数用法。

此外,“们”在普通话里只能加在人后表示复数,但在石家庄方言中用法扩大化了,可以说“树们”“衣们”等。

4.“了”经常出现两次。

方言中一个句子里可出现两个"了"字,前者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后者作为句末的语气词。

如:"他吃了饭了",这种用法在南方各方言中比较少见。

第三,“不”字的虚用。

在方言中,我们说的“事不有余”的意思是“事……有余”;说“时不常的”意即“时常的”,“不”字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另外,“不”和“别”在我们的方言里常常用“表”来代替。

比如“你表说了”(你别说了),“你表高兴啊”(你不高兴啊/你别高兴了)等。

第四,表示被动的介词比较多。

在被动句里,表被动的词在官话方言中除了用"被"以外,还可以用“给”(他给人骂了)、“受”(小张受人欺负)、“让”(老鼠让猫逮住了)、“叫(教)”(我今天叫雨淋了一场)等。

第五,有一个与普通话“来着”对应的助词“来”。

“来”用于句末、分句末或反问名中,表示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

如:“我跟支书说来”,“男的去北京来,女的没去”“我们学校那会儿有来,这会儿没了”“那个电影你看来没有?”等等。

而我们表达过去进行时时态的“……来着”,表示“做过……而已”之意,例如“我看过来着”“我讲过来着”。

第六,谓语的省略比较常见。

我们经常会省略“是”,例如,“明天是星期三”会说成“明天星期三”;“你真是个大好人”会说成“你真大好人”等。

第七,语词组合上的差异很明显。

例如,“这事办的粘(zhan)不粘”意即“这事办的行不行”,“一条香皂”意即“一块香皂”等等。

毕竟我的家乡离北京很近,平时在家说的话基本上与普通话差别很小,所以我上课并不感到像南方的同学一样时刻在意发音、语法等,所以个人很喜欢这门课,因为比较轻松,而且学着播音员的口音去朗诵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有一种满足感(哈哈)。

我对老师有一个小小的建议,以后可以在课堂上多搞些可以练习普通话的小游戏,比如绕口令比赛啊,诗朗诵啊,唱中文歌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